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總復習每日拔高練 第27練 綜合訓練_第1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每日拔高練 第27練 綜合訓練_第2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每日拔高練 第27練 綜合訓練_第3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每日拔高練 第27練 綜合訓練_第4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每日拔高練 第27練 綜合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地理總復習每日拔高練第27練綜合訓練(7)【配套新教材】中新世為地質年代新近紀的第一個時期,開始于2300萬年前到533萬年前。如圖是中新世初期非洲主要湖泊的可能范圍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如今剛果湖已經成為剛果盆地的一部分,由此推測剛果盆地的主要成因最可能是()A.氣候變化,湖水蒸發(fā) B.地殼上升,河流切穿盆地西緣C.地殼下沉,海水侵入 D.人類活動,大量引水灌溉2.卡拉哈里湖如今已經演變成細長的沼澤帶。下列有關該沼澤的敘述,正確的是()A.沼澤面積季節(jié)變化不大 B.冬季有結冰期C.7月沼澤面積最大 D.1月沼澤面積最大下圖示意某種地質作用過程。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3.圖中反映的地質作用過程是()A.冰川侵蝕 B.流水侵蝕 C.風力侵蝕 D.風化作用4.夜間溫度下降,水結成冰,會導致巖石()A.規(guī)模變大 B.變成碎片 C.裂隙增大 D.成分改變5.該類地質作用過程主要發(fā)生在()A.低緯度地區(qū) B.高緯度地區(qū) C.低海拔地區(qū) D.熱帶沙漠地區(qū)下圖為四種地貌景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四種地貌景觀中屬于典型的沉積地貌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形成①圖中深厚黃土層的主要外力是()A.風力 B.流水 C.冰川 D.巖漿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8.該版面圖案景觀是()A.九寨溝風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護區(qū) D.長白山天池9.該地形景觀的主要成因是()A.冰蝕作用 B.流水侵蝕作用 C.風力侵蝕作用 D.海浪侵蝕作用10.該景觀地貌屬于()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蝕地貌 D.喀斯特地貌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巴塔哥尼亞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崗巖組成,山體垂直方向的節(jié)理(巖石裂隙)發(fā)育。雪山多呈塔狀,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針錐插在山上,尖峭挺立。其中位于人跡罕至的菲茨羅伊峰,因其常年籠罩在“云霧”之中,是世界上最難攀登的山峰(海拔3359米,相對高度1951米),成為無數(shù)登山愛好者、攀巖者的圣地。近年來,巴塔哥尼亞地區(qū)因其獨特的塔狀尖峰和冰原景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圖甲示意巴塔哥尼亞冰原和菲茨羅伊峰位置,圖乙示意菲茨羅伊峰景觀和巖石節(jié)理結構。(1)運用內、外力作用的原理,說明巴塔哥尼亞雪山塔狀尖峰形成的過程。(2)簡析菲茨羅伊峰難以攀登的緣由。(3)分析巴塔哥尼亞冰原地區(qū)游客的增加對當?shù)氐挠绊憽?/p>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據(jù)剛果湖演變成剛果盆地可知,剛果盆地的主要成因最可能是剛果湖地區(qū)地殼抬升,剛果河切穿盆地西部的山脈,湖水外流。2.答案:D解析:讀圖可知,卡拉哈里湖位于南非高原,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終年氣溫較高,無結冰期,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大。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1月為濕季,降水多,所以1月沼澤面積最大。3.答案:D解析:在溫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經常發(fā)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巖石碎塊或砂粒,這種作用叫風化作用(凍融風化)。圖示巖石的破碎過程屬于風化作用,D正確,A、B、C錯誤。故正確答案為D。4.答案:C解析:夜間溫度降低,水結成冰體積增大,使巖石裂隙增大,C正確;巖石的規(guī)模與水結冰無關,A錯誤;形成碎片是巖石裂隙增大后,受重力作用形成的,B錯誤;化學風化才會改變成分,該過程屬于物理風化,D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5.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該地區(qū)巖石不斷破碎,與水的凍融密切相關,其過程為巖石的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凍結成冰時,體積增大,對巖石裂隙壁產生很大的壓力,使巖石裂隙加深加寬:當冰融化時,水沿裂隙深入巖石內部,同時水量也可能增加,并再次凍結成冰。這樣凍結、融化頻繁進行,使巖石崩解破碎,這種作用叫凍融風化;凍融風化多發(fā)生在寒冷地帶,如高緯度和高山地區(qū)。A、C、D三地溫度都較高,凍融作用較弱。故正確答案為B。6.答案:D解析:圖①中千溝萬壑的溝谷地貌是由流水侵蝕形成,圖②中千仞峭壁是內力作用引起的斷層活動形成,不屬于典型的沉積地貌,①、②不符合題意;圖③中沙丘地貌是風力沉積形成,圖中④中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積形成,屬于典型的沉積地貌,③、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7.答案:A解析:圖①表示黃土高原的地表形態(tài),黃土高原西北臨近沙漠地帶,地質時期西北季風把大量泥沙從西北沙漠帶來,風速逐漸減小,顆粒較細的黃土在黃土高原一帶大量沉積,從而形成①圖中深厚黃土層,因此形成黃土高原深厚黃土層的主要外力是風力,與流水、冰川和巖漿關系不大,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8.答案:B解析:讀圖和結合生活可知,圖示景觀地勢崎嶇,峰嶺眾多,山環(huán)水繞,峰嶺秀麗,是桂林山水景觀。ACD錯誤,B正確。故選B。9.答案:B解析:桂林山水在云貴高原地區(qū),是石灰?guī)r地貌典型分布地區(qū),景觀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流水侵蝕,ACD錯誤,B正確。故選B。10.答案:D解析:可溶性巖石在常溫下與二氧化碳和水發(fā)生反應,被溶蝕,形成的地貌景觀屬于喀斯特地貌,D正確;雅丹地貌是風力侵蝕地貌,丹霞地貌是紅色砂巖被流水侵蝕形成的地貌。冰蝕地貌形成在高山地區(qū),如U型谷,冰斗,角峰,峽灣等,ABC錯誤,故選D。11.(1)答案:地殼運動,板塊擠壓,山脈隆起;山體巖石破裂,產生節(jié)理(裂隙);山峰經風化、冰川侵蝕,山體逐漸形成角峰;該區(qū)域的山體垂直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明顯,節(jié)理兩側巖石易被侵蝕而剝落;逐漸形成塔狀尖峰。解析:根據(jù)題目要求,運用內、外力作用的原理,內力作用主要有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和變質作用等。外力作用包括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和固結成巖等作用。結合材料信息,“巴塔哥尼亞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崗巖組成”說明首先經過巖漿侵入冷凝作用形成花崗巖;根據(jù)材料信息“山體垂直方向的節(jié)理(巖石裂隙)發(fā)育”說明花崗巖經過地殼運動,板塊擠壓,山脈隆起,從而露出地面,在地殼擠壓隆起的過程中,受力超過巖石的承受能力,導致山體巖石破裂,產生節(jié)理(裂隙)。巴塔哥尼亞冰原之上的雪山出露地表之后,處于雪山分布區(qū),受到風化及冰川侵蝕等作用,使得山體逐漸形成角峰;再加上該山體因板塊擠壓抬升作用,使得山體垂直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明顯,兩側巖石破碎,易受到外力侵蝕作用而剝落,從而逐漸形成塔狀尖峰。(2)答案:垂直高差大,地勢陡峭;山頂附近氣流紊亂,天氣變化復雜;山地降水豐富,雪崩多發(fā);位置偏僻,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雪山多呈塔狀,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針錐插在山上,尖峭挺立?!闭f明該地所在地區(qū)山體垂直高差大,地勢陡峭,攀登危險,難攀登;“其中位于人跡罕至的菲茨羅伊峰,因其常年籠罩在“云霧”之中,”人煙稀少,位置偏僻,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物資補給不便;常年籠罩在“云霧”之中,天氣變化復雜;同時根據(jù)該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可知,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山地降水豐富,海拔高,雪崩多發(fā),所以難攀登。(3)答案:帶動當?shù)叵嚓P產業(yè)的發(fā)展,增加就業(yè)機會,增加經濟收入;有利于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利于對外交流;對當?shù)厣鷳B(tài)造成破壞,影響對當?shù)匚幕谋Wo,污染水源,加速冰川融化。解析:游客的增加對當?shù)氐挠绊懼饕獜挠欣绊懞筒焕绊憙纱蠓矫孢M行回答。首先,游客的增加能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