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內(nèi)臟01消化系統(tǒng)課件_第1頁
解剖生理內(nèi)臟01消化系統(tǒng)課件_第2頁
解剖生理內(nèi)臟01消化系統(tǒng)課件_第3頁
解剖生理內(nèi)臟01消化系統(tǒng)課件_第4頁
解剖生理內(nèi)臟01消化系統(tǒng)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體解剖學

副院長手機:電話:郵件:

解剖學圖譜(1套)

臨床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1份)

英文書本(1本)參考書系統(tǒng)解剖學柏樹令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補充:解剖學網(wǎng)絡資源解剖學網(wǎng)絡課程中國醫(yī)學解剖網(wǎng)解剖教學課件網(wǎng)址:

主要收集與四肢關節(jié)有關的解剖教學課件

課件包含有一般文字描述及X光照片

解剖教學內(nèi)容測試網(wǎng)址:htpp:///Ou:/ana_quiz/ana_quiz.htm

包括有胚胎、胸部、頭頸、上肢及腹部等解剖部位

以多項選擇題的方式進行測試

給出測試的答案及解釋

數(shù)字解剖教學網(wǎng)址:

人體胸部三維幾何造型,圖像質量高

包括有解剖部位的動畫、GIF圖片及MPEG電影片斷

由美國卡羅拉多大學與電腦公司聯(lián)合制作

運動系統(tǒng)的解剖●內(nèi)臟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內(nèi)臟學4、經(jīng)胸骨線與鎖骨中線的中點所作的垂直線

1、左右側肋弓最低點連線2、左右側髂結節(jié)連線3、4、腹股溝中點

大致了解。消化系統(tǒng)Alimentarysystem

消化管消化腺概貌一、消化管(一)口腔

消化道的起始部口腔的境界:前:上、下唇后:咽上:腭下:口底兩側:頰(jia)

由上、下牙弓及牙齦分為兩部分:

口腔前庭、固有口腔腭

☆腭垂、腭帆游離緣、兩側腭舌弓與舌根共同圍成咽峽,是口腔與咽腔的分界。軟腭的后份稱腭帆,后緣游離,中央有腭垂(懸雍垂)。前2/3為硬腭,后1/3為軟腭。乳牙的名稱恒牙的名稱

牙式

乳牙用羅馬數(shù)字I-V記錄

恒牙用阿拉伯數(shù)字1-8記錄

—臨床以“十”和數(shù)字符號表示左右上、下頜各顆牙齒:

牙主要由牙本質構成,在牙冠部牙質表面有一層牙釉質,牙根部牙質外面有牙骨質.

牙腔內(nèi)有牙髓,其中的血管、神經(jīng)等經(jīng)牙根尖孔進出牙根管。

(3)牙周組織

牙周膜牙槽骨牙齦

牙舌尖下面有舌系帶。舌粘膜

舌體和舌尖表面有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和葉狀乳頭。

除絲狀乳頭外都含味蕾(味覺感受器)。舌背粘膜上有許多小突起,稱舌乳頭,絲狀乳頭絲狀乳頭,通常呈白色,數(shù)目最多,體積最小,幾乎遍布舌背前2/3;菌狀乳頭位于舌尖及舌體兩側緣,呈鮮紅色;葉狀乳頭位于舌外側緣的后部,人類不發(fā)達;輪廓乳頭排列于界溝前方,在舌乳頭中體積最大,約7~11個,乳頭中央隆起,周圍有環(huán)狀溝。

舌乳頭口腔腺(1)腮腺(2)下頜下腺(3)舌下腺

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和下頜后窩,腮腺導管開口于平對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的頰粘膜——開口于舌下阜——開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大管)(小管)第二節(jié)

咽pharynx

成人咽全長約12~14cm,借軟腭和會厭分為鼻部、口部和喉部。

位于頸椎前方,上起顱底,下至第6頸椎下緣,上寬下窄,形似漏斗。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1.鼻咽nasopharynx

在鼻咽的兩側壁,下鼻甲后方約1cm處,有咽鼓管咽口,鼻咽腔經(jīng)此口與中耳鼓室相通。咽鼓管咽口的前、上、后方形成明顯的隆起,稱咽鼓管圓枕

二、口咽oropharynx

腭舌弓與腭咽弓之間為扁桃體窩,內(nèi)有腭扁桃體。經(jīng)咽峽與口腔相通。三、喉咽larygopharynx

向下接食管,向前下經(jīng)喉口通喉腔。

喉口兩側梭形的梨狀隱窩,是異物易滯留處。一、形態(tài)和位置

全長可分為頸部、胸部和腹部三段(胸部最長,腹部最短)。

是消化管各段中的最狹窄部,于脊柱的前方、氣管的后方下行。第三節(jié)

食管esophagus2.食管的狹窄

第一個狹窄平第六頸椎下緣,食管與咽相續(xù)處,距中切牙15cm;

第二個狹窄平胸骨角與4、5胸椎之間,左主支氣管越食管前方處。距中切牙25cm;

第三個狹窄平第10胸椎高度,食管穿膈食管裂孔處,距中切牙40cm。各狹窄的臨床意義第四節(jié)

胃stomach一、胃的形態(tài)和分部兩口—賁門(入口)

幽門(出口)兩緣—胃小彎

胃大彎兩壁—前壁和后壁賁門部胃底胃體幽門部(又分為幽門管和幽門竇)分為四部:

二、胃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小部分位于腹上區(qū)。賁門位于第11胸椎左側,幽門位于第1腰椎體右側。

胃大彎的位置較低,最低點一般可達臍平面。高度充盈時可達臍下,甚至降入髂嵴平面。第五節(jié)

小腸smallintestine

全長約5~7米,可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是進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一、十二指腸

(duodenum)

呈C形環(huán)抱胰頭??煞譃樯喜?、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上部起始段腸壁光滑,又稱十二指腸球或十二指腸壺腹。

降部后內(nèi)側壁內(nèi)面有十二指腸大乳頭,是膽管和胰管的開口處。

升部與空腸交界處,十二指腸空腸曲借十二指腸懸肌固定于右膈腳,是手術確認空腸起始部的標志。

水平部自右向左橫過第3腰椎。二、空腸和回腸

(jejunum-ilium)

全長5-7米,由小腸系膜懸掛至腹后壁。

空腸約占2/5,位居腹腔左上部。回腸約占3/5,位居腹腔右下部。

外觀上空腸與回腸相比:(p110)1、都有環(huán)形襞、孤立淋巴濾泡2、管徑較粗、管壁厚、血管較多分級少、顏色較深3、集合淋巴濾泡多見于回腸下部第六節(jié)

大腸(largeintestine)

長約1.5米,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結腸和盲腸有三大形態(tài)特征,即結腸帶、結腸袋和腸脂垂。

3條結腸帶匯聚于闌尾。一、盲腸cecum

大腸的起始部。回腸未端突入盲腸,此處有回盲瓣,可防止大腸內(nèi)容物反流入小腸并控制小腸內(nèi)容物流入大腸的速率。二、闌尾

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點。

闌尾位置變化p111與闌尾手術

整體如蚯蚓狀,根部附于盲腸后內(nèi)側壁。(vermiformappendix)

長約6~8cm,管腔狹小,開口于回盲口下方。三、結腸colon可分為四個部分

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結腸右曲也稱肝曲;結腸左曲也稱脾曲。四、直腸rectum

在第3骶椎前續(xù)乙狀結腸,穿盆膈后移行為肛管,全長10~14cm。有骶曲和會陰曲,穿盆膈前的腸腔擴大部稱直腸壺腹,內(nèi)有3個直腸橫襞。p113

五、肛管analcanal上端接直腸,末端為肛門。

肛管上段有6-11條肛柱,肛柱下端之間相連的粘膜皺襞稱肛瓣。肛柱與肛瓣之間的凹窩稱肛竇。各肛柱下端與肛瓣相連形成齒狀線。內(nèi)外痔第七節(jié)

肝liver

一、肝的形態(tài)

肝呈楔形。有上、下兩面,和前、后、左、右四緣。

肝上面隆凸稱膈面,被鐮狀韌帶分為左、右兩葉——肝左葉、肝右葉。

肝下面又稱臟面,有H形溝*,其橫溝稱肝門,有肝固有動脈、肝管和肝門靜脈等進出肝。橫溝前方的部分稱方葉,后方的部分稱尾狀葉。肝門與肝蒂的概念p115。H形溝*:膽囊窩腔靜脈溝肝圓韌帶裂靜脈韌帶裂二、肝的位置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區(qū)和腹上區(qū),小部分延至左季肋區(qū)。肝大部分被胸廓所掩蓋保護,成人只在劍突下3-5cm處可觸及肝。三、肝葉和肝段(了解)4套管道→2個系統(tǒng)→2半5葉6段肝門靜脈肝內(nèi)膽管肝動脈→Glisson系統(tǒng)肝靜脈→肝靜脈系統(tǒng)肝段:肝裂:(二)膽囊gallbladder

位于肝下面的膽囊窩內(nèi)。分部:

膽囊底膽囊體膽囊頸膽囊管膽囊三角(三)膽總管

commonbileduct

膽總管行向下與胰管合為肝胰壺腹,開口于十二指腸大乳頭。

由肝總管與膽囊管銳角匯合而成。

第八節(jié)

胰pancreas

可分為頭、頸、體和尾4部。

胰頭位于第二腰椎右側,被十二指腸C形凹槽包繞。胰體橫過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左腎上腺和左腎前方,胰尾抵達脾門。分泌的消化液經(jīng)胰管(/副胰管)排入十二指腸。

小結及復習思考題1、屬于上消化道的器官是A、空腸B、回腸C、盲腸D、十二指腸2、不含味蕾的舌乳頭是A、菌狀乳頭B、輪廓乳頭C、絲狀乳頭D、葉狀乳頭3、6┛表示A、左上頜第2磨牙B、右上頜第1磨牙C、左上頜第1磨牙D、右上頜第2磨牙4、腮腺導管開口于A、平對上頜第2磨牙的頰粘膜處B、平對上頜第2前磨牙的頰粘膜處C、平對下頜第2磨牙的頰粘膜處D、平對下頜第2前磨牙的頰粘膜處5、咽的下端在何處與食管相接A、第4頸椎下緣B、第5頸椎下緣C、第6頸椎下緣D、第7頸椎下緣6、食管的第2狹窄在A、與右主支氣管交叉處B、與左主支氣管交叉處C、起始處D、穿膈處7、胃可分為四部:A、小彎、大彎、賁門、幽門B、小彎、大彎、胃底、胃體C、胃底、胃體、幽門竇、幽門管D、胃底、胃體、幽門部、賁門部9、沒有結腸帶的腸管是A、盲腸B、橫結腸C、乙狀結腸D、直腸10、小腸包括A、空腸和回腸B、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C、空腸、回腸和盲腸D、十二指腸、回腸和空腸和盲腸11、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A、腹股溝韌帶中點B、臍和髂前上棘連線中點C、臍和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內(nèi)1/3交點D、臍和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點14、膽總管A、由肝總管和膽囊管合成B、左、右肝管合成C、在肝胃韌帶內(nèi)下降D、開口于十二指腸上部15、膽總管和胰管共同開口于A、十二指腸上部B、十二指腸降部C、十二指腸水平部D、十二指腸升部小結及復習思考題18、區(qū)分內(nèi)、外痔的標志是A、齒狀線B、肛梳C、白線D、肛竇南方醫(yī)科大學解剖學教研室

祝同學們中秋快樂!Thanks!<<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上、下消化道的區(qū)分一、咽峽的構成。腭扁桃體的位置。牙的種類、數(shù)目。舌粘膜的表面特征二、咽的位置、分部三、食管的狹窄部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