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國別與地域文化:美國文化概說:文化的概念定義文化、歷史、文明文化(Culture:400余種定義)泰勒:文化(或文明)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shù)、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習慣的復合體(《原始文化》)克羅伯:文化由外現(xiàn)的和內(nèi)隱的行為模式構(gòu)成,通過符號(信號)表達與傳遞,代表人類社會的顯著成就(精神與物質(zhì)),其核心部分是傳統(tǒng)的觀念(通過歷史沉淀和選擇),文化體系即是人類活動的產(chǎn)物,又是進一步活動的決定因素(《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批評考察》)文明(Civilization)查爾德:文明包括航船、文字、度量衡、城鎮(zhèn)中心,耕地的犁、冶煉銅的技術(shù)、用于灌溉的溝渠、精通專門技藝的工匠、裝上輪子的車輛及拉車的牲畜、以太陽運動為基準的年歷(公歷),和能夠維持非務(wù)農(nóng)人員生機的多余物資等(ManMakesHimself)克魯克宏:三條標準:1)擁有5,000以上居民的城鎮(zhèn);2)擁有語言書寫系統(tǒng)(文字);3)擁有雄偉建筑的祭祀中心。(ClydeKayMabenKlukhohn1905-1960,
BigraphicalMemoir
)湯因比:文明乃是整體,它們的局部彼此相依為命……在這個整體里,經(jīng)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素都保持著一種非常美好的平衡關(guān)系。文明是某種運動,而非條件,是旅行(voyage),而非港灣(harbor)--歷史:人類世界各一區(qū)域的文明實際上就是這一區(qū)域發(fā)展過程的歷史(《人類與大地母親》)概說:文化的學習研究現(xiàn)象、特征、本質(zhì):文化首先是現(xiàn)象,把握文化從現(xiàn)象入手,羅列其特征,探討其本質(zhì)。現(xiàn)象: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物質(zhì)、精神)特征:繼承性(過去語將來的紐帶),變異性(穩(wěn)定是相對的;變異是絕對的),時間(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輪回與線性)與空間(自然與人文)本質(zhì):物質(zhì)與精神--“不是肉體,而是精神使人成為人”—費爾巴哈;培育心靈—西塞羅;文化是任何一個民族的真正心靈和外貌—科岡社會化與個性化規(guī)范化與自由化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忠于守舊,而又樂于迎新,周而復始)橫向(靜態(tài))、縱向(動態(tài))橫向:現(xiàn)象靜態(tài)縱向:歷史動態(tài)美國文化概要政治理念:自由、民主、進步自由:源自擺脫舊世界的壓迫和控制殖民時期:宗教迫害(五月花)獨立革命:政治壓迫(不自由,毋寧死)自由的神話:局限性與破壞性殖民時期:宗教迫害(Winthrop,Hutchinson,Williams)黑奴制:第一批黑奴(1518)--林肯廢奴(1875)--民權(quán)運動(1960’s)原住民:土地掠奪(西進運動)民主:源自舊世界王權(quán)與民權(quán)之爭限制王權(quán)(KingJohn,HenryI)大憲章(1215)王權(quán)與神權(quán)之爭(HenryVIII,1536-37)父子之爭(美國革命1775-1783)民主的悖論:選舉權(quán)黑人(黑人男子1870)(1965)婦女(1920)原住民(1924)進步:跟隨太陽的民族亞利安人種優(yōu)越論盎格魯-撒克遜海盜邏輯顯然天命思想進步與擴張新大陸探險與13個殖民地路易斯安那購置跨越密西西比(西進擴張:80萬平方英里—300萬平方英里)門羅主義(1814,神圣同盟[俄奧普],拉丁美洲內(nèi)政,窩邊草)阿拉斯加購買(1867,內(nèi)陸帝國主義)夏威夷吞并(進駐太平洋)美西戰(zhàn)爭(1895,掌控中美洲,進駐東亞)巴拿馬運河(1903-1914)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海灣戰(zhàn)爭阿富汗戰(zhàn)爭制度:分權(quán)、制衡立法、執(zhí)法、司法聯(lián)邦制與邦聯(lián)制聯(lián)邦制:阿爾特胡修斯:強調(diào)國家政權(quán)不得干予地方(邦)政權(quán),即便出于正義,也是違背聯(lián)邦主義原則的魯?shù)婪颉び旯菏紫仁堑摹半p重政府”(doublegovernments),其次是雙重政府中間權(quán)力范圍的分工。休謨:聯(lián)邦政府各邦享受一定程度的權(quán)力和自由,并參與中央政府的決策。然而,中央政府始終具有否決或駁回下屬各邦的法律以及法院的裁決的權(quán)力。盧梭:所有的主要權(quán)力必須是分支機構(gòu),而共同的立法必須起到整合作用,整合的權(quán)力(中央政權(quán))必須大于任何一個邦的權(quán)力,并且必須規(guī)定脫離聯(lián)邦為違法,同時協(xié)議修改必須經(jīng)各邦一致統(tǒng)一,方能實行。邦聯(lián)制:孟德斯鳩:權(quán)力分散于各個小型政治單位,能保證各單元的一致和認同,能保證共同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因此而有效地遏制獨裁與專制,并能保障單元與單元之間的共和。康德:人們要得到永久的安寧就得讓邦聯(lián)各成員充分享有自由和自主權(quán)力,而不能依靠一紙和平協(xié)議或凌駕于每一成員之上的政權(quán)。各邦之間聯(lián)合的目的并不在于獲得類似國家那樣的權(quán)力,而在于保證其他成員自由的同時,保證各邦自己的自由。它們無需像一個國家的地方政府那樣遵循國家公眾法或者服從國家政府強加于它們頭上的政權(quán)。案例分析:聯(lián)邦政府憲法與州政府法律的矛盾英語為官方語言的立法(亞利桑那州1988年確立的英語為官方語言法律被聯(lián)邦政府最高法院判為違憲,2006年該州再度確立英語為官方語言)宗教清教主義(Puritanism)清教與新教信義宗(LutheranChurch),歸正宗(Calvinists),安立甘宗(Anglicans),清教(Puritanism)清教:清洗圣公會內(nèi)部的天主教殘余;人文色彩;刻苦精神;注重個人修養(yǎng)清教與英國國教英國國教(theChurchofEngland)的不徹底性清教主義在禮儀和宗教管理上傾向于加爾文宗,更加遠離羅馬天主教。新教與基督教新教“抗羅宗”(Protestants),在中國一般稱為基督教,與天主教(Catholicism)和東正教(Othodocs)共為基督教三大分支。宗教改革(MartinLuther)新教與天主教前者相信人是憑著信心蒙恩得以稱義。對罪、死亡與魔鬼的恐怖新教還可以使人們擺脫由于相信自己得救完全或基本上是由于自己有功而產(chǎn)生的驕傲和固步自封
.布盧姆:清教主義“后來已經(jīng)變成假正經(jīng)、殘酷、狂熱、迷信、市儈習氣和偽善的意思。實際上,那些定居在新英格蘭的男女清教徒的這些人類品格并不比他們同時代的人或后代子孫更多些。他們只是比別人更為強烈地信仰約翰·加爾文的教義?!迸领`頓:很久以前就有人把清教的新英格蘭當作傳統(tǒng)上被視為美國人的那些理想和制度的故土和發(fā)祥地?!褰掏胶蛽P基人構(gòu)成了新英格蘭整體的兩個部分,而要忽視或低估任何一方對普通生活的貢獻都難免誤解新英格蘭初期的精神和品格。清教是舊世界的貢獻,是由英國宗教改革嚴峻的理想主義創(chuàng)造的;揚基人是本土條件的產(chǎn)物,是由一種實用經(jīng)濟學創(chuàng)造的。美國宗教現(xiàn)狀PEW調(diào)查:67%的人認同美國是基督教國家,78%的人認為圣經(jīng)是上帝的話語,32%的人認為應(yīng)以圣經(jīng)原則來治理美國,多達63%的人認為應(yīng)由人民的意志來治理國家。49%的受訪者認為,公共生活中應(yīng)保留基督教的影響,但不同意基督徒右派的做法。比如在同性戀婚姻問題上,只有35%的人支持,56%的人表示反對。69%的人認為,自由派在推動政教分離上走得太遠,而49%的人則認為保守派在政治上著力過多85%至90%的人相信上帝,82%的人承認是基督徒,71.5%的人每月至少上一次教會。蓋洛普調(diào)查:雖然大多數(shù)美國人信上帝,但他們的上帝觀是不同的,這些不同與他們有不同的政治選擇有密切關(guān)系。上帝是1)隨時干預世界的審判型上帝;2)隨時干預世界的慈愛型上帝;3)不干預世界,但最終施行審判的上帝;4)是不干預世界的慈愛上帝--東部人認同3,西部人認同4,中西部的人認同2,南部人認同1。上帝觀與政治觀之間存在著關(guān)聯(lián)性。例如認同第一種的人認為,政府應(yīng)該在資金上支持宗教團體,而這正是共和黨的政策。
經(jīng)濟殖民時期的煙草與棉花種植業(yè)南方農(nóng)場與奴隸制度棉花種植與工業(yè)革命立國之爭農(nóng)耕與商貿(mào)(JeffersonVsHamilton)南北戰(zhàn)爭(生產(chǎn)方式的分歧)貿(mào)易保護與自由貿(mào)易貿(mào)易保護主義自由貿(mào)易論美國的經(jīng)濟脫胎于英國重商主義時代的母體,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開辟了世上堪稱登峰造極的美國保護主義傳統(tǒng),美國的富強概源于此。雖然立國后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爭議、反復和搖擺,但美國總體上選定了一條以國家干預和關(guān)稅保護為核心的發(fā)展道路。美國內(nèi)戰(zhàn)前的紡織業(yè)及其所帶動的其他產(chǎn)業(yè)明顯得益于貿(mào)易保護政策,內(nèi)戰(zhàn)之后的美國更是長期一貫地實行了世所罕見的保護主義政策,借此而趕超了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只有當自己的產(chǎn)業(yè)優(yōu)勢壓倒所有競爭者之后,美國才在20世紀上半葉開始轉(zhuǎn)向貿(mào)易自由化。嚴格說來,二次大戰(zhàn)之后美國推動世界走過的是一條貿(mào)易自由化道路,而非自由貿(mào)易道路。即使在自己的優(yōu)勢無可挑戰(zhàn)之時,美國也以利己主義為準繩,實用主義地規(guī)劃國際貿(mào)易體制、推動多邊貿(mào)易談判,并給自己劃出諸多例外的范圍。當自身優(yōu)勢收到競爭者的侵蝕時,美國為了保住自己的產(chǎn)業(yè)包括夕陽產(chǎn)業(yè),即采取雙重標準,拒絕順應(yīng)比較優(yōu)勢的演變趨勢,頻頻打出“公平貿(mào)易”等旗號以勢壓人,五花八門的非關(guān)稅貿(mào)易壁壘隨之大量進入國際貿(mào)易關(guān)系中。美國主導下的當今國際貿(mào)易體制本質(zhì)上還是一個強者各為私利相互角逐的傾斜舞臺。語言與文化:英語官方化運動個案概要美國官方化運動(亦稱惟英語運動)始于1981年,發(fā)展至2002年初,分兩個階段,一是為確立英語為官方語言立法,二是反對雙語教育,為惟英語教育立法。前者的結(jié)果是美國23個州先后制定和頒布了英語為官方語言的法律或法令;后者的結(jié)果是美國政府終止了貫徹執(zhí)行長達30多年的雙語教育政策,由《英語習得法》所取代。美國惟英語運動試圖通過語言的統(tǒng)一達到文化的一致,其本質(zhì)是美國社會以盎格魯文化趨同理念為核心的美利堅民族主義的張揚和宣泄,是多元文化趨勢的挑戰(zhàn)和逆動。引言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移民國家,白人社會與其他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文化關(guān)系是該社會矛盾沖突的主題,同化是白人社會的方針;多元是少數(shù)民族的追求,兩者間的爭斗構(gòu)成了美國歷史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語言的一致與多樣性是這一矛盾沖突的重要特征,美國世紀之交一場曠時20多年的惟英語運動是一最新個案。解讀此案,對于思考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美國民主的本質(zhì)特征以及世界“全球化”進程中多元文化格局等問題有啟迪。歷史背景移民問題1800前:北歐和西歐日爾曼盎格魯-撒克遜脈系,美國主流社會:WASPS1800后:東歐和南歐“低智商的阿爾卑斯人和地中海人”,仍然以白人為主ChineseExclusionActof1882;TheBennettLawof1889;AnachistExclusionActof1903;ImmigrationActof1907;Gentlemen’sAgreementof1908;LiteracyTestActof1917;EmergencyQuotaActof1921;TheImmigrationActof1924,includingNationalOriginsActandAsianExclusionAct二戰(zhàn)后:美國勞動力市場急需外來人員補充,北歐,勞動力市場更加貧乏,無法再向美國輸送移民。西裔移民定義:“西裔移民”這一概念的內(nèi)涵比較復雜,就英文名稱就有好幾個:Hispanics(西裔人),Tejanos(特加諾人),Chicanos(奇卡諾人),Latinos(拉丁諾人)Mexican-Americans(墨西哥美國人)等。總體而言,它是指一個說西班牙語的拉丁美洲國家移民所組成的種族多元體。人口:根據(jù)美國2004年人口普查提供的最新統(tǒng)計,已經(jīng)達到4,132.2萬之多,占美國總?cè)丝诘?4.7%,20世紀末這一族裔還是美國第二大少數(shù)族群,而現(xiàn)在已超過非洲裔黑人,躍居第一。族裔特性:高出生率、大家庭、教育落后、強烈的語言民族意識高出生率與大家庭:西裔移民一般出生率都非常高,連年居高不下,因此家庭成員眾多,子女成群是普遍現(xiàn)象。有一項統(tǒng)計數(shù)字:2002年,26.5%的西裔家庭成員數(shù)目達到5人或5人以上,其中墨西哥裔的比例最大,達到30.8%,而非西裔白人的比例僅為10.8%。西裔中的兩口之家占25.9%,其中古巴裔為43.1%,非西裔白人的比例為48.7%。受教育程度低下:
2003年有一項美國25歲以上公民受教育程度族裔分類統(tǒng)計顯示高中以上學歷的西裔移民子女只占其總?cè)藬?shù)的57%,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數(shù)83.6%;持學士學位及以上者更少,只有11.4%,全國的平均數(shù)是26.5%。大量的西裔移民的子女英語水平低下成為美國教育界著名的“英語水平低下的學生(LEP)群體”,而這一群體的大部分學生不到高中畢業(yè)就會中途輟學。西裔移民是輟學率最高的族裔。民族語言意識強烈:由于以墨西哥裔為代表的西裔移民普遍使用西班牙語,不僅使西班牙語成為美國的第二大語種,而且使在美國出生、成長起來的西裔移民后裔也建立起很強的族裔觀念。在美國將西語作為第一語言的人數(shù)仍然達到2,200萬之多,其中墨西哥裔占60%。隨著西裔人口不斷增加,尤其是墨西哥裔的高生育率,美國西南部的西語流行已逐漸成為一種態(tài)勢。族裔認同感堅定:
1)可自動取得美國國籍這一標準的移民中,墨西哥裔人愿意加入美國國籍的人數(shù)在1975—1979年間僅為11.5%,1980—1984年為18.6%。
2)90年代有一項《全國拉美人政治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出生在美國的墨西哥人中有62%的人認為自己是墨西哥人,28%的人認為自己是西裔人或拉丁諾人,只有10%的人認為自己是美國人。
3)1999年的一項調(diào)查表明,54%的墨西哥裔青少年認為他們的西班牙特征比美國特征強,或認為他們只具有西班牙特征;37%的墨西哥裔美國人認為他們的西班牙特征與美國特征等同。
雙語教育維護性雙語教育(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維護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化為目的雙語教育。過渡性雙語教育(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解決少數(shù)民族因語言障礙在普通教育體系中學習跟不上而設(shè)置的雙語教育,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雙語教育,學生英語水平提高后過渡到普通班的學習。西裔移民的雙語教育:兩種,一種是西裔移民自發(fā)的雙語教育,MBE,另一種是美國政府組織實施的雙語教育,TBE,解決西裔移民“LEP/LESA(英語水平有限/英語口語能力有限)學生”問題。《雙語教育法》(BilingualEducationAct1968):鼓勵建立和實施采用雙語教育實踐、方法、技巧的教育項目……使這些英語口語能力有限的兒童在使用自己母語的同時,獲得英語運用能力。爭論:BEA給西裔移民實行MBE的空子英語官方語言立法早川一會(SamuelIchiyèHayakawa1906-1992):修改憲法的提案,建議在美國憲法中增補一條法律條文,把英語規(guī)定為美國官方語言(theEnglishLanguageAmendment)1981)“美國英語協(xié)會”(USEnglish):約翰·坦頓(JohnTanton1934-)1984年,肯塔基民主黨參議員沃爾特·赫德爾斯頓(WalterHuddleston1926-)起草并向國會提交但內(nèi)容完全與早川一會相同的提案。這項提案受到參議院的重視,列入審議進程。州政府立法運動十分成功(Tanton,1986:3–6)Gobernarespoblartranslates‘togovernistopopulate.’…Inthissocietywherethemajorityrules,doesthishold?Willthepresentmajoritypeaceablyhandoveritspoliticalpowertoagroupthatissimplymorefertile?…Perhapsthisisthefirstinstanceinwhichthosewiththeirpantsuparegoingtogetcaughtbythosewiththeirpantsdown!…AsWhitesseetheirpowerandcontrolovertheirlivesdeclining,willtheysimplygoquietlyintothenight?Orwilltherebeanexplosion?…We’rebuildinginadeadlydisunity.Allgreatempiresdisintegrate,wewantstability.StateswithEnglishasOfficialLanguages英語為官方語言的洲路易斯安那(1812)那布拉斯加(1920)伊利諾伊(1969)夏威夷(1978)弗吉尼亞(1981)肯塔基(1984)田納西(1984)印第安那(1984)加利福尼亞(1986)佐治亞(1996)北卡羅蘭納(1987)阿肯色(1987)南卡羅蘭納(1987)密西西比(1987)北達科他(1987)亞利桑那(1988)科羅拉多(1988)佛羅里達(1988)亞拉巴馬(1990)路易斯安那(1991)南達科他(1995)蒙大拿(1995)新罕布什爾(1995)懷俄明(1996)阿拉斯加(1998)密蘇里(1998)猶他(2000)依阿瓦(2002)肯薩斯(2007)愛達荷(2007)雙語教育的反動
1996年春發(fā)生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第九街小學(NinthStreetElementary)的一起家長抗議校方事件。一位名叫朗·翁茲(RonUnz)的硅谷富商對這一事件發(fā)生了濃厚興趣?!?27提案》(Proposition227)1998年6月1日的投票結(jié)果是61%贊成,39%反對,提案順利通過,成為加利福尼亞州的法律。1997年春,他組織成立了命名為“為了孩子的英語”(EnglishfortheChildren)的團體翁茲的下一個目標選擇了亞利桑那。在那里他如法炮制,通過請愿簽名,形成了《203提案》(Proposition203)《203提案》于2000年11月7日同樣以壓倒優(yōu)勢在亞利桑那州政府議會上通過。2002年1月8日,布什總統(tǒng)簽署了一項文件,將2001年聯(lián)邦政府國會兩院通過的《不讓一個孩子落后法》(NoChildLeftBehind),即《英語習得法》(theEnglishLanguageAcquisitionAct),正式確定為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公共法律。主要觀點英語歷來是我們的“社會粘合劑”,是我們最重要的“共同紐帶”,英語幫助來自不同背景的美利堅人互相理解、消除隔閡;當今的移民與昨日的移民不同,他們拒絕學習英語,政府支持雙語教育,從容和助長了他們的這種態(tài)度;學習英語的最好方法是強迫學習,在殘酷的迫切需要面前,無路可循,唯有學好英語而別無他途;少數(shù)民族領(lǐng)袖倡導雙語主義,懷有不可告人的自私目的,倡導雙語教育可以為他們的選民提供工作,阻止他們學好英語可以保持他們對領(lǐng)袖的依賴性;語言多樣化必然導致語言沖突,種族仇恨,最后導致像魁北克那樣的政治分裂。行動綱領(lǐng)促使美國政府批準修改憲法,增補英語為美國官方語言的條款;廢除投票選舉用雙語的規(guī)定;廢除雙語教育;實行有英語和民事服務(wù)規(guī)定的入籍法;擴大英語學習的機會。(a)WHEREAStheEnglishlanguageisthenationalpubliclanguage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ndofthestateofCalifornia,isspokenbythevastmajorityofCaliforniaresidents,andisalsotheleadingworldlanguageforscience,technology,andbusiness,therebybeingthelanguageofeconomicopportunity;and(b)WHEREASimmigrantparentsareeagertohavetheirchildrenacquireagoodknowledgeofEnglish,therebyallowingthemtofullyparticipateintheAmericanDreamofeconomicandsocialadvancement;and(c)WHEREASthegovernmentandthepublicschoolsofCaliforniahaveamoralobligationandaconstitutionaldutytoprovideallofCalifornia'schildren,regardlessoftheirethnicityornationalorigins,withtheskillsnecessarytobecomeproductivemembersofoursociety,andoftheseskills,literacyintheEnglishlanguageisamongthemostimportant;and(d)WHEREASthepublicschoolsofCaliforniacurrentlydoapoorjobofeducatingimmigrantchildren,wastingfinancialresourcesoncostlyexperimentallanguageprogramsfailureoverthepasttwodecadesisdemonstratedbythecurrenthighdrop-outandlowEnglishliteracylevelsofmanyimmigrantchildren;and(e)WHEREASyoungimmigrantchildrencaneasilyacquirefullfluencyinanewlanguage,suchasEnglish,iftheyareheavilyexposedtothatlanguageintheclassroomatearlyage.(f)THEREFOREitisresolvedthat:allchildreninCaliforniapublicschoolsshallbetaughtEnglishasrapidlyandeffectivelyaspossible.(§300)本質(zhì)特征惟英語運動發(fā)生的背景表明運動并非偶然。從英語官方化運動的始末可以看出,運動代表了美國社會相當數(shù)量的保守勢力。運動發(fā)生的80年代是美國社會保守勢力占上風的時期,“民族主義”替代了“自由主義”。50-60年代民權(quán)運動所引發(fā)的各種反主流社會思潮到70年代末失去了昔日的鋒芒,民族自治、多語主義、多元文化開始遭到質(zhì)疑和攻擊。越戰(zhàn)把整個美利堅民族拖進恐懼、狂躁和失望境地的同時醞釀了一種新的精神期待。數(shù)十年遭到排斥的美利堅民族主義以及盎格魯—撒克遜精神開始抬頭,再次登上政治舞臺。里根以復興美利堅合眾國的承諾,入主白宮,開始振奮“美利堅傳統(tǒng)”的自豪感,把一個“紛亂、麻木、失望”的美國重新建成團結(jié)、統(tǒng)一、具有昔日“光芒四射的山顛之城”。里根是一個保守主義分子,對少數(shù)民族沒有好感。1988年,一位莫斯科的學生問里根美國政府如何解釋印第安政策,里根回答說:試圖保存印第安文化是一個錯誤。里根一上臺就撤回了卡特政府時期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的雙語教育提議,變相宣判了雙語教育的死刑。里根對待少數(shù)民族的態(tài)度反映了美國保守主義的傳統(tǒng),為英語官方化運動提供了一個極為有利的政治氛圍。因此,發(fā)生于80年代的惟英語運動既是該年代美利堅民族主義高漲的產(chǎn)物,又是盎格魯—撒克遜精神的進一步張揚。惟英語運動的支持與反對者,政治立場鮮明。1986年11月一次民意測驗的研究表明:官方英語提案最強硬的支持者是白人、保守派分子和受教育較少的人,反對最堅決的是少數(shù)民族與受教育程度較高和自由開明的人。關(guān)于英語官方化的爭論與黨派及其意識形態(tài)關(guān)系十分密切。大多數(shù)共和黨人支持把英語確立為官方語言,而大多數(shù)民主黨人反對官方英語的提案。施密德對1988年關(guān)于“英語作為美國唯一的官方語言”投票后所作的民意測驗進行了雙變量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加利福尼亞和得克薩斯兩個州,3/5以上的共和黨人和保守派分子支持英語官方化,而唯一一個多數(shù)成員一貫反對英語官方化的英裔美國人團體是一個自由派組織。國會的提案和表決更加說明問題。所有關(guān)于確立英語為官方語言的提案都是共和黨人:早川一會是共和黨人;HR739號提案人是威斯康星共和黨人羅斯;HR171號提案人是加利福尼亞共和黨人多里多爾;HR123號提案者是蒙大拿共和黨人愛默生和亞拉巴馬共和黨人謝爾比。1996年第105屆國會對HR123的表決情況,黨派立場,涇渭分明,其表決贊成和反對的共民之比分別是223:8和36:160。
惟英語運動積極分子的言行表明:這場運動并不是單純的語言與教育問題。英語官方化運動積極分子聲稱,“英語是美利堅民族的象征”,“英語是,也必須是美國社會的本質(zhì)特征。”因此,捍衛(wèi)英語的官方地位就是捍衛(wèi)美國的獨立和統(tǒng)一。早川一會在許多場合引用西奧多·羅斯??偨y(tǒng)的話:在這個國度里,我們只有一種語言的空間,那就是英語。我們希望看到這個大坩堝里熔煉出具有美利堅民族特征的美國人,而不是用各種不同語言吵吵嚷嚷的居民。原愛達荷參議員西姆斯在1983年一次參議院會議上警告與會成員:在印度,有成千上萬的人在語言暴亂中喪生,在美國,確實存在重演這幕慘劇的可能保守派權(quán)威人士夏維茲在1995年的一次集會上指責雙語教育積極分子企圖將美國西南部地區(qū)重新割讓給墨西哥。他們認為,只有通過進一步確立英語的官方地位,統(tǒng)一國家的語言,并用英語教育,迅速有效地同化非英語族裔語言與文化,方能確保美國的統(tǒng)一與安全。反雙語教育運動的積極分子也在他們的提案中強調(diào):英語是美國社會的粘合劑;惟英語教育是同化西裔移民最有效的手段。然而,他們以幫助移民子女教育為由捐集了大量資金,但沒有分文用于他們所強調(diào)的惟英語教育項目。惟英語運動并不是單純的“語言”運動,而是一場圍繞語言與教育展開的政治運動,語言并不僅僅是交際工具,而是同化異族、保持統(tǒng)一的工具。惟英語運動的宗旨與理念源遠流長。語言作為同化異族文明的工具與手段并非惟英語運動積極分子的創(chuàng)舉,這一理念可謂源遠流長,特別是在美國,通過語言的一致,達到文化的一致,歷來就是主流社會信奉的理念和遵循的傳統(tǒng)。美國賓夕法尼亞文化語言學教授斯切夫曼把這一理念和傳統(tǒng)稱作“語言文化”,其歷史根源可以追溯到歐洲文明的源頭?;浇淌ソ?jīng)創(chuàng)世說中“巴別塔”故事說:人之初,只有一種語言,單語是伊甸園,多語是失樂園,這是上帝的懲罰。這就是“語言一致”理念的最初形式。隨著歐洲文明的進展,這一理念發(fā)展成為具有強烈的“自褒”和“排他”特征的語言中心主義理念。歐洲文明史上,希伯來語、希臘語、拉丁語以及當代的法語和英語曾先后被尊為神圣或高貴典雅的語言,而其他語言則貶為野蠻人的語言。高貴典雅的語言成為統(tǒng)一和規(guī)范野蠻落后語言的典范和楷模,歐洲語言的相似性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guān)。歐洲人入侵北美大陸,同時帶入他們的語言觀。那里,他們遇到了數(shù)以百計的印第安語,對北美實行軍事占領(lǐng)的同時進行了語言征服,其理論基礎(chǔ)就是上述兩個理念,一方面他們把印第安語說成野蠻人的語言,無視它們的存在;另一方面確立和維護以尊貴的英語為中心的“語言一致性”。16世紀英國詩人、文學家丹尼爾把英語說成是“世代凝結(jié)成的精華和瑰寶”,把美洲新大陸當作“一塊廣袤無垠的英語種植園”,堅信來到北美大陸的英國殖民者肩負著傳播英語之使命。19世紀上半葉美國政治家、著名律師韋伯斯特1826年3月給作家蒂克納的信中把印第安語描述成世界上最粗俗的語言,根本不值得了解和學習。80年代擔任美國內(nèi)政部印第安事務(wù)局行政長官阿特金斯以及摩根把英語說成是“太陽底下最優(yōu)秀的語言”,把印第安語說成是“野蠻原始的噪音”。 建國以后,“語言統(tǒng)一”進入了美國政府的方針大計中。美國著名詞典編撰家諾亞·韋伯斯特在美國建國初期預見,英語將成為北美的統(tǒng)一語言,認為:說一種語言,就能使人們親如家人。開國元勛杰伊在《聯(lián)邦黨人文集》中把美國描繪成源自一個祖先,說同一種語言的民族,認為一個國家必須說一種語言。亞當斯曾向新成立的政府建議建立“語言研究會”,統(tǒng)一新大陸的語言。富蘭克林曾提出遏制德語勢力的建議。美國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后,格蘭特政府把美國白人與印第安人的沖突歸結(jié)為語言的差異,主張通過英語教育,抹掉印第安語,解決印第安人的問題,到19世紀末,美國政府推行強制性的惟英語教育,嚴格禁止學生使用英語以外的語言,試圖全面同化印第安人。 到了現(xiàn)當代,美國社會這一“語言文化”理念仍然時起彼伏,從未間斷過,而且呈“有過之而無不及”之勢。西奧多·羅斯??偨y(tǒng)認為:“讓美國各民族各說各的話,絕對是讓美國解體或毀滅的最佳途徑”;因此聲稱,“我們只有一面國旗、只說一種語言,即英語”;“美國只有容納一種語言(英語)的空間?!泵绹q太作家索·貝婁斷言:美國只能是一個大熔爐,不能是一座巴別塔。這一理念更大規(guī)模的張揚是本次惟英語運動。由此可見,這一源自歐洲語言觀、經(jīng)過長期演變、發(fā)展而來的美國語言文化觀念已經(jīng)深深地植入了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為主體的美國文明之骨髓,成了美利堅民族趨同和一致的思想和理論武器。從這個意義上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惟英語運動本質(zhì)上是以美國語言文化的發(fā)展和沿革,是美國白人社會盎格魯趨同理念支配下的美利堅民族主義情結(jié)的再一次大范圍宣泄。作用影響美國各民族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在這場運動中,有23個州通過立法確立了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地位。已經(jīng)運作了30多年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語言和文化維護和發(fā)展的雙語教育政策被廢除。英語為官方語言法律的確定大大地縮小、甚至清除了其他語言的生存空間和繁衍可能。雙語教育在運動中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許多同時用英語和學生本族語的教學被法律禁止,改用惟英語教學。對美國境內(nèi)的非英語語言而言,教育恰恰是維護和發(fā)展本族語的最佳途徑。這場運動對除英語以外的其他語言打擊是巨大的,受傷害最大的莫過于印第安語。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以前,美洲印第安語的數(shù)量估計多達幾千種,墨西哥以北的北美地區(qū)有300種以上,但在500多年以后的今天,數(shù)量急劇下降。有資料統(tǒng)計,目前約150種印第安語幸存于北美大陸。但是這些幸存的印第安語,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全部滅亡。根據(jù)印第安語專家米歇爾·克勞斯1998年的估計,其中27%將在2010年消失,40%將在2040年消失,35%將在2060年消失。剩下的16%也處在即將滅亡的厄運之中。美國聯(lián)邦政府于1990年通過了一項《美國土著語言法》,似乎給奄奄一息的印第安語帶來了一絲希望,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官方英語法律的制定和雙語教育政策的終止進一步縮小了印第安語使用的空間,摧毀了挽救和維護瀕臨滅亡的印第安語最主要的途徑。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語言與文化,休戚相關(guān)。語言不僅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承載著文化,而且是文化中唯一具有生命的有機部分,將人類文明代代傳承。歷史的發(fā)展和地域的變遷使人類語言演變成無數(shù)本質(zhì)相同,形式各異的語言,承載著各自不同的文明。不同語言反映和表達不同文化的特征,成為不同民族的認同方式。語言的失卻致使文化的失卻,文化的失卻最終導致民族的滅亡。著名芬蘭語言學家斯庫納布-康格斯、英國語言學家菲利普遜等指出,使用母語是人們的語言人權(quán),是一項基本人權(quán);任何個人和群體都有權(quán)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使用他們的母語,剝奪他們這種權(quán)利,也就是剝奪他們的語言人權(quán),侵犯他們的基本人權(quán)。我以為,更重要的是,語言人權(quán)是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生存權(quán)。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承體,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特征。語言在使用中生存和發(fā)展,禁止使用一種語言,也就是禁止它發(fā)展和生存,導致它走向滅亡。語言滅亡,文化失去載體,民族失去特征。人類文明史上一些古老的文化和民族最終以語言的滅亡而銷聲匿跡。當今美國許多印第安部落文化正在重蹈覆轍。美國惟英語運動不僅侵犯了非英語群體的語言人權(quán),而且剝奪了非英語文化和民族,主要是印第安文化的生存權(quán),致使印第安文明走向滅亡。惟英語運動從反面應(yīng)證了語言與文化的緊密關(guān)系。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多元文化格局文化多元是客觀存在,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特征和基礎(chǔ)。不同文化間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是促進文化交流和發(fā)展的前提。以一種文化壓制和打擊其他文化的文化霸權(quán)主義不僅有悖民主和人權(quán)的基本理念,而且對民族文化乃至人類整個文化的發(fā)展和繁衍有害。語言是文化最主要的部分,語言的滅亡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文化的滅亡。據(jù)有關(guān)資料統(tǒng)計,當今世界上大約有6000多種語言,如果不改變目前人們對語言的基本態(tài)度以及基本政策,尤其是以英語為核心的“語言帝國主義”的理念和傳統(tǒng)的話,其中不到300種也許能繁衍至22世紀,而且,除其中10-12種有較強的生命力之外,其他也可能逐漸滅亡。語言是人類最卓越的創(chuàng)造,其豐富的資源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chǎn),語言與文化共同構(gòu)成除“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之外人類文明另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語言的滅亡致使這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失衡。人類文明的繼續(xù)發(fā)展,這一生態(tài)的平衡是必須具備的條件。美國有一位印第安學者說: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只說一種語言的時候,人類世界已走到了盡頭。從這意義上說,美國1981年以來的惟英語運動不就是在毀滅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chǎn),破壞人類語言文化的自然生態(tài)?同時,不就是給世人這樣一個警示:人類文明要發(fā)展,必須捍衛(wèi)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必須捍衛(wèi)語言的多樣性?結(jié)語2002年5月,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在接受南京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儀式上所作的題為“多語化與文化的多樣性”的演講中指出,“當今世界,每兩個星期就會有一種語言消失,隨之,與之相關(guān)的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思想、歷史和文化也都不復存在,”然而,“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是豐富的人類遺產(chǎn)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國際民主”的“依托”,“是促進一種真正的和平文化的途徑”,并且告誡我們:如果我們聽憑語言的單一化,那將會導致一種新型的特權(quán)群體,即“話語”的特權(quán)群體的出現(xiàn)!”
這是十分有見地的論述。以這一角度總結(jié)上述討論,不難看出:惟英語運動不僅是對美國國內(nèi)多元文化潮流的逆動,而且是對國際多元文化格局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DickerSusan:LanguagesinAmerican:APluralistView.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Ltd..p.157,1996.Hayakawa,SamuelI:TheCaseforOfficialEnglish.InCrawford,James(ed.).LanguagesLoyalties:ASourceBookontheOfficialEnglishControvers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pp.98-99,1992.Tatalovich,R.&Daynes,B.(eds.):MoralControversiesinAmericanPolitics,NewYork:MESharpe,Inc.,p.209,1998.Kiser,Jim:VentriloquistActNeedsWork:RonUnz’sMoveWhenHeSpeaksThroughLatinoMouthpiece.ArizonaDailyStar,Thursday,October1,1998蔡永良:《語言·教育·同化—美國印第安語言政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22-228頁,2003。Foley,Michael:AmericanPoliticalIdeas:TraditionsandUsages.ManchesterandNewYork: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pp.174-176,1991.Nabokov,Peter:NativeAmericanTestimony,NewYork:PenguinGroup,p.405,1991.Dyste,Connie:ThePopularityofCalifornia’sProposition63:AnAnalysis.InAdams,KarenL.andBrink,DanielT.(eds.).PerspectivesonOfficialEnglish.NewYork:MoutendeGruyter.p.144,1990.Schmid,Carol:TheEnglishOnlyMovement:SocialBasisofSupportandOppositionAmongAnglosandLatinos.InCrawfordp.206,1992.Tatalovich,R.&Daynes,B.(eds.):MoralControversiesinAmericanPolitics,NewYork:MESharpe,Inc.,p.209,1998.Citrin,J.etal:The“OfficialEnglish”MovementandSymbolicPoliticsofLanguageintheUnitedStates.WesternPoliticalQuarterlyReport.Vol.43.No.3.p.549,1990.Crawford,James:AnatomyoftheEnglish-OnlyMovement,/homepages/jwcrawford/aeom-az.htm,2000.Crawford,James:BilingualEducation:StrikeTwo.RethinkingSchools,Vol.15,No.2,Winter2000-2001,p.2,/homepages/jwcrawford/rs-az.htm.Greenblatt,StephenJ.:LearningtoCurse:AspectsofLinguisticColonialismintheSixteenthCentury.InChiappelli,Fred,Allen,MichaelJ.B.&Benson(eds):FirstImagesofAmerica:theInspireoftheNewWorldontheOld.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p.561,1976.Prucha,FrancisPaul:DocumentsofUnitedStatesIndianPolicy.2ndEdn.Lincoln,London:UniversityofNebraskaPress.pp.174-176.1990,1975.Reyhner,Jon:AmericanIndianLanguagePolicyandSchoolSuccess.TheJournaloflanguageMinorityStudents,Vol.12,SpecialIss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度建筑施工作業(yè)框架性協(xié)議
- 2024年道路照明系統(tǒng)維修與保養(yǎng)協(xié)議
- 齊魯工業(yè)大學《Python程序設(shè)計》2023-2024學年期末試卷
- 齊魯工業(yè)大學《JavaWeb應(yīng)用開發(fā)》2021-2022學年期末試卷
- 齊魯工業(yè)大學《操作系統(tǒng)安全》2023-2024學年期末試卷
- 健康管理服務(wù)合同的公告
- 創(chuàng)業(yè)空間的社交電子商務(wù)考核試卷
- 農(nóng)業(yè)科學中的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研究考核試卷
- 燈用電器附件的快速原型設(shè)計考核試卷
- 游樂園預算管理與成本控制考核試卷
- 雨水泵站及配套工程施工組織設(shè)計樣本
- T-ZJFS 010-2024 銀行業(yè)金融機構(gòu)轉(zhuǎn)型貸款實施規(guī)范
- 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圓的面積【全國一等獎】
- 食管炎的護理查房
- 《教育的初心》讀書分享
- 軟件工程生涯發(fā)展展示
- 基于PLC的熱水箱恒溫控制系統(tǒng)
- 醫(yī)療機構(gòu)校驗管理課件
- 藥物臨床試驗突發(fā)事件應(yīng)急預案
- 《繼電保護培訓》課件
- 醫(yī)院裝飾工程服務(wù)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