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調解制度_第1頁
中國人民調解制度_第2頁
中國人民調解制度_第3頁
中國人民調解制度_第4頁
中國人民調解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人民調解制度中國的人民調解制度,是一項很有中國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特色的民主法律制度。民間調解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現(xiàn)行的人民調解制度是人民群眾在反抗封建地主統(tǒng)治、翻身求解放的土地革命時創(chuàng)立,經過抗日戰(zhàn)爭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幾十年逐漸發(fā)展和完善起來的。幾十年來,在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化解民間糾紛、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經濟發(fā)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深受廣大人民歡迎。一、民間調解自西周奴隸社會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文明史人民調解制度淵源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中華民族的祖先,把原始氏族首領解決內部紛爭的調解與合解方式帶進了文明時代,在西周奴隸時代開始建制。據考證,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官府中,就設有“調人”、“胥吏”的官職,專司調解糾紛,平息訴訟,維護社會秩序的工作。到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官府中的調解制度發(fā)展為鄉(xiāng)官治事的調解機制縣以下的鄉(xiāng)、亭、里設有夫,承擔“職聽訟”和“收賦稅”兩項職責,“職聽訟”即調解民間糾紛。唐代沿襲秦漢制度,縣以下行政組織沒有審判權,鄉(xiāng)里民間糾紛、訟事,則先由坊正、村正、里正調解。調解未果,才能上訴到縣衙。我國歷史上實行行政司法一體化,縣官即法官。明代沿襲和發(fā)展了歷代的調解制度,并將民間調解行為上升為法律規(guī)范。《大明律》專門有關于“凡民間應有詞訟,許耆老、里長準受于本亭剖理”的規(guī)定。根據《大明律》的規(guī)定,明朝在鄉(xiāng)一級專門設置了調解民間糾紛的處所“申明亭”,由耆老、里長主持調解并形成制度。清代縣鄉(xiāng)以下基層組織實行保甲制,設排頭、甲頭、保正,負責治安、戶籍、課稅和調解民間糾紛。中華民國縣下設區(qū)、鄉(xiāng)、鎮(zhèn)。民國政府《區(qū)自治施行法》和《鄉(xiāng)鎮(zhèn)自治施行法》都規(guī)定,區(qū)、鄉(xiāng)、鎮(zhèn)設立調解委員會,其成員需由具有法律知識和素孚信望的公正人士擔任,并且由所在區(qū)、鄉(xiāng)、鎮(zhèn)公民中選舉產生。二、現(xiàn)代人民調解制度起源于中國土地革命時期的紅色政權我國現(xiàn)代的人民調解制度萌芽于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反對封建土地制度的農會組織和在一些地區(qū)建立的局部政權組織中設立調解組織,調解農民之間的糾紛。1921年,浙江蕭山縣衙前村農民協(xié)會宣言中,規(guī)定了會員間糾紛的調解辦法;1922年,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彭湃領導的廣東農民成立了“赤山約農會”,下設“仲裁部”,專門調解農會會員之間的糾紛。這是人民調解委員會最早的萌芽。之后,廣東、廣西、江西、陜西、湖南、湖北等地建立的2萬多個農會中,都設有調解組織。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區(qū)、鄉(xiāng)兩級政府,川陜省的區(qū)、鄉(xiāng)級蘇維埃政府都設有“裁判委員會”,負責辦理民事案件,解決群眾糾紛??谷諔?zhàn)爭時期,人民調解制度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當時的陜甘寧邊區(qū)、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晉察冀邊區(qū)、蘇中區(qū)等地鄉(xiāng)村都設有調解組織,并且稱之為“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示翻身農民當家做主,這個名稱沿用至今??谷彰裰髡徒夥艆^(qū)的人民政府,根據各地情況分別頒布了調解的地方法規(guī),如《山東省調解委員會暫行組織條例》、《晉察冀邊區(qū)行政村調解工作條例》、《冀南區(qū)民刑事調解條例》和華北人民政府作出的《關于調解民間糾紛的決定》等等。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調解制度作為司法制度建設和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支持。1950年,周恩來總理專門指示“人民司法工作還須處理民間糾紛,……應盡量采取群眾調解的辦法以減少人民訟爭”。1953年第二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后,開始在全國區(qū)、鄉(xiāng)黨委和基層政權組織內有領導、有步驟地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組織。1954年,政務院頒布了《人民調解委員會暫行組織通則》,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了人民調解組織的性質、名稱、設置,規(guī)范了人民調解的任務、工作原則和活動方式,明確規(guī)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自治性組織,要求人民調解必須依法及社會公德調解,遵守平等、自愿及不剝奪訴權的三原則。《通則》的頒布,是我國人民調解制度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人民調解制度在新中國確立。三、人民調解在我國有較高的法律地位人民調解制度和民事訴訟制度、仲裁制度一樣,是我國民事程序法律制度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生活中特別是在司法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憲法》、《民事訴訟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繼承法》、《婚姻法》、《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對人民調解均有明確規(guī)定。人民調解制度由于憲法、基本法和許多實體法律的規(guī)范,使其享有較高的法律地位,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法律制度。我國《憲法》第111條第2款規(guī)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設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边@就從憲法上確立了人民調解的法律地位?!睹袷略V訟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薄度嗣裾{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第16條規(guī)定:“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依據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進行調解,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依據社會公德進行調解;在雙方當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边@是人民調解工作的三條原則。首先,人民調解必須堅持依法調解和依社會公德調解,這是公正解決矛盾糾紛的基礎。法律和社會公德都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是人們應該遵從的最基本的行為規(guī)則。堅持了這個原則,就堅持了社會公正和正義,否則調解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和基礎。同時,依法調解和依社會公德調解,也是一種最現(xiàn)實最生動的普法宣傳和社會公德、精神文明的教育,通過調解矛盾糾紛,使當事人懂得了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社會公德公民享有哪些權利,應該履行哪些義務,增強了公民自覺地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用合法的途徑解決矛盾糾紛的法律意識。使公民知法、懂法、守法,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秩序,這也是人民調解制度重要而長遠的使命之一。其次,人民調解堅持平等自愿原則,是尊重人權的體現(xiàn)。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員的啟發(fā)引導下,可以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針對矛盾的癥結通過通俗的語言、合理的疏導、耐心的說服、情感的感化,在弄清事實和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達成一致協(xié)議。不僅使矛盾糾紛得到合理解決,而且還有效地緩解和改善了當事人之間的緊張關系,是一種“向前看”的解決方法,有利于矛盾糾紛的調解和社會的安定團結。第三,人民調解雖然便民利民,節(jié)約國家司法成本,但不能因此而剝奪當事人的訴權。當事人有權力將自己的糾紛訴諸法院,請求公正裁決。這也是基本的人權之一。所以法律對人民調解的嚴格規(guī)定是十分合理的,是我國法律人民性的體現(xiàn),也使得人民調解制度有堅實可靠的法律地位,保證了人民調解制度的群眾基礎和法律基礎。四、我國人民調解組織的種類就人民調解而言,我國目前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從橫向看或塊塊看村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政區(qū)劃接邊地帶的“聯(lián)合調解委員會”及旅游地、商品聚集散地等特殊區(qū)域的“專門調解委員會”;這是人民調解的主體,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有各類調解組織90多萬個,其中99%的村民委員會,85%的居民委員會;近10萬個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地方骨干企業(yè)建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全國現(xiàn)有人民調解員近800萬人,2001年共調解民間糾紛600多萬件。二是從縱向看或條條看,有各種產業(yè)協(xié)會、商會,如輕工協(xié)會、紡織協(xié)會、個體協(xié)會等的調解三是各種群眾團體,如工會、婦聯(lián)、共青團等組織的調解;四是各種消費者協(xié)會的調解。后三種調解組織,或類似于人民調解,或借鑒了人民調解的理論和方法,或受人民調解制度的影響。從大概念講,都屬于人民調解的范疇。人民調解工作范圍從調解一般公民之間的糾紛拓展到調解公民與法人與集體、與其它社會組織之間矛盾糾紛,涉及到人身、財產、經濟、管理道德等諸多領域。人民調解工作不斷規(guī)范,形成了受理、準備、調解、達成協(xié)議等調解程序和矛盾糾紛預防程序,建立并完善了糾紛登記、共同調解、回訪、糾紛排查、信息反饋、統(tǒng)計、檔案管理、例會、培訓、學習等工作制度,實行了崗位責任制。五、新時期社會矛盾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要求人民調解制度進一步完善公民之間利益矛盾呈現(xiàn)多樣性、復雜性。市場經濟必然導致利益主體多元化。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在市場體制下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特別是在體制轉軌時期,各種矛盾更為突出,個人及集團的利益趨向明顯增強最終會形成各種形式的利益集團。有利益追求,必然有利益矛盾。據有關方面的分類統(tǒng)計,公民之間的利益矛盾已占社會矛盾糾紛總量的70-80%,成為新時期社會矛盾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社會發(fā)展與弱勢人群的矛盾增多。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急速,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導致很多人成為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特別是近2億文盲半文盲及十年浩劫造成的數億中老年文化較少人群,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問題。目前下崗、待業(yè)、失業(yè)大多為此部分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負擔較重,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這部分人數量大,矛盾多,是政策失誤和歷史發(fā)展造成的歷史性矛盾,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很多群體事件、上訪事件、勞動糾紛、沖擊黨政機關,多與此群體有關。社會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矛盾增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市場經濟導致各種社會矛盾及利益矛盾增多,給社會管理者加大了社會管理的任務。市場經濟又是法治經濟,要求管理者依法管理,公民依法活動。然而我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公民法律意識不高,管理者依法管理習慣未成,導致社會矛盾不能及時依法解決,甚至激化,造成社會問題。公民法律素質的提高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基層政府,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村的最基層的管理者,其法律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目前很多問題都是管理者素質與人民素質都不高造成的。所以,人民調解任重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