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史整理資料_第1頁
上古史整理資料_第2頁
上古史整理資料_第3頁
上古史整理資料_第4頁
上古史整理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121、愛琴海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中的各島嶼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前兩個地區(qū)相當于現(xiàn)在的希臘共和國,后一個地區(qū)則屬于現(xiàn)在的土耳其共和國.希臘半島是愛琴海區(qū)域的主要部分。希臘半島依其自然形勢,分作北、中、南三部分。希臘半島多小山,土壤欠肥沃,不利于農業(yè)生產。但適宜培植葡萄和橄欖.希臘半島和愛琴海中許多島嶼出產大理石、陶土等天然資源,為建筑、制陶等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原料。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對希臘以后的發(fā)展有極大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1)航海業(yè)、商業(yè)比較發(fā)達;2)半島外部四通八達,位置優(yōu)越;3)半島內部多山,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希臘內部的統(tǒng)一,因此,希臘文明都是局部范圍內文明的綜合.(真正的希臘文明由公元前2500年以后進入的操希臘語的人創(chuàng)造。)學習上古希臘史的相關資料:碑刻銘文、紙草文獻、希臘當時人的記述以及后世考古發(fā)掘。史學作品有:希羅多德的《歷史》、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和色諾芬《希臘史》以及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4、希臘史的分期1)愛琴文明或克里特·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12世紀),屬于青銅時代,在克里特和南希臘的少數(shù)地區(qū)出現(xiàn)了早期國家。2)荷馬時代(公元前11-9世紀),鐵器時代開始,多利亞人南下后,愛琴文明毀滅,希臘各部落原始公社解體。3)古風時代(公元前8—6世紀),希臘各城邦形成。4)古典時代(公元前5-4世紀前期),希臘城邦達到全盛并開始走向衰落。5)馬其頓統(tǒng)治時期(公元前4世紀晚期—2世紀中期),希臘城邦處于馬其頓統(tǒng)治下,最后為羅馬人所滅。二、愛琴文明:古希臘的文明史是從愛琴文明開始的。所謂愛琴文明就是指愛琴海地區(qū)的青銅文化.在青銅時代,這一地區(qū)的原始社會逐漸解體,產生了早期國家。愛琴文明的發(fā)現(xiàn):愛琴文明的發(fā)現(xiàn)是近代考古學上的一項重大成就。這項成就的取得與德國學者謝里曼的工作有很大的關系。19世紀70年代開始。1900年英國考古學者伊文思在克里特島上發(fā)現(xiàn)了米諾斯王宮遺址。其后,一些學者又在希臘半島、愛琴海各島嶼等地區(qū)進行了發(fā)掘,充實了愛琴文明的內容,從而使愛琴文明這一被淹沒了數(shù)千年的人類文明成就再次為世人所知.愛琴文明區(qū)域很大,但其中心主要集中于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城,因此又稱克里特·邁錫尼文明。從公元前20世紀開始到公元前12世紀結束一共存在了800年。由于愛琴文明的發(fā)現(xiàn)使希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加遙遠的古代。2、克里特文明:克里特文明建立于公元前20世紀,以王宮建筑為其主要特征。一般以公元前1700年為界,把克里特文明分為早王宮時期(約公元前20世紀—公元前1700年)和后王宮時期(約公元前1700—1380年)。我們?yōu)槭裁凑f公元前20世紀至公元前1380年的克里特已經進入文明時代?這是因為:1)發(fā)現(xiàn)了青銅工具和武器(青銅雙面斧和短劍);2)發(fā)現(xiàn)了精美的陶器;3)有王宮;4)有文字,古代克里特的音節(jié)文字,考古學上稱作線形文字A;5)還有統(tǒng)治者.3、邁錫尼文明邁錫尼文明是南部希臘的邁錫尼、派羅斯等早期城邦于公元前15世紀-公元前12世紀建立的相當發(fā)達的青銅文明。其創(chuàng)造者是希臘人的一支:阿卡亞人.考古學家主要根據(jù)挖掘出來的墓葬規(guī)模、墓葬物品、城墻以及幾千泥板文書,即用希臘文寫成的線形文字B來確定文明的性質。1952年英國學者文特里斯對線形文字B的釋讀成功,更使人們對邁錫尼文明有了更深的認識大約至公元前12世紀,邁錫尼文明為北來的多利亞人所滅。三、荷馬時代(公元前11--9世紀)1、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第二節(jié)古風時期(公元前8—6世紀)古風時期是希臘國家的形成期。這種城邦因其形成的方式和途徑不同,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1)殖民城邦;2)由于征服而產生的城邦;3)由于氏族內部的分化而產生的城邦。一、殖民城邦1、出現(xiàn)殖民的原yin:最主要的是生產力不夠發(fā)達的緣故。具體的原因因各城邦條件不同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貧富分化過程中欠債失地的農民外流有的是城邦政治斗爭中失敗一方的外遷;也有的是由于自然災害迫使一部分居民外移;也有的是到外面去尋求原料。航海和造船業(yè)的發(fā)展又使海外移民成為可能.2、移民的方向:主要三個方向:東方的Hellespontos和黑海沿岸〉西部在西西里和南部意大利地區(qū).南部北非的昔列尼、埃及諾克拉底斯。3、殖民的影響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許多希臘人的國家.促進希臘經濟的發(fā)展,給希臘帶來了財富、奴隸和市場,加劇了希臘內部階級結構的變化。加強了希臘各城邦與海外各地的商業(yè)聯(lián)系,為希臘接觸并吸收埃及、西亞等地的文化創(chuàng)造條件。給當?shù)鼐用駧砹藶碾y。二、斯巴達國家的形成形成的過程:最初進入拉哥尼亞的多利亞人主要分為三個部落,還處于原始社會的末期。他們在公元前十至九世紀,逐漸組成地域關系的農村公社(“奧巴")。五個“奧巴"代替了原來的三個部落,聯(lián)成一個政治中心,這就是多利亞人的斯巴達城。它名之為城,實際上既沒有城墻,也沒有象樣的街道。先征服拉哥尼亞,后征服美塞尼亞(公元前740-720年),公元前八世紀末進入國家。斯巴達的階級關系斯巴達國家的居民分為三個集團,即斯巴達人、皮里阿西人和希洛人。斯巴達人是征服者,其成年男人享有公民權。公元前五世紀左右斯巴達的公民約為九千人,包括其家屬在內約為四萬人。他們集體占有被征服地區(qū)的土地,這些土地按斯巴達人的家庭數(shù)目劃分為均等的份地(每份約二十公頃),分給各家。斯巴達人不得將份地買賣、分割或轉讓,只能傳給后代。份地由希洛人耕種,斯巴達人則坐享其成皮里阿西人散布在山區(qū)和沿海地區(qū)的村鎮(zhèn)里,約三萬人。他們沒有公民權,也不能與斯巴達人通婚,但保持人身自由,有權占有土地和動產,從事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并須向斯巴達國家納稅和服兵役。希洛人是在被征服后留在原來土地上被奴役的奴隸,約二十萬人。他們每七家附著于斯巴達人的一塊份地上,耕種土地,向份地領有者斯巴達人每年交納八十二麥斗大麥和一定數(shù)量的油和酒,約為收獲物的一半,另一半用以維持七家希洛人的生活。希洛人是斯巴達人集體所有的奴隸,斯巴達人對他們不能任意買賣,但可以加以殺害。當戰(zhàn)爭發(fā)生時,希洛人必須隨斯巴達人出征、服役,從事運輸以及修筑工事等苦役。類似對希洛人的這些剝削制度,在希臘的克里特等地也有,這種剝削制度總稱為希洛制.它是由于征服而產生的一種奴隸制。3、斯巴達的政治制度斯巴達是貴族專政的國家。它的國家機構由國王、公民大會、長老會議和監(jiān)察官組成。國王有二人,分別由兩個家族世襲,平時,主持國家祭祀和處理與家族有關的案件,戰(zhàn)時一個國王在國內坐鎮(zhèn),一個外出領兵作戰(zhàn),權力較大。公民大會實際作用不大,凡年滿三十歲以上的斯巴達人男子皆有權參加.公民大會對長老會議的提議無討論權,只有表決權,表決時以呼喊聲的高低來決定,聲音高表示通過。長老會議成員和監(jiān)察官由公民大會選出,選舉方式也是以呼喊聲的高低來對候選人表示意見。長老會議是最高權力機關,成員共三十人,除去兩個國王外,其余二十八人都是年逾六十的貴族,任職終身,如有缺額,仍須從年逾六十的貴族中補選。一切國家大事先由長老會議討論決定,然后交高司法機關,一切民法案件,刑事案件和國事案件都由它來審理。監(jiān)察官共有五人,由公民大會一年一選,全由貴族充任。他們的任務是監(jiān)督國王,審理國王不法行為,監(jiān)察公民生活和鎮(zhèn)壓希洛人反抗.從公元前七世紀后半期起,他們的權力不斷加大,代替國王取得了主持長老會議和公民大會的權力,原歸長老會議審理民法案件的權力也落到了他們手中。4、伯羅奔尼撒同盟斯巴達在形成國家以后,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實力,不斷向外擴展。自從公元前六世紀前半葉以來,它迫使幾乎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各邦接受它的領導,組成伯羅奔尼撒同盟。這個同盟被希臘人稱為“斯巴達人及其盟友”.古代雅典國家的形成1、提修斯改革和雅典國家的萌芽國家是從氏族社會發(fā)展來的.所以要知道國家的出現(xiàn),就必須首先知道荷馬時代雅典氏族和部落的情況.提修斯改革:第一,廢除阿提卡各城鎮(zhèn)的議事會和行政機構,設立了以雅典城為中心的中央議事會和行政機構。這一措施開始把阿提卡各個氏族部落融合成一個民族。于是就產生了凌駕于各個部落之上的雅典民族法。只要雅典的公民,即使在非自己部落的地區(qū),也取得了確定的權利和新的法律保護.第二,把阿提卡的公民分為貴族、農民和手工業(yè)者三個等級,規(guī)定只有貴族才能擔任官職。2、梭倫改革和雅典國家的進一步完善1)梭倫改革的背景第一,土地兼并和債務奴役嚴重。雅典國家初步形成以后,掌握政權的氏族貴族殘酷地剝削和壓迫農民和手工業(yè)者。在氏族貴族高利貸的盤剝下,農民處境不斷惡化.欠債的農民若不能還債,其份地便作為抵押被插上債碑,而債務人及其家屬則淪為債主的“六一漢",向債主交納六分之五的收成。如果債務沒有抵押保證,或六一漢交不起地租,則債務人或其家屬,不得不用人身抵押,變?yōu)閭鶆张`,甚至被賣到國外。第二,工商業(yè)發(fā)展迅速.根據(jù)考古發(fā)掘的材料,到公元前7世紀末葉,雅典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手工業(yè)中心。陶器市場分布很廣。在黑海沿岸、埃及、埃特魯里亞等地都有市場。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就使得工商業(yè)奴隸主的力量擴大,希望有更多的政治權力,希望從氏族貴族中分得更多的領導權。第三,階級斗爭激化。改革以前,雅典的各個階級根據(jù)自身的利益結成或參加不同的派別:平原派,主要是在平原上占有肥沃土地的貴族,主張維護寡頭政治,維護貴族的原有利益.山地派,主要是住在山地的小農、手工業(yè)者以及遭受債務奴役的人民,他們主張進行社會改革。海岸派,他們主張溫和的改革,希望向海外發(fā)展。公元前632年,雅典發(fā)生基倫暴動,不久,氏族貴族授權德拉古制定法律,史稱“德拉古立法"(公元前621年),制定成文法對于貴族任意解釋習慣法有所限制,但其本質上是維護貴族利益的。德拉古法承認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公元前594年,梭倫擔任首席執(zhí)政官,進行改革。內容如下:第一,拔除債碑,取消“六一漢”制,取消以土地為抵押的債務,并禁止以自由民人身作債務抵押,從而廢除了債務奴役制。甚至把先前被貴族賣往國外的債奴也贖買回來。第二,按財產多少劃分等級按財產標準劃分等級,把全體居民分成四個等級,規(guī)定他們的權利和義務.第三、對政治機構進行改革,提高公民大會的作用。四百人會議、陪審法庭第四、發(fā)展工商業(yè)意義和局限:對貴族的打擊有限,沒有廢除氏族貴族原先侵占的私有地;失地農民對土地的要求末得到滿足;四百人會議通過的決議,貴族會議有權否決;四百人會議的人員從四個部落中選舉出來的.獲利最多的是工商業(yè)奴隸主。4、克里斯提尼改革和雅典國家的最后形成公元前509-508年,克里斯提尼當選為首席執(zhí)政官,進行改革,內容如下:第一,打破四個血緣部落,新建十個地區(qū)部落。第二,建立五百人會議以代替四百人會議。為公民大會準備決議,并執(zhí)行公民大會的決議。第三,建立十將軍委員會,制定陶片放逐法.克里斯提尼改革肅清了氏族殘余,結束了雅典平民與貴族的斗爭,確立了雅典民主政治,最后完成了雅典由氏族向國家的過渡。一、希波戰(zhàn)爭(公元前492—-—-449年是希臘走向繁榮的轉折點,是世界古代一次著名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進行了43年,最后,以波斯的徹底失敗,并承認希臘和小亞一帶希臘城邦的獨立而告終.1.原因:原因分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這次戰(zhàn)爭主要是由于波斯向外擴張以及對希臘的侵略而引起的。居魯士公元前550年滅亡米底;公元前546年滅小亞細亞;公元前538年征服新巴比倫;公元前513年大流士進攻斯基太人,占領色雷斯,希臘人面臨直接、間接的威脅。直接原因是公元前500年的米利都暴動。2.經過分二個階段: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80年,波斯進攻階段;公元前479-公元前449年,希臘進攻階段。(2階段;公元前478年,雅典與愛琴海上各島及小亞希臘各城邦,為了對付波斯,結成同盟,由雅典領導,史稱雅典海上同盟,因同盟會議和金庫曾設在提洛島上,故又稱提洛同盟。同盟各國最初是獨立的,同盟還有代表大會,公元前467年以后,金庫遷至雅典.)結果:公元前449年,雅典在塞普路斯打敗波斯軍,隨后雙方簽訂和約.內容:波斯放棄對愛琴海的霸權,承認小亞西海岸希臘城市獨立。希波戰(zhàn)爭正式結束。雅典民主政治1、內容:第一、國家官職,原則上對年滿20歲以上的公民開放,公民集體行使管理國家的職能。由全體成年男子組成的公民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每十天召開一次,國家的一切重大事務,例如:決定戰(zhàn)爭與和平、締結和約、制定法律、選舉和罷免國家公職人員,確定財政收支等都由公民大會討論決定。選舉產生的五百人會議是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負責處理公民大會閉幕期間的日常事務。具體的行政事務由每年選舉產生的行政人員負責。十將軍委員會是雅典最重要的行政和軍事機構,可以連選連任。日常司法機關是公民陪審法庭,陪審員由30歲以上的公民中抽簽產生.第二、重視法制,用法律保證民主政治的實行。雅典經常把法律勒石于碑,向公眾公布,使人民有所遵循,有所約束。雅典人首先提出了“每個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重要原則?!霸谖覀兊乃饺松钪?我們是自由的、寬恕的;但在公家事務中,我們遵守法律.”這種限自由于法律許可范圍內的思想是相當可貴的。而陪審法庭更是雅典人重視法律的象征。第三、實行公職津貼和觀劇津貼。陪審官每日2奧波爾,執(zhí)政官4奧波爾,五百人會議議員5奧波爾。觀劇津貼每人2奧波爾,相當于一天的生活費。這些措施對于防止富人專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四、言論自由,官民平等。容許有不同意見,許多重大問題都通過認真的討論。2、雅典民主政治的歷史作用和階級實質第一、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能夠保證正確的國策.民主政治對于維護國家的獨立,促進國家的強盛起了重要作用。第二、民主政治激發(fā)了廣大公民的熱情和關心祖國的熱情.第三、民主政治對雅典經濟繁榮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使雅典后來居上,成為地中海東部重要的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中心。第四、促進雅典文化的繁榮。局限性:第一、從政治上來說:雅典奴隸主所標榜的民主和平等,本身就是建立在不民主和不平等的基礎上的。民主政治的實質實際上就是奴隸主專政。第二、從人數(shù)上而言,奴隸主經濟所標榜的民主,也只是少數(shù)人的民主而已。全權男子公民:4萬2千人,其中還分等級第三、在經濟上說,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剝削奴隸和提洛同盟的基礎上的。津貼、建設費用的主要來源:勞里昂銀礦;提洛同盟的貢金(能養(yǎng)活2萬人).古典時代的開始與終結是以兩次戰(zhàn)爭作為標志的,如果說希波戰(zhàn)爭拉開了古典時代的序幕,那么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結束則標志著希臘古典時代的終結。?1、原因: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交戰(zhàn)的雙方是希波戰(zhàn)爭中的盟友--斯巴達和雅典。希波戰(zhàn)爭結束后,斯巴達在希臘傳統(tǒng)的霸主地位面臨著來自雅典的挑戰(zhàn)。作為提洛同盟盟主的雅典,依仗戰(zhàn)后強大的海軍和雄厚的財力,自然要充當希臘世界的領袖。以自然農業(yè)經濟為主的斯巴達與以工商業(yè)經濟發(fā)達的雅典;以實施貴族寡頭政體的斯巴達與民主政體的雅典間的矛盾不斷升級.然而“使戰(zhàn)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增長,從而引起了斯巴達的恐懼.公元前447—432年,雅典美麗的衛(wèi)城建成。雅典的迅速發(fā)展確實對斯巴達形成了威脅。修昔底德認為:這場戰(zhàn)爭是一大悲劇,交戰(zhàn)雙方都是愚蠢的,非正義的,當時雙方都有那么一伙不負責任的政客,為實現(xiàn)其個人的野心,完全不顧人民的死活,把國家推向毀滅的深淵,而一般人又沒有力量阻止這一趨勢,只能無可奈何地隨波逐流,結果同歸于盡,而雅典的失敗則是咎由自取。3、雅典失敗的原因:雅典慘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說在希波戰(zhàn)爭中,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雅典將士取得馬拉松戰(zhàn)役勝利的關健因素,那么在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中,雅典淪落為暴民政治的所謂民主制度也同樣是雅典失敗的主要原因。雅典失敗還有其它原因。如:對于同盟剝削太重,壓迫太深;雅典軍種分配不合理,長于海軍,而短于陸軍。決策失誤與外交失利都對雅典的失敗有重大的影響。?4、戰(zhàn)爭的影響1)戰(zhàn)爭使大量的自由民破產,奴隸數(shù)量大增。奴隸制的發(fā)展破壞了以小農和手工業(yè)者為主體的城邦經濟基礎。希臘的城邦時代就此終結。2)戰(zhàn)爭導致了希臘各城邦中階級矛盾的尖銳化.無數(shù)破產的自由民、大量的無業(yè)游民和奴隸構成了新的社會反抗力量。斯巴達、科林斯、阿哥斯等城邦都出現(xiàn)了起義和暴動。窮人與富人間的矛盾達到了頂點.3)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引發(fā)了希臘城邦間的混戰(zhàn)。斯巴達在戰(zhàn)后未坐穩(wěn)霸主地位,雅典、科林斯、底比斯等城邦挑戰(zhàn)斯巴達的權威.波斯乘機插手希臘事務,鼓動圍攻斯巴達。斯巴達竟以犧牲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獨立求得與波斯的和解。公元前371年,底比斯崛起,其軍隊由伊帕密濃達率領,在留克特拉大敗斯巴達軍。雅典唯恐底比斯強大,又聯(lián)合斯巴達對付底比斯,公元前362年,曼丁尼亞戰(zhàn)役,底比斯取勝,但喪失了統(tǒng)帥伊帕密濃達,霸業(yè)遂告終結。希臘城邦間的混戰(zhàn)耗盡了希臘各邦的力量,并且毀滅了整個希臘世界的自由。那些往日賴以繁榮的條件,包括穩(wěn)定而有秩序的政治,充滿活力的經濟,以及文化上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力都消失了。希臘古典文明已走到了盡頭,原有的和諧被打破,新的秩序開始出現(xiàn).而新秩序的建立者不是來自希臘內部,而是來自北部的馬其頓人.公元前337年,腓力在科林斯召開全希臘會議(僅斯巴達缺席),會議約定成立馬其頓-—希臘的永久性同盟,盟主當然是馬其頓。會議決定維持現(xiàn)存法律及秩序,并決定東征波斯??α_尼亞戰(zhàn)役以及科林斯會議的條款,使希臘完全失去了以前的自由??屏炙箷h標志著希臘城邦時代的結束.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被其衛(wèi)士殺死.其子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公元前331年春天,亞歷山大與大流士三世在亞述古都尼尼微近郊的高加米拉進行最后的決戰(zhàn),史稱高加米拉戰(zhàn)役,公元前324年,近10年的東征結束。亞歷山大遠征的直接結果,就是在歐亞非三洲遼闊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帝國,其范圍西起希臘、馬其頓,東至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界多瑙河與藥殺水。亞歷山大的遠征,在歷史上第一次把東西方部分世界聯(lián)為一體.為實現(xiàn)東西方的融合,亞歷山大一方面以埃及法老和波斯國王的合法繼承人自居;另一方面以聯(lián)姻的方式強化東西方統(tǒng)治階級的聯(lián)合。1、在政治方面,東方的君主專制政治與西方的城邦體制出現(xiàn)了一種結合。在希臘馬其頓地區(qū),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在埃及、敘利亞、兩河流域以及小亞細亞、中亞等原屬東方文明的地區(qū),在承襲東方原有體系的同時,也增添了一些希臘的因素,主要代表就是希臘人在東方建立的自治城市。這些新建的希臘自治城市把希臘民主傳統(tǒng)和商品經濟引入東方,產生了重大影響。2、經濟方面,通過遠征而形成的希臘化世界,對溝通希臘和埃及、西亞、中亞以至印度的商業(yè)貿易,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希臘化各國的君主改變了以往貯藏巨額金銀于東方宮廷和國庫的習慣,將大量金銀鑄成貨幣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種融和東西方特色的新型經濟。馬其頓希臘人雖奪得了財富,西方卻沒有繁榮起來。東方始終是希臘化世界的中心,亞歷山大里亞更是希臘化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3、文化方面,亞歷山大的征服使東西方文化在歷史上出現(xiàn)了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沖撞和交融,這使得富于理性和邏輯的西方哲學與古代埃及、西亞豐富的數(shù)學、天文學知識相結合,使希臘化時代的自然科學發(fā)生了突破性的飛躍發(fā)展,著名的科學家歐幾里德和阿基米德都產生于這個時代。東西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風格也相互影響,希臘雕像的藝術風格甚至通過印度傳到了中國.

4、在思想方面,亞歷山大帝國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和胸懷,希臘人從此走出了狹小的城邦界限,不再認為只有自己是“文明人”。人們開始以一種全新的、平和的目光看待世界和別人,那種強調人生而平等,充滿世界主義精神的斯多亞哲學在這個時期誕生了。羅馬古代居民古代意大利半島,除了意大利人以外,還有許多種族和部落,其中重要的有埃特魯里亞人和希臘人。、羅馬史的分期王政時期(公元前753-公元前509年)共和時期(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帝國時期(公元前27-公元476年)早期帝國(公元前27—284年。晚期帝國(284-476年)4、史料與史學薩魯斯特:《朱古達戰(zhàn)爭》、《喀提林陰謀》;愷撒:《高盧戰(zhàn)記》、《內戰(zhàn)記》;李維:《建城以來》(羅馬史);塔西佗:《編年史》、《歷史》.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尼布爾:《羅馬史》;蒙森:《羅馬史》.羅馬城的興起與王政時代1、羅馬的興起與王政社會傳統(tǒng)認為,羅馬建城年代為公元前753年??脊疟砻?最早的羅馬城位于拉丁姆的最北部。約公元前1000年左右,這里的小山丘上出現(xiàn)了原始村落群。到公元前8—前7世紀,各村聯(lián)合成七丘聯(lián)盟,居住在帕拉丁山上的拉丁人是這一聯(lián)盟的核心。后來,又有一些薩賓部落并入其中,使羅馬的實力有所增強。不過,最初的羅馬與其說是一個城市,倒不如說是一座村莊。從羅馬的出現(xiàn)到共和國的建立,歷史上稱為“王政時代”。傳說,羅馬當時共有300個氏族、30個胞族(庫里亞)和3個部落(特里布斯),其全體成員構成了“羅馬人民”(PopulusRomanus)?!巴跽r代"的基層組織為氏族,其管理機構主要有勒克斯(王)、長老議事會和庫里亞大會三種.勒克斯是軍事首長、最高祭司和最高審判官。自公元前8世紀中葉到公元前509年這250年間,傳統(tǒng)認為羅馬共有七個王,他們分別是羅慕路斯、努瑪、圖努斯、安庫斯、老塔克文、塞爾維烏斯和小塔克文.勒克斯可能由選舉產生,任終身職,但不世襲。長老議事會是王政時期羅馬的另一重要機構。根據(jù)傳統(tǒng),羅慕路斯任命了最初的100名長老,后第三王圖努斯又任命了100名,最后,老塔克文又加了100名,把長老的數(shù)目增加到300人。它的主要職責是審查庫里亞大會批準的國王提案,并享有否決權.因為長老議事會的成員都來自氏族顯貴,所以它在羅馬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聲譽。庫里亞大會是由全體氏族成年男子參加的民眾會議。庫里亞大會有權選舉高級公職人員(包括勒克斯)、決定戰(zhàn)爭或議和、通過或否決新規(guī)則、對氏族成員的死刑案作出最后判決等,但無權提出議案,無權提議改變勒克斯和元老院的決定。在表決時,30個庫里亞各有一票,過半數(shù)決議就告通過。2羅馬國家的產生第一,塞爾維烏斯首先舉行的是人口與財產的普查,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政策,按財產的多少劃分居民的等級,規(guī)定他們的權利和義務。按照塞爾維烏斯改革的規(guī)則:等級 財產(阿斯)?百人隊第一等級 10萬以上?80個重裝步兵,18個騎兵第二等級 10—7。5萬 22個次重裝步兵第三等級?7.5-5萬 20個次重裝步兵第四等級 5-2.5萬 22個輕裝步兵第五等級?2。5—1.1萬?30個輕裝步兵不入級 1。1萬以下 1個輕裝步兵第二,在百人隊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國家機構—-百人隊大會,或稱森都里亞大會。這是專門為服兵役的士兵設置的大會.隨著這個新機構的建立,原本屬于庫里亞大會的一些重要職權也都轉入了百人隊大會。這些職權包括:宣布戰(zhàn)爭、選舉高級官吏、審判重大案件等。此后,庫里亞大會雖還存在,但在政治上已經失去了重要地位。在森都里亞大會表決時,每個百人隊只有一票,所以控制權還是掌握在第一等級手里。第三,羅馬人管轄的地區(qū)設立地區(qū)部落,以代替原先的3個血緣部落.其中羅馬城內有4個,城郊農村有15或16個.凡在地域部落中登記入冊的自由民都成了羅馬公民,居民權與公民權開始走向一致。塞爾維烏斯改革既是一次軍事改革,也是一次政治改革。通過這次改革,過去由庫里亞全體平均分擔的出兵、出錢任務完全轉移到了富有階級身上,而這些富有階層本身也因此獲得了羅馬的政治控制權。塞爾維烏斯所創(chuàng)立的制度實際上是富有階級統(tǒng)治而由一切有產者參政的制度。無產者或財力微薄者被剝奪了參政權.因此這次改革具有明顯的階級性,它是羅馬國家最后形成的重要標志.羅馬早期的共和政制共和國的最高行政官吏不是國王,而是兩個權力相等的執(zhí)政官.他們由百人隊大會選舉產生,任期一年.他們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召集和主持元老院會議和公民大會,并執(zhí)行這兩個機構的決議。執(zhí)政官既是的國家首腦,也是羅馬軍隊的統(tǒng)帥,擁有最高的行政權和軍事權.在所有共和國早期的國家結構中,元老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元老院從王政時期的長老議事會發(fā)展而來,成員為300人,經常由卸任的執(zhí)政官補充.名義上,元老院僅是執(zhí)政官的咨詢機構,其討論和決定的議題僅限于執(zhí)政官提出的問題,決議只是建議性的,沒有法律效力。然而,早期共和國的客觀形勢卻保證了元老院在處理國家事務中的核心地位。首先,執(zhí)政官任期太短,只有一年,且又是權力相等的兩人,只有意見一致時才能行使職權,因而實際上只有依靠元老院才能實行統(tǒng)治。其次,執(zhí)政官手下沒有一支執(zhí)行其決定的強有力的官僚隊伍。第三,元老院成員具有任期長、政治經驗豐富等特點,是管理羅馬國家的人才庫.在元老院眾多的職權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可以在國家處于緊急狀態(tài)時任命獨裁官,稱狄克推多。獨裁官到任后,所有高級官員都應停止工作,服從他的領導。獨裁官擁有絕對生殺予奪大權,但任期很短,一般不超過六個月。羅馬早期共和國顯然是貴族共和國。平民雖然能夠按財產資格參加百人隊大會,但政權完全壟斷在貴族手里。政府的公職、神職和共和國的決策機構元老院都由貴族充任。執(zhí)政官經常在幾個特別顯赫的氏族里產生.貴族在政治、宗教、司法、土地分配、戰(zhàn)利品的分配、債務、訴訟等方面都握有絕對的權利,至于平民則完全處于政治上無權的地位。2、公民間的等級斗爭羅馬公民間的等級斗爭主要包括平民和貴族之間的斗爭。斗爭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大約從公元前494年至公元前367年,平民以保護自身的切身利益作為斗爭的主要目標;第二階段從公元前367年至公元前287年,則主要涉及到平民對政治權利爭取。1)保民官的設立公民間的等級斗爭最先發(fā)生在公元前494年,當時平民因不堪忍受債務奴役舉行集體撤離,他們來到離羅馬不遠的“圣山”,并準備在那里另建國家.羅馬因平民離去而實力銳減,大有被鄰國吞并的危險。迫于形勢的壓力,貴族只得作出讓步,答應減輕平民的債務負擔,并允許平民選出自己的保民官和營造官,以保護平民的利益.保民官初為兩名,后發(fā)展到十人。他們有權否決執(zhí)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任何決議。保民官的設立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中的一件大事.2)《十二表法》的制定共和之初,羅馬使用的是概念含糊的習慣法,解釋權和司法權完全操縱在貴族和祭司手里。因此,平民們強烈要求政府編纂成文的非宗教性法律.在平民的積極努力下,羅馬政府被迫于公元前450-—前449年頒布了羅馬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成文法典—-《十二表法》?!妒矸ā返闹贫仁瞧矫穹磳F族斗爭的一大勝利,也是羅馬法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十二表法》是最古的羅馬法文獻,從留下來的材料看,此法條文眾多,內容廣泛。主要包括: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權、家長權和繼承權、宗教法、刑法和民法等。雖然它的大多數(shù)條款是對古代習慣的因襲,甚至還有“以牙還牙”等原始殘余,但它畢竟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規(guī)定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對于避免和限制貴族的專橫和濫用權力有一定的作用.3)坎努利烏斯法公元前445年,羅馬通過了坎努利烏斯法,正式廢除《十二表法》中規(guī)定的平民不能同貴族通婚的有關條款,這實際上也就消除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血緣差別,承認了二者在社會關系上的平等地位,從而為羅馬平民和貴族之間的進一步融合創(chuàng)造了條件。4)李錫尼和綏克斯都法公元前376年,李錫尼和綏克斯都當選為保民官.在位期間,他們提出了涉及土地、債務和政權三個問題的新法案。貴族對此反對強烈。平民也始終沒有讓步之意。雙方經過10年的抗爭,最后終于使這一法案變成了法律。法律規(guī)定:1)全體公民都可以占有和使用公有土地,但占有的最高數(shù)額不得超過五百猶格;2)平民所欠債款一律停止付息,已付的利息應在本金中扣除,剩余的差額分三年還清;3)取消軍事執(zhí)政官,恢復執(zhí)政官職.在兩名執(zhí)政官中,必須有一名來自平民。該法案的通過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勝利的一個轉折點.其他高級官職也陸續(xù)對平民開放:前356年,平民獲擔任獨裁官的權利;前351年,平民獲擔任監(jiān)察官的權利;前337年,平民獲擔任行政長官的權利。5)波提利烏斯法公元前326年,羅馬通過波提利烏斯法案,規(guī)定:債務人應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為借款的抵押品.這實際上也就廢除了債務奴役制.對于羅馬平民來說,債務奴役制的廢除比他們所獲取的任何成就都要重要,因為這是他們走向自由的開端.6)霍騰西烏斯法公元前287年,平民出身的獨裁官霍騰西烏斯提出法案,要求:平民大會所通過的決議具有法律效力,并對全體公民起約束作用。法案很快得到了通過?;趄v西烏斯法的通過標志著平民與貴族在法律上平等地位的確立。羅馬共和國早期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至此結束.平民與貴族的斗爭是早期共和國時期最重要的政治事件。經過兩個世紀的斗爭,平民的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有權擔任國家各種公職,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在法理上成了共和國的主人。羅馬的國家機構日趨完整。新貴作為羅馬共和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統(tǒng)治集團,它既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的產物,更是統(tǒng)治集團內部力量補充、更新以及政治權力重新分配的結果。新貴取代舊貴族的統(tǒng)治是羅馬歷史進步的表現(xiàn),是羅馬人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威脅下作出的理智選擇,是羅馬人政治智慧的反映,是羅馬在公民內部實踐以妥協(xié)求生存、以妥協(xié)求發(fā)展的最好例證。新貴作為羅馬共和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統(tǒng)治集團,它既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的產物,更是統(tǒng)治集團內部力量補充、更新以及政治權力重新分配的結果。新貴取代舊貴族的統(tǒng)治是羅馬歷史進步的表現(xiàn),是羅馬人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威脅下作出的理智選擇,是羅馬人政治智慧的反映,是羅馬在公民內部實踐以妥協(xié)求生存、以妥協(xié)求發(fā)展的最好例證。一、羅馬征服意大利共和國建立初期,羅馬還不過是意大利中部第伯河畔的一個小國,處境相當艱難,隨時有被鄰國滅亡的危險。當時,在它的北邊有實力強大的埃特魯里亞人,在它的南邊和東邊則有強悍好戰(zhàn)的厄魁人和伏爾西人。羅馬花費了整整兩個世紀的時間與這些強鄰作戰(zhàn),并最后通過維愛等戰(zhàn)爭,征服了他們,從而使波河以南、第伯河以北的廣大地區(qū)都成了羅馬領土的一部分.大約從公元前4世紀40年代開始,羅馬人又進入了下一輪擴張期。其矛頭直指意大利中部的薩莫奈人.薩莫奈人居住于亞平寧中部山區(qū),二者進行了三次薩莫奈戰(zhàn)爭。公元前280年早春,皮洛士率領2萬5千名士兵和20頭戰(zhàn)象在意大利登陸。在他林敦以南的赫拉克里亞附近和奧斯庫倫戰(zhàn)役中皮洛士接連兩次擊敗羅馬軍隊。但這些勝利也使他自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中有7500名戰(zhàn)士慘死疆場。人們把這種得不償失的戰(zhàn)爭稱作“皮洛士式的戰(zhàn)爭”。公元前275年,在貝尼溫敦附近的決戰(zhàn)中,皮洛士被羅軍打敗,被迫退回希臘。公元前272年,他林敦投降。此后,意大利南部的其它城市也陸續(xù)被羅馬人征服。羅馬終于成了波河流域以南意大利廣大地區(qū)的主人。羅馬征服意大利后,并沒有將它組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而是根據(jù)被征服地區(qū)的各種不同情況,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依靠各部落和各地區(qū)社會上層對意大利進行治理.這種“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確保了羅馬后方的穩(wěn)定。二、對西地中海的征服羅馬對西地中海的征服是通過與迦太基人的戰(zhàn)爭來實現(xiàn)的。迦太基位于北非今突尼斯地區(qū),原是腓尼基人的一個殖民地.從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羅馬與迦太基曾進行三次戰(zhàn)爭。因為羅馬人稱腓尼基人為布匿人,因此將這場戰(zhàn)爭稱之為“布匿戰(zhàn)爭"。第一次布匿戰(zhàn)爭(公元前264-前241年)爆發(fā)。對于羅馬人來說,第一次布匿戰(zhàn)爭的還有一個重要收獲就是迫使它建立了一支海軍,而這支海軍在羅馬未來的對外征服中將發(fā)揮巨大的作用。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公元前218-前201年)隨即爆發(fā).坎尼戰(zhàn)役再次顯示了漢尼拔高超的指揮才能,在世界軍事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這次戰(zhàn)爭使迦太基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有了實質性的削弱.迦太基已經成了羅馬的附屬國,其一舉一動都要受到羅馬的監(jiān)督,而羅馬則成了地中海西部的霸主。公元前149-前146年,羅馬又發(fā)動了第三次布匿戰(zhàn)爭。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破,被夷為平地。羅馬在迦太基的廢墟上建立了一個新的行省,稱為阿非利加。此后,羅馬又在西班牙內地發(fā)動戰(zhàn)爭,擴大自己在西班牙的勢力。至公元前134年,羅馬已經控制了除西北地區(qū)以外的西班牙全境.公元前149-前146年,羅馬又發(fā)動了第三次布匿戰(zhàn)爭.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破,被夷為平地。羅馬在迦太基的廢墟上建立了一個新的行省,稱為阿非利加。此后,羅馬又在西班牙內地發(fā)動戰(zhàn)爭,擴大自己在西班牙的勢力.至公元前134年,羅馬已經控制了除西北地區(qū)以外的西班牙全境。國公元前3-前2世紀,在地中海東部家皆因內耗而日趨衰落,羅馬正好抓住這個機會,使自己的勢力迅速向地中海東部地區(qū)拓展。公元前215-168年,通過三次馬其頓戰(zhàn)爭,把馬其頓變成羅馬行省;公元前192-188年,在小亞西部擊敗敘利亞國王所領導的軍隊。公元前146年,消滅迦太基和科林斯.通過幾個世紀的擴張,地中海變成了羅馬人的內湖。羅馬人在地中海周圍建立了10個行省.戰(zhàn)爭的結果:奴隸人數(shù)大量出現(xiàn),排斥小農,流亡,騎士階層出現(xiàn).一、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34年,提比略·格拉古競選下年度的保民官,就任保民官后,提比略·格拉古提出土地改革法案。法案規(guī)定:任何人占有公有地不得超過500猶格,如果他有兒子,那么其長子和次子可各占250猶格,但每家占有公有地的總數(shù)不得超過1000猶格。凡超過規(guī)定的土地一律收歸國有,由國家分給無地的公民.對于此種份地,公民可以世襲使用,但不得出賣或轉讓。法案經過斗爭,獲得通過。在恢復提比略·格拉古土地法的基礎上擴大改革的范圍,先后實行了糧食法、審判法、亞細亞行省包稅權、筑路法、殖民地法等.這些法律的實施,部分地解決了鄉(xiāng)村平民的土地問題,保護了城市平民的經濟利益,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為破產公民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同時,也打破了元老院壟斷司法權力的局面,提高了騎士等級的政治、經濟地位。因此,深受城鄉(xiāng)平民和騎士的歡迎.蓋約·格拉古再次當選為保民官.格拉古兄弟改革失敗說明,羅馬當時情況下,想通過“限制富人占用公有地和分配土地給小農的立法,以擴大小農公民的人數(shù),從而達到維護羅馬國家的社會基礎和軍事力量的辦法顯然是走不通的.公元前111年,朱古達(北非一個國家的國王)戰(zhàn)爭開始。戰(zhàn)爭初期不利,一向紀律嚴明的羅馬軍現(xiàn)在卻是烏合之眾。馬略改革.馬略放棄了傳統(tǒng)的財產限制,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允許任何公民志愿參軍,這實際上也就開了無產者可以從軍服役的先例。士兵的服役年限也相應延長,一般為16年。馬略實行募兵制以后,士兵能夠從國家那里獲取薪餉,普通步兵一般為每年1200阿司,百人隊隊長加倍,騎兵則為三倍。武器裝備也由國家提供。改革軍團組織是馬略改革的另一重要內容.為了加強軍團的機動靈活性,馬略在軍團中推行聯(lián)隊制,用聯(lián)隊軍團的戰(zhàn)術形式代替三列軍團的戰(zhàn)術形式。每個軍團建有十個聯(lián)隊,每一聯(lián)隊統(tǒng)轄三個連隊。聯(lián)隊是能夠單獨執(zhí)行戰(zhàn)術任務、獨立進行軍事活動的單位馬略的軍事改革在羅馬歷史上地位重要。它起到了廣開兵源和提高戰(zhàn)斗力的作用,解決了格拉古兄弟想要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但它也給羅馬帶來了嚴重的后果。這一改革徹底改變了數(shù)個世紀以來兵農一體的局面,使軍隊逐漸成為脫離社會的特殊集團。這些特殊集團的成員主要來自無產者,他們沒有公民兵所具有的那種自覺性和愛國熱情。謀求生路和發(fā)財致富是他們從軍作戰(zhàn)的主要目的。他們很容易被軍事統(tǒng)帥所收買,使其成為將軍們的私有物。因此,馬略的軍事改革也為日后的軍事獨裁奠定了基礎.此后,軍隊作為一支獨立力量在國家事務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重要。公元前90年-前80年--—-同盟戰(zhàn)爭。同盟戰(zhàn)爭之后,意大利的居民都逐漸獲得了羅馬公民權,變成了羅馬公民。他們被分別編制在8個特里布斯內。從表面上看,羅馬人獲得了這次戰(zhàn)爭的勝利,但實質上,勝利則屬于意大利人.因為他們終于取得了與羅馬人平起平坐的地位。它使意大利人獲取了公民權,從而緩和了長期以來意大利人和羅馬人在公民權問題上的矛盾.同時,眾多意大利人變成羅馬公民,躋身于統(tǒng)治階級的行列,為羅馬提供了一大批新的管理者,從而使羅馬的社會基礎更加寬闊。此外,同盟戰(zhàn)爭也加速了意大利各地的羅馬化進程,促進了羅馬和意大利人的融合,為羅馬意大利民族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礎。公元前89年,本都國王米特里達梯在小亞細亞發(fā)生了米特里達梯戰(zhàn)爭。最后是蘇拉結束了第一次戰(zhàn)。公元前82年冬,蘇拉擊敗馬略派人抵抗,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進入羅馬,并隨即實行恐怖統(tǒng)治.他前后擬定三批“公敵”,把“公敵”名單公布于羅馬廣場.自己人終生獨裁官。為鞏固其獨裁統(tǒng)治,蘇拉采取措施,包括:從騎士和意大利新貴族中選拔300人為元老,以補充元老院名額;加強對公民大會的控制,恢復元老院對于公民大會通過的各種決議的否決權;增加法庭的數(shù)目,剝奪騎士等級的司法權力,而由元老充任法官;限制保民官對于政府官吏的否決權,規(guī)定做過保民官的人不能再任高職;分配土地給12萬名部下,拉近老兵和自己之間的關系。在蘇拉獨裁統(tǒng)治下,羅馬共和國已形同虛設。公元前78年蘇拉去世,他的各項政策也逐漸被廢除,但他的獨裁形式卻為后來的政治野心家奪取共和國最高權力開創(chuàng)了先例。四、斯巴達克起義(公元前73-71年)是古代羅馬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無論是在規(guī)模上還是在組織紀律性上,斯巴達克起義都代表了古代奴隸起義的最高水平,在世界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義軍雖拼死奮戰(zhàn),最后被克拉蘇打敗,斯巴達克在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斯巴達克起義對羅馬歷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沉重地打擊了羅馬的奴隸制經濟。起義軍在意大利半島南征北戰(zhàn),到處解放奴隸,摧毀奴隸主的莊園,迫使奴隸主不得不改變原有的經營方式。在斯巴達克起義后,集中眾多的同種奴隸在一起勞動的形式逐漸減少,授產奴隸制這種剝削方式更加普遍。同時,斯巴達克起義還強烈地震撼了羅馬的統(tǒng)治基礎,加速了羅馬從共和制向元首制的過渡。五、前三頭同盟公元前70年,克拉蘇和龐培當選為執(zhí)政官??死K和龐培執(zhí)政期間,清洗元老院中的蘇拉派,廢除蘇拉建立的體制,恢復保民官和公民大會的權力。公元前60年,龐培、克拉蘇和愷撒為了共同反對元老院的有關政策,秘密結成政治同盟,史稱“前三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