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的基本規(guī)律_第1頁
邏輯學的基本規(guī)律_第2頁
邏輯學的基本規(guī)律_第3頁
邏輯學的基本規(guī)律_第4頁
邏輯學的基本規(guī)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普通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第八章普通邏輯基本規(guī)律

教學目的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普通邏輯基本規(guī)律的作用,理解同一律、不矛盾律的內容和要求,把握違反同一律、不矛盾律所犯的邏輯錯誤,要求學生能夠分析一個事例是否違反基本規(guī)律的要求,在實踐中善于運用基本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別人的邏輯錯誤,同時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基本規(guī)律的要求,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教學重點1、同一律的內容和要求。2、不矛盾律的內容和要求。教學難點1、違反同一律所犯的邏輯錯誤。2、違反不矛盾律所犯的邏輯錯誤。參考資料1、《普通邏輯基本原理》張路安主編2、《普通邏輯學習指導書》王道君主編3、《邏輯思維智慧導引訓練》薛錫岑主編第一節(jié)普通邏輯基本規(guī)律概述一、什么是普通邏輯基本規(guī)律

普通邏輯基本規(guī)律是人們運用概念、作出判斷、進行推理和論證的規(guī)律,也就是人們在運用思維形式進行思維時必須遵守的最起碼的準則。普通邏輯基本規(guī)律包括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二、普通邏輯基本規(guī)律的作用(一)普通邏輯基本規(guī)律對人的思維活動具有強制性和規(guī)范性。(二)普通邏輯基本規(guī)律是普通邏輯各項具體規(guī)則的依據(jù)。第二節(jié)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基本內容可以表述為: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與其自身保持同一。同一律的公式為:A是A或A=A。也可表示為:如果A,那么A或A→A。

一個概念保持同一,是指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要保持同一。時間過得真快呀!比鋼刀還快!火車速度真快呀!比飛機還快!一個判斷保持同一,是指一個判斷的組成成分要保持同一。所有犯罪行為都是違法行為。量項主項聯(lián)項謂項所有犯罪行為都不是違法行為。所有違紀行為都是違法行為?!赌洝分兄v必須保持概念同一的例子。

1、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2、車,木也;乘車,非乘木也。

同一律要求人們自覺地保持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判斷的確定性,或者說,同一律要求人們的思維具有確定性。應當注意的是,同一律所說的概念、判斷保持同一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同一思維過程。同一思維過程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同一對象張三是老年人。張三是青年人。雖然張三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但是他很誠實。張三是罪犯,李四不是罪犯。二、違反同一律的邏輯錯誤(一)混淆概念(二)偷換概念(三)混淆論題(四)偷換論題基本錯誤:思維不確定混淆概念偷換概念把不同的概念當作同一個概念來使用區(qū)別:混淆概念是無意識的

偷換概念是有意識的罪犯與犯罪嫌疑人上海寶山民警“網格化”巡邏當場抓獲幾名罪犯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從輕處罰與減輕處罰訴訟參加人與訴訟參與人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5月上旬,胡錦濤主席對日本進行了為期5天的國事訪問,被稱為“曖春之旅”。并在早稻田大學發(fā)表了重要演講。胡錦濤主席我們強調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xù)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各國人民永享太平。日本文部省審定的歷史教科書多次篡改侵華歷史1982年、1986年、2001年、2005年“侵略華北”“進出華北”在生產力中,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勞動力是誰生的呢?是女人生的,所以,女人才是生產力中最重要的。魯迅先生的《門外雜談》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甲乙兩人,一強一弱,扮著戲玩。先是甲扮武松,乙扮老虎,結果乙被甲打得要命,乙埋怨甲,甲則道:“你是老虎,不打,不是給你咬死了?”乙只得要求互換角色,結果又被甲咬的得要命,乙說怨話,甲又道:“你是武松,不咬,不是給你打死了?”

這里,甲就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戲臺上的武松當作真武松來咬,把戲臺上的老虎當作真老虎來打,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末編》里,記錄了A、B兩人的一段對話:A:B,我們當你是一個可靠的人,所以幾種關于革命的事情,都沒有瞞了你,你怎么竟向敵人告密去了?B:豈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說出來,是因為他們問了我呀。A:你不能推說不知道嗎?B:什么話!我一生沒有說過謊,我不是這種靠不住的人!

這里,B不僅把向敵人告密的惡劣行徑輕輕抹去,而且得出了告密有理的結論,本來A所說的“可靠”是指對革命忠誠,不向敵人泄密,而B卻用“從來不說謊”即向敵人說實話來偷換。張班是魯班的師兄弟,手藝高超。有一次,張班給一個財主修建臺閣,財主和他口頭約定:如果修的臺閣合其心意,賞“五馬馱銀子”,外帶“一擔米、兩只豬、三壇酒”。臺閣修好了,財主里里外外都檢查了也找不出半點毛病,該按約定條件給張班報酬了。財主叫家丁牽來五匹馬,并排站著,馬背上橫擱一塊木板,上面放了一塊比手指還小的銀子。財主說:“這就是我給你的工錢——‘五馬馱銀子’?!苯又斨髂脕黼u蛋殼裝的米粒說:“這是我賞的‘一蛋米’?!必斨饔謴囊粋€木匣里拉出了兩只蜘蛛,說:這是‘兩蜘蛛’?!弊詈?,他把指頭伸到一只酒壺里,蘸了一下,向前彈動了三下,對張班說:這是‘三彈酒’!”華佗再見個人有三個頭

某甲對某乙說:“我能證明‘一個人有三個頭’?!币艺f:“愿聞高見?!奔渍f:“每個人有一個頭,沒有人有兩個頭,一個人比沒有人多一個頭,所以,一個人有三個頭?!币译m然知道甲的論證是錯誤的,但不能指出錯在何處。在甲的論證中,從字面上看“沒有人”這三個字前后出現(xiàn)兩次,但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在“沒有人有兩個頭”中,“沒有”是一個否定詞,它否定的是“有人有兩個頭”這

。

一判斷,意思是說“任何人都沒有兩個頭”。這個全稱否定判斷的主項是“人’,不是“沒有人”;而在“一個人比沒有人多一個頭”中,“沒有”這個否定詞否定的是“人”這個概念,因而“沒有人”在這里表達的是一個獨立的否定概念——“無人”,即“一個人也沒有”。如果前面的“沒有人”和后面的“沒有人”意思一樣,則“沒有人有兩個頭”就是一個虛假的判斷。所以,甲的論證是利用字面或語詞的相同,暗中偷換了概念,從而得出了荒謬的結論。

你是頭上有角的人

古希臘著名詭辯家歐布利德斯有一次對一個人說:“你沒有失掉的東西,就是你有的東西,對不對?”那人回答:“當然對呀!”接著歐布利德斯又說:“你沒有失掉頭上的角,那你就是頭上有角的人了?!蹦莻€人被弄得莫名其妙,知道受了愚弄,又說不出所以然,不知怎樣反駁歐布利德斯。歐布利德斯的詭辯就在于,前一個“沒有失掉”指的是你原來就有的東西仍然存在,后一個“沒有失掉”指的是你根本沒有的東西也仍然存在。這是強加于人,因為從來沒有的東西,不存在“失掉”或“沒有失掉”的問題。可以看出,在歐布利德斯的議論中,“沒有失掉”這個詞,前后表達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混淆論題偷換論題把不同的判斷當作同一個判斷來使用區(qū)別:混淆論題是無意識的偷換論題是有意識的

轉移論題“打擊偽科學就是打擊傳統(tǒng)文化”“偽科學”一詞常被提及,而日前一場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宋正海發(fā)起的“廢除偽科學”學者簽名活動剛剛結束,該活動征集到150名學者的簽名支持。這場簽名在學界引起了激烈爭論,何祚庥等院士認為這是“非?;奶啤钡摹D车罔F上來一位抱嬰兒的婦女,列車顛頗乘客擁擠,一位站著的中年人請一位青年姑娘給抱小孩的婦女讓座,姑娘說“憑什么讓我讓座?”,中年人說:“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是精神文明的體現(xiàn)?!边@位姑娘眨眨眼,突然理直氣壯的說“你配講什么精神文明,你的吐沫星子都濺到我臉上了,你是耍流氓!”中年人氣的說“你是耍無賴.”?!澳悴攀菬o賴呢。”姑娘煞有介事的拿出手絹來擦臉。中年人臉氣的鐵青,無可奈何。文章寫作中的“走題了”、“跑題了”日常說話中的答非所問人們的經濟地位決定人們的意識。吃飯決定思想體系。填胃理論請諸位先生告訴我們吧,究竟何時、何地、在哪個行星上有哪個馬克思說過“吃飯決定思想體系”呢?誠然,馬克思說過,人們的經濟地位決定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思想,可是誰向你們說過吃飯和經濟地位是同一種東西呢?難道你們不知道,象吃飯這樣的生理現(xiàn)象和人們的經濟地位這種社會現(xiàn)象是根本不同的嗎?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證人們思維的確定性。二、違反同一律要求的邏輯錯誤1.混淆和偷換概念這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地把原來使用的概念換成另外一個概念,從而改變了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造成了邏輯錯誤,使人啼笑皆非。如:①一對青年登記結婚,書記員看了有關資料說:“你們是近親,不能結婚”。女青年著急了,爭辯道:“我們兩家相距兩千多里,怎么會是近親呢?”②語言是沒有階級性的,這早已成了常識,剛才大家為什么說我的語言表現(xiàn)了剝削階級思想呢?例①是“同詞換義”,例②是“異詞換義”,從而造成了混淆和偷換概念,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2.轉移或偷換論題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所使用的判斷內容不一致,或者在議論某一問題時,中途改變討論的對象或論述的中心,就違反了同一律。下面介紹幾種轉移或偷換論題的表現(xiàn):(1)文不對題。如:席勒與歌德先生在魏瑪?shù)挠亚楹苌?。席勒的詩才遜于歌德,但其劇才卻勝于歌德。席勒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成為德國青年的模范。(2)答非所問。如:老師問學生:“黑格爾是哪國人?”學生回答:“他已經死了”。(3)節(jié)外生枝。如:一學生上課時間去看電影,老師批評他:“上課時間怎么能去看電影呢?”學生反駁老師:“看電影受教育難道不對嗎?”第三節(jié)不矛盾律一、不矛盾律的基本內容和要求不矛盾律的基本內容可以表述為: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不矛盾律的公式為:也可表示為:

并非(A并且非A)或者A∧A。

A不是非A或A≠A。

公式中的“A”與“非A”是指同一思維過程中的互相否定的一對思想,即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兩個思想。它們可以是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概念,也可以是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判斷。

ABAAAEIO反對關系下反對關系差等關系差等關系矛盾關系矛盾關系

就概念而言,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一個概念不能既反映某一對象,又不反映某一對象。也就是說,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用兩個外延完全不同的概念指稱同一個思維對象。自毀概念:閃著燈光的漆黑宿舍方的圓一個黃昏的早晨,一個年輕的老人,手時拿著一把鋒利的鈍刀,殺死了一個活崩亂跳的死人。合法的非法行為不等速的等速運動

就判斷而言,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作出的判斷不能既肯定某事物具有某種屬性,又否定某事物具有這種屬性。也就是說,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對同一事物作出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論斷。1、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2、所有的犯罪都是故意的。3、我們班所有同學都是河北人。4、我們班所有同學都不是河北人。

綜上所述,不矛盾律要求我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要使矛盾關系判斷或反對關系判斷同時為真,也不要用矛盾關系概念或反對關系概念去指稱同一對象。也就是要求人們的思維具有前后一貫性和不矛盾性。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呀!不收禮呀不收禮!不收禮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腦!白!金!二、違反不矛盾律的邏輯錯誤

違反不矛盾律的基本錯誤,就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判斷沒有保持一貫性,出現(xiàn)了邏輯矛盾。邏輯矛盾又叫“自相矛盾”。通常人們所說的“出爾反爾”、“前言不搭后語”、“自己打自己嘴巴”,都是思維自相矛盾的生動說明。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白韵嗝堋边壿嬪e誤的表現(xiàn)形式:第一種形式:自毀概念,如前面的例子第二種形式:同一判斷內部包含著自相矛盾的錯誤例如:相傳山東軍閥韓復榘不學無術,他的演講邏輯混亂,矛盾百出,被傳為笑談。有一次,他到一個學校發(fā)表演說,開頭幾句是:“今天是我講話的天氣,我看人來得很茂盛,大概來了5/3,沒有到的請舉手!”第三種形式:兩個判斷之間存在著自相矛盾的錯誤例如:阿凡提的傳說中有一個叫《女人的話》的小故事。毛拉經常向人勸戒說:“女人的話可千萬不能聽?。 卑⒎蔡崧犃嗣倪@個話,有一天就跑去問毛拉:“毛拉先生,女人的話能聽不能聽?”“咳,女人的話可千萬聽不得!”毛拉說。阿凡提又說:“那就照你的話辦吧。我家里有兩只羊,我女人說要送給你,我說不送。多謝你給我把這件事斷決了?!闭f著他轉身就走。毛拉一聽此話,馬上跑去拉著阿凡提說:“不過,女人的話有時候也可以聽哩!”第四種形式:人們在態(tài)度與言行上的自相矛盾的錯誤例如:有些同志喜歡在會上即席發(fā)表長篇講話,可是總要說上一些客套話:“剛才幾位同志講得很全面、很深刻,我沒有什么可講的了?!比缓髤s要說上一大篇。這也是一種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另外,有一種特殊的邏輯矛盾稱為邏輯悖論。

我正在說假話。最著名的邏輯悖論是羅素提出的理發(fā)師悖論。

一個理發(fā)師的招牌上寫著告示:

城里所有不自己刮臉的男人都由我給他們刮臉,我也只給這些人刮臉。誰給這位理發(fā)師刮臉呢?

如果他自己刮臉,那他就屬于自己刮臉的那類人。但是,他的招牌說了,他不給這類人刮臉,因此他不能自己來刮。如果另外一個人來給他刮臉,那他就是不自己刮臉的人。他的招牌說他要給所有這類人刮臉。因此其他任何人也不能給他刮臉??磥?,沒有任何人能給這位理發(fā)師刮臉了!

不矛盾律的作用在于保證思維的前后一貫性,避免自相矛盾。小說《唐·吉訶德》里描寫過一個國家。它有一條奇怪的法律:每一個旅游者都要回答一個問題:

“你來這里做什么?”

如果旅游者回答對了,一切都好辦。如果回答錯了,他就要被絞死。

一天,有個旅游者回答:我來這里是要被絞死。

衛(wèi)兵一聽慌了神,如果他們不把這人絞死,他就說錯了,就得受絞刑??墒?,如果他們絞死他,他就說對了,就不應該絞死他。

為了做出決斷,旅游者被送到國王那里??嗫嘞肓撕镁茫瑖醪耪f:不管我做出什么決定,都肯定要破壞這條法律。我們還是寬大為懷算了,讓這個人自由吧。一、同一律的內容和要求是什么?二、違反同一律的邏輯錯誤是什么?三、不矛盾律的內容和要求是什么?四、違反不矛盾律的邏輯錯誤是什么?五、下列思想是否違反基本規(guī)律的要求?為什么?⒈有人說:“經驗主義不能一概反對,例如工作經驗、學習經驗就不應該反對?!?.在我們的社會里,有些人是自私的,但并非人人都自私。☆☆☆[思考與訓練]3.A說:“他是罪犯?!盉說:“他不是罪犯?!盋說:“你倆說的都不錯?!?.你的意見是正確的,我完全同意,不過有幾個地方還需要商榷。4.應該到會的,基本上全都到了。8、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7、這一帶的房子很多,但樓房不多。6、有個青年人想發(fā)明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第三節(jié)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內容和要求排中律的內容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或下反對關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排中律可用公式表示為:A∨排中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即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而言,它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如:“反法西斯戰(zhàn)爭,或者是‘正義戰(zhàn)爭’,或者是‘非正義戰(zhàn)爭’,二者必居其一”。排中律在判斷方面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于同一對象所作的兩個互相矛盾或下反對關系的判斷,必須肯定其中有一個是真的。如“所有青年都是體育愛好者”與“有青年不是體育愛好者”,這兩個判斷不可能全假,必有一真。二、違反排中律的邏輯錯誤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如果對兩個相互矛盾或相互具有下反對關系的思想都加以否定,那就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模棱兩可”或“是非兩不可”的邏輯錯誤。例如:固然說“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不對,但“如果要馬兒跑得好,那么就要馬兒吃草”也不對。這種“是非兩不可”的態(tài)度是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違反排中律是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作出兩個互相矛盾判斷,形成對立無中的思想時都加以否定。它只有在排中狀態(tài)下才能起作用。例如:在選舉新的領導班子時,張斌既沒有投贊成票,也沒有投反對票。這種兩重否定的表述并不違反排中律,因為在“贊成”和“反對”中間存在著“棄權”。對某些暫時還沒有確認的事物,不明確表態(tài),不屬于違反排中律。例如:有人問,“地球以外有沒有人?”,對這個問題,既不能肯定說有人,也不能肯定說沒有人,這是一個還沒有確切結論的問題。對包含錯誤假定的“復雜問語”不明確回答并不違反排中律。例如:“是你昨天把椅子毀壞的嗎?”這就是包含錯誤假定的“復雜問語”,我們不但不能作出明確回答,還應予以指明或駁斥。三、排中律與矛盾律的區(qū)別(1)適用范圍不同。矛盾律既適用于互相矛盾的思想,又適用于反對關系的思想;而排中律適用于互相矛盾的思想,或相互具有下反對關系的思想。(2)邏輯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對互相矛盾或反對關系的思想不能同時肯定,應確定其中必有一假;而排中律則要求對互相矛盾或下反對關系的思想不能同時否定,應確定其中必有一真。(3)邏輯錯誤不同。違反矛盾律的邏輯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是自相矛盾,而違反排中律所犯的邏輯錯誤是模棱兩可。第四節(jié)充足理由律一、什么是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指在一個推理或論證過程中,一個被確定為真的判斷,必須具有充足理由。所謂“充足理由”,即作為理由的判斷,不但要真實,而且能夠必然推出被確定為真的判斷。也就是說,任何判斷,要確定為真,必須有根據(jù),并且有充分的論證。這就是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內容。充足理由律的公式是:A真,因為B真,并且由B必然推出A。這個公式可用符號表示為:[B∧(B→A)]→A充足理由律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雖然不同,但關系密切。從人們表達思維來看,不但要有表述,而且要有論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思維確定性的規(guī)律,充足理由律是思維論證性的規(guī)律。二、充足理由律的邏輯要求及違反充足理由律的邏輯錯誤根據(jù)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內容,它的邏輯要求是:在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