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譯史1-語文學派概要課件_第1頁
西方翻譯史1-語文學派概要課件_第2頁
西方翻譯史1-語文學派概要課件_第3頁
西方翻譯史1-語文學派概要課件_第4頁
西方翻譯史1-語文學派概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西方翻譯理論語文學派西方翻譯理論語文學派

西方的翻譯事業(yè),自古羅馬的西賽羅(Cicero)、賀拉斯(Horatius)以來,翻譯學學派林立,學說紛繁,國內(nèi)對于西方翻譯理論的譯介與評價也有三十年的歷史了。由于不同學者對西方翻譯流派劃分時所依據(jù)的標準不同,一度出現(xiàn)了流派名稱混亂的情況,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流派的劃分需要統(tǒng)一的參照標準,才能有益于學術(shù)對話與交流,學術(shù)研究中流派的形成是研究深化的一個表現(xiàn),流派意識體現(xiàn)了清晰的理論意識,因此,某一學科的發(fā)展史往往體現(xiàn)為學科內(nèi)不同學派或流派的此消彼長,相互繼承,或互為補充,共同發(fā)展。西方的翻譯事業(yè),自古羅馬的西賽羅(Cicero語文學派,語言學派,闡釋學派,功能學派,目的論學派,文化學派,解構(gòu)學派,哲學學派,女性主義學派,后殖民主義學派。十大學派語文學派,語言學派,闡釋學派,功能學派,目的論學派,文化學派

語文學派(thePhilologicalSchool)翻譯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原文(thesourcetext),可以說,原文是翻譯的出發(fā)點,也是檢驗譯文的重要參照,因此,原文自然而然地成了翻譯研究的重要對象之一??v觀中西譯論史,原文在各個翻譯理論家、各個學派的理論當中的地位并不完全一樣,甚至差別極大。大體上講,傳統(tǒng)譯論當中,原文處于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心地位。語文學派(thePhilologicalSch研究方法:語文學,主張翻譯是藝術(shù),把翻譯視為原作者用譯入語進行再創(chuàng)造,譯文注重神韻,要求譯文和原文一樣能夠給譯入語讀者帶來美的感受。主要特點:以古典認識論為哲學基礎(chǔ),夸大對翻譯主體作用,表現(xiàn)其經(jīng)驗性和非系統(tǒng)系。研究方法:語文學,主張翻譯是藝術(shù),把翻譯視為原作者用譯入語進語文學派1.古代翻譯1.1早期翻譯(六個人物)1.2早期《圣經(jīng)》翻譯(兩個代表人物)2.中世紀翻譯(三個時期)3.文藝復興時期翻譯(三個代表人物)4.近代翻譯框架圖語文學派1.古代翻譯1.1早期翻譯1.2早期《圣經(jīng)》2.1.古代翻譯時間:自公元前3世紀共和國中期即羅馬鼎盛時期起,至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覆滅止背景:提起西方文化可以說是“言必稱希臘”,希臘文明作為西方文明的源頭,其影響深遠。與隨后興起的羅馬文明相比,人們也常稱“輝煌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希臘文化的輝煌之處在于其和諧之美,希臘有美輪美奐的希臘神話傳說、讓人產(chǎn)生敬畏之心和憐憫之情的希臘悲劇和無可超越的形而上的哲學思辨等。羅馬文化的偉大之處在于其凝重之力和世俗英雄主義,羅馬在軍事,法律和城市建設(shè)方面對后世影響極大。但外在力量盛極一時的羅馬面對精神文化上發(fā)展超過自己的希臘往往也自慚形穢。羅馬人對希臘人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早期對希臘神話傳說、戲劇和后期宗教經(jīng)典的翻譯文化實踐展開的。羅馬對希臘文化的模仿、翻譯和改編(這種模仿雖然顯得粗鄙)使希臘文化的因子融入羅馬文化的機體中,并在后來西方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得以保存和發(fā)揚。古羅馬是西方翻譯理論的源頭。譯者在譯介希臘文化的過程中形成了早期西方翻譯思想,也開啟了西方翻譯史的源頭。1.古代翻譯時間:自公元前3世紀共和國中期即羅馬鼎盛時1.1早期翻譯第一階段公元前6世紀,羅馬從原始公社進入了奴隸社會,對外擴張,占領(lǐng)了希臘。當時羅馬勢力剛興起,希臘文化高出一籌,羅馬文化開始進入模仿希臘文化的階段,希臘作品被羅馬譯者奉為至寶,在翻譯中亦步亦趨,緊隨原文,唯一目的在于傳遞原文內(nèi)容,照搬原文風格。這是西方翻譯史上第一個重要的發(fā)展階段。1.1早期翻譯第一階段公元前6世紀,羅馬從原始公社進主要人物及其理論1.1.1里維烏斯·安德羅尼柯(LiviusAndronicus)——鼻祖羅馬史詩和戲劇的創(chuàng)始人,最早的翻譯家用拉丁文所譯的《奧德賽》成為西方翻譯史上第一大高潮的先導(《中國翻譯與西方翻譯》譚載喜《中國翻譯》1999年第5期)譯者不采用音譯,而是用類似羅馬神的名字取代原名主要人物及其理論1.1.1里維烏斯·安德羅尼柯(Li1.1.2涅維烏斯(GnaeusNaevius)古羅馬歷史劇作家翻譯了六部悲劇,三十部喜劇使用了兩出希臘劇合成一出羅馬劇的手法創(chuàng)作出新型的“混合喜劇”1.1.2涅維烏斯(GnaeusNaevius)1.1.3恩尼烏斯(QuintusEnnius)古代最有影響的拉丁詩人,被譽為羅馬文學之父主要著作《編年史》通過翻譯把希臘的六步韻律法移植到羅馬,改革了拉丁語詩的創(chuàng)作法,為羅馬的詩作開辟了前景1.1.3恩尼烏斯(QuintusEnnius)《中國翻譯與西方翻譯》譚載喜

《中國翻譯》1999年第5期自安德羅尼柯開創(chuàng)西方文學翻譯的先河之后,一大批與安德羅尼柯同時代或隨后的羅馬詩人、戲劇家、哲學家、修辭學家都投身到了翻譯,如饑似渴地把大量希臘史詩、戲劇等文學典籍翻譯介紹給羅馬讀者,從而在羅馬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希臘文化、文學熱。這些早期翻譯家中包括與安德羅尼柯齊名而被共同譽為“開創(chuàng)羅馬文學三巨頭”的涅維烏斯與恩尼烏斯?!吨袊g與西方翻譯》譚載喜

《中國翻譯》1999

1.1早期翻譯第二階段

背景:當羅馬人意識到自己是勝利者,一反常態(tài),把希臘作品當做一種可以由他們?nèi)我庠赘畹奈膶W戰(zhàn)利品。翻譯主要目的不是譯釋interpretatio或模仿imitatio,而是與原文競爭aemulatio。即翻譯不應以原文為中心,為原文說話。不應依樣畫葫蘆,逐字照搬,而是一種創(chuàng)作,不僅要與原文相媲美,而且如有可能,還要在表達的藝術(shù)性方面超過原作。

1.1早期翻譯第二階段

背景:當羅馬人意識到自1.1.4馬爾庫斯.圖留斯.西塞羅(MarcusTulliusCicero)最早的翻譯理論家,羅馬帝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論最優(yōu)秀的演說家》(Deoptimogenereoratorum)和《論善與惡之定義》Definibusbonorumetmalorum提出關(guān)于“解釋員”式翻譯與“演說家”式翻譯,即“直譯”與“意譯”兩種基本譯法,確定了后世探討翻譯的方向,成為西翻史理論起源的標志性語言。1.1.4馬爾庫斯.圖留斯.西塞羅(MarcusTu

西塞羅關(guān)于翻譯的經(jīng)典句子

——《論最優(yōu)秀的演說家》(Intranslation),Idonnotthinkitnecessarytotranslatewordforword,Ipreservedthegeneralstyleandforceofthelanguage.ForIdidnotbelieveitwasmydutytocountoutwordstothereaderlikecoins,butrathertopaythemoutbyweightasitwere.譯者不必逐字直譯,應保持原作總體的風格和語勢。譯者的職責不是像數(shù)硬幣那樣一個詞一個詞地給讀者譯出,而是按原數(shù)量以斤兩支付給他們。西塞羅關(guān)于翻譯的經(jīng)典句子

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

西塞羅主張活譯,反對直譯,其翻譯理論要點大致如下:(一)譯者在翻譯中應象演說家那樣,使用符合古羅馬語言習慣的語言來表達外來作品的內(nèi)容,以吸引和打動讀者、聽眾的感情。(二)直譯是缺乏技巧的表現(xiàn)。應當避免逐字死譯,翻譯應保留的是詞語最內(nèi)層的東西,即意思。譯者的責任是給讀者“稱”出原詞的“重量”而不是“算出”原詞的數(shù)量。(三)翻譯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任何翻譯狄摩西尼(古希臘演說家)的人都必須自己也是狄摩西尼式的人物。(四)聲音與意思自然相連,或者說詞與詞義在功能上不可分割,這是語言的普遍現(xiàn)象,而由于修辭手段以這種詞語詞義的自然聯(lián)系為基礎(chǔ),因此各種語言的修辭手段彼此有相通之處。這就說明,翻譯可以做到風格對等。

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

西塞羅主張活譯,反對直譯1.1.5賀拉斯(Horatius)古羅馬詩人,批評家其美學思想見于寫給皮索父子的詩體長信《詩藝》主張翻譯必須堅持活譯,摒棄直譯。主張在創(chuàng)作和翻譯中不要墨守成規(guī),必要時可以創(chuàng)造新詞或引進外來詞,以便豐富語言和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即本族語可通過譯借外來語加以豐富。1.1.5賀拉斯(Horatius)古羅馬詩人,批評家賀拉斯關(guān)于翻譯的經(jīng)典論述

——《詩藝》Donotworryaboutrenderingwordforword,faithfultranslator,butrendersenseforsense.忠實原作的譯者不適合逐字死譯。賀拉斯關(guān)于翻譯的經(jīng)典論述

張萬防、黃宇潔《翻譯理論與實踐簡明教程》他認為翻譯的目的是傳遞信息,原文文本是神圣不可改變的東西,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翻譯,主要能滿足信息的溝通就行。這是一種一交際目的和翻譯功能為終極目的翻譯官。張萬防、黃宇潔《翻譯理論與實踐簡明教程》1.1.6昆體良(MarcusFabiusAuintilianus)羅馬演說家、修辭家,出生于羅馬統(tǒng)治下的西班牙,其父是羅馬有名的修辭學家《演說術(shù)原理》Deinstitutioneoratoria對翻譯重要見解。

其中心思想是羅馬人在一切翻譯,寫作中都必須與希臘人比高低:“我所說的翻譯,并不僅僅指意譯,而且還指在表達同一意思上與原作搏斗,競爭”,即翻譯也是創(chuàng)作,這種創(chuàng)作必須與原作媲美,譯作應力爭超過原作。注:翻譯同時創(chuàng)作最早由西塞羅提出,但具體提出與原作競爭的是昆體良的《演說術(shù)原理》。1.1.6昆體良(MarcusFabiusAuinti昆體良的翻譯觀點

——《演說術(shù)原理》?Nay,wemayaddthevigoroforatorytothethoughtsexpressedbythepoet,makehisgoodomissions,andprunehisdiffuseness,butIwouldnotparaphraserestrictitselftothebareinterpretationoftheoriginal:itsdutyisrathertorivalandviewtheoriginalintheexpressionofthesamethoughts.“不,我可以為詩人表達的思想增加雄辯的理論,該簡略的就簡略,適當遏制她的熱情。我不會讓釋義來限制自身,將原文只暴露在闡釋之下。我的使命是用同樣的思想和表達與原文競爭?!崩ンw良的翻譯觀點

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對“對原文競爭”的看法體現(xiàn)出譯者沙文主義的觀點,與提倡異化的觀點爭鋒相對一方面強調(diào)譯者的母語及譯者主體性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不免陷入文化相對主義的藩籬。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對“對原文競爭”的看法Summary:西塞羅,賀拉斯,昆體良都不重視字字對等的翻譯對于修辭學來說,翻譯只是一種訓練修辭的工具。因而,釋義、仿譯、競爭可以提高修辭和寫作能力。例如:翻譯詩歌是注重詩歌的演說力量,而不是詩歌翻譯本身。Summary:西塞羅,賀拉斯,昆體良都不重視字字對等的翻譯1.2早期《圣經(jīng)》翻譯背景:《圣經(jīng)》翻譯在西方翻譯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從紀元初期直到今天,《圣經(jīng)》的翻譯從未停止過。它所涉及的語種范圍、譯本種數(shù)以及譯本的使用頻率等等,都是任何其他作品的翻譯所不能比擬的。其中西方翻譯《圣經(jīng)》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便是哲羅姆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經(jīng)》。1.2早期《圣經(jīng)》翻譯背景:《圣經(jīng)》翻譯在西方翻譯史上有1.2.1哲羅姆(Jerome)羅馬神學家,翻譯家,翻譯理論家第一個把《舊約》從希伯來原文翻譯成拉丁文的譯本。主譯的拉丁文《圣經(jīng)》,稱之為《通俗拉丁文圣經(jīng)》,成為當時第一個“標準”的譯本,天主教所承認的唯一譯本古代翻譯家中,哲姆斯的翻譯方法最系統(tǒng)、最嚴謹。1.2.1哲羅姆(Jerome)羅馬神學家,翻譯家,翻譯理

哲羅姆的經(jīng)典論述

“Dotheystickattheliteralwords?Don'ttheyrathertrytopreservethebeautyandstylesoftheiroriginals?Whatmenlikeyoucallaccuracyintranslation,learnedmencallpedantry......Ihavealwaysaimedattranslatingsense,notwords.”“他們是否死扣原文字面?不是更致力于保存原作的美感與風格嗎?你們所謂的翻譯之精確,哲人們則謂之為迂腐。因此,我一直著眼于這樣的觀點:翻譯應意譯,而不是孤立的詞?!?/p>

哲羅姆的經(jīng)典論述

“Dotheystickatth

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1.翻譯不可能始終字當句對,而必須采取靈活的原則,由于各種語言在用詞風格、表達習慣、句法以及語義、內(nèi)容等方面都互為區(qū)別,因此不能采用逐詞翻譯的方法。2.應區(qū)別對待“文學翻譯”與“宗教翻譯”,在文學翻譯中,譯者可以而且應當采用易于理解的風格傳達原作的意思,但在《圣經(jīng)翻譯中》,則不能一概采用意譯而主要應當采用直譯。并指出,在這種直譯中,針對圣經(jīng)原文的句法結(jié)構(gòu)不得有半點改動,否則就會損害圣經(jīng)的“深刻含義”,降低譯文質(zhì)量。3.正確的翻譯必須依靠正確的理解。句子要靠譯者的博識與精通語言才能理解、翻譯,而不是靠所謂“上帝的感召”。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1.翻譯不可能始終字當句對,而必須1.2.2奧古斯丁(Augustine)羅馬帝國末期著名哲學家,神學家,西方翻譯史上語言學派的鼻祖?zhèn)魇乐鳎骸渡系壑恰贰稇曰阡洝贰墩摶浇逃贩g觀:譯者必須具備以下條件:通曉兩種語言;熟悉并“同情”所譯題材;具有一定的??蹦芰Ψg必須注重三種風格:樸素、典雅、莊重《圣經(jīng)》翻譯必須依靠“上帝的感召”1.2.2奧古斯丁(Augustine)羅馬帝國末期著名哲2.中世紀翻譯時間:從476年西羅馬帝國崩潰起至15世紀文藝復興時止翻譯三大標記:初期翻譯家波伊提烏,中期的托萊多“翻譯院”和末期的民族語翻譯。2.中世紀翻譯時間:從476年西羅馬帝國崩潰起至15世紀文2.1初期翻譯家波伊提烏古羅馬晚期的政治家、哲學家,初期翻譯領(lǐng)域的中心人物著有《哲學的慰藉》(ConsolationsofPhilosophy)翻譯觀:內(nèi)容與風格互為敵對,要么講究風格,要么保全內(nèi)容,二者不可兼得翻譯史以主觀事物為中心的,譯者應當放棄主觀判斷權(quán)。更注重翻譯實踐,主張翻譯憑經(jīng)驗而不是理論。2.1初期翻譯家波伊提烏古羅馬晚期的政治家、哲學家,初期翻2.2中期的托萊多“翻譯院”背景:11世紀時,托萊多成為西歐宗教與文化的中心,大批的阿拉伯作品涌向西班牙,西方各國的學者也紛紛來到這里,從事拉丁文的翻譯,形成一次翻譯高潮。因此,成為了“翻譯院”。特點:1.國際性:主要體現(xiàn)在譯者背景的廣泛性上

2.多途徑:通過多種語言渠道將著作譯介到西方

3.教會資助:得到了西班牙大主教的大理支持2.2中期的托萊多“翻譯院”背景:11世紀時,托萊多成為西2.3末期的民族語翻譯代表人物:但丁意大利詩人在《論俗》中對俗語的優(yōu)越性和形成標準意大利語的必要性等問題做了精辟闡述。在《饗宴》中盛贊了俗語的優(yōu)點,還對翻譯問題做了明確論述,得出了文學作品不可譯論。這是最早關(guān)于文學翻譯的可譯性和不可譯性問題的討論。2.3末期的民族語翻譯代表人物:但丁但丁的經(jīng)典論述“要讓大家都懂得,任何富于音樂、和諧感的作品都不可能譯成另一種語言而不破壞其全部優(yōu)美的和諧感。正因如此,荷馬的史詩遂未譯成拉丁語;同理,《圣經(jīng)·詩篇》的韻文之所以沒有優(yōu)美的音樂和諧感,就是因為這些韻文先從希伯來語譯成希臘語,在從希臘語譯成拉丁語,而在最初的翻譯中其優(yōu)美感便完全消失了?!?/p>

但丁的經(jīng)典論述“要讓大家都懂得,任何富于音樂、和諧感的作品都3.文藝復興時期的翻譯

在這里我們可以讀到在英國文學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翻譯。此期,人文主義作家們,散文詩歌譯之,文史百家譯之,或傳美品,或為資政;于是英國語言篷勃發(fā)展,英國文學如日方升,英人眼前一片開闊的知識新天地。這正是文藝復興的心智氣候。翻譯家厥功甚偉?!队乃噺团d時期文學史》王住良3.文藝復興時期的翻譯在這里我們可以讀到在英國3.1馬丁·路德(德國)德國文學語言之父,宗教改革奠基人,翻譯家主要著作是《圣經(jīng)》的德意本本書中使用了大量當時被廣泛使用的德德語地方方言,促成了現(xiàn)代德語的形成。他遵循的是哲姆斯的意譯主張,也同時促進了其他民族語圣經(jīng)的翻譯3.1馬丁·路德(德國)德國文學語言之父,宗教改革奠基人,3.2雅克·阿米歐(法國)歐洲法國人文主義者著作是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這本著作不僅影響法國文學散文,而且,該書英文轉(zhuǎn)譯也為莎士比亞的羅馬歷史提供了歷史素材。翻譯觀:譯者必須吃透原文,在內(nèi)容的轉(zhuǎn)譯上狠下功夫;譯筆必須純樸自然,不事藻飾。同時強調(diào)內(nèi)容與形式、意譯與直譯的統(tǒng)一。3.2雅克·阿米歐(法國)歐洲法國人文主義者3.3托馬斯·諾斯(英國)16世紀后期英國著名的翻譯家他1579年翻譯的普魯塔克《希臘羅馬貴人傳略》即《名人傳》此著作流行很廣,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這是劃時代的譯著,也是伊麗莎白時期最著名的譯著。它是從阿米(JacqucsAmyot)的法文譯本轉(zhuǎn)譯的,但其結(jié)果是:它既不是普魯塔克,也不是阿米歐,而是在普魯塔克的題材上寫成的一部新杰作?!队乃噺团d時期的翻譯家》王佐良3.3托馬斯·諾斯(英國)16世紀后期英國著名的翻譯家SummarySummary西方翻譯史1-語文學派概要課件

西方早期翻譯的特點1.重對應,尤其是源語與譯語之間的對應。2.重文體考量,這個傳統(tǒng)始于哲羅姆和奧古斯丁。3.重翻譯的藝術(shù)性與創(chuàng)造性。西方早期翻譯的特點1.重對應,尤其是源語與譯語之間的

西方早期翻譯的局限性1.受歷史的局限,不可能十分完整和系統(tǒng),大多數(shù)譯論只是只言片語,2.雖有不少精辟的論述和見解,但多局限直譯、意譯、忠實等之類的言論。3.討論主要集中在宗教、文學與哲學著作的翻譯。

西方早期翻譯的局限性1.受歷史的局限,不可能十分完整和

西方翻譯理論語文學派西方翻譯理論語文學派

西方的翻譯事業(yè),自古羅馬的西賽羅(Cicero)、賀拉斯(Horatius)以來,翻譯學學派林立,學說紛繁,國內(nèi)對于西方翻譯理論的譯介與評價也有三十年的歷史了。由于不同學者對西方翻譯流派劃分時所依據(jù)的標準不同,一度出現(xiàn)了流派名稱混亂的情況,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流派的劃分需要統(tǒng)一的參照標準,才能有益于學術(shù)對話與交流,學術(shù)研究中流派的形成是研究深化的一個表現(xiàn),流派意識體現(xiàn)了清晰的理論意識,因此,某一學科的發(fā)展史往往體現(xiàn)為學科內(nèi)不同學派或流派的此消彼長,相互繼承,或互為補充,共同發(fā)展。西方的翻譯事業(yè),自古羅馬的西賽羅(Cicero語文學派,語言學派,闡釋學派,功能學派,目的論學派,文化學派,解構(gòu)學派,哲學學派,女性主義學派,后殖民主義學派。十大學派語文學派,語言學派,闡釋學派,功能學派,目的論學派,文化學派

語文學派(thePhilologicalSchool)翻譯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原文(thesourcetext),可以說,原文是翻譯的出發(fā)點,也是檢驗譯文的重要參照,因此,原文自然而然地成了翻譯研究的重要對象之一??v觀中西譯論史,原文在各個翻譯理論家、各個學派的理論當中的地位并不完全一樣,甚至差別極大。大體上講,傳統(tǒng)譯論當中,原文處于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心地位。語文學派(thePhilologicalSch研究方法:語文學,主張翻譯是藝術(shù),把翻譯視為原作者用譯入語進行再創(chuàng)造,譯文注重神韻,要求譯文和原文一樣能夠給譯入語讀者帶來美的感受。主要特點:以古典認識論為哲學基礎(chǔ),夸大對翻譯主體作用,表現(xiàn)其經(jīng)驗性和非系統(tǒng)系。研究方法:語文學,主張翻譯是藝術(shù),把翻譯視為原作者用譯入語進語文學派1.古代翻譯1.1早期翻譯(六個人物)1.2早期《圣經(jīng)》翻譯(兩個代表人物)2.中世紀翻譯(三個時期)3.文藝復興時期翻譯(三個代表人物)4.近代翻譯框架圖語文學派1.古代翻譯1.1早期翻譯1.2早期《圣經(jīng)》2.1.古代翻譯時間:自公元前3世紀共和國中期即羅馬鼎盛時期起,至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覆滅止背景:提起西方文化可以說是“言必稱希臘”,希臘文明作為西方文明的源頭,其影響深遠。與隨后興起的羅馬文明相比,人們也常稱“輝煌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希臘文化的輝煌之處在于其和諧之美,希臘有美輪美奐的希臘神話傳說、讓人產(chǎn)生敬畏之心和憐憫之情的希臘悲劇和無可超越的形而上的哲學思辨等。羅馬文化的偉大之處在于其凝重之力和世俗英雄主義,羅馬在軍事,法律和城市建設(shè)方面對后世影響極大。但外在力量盛極一時的羅馬面對精神文化上發(fā)展超過自己的希臘往往也自慚形穢。羅馬人對希臘人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早期對希臘神話傳說、戲劇和后期宗教經(jīng)典的翻譯文化實踐展開的。羅馬對希臘文化的模仿、翻譯和改編(這種模仿雖然顯得粗鄙)使希臘文化的因子融入羅馬文化的機體中,并在后來西方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得以保存和發(fā)揚。古羅馬是西方翻譯理論的源頭。譯者在譯介希臘文化的過程中形成了早期西方翻譯思想,也開啟了西方翻譯史的源頭。1.古代翻譯時間:自公元前3世紀共和國中期即羅馬鼎盛時1.1早期翻譯第一階段公元前6世紀,羅馬從原始公社進入了奴隸社會,對外擴張,占領(lǐng)了希臘。當時羅馬勢力剛興起,希臘文化高出一籌,羅馬文化開始進入模仿希臘文化的階段,希臘作品被羅馬譯者奉為至寶,在翻譯中亦步亦趨,緊隨原文,唯一目的在于傳遞原文內(nèi)容,照搬原文風格。這是西方翻譯史上第一個重要的發(fā)展階段。1.1早期翻譯第一階段公元前6世紀,羅馬從原始公社進主要人物及其理論1.1.1里維烏斯·安德羅尼柯(LiviusAndronicus)——鼻祖羅馬史詩和戲劇的創(chuàng)始人,最早的翻譯家用拉丁文所譯的《奧德賽》成為西方翻譯史上第一大高潮的先導(《中國翻譯與西方翻譯》譚載喜《中國翻譯》1999年第5期)譯者不采用音譯,而是用類似羅馬神的名字取代原名主要人物及其理論1.1.1里維烏斯·安德羅尼柯(Li1.1.2涅維烏斯(GnaeusNaevius)古羅馬歷史劇作家翻譯了六部悲劇,三十部喜劇使用了兩出希臘劇合成一出羅馬劇的手法創(chuàng)作出新型的“混合喜劇”1.1.2涅維烏斯(GnaeusNaevius)1.1.3恩尼烏斯(QuintusEnnius)古代最有影響的拉丁詩人,被譽為羅馬文學之父主要著作《編年史》通過翻譯把希臘的六步韻律法移植到羅馬,改革了拉丁語詩的創(chuàng)作法,為羅馬的詩作開辟了前景1.1.3恩尼烏斯(QuintusEnnius)《中國翻譯與西方翻譯》譚載喜

《中國翻譯》1999年第5期自安德羅尼柯開創(chuàng)西方文學翻譯的先河之后,一大批與安德羅尼柯同時代或隨后的羅馬詩人、戲劇家、哲學家、修辭學家都投身到了翻譯,如饑似渴地把大量希臘史詩、戲劇等文學典籍翻譯介紹給羅馬讀者,從而在羅馬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希臘文化、文學熱。這些早期翻譯家中包括與安德羅尼柯齊名而被共同譽為“開創(chuàng)羅馬文學三巨頭”的涅維烏斯與恩尼烏斯。《中國翻譯與西方翻譯》譚載喜

《中國翻譯》1999

1.1早期翻譯第二階段

背景:當羅馬人意識到自己是勝利者,一反常態(tài),把希臘作品當做一種可以由他們?nèi)我庠赘畹奈膶W戰(zhàn)利品。翻譯主要目的不是譯釋interpretatio或模仿imitatio,而是與原文競爭aemulatio。即翻譯不應以原文為中心,為原文說話。不應依樣畫葫蘆,逐字照搬,而是一種創(chuàng)作,不僅要與原文相媲美,而且如有可能,還要在表達的藝術(shù)性方面超過原作。

1.1早期翻譯第二階段

背景:當羅馬人意識到自1.1.4馬爾庫斯.圖留斯.西塞羅(MarcusTulliusCicero)最早的翻譯理論家,羅馬帝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論最優(yōu)秀的演說家》(Deoptimogenereoratorum)和《論善與惡之定義》Definibusbonorumetmalorum提出關(guān)于“解釋員”式翻譯與“演說家”式翻譯,即“直譯”與“意譯”兩種基本譯法,確定了后世探討翻譯的方向,成為西翻史理論起源的標志性語言。1.1.4馬爾庫斯.圖留斯.西塞羅(MarcusTu

西塞羅關(guān)于翻譯的經(jīng)典句子

——《論最優(yōu)秀的演說家》(Intranslation),Idonnotthinkitnecessarytotranslatewordforword,Ipreservedthegeneralstyleandforceofthelanguage.ForIdidnotbelieveitwasmydutytocountoutwordstothereaderlikecoins,butrathertopaythemoutbyweightasitwere.譯者不必逐字直譯,應保持原作總體的風格和語勢。譯者的職責不是像數(shù)硬幣那樣一個詞一個詞地給讀者譯出,而是按原數(shù)量以斤兩支付給他們。西塞羅關(guān)于翻譯的經(jīng)典句子

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

西塞羅主張活譯,反對直譯,其翻譯理論要點大致如下:(一)譯者在翻譯中應象演說家那樣,使用符合古羅馬語言習慣的語言來表達外來作品的內(nèi)容,以吸引和打動讀者、聽眾的感情。(二)直譯是缺乏技巧的表現(xiàn)。應當避免逐字死譯,翻譯應保留的是詞語最內(nèi)層的東西,即意思。譯者的責任是給讀者“稱”出原詞的“重量”而不是“算出”原詞的數(shù)量。(三)翻譯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任何翻譯狄摩西尼(古希臘演說家)的人都必須自己也是狄摩西尼式的人物。(四)聲音與意思自然相連,或者說詞與詞義在功能上不可分割,這是語言的普遍現(xiàn)象,而由于修辭手段以這種詞語詞義的自然聯(lián)系為基礎(chǔ),因此各種語言的修辭手段彼此有相通之處。這就說明,翻譯可以做到風格對等。

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

西塞羅主張活譯,反對直譯1.1.5賀拉斯(Horatius)古羅馬詩人,批評家其美學思想見于寫給皮索父子的詩體長信《詩藝》主張翻譯必須堅持活譯,摒棄直譯。主張在創(chuàng)作和翻譯中不要墨守成規(guī),必要時可以創(chuàng)造新詞或引進外來詞,以便豐富語言和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即本族語可通過譯借外來語加以豐富。1.1.5賀拉斯(Horatius)古羅馬詩人,批評家賀拉斯關(guān)于翻譯的經(jīng)典論述

——《詩藝》Donotworryaboutrenderingwordforword,faithfultranslator,butrendersenseforsense.忠實原作的譯者不適合逐字死譯。賀拉斯關(guān)于翻譯的經(jīng)典論述

張萬防、黃宇潔《翻譯理論與實踐簡明教程》他認為翻譯的目的是傳遞信息,原文文本是神圣不可改變的東西,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翻譯,主要能滿足信息的溝通就行。這是一種一交際目的和翻譯功能為終極目的翻譯官。張萬防、黃宇潔《翻譯理論與實踐簡明教程》1.1.6昆體良(MarcusFabiusAuintilianus)羅馬演說家、修辭家,出生于羅馬統(tǒng)治下的西班牙,其父是羅馬有名的修辭學家《演說術(shù)原理》Deinstitutioneoratoria對翻譯重要見解。

其中心思想是羅馬人在一切翻譯,寫作中都必須與希臘人比高低:“我所說的翻譯,并不僅僅指意譯,而且還指在表達同一意思上與原作搏斗,競爭”,即翻譯也是創(chuàng)作,這種創(chuàng)作必須與原作媲美,譯作應力爭超過原作。注:翻譯同時創(chuàng)作最早由西塞羅提出,但具體提出與原作競爭的是昆體良的《演說術(shù)原理》。1.1.6昆體良(MarcusFabiusAuinti昆體良的翻譯觀點

——《演說術(shù)原理》?Nay,wemayaddthevigoroforatorytothethoughtsexpressedbythepoet,makehisgoodomissions,andprunehisdiffuseness,butIwouldnotparaphraserestrictitselftothebareinterpretationoftheoriginal:itsdutyisrathertorivalandviewtheoriginalintheexpressionofthesamethoughts.“不,我可以為詩人表達的思想增加雄辯的理論,該簡略的就簡略,適當遏制她的熱情。我不會讓釋義來限制自身,將原文只暴露在闡釋之下。我的使命是用同樣的思想和表達與原文競爭?!崩ンw良的翻譯觀點

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對“對原文競爭”的看法體現(xiàn)出譯者沙文主義的觀點,與提倡異化的觀點爭鋒相對一方面強調(diào)譯者的母語及譯者主體性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不免陷入文化相對主義的藩籬。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對“對原文競爭”的看法Summary:西塞羅,賀拉斯,昆體良都不重視字字對等的翻譯對于修辭學來說,翻譯只是一種訓練修辭的工具。因而,釋義、仿譯、競爭可以提高修辭和寫作能力。例如:翻譯詩歌是注重詩歌的演說力量,而不是詩歌翻譯本身。Summary:西塞羅,賀拉斯,昆體良都不重視字字對等的翻譯1.2早期《圣經(jīng)》翻譯背景:《圣經(jīng)》翻譯在西方翻譯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從紀元初期直到今天,《圣經(jīng)》的翻譯從未停止過。它所涉及的語種范圍、譯本種數(shù)以及譯本的使用頻率等等,都是任何其他作品的翻譯所不能比擬的。其中西方翻譯《圣經(jīng)》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便是哲羅姆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經(jīng)》。1.2早期《圣經(jīng)》翻譯背景:《圣經(jīng)》翻譯在西方翻譯史上有1.2.1哲羅姆(Jerome)羅馬神學家,翻譯家,翻譯理論家第一個把《舊約》從希伯來原文翻譯成拉丁文的譯本。主譯的拉丁文《圣經(jīng)》,稱之為《通俗拉丁文圣經(jīng)》,成為當時第一個“標準”的譯本,天主教所承認的唯一譯本古代翻譯家中,哲姆斯的翻譯方法最系統(tǒng)、最嚴謹。1.2.1哲羅姆(Jerome)羅馬神學家,翻譯家,翻譯理

哲羅姆的經(jīng)典論述

“Dotheystickattheliteralwords?Don'ttheyrathertrytopreservethebeautyandstylesoftheiroriginals?Whatmenlikeyoucallaccuracyintranslation,learnedmencallpedantry......Ihavealwaysaimedattranslatingsense,notwords.”“他們是否死扣原文字面?不是更致力于保存原作的美感與風格嗎?你們所謂的翻譯之精確,哲人們則謂之為迂腐。因此,我一直著眼于這樣的觀點:翻譯應意譯,而不是孤立的詞?!?/p>

哲羅姆的經(jīng)典論述

“Dotheystickatth

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1.翻譯不可能始終字當句對,而必須采取靈活的原則,由于各種語言在用詞風格、表達習慣、句法以及語義、內(nèi)容等方面都互為區(qū)別,因此不能采用逐詞翻譯的方法。2.應區(qū)別對待“文學翻譯”與“宗教翻譯”,在文學翻譯中,譯者可以而且應當采用易于理解的風格傳達原作的意思,但在《圣經(jīng)翻譯中》,則不能一概采用意譯而主要應當采用直譯。并指出,在這種直譯中,針對圣經(jīng)原文的句法結(jié)構(gòu)不得有半點改動,否則就會損害圣經(jīng)的“深刻含義”,降低譯文質(zhì)量。3.正確的翻譯必須依靠正確的理解。句子要靠譯者的博識與精通語言才能理解、翻譯,而不是靠所謂“上帝的感召”。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1.翻譯不可能始終字當句對,而必須1.2.2奧古斯丁(Augustine)羅馬帝國末期著名哲學家,神學家,西方翻譯史上語言學派的鼻祖?zhèn)魇乐鳎骸渡系壑恰贰稇曰阡洝贰墩摶浇逃贩g觀:譯者必須具備以下條件:通曉兩種語言;熟悉并“同情”所譯題材;具有一定的校勘能力翻譯必須注重三種風格:樸素、典雅、莊重《圣經(jīng)》翻譯必須依靠“上帝的感召”1.2.2奧古斯丁(Augustine)羅馬帝國末期著名哲2.中世紀翻譯時間:從476年西羅馬帝國崩潰起至15世紀文藝復興時止翻譯三大標記:初期翻譯家波伊提烏,中期的托萊多“翻譯院”和末期的民族語翻譯。2.中世紀翻譯時間:從476年西羅馬帝國崩潰起至15世紀文2.1初期翻譯家波伊提烏古羅馬晚期的政治家、哲學家,初期翻譯領(lǐng)域的中心人物著有《哲學的慰藉》(ConsolationsofPhilosophy)翻譯觀:內(nèi)容與風格互為敵對,要么講究風格,要么保全內(nèi)容,二者不可兼得翻譯史以主觀事物為中心的,譯者應當放棄主觀判斷權(quán)。更注重翻譯實踐,主張翻譯憑經(jīng)驗而不是理論。2.1初期翻譯家波伊提烏古羅馬晚期的政治家、哲學家,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