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必修一學案答案_第1頁
化學必修一學案答案_第2頁
化學必修一學案答案_第3頁
化學必修一學案答案_第4頁
化學必修一學案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第一節(jié)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第1課時化學實驗安全夯實基礎(chǔ)一、1.實驗室規(guī)則2.安全措施3.正確的操作方法二、1.(1)藥匙鑷子(2)膠頭滴管量筒直接傾倒2.(1)試管燒杯燒瓶蒸發(fā)皿(2)試管坩堝3.向上排空氣法向下排空氣法排水法4.(1)濕布或沙土(3)大量水沖洗(4)23溶液稀醋酸(5)大量水沖洗3溶液隨堂訓練1.A[安全因素包括人身安全與儀器的安全,A項,酒精燈在不使用時,必須蓋上燈帽,是防止酒精揮發(fā)而不是從人身安全考慮;B項,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外壁干燥后再預熱,是防止產(chǎn)生的水流倒流回熱的試管或試管受熱不均勻而炸裂;C項,外壁干燥后再預熱,是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勻而炸裂;D項,先通一會氫氣,再加熱氧化銅是排除空氣,防止爆炸。]2.A[燒堿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屬于腐蝕品。]3.C[在實驗過程中如果不慎將酸(濃H24除外)沾到皮膚或衣物上,應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再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來沖洗。如果將堿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萬一眼睛里濺進了酸或堿溶液,要立即用水沖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要邊洗邊眨眼睛,必要時要請醫(yī)生治療。所以①、②說法是正確的;濃堿具有腐蝕性,③的說法不正確;稀釋濃硫酸時放熱將影響量筒的準確度甚至發(fā)生炸裂,量筒不能用來配制溶液,配制稀硫酸時,應先在燒杯中加一定量的水,再向水中加入濃硫酸,邊加邊攪拌,④錯;酒精著火應用沙子或濕布蓋滅(隔絕空氣);因水的密度大于酒精,若用水滅火則酒精在水的上層會繼續(xù)燃燒,故⑤錯誤。]4.B[量筒讀數(shù)應平視凹液面;稀釋濃硫酸應把濃硫酸加入水中并不斷攪拌,量筒是量取液體的儀器,不能作稀釋容器用;有腐蝕性應用燒杯稱量而不能用紙片稱量;加速溶解應用玻璃棒攪拌。]5.D[根據(jù)題干要求做出判斷。題中手持試管給試管里的物質(zhì)加熱容易燙傷手,應該用試管夾靠近管口夾持試管;有些氣體的氣味有強烈的刺激性或毒性,所以應該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僅使極少量氣體飄進鼻孔;酒精燈的火焰不可用嘴吹,應該用燈帽蓋滅,原因是吹氣時,一是由于空氣流動,加速燈芯上酒精蒸發(fā),會燒得更旺,二是可能將火焰壓入燈內(nèi),引起爆炸;一般用藥匙或鑷子取用固體藥品。]6.A[①中用剩后的藥品一般不放回原瓶,應放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④中應把試紙放在玻璃棒上,靠近氣體;②、③正確。]課后檢測1.B2.A[濃硫酸是具有強腐蝕性的液體。]3.B[給150的液體加熱,需要250以上的儀器,故選擇燒杯而不用試管;燒杯不能直接加熱,需墊石棉網(wǎng),石棉網(wǎng)需用鐵三腳架支撐,還需酒精燈加熱。]4.D[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與實驗安全問題,學習時要注意歸納總結(jié)。]5.B[礦井內(nèi)瓦斯(主要成分為甲烷等氣態(tài)烴)的濃度必須控制在很低的范圍內(nèi),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礦要有很好的通風設(shè)施,要控制瓦斯的涌出;杜絕一切非生產(chǎn)火源;同時也要注意用電安全,防止出現(xiàn)電火花等。瓦斯不溶于水,也不會與石灰反應。]6.C[利用托盤天平稱量物品時,若物品與砝碼放顛倒,則有m(砝碼)=m(物品)+m(游碼),即m(物品)=m(砝碼)-m(游碼)=15.0g-0.5g=14.5g。]7.(1)A(2)防止生成的H2O(g)冷凝回流炸裂玻璃管使與H2充分接觸防止回火,引發(fā)爆炸解析(1)反應后的氣體中O2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為防止還原的被氧化,還原宜從左向右進行。(2)石棉絨疏松,可使與H2接觸得更充分,有利于還原反應的進行。b管中H2的體積分數(shù)有可能達到爆炸極限,網(wǎng)可使多余熱量迅速散失,防止回火,引發(fā)爆炸。8.(1)試管應豎直,膠頭滴管應懸空,其下端不能插入試管中(2)試管中液體不應超過其容積的\f(1,3)、大拇指不應按在短柄上(3)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4)標簽應向著手第一節(jié)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第2課時過濾與蒸發(fā)離子檢驗夯實基礎(chǔ)一、1.不溶性固體與液體2.漏斗玻璃棒燒杯鐵架臺(帶鐵圈)濾紙3.一貼:濾紙漏斗內(nèi)壁二低:①濾紙邊沿漏斗邊沿②液面濾紙邊沿三靠:①漏斗下端燒杯內(nèi)壁②玻璃棒下端三層濾紙?zhí)師觳AО舳?.鐵架臺酒精燈玻璃棒蒸發(fā)皿3.①攪拌②大量固體出現(xiàn)三、1.溶解過濾蒸發(fā)(1)加速(3)攪拌、防止液體濺出22溶液24+22+4↓溶液2+2()2↓+223溶液2+233↓+223溶液溶液稀鹽酸23+22+2↑+H2O、++H2O四、12溶液2.白色隨堂訓練1.C2.C[過濾適用于不溶性固體與液體的分離。將C項中物質(zhì)加入足量水,食鹽完全溶解形成食鹽溶液(液體)而泥沙不溶于水。]3.B[操作上錯誤的地方有3處:①液體未能沿玻璃棒轉(zhuǎn)移;②標簽沒有對手心;③漏斗頸的末端未與燒杯的內(nèi)壁相接觸。]4.B[安裝儀器時,據(jù)酒精燈高度確定鐵圈位置,最后放置蒸發(fā)皿;加熱蒸發(fā)溶液最后用余熱蒸干。]5.D[根據(jù)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蒸發(fā)一般是用加熱的方法使溶劑不斷揮發(fā)的過程。蒸發(fā)可用于濃縮溶液或從溶液中分離出固體溶質(zhì)。A項,液體渾濁說明沒有過濾完全;B項,加熱過程中應該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防止由于局部過熱,造成液滴飛濺,所以B項不對;當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較多固體時即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剩余液體蒸干,否則晶體易與蒸發(fā)皿燒結(jié)在一起或者引起固體的迸濺。]6.D[先加稀鹽酸提供H+,可排除雜質(zhì)離子的干擾,再加2溶液發(fā)生反應:2++\o\(2-,4)4↓。]7.B課后檢測1.D[A、B、C三個選項中是過濾操作中“三靠”的基本內(nèi)容,故必須相互接觸;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滴管尖端與試管內(nèi)壁不能接觸,否則會污染滴管。]2.D[A項,氧化銅與炭粉均不溶于水,無法按上述順序分離;B項,硝酸鉀與氯化鈉均溶于水,也無法按上述順序分離;C項,水與酒精相互溶解,無法按上述順序分離;D項,碳酸鈉溶于水,硫酸鋇不溶于水,能按上述順序分離。]3.B[首先滴加足量(3)2溶液,如果出現(xiàn)白色沉淀,證明有\(zhòng)o\(2-,3),同時除去\o\(2-,3);過濾后,在濾液中加入足量(3)2溶液,如果出現(xiàn)白色沉淀,證明有-,同時除去-;過濾后,滴加3溶液,如果出現(xiàn)白色沉淀,證明有-。]4.C[除去H24中的用3溶液,會使\o\(2-,4)與-同時沉淀,同時還引入了\o\(-,3)新雜質(zhì);單純用(3)2溶液,量不易控制;與水反應生成微溶的()2不易與3分離;溶解于鹽酸中。]5.D[要從海水中得到無水2,首先要加熟石灰得到()2沉淀,然后過濾,再將沉淀加鹽酸溶解,得到2溶液,然后對溶液濃縮結(jié)晶,再對晶體脫水干燥即可,故選D。]6.(1)A(2)D(3)B(4)C7.(1)滴加稀鹽酸酸化,再加入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則證明有\(zhòng)o\(2-,4)加過量2溶液,過濾(2)除去2+、少量的2+及過量的2+(3)2+不能除凈解析(1)由于\o\(2-,4)可與2+生成4白色沉淀,故可向溶液中加入可溶性鋇鹽,但要遵循不帶入新雜質(zhì)的原則。(2)為了使雜質(zhì)離子除凈,所用試劑均應稍過量,因此(1)中除\o\(2-,4)時所加入的可溶性鋇鹽應過量。加23的目的是為了除去2+與少量2+及過量的2+。(3)由于3的溶解度比()2大,除2+一般用溶液,所以此時2+不能除凈。8.(2)去除鐵,而增加了銅用磁鐵吸引鐵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題給的兩種方案都可以去掉鐵屑雜質(zhì),而方案(2)去除了鐵,同時增加了主產(chǎn)品銅,故(2)好一些,但不足之處是消耗了4,產(chǎn)生了4廢液。兩方案各有不足之處,若能用鐵的物理性質(zhì)除去鐵,則方法簡便又經(jīng)濟。第一節(jié)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第3課時蒸餾與萃取夯實基礎(chǔ)一、1.沸點易揮發(fā)難揮發(fā)不揮發(fā)2.(2)①幾滴稀硝酸與3溶液白色沉淀②1/3碎瓷片③幾滴稀硝酸與3溶液無沉淀二、1.(1)不同溶解度(2)互不相溶2.鐵架臺燒杯分液漏斗3.(1)分液漏斗四氯化碳(2)口部活塞(3)水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4)塞子凹槽漏斗上的小孔活塞燒杯壁上口隨堂訓練1.A[蒸餾適用于兩種互溶的液體的分離,丙酮溶于水,故采用蒸餾將丙酮與水分離最合理。]2.A[制取蒸餾水可不用溫度計,若使用溫度計應將溫度計的水銀球置于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3.D4.C[為確保分離效果,下層液體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層液體要經(jīng)漏斗上口倒出;振蕩分液漏斗要拿在手里,分離液體時,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鐵架臺上的鐵圈上;分液時,磨口塞上的凹槽與漏斗口頸上的小孔要對準,這時漏斗內(nèi)外的空氣相通,壓強相等,漏斗里的液體才能夠順利流出;振蕩分液漏斗時可能有氣體產(chǎn)生,應及時扭開活塞放出,以減小漏斗內(nèi)的壓力。應選C。]5.D[四氯化碳與水互不相溶,且密度比水大,則四氯化碳與碘水按體積比為1∶2充分混合后,四氯化碳層在試管下面。]課后檢測1.B[蒸餾操作中使用的溫度計是用來測定蒸氣的溫度(即某一組分的沸點),溫度計的水銀球應放置于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2.D3.A[汽油與氯化鈉溶液互不相溶,用分液法分離;39%的乙醇溶液用蒸餾法分離;氯化鈉與單質(zhì)溴的水溶液用萃取法分離。]4.B5.A[酒精與水互溶,不能作萃取溴水中溴單質(zhì)的萃取劑。]6.(1)F(2)C(3)D(4)E(5)A7.①③②③8.(1)①C②A(2)①萃取四氯化碳分液漏斗②再進行萃取,直到水呈無色,將各項分離出來的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合并解析材料一中,根據(jù)曲線圖知,純堿與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相差很大。提純純堿時,可以先將混合物在較高溫度下溶于水形成濃溶液,然后冷卻到一定溫度,由于純堿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急劇下降,因此大量純堿晶體析出,而氯化鈉不會析出,再過濾可得純凈的純堿晶體。材料二中,乙二醇與丙三醇沸點相差很大,可以用蒸餾法分離。材料三中,2與I2在溶解性方面很相似,因此可以用4從溴水中萃取2。如果提出2后,水還有顏色,說明2沒有被萃取完全,可再進行萃取直至水呈無色。第二節(jié)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第1課時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摩爾夯實基礎(chǔ)一、1.一定數(shù)目粒子n2.(1)0.01212C(2)(3)原子分子離子微觀粒子3.1任何粒子的粒子數(shù)6.02×1023-14二、1.單位物質(zhì)的量Mg·-12.相對原子質(zhì)量相對分子質(zhì)量隨堂訓練1.A[根據(jù)物質(zhì)的量的概念要點分析:A項,每摩爾物質(zhì)約含有6.02×1023個粒子,正確;物質(zhì)的量是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單位是摩爾,B、C、D錯誤。]2.A3.B[n(-)=0.6×6.02×1023-1×2=7.22×1023。]4.B5.C[摩爾質(zhì)量的單位是,在質(zhì)量以g為單位時,摩爾質(zhì)量在數(shù)值上與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等,故A項錯誤,C項正確;1H2O的質(zhì)量是18g,B項錯誤;D項中2gH2的物質(zhì)的量是1,含有2H,D項錯誤。]6.B[1氧原子的質(zhì)量是16g,1氧原子的原子數(shù)約為6.02×1023,故1個氧原子的質(zhì)量約為\f(16,6.02×1023)g;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一個原子的實際質(zhì)量與12C原子質(zhì)量的\f(1,12)相比所得的數(shù)值,單位為1(常省略),摩爾質(zhì)量的單位是。]7.B課后檢測1.B[質(zhì)量相同時,不同物質(zhì)之間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其摩爾質(zhì)量的倒數(shù)之比,故本題中相對分子質(zhì)量越小的物質(zhì),其分子數(shù)越多。原子數(shù)的多少還需要考慮分子中的原子總數(shù),在已知分子數(shù)之比的基礎(chǔ)上,再分別乘以各原子數(shù),即能比較原子數(shù)的多少。]2.B[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就是0.01212C中所含有的原子數(shù),符號為,近似值為6.02×1023-1,故B正確,A項未說明12g碳原子為3.B[A選項,純凈物并不都是由原子組成的,A選項錯誤;C選項,1氫的表示法錯誤,并且沒有說明是原子還是分子;D選項,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約是6.02×1023-1,并不就是6.02×1023,所以D選項錯誤。]4.C[當質(zhì)量以克為單位時,摩爾質(zhì)量與相對原子質(zhì)量及1原子的質(zhì)量數(shù)值相等,故1該原子的質(zhì)量為Mg,而1原子的數(shù)目為6.02×1023個,故1個原子的質(zhì)量為\f(M,6.02×1023)g。]5.B[H2的摩爾質(zhì)量為2g,8gH2的物質(zhì)的量n=\f()=\f(8g,2)=4。]6.A[相對分子質(zhì)量在數(shù)值上等于該物質(zhì)的摩爾質(zhì)量,因而只要求出該物質(zhì)的摩爾質(zhì)量即可,由題可知該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是n=0.1,所以M=\f()=\f(1.6g,0.1)=16g,所以該物質(zhì)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6。]7.A[由反應可得:X+2+2MM(R)2M4.4gm由題意知M(R)∶2M(M)=22∶18=4.4g∶m,解得M=3.6g。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Y的質(zhì)量為4.4g+3.6g-1.6g=6.4g,所以Y與M的質(zhì)量比=6.4g∶3.6g8.1.505×10243.01×1024427.5解析1()2含有12+與2-,1的粒子數(shù)為6.02×1023,用2+與-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乘以6.02×1023即可得出答案。()2的摩爾質(zhì)量是171g,所以其質(zhì)量為2.5×171g=427.5g。9.(1)2.408×1023(2)0.6解析(1)設(shè)0.33與x個H2O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相等,則有:0.3×4=\f(x,6.02×1023)×3,則x=6.02×1023×0.4=2.408×1023。(2)根據(jù)2(4)3中3+與\o\(2-,4)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3,已知:3+為0.4,則\o\(2-,4)為0.4×\f(3,2)=0.6。10.18g解析化學反應必須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8gA與32g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22gC,生成D的質(zhì)量為8g+32g-22g=18g,則\f(mDA)=\f(18g,8g)=\f(9,4);16gA與70gB反應時,B過量,A完全反應,生成D的質(zhì)量為16g×\f(9,4)=36g,則M(D)=\f(36g,2)=18g。第2課時氣體摩爾體積夯實基礎(chǔ)一、12H21∶21.6g0.050.20.11∶2物質(zhì)的量2.(1)①數(shù)目②大?、哿W娱g的距離(2)數(shù)目大小(3)粒子數(shù)目粒子間的距離3.相同二、1.物質(zhì)的量體積2\f()3.(1)溫度壓強(2)0℃與10122.4L隨堂訓練1.D23.C[求標準狀況下互不反應的混合氣體的體積與單一氣體求法相同,只要求出總物質(zhì)的量,然后乘以22.4L即可。]4.B[12gH2的物質(zhì)的量為6,則N2的物質(zhì)的量也為6;6N2的質(zhì)量為168g;體積約為134.4L(標準狀況);分子數(shù)約為3.612×1024。故應選B。]5.A[只要物質(zhì)的量相等,則氣體的分子數(shù)必相等。等質(zhì)量的N2與,摩爾質(zhì)量也相等,都是28g,則其物質(zhì)的量相等,分子數(shù)也相等。]6.B[相同條件(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即相同的物質(zhì)的量),則具有相同物質(zhì)的量的氣體必具有相同的體積。]7.A8.1.750.7557.1解析(1)兩種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之與為:\f(39.2L,22.4)=1.75。(2)設(shè)混合氣中的物質(zhì)的量為x,2的物質(zhì)的量為y,則有x+y=1.7528g·x+44g·y=61g,解得:x=1,y=0.75。(3)的體積分數(shù)即為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f(1,1.75)×100%≈57.1%。課后檢測1.B[本題主要考查影響氣體體積大小的因素。依據(jù)氣體體積的影響因素可知:溫度與壓強一定時,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幾乎相等,因而氣體體積主要由其物質(zhì)的量的多少決定;氣體摩爾體積是指在一定溫度、壓強下,1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22.4L是1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依據(jù)阿伏加德羅定律及其推論知:不同的氣體,若體積不等,則它們所含的分子數(shù)有可能相等。]2.D[22.4L是1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A沒有指明狀態(tài),所以錯誤;B中H2O在標準狀況下是液體,所以錯誤;非標準狀況通過調(diào)節(jié)溫度與壓強也可以使1氣體體積達到22.4L,所以C錯誤。]3.B[常溫、常壓下的氣體摩爾體積是未知數(shù),無法求出分子數(shù),A錯誤;標準狀況下,1任何氣體的體積都約為22.4L,其分子數(shù)為,B正確;標準狀況下,H2O為液體,所以C不正確;未指明標準狀況,所以D不正確。]4.B[標準狀況下,氣體的體積與氣體的總的物質(zhì)的量有關(guān),與氣體的種類無關(guān),n(總)=\f(0.1,2)+\f(3.2,64)+\f(2.2,44)=0.15,V=n(總)×22.4L=3.36L。]5.A[方法一:按常規(guī)思路,設(shè)瓶重mg。某氣體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由\f(V12)=\f(n12),因為容器體積不變,所以有\(zhòng)f(116g-mg,32)=\f(122g-mg,44),得m=100,然后由\f(116g-100g,32)=\f(114g-100某)得M(某)=28g,即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8。方法二:差量法:同溫同壓下,氣體質(zhì)量之差與摩爾質(zhì)量之差之間存在著正比關(guān)系,因此可以不計算容器的質(zhì)量,直接由氣體質(zhì)量差與摩爾質(zhì)量差的正比關(guān)系求得。即:\f(122g-116g,44-32)=\f(122g-114g,44-M某),M(某)=28g,即=28。]6.C7.A[mg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f(),則ng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f(),則ng氣體的體積為\f(22.4)L。]8.3∶46∶113∶4解析n(O2)=4.8g32g=0.15,m(2)=0.2×44g=8.8g。它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0.15∶0.2=3∶4,質(zhì)量之比是4.8g∶8.8g9.1∶325%17.5%4∶7401.79解析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n==6.72L22.4L=0.3,所以n()+n(2)=0.3;n()·28g+n(2)·44g=12g,求得n()=0.075,n(2第3課時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夯實基礎(chǔ)一、1.單位體積物質(zhì)的量c·L-12\f()二、1.托盤天平100容量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量筒2.(1)0.15.85(2)5.9(3)燒杯玻璃棒(4)玻璃棒容量瓶(5)2~3容量瓶(6)1~2膠頭滴管液面與刻度線相切隨堂訓練1.D[根據(jù)公式c=\f(),n為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V為溶液的體積。A項溶液的體積不等于1L;B項22.4L的物質(zhì)的量不一定是1;C項,鹽酸與水混合后,溶液體積不是10L;D項n()=0.25,V[()]=0.25L,c()=1。]2.C3.B[所取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與所取溶液的體積無關(guān),與原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同。c()=\f(240,0.25L)=0.2。]4.A[濃溶液配稀溶液過程為:①計算所需濃溶液體積:5.3,②選用合適量筒量取濃溶液:10量筒,并用滴管滴加濃H24到刻度線,③稀釋濃H24:將少量水放入50燒杯中,沿玻璃棒緩緩將濃H24注入水中,④將冷卻至室溫的稀溶液轉(zhuǎn)移至100容量瓶中,⑤定容。]課后檢測1.D[根據(jù)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定義,A選項說法錯誤,不是1L水,應該是1L溶液;B選項,溶液的體積為1L時含有2H+;C選項的錯誤仍在98gH24溶于1L水,溶液的體積不清楚,故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也說不清楚;D選項正確,因硫酸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98,故98g就是1。]2.B3.A[B項中水與酒精互溶,應用蒸餾法分離;C項托盤天平只能準確到0.1g,應稱量5.9g;滴管緊貼試管內(nèi)壁,會污染滴管,進而污染試劑。]4.B[本題考查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過程及誤差分析。A項極易出錯,以為0.5×1L=0.5是23的物質(zhì)的量,所以100g>53g視為偏高。實際上應是23·10H2O的物質(zhì)的量,應為286g×0.5=143g。所以A項應偏低;B項平視時,凹液面的最低點與刻度線剛好相平,俯視時液面的最低點低于刻度線,即實際加水量少于應加水量,因此可導致濃度偏高;C項對用于稀釋或溶解的燒杯,如不數(shù)次加水沖洗并將洗滌液也轉(zhuǎn)入容量瓶,會使溶質(zhì)損失,使所配制的溶液濃度偏低;D項定容后,當振蕩、靜置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這是由于液體沾在瓶壁與磨口等處所致,不會造成偏差,若加水則使所配溶液濃度偏低。]5.(1)①②④③⑤(2)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500容量瓶、膠頭滴管(3)偏高(4)偏低偏低(5)宣告實驗失敗,從頭重新做宣告實驗失敗,從頭重做6.(1)0.2(2)0.21.42(3)0.20.1解析14.2g無水硫酸鈉的物質(zhì)的量為0.1,所以c(24)=0.2;取出50,其物質(zhì)的量濃度仍為0.2,其質(zhì)量為原來的十分之一,即1.42g;50溶液用水稀釋到100,各個離子的濃度變?yōu)樵瓉淼亩种?,分別為0.2與0.1。7.(1)4.210(2)500(3)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解析配制稀鹽酸450,由于沒有此種規(guī)格的容量瓶,所以用500的容量瓶。設(shè)量取濃鹽酸的體積為V,根據(jù)稀釋前后物質(zhì)的量守恒建立關(guān)系式:12×V=0.10×500,V=4.2;根據(jù)量筒的規(guī)格選取10量筒;結(jié)合配制步驟選取儀器。第4課時有關(guān)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計算夯實基礎(chǔ)一、VVρρ二、從左至右、從上至下:gLg\f(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溶液的體積L)\f(溶質(zhì)的質(zhì)量,溶液的質(zhì)量)×100%相同不一定相同不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f(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w×溶液的密度ρ×1000,溶質(zhì)的摩爾質(zhì)量M)三、c2V2m2w2對點訓練1.A2.C[c=\f(1000ρ·)=\f(1000×1.183×36.5%,36.5)=11.8]3.A[原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c=\f()=\f(\f())=\f(\f(60g,40),0.3L)=5,設(shè)應取原溶液與蒸餾水的體積分別為x、y則有5·x=(x+y)×1,解得:x∶y=1∶4。]4.B[c()=\f(n溶液)=\f(\f()溶液)=\f(\f(500,22.4),1)=\f(500,22.4)。]5.A[所得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與燒瓶的體積無關(guān)。c=\f()=\f(\f(V,22.4))=\f(1,22.4)。]隨堂訓練1.C[據(jù)n=c·V,所以具有相等的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而溶質(zhì)的摩爾質(zhì)量、溶液的密度、酸所能電離出的H+數(shù)不能確定,故A、B、D不一定相等。]2.C3.C[此題用電荷守恒法求解簡便、準確。因為溶液不顯電性,所以溶液中陰、陽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shù)相等。設(shè)溶液體積為1L,\o\(2-,4)的物質(zhì)的量為x。根據(jù)++-22++2-42++\o\(2-,4)0.1+0.25×2=2x+0.2x=0.2c(\o\(2-,4))=0.2。]4.D[設(shè)三種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c,則-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c×1×3:c×2×2:c×3×1=3∶4∶3。]5.B6.C[設(shè)需要12的鹽酸的體積為x,則有:12·x=1×0.25L,解得:x=0.021L=21。]7.(1)\f(100w,1-w)g(2)\f(17.1)(3)17.18.(1)3610%36.42.75本章復習課網(wǎng)絡(luò)構(gòu)建一、過濾:分離難溶性固體與液體一貼、二低、三靠蒸發(fā):可溶性固體與液體分離①玻璃棒不停攪拌②余熱蒸干③坩堝鉗夾持蒸餾:液體混合物分離①防暴沸②測蒸氣溫度分液:下口放出上口倒出二、①n=\f()②N=n·③m=n·M④n=\f()⑤V=n·⑥n=\f()⑦c=\f()⑧n=c·V三、1(濃)·V(濃)=c(稀)·V(稀)2.(1)天平(或量筒)容量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2)計算稱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釋)洗滌定容單元檢測卷答案解析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1.C[本題考查了初中化學中的基本實驗操作。A選項,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應使試管與桌面呈45°夾角,并上下移動試管,以使試管受熱均勻;B裝置屬于洗氣瓶,混合氣體中的2被溶液吸收,而氣體從溶液中逸出,從而達到除雜的目的;C選項向試管中傾倒液體時,標簽應向著手心,瓶塞應倒放在水平桌面上;D項的操作是濃硫酸稀釋時的正確操作。]2.B3.C[A中常溫常壓下33.6L氯氣小于1.5,鋁有剩余,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小于3,A不正確;B項標準狀況下己烷為非氣態(tài),其物質(zhì)的量遠大于1,故共價鍵數(shù)目遠大于19,B不正確;C中因每個2、O2中均有兩個氧原子,則其混合物中個分子必含有2個氧原子,正確;D中因\o\(2-,3)水解,則1L1·L-123溶液中\(zhòng)o\(2-,3)離子數(shù)小于,不正確。]4.D567.D[加2溶液與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這種白色沉淀可能是4,也可能是,故選D。]8.A9.B[用稀鹽酸來排除\o\(2-,3)的干擾。]10.C[物質(zhì)在發(fā)生化學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不變,各種原子數(shù)之比等于各種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11.B[5的鹽酸10稀釋到200時,c()=5×\f(10,200)=0.25,取出溶液的濃度與取出的體積無關(guān),仍與取出前濃度相同。]12.C1314.B[只要不要求分液,萃取不一定非要在分液漏斗中進行;用剩的藥品一般不能放回原試劑瓶;取用砝碼應先大后小。]15.B[潮解,則稱取的量不足,濃度偏低;加水未到刻度線,則溶液體積不足,濃度偏高;少量溶液殘留在燒杯中,溶質(zhì)沒全部進入所配溶液;D項中實際質(zhì)量只有2.0g-0.4g=1.6g。]16.B[標準狀況下的22.4L(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1,質(zhì)量為36.5g,溶液質(zhì)量為36.5g+100g,溶液體積為\f(136.5,ρ),而溶液的密度ρ未知,則無法求溶液體積,進而無法求該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17.(1)催化劑B關(guān)閉分液漏斗活塞,將導氣管末端插入盛水的水槽中,用手捂住錐形瓶,片刻后,導管口末端產(chǎn)生氣泡,松開手后,末端導管上升一段水柱,則證明氣密性良好(2)A(3)溶解過濾加入的2的質(zhì)量18.(1)①④(2)②⑤⑦(3)⑧(4)①②⑤⑦19.(1)取一支小試管,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體,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試管中的液體不分層,說明分液漏斗中下層是“水層”,反之,則上層是“水層”(或者用膠頭滴管向分液漏斗中滴加一滴水,若水溶于上層,則上層為“水層”,若水沉入下層后再溶解,則下層為“水層”)(2)取一支小試管,用膠頭滴管向其中加入一種無色液體1~2,然后用另一膠頭滴管取另一無色液體逐滴滴入試管中,觀察,如果滴入的無色液體留在上層,則后滴入的液體為水,若滴入的液體沉入下層,則后滴入的液體為420.(1)①60g8②1∶11∶18(2)①4②112221.(1)78g(2)10片胃舒平(3)0.622.(1)(2)量筒膠頭滴管500容量瓶(3)解析(1)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轉(zhuǎn)移、洗滌、定容、搖勻。(2)還應有500容量瓶、膠頭滴管與量筒。(3)a俯視使V減少,故使c偏高;b未進行洗滌,使n減小,故使c偏低;c項使V增大,故濃度偏??;d使m增大,故使?jié)舛绕?;e無影響。第二章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第一節(jié)物質(zhì)的分類第1課時物質(zhì)的分類夯實基礎(chǔ)一、1.(1)不同(2)鈉碳酸可溶性2.(1)不同分類(2)純凈物金屬單質(zhì)非金屬單質(zhì)C酸H24堿鹽32O3二、①2+O22②+H2()2③()2+23↓+H2O④C+O2\o(,\s\7(點燃))2⑤2+H2OH23⑥()2+H233↓+2H2O隨堂訓練1.B[本題考查了酸、堿、鹽的分類。A項中純堿為23,屬于鹽,錯誤;C項中乙醇屬于有機物,不是堿,錯誤;D項苛性鈉為,屬于堿,錯誤,故選B。]2.B34.(1)H24223(2)+H244+H2↑+H244+H2O23+H2424+2↑+H2O2+3解析該題結(jié)合物質(zhì)的性質(zhì),考查物質(zhì)分類的應用。據(jù)單質(zhì)①能與酸②發(fā)生化學反應,推知①應為活潑金屬單質(zhì)即為鐵,而酸只有稀H24,即②為稀H24,則氧化物④應為金屬氧化物,即④為,則氧化物③為酸性氧化物,即2,⑤屬于鹽且既能與H24反應,又能與反應,則⑤應為23。課后檢測1.B[符合鈉鹽集合的是B、C、D,符合正鹽集合的是A、B、C,符合碳酸鹽集合的是A、B,23既是正鹽、碳酸鹽,又是鈉鹽,故B正確。]2.D3.A[由相關(guān)物質(zhì)之間的轉(zhuǎn)化可知,它們之間可發(fā)生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與置換反應,沒有涉及分解反應。]4.C[熔融液為三種物質(zhì)的混合物,但對任一種物質(zhì)來講都是化合物,即都是純凈物。]5.D[已知題干中的氧化物均為酸性氧化物。]6.D[水銀是液態(tài)汞,屬于金屬單質(zhì),水蒸氣是水,屬于化合物,水煤氣是H2、的混合氣體。]7.A[A中的③④⑤均是堿,而B、C、D中的各項均不同類。]8.(1)A其余均為酸性氧化物(或D其余均為氣體)(2)C其余均為離子(3)D其余均為氣體解析物質(zhì)的分類方法很多,同一種物質(zhì)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屬于不同的類別。在對物質(zhì)分類時,要對每一組內(nèi)的物質(zhì)從狀態(tài)、組成特點、性質(zhì)、實驗操作方法等多方面進行多方位思考分析,尋找規(guī)律、明確異同,根據(jù)題目要求分析與解答。9.(1)2(2)3(3)(4)K23解析(1)2是非金屬氧化物,其他三種為金屬氧化物;(2)3是氯的含氧酸鹽,其他三種是金屬氯化物(或從氯元素的價態(tài)上找);(3)從氯元素的價態(tài)上分析,中為-1價,其他為+5價;(4)前三者為酸式碳酸鹽,K23為正鹽。10.(1)從左往右:、S、H2、H24、()2、3K2O、(2)分類標準1:是不是化合反應:化學反應①②③④為一類,都是化合反應;反應⑤不是化合反應。分類標準2:反應物的特點:化學反應①②為一類,都是非金屬單質(zhì)與氧氣反應;化學反應③④為另一類,都是金屬單質(zhì)與氧氣反應;反應⑤是化合物與氧氣反應。分類標準3: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反應①②③④⑤為一類,都是氧化還原反應。11.(1)七氧化二錳、二氧化硅氧化鈉、氧化鈣氧化鋅(2)C第2課時分散系及其分類夯實基礎(chǔ)一、1.一種(或多種)另一種分散質(zhì)分散劑2.溶液濁液膠體溶液濁液膠體二、1.沸水飽與3溶液紅褐2.(1)溶液濁液介穩(wěn)(2)一束光亮的通路散射溶液與膠體(3)①加熱②加入電解質(zhì)溶液③加入膠粒帶相反電荷的膠體隨堂訓練1.B234.2O3+623+3H2O(1)3+3()3↓+3復分解(2)紅褐氫氧化鐵膠體解析2O3是堿性氧化物,能與酸反應生成鹽。(1)鐵鹽可與堿反應,生成沉淀;(2)是()3膠體的制法。課后檢測1.D[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膠體粒子的直徑在1~100之間;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特有的現(xiàn)象,故選D。]2.C[納米碳的粒子直徑在1~100,將其分散到蒸餾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屬于膠體,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膠體的粒子能透過濾紙;膠體是一種“介穩(wěn)體系”,雖然不如溶液穩(wěn)定,但比濁液穩(wěn)定,放置較長時間不會聚沉而析出沉淀。]3.D[霧是小液滴分散到空氣中形成的氣溶膠。]4.D[溶液與膠體兩種分散系都呈電中性;分散質(zhì)粒子均作無規(guī)則的布朗運動;膠體粒子吸附某種類型的帶電微粒,在電場作用下,其粒子也作定向移動;利用丁達爾效應可區(qū)分溶液與膠體。]5.A[①項為3+3()3↓+3,即生成沉淀而非膠體;血液是膠體,②項是膠體的聚沉;③項為膠體的丁達爾效應,故A項符合題意。]6.B[納米材料粒子直徑為幾納米至幾十納米,符合膠體粒子直徑范圍:1~100,所以納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屬于膠體,應具有膠體的性質(zhì)。]7.C[制備()3膠體時用玻璃棒攪拌易形成沉淀。]8.C[A項中水不是分散系;B項中()3膠粒的個數(shù)少于2,膠粒是大量分子或離子的集合體;D項中應是飽與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3膠體。]9.(1)自來水中含電解質(zhì)雜質(zhì)較多,易使制備的膠體發(fā)生聚沉,導致實驗失敗(2)氯化鐵溶液濃度過稀,不利于氫氧化鐵膠體的形成(3)長時間的加熱能夠?qū)е職溲趸F膠體聚沉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膠體的聚沉以及氫氧化鐵膠體制備實驗的注意事項。10.組別分類標準不屬于該類別的物質(zhì)第②組化合物H2氣體3第③組溶液氫氧化鐵膠體有色氯化鈉溶液解析對比同組內(nèi)各物質(zhì)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按照相關(guān)的標準歸類即可。11.(1)空氣中也出現(xiàn)了光柱進入燒杯前,光穿過的空氣不是膠體,不會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2)清晨清晨樹林中存在水霧,霧是膠體,陽光透過樹葉間隙形成光束,穿過這些水霧會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3)打開暖瓶(或加熱水)讓水汽升騰起來,用一束光照射即可解析(1)進入燒杯前,光穿過的空氣不是膠體,不會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所以該圖中的明顯錯誤是空氣中也出現(xiàn)了光柱。(2)清晨,樹林中存在水霧,陽光透過樹葉間隙形成光束,穿過這些水霧會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觀察到該現(xiàn)象的時間是清晨。(3)打開暖瓶(或加熱水)讓水汽升騰起來,用一束光照射即可。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第1課時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夯實基礎(chǔ)一、1.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化合物酸堿鹽2.水溶液里與熔融狀態(tài)化合物二、1.水溶液熔融狀態(tài)自由移動的離子2.(1)H242H++\o\(2-,4)(2)++-(3)4\o\(2-,4)+2+3.H+-4.自由移動的離子隨堂訓練1.A[電解質(zhì)與非電解質(zhì)是根據(jù)化合物能否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導電劃分的,不是根據(jù)化合物的水溶性劃分的,如3、4、等難溶于水的物質(zhì),但都是電解質(zhì),B項錯;氧化物有的是電解質(zhì),如2O、等離子化合物,有的不是電解質(zhì),如2、2等共價化合物,C項錯;氫化物有的是電解質(zhì),如、等,有的不是電解質(zhì),如4、3等,D項錯。]2.D[2溶于水后,與H2O反應生成的H23溶液能導電,但2是非電解質(zhì),故A錯;固體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電離出自由移動的+與-,而不是電流的作用,B錯誤;是電解質(zhì),但晶體中+與-不能自由移動,故晶體不導電,C錯誤;屬共價化合物,液態(tài)時不導電,但溶于水能電離出H+與-,故D正確。]3.D4.D[(1)酸有一元酸與多元酸,堿有一元堿與多元堿,寫電離方程式時,注意H+與-的個數(shù);鹽的陰離子與陽離子也可能有多個,書寫電離方程式時,同樣要注意個數(shù),故選項A與選項B錯;(2)書寫電離方程式時,離子符號要正確,例:沒有\(zhòng)o\(+,2)與()\o\(-,2)這兩種形式的離子;另外,離子右上角的電荷數(shù)的書寫不同于化合價,故選項C錯。]5.D6.D[酸、堿、鹽是從電離角度對化合物的一種分類。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的化合物是堿,電離時只要能生成金屬陽離子與酸根陰離子的就是鹽。所以A、B項說有氫離子、氫氧根離子就是酸、堿,顯然錯誤,應該強調(diào)全部;C項說法不夠準確,因為有些鹽還能電離出H+、-等。]7.(1)②③⑤⑦⑧⑨⑩??(2)③⑤⑤(3)⑨⑩??⑨⑩(4)⑦⑧課后檢測1.D[本題有兩個限制條件,一是能導電,二是屬于電解質(zhì)。A項中氯化鈉固體屬于電解質(zhì),但固體中離子不能自由移動,故不能導電;B項氯化鈉溶液能導電,但屬于混合物,不屬于電解質(zhì);C項中液態(tài)氯化氫是分子,沒有離子,不能導電。]2.B[溶液導電是因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但能導電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電解質(zhì),如金屬單質(zhì)等。同時電解質(zhì)也不一定能導電,要看電解質(zhì)的狀態(tài),固態(tài)時不電離,也不導電。]3.A4.B[導電性強弱不是區(qū)別電解質(zhì)與非電解質(zhì)的依據(jù),盡管水導電性很差,但水仍然是電解質(zhì),A選項錯誤;酸、堿、鹽屬于電解質(zhì),有些氧化物(如、2O等)也是電解質(zhì),C選項錯誤;是電解質(zhì),但在熔融狀態(tài)下,沒有發(fā)生電離產(chǎn)生自由移動的離子,故熔融狀態(tài)時不導電,D選項錯誤。]5.C[B、D項中的物質(zhì)在該狀態(tài)下不能電離,故不含自由移動的離子;A項中3的電離方程式為:3++\o\(-,3);C項++-。]6.D[4為強酸的酸式鹽,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4++H++\o\(2-,4)。]7.C[B、D是非電解質(zhì),在熔融狀態(tài)下也能導電。]8.(1)稀硫酸、空氣(2)(3)4(4)3、2(5)、解析10種物質(zhì)中稀硫酸與空氣屬于混合物。溶于水可電離出H+、-,能導電,故屬于電解質(zhì),但熔融狀態(tài)下不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不導電。4是難溶性電解質(zhì)。而3、2的水溶液雖然能導電,但不是它們本身發(fā)生了電離,而是它們與水發(fā)生了反應,生成了電解質(zhì)3·H2O與H23,故它們屬于非電解質(zhì)。銅與金屬汞屬于單質(zhì),不是化合物,故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但能導電。9.(1)①不能是共價化合物,液態(tài)時不電離,只在水溶液中電離②能能電離出+與-③不能是單質(zhì)④不能電解質(zhì)在固態(tài)時不電離(2)++-H242H++\o\(2-,4)()22++2-++-43\o\(+,4)+\o\(-,3)(4)2++3++2\o\(2-,4)解析(1)是酸,屬共價化合物,在液態(tài)時不電離,在熔融狀態(tài)可以電離,在固態(tài)時不電離,是單質(zhì),任何條件都不電離。(2)(4)2能電離出三種離子。10.亮由亮變暗至熄滅逐漸變亮無變化解析()2溶于水全部電離()22++2-,開始燈泡較亮;通入2時,2+()23↓+H2O,3難溶于水,溶液中離子濃度逐漸減小,燈泡變暗直至熄滅;繼續(xù)通2,2+H2O+3(3)2,(3)2易溶于水,(3)22++2\o\(-,3),溶液中離子濃度變大,燈泡變亮;繼續(xù)通入2,2+H2OH23,當溶液飽與時,再通2,離子濃度不變,燈泡亮度不變。第2課時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夯實基礎(chǔ)一、1.陰、陽離子離子2.某種離子濃度減小2+\o\(2-,4)42+\o\(2-,4)二、1.實際參加反應2.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易溶于水且易電離氣體單質(zhì)氧化物不參加反應質(zhì)量電荷3.同一類型三、生成沉淀、放出氣體或生成水隨堂訓練1.(1)H++-2O(2)2H++()22++2H2O(3)2H++\o\(2-,4)+2++2-4↓+2H2O(4)2H++32++2↑+H2O(5)2H++\o\(2-,3)2↑+H2O(6)2++2-+2++\o\(2-,4)4↓+()2↓(7)+2H+2↑+2+(8)+2+2++(9)6H++2O323++3H2O(10)2+2++2-3↓+2H2O2.A[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生成難溶的、難電離的或易揮發(fā)的物質(zhì)。B中的與C中的3都是難溶的物質(zhì),D中的3·H2O是難電離的物質(zhì)。]3.C[判斷某個反應是否是離子反應應從實質(zhì)、發(fā)生條件等幾方面綜合分析。參加離子反應的不一定都是電解質(zhì),只要有一種是即可,A錯誤;離子反應中不一定每一種離子的濃度都減小,如+44+的反應中,2+的濃度是增大的,B錯誤;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是產(chǎn)生沉淀、氣體、難電離的物質(zhì),氧化還原型離子反應就不一定滿足這些條件,如2++2++,故D錯誤。]4.D5.可溶電離二氧化碳與水23+22+H2O+2↑解析\o\(2-,3)代表可溶性碳酸鹽,用可溶性碳酸鹽替換\o\(2-,3),H+代表易溶于水、易電離的酸,用易溶于水、易電離的酸替換H+。課后檢測1.C[A中氫氣還原氧化銅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但不屬于離子反應;B中膽礬失去結(jié)晶水屬于分解反應,不屬于離子反應;D中二氧化硫與氧化鈣的反應僅屬于化合反應,不屬于離子反應,所以只有C符合題意。]2.B[只有可溶性鹽在離子方程式中才可以寫作離子形式;離子反應的實質(zhì)是離子的濃度或數(shù)目減??;H++-2O表示的是可溶性強酸與可溶性強堿生成可溶性鹽與水的反應;復分解反應只要滿足三個條件之一即可發(fā)生。]3.A[A項均用離子方程式()2+2H+2++2H2O表示;B項前者為2++\o\(2-,4)4↓,后者為2++2H++2-+\o\(2-,4)4↓+2H2O;C項前者為\o\(2-,3)+2H+2O+2↑,后者為3+2H+2++H2O+2↑;D項前者為3+2H+2++H2O+2↑,后者為3+2H++\o\(2-,4)4+H2O+2↑。]4.D5.D[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的方法是“三查”:一查電荷是否守恒,原子數(shù)是否守恒;二查物質(zhì)拆分是否正確;三查物質(zhì)間的反應是否正確。據(jù)此可知A中石灰水是澄清的,()2應拆寫成離子的形式;B中遺漏了參加反應的2+與\o\(2-,4);C中離子電荷不守恒。]6.(1)反應不符合事實,鐵與酸反應生成+2價鐵的化合物(2)反應不符合事實,是不活潑的金屬,不能與酸反應(3)化學式拆分錯誤,氫氧化銅不溶于水,不能拆寫(4)化學式拆分錯誤,醋酸是難電離的物質(zhì),不能拆寫(5)電荷不守恒(6)化學式拆分錯誤,氧化物不能拆寫7.A[由電荷守恒得關(guān)系式:3×1+2×3=1×1+2x,x=4,故n(3+)∶n(\o\(2-,4))=1∶2。]8.(1)1(2)+5解析(1)根據(jù)離子方程式左右兩邊電荷守恒則-n-1×6+1×6=-1n=1(2)\o\(-,3)中根據(jù)化合價原則,R的化合價為+5價。9.(1)23、(2)2、4(3)3解析無色溶液可排除4固體;通過實驗②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氣泡產(chǎn)生可確定溶液中含有\(zhòng)o\(2-,3)與-,同時排除2+的存在。由此肯定固體中含有23與,不存在2固體。10.(1)生成紅褐色沉淀3++3-()3↓(2)生成無色氣味氣體\o\(-,3)+H+2↑+H2O(3)觀察不到明顯現(xiàn)象H++-2O(1)中生成沉淀,(2)中生成氣體與H2O,(3)中生成難電離物質(zhì)H2O都使溶液中的某種離子濃度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第3課時習題課1.C[2+與\o\(2-,3)與-不能共存。2+與\o\(2-,4)不能共存。]2.C[與H2O反應生成了+與-,所以屬于離子反應;選項B原子個數(shù)不守恒;選項D中H2O不能寫成離子符號。]3.C[凡是能與-反應的離子,其離子數(shù)目均要減小,\o\(-,3)、3+、H+均可以與-反應。]4.B[A項2過量,3繼續(xù)與2與H2O反應生成(3)2,正確的離子方程式應寫成2+-\o\(-,3);B項胃酸中含有大量的H+,3拆成+與\o\(-,3)正確;C項3應寫成分子式,離子方程式應為3+2H+2++H2O+2↑;D項離子方程式應為2++2-+\o\(2-,4)+2H+4↓+2H2O。]5.A[溶液毒性降低,說明有毒離子濃度減小,由于甲溶液呈堿性,即含有-。]6.B[3在溶液中電離產(chǎn)生+與\o\(-,3),4在溶液中電離產(chǎn)生+、H+、\o\(2-,4),能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是H+與\o\(-,3)。]7.A[B項中可發(fā)生2++\o\(2-,4)4↓的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C項中含有\(zhòng)o\(-,4),溶液呈紫色,不符合“無色”的條件;D項中可發(fā)生反應:H++\o\(-,3)2↑+H2O,故不能大量共存,只有A項符合題意。]8.A[A項中2+與-結(jié)合可生成沉淀,\o\(-,3)與H+結(jié)合可產(chǎn)生氣體。]9.B[A項\o\(-,4)為紫紅色;C項\o\(-,3)與-反應生成\o\(2-,3)與H2O,生成的\o\(2-,3)發(fā)生反應:\o\(2-,3)+2+3↓;D項H+與-反應生成H2O。]10.C[除雜質(zhì)的原則:不增(不增加新雜質(zhì))、不減(不減少被提純物質(zhì))、易分離(雜質(zhì)與被提純物質(zhì)容易分離)、易還原(加入的物質(zhì)容易轉(zhuǎn)化為被提純物質(zhì))。]11.D[②中的硫酸鋁與氫氧化鈉兩種溶液反應可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分別與硫酸、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會消失,而且,將硫酸鋁與氫氧化鈉混合時,如果將前者滴入后者,由于氫氧化鈉過量,則生成的沉淀會很快溶解,隨著滴入的硫酸鋁逐漸增加,沉淀溶解的速率逐漸變慢直到不溶;反之,若將氫氧化鈉滴入硫酸鋁中,則生成的沉淀逐漸增多,直至最高限量沉淀又逐漸溶解,這樣,將不難區(qū)別氫氧化鈉與硫酸鋁兩種溶液。將硫酸與氯化鈉兩種溶液分別滴入氫氧化鋁中,硫酸可使氫氧化鋁溶解即能從中區(qū)別出硫酸;④中也可將它們區(qū)分開。]12.(1)H244()2H2O24(2)①+2H+2++H2O②2++2-()2↓③()2\o(,\s\7(△))+H2O④\o\(2-,4)+2+4↓解析從②知藍色沉淀D為()2,C中含有2+,F(xiàn)中含有+;()2發(fā)生③式反應得到A與E,可知A與E一個是H2O,一個是;結(jié)合①④可知A為,E為H2O,B為H24,則F為24。13.(1)--K+(2)鐵粉(3)+、3+、-、-3解析甲廠排放的工業(yè)廢水明顯呈堿性,一定含有-,與-可共存的離子有K+、-、\o\(-,3),考慮到+與-不能共存,所以甲廠廢水含-、K+、-,乙廠廢水中含+、3+與\o\(-,3)。在乙廠廢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可以回收銀(+2+2++2)。若將兩廠廢水按適當比例混合,可將+與-、3+與-分別轉(zhuǎn)化為、()3沉淀,經(jīng)過濾后溶液中主要含有3,3是鉀、氮的復合肥料。14.(1)\o\(-,3)+H+2↑+H2O(2)雞蛋皮中含3,洗凈是為了除雜物,烤焦主要是殺菌、消毒,服用后3與鹽酸反應起到了降低胃酸濃度的作用。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2H+2++2↑+H2O(3)不能,雖然能中與胃酸,但它有強腐蝕性,故不能服用治療胃酸過多(4)-+\o\(-,3)2O+\o\(2-,3)解析該題考查用化學知識解釋、解決生活、社會問題,很好地表達了新課程的理念,是今后的命題趨勢。在給定的新情境下,按題目要求能夠熟練地寫出離子方程式。第三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第1課時氧化還原反應夯實基礎(chǔ)1.(1)升高(2)降低(3)升降2.(1)失去(2)得到(3)轉(zhuǎn)移3.(1)化合價(2)電子轉(zhuǎn)移(3)電子升降升降電子隨堂訓練1.C[①中,有、O兩元素變價;③中,有、H兩元素變價。]2.C[分析各物質(zhì)中元素的化合價是否變化,沒有元素化合價發(fā)生改變的反應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3.D[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是電子的轉(zhuǎn)移,特征是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只要有元素化合價升降(或電子轉(zhuǎn)移)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與是否有氧元素參加無關(guān);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一定同時發(fā)生;若同一物質(zhì)中的不同種(或同種)元素化合價有升有降,則該物質(zhì)同時發(fā)生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如反應:23\o(,\s\7(2),\s\5(△))2+3O2↑,2+2++H2O。]4.B[對選項A、C可用反應2H2O2\o(,\s\7(2))2H2O+O2↑來否定。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是電子的轉(zhuǎn)移,包括電子的得失與共用電子對的偏移,故D錯。]5.C6.A[化學反應根據(jù)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種類與多少,可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與復分解反應;根據(jù)有沒有離子參加,可分為離子反應與非離子反應;根據(jù)有沒有電子得失或偏移,可分為氧化還原反應與非氧化還原反應。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有離子反應,也有非離子反應;復分解反應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以判斷出A項是正確的。]課后檢測1.D[發(fā)生還原反應的過程中某些元素的化合價降低,A項中氯元素化合價未變;B項中鈉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屬于氧化反應;C項中碳元素化合價升高屬于氧化反應;D項中3+→2+鐵元素化合價降低,屬于還原反應。]2.D[A項中S元素的化合價保持+6價不變;B項中S元素的化合價由+6降低為+4;C項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S元素的化合價不變;D項中S元素化合價由0升高為+4。]3.A[反應中某種元素的價態(tài)既升又降,則表示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在同種元素中進行。]4.C[A項屬于置換反應;B項屬于復分解反應;D項屬于分解反應;C項不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但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5.C[得電子、化合價降低的元素被還原。]6.C7.A[B、C中的反應不在溶液中進行,故B、C不是離子反應;A項中發(fā)生反應2+623+3H2↑,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是離子反應。]8.D9.④①②③⑤解析反應①22O7中由+6價→+3價,化合價降低,發(fā)生還原反應;反應④3中由+3價→+6價,化合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②、③、⑤中各元素化合價均未變化,既未發(fā)生氧化反應,也未發(fā)生還原反應。10.置換反應(1)失氧化得還原還原氧化(2)等于等于等于11.(1)A(2)F(3)B(4)C(5)G(6)E、G(7)D、H第2課時氧化劑與還原劑夯實基礎(chǔ)一、1.升高降低有元素化合價升降2.得到偏向失去偏離3.氧化還原4.得到偏向失去偏離二、O22濃H24343CH22三、(1)(2)隨堂訓練1.D[含化合價升高元素的物質(zhì)或離子作還原劑,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xiàn),對比各微粒中同種元素化合價變化情況即可確定答案。]2.(1)2(2)H242(4)3H2解析(1)中的銅元素由+2價降低到0價,得到電子,被還原,是氧化劑,是還原產(chǎn)物;中的碳元素由+2價升高到+4價,失去電子,被氧化,是還原劑,2是氧化產(chǎn)物。(2)由0價升高到+3價,失去電子,被氧化,是還原劑,2(4)3是氧化產(chǎn)物;H24中的氫元素由+1價降低到0價,得到電子,被還原,H24是氧化劑,H2是還原產(chǎn)物。歸納總結(jié)(1)(6)(7)(5)(6)(3)(4)(2)(8)課后檢測1.C2.D[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第二步反應中42發(fā)生了自身的氧化還原反應,其中氮元素發(fā)生了歸中反應,4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從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看,42發(fā)生的也是分解反應,所以③④⑤是正確的。]3.D[由2H2O2\o(,\s\7(2))2H2O+O2↑可否定A,由C+O2\o(,\s\7(點燃))2可否定B,由23\o(,\s\7(2),\s\5(△))2+3O2↑可否定C。]4.D[本題有兩個限制性條件:一是“水既不作氧化劑又不作還原劑”,排除A、B兩項;二是“氧化還原反應”,排除C項。]5.B[分析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變化可以得出,該反應中C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作還原劑,A項正確;2中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沒有變化,2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B項錯誤;的化合價由0價降低到-1價,因此,每生成14,轉(zhuǎn)移電子4,C項正確;由于有毒,故含的尾氣需要處理,D項正確。]6.CB[A、D項屬于復分解反應,氯化氫只起酸的作用;B項,氯化氫中氫由+1價降至0價,氯化氫作氧化劑;C項,氯化氫中氯由-1價升至0價,氯化氫作還原劑。]7.C[該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歸中反應,3中I由+5價降到0價,中I由-1價升高到0價,需要注意的是,6中只有5的化合價升高,還有1表現(xiàn)酸性。]8.B[中N由+2價降到0價,3中N由-3價升高到0價,即N2既是氧化產(chǎn)物又是還原產(chǎn)物,所以將N2分為兩部分:6→3N2(還原產(chǎn)物),43→2N2(氧化產(chǎn)物),即氧化產(chǎn)物與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3。]9.(1)①④(2)②(3)③解析H2O中H元素為+1價,當生成H2時,氫元素化合價降低,此時H2O作氧化劑;H2O中O元素為-2價,當生成O2時,氧元素化合價升高,此時H2O作還原劑。因此,結(jié)合①②③④四個反應方程式的特點可知①④中H2O只作氧化劑,②中H2O只作還原劑,③中H2O既不作氧化劑又不作還原劑。10.(1)+6(2)是元素的價態(tài)從+6價變?yōu)椋?價(3)2\o\(2-,7)11.(1)DBCAH2O2+3價的H2O解析A中H2O2是一般反應產(chǎn)物,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B中H2O2的氧元素化合價升高,僅表現(xiàn)還原性;C中H2O2的氧原子既有化合價升高的,也有化合價降低的,既表現(xiàn)氧化性,又表現(xiàn)還原性;D中H2O2的氧元素只是化合價降低,只表現(xiàn)氧化性。第3課時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及其應用夯實基礎(chǔ)一、2.氧化還原3.減弱增加二、1.(3)H+、2+、+、3+-、S2-、I-、2+2.212∶1隨堂訓練1.A[從反應中變價元素的化合價分析:\o(O,\s\6(+5,))3C\o(l,\s\6(0,))2,\o(I,\s\6(0,))2\o(I,\s\6(+5,))O3,可知:氧化劑為3,還原劑為I2,氧化產(chǎn)物為3,還原產(chǎn)物為2,再根據(jù)題給信息,氧化性:3>3,還原性:I2>2,可推知B、C、D錯誤;由反應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類別與種類數(shù),可知A項正確。]2.C[解答本題可根據(jù)每個氧化還原反應中還原劑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chǎn)物的還原性。對于A項2是還原劑,2+是還原產(chǎn)物,故還原性為2>2+,A項能發(fā)生;B項中2是還原劑,是還原產(chǎn)物,故還原性為2>I-,B項能發(fā)生;C項中2+是還原劑,I-是還原產(chǎn)物,故還原性為2+>I-,與已知信息矛盾,故C項不能發(fā)生;D項中2是還原劑,H2O2是氧化劑,故還原性為2>H2O2,D項能發(fā)生。]3.C[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屬,其單質(zhì)的還原性強,對應簡單離子的氧化性弱;反之,位于后面的金屬,其單質(zhì)的還原性弱,對應簡單離子的氧化性強。由此可知,四種離子中,+的氧化性最強,首先與+發(fā)生反應,因此,最先得到的金屬是。]4.B[n(23)=0.0012,硫的化合價由\o\(2-,3)中的+4價變?yōu)閈o\(2-,4)中的+6價,反應中共失去電子:0.0012×(6-4)=0.0024;n(K22O7)=0.0004,其得電子必為0.0024,設(shè)在還原產(chǎn)物中的化合價為x,則有:0.0024=2×(6-x)×0.0004,x=3。]5.D[由電子得失守恒可知:當生成1硝酸鋅時,鋅失去2電子,硝酸的還原產(chǎn)物為硝酸銨(N的化合價從+5價降到-3價)。當生成1硝酸銨時,氮得到8電子,所以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為\f(2,8)=0.25。]課后檢測1.D[24中的S為+6價,但不表現(xiàn)強氧化性;\o\(-,4)是陰離子但具有強氧化性,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原子在反應中失1個電子而原子失3個電子,但的還原性比強。]2.A[一般,元素處于最低價態(tài)只具有還原性,處于最高價態(tài)只具有氧化性,處于中間價態(tài)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A項F沒有正化合價,因此F2只具有氧化性;K為金屬,金屬沒有負化合價,因此K的化合價只能升高不能降低,即K只有還原性;中的\o(l,\s\6(-1))處于最低價態(tài)只具有還原性,\o(H,\s\6(+1))具有氧化性,因此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B項2中處于中間價態(tài),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C項2、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D項2、H2O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3.A[從四個選項來看,各物質(zhì)或微粒在反應中均有元素化合價變化,故解答此題應依據(jù)還原劑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chǎn)物的還原性。由第一個方程式得還原性:H23>I-,由第二個方程式得還原性:I->2+,由第三個方程式得還原性:2+>,故選A。]4.C[在反應中2S是還原劑,3是氧化劑。其中的化合價由+1價升至+2價,S的化合價由-2價升至+6價,所以12S共失去10e-,m2S失去10me-。N的化合價由+5價降至+2價,所以在反應中13被還原可得3e-。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有:10m=3×n(3,被還原),解得:n(3,被還原)=\f(10m,3)。]5.B[由反應方程式:2O3+N2+3C\o(,\s\7(高溫))2+3可得到、O的化合價反應前后沒有變化,N的化合價由“0”價變?yōu)椤埃?”價被還原,而C的化合價由“0”價變?yōu)椤埃?”價,因此氧化劑為N2,還原劑為C,每生成1轉(zhuǎn)移電子總數(shù)為3,的摩爾質(zhì)量為41g。]6.C[除去I-可用沉淀法也可用氧化法,但本題只能用氧化法,但所選氧化劑只能是氧化I-而不能氧化2+、-。由三個化學反應方程式可知:氧化劑的氧化性順序為:4>2>3>I2,所以4、2可氧化2+、I-,而3+只能氧化I-,所以僅除I-加入3最合適,另外加入3也不會引入新雜質(zhì)。]7.B[在A、B、C、D各項中,氧化劑分別為Z2、W2、X2、Y2,氧化產(chǎn)物分別為W2、Y2、Z2、X2。根據(jù)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chǎn)物的原則,在以上反應都能進行的情況下,則有氧化性:Z2>W2,W2>Y2,X2>Z2,Y2>X2,而已知氧化性為W2>Z2>X2>Y2。B項與此關(guān)系相符,而A、C、D項不符。]8.(1)4>22>(2)98∶73(3)a、b解析(1)由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強于氧化產(chǎn)物,還原劑的還原性強于還原產(chǎn)物,由反應①氧化性:2>H24,還原性:2>。由反應②氧化性:4>2,還原性:>2。綜合比較可知兩反應的氧化劑分別為4、2,則氧化性4>2;還原劑分別為:2、,則還原性2>。(2)反應①中氧化產(chǎn)物為H24,還原產(chǎn)物為,由反應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的計量數(shù)可知其質(zhì)量比為98∶36.5×2=98∶73。(3)反應②中有一部分被氧化,一部分未參與氧化還原這一過程,即該反應中既表現(xiàn)出還原性,又表現(xiàn)出酸性。9.(1)B(2)氧化A、B、D(3)還原(4)酸氧化13解析(1)元素處于最高價時只有氧化性,處于最低價只有還原性,中間價態(tài)既有氧化性也有還原性。(2)發(fā)生了氧化反應,故2具有氧化性,所以轉(zhuǎn)化應選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物質(zhì),而3與2+不能再反應,故3不能實現(xiàn)上述轉(zhuǎn)化。(3)緩解中毒,則應能使,所以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4)與3的反應中,一部分3起氧化作用,生成,另一部分則起酸性作用生成(3)3,所以每有1參加反應,被還原的3為1,轉(zhuǎn)移了3電子。第二章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章末檢測1.B[A項中無自由移動的離子,不能導電;B項鹽酸為的水溶液,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可以導電;C項為非電解質(zhì)的水溶液,不導電;D項氣態(tài)非電解質(zhì)不導電。]2.C3.B[從物質(zhì)分類的角度可知,A項屬于酸,B項為氧化物,C項為非金屬單質(zhì),D項為鹽,而三氧化二碳只能屬于氧化物。]4.C[A、B、D三項中金屬單質(zhì)均轉(zhuǎn)化為化合物,此過程中金屬元素化合價升高,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C項中大理石與酸雨反應,實質(zhì)上是3與H+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5.B[由反應現(xiàn)象可知,無色溶液A與2溶液反應生成了白色不溶物,而溶液與2不反應,不可能形成白色濁液。]6.B[根據(jù)表格中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變化,Z的質(zhì)量減小,而X、Y、Q的質(zhì)量增加,符合分解反應的特征,故為分解反應。]7.C8.D[該離子方程式表示可溶性鋇鹽與可溶性硫酸鹽或硫酸反應,而D項中3為不可溶性鹽,不能改寫為2+的形式。]9.B[本題考查相應概念范圍大小的問題,酸、堿、鹽均屬于電解質(zhì),鹽只是電解質(zhì)的一部分,故B項錯誤。]10.C[A項中\(zhòng)o\(2-,3)與H+不能大量共存;B項中+與-不能大量共存;D項中H+與-不能大量共存。]11.D[分析反應中各元素的變價情況可知,,故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且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12.D[A項不符合反應事實;B項生成的水不能拆分;C項中生成的H23不穩(wěn)定,應寫為水與2的形式。]13.A[據(jù)X2+++Z2+知氧化性:X2+>Z2+,據(jù)Y+Z2+2++Z知氧化性:Z2+>Y2+,由X2+與單質(zhì)R不反應推知氧化性:R2+>X2+。]14.B[河蝦中+5價的砷與西紅柿同食時,被西紅柿中的維生素C還原為+3價,表現(xiàn)出維生素C的還原性,同時推斷含砷化合物的毒性是由+3價的砷造成的。]15.C[列表分析上述物質(zhì)兩兩混合,即可確定答案:23324323-↓↓↑-3↓-↓↓-2↓↓---↑↓---43-----由表格中得結(jié)論:三支試管中出現(xiàn)沉淀,則后加入的是3溶液;四支試管均無明顯現(xiàn)象,則后加入的是43溶液;一支試管中出現(xiàn)氣體,兩支試管中出現(xiàn)沉淀,則加入的是23溶液;若只有兩支試管出現(xiàn)沉淀,則后加入的是2溶液。]16.B[該題實際為離子共存問題,從+入手分析。由于+與-、\o\(2-,4)、-均不能大量共存,否則生成(沉淀)、24(微溶)、(沉淀),故+與-、\o\(2-,4)、-一定分別來自不同的工廠。又因2+與\o\(2-,4)不大量共存,3+與-不大量共存,故2+、3+也只能與+來自同一工廠。電解質(zhì)溶液不顯電性,能與該三種陽離子共存的陰離子只有一種,即\o\(-,3)。與-、\o\(2-,4)、-共存的陽離子只能是+。即兩廠排放污水中含有的離子分別是下列中的一組:(1)2+、3+、+、\o\(-,3);(2)-、\o\(2-,4)、-、+。故選B。]17.(1)樹狀分類法(2)②H24(或3或H23)③(或)⑥24(或K23或23或3等)(3)2+223+H2O(4)2H2O2\o(,\s\7(2))2H2O+O2↑(5)稀鹽酸大理石(或石灰石)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變渾濁,即可證明是2解析(2)常見的酸有H24、3、;堿有、、()2、()2;鹽有、24、23、3、23等。(3)酸、堿、鹽、氧化物之間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如:2(少量)+223+H2O。(4)實驗室制O2常利用H2O2在催化劑作用下的分解反應2H2O22,2H2O+O2↑。(5)制備2常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3)與稀鹽酸反應:3+22+2↑+H2O,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若變渾濁,即可證明是2。18.(1)還原性(2)C解析(1)防腐劑可防止食物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而變質(zhì),則防腐劑應具有還原性。(2)2與3反應生成氣體,氣體遇3冒白煙,所以管道漏氣時遇3會冒白煙,2中的由0價降為-1價,得到電子被還原,自身具有強氧化性,是氧化劑。19.(1)4或()2()2或4(2)++-↓2++\o\(2-,4)4↓或2++2-()2↓20.(1)人的胃液中含有鹽酸,碳酸鋇可以與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鋇,所以不能用碳酸鋇來做鋇餐(2)硫酸鎂可與氯化鋇生成不溶性的硫酸鋇(3)3+2H+2++H2O+2↑,2++\o\(2-,4)4↓解析硫酸鋇不溶于鹽酸,碳酸鋇能溶于鹽酸;2+有毒,將2+轉(zhuǎn)化為難溶的4可以解除毒性。21.(1)3+2H+2++H2O+2↑(2)飽與碳酸氫鈉溶液(3)沒有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高溫下水蒸氣與炭反應生成H2與,H2也能還原(4)炭C+2\o(,\s\7(△))2(5)檢查裝置的氣密性(6)E裝置中黑色變成紅色+\o(,\s\7(△))+2(7)DE②解析A是實驗室制取2的裝置,B裝置的作用是除去2中的,用飽與的碳酸氫鈉溶液,C裝置的作用是干燥2氣體,D是產(chǎn)生的裝置,黑色固體為碳單質(zhì),E中發(fā)生的反應為:+\o(,\s\7(高溫))+2,現(xiàn)象是出現(xiàn)紅色物質(zhì),F(xiàn)裝置的作用是檢驗生成的2與除去尾氣。22.42355∶2525∶3271解析4中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則4為氧化劑,2為還原產(chǎn)物;中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則為還原劑,2為氧化產(chǎn)物。所以氧化產(chǎn)物(2)與還原產(chǎn)物(2)的質(zhì)量比為5×71∶2×126=355∶252。16中10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6元素化合價沒變未被氧化,則被氧化與未被氧化的質(zhì)量比為10∶6=5∶3。若有73g被氧化,24+162+22+52↑+8H2O\a\4\(被氧化,的)\a\4\(轉(zhuǎn)移,電子)165×71g10×36.5g10m(2)73gn(e-)故m(2)=71gn(e-)=2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一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第1課時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及鈉與水的反應夯實基礎(chǔ)一、1.汞銀白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2.(1)2+O22(2)+22+H2↑(3)2+342(4)3+3+23(3)2+23.小于4失去還原性二、從左至右,從上至下:1.銀白色變暗銀白色小低煤油4+O222O閃亮黃淡黃色2+O2\o(,\s\7(△))2O2煤油石蠟油2.氧化膜疏松內(nèi)層金屬致密內(nèi)層金屬繼續(xù)氧化從左至右,從上至下:鋁熔化,不滴落,不燃燒2O3高熔化的鋁不滴落三、(1)小(2)嘶嘶(3)低放熱(4)消失(5)紅堿2+2H22+H2↑隨堂訓練1.B[對于變價的金屬元素的低價離子(如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且這些元素(如有+2、+3價)在不同化合物中可顯不同的價態(tài)(如、2O3中的分別顯+2、+3價);金屬常溫下為液態(tài);金屬在發(fā)生化學反應時,只能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