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童年期心理的發(fā)展童年期是指兒童從6、7歲到11、12歲這一時期,這時兒童進入學校,學習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所以,這個時期又稱為學齡初期或小學期。第六章童年期心理的發(fā)展童年期是指兒童從6、7歲1
第一節(jié)童年期的學習
一、童年期兒童學習的一般特點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具有一定的被動性和強制性第一節(jié)童年期的學習2
2.學習興趣
童年期兒童的學習興趣表現出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在整個童年期內,兒童最初對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以后逐漸對學習的內容、對需要獨立思考的作業(yè)更感興趣。
第二,在整個童年期內,兒童的學習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分化。第三,在整個小學期內,兒童對有關具體事物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而對有關抽象因果關系的知識的興趣在初步發(fā)展著。
第四,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游戲因素在兒童學習興趣上的作用逐漸降低。
2.學習興趣3
3.學習態(tài)度童年期兒童的學習態(tài)度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教師的態(tài)度教師對低年級小學生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學生對教師可以說是言聽計從;中年級以后,學生對教師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選擇性變化,他們只對那些教學好、公正、風趣并對兒童表現出愛心和耐心的教師表現偏愛。3.學習態(tài)度4(2)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
初入學兒童還沒有很強的作業(yè)意識,不能對作業(yè)表現出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忘記做作業(yè)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二年級以后才逐漸地建立起較穩(wěn)固的作業(yè)意識,能按時、認真地完成作業(yè)。(3)對評分的態(tài)度從小學開始,兒童開始認識到評分的意義,很重視自己的分數,把它看成衡量自己學習好壞的標準;隨著年級的增高,兒童逐漸認識到學習是一種社會義務,把好分數看成是完成這一社會義務的良好表現。(2)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5第二節(jié)童年期認知的發(fā)展一、記憶的發(fā)展(一)記憶廣度增加數字記憶廣度與成人接近(二)記憶發(fā)展特點1.有意識記超過無意識記成為記憶主要方式2.意義識記逐漸占主導3.詞的抽象記憶發(fā)展速度超過形象記憶第二節(jié)童年期認知的發(fā)展一、記憶的發(fā)展6(三)童年期記憶策略的發(fā)展主要記憶策略是復述和組織策略組織策略包括歸類和系列化(四)元記憶——對記憶過程的知識與認知對自我的知識對記憶任務的知識對記憶策略的知識(三)童年期記憶策略的發(fā)展7
二、童年期兒童思維發(fā)展的基本特點第一,在整個童年期,兒童的思維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第二,童年期兒童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存在著一個“關鍵年齡”——10歲左右。第三,童年期兒童思維形式逐漸完整。到小學高年級,兒童不僅已能進行具體形象思維,還能進行抽象邏輯思維,而且表現出了辯證思維的萌芽。二、童年期兒童思維發(fā)展的基本特點8二、童年期兒童思維形式的發(fā)展
1.概括能力的發(fā)展童年期兒童概括水平的發(fā)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直觀形象水平直觀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屬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觀形象特征。小學低年級兒童,即7—8歲兒童的概括能力主要處于這一水平。
二、童年期兒童思維形式的發(fā)展9(2)形象抽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屬性既有外部的直觀形象特征,又有內部的本質特征。就其發(fā)展趨勢而言,直觀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漸減少,內在本質特征的成分增多。小學中年級,即8—10歲兒童的概括能力主要處于這一概括水平。這一水平是從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的過渡形態(tài)。(3)本質抽象水平初步本質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屬性是以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為主,初步地接近科學概括。(2)形象抽象水平102.推理的發(fā)展童年期兒童推理能力的發(fā)展表現在不同的推理形式中。1、直接推理研究表明,童年期兒童直接推理能力的發(fā)展表現出如下趨勢:第一,童年期兒童直接推理能力的發(fā)展可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為第一階段;三、四年級為第二階段;五年級為第三階段。發(fā)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級之間。第二,童年期兒童掌握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是不同步的。2.推理的發(fā)展112.演繹推理
研究表明,童年期兒童演繹推理能力的發(fā)展表現出如下特點:第一,小學低年級兒童對語言材料的演繹推理能力尚未形成,表現為重復前提型或自由聯想型。第二,中年級兒童開始出現根據前提進行推理的能力,但還不能純粹地按命題進行推導,往往受實際的知識經驗的干擾,表現為“實際”理由型。2.演繹推理12第三,三、四年級已能以較快的速度進行演繹推理,他們所進行的演繹推理是不完全的、不展開的。但小學高年級兒童開始按前提之間的邏輯關系來推導,表現為“命題演繹型”。第三,三、四年級已能以較快的速度進行演繹推理,他們所進行的演133.歸納推理
童年期兒童的歸納推理能力也經歷了多級水平,最初兒童在進行歸納推理時常被一些非本質的東西所吸引,常常孤立地看待個別事實和現象,所以他們雖然可以解釋個別現象,卻不能用歸納推理來確定一般規(guī)律和定理,以致得出不正確的結論;隨著兒童知識經驗的增長及教學的作用,到小學高年級時,兒童則開始在許多個別現象中概括出本質的因果關系,并用歸納法得出結論。
3.歸納推理14
4.類比推理小學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研究結果表明:小學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發(fā)展存在著年齡階段性差異,小學低年級類比推理能力較低,平均正確人數比率僅有20%,小學中年級這一比率發(fā)展到35%,而小學高年級則達到約60%;各年齡階段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教育條件的好壞顯著地影響類比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差校高年級學生的正確類推率還停留在好校低年級學生的水平上。4.類比推理153.思維結構的特點掌握了守恒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關系認知3.思維結構的特點掌握了守恒164.邏輯推理規(guī)則的掌握類別體系化序列化4.邏輯推理規(guī)則的掌握類別體系化17第四節(jié)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的發(fā)展一、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童年期兒童自我意識的形成表現出以下趨勢:第一,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三年級處于上升時期,其中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二年級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發(fā)展時期;第二,從小學三年級到小學五年級處于平穩(wěn)階段,其年級間無顯著差異;第三,從小學五年級到小學六年級,由于青春期的臨近,又開始進入第二個上升期。第四節(jié)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的發(fā)展18
1.自我概念
兒童自我概念的發(fā)展體現在對自己各方面特點的認識能力上。
總的說來,童年期兒童對自我的描述是從比較具體的外部特征向比較抽象的心理特征過渡的。如在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時,低年級兒童往往從姓名、年齡、性別、家庭住址、身體特征和活動特征方面進行描述;而到了小學高年級,兒童則開始試圖根據品質、人際關系以及其他內在特征對自己進行描述,但是,即使到了小學高年級,兒童對自己的認識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絕對性。1.自我概念19
2.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水平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指標來判定:①評價的獨立性。②評價的概括性。③評價的廣泛性。④評價的穩(wěn)定性。
2.自我評價20大量的研究表明,兒童進入小學后自我評價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第一,從順從別人的評價發(fā)展到有一定獨立見解的評價,自我評價的獨立性隨年級而增高;第二,從比較籠統的評價到對自己各方面的特點進行比較具體的評價;第三,開始出現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的傾向;第四,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自我評價總的發(fā)展趨勢是從具體性向抽象性、從外顯行為向內部世界過渡;第五,小學生自我評價的穩(wěn)定性逐漸提高。大量的研究表明,兒童進入小學后自我評價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21二、社會交往的發(fā)展特點社會交往的成功與否往往會對兒童的個性及其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兒童的社會交往主要包括與同伴的交往、與父母的交往、與教師的交往等等。(一)與父母的關系
在兒童的眾多社會交往中,與父母的關系在其成長發(fā)展中仍具有重要作用。父母主要通過對兒童的態(tài)度、家庭教育氣氛等,對兒童的個性產生影響。二、社會交往的發(fā)展特點22許多研究表明,進入小學后,父母與兒童的關系發(fā)生著變化,表現在:第一,父母與兒童交往的時間及內容發(fā)生了變化;第二,父母在兒童教養(yǎng)方面所處理的日常問題的類型發(fā)生了變化;第三,兒童與父母間的沖突減少;第四,父母的控制模式發(fā)生了變化。許多研究表明,進入小學后,父母與兒童的關系發(fā)生著變化,表現在23
麥克斯白(Macceby)提出了一個關于兒童行為控制模式的三階段論:
第一階段,父母控制,6歲以前,大部分決定由父母作出;
第二階段,共同控制,6—12歲,父母與兒童一起協商解決一些問題;
第三階段,兒童控制,12歲以后,兒童自己作出更多的重要決定。麥克斯白(Macceby)提出了一個關于兒童行為控制模式的24
(二)與同伴的關系
在小學階段,兒童與同伴一起活動的時間很多,發(fā)展了同伴間的友誼。在這一時期,兒童較喜歡與同性別的兒童一起玩,而且不同性別的兒童彼此之間有著不同的地盤,而這種行為是具有高度儀式化與刻板化的。兒童平行的伙伴關系隨著年齡的發(fā)展變得越來越重要。(二)與同伴的關系25
1、友誼的發(fā)展友誼是建立在相互依戀基礎上的個體間持久的親密關系。友誼是同伴關系的高級形式。童年期兒童非常重視友誼關系,其意義在于:朋友為兒童提供學習上的相互幫助;社會交往中的相互支持;情感上的共鳴;提供解決問題和困難的力量;增加快樂和興趣等。童年期的友誼為以后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了基礎。1、友誼的發(fā)展26⑴對友誼的認知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兒童在友誼概念的認知上發(fā)生著變化,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兒童早期時,只根據一些表面的行為和關系,如在一起游戲、互贈小禮物等,來斷定是否存在友誼,后來發(fā)展到能把友誼視為更抽象的相互關心、互享情感和思想、互相安慰的內在關系。
第二,兒童最初的友誼只集中在“我”的感受及滿意度方面,是一種自我中心的單向關系,后來發(fā)展成為一種互為滿意的雙向關系。
第三,從最初的那種暫時的、只能共享友情的關系,發(fā)展到能經受住時間和沖突考驗的關系。⑴對友誼的認知27兒童友誼認識發(fā)展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3—5歲,短期游戲伙伴關系階段。兒童還沒有形成友誼的概念,兒童間的關系只是暫時的游戲關系,朋友的意義更多與實利、物質屬性或鄰近性相聯系。
第二階段,6—9歲,單向幫助關系階段,要求朋友能服從自己的愿望,如在游戲中,把能順從自己的人當成朋友,否則就不是朋友。
第三階段,9—12歲,雙向幫助階段,能做到合作和互惠,具明顯的功利性特點。
第四階段,12歲以后,親密的共享階段,可以做到在心理上互相信任和支持,相互分享、幫助,共同解決問題。
兒童友誼認識發(fā)展的幾個階段:28
⑵
影響兒童選擇朋友的因素兒童選擇朋友是一種相互關系,不同年齡階段選擇朋友具有其傾向性。其一,相互接近:客觀條件使兒童具有較多的接觸機會,如座位靠近、近鄰、雙方家長為朋友等。幼兒多以這類因素結交朋友,其所占比率約為50%,小學低年級占30%左右。其二,行為、品質、學習成績和興趣相近:以兒童自身特點為主要因素選擇朋友,他們相互有好感,在學習和行為特點方面具有某種趨同性。小學兒童主要依這類因素擇友,所占人數比率約為50%~65%,其中尤以二、三年級最多。⑵影響兒童選擇朋友的因素29其三,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擇友中注重學習、行為特點以及品質特征和心理協調。依這類因素擇友的兒童,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小學低、中年級約占20%,小學高年級占35%,初中和高中增到40%~60%。其四,人際交往中的協同關系:在社會環(huán)境和工作集體中選擇協同合作好、關系協調者作為擇友對象,以這類因素擇友的小學兒童約占10%,中學生約占15%,其后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其三,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擇友中注重學習、行為特點以及品質特302、開始形成同伴團體有組織的集體(班集體)自發(fā)的團體⑴親社會團體⑵非社會團體⑶反社會團體2、開始形成同伴團體31小學兒童非常重視伙伴和自己在伙伴集團中的地位。小學班集體中伙伴集團的形成是經歷一定的發(fā)展過程的,有的研究者將這一過程分為三種關系期。(1)依從性集合關系期小學一年級兒童在踏入學校這個新的環(huán)境的初期,要經歷許多與幼兒園不同的新的體驗,許多孩子產生陌生感、不適應感和不安全感。在適應新的學校生活的過程中,依從作為權威人物的教師就成為這個時期特征。他們的人際聯結關系首先是教師,兒童之間的相互關系尚處于薄弱地位。小學兒童非常重視伙伴和自己在伙伴集團中的地位。小學班集體中伙32
(2)平行性集合關系期
二年級開始,兒童之間通過非?;钴S的活動交往,通過學習生活和各種集體組織的交流,不同個體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發(fā)生分化,他們開始按照接近關系、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個人需求的雷同性等,組成團伙并經常在一起活動。于是在這個時期出現了與伙伴協同的社會交往趨勢。平行性集合關系期又分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在初期開始水平分化,形成2~3個人的伙伴集合關系;在中期多數兒童都進入3~4個人的伙伴集團;后期成為部分集團形成期,各小伙伴集團聯合共同結成班級整體。(2)平行性集合關系期33(3)整合性集合關系期到了小學五六年級,兒童伙伴社會交往傾向更加突出。這個時期對父母和教師的依從關系明顯下降,他們更注重的是朋友之間所共有的價值觀,更關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更重視同伴對自己的評價。研究表明,對同伴的依存性從小學二年級到小學五六年級一直表現上升趨勢,五六年級是伙伴關系依從性的高峰期。在整合性集合關系期,各伙伴集團均以班集體為中心形成大的團體,兒童的班級團體意識更強,共同遵守班級行為規(guī)范,維護班集體的榮譽。(3)整合性集合關系期343、同伴交往中兒童的人氣特點研究者按在同伴交往中的人氣特點將兒童分為三種:(1)受歡迎的兒童:一般受歡迎的兒童學習成績好;有主見、獨立活動能力強;熱情、樂于助人;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2)不受歡迎的兒童:通常不受歡迎的兒童往往具有攻擊性,對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常出些不良主意和惡作劇。(3)受忽視的兒童:這些兒童多表現為退縮、安靜;有依賴性或順從性;它們既不為同伴所喜歡,也不被同伴所討厭。3、同伴交往中兒童的人氣特點研究者按在同伴交往中的人氣特點將35(三)師生關系1.對教師的態(tài)度在小學階段,教師在兒童心目中具有絕對的權威,這種權威性甚至要高于父母。對教師的要求,他們幾乎是無條件地服從,對教師的判斷,他們很少懷疑,在這一時期大部分兒童與教師的關系都比較友好。有關調查研究表明,84%的小學生(低年級小學生為100%)認為要聽教師的話。然而,隨著兒童獨立性和評價能力的增長,他們對教師的態(tài)度開始變化,開始對教師有所評價,對不同教師表現出不同的喜好。(三)師生關系362.教師的期望教師的期望對學生也有廣泛的影響。如果教師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能促進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2.教師的期望371、兒童自閉癥兒童自閉癥的基本概念兒童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彌散性)發(fā)育障礙,在我國很多人把它稱為兒童孤獨癥,是一種對兒童成長有嚴重影響的發(fā)展性障礙。自閉癥是一種由大腦、神經以及基因的病變所引起的綜合癥。其主要癥狀可包括人際關系的隔離、語言的困難以及行為障礙等。幾種典型的發(fā)展性障礙1、兒童自閉癥幾種典型的發(fā)展性障礙38兒童自閉癥的診斷方法自閉癥是一種發(fā)展性殘障。對發(fā)展性殘障的診斷,傳統上一般包括醫(yī)學測試和臨床觀察兩種模式。世界各國在自閉癥診斷過程中常用的標準是《國際疾病分類手冊(第十版)》和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的有關定義和診斷標準。其中包括三個主要方面:一,社會交往方面的嚴重障礙;二,溝通交往方面的嚴重障礙;三,行為興趣和活動方面的狹窄刻板和重復性質。
兒童自閉癥的診斷方法自閉癥是一種發(fā)展性殘障。對發(fā)展性殘障的診39兒童自閉癥的干預與防治對兒童自閉癥的行為干預包括行為教育法和行為矯正法。前者側重對適應行為的系統培養(yǎng);后者注重于對問題行為的矯正和治療。
自閉癥兒童預后情況及策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自閉癥被認為是一種終生性殘障,在得不到有廛有效治療的情況下,自閉癥發(fā)展預后前景確實很不樂觀。兒童自閉癥的干預與防治對兒童自閉癥的行為干預包括行為教育法和40自閉癥是一種很難治愈的發(fā)展性殘障,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特別的心理和行為干預,幫助患者發(fā)展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發(fā)展有效的溝通能力,教會他們怎樣處理日常生活和自主生活的能力,從而成為一個能自食其力的人。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及早發(fā)現治療;要克服挫折情緒,接受孩子的發(fā)展性障礙,與孩子從簡的交流開始,了解孩子的問題,促進孩子基本技能的發(fā)展。自閉癥是一種很難治愈的發(fā)展性殘障,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特別的心412、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Di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即我們一般所說的兒童多動癥和少兒多動癥,在醫(yī)學界一般根據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英文第一個字母,把它簡稱為ADHD,是兒科醫(yī)生、家庭醫(yī)生、神經科醫(yī)生及精神科醫(yī)生治療得最多的精神障礙。ADHD一般出現在7歲以前,在美國,兒童的發(fā)病率在約在5-17%,其中至少有70%的患者病情將延續(xù)至青少年期。大約一半的兒童多動癥患者在成年時仍有癥狀,在成年人中的比例大約在3-5%。在ADHD患者中,男性要比女性多,也許女性也存在注意障礙,可能被發(fā)現的相對少一些。2、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Dificit/42ADHD產生的可能原因(目前并不能確認到底什么原因導致了ADHD):也許在幼年時期,在生產時有損傷;也許母親在懷孕其或者母嬰期母親飲酒等;也可能是由于遺傳因素或家族病史;或者是神經發(fā)育過程中的問題等,也許和神經問題有關。ADHD兒童也存在著許多共病的成份,大約有30%到50%的ADHD存在著反社會人格傾向、學習困難、憂郁、雙向情感障礙等,因此要確診是否患有ADHD是十分困難的。ADHD產生的可能原因(目前并不能確認到底什么原因導致了AD43ADHD的預后(1)IQ較高,那些聰明的孩子,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在治療過程中也更容易領會治療師的意圖;(2)行為問題較少的人預后要好一些;(3)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人預后較好;(4)家庭沒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預后要好一些。ADHD的預后(1)IQ較高,那些聰明的孩子,會找到解決問題44行為家庭治療的原理主要是學習理論,具體方法有興味塑造、代幣強化等。藥物治療對ADHD有較好的效果。事實上,藥物治療ADHD是兒童精神科用藥中研究得最廣泛最深入的一類。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是ADHD治療的基本模式。
ADHD的治療方案是行為家庭治療和藥物治療。行為家庭治療的原理主要是學習理論,具體方法有興味塑造、代幣強45
第六章童年期心理的發(fā)展童年期是指兒童從6、7歲到11、12歲這一時期,這時兒童進入學校,學習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所以,這個時期又稱為學齡初期或小學期。第六章童年期心理的發(fā)展童年期是指兒童從6、7歲46
第一節(jié)童年期的學習
一、童年期兒童學習的一般特點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具有一定的被動性和強制性第一節(jié)童年期的學習47
2.學習興趣
童年期兒童的學習興趣表現出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在整個童年期內,兒童最初對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以后逐漸對學習的內容、對需要獨立思考的作業(yè)更感興趣。
第二,在整個童年期內,兒童的學習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分化。第三,在整個小學期內,兒童對有關具體事物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而對有關抽象因果關系的知識的興趣在初步發(fā)展著。
第四,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游戲因素在兒童學習興趣上的作用逐漸降低。
2.學習興趣48
3.學習態(tài)度童年期兒童的學習態(tài)度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教師的態(tài)度教師對低年級小學生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學生對教師可以說是言聽計從;中年級以后,學生對教師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選擇性變化,他們只對那些教學好、公正、風趣并對兒童表現出愛心和耐心的教師表現偏愛。3.學習態(tài)度49(2)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
初入學兒童還沒有很強的作業(yè)意識,不能對作業(yè)表現出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忘記做作業(yè)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二年級以后才逐漸地建立起較穩(wěn)固的作業(yè)意識,能按時、認真地完成作業(yè)。(3)對評分的態(tài)度從小學開始,兒童開始認識到評分的意義,很重視自己的分數,把它看成衡量自己學習好壞的標準;隨著年級的增高,兒童逐漸認識到學習是一種社會義務,把好分數看成是完成這一社會義務的良好表現。(2)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50第二節(jié)童年期認知的發(fā)展一、記憶的發(fā)展(一)記憶廣度增加數字記憶廣度與成人接近(二)記憶發(fā)展特點1.有意識記超過無意識記成為記憶主要方式2.意義識記逐漸占主導3.詞的抽象記憶發(fā)展速度超過形象記憶第二節(jié)童年期認知的發(fā)展一、記憶的發(fā)展51(三)童年期記憶策略的發(fā)展主要記憶策略是復述和組織策略組織策略包括歸類和系列化(四)元記憶——對記憶過程的知識與認知對自我的知識對記憶任務的知識對記憶策略的知識(三)童年期記憶策略的發(fā)展52
二、童年期兒童思維發(fā)展的基本特點第一,在整個童年期,兒童的思維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第二,童年期兒童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存在著一個“關鍵年齡”——10歲左右。第三,童年期兒童思維形式逐漸完整。到小學高年級,兒童不僅已能進行具體形象思維,還能進行抽象邏輯思維,而且表現出了辯證思維的萌芽。二、童年期兒童思維發(fā)展的基本特點53二、童年期兒童思維形式的發(fā)展
1.概括能力的發(fā)展童年期兒童概括水平的發(fā)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直觀形象水平直觀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屬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觀形象特征。小學低年級兒童,即7—8歲兒童的概括能力主要處于這一水平。
二、童年期兒童思維形式的發(fā)展54(2)形象抽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屬性既有外部的直觀形象特征,又有內部的本質特征。就其發(fā)展趨勢而言,直觀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漸減少,內在本質特征的成分增多。小學中年級,即8—10歲兒童的概括能力主要處于這一概括水平。這一水平是從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的過渡形態(tài)。(3)本質抽象水平初步本質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屬性是以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為主,初步地接近科學概括。(2)形象抽象水平552.推理的發(fā)展童年期兒童推理能力的發(fā)展表現在不同的推理形式中。1、直接推理研究表明,童年期兒童直接推理能力的發(fā)展表現出如下趨勢:第一,童年期兒童直接推理能力的發(fā)展可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為第一階段;三、四年級為第二階段;五年級為第三階段。發(fā)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級之間。第二,童年期兒童掌握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是不同步的。2.推理的發(fā)展562.演繹推理
研究表明,童年期兒童演繹推理能力的發(fā)展表現出如下特點:第一,小學低年級兒童對語言材料的演繹推理能力尚未形成,表現為重復前提型或自由聯想型。第二,中年級兒童開始出現根據前提進行推理的能力,但還不能純粹地按命題進行推導,往往受實際的知識經驗的干擾,表現為“實際”理由型。2.演繹推理57第三,三、四年級已能以較快的速度進行演繹推理,他們所進行的演繹推理是不完全的、不展開的。但小學高年級兒童開始按前提之間的邏輯關系來推導,表現為“命題演繹型”。第三,三、四年級已能以較快的速度進行演繹推理,他們所進行的演583.歸納推理
童年期兒童的歸納推理能力也經歷了多級水平,最初兒童在進行歸納推理時常被一些非本質的東西所吸引,常常孤立地看待個別事實和現象,所以他們雖然可以解釋個別現象,卻不能用歸納推理來確定一般規(guī)律和定理,以致得出不正確的結論;隨著兒童知識經驗的增長及教學的作用,到小學高年級時,兒童則開始在許多個別現象中概括出本質的因果關系,并用歸納法得出結論。
3.歸納推理59
4.類比推理小學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研究結果表明:小學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發(fā)展存在著年齡階段性差異,小學低年級類比推理能力較低,平均正確人數比率僅有20%,小學中年級這一比率發(fā)展到35%,而小學高年級則達到約60%;各年齡階段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教育條件的好壞顯著地影響類比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差校高年級學生的正確類推率還停留在好校低年級學生的水平上。4.類比推理603.思維結構的特點掌握了守恒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關系認知3.思維結構的特點掌握了守恒614.邏輯推理規(guī)則的掌握類別體系化序列化4.邏輯推理規(guī)則的掌握類別體系化62第四節(jié)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的發(fā)展一、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童年期兒童自我意識的形成表現出以下趨勢:第一,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三年級處于上升時期,其中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二年級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發(fā)展時期;第二,從小學三年級到小學五年級處于平穩(wěn)階段,其年級間無顯著差異;第三,從小學五年級到小學六年級,由于青春期的臨近,又開始進入第二個上升期。第四節(jié)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的發(fā)展63
1.自我概念
兒童自我概念的發(fā)展體現在對自己各方面特點的認識能力上。
總的說來,童年期兒童對自我的描述是從比較具體的外部特征向比較抽象的心理特征過渡的。如在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時,低年級兒童往往從姓名、年齡、性別、家庭住址、身體特征和活動特征方面進行描述;而到了小學高年級,兒童則開始試圖根據品質、人際關系以及其他內在特征對自己進行描述,但是,即使到了小學高年級,兒童對自己的認識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絕對性。1.自我概念64
2.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水平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指標來判定:①評價的獨立性。②評價的概括性。③評價的廣泛性。④評價的穩(wěn)定性。
2.自我評價65大量的研究表明,兒童進入小學后自我評價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第一,從順從別人的評價發(fā)展到有一定獨立見解的評價,自我評價的獨立性隨年級而增高;第二,從比較籠統的評價到對自己各方面的特點進行比較具體的評價;第三,開始出現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的傾向;第四,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自我評價總的發(fā)展趨勢是從具體性向抽象性、從外顯行為向內部世界過渡;第五,小學生自我評價的穩(wěn)定性逐漸提高。大量的研究表明,兒童進入小學后自我評價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66二、社會交往的發(fā)展特點社會交往的成功與否往往會對兒童的個性及其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兒童的社會交往主要包括與同伴的交往、與父母的交往、與教師的交往等等。(一)與父母的關系
在兒童的眾多社會交往中,與父母的關系在其成長發(fā)展中仍具有重要作用。父母主要通過對兒童的態(tài)度、家庭教育氣氛等,對兒童的個性產生影響。二、社會交往的發(fā)展特點67許多研究表明,進入小學后,父母與兒童的關系發(fā)生著變化,表現在:第一,父母與兒童交往的時間及內容發(fā)生了變化;第二,父母在兒童教養(yǎng)方面所處理的日常問題的類型發(fā)生了變化;第三,兒童與父母間的沖突減少;第四,父母的控制模式發(fā)生了變化。許多研究表明,進入小學后,父母與兒童的關系發(fā)生著變化,表現在68
麥克斯白(Macceby)提出了一個關于兒童行為控制模式的三階段論:
第一階段,父母控制,6歲以前,大部分決定由父母作出;
第二階段,共同控制,6—12歲,父母與兒童一起協商解決一些問題;
第三階段,兒童控制,12歲以后,兒童自己作出更多的重要決定。麥克斯白(Macceby)提出了一個關于兒童行為控制模式的69
(二)與同伴的關系
在小學階段,兒童與同伴一起活動的時間很多,發(fā)展了同伴間的友誼。在這一時期,兒童較喜歡與同性別的兒童一起玩,而且不同性別的兒童彼此之間有著不同的地盤,而這種行為是具有高度儀式化與刻板化的。兒童平行的伙伴關系隨著年齡的發(fā)展變得越來越重要。(二)與同伴的關系70
1、友誼的發(fā)展友誼是建立在相互依戀基礎上的個體間持久的親密關系。友誼是同伴關系的高級形式。童年期兒童非常重視友誼關系,其意義在于:朋友為兒童提供學習上的相互幫助;社會交往中的相互支持;情感上的共鳴;提供解決問題和困難的力量;增加快樂和興趣等。童年期的友誼為以后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了基礎。1、友誼的發(fā)展71⑴對友誼的認知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兒童在友誼概念的認知上發(fā)生著變化,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兒童早期時,只根據一些表面的行為和關系,如在一起游戲、互贈小禮物等,來斷定是否存在友誼,后來發(fā)展到能把友誼視為更抽象的相互關心、互享情感和思想、互相安慰的內在關系。
第二,兒童最初的友誼只集中在“我”的感受及滿意度方面,是一種自我中心的單向關系,后來發(fā)展成為一種互為滿意的雙向關系。
第三,從最初的那種暫時的、只能共享友情的關系,發(fā)展到能經受住時間和沖突考驗的關系。⑴對友誼的認知72兒童友誼認識發(fā)展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3—5歲,短期游戲伙伴關系階段。兒童還沒有形成友誼的概念,兒童間的關系只是暫時的游戲關系,朋友的意義更多與實利、物質屬性或鄰近性相聯系。
第二階段,6—9歲,單向幫助關系階段,要求朋友能服從自己的愿望,如在游戲中,把能順從自己的人當成朋友,否則就不是朋友。
第三階段,9—12歲,雙向幫助階段,能做到合作和互惠,具明顯的功利性特點。
第四階段,12歲以后,親密的共享階段,可以做到在心理上互相信任和支持,相互分享、幫助,共同解決問題。
兒童友誼認識發(fā)展的幾個階段:73
⑵
影響兒童選擇朋友的因素兒童選擇朋友是一種相互關系,不同年齡階段選擇朋友具有其傾向性。其一,相互接近:客觀條件使兒童具有較多的接觸機會,如座位靠近、近鄰、雙方家長為朋友等。幼兒多以這類因素結交朋友,其所占比率約為50%,小學低年級占30%左右。其二,行為、品質、學習成績和興趣相近:以兒童自身特點為主要因素選擇朋友,他們相互有好感,在學習和行為特點方面具有某種趨同性。小學兒童主要依這類因素擇友,所占人數比率約為50%~65%,其中尤以二、三年級最多。⑵影響兒童選擇朋友的因素74其三,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擇友中注重學習、行為特點以及品質特征和心理協調。依這類因素擇友的兒童,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小學低、中年級約占20%,小學高年級占35%,初中和高中增到40%~60%。其四,人際交往中的協同關系:在社會環(huán)境和工作集體中選擇協同合作好、關系協調者作為擇友對象,以這類因素擇友的小學兒童約占10%,中學生約占15%,其后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其三,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擇友中注重學習、行為特點以及品質特752、開始形成同伴團體有組織的集體(班集體)自發(fā)的團體⑴親社會團體⑵非社會團體⑶反社會團體2、開始形成同伴團體76小學兒童非常重視伙伴和自己在伙伴集團中的地位。小學班集體中伙伴集團的形成是經歷一定的發(fā)展過程的,有的研究者將這一過程分為三種關系期。(1)依從性集合關系期小學一年級兒童在踏入學校這個新的環(huán)境的初期,要經歷許多與幼兒園不同的新的體驗,許多孩子產生陌生感、不適應感和不安全感。在適應新的學校生活的過程中,依從作為權威人物的教師就成為這個時期特征。他們的人際聯結關系首先是教師,兒童之間的相互關系尚處于薄弱地位。小學兒童非常重視伙伴和自己在伙伴集團中的地位。小學班集體中伙77
(2)平行性集合關系期
二年級開始,兒童之間通過非?;钴S的活動交往,通過學習生活和各種集體組織的交流,不同個體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發(fā)生分化,他們開始按照接近關系、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個人需求的雷同性等,組成團伙并經常在一起活動。于是在這個時期出現了與伙伴協同的社會交往趨勢。平行性集合關系期又分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在初期開始水平分化,形成2~3個人的伙伴集合關系;在中期多數兒童都進入3~4個人的伙伴集團;后期成為部分集團形成期,各小伙伴集團聯合共同結成班級整體。(2)平行性集合關系期78(3)整合性集合關系期到了小學五六年級,兒童伙伴社會交往傾向更加突出。這個時期對父母和教師的依從關系明顯下降,他們更注重的是朋友之間所共有的價值觀,更關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更重視同伴對自己的評價。研究表明,對同伴的依存性從小學二年級到小學五六年級一直表現上升趨勢,五六年級是伙伴關系依從性的高峰期。在整合性集合關系期,各伙伴集團均以班集體為中心形成大的團體,兒童的班級團體意識更強,共同遵守班級行為規(guī)范,維護班集體的榮譽。(3)整合性集合關系期793、同伴交往中兒童的人氣特點研究者按在同伴交往中的人氣特點將兒童分為三種:(1)受歡迎的兒童:一般受歡迎的兒童學習成績好;有主見、獨立活動能力強;熱情、樂于助人;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2)不受歡迎的兒童:通常不受歡迎的兒童往往具有攻擊性,對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常出些不良主意和惡作劇。(3)受忽視的兒童:這些兒童多表現為退縮、安靜;有依賴性或順從性;它們既不為同伴所喜歡,也不被同伴所討厭。3、同伴交往中兒童的人氣特點研究者按在同伴交往中的人氣特點將80(三)師生關系1.對教師的態(tài)度在小學階段,教師在兒童心目中具有絕對的權威,這種權威性甚至要高于父母。對教師的要求,他們幾乎是無條件地服從,對教師的判斷,他們很少懷疑,在這一時期大部分兒童與教師的關系都比較友好。有關調查研究表明,84%的小學生(低年級小學生為100%)認為要聽教師的話。然而,隨著兒童獨立性和評價能力的增長,他們對教師的態(tài)度開始變化,開始對教師有所評價,對不同教師表現出不同的喜好。(三)師生關系812.教師的期望教師的期望對學生也有廣泛的影響。如果教師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能促進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2.教師的期望821、兒童自閉癥兒童自閉癥的基本概念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礦山勞務承包合同范本
- 2024質押式借款合同范本
- 2024綠植花卉租賃合同(詳細版)
- 2024自家租房簡單合同范本
- 2024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委托代理合同范文
- 2024無線覆蓋合同模板
- 2024洲際酒店管理合同
- 深圳大學《應用光學實驗》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創(chuàng)業(yè)策劃書集錦15篇
- 美容院消費股東協議書(2篇)
- 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教育集團等校聯考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語文試題
- 醫(yī)療糾紛處理培訓
- 新高考教學質量考核方案
- (完整版)韓國商法
- 體育課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第六講五胡入華與中華民族大交融(魏晉南北朝)
- 【課件】Unit+3Extended+reading+Of+Friendship+說課課件牛津譯林版(2020)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
- 2024年廣東佛山市三水海江昇平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4.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課件高一下學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六年級上冊數學??家族e應用題(100道)
- 肺功能檢查及其臨床應用幻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