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考試題型及解題方法一、選擇題
1.“三段式”選擇題
“三段式”選擇題是對題支與所列內容按題干要求歸類和題支所列內容按時間或空間順序一次選擇。這種題型較之于“兩段式”選擇題來說,更簡單,難度更小,更易得分。其理由:第一,無論題目所給內容有四項[①、②、③、④]或是六項,但它僅有A、B、C、D四種變化,而每一變化絕對超不出題支所列范圍,其排列與組合極為有限。第二,無論按題目要求題支有幾項正確,或順序應為何種排列,但考生在題中總能知道四個或六個中的1——2項,那么解題就不難了。其方法如下:
(1)組合選擇題
組合選擇題是指選項有若干“部件”組合而成的選擇題。下列就是一個組合選擇題,經過分析,就可斷定:選項只要含③就不合題意。
例:秦漢時期在秦嶺以北修建的水利工程有:①鄭國渠②長城③靈渠④六輔渠⑤白渠
選項有: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④⑤
這個題目的第一行是題干,它提出的限制有秦漢時期,提出工程修建時間須在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之間,排斥掉鄭國渠秦嶺以北是指地點,排斥掉靈渠水利工程指屬性,排除掉長城。做選擇題首先要注意題干,對題干所提供的每一個信息進行認真分析,忽略一點就會造成錯誤。
解此類題時:①若在題支項中已能知其中某項(“X”)為錯誤。因此,凡含X項的備選答案絕對錯。不含X項的可能正確。
②若在題支中,同時知X為“×”、Y為“√”。因此,知X為“×”的結論如前法;知Y為“√”,則可知含Y可能是“√”,不含Y絕對是“×”。
掌握了上述兩種方法的優(yōu)點:第一,即能在只知1—2項時也可以找出正確答案,從而避免了一些學生對所給四項或六項中部分未掌握而失分。第二,即使在做題時一兩步不能直接推出正確項,也可避免過題中最難判斷的難項。
(2)排列選擇題
例1:下列史實,先后順序應該是:
①王建建立高麗王朝,重新統(tǒng)一朝鮮半島
②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
③日本“大化改新”開始
④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④①③②
例2:①利瑪竇②汪大淵③馬可波羅④空海
A.④③②①B.①②④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
做這類題,可用“首定法”。只要確定最早的,即可選對答案。同時,還可用“首尾結合法”。如例2,只用首定法是不行的,因為②排在最前面的有兩選項,那就再看看這兩個選項的最后一個哪個是正確的,從而提出B是正確答案。
解這類題時:①若已知題支列項中X為先,所以凡X在先的選項可能是“√”,否則絕對是“×”。
②若已知題支列項中Y項為最后,故凡Y在后有可能是“√”,凡Y不在后絕對是“×”。
③若已知題支列項中X、Y相連而不可逆。故凡X、Y相連未逆的項可能是“√”,否則絕對是“×”。
當然,是具體做排列時,三法先采用哪種,或采用哪種最適合,要視你自己在已知題支項中的哪項或哪些項來決定,也可把三法中兩法聯(lián)用。
在考試中正確運用上述三法,第一,可在四項中只知1—2項時,找到正確答案,從而有效地避免了題目的難點,而利用已知知識來得分。第二,可以使做題達到準確,并為做后面的題目贏得時間。
2.“二段式”選擇題
“二段式”題的特點是按題干要求直接選出備選答案,它包括單項選擇題的一部分和全部的多項選擇題。此類單項選擇題,是以考察學生記憶和能力及掌握知識的準確與精確度為目的,所以在四個被選項中加入三個錯項來迷惑考生。多項選擇題對考生的考察則從準確度、精確度的掌握向運用知識能力的縱深度發(fā)展。
在考生中最常出現(xiàn)“記住了的有分,記不住的無分”,“記住了的不考,沒記住的偏考”這種十分被動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不全面。第二,基礎知識雖能掌握,但沒有正確的分析能力。第三,對此類選擇題的特點沒有清醒的認識,沒有一套解題的方法與技巧。
(1)單項選擇題
單項選擇題,其解題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肯定符合題意的選項,從而得出正確答案,叫肯定法。另一種是間接通過對有關事件的回憶,否定掉不合題意的選項,從而得出正確的選項,叫否定法。
①引入法與排除法:因為題目已明確規(guī)定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項,即已知“一√三×”。其解題方法的第一種,用“引入法”,即清楚知到了題中的某項為“√”,就填出正確項;第二種,用排除法,即在不知何項為“√”,但能準確判斷三“√”,余下一項就為“√”。
例:清朝“湖廣”指的是:
A.湖南、廣東B.湖南、廣西
C.湖北、湖南D.廣東、廣西
第一種解法:若已知“湖廣”是指湖南、湖北就直接填出C。
第二種解法:若不知C是“√”,但知廣東、廣西叫“兩廣”,則凡含“兩廣”中之一者是“×”,即C是“√”。
②邏輯推理法:對題干所要求的知識難以判斷是非或已遺忘,第一,要仔細分析各項所述內容,尋找線索以喚起回憶;
第二,要注意各項在語言表述、常識、邏輯以及立場觀點上的錯誤與矛盾,從而得出正確認識。如上例中的第二種解法即是。
(2)多項選擇題
①列舉法與排除法:已完全清楚題干要求正確項,就用列舉法直接填出正確項;若不知正確項但明確選項中的錯誤項,就用排除法,排除錯誤,即知正確項。
例:西漢建立前,我國人民已經掌握的農業(yè)技術知識有:
A.耬車播種B.使用糞肥、草木灰和綠肥C.二牛一人的犁耕法D.恰當處理土地的堅、松、燥、濕
做題時,可以根據題干“在西漢前”的限制,否定A和C,因為它們都是出現(xiàn)在漢代,那么B和D則為正確答案。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準確率也高。其實,關鍵的還是要正確地審
題,正確全面地理解題意。
掌握解題技巧,可以縮短解題時間,提高準確率。但這也只有在扎實地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才能實現(xiàn)。
②逆向思維法:因為四選多項選擇題的特點決定了各選項中只有0—2個錯。若正向思維必須對1—4項正誤都進行判斷后才有100%的得分率,其每一判斷只有25%的得分率;而采用逆向思維法,只要找到一錯,即有75%100%的得分率。
有一種選擇題,備選答案本身有不符合題目要求的內容,這類內容一定首先排除。例,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出下列屬于康有為、梁啟超的共同活動:
①公車上書
②組織保國會
③創(chuàng)辦《中外紀聞》
④組織強學會
⑤擁載溥儀復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此題的重點記號語是“共同活動”,所以首先檢查備選答案中的史實是否完全符合題意。擁戴溥儀復辟.是康有為的活動,所以包含第⑤項的備選答案AB兩項應當排除,只考慮CD項。
但運用逆向思維時應注重:第一,當判斷出兩項絕對錯時,就不要再去判斷是否還有錯誤。第二,只找到一個錯,找不出再有錯項了,即得三項正確。第三,若找不出一項錯,就四項皆選。
二、材料解析題
材料解析題是歷史考試題型之一。這種題型利用新材料,設計新情境,提出新問題,以有效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它具有材料來源廣、信息容量大、設問角度多、能力層次高、考查功能強等特點。從1989年在高考歷史試卷中出現(xiàn)后,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生命力極強的題型。它還對其他題型產生影響,即向其他題型滲透,出現(xiàn)了材料選擇、材料填空和材料問答題。命題專家選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
1.材料類型
(1)文字材料
這是最基本、最常見的??煞譃閮深悾阂皇堑浼填?。即從經典著作、歷史文獻、地方史志、名人文集、報紙雜志、銘文碑刻等文字資料中摘取的片斷材料。二是文字作品類。即從詩歌、小說、劇本、楹聯(lián)、歌謠、傳說等資料中選取材料。
(2)表格材料
表格材料其實是文字材料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它以各種項目的數(shù)據為主體構成,將文字材料表格化。數(shù)據具有說服力強的特點,表格具有簡潔性特點,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達,使人一目了然,可以從數(shù)字的變化中分析出某些歷史特點。但是單純的簡單表格題是有局限性的,數(shù)據的變化說明了什么?變化原因是什么?這是簡單的表格本身反映不出來的,考生必須用課本知識來回答。而信息量較大的表格則可避免這一局限。如1996年高考的“世界經濟格局”題,其設問都沒超出表格范圍。
(3)圖片材料
把歷史地圖、有關歷史場面的圖畫、漫畫和歷史文物照片等作為材料。這類材料能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歷史,具有直觀性強的特點。但純圖片材料題也受圖片的局限,只能借用來考查書本知識的記憶或運用課本知識辯別真?zhèn)?如上海高考“郵票”題),繼續(xù)增大難度的設問則無法根據圖片回答,還要回到課本上去。因此,圖片材料和文字材料配合編制出來,才能具有適當?shù)碾y度。
2.解題技巧
(1)閱讀、理解材料
通過閱讀理解材料是解答材料解析題的前提條件。這一步驟大約需要三遍,第一遍粗讀,大體了解時間、人物、事件。第二遍細讀,對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標點符號(特別是分號和句號)劃分層次,理解各層的含義和各層次之間的聯(lián)系,歸納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問題。同時用符號(直線或曲線)畫出關鍵詞句,去粗取精,即作到能力要求中規(guī)定的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還要考慮作者對事件所持的態(tài)度,材料反映的作者的立場、觀點等。對組合型材料,還要考慮各段側重點是什么,作者的立場、觀點是否一致,有何異同等。第三遍結合設問重點讀,答每一句,都到材料中去找你用符號標出的關鍵語句,重新閱讀、理解,然后加以概括作為答案。
根據您所感覺的難易,可以靈活掌握,最好第一遍就把材料和設問全部讀完,第二遍就帶問題去閱讀、理解,將問題逐個解決。
閱讀、理解過程中還要注意:
①第一遍閱讀全部文字,再決定取舍。如題號后是“閱讀下列材料”,則一眼掠過,第二遍就不必去管它了。如果是提示性的,就必須重視,如1992年高考第46題“下面是反映同一朝代的四段材料”,就要在“同一時代”下面劃出符號,以便第二遍閱讀時加以理解,才能回答第1問中的“哪一時代”。
②注意每段材料后面的材料出處。如果不屬于提示性的,即作者、著作名都很生疏,如《膠濱語錄》、《楊文弱先生全集》等,第二遍閱讀時即可舍去不理,對解題毫無影響。有時命題專家把材料出處放在每段材料的開頭,這不僅僅是設計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視的作用,并且具有直接提示性,是必讀和必須思考的。如1995年高考的“三大發(fā)明”題,設問1的第一句“從材料看,司南至遲發(fā)明于什么時候?”材料一開頭的“《韓非子·有度》載……”就使考生由韓非子是戰(zhàn)國法家代表人物,他記載了司南,而推知司南至遲發(fā)明于戰(zhàn)國。
可見,放在材料開頭的材料出處一定有用,是必讀的,放在材料后面的材料出處,有的對解題有用,有的無用,要在第一遍閱讀時決定取舍。
③第一遍閱讀時要分出扣本內容和超本內容,以便找出解題的突破口。材料解析題引用的材料,即能反映課本內容,又高于課本內容,第一遍閱讀時就應將材料中反映課本的內容與課本對號入座,確定材料反映的是課本哪一章節(jié)哪一方面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去理解超本內容。理解扣本內容是解題的基礎,理解超本內容是解題的關鍵,有的題必須以扣本內容為突破口。如上面所舉的“反映同一朝代的四段材料”,從前三段很難判斷出是哪一朝代,而扣本內容只有最后一段中的“福王常洵遇害”,由此聯(lián)系課本上講的李白成率農民軍攻占洛陽,處死貪暴的福王朱常洵。這就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有了“豁然開朗”和“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由此才能正確理解前三段材料反映的內容,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理解命題意圖
每道材料解析題的設計,都有其意圖。通過閱讀材料和設問,一定要理解其意圖,考慮這道題考查哪些基礎知識、基本觀點、能力要求,從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認識,認識應達到的高度等。最后檢查答案時還要從這些方面去衡量,找出漏洞,予以彌補。
(3)認真組織答案
答案是《考試說明》規(guī)定的“材料處理”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考生具體操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答案的組織整理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按問作答,科學準確,語言精煉。如1996年高考的“世界經濟格局”題,第①問分為3小問,共7分,每小問的參考答案只有一句話?!罢f明1965-1993年高收入國家、低收
入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趨勢。(4分)”參考答案是:“1965-1993年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經濟都在發(fā)展”。又問“高、低收入國家的經濟狀況呈現(xiàn)什么變化?(2分)”參考答案是:“高收入國家與低收入國家的經濟差距在擴大”。再一問是“這種變化對它們的經濟發(fā)展有何影響?(1分)”參考答案是:“這種變化不利于低收入國家?!笨?這三小問,不論是高分值(4分)還是低分值(1分)參考答案只有一句話。再注意細看,第一小問,要求說明的是“1965-1993年(時間斷限)高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的(對比的雙方)經濟(對比的方
面)發(fā)展趨勢(關鍵的答題內容)”,參考答案的一句話把幾項答題要求全包括了。第②問中,三方的變化也是每方一句話,各占1分。變化的影響,參考答案也是一句話,2分。整個答案既科學,又準確,且語言精煉,概括性強。
②保證答案的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即對有些認識、評論之類的答案,要從正反兩方面考慮,切忌全面肯定或完全否定。如1992年高考的第47題,要求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評價法國1791年憲法。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首先應當肯定它反對封建貴族特權和專制制度的進步性,又要評價出它利用種種條件(從材料中看出)限制公民選舉權的虛偽性,但很多考生或只答進步性,或只批判虛偽性,恰恰暴露了考生個人認識歷史問題的片面性。③注意準確性,防止隨意性。《考試說明》要求“分析不同的歷史材料,得出正確的結論”。意即論從史出,結論必須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據,由此依據而得出。有的考生或隨意發(fā)揮或穿靴戴帽,如1996年高考的“大生產運動”題,有的考生用大量筆墨答反腐敗的重要性和提倡儉樸的重要意義。有的考生竟去答什么資產階級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奪取抗日戰(zhàn)爭和民主革命的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實現(xiàn)有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宏偉目標,等等。這主要是由于考生沒有認真審題,所以答非所問。再就是考生拿出平時準備的“靴帽”生搬硬套。
④要堅持正確立場、觀點,準確辨別材料觀點的正誤。這一方面指答題不出現(xiàn)錯誤的觀點,另一方面指對錯誤觀點材料的辨別、認識和批判。比如新興的剝削階級上升時期,在歷史上起著進步作用,他們在跟舊的統(tǒng)治階級的斗爭中與人民利益有一致之處,符合社會發(fā)展方向,因而這時不能夠說實話。而在接觸到他們的剝削時,就不講實話,多方掩飾。這種兩重性在分析材料時要特別注意,因此必須注意同時分析史料內容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斗爭性和妥協(xié)性、共性和個性、現(xiàn)象和本質,不可偏執(zhí)一端。
⑤要實事求是,切忌感情用事。要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把材料中的人物、事件、觀點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得出正確的認識,不要以純粹的階級感情去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認為“農民階級一切都好,地主階級一切都壞”,一看見“資產階級”就痛加批判,一看見材料出自中共某一文件就認為完全正確。否則,有的同學連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違背了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都覺得難以理解,這就會導致考生解題的片面性。
三、問答題
問答題是高考歷史試卷中主觀性試題的主體部分,具有知識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綜合性強,分值比重大的特點。它在考查思維能力特別是理論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方面,具有很大優(yōu)勢。
近幾年的問答題及其參考答案進一步擺脫了中學教科書的束縛,對知識的考查合理淡化,對考生依據已有知識和唯物史觀獨立地分析、論證和闡述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了要求。且看下例:
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唐女禍》中說:“開元之治,幾乎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結合你對唐朝由盛轉衰原因的認識,分析評論趙翼的這一觀點。
分析:該題旨在考查考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答案由史實(唐朝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和史論(分析評論趙翼的觀點)兩部分構成。前者內容具體而簡煉,要求考生對基本史實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后者內容抽象而論證有力,要求考生具有正確的判斷能力,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問題的能力。后者以前者為基礎但又高于前者。從分數(shù)比例看,史實占3分,史論占5分,突出了能力考查。面對這樣的試題,只會死記硬背的考生恐怕只好“望題興嘆”了;唯有那些思維活躍的考生,在審明題意后,運用所學知識,經過理論思維和加工,才能作出較為理想的答案。
1.題型分類
問答題類型之劃分,雖因標準不一而各異;但主要可分三類。
(1)論述題
論述題要求考生運用唯物史觀對現(xiàn)象、事件、人物、觀點進行論述或評述。它可分為縱向考查為主的題目(以時間為序)和橫向考查為主的題目(以空間為序)兩類,一般都具有“大跨度、高概括”的特點。答案一般由述(敘述史實)和論(分析問題、提出觀點)兩部分構成;可先述后評、先評后述、邊述邊評。
例:墨子說:“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庇终f:“(戰(zhàn)爭)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shù)?!本蜕弦哉?,指出其思想核心,說明其社會根源,并分析其積極意義。
(2)論證題
論證題要求依據史實,運用唯物史觀對某些觀點進行分析論證,用以考查考生的論證能力。它可分為觀點論證題和材料論證題(用歷史材料來體現(xiàn)觀點)兩類。其答案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論證有力。
例: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說:“我們沒有永恒的盟友,也沒有永恒的仇敵,只有永恒的利益?!边@句話概括了英國長期以來的外交思想。聯(lián)系從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到20世紀20年代英法關系變化及其原因,說明英國的對法政策怎樣體現(xiàn)了這
一思想。
(3)比較題
比較是確定事物同異關系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比較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的異同,是要求考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歸納、整理、鑒別、分析,旨在考查比較和辨析事物的能力,它可分為類比題(同類或相似性質事件的比較)和對比題(不同或相反性質事件的比較)兩類;換個角度又可分為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兩類。解答時要注意選擇適當?shù)谋容^角度,分類對應比較,文字要概括。
例:19世紀末中國維新變法思想的基本內容是什么?與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相比,兩者在促進社會變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為什么?
2.審題
審題是解答問答題的第一步,它對答好題至關重要。在歷屆高考中都有許多考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審明題意和抓準思路,答題亂了套,甚至答非所問,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也起不了作用。
臨試審題是學科知識和思維能力在短促的時間內綜合、靈活的運用。考試時能不能很快了解題目要問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對試題進行深入的發(fā)掘,反映一個人的信息處理能力。那么,審題要注意什么?我們提出以下幾點:
(1)審要求
審題首先要明確試題的具體要求,要學會分析試題的結構成分,一道完整的、題意明確的歷史問答題在一般情況下由提示語、限定語、主干語(也叫中心項)、答項語四種成分構成。
提示語是指示應試者用何種方式作答;限定語是規(guī)定題目涉及的時空范圍和情境內涵(包括引用的觀點、歷史材料);主干語規(guī)定解答所依據的對象和內容,它是創(chuàng)作一道試題的核心部分(限定語從屬于主干語,主干語決定著答項語);答項語則規(guī)定應試者所要回答的(即“未知”)內容或項目。分析清楚試題的結構成分,就可完整準確地把握題意。
(2)審題型
審題時還應判定該題屬于何種題型。如前所述,歷史問答題大致分為論述題、論證題、比較題三種題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題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題型對加強答題的針對性是有助益的。另外,一道試題如有幾問,那就要注意這幾問是否屬于同一題型。
例:結合《天朝田畝制度》、舊三民主義和《<中國土地法大綱)中關于解決土地問題的基本主張,分析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第一問),并說明為什么《中國土地法大綱》能夠在解放區(qū)普遍實行。(第二問)
此題第一問為比較題,第二問為論證題。
(3)審題意
例:簡述工業(yè)革命的后果,并據此指出19世紀70年代以前在政治領域內世界上有哪三股進步的歷史潮流,從中各舉出兩個重大歷史事件。
分析:該題是一道“大跨度,高概括”的評述題。題目表述明確、嚴謹,三問之間聯(lián)系密切,渾然一體。試題合理淡化了純知識記憶的要求,但對審題能力和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fā)展趨向的能力要求很高。審題的難點在第二問:①首先要找準時空界定。題面中時間下限很明確,即“19世紀70年代以前”,而上限則隱含在第一問之中(英國工業(yè)革命已完成),應確定為19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空間是“世界”,但限定于“政治領域”。②審題的關鍵在于抓準“據此”二字。“據此”二字把試題前兩問的內在聯(lián)系揭示了出來,即要求根據工業(yè)革命的三個后果找出“三股進步的歷史潮流”。抓準了這一點,就抓準了該題的解題思路。③“指出”二字是提示考生答案要高度概括。
(4)審答題重點
審題要注意試題的問法,提問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題的重點也就不同。確定答題的重點。有利于詳略得當?shù)亟M織材料,科學分配答題時間。
例: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唐女禍》中說“開元之治,幾于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結合你對唐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子商務物流效率客戶反饋提升
- 高一化學鞏固練習:物質的分類(基礎)
- 2024高中地理第2章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第1節(jié)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例學案湘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物理第三章傳感器章末復習課達標作業(yè)含解析粵教版選修3-2
- 2024高中語文第2單元孟子蚜第6課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蚜
- 2024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練11硫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 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15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學案含解析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運用第一章人口的變化第16講人口的數(shù)量變化和人口容量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
- 星星火炬照童心逐夢前行譜新篇-2024秋季學期學校少先隊工作總結【課件】
- 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
- 2025年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與參考答案
- 2024年秋季新人教PEP版三年級上冊英語全冊教案
-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四則混合運算練習200道及答案
- 2024耐張線夾技術規(guī)范
- 2024年中考英語語法感嘆句100題精練
- 《海洋與人類》導學案
- 挑戰(zhàn)杯紅色賽道計劃書
- 第十五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化工總控工)考試題庫-上(單選題)
- DL∕T 423-2009 絕緣油中含氣量的測定方法 真空差壓法
- 重整投資保密承諾函(范本)
- 醫(yī)院培訓課件:《靜脈血栓栓塞癥(VTE)專題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