反不正當競爭法_第1頁
反不正當競爭法_第2頁
反不正當競爭法_第3頁
反不正當競爭法_第4頁
反不正當競爭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一章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節(jié)反不正當競爭法概述一、反不正當競爭法概況競爭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有競爭就會有不正當競爭,進而才會有反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規(guī)范,因此,《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產生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世界各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產生的歷史過程,無不反映了這一規(guī)律?,F(xiàn)代意義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源自19世紀中葉以后的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早在1824年,英國的司法判例就確認了被稱為仿冒行為的侵權行為,為受到侵害的競爭者提供相應的救濟。隨后,衡平法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反仿冒的不正當競爭案例。在1850年前后,法國確立了依靠侵權法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例。而德國最終在1896年通過了《反不正當競爭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典式的單行法,成為其他國家效仿的典范。1900年《保護工業(yè)產權巴黎公約》布魯塞爾修訂本對反不正當競爭法作出專門規(guī)定,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規(guī)定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國際條約。以后,隨著各國立法和司法實踐的發(fā)展,有關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法律制度日益豐富和完善起來,在維護國家的經濟秩序和保護市場的公平競爭方面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并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我國,為了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1993年9月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此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又針對幾種特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發(fā)布了相關的行政規(guī)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不足。這些行政規(guī)章主要包括:《關于制止有獎銷售活動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guī)定》、《關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guī)定》、《關于禁止侵犯商業(yè)秘密行為的若干規(guī)定》、《關于解決商標與企業(yè)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關于禁止商業(yè)賄賂行為的規(guī)定》、《關于禁止串通招標投標行為的暫行規(guī)定》等等。2007年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一)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概念反不正當競爭法有廣義和狹義之說。廣義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是指調整在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過程中發(fā)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它包括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主體,其他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補充的所有法律規(guī)范。狹義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僅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從世界范圍來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分別制定《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或《反限制競爭法》,這種立法模式也稱分立式,即將壟斷行為和不正當行為區(qū)分開來分別立法。調整壟斷行為所制定的法律稱《反壟斷法》或《反限制競爭法》,調整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稱《反不正當競爭法》,日本和德國采用分別立法模式。二是綜合制定一部法律來調整不正當競爭行為、壟斷行為或限制競爭行為。這種立法模式也稱單一式或統(tǒng)一式,即將壟斷行為或限制競爭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合并在一部法律中加以調整,制定統(tǒng)一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或稱《反托拉斯法》,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采用此模式。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采取與《反壟斷法》分別立法的模式,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所決定的。(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目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條明確規(guī)定:“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蔽覈床徽敻偁幏ǖ牧⒎康目梢苑譃槿齻€層次:①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這是該法的直接目的;②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是該法直接目的的必然延伸;③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三)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調整對象目前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guī)范的主要是不正當競爭行為和部分限制競爭行為。因此,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調整的僅是在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過程中,發(fā)生在監(jiān)督管理機構與經營者之間、經營者相互之間、以及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這三類社會關系,雖然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也規(guī)范了部分限制競爭行為,但并未將壟斷行為納入調整范圍。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概念及其認定(一)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概念根據(jù)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的規(guī)定: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認定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認定包含以下四個要素:1.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體是市場競爭者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guī)定:“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彼苑墙洜I者不能成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體。但是在有些情況下,非經營者的某些行為也會妨害經營者的正當經營活動,侵害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這種行為也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制對象。比如,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利妨害經營者的正當競爭行為就是這種類型。2.實施了不正當競爭行為,違反誠實的商業(yè)習慣誠實的商業(yè)習慣是交易實踐中形成的善良風俗,是在長期的交易活動中被交易主體普遍認可的市場倫理。在市場競爭中,一般的誠實商業(yè)習慣包括:①在競爭中不應有意引起產品或服務的混淆;②尊重其他競爭者的商業(yè)信譽;③不得對產品或服務進行虛假宣傳;④不得惡意侵占其他競爭者的經營成果等等。3.不正當競爭者在主觀上具有過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性質屬于侵權行為。侵權行為是出于故意、過失導致他人人身或財產損害的行為。在不正當競爭成為獨立概念之前,各國均通過侵權法原理解釋其非法性。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本質,就在于以惡意的競爭手段,給其他競爭者造成損害,因此完全符合侵權行為的特征。4.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后果是損害了誠實競爭者的利益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客體之一就是誠實競爭者的利益,損害誠實競爭者的利益,就是不正當競爭這一侵權行為引起的損害后果。早期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通常要求不正當競爭者與受害人之間存在直接的競爭關系,現(xiàn)代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新理念認為,受害的誠實競爭者的范圍不受此限。第二節(jié)不正當競爭行為根據(jù)《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的規(guī)定,不正當競爭行為包括如下十一類:仿冒行為;商業(yè)賄賂行為;虛假宣傳行為;侵犯商業(yè)秘密的行為;降價排擠行為;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的行為;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詆毀商譽行為;串通招標投標行為;公用企業(yè)限制競爭的行為;行政壟斷的行為。需要指出的是,立法列舉的公用企業(yè)限制競爭的行為,行政壟斷的行為,不當虧本銷售行為,搭售行為以及串通招標投標行為在本質上屬于壟斷或限制競爭的行為。一、仿冒行為仿冒行為又稱混淆行為,是指經營者使用與他人相同或相似的商業(yè)標識,致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務與他人的商品或服務產生混淆、造成購買者誤認誤購、減損他人商業(yè)標識的市場價值的行為。有學者把這種行為稱為“不播種而收獲”的搭便車行為,它使本應屬于正當經營者的利益而為不正當競爭者所獲,對市場競爭具有極大的危害。《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yè)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yōu)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根據(jù)上述條款,可以把仿冒行為分為以下四類。(一)假冒或仿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注冊商標是指商標使用者依法在國家商標局登記注冊并被授予商標專用權的商標。商標注冊人對已經注冊的商標享有受法律保護的專用權,即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都不得在同一種商品、同一種服務或者類似商品或類似服務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根據(jù)我國《商標法》的規(guī)定,假冒或者仿冒他人注冊商標是指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行為。假冒或者仿冒他人注冊商標包括以下幾種行為:①未經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②未經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③未經注冊人的許可,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④未經注冊人的許可,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這幾種行為是商標侵權行為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其中,第一種行為被規(guī)定為“假冒他人注冊商標”,可視為“相同侵權”,后三種行為被稱為“仿冒他人注冊商標”,可視為“等同侵權”。從市場競爭角度看,由于商標是區(qū)別商品來源的標識,假冒或仿冒他人注冊商標,勢必引起別人誤認誤購,從而影響注冊商標所有人的商品銷售,破壞市場競爭的公平性,所以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從而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制。(二)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擅自將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作相同或相近的使用,造成與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行為。要認定此行為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1.被仿冒的商品必須是知名商品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guī)定,知名商品是指在中國境內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人民法院認定知名商品,應當考慮該商品的銷售時間、銷售區(qū)域、銷售額和銷售對象,進行任何宣傳的持續(xù)時間、程度和地域范圍,作為知名商品受保護的情況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原告應當對其商品的市場知名度負舉證責任。2.被仿冒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必須為知名商品所特有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是指知名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不是相關商品所通用,并具有顯著的區(qū)別性特征。通常為經營者首先在廣告宣傳或市場交易中使用,具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能起到與其他相同商品相區(qū)別的作用,如圖形和色彩的獨特配合,獨創(chuàng)性的外部包裝等。由經營者營業(yè)場所的裝飾、營業(yè)用具的式樣、營業(yè)人員的服飾等構成的具有獨特風格的整體營業(yè)形象,也屬于特有的裝潢。根據(jù)規(guī)定,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認定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①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②僅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shù)量及其他特點的商品名稱;③僅由商品自身的性質產生的形狀,為獲得技術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狀以及使商品具有實質性價值的形狀;④其他缺乏顯著特征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如果①、②、④項規(guī)定的情形經過使用取得顯著特征的,可以認定為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3.經營者的手段必須是擅自使用擅自使用是指經營者未經他人同意而使用其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和裝潢。如果通過轉讓、許可等合法手段獲得相應的權利,就不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4.經營者的行為造成與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行為足以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和混淆。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視覺上基本無差別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應當視為足以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認定與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相同或者近似,可以參照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判斷原則和方法。判斷是否為近似使用,應以一般購買者施以普通注意力是否會發(fā)生誤認或混淆后果為標準,不能以專家的注意力或是否需要借助特殊檢驗方法和手段才能辨別真?zhèn)螢橐罁?jù),應采用整體觀察、分別辨認、綜合比較的手段進行分析認定。(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yè)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企業(yè)名稱是指企業(yè)登記主管機關依法登記注冊的企業(yè)名稱,以及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yè)使用的外國(地區(qū))企業(yè)名稱。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企業(yè)名稱中的字號,也可以認定為企業(yè)名稱。姓名是指在商品經營中使用的自然人的姓名,和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筆名、藝名等。構成仿冒他人的企業(yè)名稱或者姓名,應當具備兩個要件:①未經他人許可而使用其企業(yè)名稱或者姓名。②導致了人們對商品或服務來源的誤認后果,這里的誤認不要求已經造成了誤認的實際后果,只要足以造成購買者對商品來源的誤解,就構成仿冒。(四)偽造或者冒用質量標志、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的行為質量標志是指證明經營者的產品質量達到一定水平的標志。認證標志,是指經認證機構認證合格、證明產品符合認證標準和技術要求,由其頒發(fā)給經營者并準許使用的一種專用質量標志。名優(yōu)標志是指經有關機構評定的、對產品達到一定質量條件的經營者所授予的榮譽標記。產地是指商品的地理來源,比如商品的出產地,制造地或加工地等。采用其他方法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是指經營者采取除偽造質量標志以及產地以外的其他方法,在商品上對反映商品質量的各種因素作不真實的標注,導致或足以導致購買者對商品質量產生錯誤認識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二、商業(yè)賄賂行為(一)商業(yè)賄賂的概念商業(yè)賄賂是指經營者為爭取交易機會,暗中給予交易對方有關人員和能夠影響交易的其他相關人員以財物或其他好處的行為。商業(yè)賄賂的形式不勝枚舉,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回扣、折扣、傭金、咨詢費、介紹費等名義爭取交易機會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如何判斷其是否違法,必須以《反不正當競爭法》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作為標準,分析其實質特征,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帳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帳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給對方折扣,可以給中間人傭金。經營者給對方折扣、給中間人傭金的,必須如實入帳。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必須如實入帳?!保ǘ┥虡I(yè)賄賂的表現(xiàn)形式商業(yè)賄賂行為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①在商品交易中給予或收受回扣,這是一種最常見、最原始的商業(yè)賄賂行為,通常由一方在銷售商品時通過帳外暗中的方式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一定比例的商品價款?;乜鄣耐怀鎏卣魇牵涸趲ね獍抵薪o予和收受一定比例的商品價款,雙方不記帳、不入帳、不見資金流動軌跡。②一方經營者以勞務費、咨詢費的名義給予對方單位或個人一定數(shù)額的款物,這種賄賂的方式具有更大的隱蔽性和規(guī)避性,往往容易與傭金相混淆。③一方當事人以廣告費、宣傳費、促銷費、咨詢費、科研費等形式,向對方單位或個人給付一定數(shù)額的款物。④一方當事人向對方單位或個人在交易商品之外,違規(guī)附贈現(xiàn)金、物品行為等。經營者以其他手段進行賄賂包括,提供免費度假、旅游、高檔宴席、色情服務、贈送昂貴物品、房屋裝修以及解決子女親屬入學、就業(yè)等多種方式。(三)商業(yè)賄賂行為的認定結合《關于禁止商業(yè)賄賂行為的暫行規(guī)定》的有關內容,商業(yè)賄賂行為的認定需符合以下要件:1.商業(yè)賄賂的主體商業(yè)賄賂行為的主體包括行賄人和受賄人。行賄人是特殊主體,即經營者。如果經營者的職工采取商業(yè)賄賂手段為經營者銷售或購買產品的行為,應認定為經營者的行為。受賄人是作為行賄人的經營者的對方單位或個人以及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2.行為人的主觀方面行為人的主觀方面為故意,經營者進行賄賂的目的是銷售或購買商品,即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商業(yè)目標,為了在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在賣方市場的情況下經營者往往通過賄賂實現(xiàn)購買商品的目的,在買方市場的情況下,經營者往往通過賄賂實現(xiàn)銷售商品的目的。3.實施了賄賂行為表現(xiàn)在銷售或者購買商品的過程中,為了取得銷售的優(yōu)勢地位而給予對方一定的財物或者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收取銷售方的財物的行為。最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是回扣、禮品饋贈以及給予各種物質利益的好處。4.商業(yè)賄賂的后果商業(yè)賄賂在后果上侵犯了同業(yè)競爭者的公平競爭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四)回扣與折扣、傭金的區(qū)別折扣即價格折扣,亦稱讓利,它是指在商品購銷活動中經營者在所成交的價款上給對方以一定比例的減讓而返還給對方的一種交易上的優(yōu)惠。傭金是指在市場交易活動中,具有獨立地位的中間人因為為他人提供服務、介紹、撮合交易或代買、代賣商品而得到的報酬。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允許折扣讓利和傭金的存在,但明確規(guī)定給予或接受折扣、傭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明示;二是如實入賬?;乜叟c折扣、傭金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目的不同。折扣、傭金以取得正當利益為目的,是商業(yè)慣例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回扣則以謀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二是方式不同。折扣、傭金以明示方式進行,給予和接受雙方均須如實入帳;回扣則以秘密方式,在帳外暗中給予和收受。三是法律后果不同。折扣、傭金是合法的,正當?shù)母偁幮袨?,因而對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繁榮具有推動作用;回扣從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競爭的本質,破壞了市場交易的正常秩序,回扣是行賄、受賄的違法行為。三、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一)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的含義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的引人誤解的虛假的宣傳。以廣告或其他方式銷售商品,是現(xiàn)代社會最常見的促銷手段,但各類虛假廣告和其他虛假宣傳,或亂人視聽,直接誤導用戶及消費者,使其做出錯誤的消費決策,引發(fā)了大量社會問題;或侵犯其他經營者,特別是同行業(yè)競爭對手的合法利益,造成公平競爭秩序的混亂。反不正當競爭法將此類行為作為必須禁止的違法行為予以規(guī)范。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的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制作、發(fā)布虛假廣告。(二)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認定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認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須符合以下要件:1.行為的主體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主體有兩類:一是商品的經營者和服務的經營者,要么自行設計、制作、發(fā)布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要么委托他人設計、制作、發(fā)布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二是廣告的經營者,即接受委托提供廣告設計、制作、代理、發(fā)布等服務的法人、其他組織和個人。2.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就經營者而言,主觀上一般是故意,即行為人具有欺騙和誤導購買者選購商品或接受服務的動機,以實現(xiàn)爭奪顧客、更多地獲取利潤的非法目的。而廣告經營者,在從事虛假廣告宣傳行為時通常以故意的心態(tài)為主,但在過失的情況下也可構成,一般包括明知和應知兩種情況。明知是指廣告經營著主觀上實際已經認識到所代理、設計、制作、發(fā)布的廣告是虛假廣告,此時是故意。應知是指廣告經營者客觀上應當知道所代理、設計、制作、發(fā)布的廣告是虛假廣告,但是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意識到或者主觀上認為不至于發(fā)生引人誤解的宣傳后果,這就是過失。3.實施了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此類行為的手段分為兩類:一是利用廣告進行虛假宣傳,即經營者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路牌、櫥窗、墻壁、霓虹燈、電子顯示牌、實物等廣告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間接地不真實地介紹商品或服務的情況,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二是利用廣告以外的其他方法進行虛假宣傳,其他方法涵蓋了廣告以外的一切形式。最為常見的有,通過舉辦展覽會、展銷會、訂貨會等進行宣傳,通過舉辦新聞發(fā)布會、產品鑒定會、座談會等商品介紹性活動進行宣傳,通過買賣雙方或其代理人的直接接觸或正式談判進行宣傳等。從內容來看,包括宣傳內容的虛假和宣傳內容真實但引人誤解兩種情形。根據(jù)規(guī)定,經營者具有下列行為之一,足以造成相關公眾誤解的,可以認定為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①對商品作片面的宣傳或者對比的;②將科學上未定論的觀點、現(xiàn)象等當作定論的事實用于商品宣傳的;③以歧義性語言或者其他引人誤解的方式進行商品宣傳的。如果以明顯的夸張方式宣傳商品,不足以造成相關公眾誤解的,不屬于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日常生活經驗、相關公眾一般注意力、發(fā)生誤解的事實和被宣傳對象的實際情況等因素,對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進行認定。四、侵犯商業(yè)秘密行為(一)商業(yè)秘密的概念和特征商業(yè)秘密是指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商業(yè)秘密主要包含以下三類:第一類是技術秘密,它是指人們從經驗中或技藝中得來的,能在實踐中特別是在工業(yè)中應用的技術信息、技術數(shù)據(jù)或技術知識,如技術秘訣、設計圖紙、工藝流程,化學配方等。第二類是經營秘密,指具有秘密性質的經營管理方法及與經營管理方法密切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包括推銷計劃、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產品價格、銷售網(wǎng)絡、招投的標底等。第三類是管理秘密,這是指組織生產和經營管理的秘密,特別是合理有效地管理各部門、各行業(yè)之間相互協(xié)作,使生產與經營有效運行的經驗性信息。如管理模式、公關技巧等。

商業(yè)秘密具有以下三個法律特征:1.秘密性秘密性是指作為商業(yè)秘密的某種信息不為公眾所知悉,即他人不能從公開渠道直接獲得,一般人不易通過正常途徑獲取或探明,有關信息不為其所屬領域的相關人員普遍知悉和容易獲得,應當認定為不為公眾所知悉。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有關信息已為公眾所知悉:①該信息為其所屬技術或者經濟領域的人的一般常識或者行業(yè)慣例;②該信息僅涉及產品的尺寸、結構、材料、部件的簡單組合等內容,進入市場后相關公眾通過觀察產品即可直接獲得;③該信息已經在公開出版物或者其他媒體上公開披露;④該信息已通過公開的報告會、展覽等方式公開;⑤該信息從其他公開渠道可以獲得;⑥該信息無需付出一定的代價而容易獲得。2.保密性保密性是指作為商業(yè)秘密的信息必須是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予以保護、管理的信息,不采取任何保密措施的信息,不被認定為商業(yè)秘密。權利人為防止信息泄漏所采取的與其商業(yè)價值等具體情況相適應的合理保護措施,應當認定為采取了保密措施。實踐中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所涉信息載體的特性、權利人保密的意愿、保密措施的可識別程度、他人通過正當方式獲得的難易程度等因素,認定權利人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正常情況下足以防止涉密信息泄漏的,應當認定權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①限定涉密信息的知悉范圍,只對必須知悉的相關人員告知其內容;②對于涉密信息載體采取加鎖等防范措施;③在涉密信息的載體上標有保密標志;④對于涉密信息采用密碼或者代碼等;⑤簽訂保密協(xié)議;⑥對于涉密的機器、廠房、車間等場所限制來訪者或者提出保密要求;⑦確保信息秘密的其他合理措施。3.價值性價值性是指商業(yè)秘密的使用可以為權利人帶來經濟上的利益,使權利人比不知曉或不使用該商業(yè)秘密的同行業(yè)競爭者處于更有利的地位或擁有更大的競爭優(yōu)勢,從而能在競爭中領先取勝。價值性既包括現(xiàn)實的經濟利益,也包括通過將來使用而可能獲得的潛在經濟利益。(二)侵犯商業(yè)秘密的行為根據(jù)《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的規(guī)定,侵犯商業(yè)秘密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有以下三種情形: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yè)秘密(1)以盜竊方式獲取他人的商業(yè)秘密。即以秘密的方式獲取、占有他人的商業(yè)秘密,包括內盜、外盜和內外勾結盜竊他人商業(yè)秘密。(2)以利誘方式獲取他人的商業(yè)秘密。即以給付物質利益或其他好處等手段誘使他人告知其商業(yè)秘密的,比如高價收買商業(yè)秘密或者高薪挖人,即“商業(yè)秘密跟著人才走,人才到手樣樣有”。(3)以脅迫方式獲取他人的商業(yè)秘密。即以給他人帶來財產、人身或精神損害為要挾迫使他人違反其真實意愿而告知商業(yè)秘密。(4)其他手段方式獲取他人的商業(yè)秘密。指通過除盜竊、利誘、脅迫以外的其他手段,如通過合作開發(fā)套取他人商業(yè)秘密等。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yè)秘密包括不當披露和不當使用兩種行為。不當披露是指行為人將以不當手段獲取的商業(yè)秘密予以擴散,從而導致商業(yè)秘密的公開。不當使用行為是指行為人將以不正當手段獲取的商業(yè)秘密予以使用的行為。既可以是不當獲取人直接將商業(yè)秘密用于自己的生產經營,也可以是不當獲取人以一定的方式有償或無償將商業(yè)秘密提供給他人使用。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yè)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yè)秘密。該行為是指行為人依合同或其他合法途徑獲知權利人的商業(yè)秘密,但違反約定或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yè)秘密的行為。除此以外,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yè)秘密,視為侵犯商業(yè)秘密。(三)侵犯商業(yè)秘密行為的認定1.行為的主體行為主體可以是經營者,也可以是其他人。反不正當競爭法規(guī)范的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實施者,絕大多數(shù)要求其具有經營者的身份,而侵犯商業(yè)秘密的人則不受該限制。2.有侵犯商業(yè)秘密的行為行為主體實施了侵犯他人商業(yè)秘密的行為。實施的方式有盜竊、利誘、脅迫或不當披露、使用等。3.已經或可能給權利人帶來損害后果以非法手段獲取、披露和使用他人商業(yè)秘密的行為已經或可能給權利人帶來損害后果。

五、降價排擠行為(一)降價排擠行為的含義降價排擠行為又稱低價傾銷行為,是指經營者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的行為。低價傾銷違背企業(yè)生存原理及價值規(guī)律,在市場競爭中往往引發(fā)價格大戰(zhàn),中小企業(yè)紛紛倒閉等惡性競爭事件,甚至導致全行業(yè)萎縮的嚴重后果?!斗床徽敻偁幏ā返谑粭l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二)降價排擠行為的認定1.行為的主體行為的主體是經營者,而且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大型企業(yè)或在特定市場上具有經營優(yōu)勢地位的企業(yè)。2.經營者實施了低價傾銷行為經營者客觀上實施了低價傾銷行為。這里的低價傾銷,是指低于成本價格銷售商品。成本是指企業(yè)在產品生產、產品銷售或提供勞務中發(fā)生的費用的總和。在國際貿易中,構成傾銷并非以低于成本價為條件,這一點不同于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定。3.低價傾銷行為的目的經營者低價傾銷行為的目的是排擠競爭對手,以便獨占市場。因此,并非一時就某一種商品低于成本價格銷售,而是較長時間以較大的市場投放量低價傾銷。有些國家在其制止不正當競爭的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連續(xù)一段時間大量低價傾銷,才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尚無此類定量的技術性規(guī)定。(三)降價排擠行為之例外《反不正當競爭法》規(guī)定,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①銷售鮮活商品;②處理有效期限即將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積壓的商品;③季節(jié)性降價;④因清償債務、轉產、歇業(yè)降價銷售商品。六、搭售與附加不合理條件的行為(一)搭售與附加不合理條件行為的含義所謂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是指經營者利用其經濟優(yōu)勢,違背購買者的意愿,在銷售一種商品或提供一種服務時,要求購買者以購買另一種商品或接受另一種服務為條件,或者就商品或服務的價格、銷售對象、銷售地區(qū)等附加不合理的條件。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該條涉及的是附條件交易行為,根據(jù)《民法通則》以及《合同法》的有關規(guī)定,在交易中一方或雙方均可附加一定的條件,但附條件必須合理合法。否則,可能導致合同無效,或導致受害一方依競爭法提起訴訟。搭售是附加不合理條件行為中的一種,是指經營者出售商品時,違背對方的意愿,強行搭配其他商品的行為。在制定反不正當競爭法時,搭售行為相當普遍,因此被作限制競爭的方式之一而特別予以禁止。其他不合理條件,是指搭售以外的不合理的交易條件,如限制轉售區(qū)域,限制技術受讓方在合同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新技術的研制開發(fā)等。(二)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行為的認定判斷交易行為中是否存在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行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認定:1.行為的主體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行為的主體必須是具有經濟優(yōu)勢地位的經營者,他們或者手中有俏貨,或者有貨源,或者有獨占的經營條件,離開這些他們就無法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經營者如果是其他主體(如國家行政機關,有一定行政職能的事業(yè)單位等)則可能構成其他限制競爭行為而非搭售行為。2.行為的主觀方面經營者主觀上存在故意,違背了購買者的意愿,它限制了購買者的自主選擇權,客觀上侵害了相對交易人的權益。3.行為的后果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行為不當阻礙甚至剝奪了同行業(yè)競爭對手相關產品的交易機會。七、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一)有獎銷售的含義有獎銷售,是指經營者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附帶性地向購買者提供物品、金錢或者其他經濟上的利益的行為。有獎銷售包括兩大類:附贈式有獎銷售和抽獎式有獎銷售。有獎銷售是企業(yè)采取的一種有效的促銷手段,法律并不禁止所有的有獎銷售行為,而僅僅對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破壞競爭規(guī)則的有獎銷售加以禁止。(二)不正當有獎銷售的含義及種類不正當有獎銷售,是指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時,以欺騙或其他不正當手段,附帶提供給用戶和消費者金錢、實物或其他好處,作為對交易的獎勵。《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從事下列有獎銷售:(一)采用謊稱有獎或者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二)利用有獎銷售的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三)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五千元?!备鶕?jù)上述規(guī)定,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有以下類型:1.欺騙性有獎銷售欺騙性有獎銷售主要包括:①謊稱有獎銷售或者對所設獎的種類、中獎概率、最高獎金額、總金額、獎品種類、數(shù)量、質量、提供方法等作虛假不實的表示。②采取不正當?shù)氖侄喂室庾寖榷ㄈ藛T中獎。③故意將設有中獎標志的商品、獎券不投放市場或者不與商品、獎券同時投放市場;故意將帶有不同獎金金額或者獎品標志的商品、獎券按不同時間投放市場。④其他欺騙性有獎銷售行為。其他欺騙性有獎銷售行為由省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認定,省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出的認定,應當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備案。2.抽獎式有獎銷售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以非現(xiàn)金的物品或者其他經濟利益作獎勵的,按照同期市場同類商品或者服務的正常價格折算其金額。1999年4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有獎促銷中不正當行為認定問題的答復》中規(guī)定,在抽獎式有獎銷售中,下列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①經營者以價格超過5000元的物品的使用權作為獎勵的,不論使用該物品的時間長短。②經營者以提供就業(yè)機會、聘為各種顧問等名義,并以解決待遇,給付工薪等方式設置獎勵,不論獎勵現(xiàn)金、物品(包括物品的使用權)或者其他經濟利益,也不論是否要求中獎者承擔一定義務,最高獎的金額(包括物品的價格、經濟利益的折算)超過5000元的。③經營者單獨或與有關單位聯(lián)合利用社會福利彩票、體育彩票設置獎勵推銷商品,最高獎的金額超過5000元的。3.利用有獎銷售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無論是附獎式有獎銷售,還是抽獎式有獎銷售,經營者都不得利用有獎銷售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質次價高是指經營者違反誠實信用、公平合理、等價有償?shù)冉灰椎幕驹瓌t,在進行有獎銷售的過程中,利用人們意欲獲獎的僥幸心理,收取不合理的高價,使購買者支付的價款與商品實質價款不相符合。質次價高的商品有可能是不合格產品,也可能是合格產品中的低檔次商品,相對價格來說,不能實現(xiàn)物有所值就屬于質次價高。應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根據(jù)同期市場同類商品的價格、質量和購買者的投訴進行認定,必要時會同技術監(jiān)督部門、藥品管理部門、物價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認定。(三)不正當有獎銷售的行為的認定1.行為的主體不正當有獎銷售的主體是經營者。有關機構、團體經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的有獎募捐及其彩票發(fā)售活動不適用《反不正競爭法》第十三條和國家工商局第19號令。2.經營者實施了不正當有獎銷售的行為經營者實施了法律禁止的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如欺騙性有獎銷售,或巨獎銷售等等。3.不正當有獎銷售的目的經營者實施不正當有獎銷售,目的在于爭奪顧客,擴大市場份額,排擠競爭對手。八、詆毀商譽行為(一)詆毀商譽行為的概念詆毀商譽行為也稱商業(yè)誹謗行為,是指經營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過捏造、散布虛偽事實等手段,對競爭對手的商業(yè)信譽進行惡意的詆毀、貶低,以削弱其市場競爭能力,并為自己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商譽是社會公眾對市場經營主體名譽的綜合性積極評價,它是經營者長期努力追求、刻意創(chuàng)造、并投人一定的金錢、時間及精力才取得的。良好的商譽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財富。在經濟活動中,最終又通過有形的形式(如銷售額、利潤)回報他的主人。法律對通過積極的勞動獲得的商譽給予尊重和保護,對以不正當手段侵犯競爭者商譽權的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予以嚴厲制裁。《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yè)信譽、商品聲譽。(二)詆毀商譽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詆毀商譽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詆毀商譽行為的具體手段的不同,可以將詆毀商譽行為歸納為以下幾類:①產品附屬資料中的商業(yè)誹謗;②產品交易中的商業(yè)誹謗;③新聞、廣告中的商業(yè)誹謗;④直接在公眾中散布謠言;⑤組織、唆使、利用他人進行商業(yè)誹謗。(三)詆毀商譽行為的認定1.行為的主體行為主體是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競爭關系是指生產或提供相同或相似商品或服務的經營者之間為了獲取市場優(yōu)勢地位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利益關系。當詆毀人不是經營者或者與被詆毀人之間不具有競爭關系時,其行為不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而構成民法上的侵犯名譽權行為。2.主觀方面如果行為人捏造又散布虛偽事實,主觀方面顯然是故意。如果行為人可能明知是虛假而故意散布,也有可能是過失散布虛偽事實,總之主觀存在過錯。3.實施了詆毀行為客觀方面是實施了捏造、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捏造是杜撰并不存在的虛假情況,可表現(xiàn)為對特定內容的全部捏造、部分捏造或者對真實情況予以歪曲等。散布是將捏造的事實進行傳播,可以是捏造者自己傳播,也可以是通過媒體傳播,傳播的是虛假的事實,真實的事實不構成商業(yè)詆毀。4.損害了商譽商譽包含了商業(yè)信譽和商品聲譽。商品聲譽應當是建立在某種商品或服務本身的質量基礎上的信譽,而商業(yè)信譽除了商品本身(如質量、價格)的影響,還涉及與經營者商業(yè)活動有關的其他因素,包括其內部的管理、產品生產與銷售的業(yè)績、售后服務、企業(yè)歷史、信用等。詆毀行為損害了商品信譽或商業(yè)信譽,這種損害既可以是現(xiàn)實已經發(fā)生的損害,也可以是行為人的詆毀行為導致了將來可能發(fā)生損害的危險。在具體實踐中,這種損害往往體現(xiàn)為受害人及其產品或服務的評價被降低、信用受到質疑、形象遭到損害、產品銷量下降、利潤減少等。九、串通招標投標行為(一)串通招標投標行為的含義串通招標投標行為是指投標者相互串通投標,投標者和招標者相互勾結,排擠競爭對手的公平競爭的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投標者不得串通投標,抬高標價或者壓低標價。投標者和招標者不得相互勾結,以排擠競爭對手的公平競爭”。招標投標是一種競爭性締約方式。在招標投標過程中,如果招標人與投標人或投標人之間相互串通,使招標投標的競爭性降低或喪失,就完全失去了招標投標制度的意義和作用。因此反不正當競爭法將其作為限制競爭行為予以禁止。1999年8月30日頒布的《招標投標法》,使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關于禁止串通招標投標的規(guī)定更加完備,更易于操作。(二)串通招標投標行為的表現(xiàn)1.串通投標行為投標者串通投標,抬高標價或壓低標價。這類行為的行為主體是投標者,而且是所有參加投標的投標人共同實施的,其目的是為了避免相互間競爭,或協(xié)議輪流在類似項目中中標,共同損害招標人的利益。這類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①投標者之間相互串通,一致抬高標價;②投標者相互串通,一致壓低標價;③投標者相互串通,輪流以高價位或低價位中標;④投標者相互間就標價以外的其他事項串通。2.投標者和招標者勾結,排擠競爭對手的行為與前一類行為不同的是,這類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體是招標者和特定的投標者共同實施的,其目的是為了排擠該投標者的競爭對手,所造成的后果則是招標投標流于形式,損害其他投標人的利益。這類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有:①招標者在公開開標前,開啟標書,并將投標情況告知其他投標者,或者協(xié)助投標者撤換標書,更改報價;②招標者向投標者泄露標底;③投標者與招標者商定,在招標投標時壓低或者抬高標價,中標后再給投標者或者招標者額外補償;④招標者預先內定中標者,在確定中標者時以此決定取舍;⑤招標者和投標者之間其他串通招標投標行為。(三)串通招標投標行為的認定1.投標者之間串通投標的認定(1)行為主體是投標者,既可能是投標者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全體投標者;(2)在客觀方面,投標者之間實施了串通行為,其方式如進行聯(lián)絡、進行私下協(xié)議、做出共同安排等;(3)串通的目的是通過某種安排排擠其他投標者或使招標者得不到競爭利益,即理想的價位及其他合同條件。2.投標者和招標者相互勾結排擠競爭對手的認定(1)行為主體包含兩方,既招標者和投標者;(2)在客觀方面,招標者和投標者之間有共謀行為;(3)這種共謀行為目的是為了讓參與共謀的投標者中標,以排擠其他的投標者。十、強制交易的行為(一)強制交易行為的含義強制交易行為,是指公用企業(yè)或其他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排擠其他經營者的公平競爭行為即是限制競爭行為。公用企業(yè),是指涉及公用事業(yè)的經營者,包括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郵政、電訊、交通運輸?shù)刃袠I(yè)的經營者。由于各種原因,公用企業(yè)和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企業(yè)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一般都具有某種程度的壟斷,使這些企業(yè)天然具有某種經濟優(yōu)勢,如何防止其濫用這種優(yōu)勢地位妨礙公平競爭及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就成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一項任務。根據(jù)國家工商局第20號令,公用企業(yè)和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企業(yè),在市場交易中不得實施限制競爭的行為,因為這類行為限制了用戶、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將生產同種商品的其他經營者完全排斥在特定的市場之外,妨礙了市場的公平競爭機制,故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所禁止。(二)強制交易行為的種類①限定用戶、消費者只能購買和使用其附帶提供的相關產品,而不得購買和使用其他經營者提供的符合技術標準要求的同類商品;②限定用戶、消費者只能購買和使用其指定的經營者生產或者經銷的商品,而不得購買和使用其他經營者提供的符合技術標準要求的同類商品;③強制用戶、消費者購買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④強制用戶、消費者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⑤以檢驗商品質量、性能等為借口,阻礙用戶、消費者購買、使用其他經營者提供的符合技術標準要求的其他商品;⑥對不接受其不合理條件的用戶、消費者拒絕、中斷或者削減供應相關商品,或者濫收費用;⑦其他限制競爭的行為。(三)強制交易行為的認定1.行為的主體行為的主體是公用企業(yè)或者是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是指在特定市場上,一個經營者處于無競爭的狀態(tài)或取得了壓倒性和排除競爭的能力,也指兩個以上經營者不進行價格競爭,而在他們對外的關系上具有上述地位和能力。2.實施了強制交易的行為公用企業(yè)或享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一般被指定的經營者和他們之間有某種利益關系,比如是下屬企業(yè)等。這樣的行為完全違背市場自由競爭的理念,妨礙了市場公平競爭機制的正常運行,也損害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因此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十一、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的行為(一)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的含義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是指擁有行政權力的政府機關以及其他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越權或不當行使權力,限制經營者的正常經營活動,限定單位或個人對商品或服務的購買與適用范圍,或者實行產品交易的地區(qū)封鎖等,從而妨礙、扭曲或破壞市場競爭的行為?!斗床徽敻偁幏ā返谄邨l規(guī)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shù)慕洜I活動。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場?!保ǘE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的表現(xiàn)1.強制交易強制交易指中央政府部門、地方政府以及其他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利用行政權力強制安排市場交易活動,限制和排斥競爭、妨礙公平交易的行為。強制交易的表現(xiàn)形式復雜多樣,主要有:明確規(guī)定在行政區(qū)域范圍內只能將某些產品銷售給指定企業(yè),限定客戶和消費者接受指定企業(yè)的有償服務,行政部門在為市場主體服務時,強制搭售某種商品,為推銷制定企業(yè)的產品而阻撓、破壞他人達成交易等等。2.地區(qū)封鎖地區(qū)封鎖指地方政府以及其他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為了本地區(qū)利益,利用行政權力排斥、限制競爭的行為。地區(qū)封鎖往往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屬職能部門以行政命令、文件或通知等方式出現(xiàn),通過對這些命令、文件、通知的執(zhí)行達到封鎖市場、保護地方利益的目的。具體形式有:在轄區(qū)或交通要道設立關卡,阻礙本地商品流出或外地商品流入;規(guī)定在行政轄區(qū)內銷售外地商品必須履行特定的批準手續(xù),或者必須符合其增加或提高的報驗、檢驗標準,為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設置人為障礙;用行政手段對外地商品的進入設置障礙,如在運輸、出售等環(huán)節(jié)進行罰款等。(三)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的認定認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應把握以下要件:(1)行為主體限于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這里的政府指除中央政府外的各級人民政府,政府所屬部門指中央機構中的各有關職能部門(部、委、局等)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職能部門。(2)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實施了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的限制競爭行為,即客觀上有濫用行政權力的事實。(3)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實施限制競爭的行為,其目的在于保護本部門、本地區(qū)的利益,從而損害外地經營者和本地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第三節(jié)監(jiān)督檢查及法律責任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jiān)督檢查(一)監(jiān)督檢查的部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監(jiān)督檢查;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部門也有權依法對這種行為進行監(jiān)督檢查,如技術監(jiān)督管理部門、食品衛(wèi)生管理部門等。

同時國家鼓勵、支持和保護一切組織和個人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社會監(jiān)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得支持、包庇不正當競爭行為。(二)監(jiān)督檢查部門的職權縣級以上監(jiān)督檢查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可以進行監(jiān)督檢查。監(jiān)督檢查部門在監(jiān)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有權行使下列職權:

1.按照規(guī)定程序詢問被檢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證明人,并要求提供證明材料或者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其他資料。

2.查詢、復制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協(xié)議、帳冊、單據(jù)、文件、記錄、業(yè)務函電和其他資料。

3.檢查與本法第五條規(guī)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財物,必要時可以責令被檢查的經營者說明該商品的來源和數(shù)量,暫停銷售,聽候檢查,不得轉移、隱匿、銷毀該財物。

監(jiān)督檢查部門工作人員監(jiān)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應當出示檢查證件。

監(jiān)督檢查部門在監(jiān)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被檢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和證明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資料或者情況。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是指當事人因實施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行為而應承擔的法律后果。不正當競爭行為是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根據(jù)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定,不正當競爭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一)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基本責任形式,這是由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民事其安全性決定的。民事責任承擔形式中不正當競爭行為最主要、最常用的責任形式有停止侵害行為、排除妨害、損害賠償。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規(guī)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并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被侵害的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行政責任行政責任體現(xiàn)了政府對市場競爭活動的干預以及對競爭中所涉及的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行政責任在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該法所列舉的十一種典型不正當競爭行為中,除了低于成本銷售、搭售和商業(yè)詆毀三種行為沒有規(guī)定行政責任外,其他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都規(guī)定了明確具體的行政責任。在不正當競爭行為中行政責任的方式主要是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

經營者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yè)名稱或者姓名,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yōu)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guī)定處罰。

經營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監(jiān)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銷售偽劣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經營者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監(jiān)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公用企業(yè)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以排擠其他經營者的公平競爭的,省級或者設區(qū)的市的監(jiān)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被指定的經營者借此銷售質次價高商品或者濫收費用的,監(jiān)督檢查部門應當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監(jiān)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廣告的經營者,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制作、發(fā)布虛假廣告的,監(jiān)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依法處以罰款。

違反本法第十條規(guī)定侵犯商業(yè)秘密的,監(jiān)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進行有獎銷售的,監(jiān)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投標者串通投標,抬高標價或者壓低標價;投標者和招標者相互勾結,以排擠競爭對手的公平競爭的,其中標無效。監(jiān)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經營者有違反被責令暫停銷售,不得轉移、隱匿、銷毀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財物的行為的,監(jiān)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處以被銷售、轉移、隱匿、銷毀財物的價款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違反本法第七條規(guī)定,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shù)慕洜I活動,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區(qū)之間正常流通的,由上級機關責令其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由同級或者上級機關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被指定的經營者借此銷售質次價高商品或者濫收費用的,監(jiān)督檢查部門應當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當事人對監(jiān)督檢查部門作出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主管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刑事責任在大多數(shù)國家,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都可以給予刑事制裁。但與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相比較,刑事責任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適用范圍相對較窄,通常只適用于危害特別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不正當競爭行為刑事責任的規(guī)定僅限于原則性提及,并不涉及具體內容。對不正當競爭行為刑事責任的追究依據(jù)我國《刑法》中相應的條款的具體規(guī)定來執(zhí)行。如《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一條針對仿冒行為的規(guī)定,經營者實施仿冒行為,銷售偽劣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二十二條針對商業(yè)賄賂行為的規(guī)定,經營者采用財物或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購買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我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至一百五十條規(guī)定了9種具體的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他們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生產銷售劣藥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yī)用器材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化妝品罪。第一百六十三條和一百六十四條規(guī)定了公司、企業(yè)人員行賄受賄罪。《反不正當競爭法》未提及追究刑事責任,而刑法在侵犯知識產權罪和擾亂市場秩序罪中明確規(guī)定了必須承擔刑事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