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級語文教案《黃鶴樓送別》教案1_第1頁
2023年六年級語文教案《黃鶴樓送別》教案1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8六年級語文教案——?黃鶴樓送別?教案1 李白酒隱安陸的時候,結識了一位著名的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是誰下面幾首詩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了。?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史稱王孟。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隱居一段時間,又想有所作為,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jù)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從此,浩然就對官場不怎么感冒了。據(jù)說,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李白: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時正與朋友喝酒,竟失約不赴,終于無成。?新唐書?有記載:浩然斥曰:lsquo;業(yè)已飲,惶恤他!rsquo;卒不赴。韓宗怒,辭行,浩然不悔也。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病疹發(fā)背,醫(y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逝世。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陸的時候,那年李白大概28歲,而孟浩然40歲左右。李白當時詩名尚小,而孟浩然名聲在外。李白專程前往鹿門山謁見浩然,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于是,相約來到江夏〔今武昌〕,游歷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廣陵,于是二人在黃鶴樓相別。看著好友離去,李白思緒萬千,欣然寫下千古絕唱?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與黃鶴樓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黃鶴樓的時候,面對美景,自然是詩情大發(fā)。正想提筆賦詩,卻見壁上已有詩作,那是崔顥的?登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讀完全詩,驚得半天沒有說話,這等好詩,豈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據(jù)說后來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還有讓自己不敢下筆的地方,胸中塊壘,難以展抒。后來到金陵,游金陵鳳凰臺時,一時興起,便寫下?登鳳凰臺?一詩,欲與崔顥一較上下,其詩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其風格意境卻有相似之處,而境界高遠確也難分上下了。十年之后,李白與孟浩然見了第二次面,這次李白寫了?贈孟浩然?,以表達自己的朋友的欽佩。?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愛的人,當少之又少了。贈孟浩然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2天下聞。紅顏棄軒冕3,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4,迷花不事君5。高山安可仰6,徒此揖清芬7。全部注釋1.此詩約作于開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離開長安回到襄陽隱居之后。2.風流:古人以風流贊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詞章,風度瀟灑,不鉆營茍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說孟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3.紅顏句:意謂從青年時代起就對軒冕榮華〔仕宦〕不感興趣。4.醉月句:月下醉飲。中圣:中圣人的簡稱,即醉酒。古人稱酒清者為圣人,酒濁者為賢人。中:讀去聲,動詞,quot;中暑、中毒之中,此為飲清酒而醉,故曰中圣。典事詳見?三國志middot;魏志middot;徐邈傳?。5.迷花: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6.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詩以middot;小雅middot;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7.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瀟湘、廬山、金陵、揚州、姑蘇等地,然后回頭又到了江夏。他專程去襄陽拜訪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無遺憾地寫了這首詩,表達敬仰和遺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見之意。?新唐書middot;文藝傳?載:孟浩然隱鹿門山,年四十乃游京師。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維私邀入內署,俄而玄宗至帝問其詩,浩然再拜,自誦所為,至lsquo;不才明主棄rsquo;之句,帝曰:lsquo;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rsquo;因放還。采訪使韓朝宗約浩然偕至京師,欲薦諸朝。會故人至,劇飲歡甚。或曰:lsquo;君與韓公有期。rsquo;浩然叱曰:lsquo;業(yè)已飲,遑恤他。rsquo;卒不赴。朝宗怒,辭行,浩然不悔也。李白此詩對孟的稱贊與以上記載相符。李白**自由,畢生對隱逸之士特懷敬重和神往之情,孟年長李白十二歲,且既有清譽,又有詩名,這正為李白所心儀。此詩前六句以表達語寫出傳說中的孟浩然飄逸脫俗的風采神韻,李白此時尚未見其人,故此想像之辭中,洋溢著一種不無神秘色彩的稱贊之意和敬仰之情。七八句于仰慕之外,又含未能謀面的遺憾。訪者和被訪者,都透出一股淡泊超曠、瀟灑風流的隱逸之氣。?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quot;矯然不變,三四〔句〕十字盡一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一幅大寫意的江畔送別圖。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在武漢市蛇山黃鵠磯頭。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在唐代為揚州廣陵郡治所,也就是在詩中的下?lián)P州。這首詩是李白,也是唐詩中最動人的送別詩之一,但是全詩卻沒有一個字提到離情別恨。所以唐汝■說這首詩目力已極,離思天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詩的前兩句是敘事,當然沒有言情,言外之意,是否也飽含離思天涯呢,故人,當然是指老朋友,孟浩然是盛唐詩人中,年紀較長的一位,出生于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比李白整整年長十二歲,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去世,孟浩然去世時,李白還不滿四十歲。孟浩然是位幾乎一生都沒有從政做官的閑人,僅在張九齡罷相后貶荊州長史時,在他手下?lián)芜^從事一職,這在盛唐的著名詩人中也是比較少見的。但是李白對孟浩然卻是十分敬重的,他曾經寫過?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孟浩然閑云野鶴似的生涯,對酷愛自由、正值盛年的李白來說,可以說是一見如故,所以兩人成為忘年之交?,F(xiàn)在這位值得尊敬的故人要離去了,要辭別千古勝跡的黃鶴樓了,之所以在詩中重提此樓,大概是因為李白曾在黃鶴樓上,屢次與孟夫子流連忘返,忘形爾汝吧。而且此處又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經過的種種神話傳說,也為孟浩然的離去增添了幾分遐想。就在這煙花似錦,春光如夢的季節(jié)里,在黃鶴樓腳下,送孟夫子順江東下,直赴那人間天堂的揚州名城。此人,乃風流天下聞的當代名流;此時,乃大唐開元盛世,千古難逢;此景,又逢陽春三月,從黃鶴古樓到揚州古城,大江上下,該有多少看不盡的風光,這一切都是那樣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開頭這兩句看似平淡的敘事,包含了李白多么豐富的內心世界呀。而此時,他又有多少話想對孟浩然傾述呀。想一想,他在?贈汪倫?詩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時的瀟灑,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而這會兒的李白恐怕不會聯(lián)手而歌、邊跳邊唱的為孟浩然送行了。他不但沒有在分手之際踏歌,甚至在孟浩然已經登舟遠去之后,還單獨一人默默地佇立江邊,目送著孟浩然所乘的江船揚帆東去,直到不見蹤影,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是寫景,當然也不是抒情,而言外之意,卻是飽含悵望之情的。一開始,是黃鶴樓下,長江岸邊,孟浩然在舟中,李白立岸上,兩位詩人,拱手相別,漸漸地,船離碼頭,漸行漸遠,朋友的身影也看不清楚了,只剩下遠處江心的一片孤帆,在順江而下,最后,連帆影也沒有了,只有腳下那不盡的滔滔江水,還在無語地向著朋友遠去的天邊流淌。李白站在江邊目送帆影,直至消失,也不曾離去,可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他一直在翹首凝望朋友所乘的的江船不斷遠去,直到消失以后,才注意到那一江春水,正浩浩蕩蕩地向著水天相接的天邊流去。這雖是寫景,可又有誰能說不是在抒情呢,李白把他對朋友的無限眷戀,都融入了那遠去的江帆之中,匯進了滔滔的江水之中。讓人感到一種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悠遠境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傳涌千古的名詩,連小學生都能背誦,確實令人百讀不厭。這是一首意境幽遠開闊、情意深摯浩瀚的送別詩。詩人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附近〕。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擺脫了初唐應制、詠物的狹隘境界,更多地抒發(fā)了個人抱負,給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在中國文學史上,人們公認他是從初唐陳子昂到盛唐李白、王維這個過渡時期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詩人。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名勝古跡。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比他大十二歲的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詩名滿天下,此時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并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到江邊送別,并寫下了這首雄渾壯闊,幽深高遠的名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詩文的大意是老朋友在西部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向東去廣陵和江南一帶。孤零零的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詩中的黃鶴樓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古黃鶴樓凡三層,計高九丈二尺,加銅頂七尺,共成九九之數(shù)。由于戰(zhàn)亂等原因,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清樓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在這之后近百年沒有再重修過。1957年建筑長江大橋武昌引橋,占用了黃鶴樓舊址,在離開故址大約一千米的蛇山西端高觀山西坡上改重建了黃鶴樓,視野開闊,氣勢更為雄偉,但已非古跡了,也絕不是李白詩中的古黃鶴樓了。唐代詩人崔顥先寫了一首七律?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詩使黃鶴樓名聲大噪。所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比崔顥的詩更勝一籌,同為千古絕唱。詩中的煙花三月,更是驚世的絕筆。煙花極言花之多,繁花恰似錦;巧言花之形,遠眺如煙云;暗言花之韻,迷離欲勾魂。煙花三月四個字,把絢麗斑駁、百花爭艷的江南春光寫得入骨迷人。其實廣陵與揚州的概念有區(qū)別的。今天的揚州市,在長江以北,春秋時稱邗、秦、漢時稱廣陵、江都、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北周時稱吳州??v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江在揚州交匯,它歷來是水陸交通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但是,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楊州刺史部。這個刺史部管轄的范圍相當于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所以漢揚州包括江蘇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題目送孟浩然之廣陵確實特指孟浩然坐船的目的地是揚州市,而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一句卻是泛指孟浩然去了風景如畫的揚州市和江南水鄉(xiāng)。很多譯文都把李白詩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里的揚州與廣陵混為一談,其實李白這兒的揚州是涉及今天五個省的漢揚州,并非專指廣陵,而是應當指廣陵和江南一帶。所以,煙花三月也是李白對江南春色入神的描繪,并非現(xiàn)代揚州市的專利。當然廣陵地處蘇北,還不算江南,而位于長江北岸沿江一帶。所以從武昌蛇山黃鶴樓舊址坐船到廣陵,系順流而下。下字的本義是方位詞,這兒用作動詞。李白此處使用下字,是經過推敲的,比使用赴、去等詞更富有形象性、動感和詩意。一個下字表達了長江水的流向,也表達了中原與沿海地區(qū)海拔的區(qū)別。下?lián)P州的下字,展示了沿江順流而行的漫長的水路。正如今天我們熟稱的詞語下海一樣,下?lián)P州的下字,其動感還隱含和表達了詩人的飄泊漫游和豪放不羈。同樣,孤帆遠影碧空盡里的盡字也用得入神。盡本來是副詞,這兒作動詞,消失的意思。詩不僅僅描寫江面遠去的帆影、蔚藍的天空和浩瀚無邊的長江,而詩人用一個盡字描寫了孤帆消失在天邊的天水交融處的遠景。詩人用一個盡字刻畫了久久站立在江岸的李白對故友的依戀和情誼。詩人還用一個盡字引發(fā)詩人對未來生涯的渴望和憧憬。李白少居蜀中,讀書學道,二十歲后遍游蜀中名山,二十五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足跡幾乎普及中國東南和江漢平原,這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飄逸豪爽的作品提供了最好的寫作素材。開元十八年(730年)左右,李白抵長安求取功名,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李白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薦,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李白秉性耿直,遭受讒言而被迫辭官離京。此后11年內,李白繼續(xù)在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地區(qū)漫游。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入永王李璘軍幕參加平叛,不料李璘不聽肅宗命令,欲乘機擴張自己的勢力,被肅宗派兵剿滅,李白也因此入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東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欲從太尉李光弼率軍出征臨淮,討伐安史叛軍,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涂〔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李白一生熱愛祖國山河,正直豪放。他不僅是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給后人留下了九百多首熠熠生輝的詩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玉。唐代詩人李白喜愛到處游覽。有一次,他和朋友登上黃鶴樓。臨江遠眺,看見晴空萬里,江水滔滔。長江中的鸚鵡洲草木茂盛,對岸的漢陽城綠樹青翠。河山的秀麗景色盡收眼底。李白詩興大發(fā),正想題詩抒發(fā)心中的感受時,突然看見墻上寫著一首署名崔顥的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看完這首詩后,放下了筆,謙虛地說:「崔顥這首詩情景交融,確實好極了,我想不到更好的詩句,不寫算了!」李白沒有題詩便走了。黃鶴樓是李白與朋友相聚和離別的地方。李白在游歷中,結識了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年長十二歲,因為仕途不得志,便穩(wěn)居田園。他倆在襄陽碰面,一見如故,惺惺相惜。他們常常一起飲酒作詩,因為志趣相投而成為知己。后來,孟浩然要到廣陵(現(xiàn)在的揚州)去,李白專程到黃鶴樓與孟浩然話別,更作詩送別好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送友詩。李白出川不久,剛剛結束江南吳越之游,這時結識了長他12歲的孟浩然,兩人一見如故。在送孟浩然東下?lián)P州時,揮筆寫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杰作。詩中寫道:老朋友辭別武昌的黃鶴樓,在楊柳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順流東下去揚州。他看著老朋友乘坐的船漸漸遠去,消失在遠遠的天邊,眼前只有滾滾的長江向東流去。人已遠逝,李白仍然久立不舍得離去,惜別之情,真切感人。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稱賞的詩界名士,曾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贈詩稱贊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開放的盛唐文人的風氣,寓居湖北安陸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的旅游經歷。因此他在武昌名樓--黃鶴樓,送別詩界名士--孟浩然,去游歷江左名城--揚州〔古時稱為廣陵〕,面對著把名樓、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