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險是否適用損失補償原則辨析解析_第1頁
人身保險是否適用損失補償原則辨析解析_第2頁
人身保險是否適用損失補償原則辨析解析_第3頁
人身保險是否適用損失補償原則辨析解析_第4頁
人身保險是否適用損失補償原則辨析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1人身保險是否適用損失補償原則辨析尹中安YINZhongan作者簡介:尹中安(1964—),男,湖北襄陽人,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保險法教學與研究。(揚州大學法學院江蘇揚州225009)【摘要】學界、業(yè)界和司法界對人身保險是否適用損失補償原則持有否定、肯定以及折中三種觀點,文章支持否定說。貌似最具說服力之折中觀點,把健康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中之醫(yī)療費用等具體損失從人格利益之抽象損失中剝離出來而與財產(chǎn)保險標的之損失等同視之,此乃對人身保險標的的偷換。以被保險人之生死為保險金給付條件的人壽保險,以被保險人罹患疾病和遭受意外傷害為保險金給付條件之人身保險,即使約定的保險金額高于醫(yī)療費用的情況下,尚且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而附隨人身保險之人格利益抽象損失發(fā)生的醫(yī)療費用等具體損失,卻要適用損失補償原則,與理不合而殊值質疑。【關鍵詞】財產(chǎn)保險;人身保險;損失補償原則;肯定說;否定說;折中說;剖析【Abstract】Threepointsofnegative,affirmativeandeclecticviewareheldastowethertheprincipleofindemnityappliestopersonalinsuranceinacademia,insuranceindustryandjudicialcircles,andthisarticlesupportsthenegativeview.Themostseeminglypersuasiveeclecticviewtakestheconcretemedicalexpensesinhealthinsuranceandpersonalaccidentinsuranceseparatedfromabstractpersonallossandequatesitwiththelossinpropertyinsurance,andaccordinglysubstitutesthesubjectmatterofpersonalinsuranceforpropertyinsurance.Premiumpaidincaseofillnessoraccidentalinjurydoesnotapplytotheprincipleofindemnity,evenifexceedingtheactualmedicalexpenses.Therefore,itisquestionedthattheprincipleofindemnityappliestotheconcretelossasmedicalexpensesresultedfromabstractlossofpersonalinterestinlifeinsurance.【KeyWords】propertyinsurance;personalinsurance;theprincipleofindemnity;affirmativeview;negativeview;electicview一、問題的提出損失補償原則起源于早期的海上保險,并逐漸成為以財產(chǎn)保險為核心的一項原則。正如美國學者S.S.休布納所言“許多保險學者通常并不認為保險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都可以被‘視為’原則,但大多數(shù)人會同意,‘補償’這個概念在財產(chǎn)保險中是如此重要,所以它應被視為一個真正的原則?!眳⒖嘉墨I參考文獻[1]許布納著,陳欣等譯:財產(chǎn)與責任保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46.損失補償原則是指保險人對于保險標的因保險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在保險契約約定的保險金額范圍內(nèi)承擔給付保險金之義務以補償被保險人所遭受的損失之規(guī)則。此所謂損失補償,申言之,是指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而遭受損害時,由保險人在保險契約約定的保險標的價值以及保險金額的范圍內(nèi),以實際發(fā)生的損害額為基準,并在考量保險利益之有無的前提下及其范圍內(nèi),予以給付保險金。損失補償原則是保險制度之保障職能的法律表現(xiàn)。損失補償原則之積極功能或目的在于,通過保險給付使被保險人所受損失基本得到補償,以恢復其正常的生產(chǎn)和生活狀態(tài);損失補償原則的消極功能或目的在于禁止當?shù)美l(fā)生。[2]施文森:保險法總論[M],臺北:臺灣三民書局,1985.[2]施文森:保險法總論[M],臺北:臺灣三民書局,1985.10.財產(chǎn)保險是以財產(chǎn)及其有關利益為保險標的之保險;人身保險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之保險。人身保險包括人壽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和健康保險。然而對于起源于早期海上保險并適用于財產(chǎn)保險的重要原則的損失補償原則,如今人們對它的適用范圍,即是否僅適用于財產(chǎn)保險,或者說是否也適用于人身保險,在學界、業(yè)界和司法界引起了至今無休止的爭議。對人身保險是否適用損失補償原則,存在不同的觀點:基于“生命無價”的理念而有否定說;基于“生命有價”之觀點而有肯定說;介于前二者之間,認為人身保險中之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健康保險適用損失補償原則,而有折中說。這三種不同的觀點正是保險業(yè)界、法學界和司法實務界對這一問題存在分歧的理論反應,由此導致保險業(yè)務理賠結果上的顯著差異,若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對此有異議時,并因此導致法院對同一類型的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尤其是健康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的判決結果迥異的局面?;诖?,文章擬以法院所作出的判決具體案例為實證研究素材,并在梳理上述三種觀點的基礎上,就此一問題做進一步的闡述,以陳筆者之管見。案例一:2003年,北京一公司為其員工崔某購買了某保險公司的“平安團體意外傷害保險、附加意外傷害醫(yī)療保險”,保險合同在第2條“保險責任”中規(guī)定:“被保險人如果已從其他途徑獲得補償,則保險人只承擔合理醫(yī)療費用剩余部分的保險責任?!焙蟠弈潮凰舜騻ㄙM藥費、治療費等共計3201.50元。崔某在要求保險公司賠付時,保險公司以事故不屬于保險責任范圍為由,拒絕承擔保險責任。崔某訴至法院。2004年8月,一審法院認為,人身保險所屬的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中關于醫(yī)療費用的保險,其目的在于填補被保險人為治療疾病所產(chǎn)生的費用,被保險人不能因疾病或受傷治療而獲得不當利益。故此類保險被稱為“中間性保險”,其合同目的在于填補被保險人的“費用支出”,屬于“填補具體需要的保險”,保險人代位制度適用于此類保險。一審法院還指出,《保險法》規(guī)定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人不享有代位權與保險基本理論不符,沒有認識到人身保險中存在類似醫(yī)療費用保險的“中間性保險”的情形,這屬于立法漏洞,法院應對《保險法》作補充漏洞的解釋,即“涉及醫(yī)療費用保險等中間性保險除外”。遂作出判決:駁回崔某的訴訟請求。二審中,崔某主張應對該格式條款作不利解釋,但這一主張沒有被接納,二審法院維持了原判。參見: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民法院(2004)西民初字第5586號民事判決書和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4)一中民終字第10372號民事判決書。對案例一,兩審法院所作出的判決均與肯定說和折中說一致。案例二:2003年5月,李某之母所在單位在A保險公司為李某購買“學生、幼兒平安保險”附加意外傷害醫(yī)療保險,同時李某在B保險公司購買了同樣功能的保險。2004年1月,李某發(fā)生交通事故受傷,用去醫(yī)療費1313.90元。李某以醫(yī)療費發(fā)票原件等到B保險公司進行了理賠,獲保險金1263.90元,又以醫(yī)療費發(fā)票復印件到A保險公司要求理賠被拒付。李某遂提起訴訟。一審法院認為:李某在A保險公司處投保的保險屬人身保險。被告關于附加的意外傷害醫(yī)療保險是一種財產(chǎn)性質的保險,應適用損失補償原則理賠的觀點無法律依據(jù),因此判決A保險公司支付相應的醫(yī)療保險金。二審法院認為,人身保險并不限制重復投保,也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被保險人依保險合同取得賠償是一種合同法律關系,是約定之債,因侵害人的過錯獲取賠償是一種侵權法律關系,是法定之債。根據(jù)債之相對性原理,法定之債和約定之債之間、數(shù)個約定之債之間均是不同的法律關系。保險人若是認為被保險人獲得理賠后仍可能從第三人處獲得賠償,從而“獲得額外的不當利益,違反公平原則,引發(fā)道德風險”,則應當在保險免責事項中,明確規(guī)定在何種情形下、何種范圍內(nèi)免除自己的責任,并對自己盡到此說明義務負有舉證責任,但是,保險人不能證明自己已經(jīng)明確向被保險人聲明此免責事項。據(jù)此,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6年第7期。對案例二,兩審法院所作出的判決均與否定說一致。二、損失補償原則是否適用于人身保險之觀點概述(一)否定說概述所謂否定說,是指損失補償原則只適用于財產(chǎn)保險,不適用于人身保險。該觀點所提出的理由之一是人身無價。人身與財產(chǎn)分別是人身保險和財產(chǎn)保險的標的?!柏斘镏畾p或滅失或因而負賠償之責任,為經(jīng)濟上之損失,故財產(chǎn)保險以填補被保險人之財產(chǎn)損失為目的;而人身保險則以保護被保險人生命、身體之完整性不受侵害為目的,因為人身無價,人身保險在本質上無法確定損失數(shù)額,因此人身保險不能認為是填補損害保險,而應認為是按保險契約內(nèi)容的約定所為的定額給付保險,故人身保險不適用于損害填補原則?!盵3]陳云中:保險學[M],臺北:臺灣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5.188.袁宗蔚:保險學[M],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3]陳云中:保險學[M],臺北:臺灣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5.188.袁宗蔚:保險學[M],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00.215.否定說所持的另一理由是:我國《保險法》關于損失補償原則的適用范圍有明確規(guī)定。其一,《保險法》在總則章第2條規(guī)定:“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fā)生的事故因其發(fā)生所造成的財產(chǎn)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庇衷凇叭松肀kU合同”之規(guī)定一節(jié)對保險人向被保險人履行合同義務使用了“給付保險金”一詞,如第43條規(guī)定,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而在關于“財產(chǎn)保險合同”一節(jié)之規(guī)定中則使用了“賠償保險金”一詞,如第49條第4款規(guī)定,被保險人、受益人未履行本條第2款規(guī)定的通知義務的,因轉讓導致保險標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而發(fā)生的保險事故,保險人不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百r償”與“給付”的差異在于財產(chǎn)保險適用損失補償原則,而人身保險則否。其二,關于超額保險禁止之規(guī)定在“財產(chǎn)保險合同”一節(jié)之第55條第3款:“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價值。超過保險價值的,超過部分無效,保險人應當退還相應的保險費?!睂Υ俗鞣磳忉?,則意味著人身保險不存在超額保險的問題,無論人身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金額有多大,應均無疑問。其三,關于代位求償權,《保險法》第46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因第三者的行為而發(fā)生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償?shù)臋嗬?,但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權向第三者請求賠償?!痹摋l明確排除了保險人代位求償權在人身保險合同中的適用。對此作反對解釋,則意味著財產(chǎn)保險適用保險人代位權。2、肯定說概述所謂肯定說,是指損失補償原則于財產(chǎn)保險合同與人身保險合同均有其適用。該觀點所持理由是“人身有價”,如有學者認為“人身價值有客觀評估標準:所謂人身無價,乃是主觀上認為人身是無價之寶,故其價值可以無限大,但就事實而言,客觀上仍有相當之標準可循?!盵4]梁宇賢:保險法實例解說(修訂新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4一65.美國學者S.S.修伯納的“生命價值說”尤為持該說者所力挺,[4]梁宇賢:保險法實例解說(修訂新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4一65.[5]【美】修伯納:人壽保險經(jīng)濟學[M],陳克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34.58.3、折衷說概述所謂折中說,是指原則上人身保險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但健康保險或意外傷害保險中的醫(yī)療費用保險適用之。該觀點認為,人身保險多屬定額保險,無超額保險或復保險可能。但須注意的是,在人身保險中亦有屬于損害保險性質的部分,例如健康保險或意外傷害保險中的醫(yī)療費用保險,其目的僅在于補償被保險人因治療疾病所產(chǎn)生的費用,被保險人不得因傷病或受傷治療而獲不當?shù)美?,故有關復保險或保險人代位權規(guī)定亦可適用。在人身保險中區(qū)分其是否為定額保險或損害保險之關鍵,在于確定其保險契約之目的是否為“費用之補償”。若是,則為損害保險,有關損害補償原則之規(guī)定應適用之。[6]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研究[M],[6]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82—83.[7]【日】鴻常夫:保險法的諸問題[M],有斐閣,2002.217.三、損失補償原則是否適用于人身保險各說之剖析保險法之損失補償原則是否適用于人身保險,持否定說者以司法實務界之法官居多,原因主要在于保險法的明確規(guī)定。因為我國屬于成文法國家,法官處理案件以法律之明文規(guī)定為依據(jù),法官無權超越法的規(guī)定而為裁判。從各地法院針對涉及此一問題的保險合同糾紛的裁判結果來看,以否定說者居多,采肯定說者較少。在保險法學界及保險學學界,持否定說與肯定說的學者似乎難分伯仲。也許持此兩種觀點的學者,純粹出于理論上的爭論。而在保險業(yè)界,持否定說者幾乎不存在,這應該跟保險公司的切身利益有關,因為若保險公司支持否定說,就意味著要多支付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一筆保險金。因本文亦贊同否定說,除該說論者所持上述理由之外,筆者擬通過對肯定說和折中說的辯駁而展現(xiàn)支持否定說的理由。(一)對肯定說的剖析持肯定說者中,保險業(yè)界人士似乎沒有例外,學者與法官較少。就保險業(yè)界而言,從各地法院審理的案件可以看出,作為保險合同當事人一方之保險公司幾乎都持肯定說,其中原因可以毫無疑問地說是出于經(jīng)濟利益的考慮。因為,根據(jù)肯定說,保險公司就可以損失補償原則及其派生規(guī)則之超額保險之禁止、重復保險之保險金額給付之分攤以及保險人代位權等為由拒絕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理賠請求。這樣,保險公司就能從中節(jié)省下一大筆錢。針對肯定說所依據(jù)的理由——“生命價值說”,筆者持反對意見?!吧鼉r值說”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因為自然人作為法律上之主體,其生命和身體不是商品,因而非金錢可以買賣,只有在奴隸社會,作為客體之奴隸才可以在市場上通過討價還價而買賣。莎士比亞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商人夏洛克以從債務人安東尼身上割一磅肉來懲罰債務人違約或抵償其債權,也并沒有得到法官的支持。因為,這樣做,無異于承認人的生命和身體是有價的,可以用金錢或其他財產(chǎn)來交換。這樣既不人道,也違背善良風俗,與人類的文明與進步潮流背道而馳。根據(jù)“由于人的生命價值主要是通過人的服務價值來衡量,故對人的生命(服務)定價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非道德性?!盵8]【美】肯尼迪.布萊克,哈羅德.斯基博:人壽與健康保險[M],孫祁祥、鄭偉,譯,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3.18.這一觀點,是否意味著窮人的生命和身體就不值幾文,而富人的生命和身體就價值連城?或者不能提供服務的流浪漢、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的生命和身體更一文不值呢?再進一步推論,如果一個富人打死一個窮人,該富人就不用抵命或判處死刑,因為這二人生命和身體不等價;或者說,在致人損害的同一侵權案件里,受害者中一個是窮人,另一個是富人,是否意味著窮人獲得的救濟或補償就應低于富人?更進一步推論,流浪漢、精神病人及未成年人被侵害致殘或致死根本就用不著補償呢?若以此推論,其荒謬程度顯而易見?!吧鼉r值說”如果成立,根據(jù)英國《每日郵報》2012年3月2日報道,美國聯(lián)邦法院對一起性騷擾案件進行審判,陪審團要求原告安妮[8]【美】肯尼迪.布萊克,哈羅德.斯基博:人壽與健康保險[M],孫祁祥、鄭偉,譯,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3.18.依照肯定說,人身保險適用損失補償原則,那么許多演藝明星或體育明星就其身體的某一部分投保高額的意外傷害險,比如某足球明星就其一條腿投保意外傷害險,保險金額約定為一億美元,如果這條腿發(fā)生骨折,但是經(jīng)過治療而痊愈并沒有造成斷送足球運動生涯的程度,保險人依保險契約全額支付了一億美元的保險金,而實際上療傷所支出的醫(yī)療費僅為10萬美元,那么根據(jù)損失補償原則,是否意味著存在超額保險而有不當?shù)美l(fā)生?再比如說,該足球明星因為這只腿骨折而終身殘疾,不能再從事足球事業(yè),而且這筆1億美元的保險金也足以補償治療腿傷所支出的醫(yī)療費以及因不能繼續(xù)從事足球事業(yè)而受到的經(jīng)濟損失,但是該足球明星轉而從事演藝事業(yè)而走紅,并且演藝收入超過踢足球的收入(西班牙情歌王子胡里奧即是一例)。根據(jù)損失補償原則,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追回其所支付的保險金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身體遭受意外傷害,給被保險人帶來的損失除了身體的完整性受到破壞之外,還伴隨有生理上的痛苦和精神痛苦,所有這一切損失都是人格利益(乃抽象利益)所遭受的損失(即抽象損失),其中療傷所支付的醫(yī)療費只不過是其中顯形的一部分而已,不存在所謂的超額保險而有不當?shù)美l(fā)生,也不存在代位權適用之余地。蓋因人身保險之保險標的——人的生命和身體不同于財產(chǎn)保險之保險標的之故。因此,“人類生命價值說”賦予人的生命以經(jīng)濟價值,將人的生命貨幣化,并以此作為計量人身發(fā)生保險事故的損失數(shù)量,進而以此作為人身保險適用損失補償原則的依據(jù),有違倫理道德和有辱人的尊嚴。[9][9]厲英:試論損失補償原則在人身保險中的應用[D],濟南:山東大學,2011.我國屬于成文法國家,法官處理案件遵循的是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法官不具有造法之權力。然而在我國司法系統(tǒng),針對學界與業(yè)界就人身保險是否適用損失補償原則所存在的分歧,各地法院針對屬于同一事實類型的保險合同糾紛所做出的判決也并不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肯定說左右所致,同時相同案件的不同判決結果又對這一分歧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樣判決所帶來的社會效果卻是消極有害的:一是損害法的安定性和法律的尊嚴;一是有損司法的權威性和統(tǒng)一性;一是導致案件處理結果的不公平,有違合同當事人對法律所懷有的合理預期,對司法的公平正義產(chǎn)生懷疑,從而損害社會公眾對法律的敬畏和信仰。從保險業(yè)務的技術層面觀察,在保險費率的厘定過程中,保險公司基于大數(shù)法則,必然將人身保險中被保險人這一危險共同體中的所有人均統(tǒng)計在內(nèi),全部保費構成的保險基金與發(fā)生保險事故后所支付的保險金是相適應的,不會有超額賠付之情況發(fā)生,也不會侵害其他被保險人的利益。從另一角度來說,并不因為某一個被保險人分別在幾個保險公司投保了相同的險種而增加了發(fā)生保險事故的幾率,所以當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被保險人分別從幾個保險公司所獲得保險金也并未構成不當?shù)美?。因為,根?jù)不當?shù)美臉嫵梢?,不當?shù)美仨氂幸环绞苡袚p失,另一方獲得利益,且一方受有損失與另一方獲得利益之間有直接因果關系,而保險公司給付保險金是其應履行的給付義務而不是其所受損失,且保險金之數(shù)額大小與保險費率和被保險人支付的保險費是成正比例的。再者,根據(jù)債之相對性原理,法定之債和約定之債之間、數(shù)個約定之債之間均是各自獨立存在的不同的法律關系,而在同一被保險人(投保人)分別就同一險種與數(shù)個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時,相應的發(fā)生數(shù)個法律關系,各保險公司根據(jù)保險合同給付保險金并未受到損失;保險公司彼此之間既不存在連帶之債的法律關系也不存在按份之債的法律關系,彼此之間也都沒有受到損失,因而也無所謂被保險人不當?shù)美嬖凇某斜5母鞅kU公司來講,被保險人所投的每一份保險,與處于同一危險的共同體之其他成員一樣,都支付了全額的保險費,因而與重復保險之保險金分攤比例也不對應。發(fā)生保險事故時,如果保險公司以損失補償原則為由,適用重復保險之分攤規(guī)則,只按一個保險合同的保險金額來分擔保險金之給付義務,保險公司就多收的保險費反而構成不當?shù)美?。采用肯定說的效果將會是:享有工傷保險、社會保險等保障的人就不會再投商業(yè)保險之人身保險了。如此將使保險公司失去人身保險中很大一部分保險業(yè)務,尤其是在我國社會保障系統(tǒng)健全而覆蓋全社會之后,保險公司就會完全失去人身保險這半壁江山之業(yè)務了。若以此推理,是否意味著在市場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國家因社會保障系統(tǒng)的完善,商業(yè)保險之人身保險業(yè)務就日漸萎縮乃至消失了呢?而事實恰恰相反,越是經(jīng)濟發(fā)達和社會保障系統(tǒng)健全的國家,人們投保人身保險的數(shù)額不僅未減少反而更多更普遍,因為人們購買保險往往是在經(jīng)濟實力能滿足溫飽而又達不到非常富足的情況下才選擇這一保障方式的:如果太窮連溫飽都難以維持,固然無錢用于購買保險,如果十分富足而衣食住行無憂,則無必要和動力去購買保險。這可以從中國和保險業(yè)發(fā)達國家的保費收入,尤其是保險深度和密度可以清楚知道。數(shù)據(jù)顯示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中國的保險深度,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中國為3.4%,世界是7%;在保險密度,中國的平均水平是121美元,世界平均水平大概是600美元左右。(二)對折中說的剖析持折中說者,學界人士居多,司法實務界和保險業(yè)界人士次之。持該觀點者既不完全贊同否定說,也不全面支持肯定說,而是認為人身保險中的健康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準確的說是醫(yī)療費用補償保險適用損失補償原則。持此見解的學者有的將醫(yī)療費用補償保險稱為“中間型保險”。該說的實質原因在于,一方面,醫(yī)療費用本身屬于財產(chǎn),對被保險人來說該費用的支出屬于財產(chǎn)損失,且表現(xiàn)為具體損失;另一方面,醫(yī)療費用的支出是由于被保險人身體罹患疾?。ㄉ眢w機能的健全性遭受損失)或身體遭受意外傷害(身體的完整性受到損害)而實施醫(yī)療所致。若將注意力集中于醫(yī)療費用本身,會當然認為醫(yī)療費用補償適用損失補償原則,這正是折中說的由來。筆者認為,折中說所持觀點貌似合理,而實際上并非無懈可擊,細查深究,仍可發(fā)現(xiàn)其漏洞所在。其漏洞在于,該觀點之認識問題的方法,犯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以偏概全的錯誤,沒有將思維或視野延伸到醫(yī)療費用發(fā)生的原因是保險標的——被保險人的身體因保險事故而遭受損害所附帶產(chǎn)生的結果(consequentloss)。保險標的分為財產(chǎn)和人身兩大類,基于財產(chǎn)價值的可計量性和人身價值的不可計量性,存在于二者之上的保險利益即有具體利益和抽象利益與之分,具體利益往往屬于經(jīng)濟利益,可以金錢來衡量,是民法上財產(chǎn)權保護的客體;抽象利益往往為非經(jīng)濟利益,而是人格利益,不能以金錢衡量,是民法上人身權保護的客體;相應的,保險利益之損失就有具體損失和抽象損失之別,具體損失可以金錢計量,而抽象損失不能以金錢來計量。人身保險中的健康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保險標的是被保險人身體機能的完整性(健康狀態(tài))和身體的完整性,分別以罹患疾病和遭受意外傷害為保險事故。當保險事故發(fā)生于保險標的之被保險人的身體而導致被保險人人格利益之損失,該損失即為抽象利益之損失,是直接損失。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之目的在于彌補抽象的人格利益之損害,而實現(xiàn)這一目的往往需要借助物質技術手段,如醫(yī)療即為典型,而利用醫(yī)療技術手段,就需要支付醫(yī)療費用,此外還會發(fā)生誤工導致的收入損失,這些皆屬于間接損失,是具體損失。因此,人身保險之保險利益損失是人格利益之損失,屬于抽象損失,其中包括肉體的痛苦和精神痛苦以及人格尊嚴和人格快樂的減損等無形損失。這類損失顯然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因此不能適用損失補償原則。因人格利益之損失而附帶引起的諸如醫(yī)療費、誤工費、以及因殘疾而導致的勞動能力喪失而不能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損失等,只是人身保險之抽象利益損失的表象化和具體化。醫(yī)療費的支付只是為彌補人身和健康損害而采用的一種物質技術手段。即使被保險人通過治療而痊愈,但其所遭受的身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痛苦是區(qū)區(qū)醫(yī)療費所無法彌補的。如果說醫(yī)療費可以彌補人身抽象利益之損失,那么有誰愿意以財產(chǎn)為代價而換取身體殘疾或罹患疾病之痛苦呢?正如英國學者克拉克所言,“投保人以本人為被保險人的情況下,一個人不會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險,以死亡的代價去換取‘皮洛士式’的勝利(英語俚語:以極大的代價換取的勝利)?!盵10]【英】克拉克:保險合同法[M],何美歡,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84.因此,醫(yī)療費用作為具體損失被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之抽象損失所吸收或包含。所謂的損失補償原則適用于健康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論者把人身保險之保險標的有意或無意地偷換為醫(yī)療費用,其結果就是將人身保險之健康險和人身[10]【英】克拉克:保險合同法[M],何美歡,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84.退一步講,如果當事人專門或僅以實際發(fā)生的醫(yī)療費用的補償為目的而訂立保險合同,該合同看似財產(chǎn)保險合同或者補償性保險合同,但也不應適用損失補償原則及其派生規(guī)則之超額保險之禁止、重復保險之給付分攤以及保險人代位權。理由是:其一,醫(yī)療費用損失畢竟是人格利益之抽象損失所附帶產(chǎn)生的損失,它只不過是抽象利益損失的顯形與具體化而已,而實際上它為抽象利益損失所包含;其二,如果針對醫(yī)療費用補償保險適用損失補償原則及其派生規(guī)則,被保險人就會選擇不投保該險種,或者選擇投保以保險事故之發(fā)生(罹患疾病或遭受意外傷害)為保險金給付條件,以人身抽象利益損失之補償為目的之人身保險,這樣同樣可以達到避開損失補償原則適用之效果。而且,保險金額約定越高,保險費也相應越高,保險人利益也未受損或顯失公平;其三,就健康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投保抽象利益損失補償險(該損失中包含醫(yī)療費等具體損失),以保險事故之發(fā)生為給付條件,而不問損失之種類和多少,就如以生死為保險金給付條件的人壽保險一樣采定額給付,在這種保險合同中,是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及其派生規(guī)則的,而且保險金往往比單項之醫(yī)療費高很多,那么為什么僅就損失之一部的醫(yī)療費補償反而要適用損失補償原則呢?這樣做難道不是因小失大嗎?再者,就抽象的人格利益之損失投保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險金額往往高于醫(yī)療費用)就不擔心道德風險之發(fā)生,為何就數(shù)額更小的醫(yī)療費用補償反而擔心道德危險發(fā)生呢?既然人身無價,也就不存在不當?shù)美葐栴}了。因此,所謂的人身健康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否適用損失補償原則之爭實際上是對保險標的、保險合同的性質或種類的誤解所導致。綜上所述,結論應該是非人壽保險之健康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在本質上與人壽保險并無本質不同,同樣無適用損失補償原則及其派生規(guī)則之余地。四、延伸思考及立法與司法建議(一)保險標的分類與民事法律關系客體分類的一致性在世界各國,無論在保險業(yè)務上,還是保險立法上以及保險學理上,保險標的分為財產(chǎn)和人身兩大類,并以此為標準將保險合同分為財產(chǎn)保險和人身保險一直是保險分類的固有和通行作法。在各國保險立法、保險法學以及保險學教科書里,財產(chǎn)保險和人身保險的分類均處于獨一無二或首當其沖的位置。英國學者E.R.HardyIvamy根據(jù)保險事故所損害的利益的性質,將保險合同分為人身保險(在此種類型的保險中,約定的保險事故作用于被保險人的人身或第三人之人身上,包括人壽保險合同、人身意外保險合同和疾病保險合同)、財產(chǎn)保險(包括責任保險);根據(jù)保險的性質,分為補償性保險和非補償性保險。在非補償性保險,被保險人所獲得的補償數(shù)額不是根據(jù)被保險人所受損失來衡量的,而是在合同所約定的保險事故發(fā)生時即可獲得給付,而不考慮被保險人事實上是否受到經(jīng)濟損失。因此,人壽保險合同、人身意外保險合同和疾病保險合同不是補償性保險合同。而在補償性保險合同,所獲得的補償數(shù)額是根據(jù)被保險人所受經(jīng)濟損失的限度確定的,除人壽保險合同、人身意外保險合同和疾病保險合同之外,其包括所有保險合同。[11]E.R.HardyIvamy[11]E.R.HardyIvamy:GeneralPrinciplesOfInsuranceLaw,London,Butterworths,14Ed,atp7-9.日本的法律也將保險分為財產(chǎn)保險(又稱為損害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日本商法和保險業(yè)法都采用這種分類方法。日本商法規(guī)定:財產(chǎn)保險合同是約定當事人的一方,賠償因一定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損失,對方對此給付報酬而發(fā)生效力的契約;人身保險合同是是當事人的一方,關于對方或第三者的生死給付一定金額,對方對此給予報酬,而發(fā)生效力之契約。[12][12]【日】園乾治:保險總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83.31-32.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的保險立法也是采用的財產(chǎn)保險和人身保險之基本分類。所以,根據(jù)保險標的將保險分為財產(chǎn)保險和人身保險,無論在保險業(yè)務方面還是保險立法關于保險合同的分類以及學理分類上,無論在邏輯上還是經(jīng)驗上均無不當。而且這一直是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立法和理論以及保險實務所采用的傳統(tǒng)做法,至今并無原則性的問題發(fā)生。根據(jù)保險標的劃分保險業(yè)務或保險合同的分類方法,與民法的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分類的基本原理也是一致的。作為民法調整對象的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關系,以客體分為財產(chǎn)關系和人身關系兩大類,而這兩類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分別為財產(chǎn)及其有關利益與人身(包括生命和身體),并分別由財產(chǎn)權法律制度和人身權法律制度予以調整。財產(chǎn)關系之客體是人類生活資源中可以貨幣計量之資源,通稱為財產(chǎn)或財產(chǎn)資源,而人身關系之客體是人類生活資源中不能以貨幣計量之資源,亦即非財產(chǎn)或非財產(chǎn)資源。前者如御寒之衣服、維生之食物等。非財產(chǎn)資源之內(nèi)容,包括法律上主體之生命、身體、健康等資源及以法律上主體為中心之身份,如父母子女、夫妻關系等資源。財產(chǎn)資源不應減少而減少或應增加而未增加,乃財產(chǎn)上不利益,如物之毀損滅失,剝奪等,內(nèi)容相當具體,比較容易計算,因而屬于具體損失。非財產(chǎn)資源無減少或增加之觀念,所重視者乃正常情形下其應有的存在狀態(tài)或關系,此等應有的存在狀態(tài)或關系受到侵害、妨害,乃非財產(chǎn)上之不利益,有如生理上之機能喪失、體上之痛,有如心理上之不方便、不愉快、不適宜、痛苦或憤怒,此種不利益非金錢所能計量,其內(nèi)容相當復雜,[13]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48-49[13]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48-49.[13]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294.[13]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304.財產(chǎn)上不利益,如物之毀損滅失可以金錢計量,且一般遵循損失補償(填補)原則,反面為禁止利得或不當?shù)美环秦敭a(chǎn)上不利益如身體傷害,名譽貶損等因不能以金錢衡量,雖無法確定損失的數(shù)額而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但仍可以金錢賠償(精神撫慰金)之方式予以救濟或彌補,雖然實際上無法達到完全彌補之狀態(tài),但除此之外,別無更好的救濟措施。因此,非財產(chǎn)不利益之物質補償方式乃不得已而為之之法。保險法上的財產(chǎn)保險和人身保險之分類與所謂的補償性保險和給付性保險之間只是劃分依據(jù)不同,前者以保險標的為分類標準,后者以保險金額確定方法為標準,但根據(jù)這兩種分類方法劃分的保險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或者說是對應的,即財產(chǎn)保險屬于補償性保險,人身保險屬于給付型保險,前者適用損失補償原則,后者則否。美國學者小羅伯特.H.杰瑞和道格拉斯.R.里士滿即認為財產(chǎn)保險(包括責任保險)本質上就是補償合同,旨在補償財產(chǎn)價值受損的金額。而人身保險是非補償型合同。[14][14]【美國】小羅伯特.H.杰瑞,道格拉斯.R.里士滿:美國保險法精解[M],李之彥,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04.(二)立法與司法建議綜上所述,我國保險法仍應堅持財產(chǎn)保險和人身保險主要劃分方法。在人身保險,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立法均應明確規(guī)定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及其派生原則,即使單獨針對醫(yī)療費用等顯形或具體損失之補償保險也同樣。所以,在類似的保險合同糾紛之司法實踐中,大多數(shù)法院仍遵循《保險法》的規(guī)定,而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的作法理所應當并值得肯定。此外,中國保監(jiān)會以及其前身之中國人民銀行,乃至部分高級法院針對健康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否適用損失補償原則所發(fā)布的規(guī)章或指導性意見,均是持否定說的。例如,1998年當時的保險監(jiān)督管理部門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醫(yī)療費用重復給付問題的答復》中指出:“如果在意外傷害保險條款中無關于‘被保險人由于遭受第三者傷害,依法應由第三者負賠償責任時,保險人不負醫(yī)療責任’之約定,保險人應負給付醫(yī)療費的責任。保險人給付上述醫(yī)療費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償?shù)臋嗬?。”中國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商業(yè)醫(yī)療保險是否適用補償原則的復函》(保監(jiān)函[2001]156號)第2條的規(guī)定:“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7條(新法第18條)‘保險合同中規(guī)定有關于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的,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chǎn)生效力’,對于條款中沒有明確說明不賠的保險責任,保險公司應當賠償?!北本┦懈呒壢嗣?/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