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及答案_第1頁
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及答案_第2頁
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及答案_第3頁
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及答案_第4頁
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jīng)典word整理文檔,僅參考,雙擊此處可刪除頁眉頁腳。本資料屬于網(wǎng)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史書體例,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2、反復朗讀課文,了解與課文相關的歷史史實。3、根據(jù)課下注釋解釋課文第一、二段,解決一、二段的知識點并賞析這兩段?!緦W習過程】一、自主預習1、《左傳》其書及寫作背景《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記敘了上起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歷史。《左傳》突出的特點就是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敘事散文樹立了典范?!皞鳌币鉃樽⑨?,《左傳》是給儒家經(jīng)典《春秋》所作的注釋性文字?!豆攘粋鳌泛戏Q“春秋三傳”。2、史書體例①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②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③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zhàn)國策》。④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⑤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chuàng)于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⑥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3、背景資料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鄭有兩事得罪了晉1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但是最終也了這次戰(zhàn)爭。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望,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是必然的了?!稜T之武退秦師》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與城濮之戰(zhàn)只相隔兩年。因此秦、晉圍鄭實屬城濮之戰(zhàn)的余波。二、基礎知識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函(夜縋(敝(逢()陵)氾()南)鄰佚()之狐)秦陪(闕(不知(共()之)孫秦伯說(戍()))其乏困)之2.通假字:(易)(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3)夫晉,何厭之有(4)秦伯說,與鄭人盟(5)失其所與,不知三、小組合作歸納字詞意義和用法。1、詞類活用①燭之武退秦師.②且貳于楚也.③晉軍函陵,秦軍汜南.④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⑤越國以鄙遠..⑥闕秦以利晉.2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⑧鄰之厚,君之薄也..2、古今異義①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今義: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古義:今義:③亦去之.古義:今義: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今義:3、文言句式①以其無禮于晉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③夫晉,何厭之有?④是寡人之過也。⑤(燭之武)辭曰⑥敢以(之)煩執(zhí)事⑦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⑧(晉)許君焦、瑕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1.理順結構(學生探討完成)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3五、賞析一、二段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1)且貳于楚也(.))(2)晉軍函陵(.)(3)猶不如人(.2、探討分析下列問題(4)無能為也已(.)(1)晉、秦兩國為什么圍攻鄭國?(2)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的?4【學習目標】1、根據(jù)課下注釋解釋課文第三、四段2、解決三、四段的知識點并賞析這兩段學習過程一、解釋下列加點的字(1)夜縋(.)而出(2)鄭既(.)知亡矣。(3)越國以鄙(.)遠().(4)焉()用亡鄭以陪(.)之往來)鄰(5)行李(..(6)共(.)其乏困(7)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其西封)之(9)若不闕(.)秦,將焉(.)取之?..(11)秦伯說(.),與鄭人盟(12)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13)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人之力而敝((14)因(.)之,不仁.),不知(..(15)失其所與(.)(16)吾其(.二、賞析第三段)還也。燭之武用哪些事實和事理說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點最關鍵?三、賞析第四段,分析燭之武的人物形象1、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軍進攻?52、請?zhí)接懛治鰻T之武的人物形象四、課后練習——完成下列練習題(一)解釋每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歸納一詞多義(1)以①以其無禮于晉③越國以鄙遠②敢以煩執(zhí)事④焉用亡鄭以陪鄰?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2)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3)其②焉用亡鄭以陪鄰?④且焉置土石③失其所與,不知(4)若④吾其還也①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有是哉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5)夫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②夫晉,何厭之有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微①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7)貳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微言大義(成語)()①貳則疑惑。(②不遷怒,不貳過。())③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8)鄙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肉食者鄙,未能遠謀(③我皆有禮,夫猶鄙我())6(9)許①許君焦、暇……(②雜然相許())③潭中魚可百許頭(④先生,不知何許人也((10)敝))①使史更敝衣草屨(②曹操之眾,遠來疲敝(③因人之力以敝之()))(二)、課堂達標與遷移(中)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注音與釋義錯誤的一項是(A.夜縋(zhuì)而出: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B.秦伯說(yuè),與鄭人盟:“說”通:“悅”,高興C.失其所與,不知(zhì):“知”通“智”,明智D.使杞子、逢孫、楊孫戍(shù)之:防守E.共(gòng)其乏困:共同,一起F.若不闕(quē)秦,將焉取之:侵損、削減2.下列句子中帶點詞的意思和用法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越國以鄙遠鄙:做動詞,當做邊邑封:做名詞,疆界軍:做動詞,駐軍隧:做動詞,挖隧道B.既東封鄭C.晉軍函陵D.若闕地及黃泉,隧而相見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和意思不完全相同。做代詞的兩項是()A.何厭之有B.唯君圖之C.將焉取之E.鄰之厚,君之薄也D.君之所知也F.行李之往來4.下列句子中帶點的詞有的是謙稱,有的是敬稱。屬于敬稱的兩項是()A.是寡人之過也B.吾不能早用子C.臣之壯也,猶不如人D.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E.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F.公子若返晉國,則何以報不轂5.下列句子翻譯不當?shù)囊豁検牵ˋ.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7)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懷有二心,從屬楚國。B.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如果派燭之武見秦國國君,敵軍一定會退后。C.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越過別國來鄙視遠方敵人,您知道那是很難的。D.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損害秦國的疆域卻使晉國獲得利益,請您好好考慮這件事。6.翻譯下面句子。(1)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2)夫晉,何厭之有?7.挖空訓練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佚之狐言于()其無禮于()貳)氾南。)使燭之武見)壯也,猶今急而()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君知其難也,焉(夜()知亡矣。若(越國以鄙遠,(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縋而(())),行李之()往來,共)晉君賜矣,許君焦、瑕,)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朝濟而(()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利晉,)。使()君圖()取之?闕秦以(唯()還。)人之力而敝(亂易整,不武。吾其(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不知;以)之。()還也?!币嗳?8字詞參考答案:1、通假字(1)已,通“矣”②共,通“供”提供③厭,通“饜”,滿足④說,通“悅”⑤知,通“智”2、詞類活用(1)退:使……撤退(2)貳:數(shù)詞用作動詞從屬二主,對……有二心(3)軍:名詞用作動詞駐扎(4)“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疆界。(5)鄙,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方指鄭國(6)利:名詞使動使……獲利(7)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8)“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3、古今異義:(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義:認為)(以為,古義:把……作為;今(2)行李之往來門所帶的包裹)(3)亦去之(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般人的妻子)(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4、文言句式(1)狀語后置(2)狀語后置(3)賓語前置(4)判斷句5、一詞多義⑴以(5)(6)(7)(8)省略句④(表順承,連詞)⑤(把,介詞)(2)焉副詞,怎么能)問或疑問呢③(疑問⑥句末表反(3)其①代詞使者②代詞9③代詞指自己(4)若④表商量或希望的語氣還是③你①像②如果(5)夫①人指三個人(6)微①略微(7)貳①不專一(8)鄙①邊遠的地方②庸俗,鄙陋。③看不起,輕視。(9)許①答應,聽從。④表處②句首語氣詞③那個人②沒有③沒有④幽微,精妙。③從屬二主②再重復②贊同。③約數(shù)所(10)敝①壞,破舊。②疲憊③損害,衰敗。(二)課堂達標與遷移1、E2、B3、BC4、BD5、C7.燭之武退秦師挖空教師版晉侯、秦伯圍鄭,以(因為)其無禮于(對)晉,且(并且)貳于楚也。晉軍(駐扎)函陵,秦軍(駐扎)氾南。佚之狐言于(對)鄭伯曰:“國危矣,若(如果)使燭之武見秦君,師(軍隊)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取獨)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才,一說表修飾)求子,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然(然而)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啊)!”許之。夜(在夜晚)縋而(表修飾,一說表承接)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已經(jīng))知亡矣。若(如果)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越過別國把遠地當成邊邑)君知其難也,)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鄰國的勢力雄厚了,你們秦國的力量相對就削弱了)若舍鄭以為(把……作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李之(取獨)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給予)晉君賜矣,許君焦、而(表并列,不譯。一說表轉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