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中藥鑒定學_第1頁
總論中藥鑒定學_第2頁
總論中藥鑒定學_第3頁
總論中藥鑒定學_第4頁
總論中藥鑒定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簡介

高松:遼寧中醫(yī)藥大學,本科。副教授(5級),碩士研究生導師。中醫(yī)中藥學系黨支部書記,國家第三批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出師?,F任中華中國醫(yī)藥學會中藥鑒定委員會委員,遼寧省中藥學會理事、遼寧省中醫(yī)藥學會中藥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大連市中醫(yī)藥學會常務理事、中藥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大連市醫(yī)療事故鑒定專家?guī)斐蓡T。《遼寧中醫(yī)雜志》編委,中華中西醫(yī)臨床雜志編委。主持如《黃杖膏治療褥瘡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等省、市科研課題4項,參研如《人參中有機氯除去技術的研究》等國家、省、市科研課題3項;主編《遼寧中藥志》、《遼南地區(qū)藥用植物圖鑒》著作2部,副主編著作1部,參編國家精品課教材《中藥鑒定學》1部;在國家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2006年大連電視臺拍攝《走遍遼南尋找百藥》專題片,在中央電視臺、大連綜合新聞頻道等先后用中英文播放多次。大連日報、大連大學報、大連晚報等進行專題報道。主講的《中藥鑒定學》2007年被評為學校的精品課。中藥鑒定學

總論部分

參考教材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中藥鑒定學》主編康庭國中國中醫(yī)中藥出版社總論第一章:中藥鑒定學的定義和任務

第二章:中藥鑒定學的發(fā)展簡史

第三章:中藥產地、采集、加工與貯藏

第四章:中藥的鑒定第一章:中藥鑒定學的定義和任務

第一節(jié):中藥鑒定學的定義

第二節(jié).中藥鑒定的任務

第一節(jié)中藥鑒定學的定義

(一)中藥鑒定的對象是中藥。

(二)中藥是指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用于防病治病和醫(yī)療保健的傳統(tǒng)的藥物,包括中藥材、飲片和中成藥。

1.中藥材:只在原產地進行簡單加工的藥材,稱為中藥材。

2.中藥飲片:根據臨床需要,按照炮制規(guī)范經進一步炮制的藥材。3.中成藥:根據臨床需要,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材、飲片為原料,按照中藥制劑規(guī)范制成的可直接服用的各種制劑。

其它相關的概念1.草藥:來源于宋代,當時主要是相對于國家藥局專賣的“官藥”而言,后來逐漸演變成將主流沒有記載的,僅在某地區(qū)使用的藥物稱為草藥。2.本草:“本”草木的根稱為“本”,因中藥多數來源于草木并多數用其根,所以古代稱中藥為“本草”。3.中草藥:官賣的藥物和草藥的合秤稱。

(三)中藥鑒定學涵義

中藥鑒定學是研究和鑒定中藥的品質和質量,制定中藥標準,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應用學科。方法:1.中醫(yī)藥遺產和傳統(tǒng)的經驗鑒別;2.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具體內容1、中藥的來源、性狀特征、顯微特征、理化鑒別2、質量標準3、尋早擴大新藥源總之,對于中藥的鑒定,只有把中藥材、飲片和中成藥的鑒定方法和特征聯系起來,才能真正達到鑒定的目的。

中藥鑒定學教材的內容:基本概念、研究對象及任務、分類與命名、發(fā)展歷史、資源情況、采集和加工方法、貯藏方法、鑒定的依據和方法、質量標準和要求、代表性中藥選論。

代表性中藥記載大綱主要包括:名稱(中文、拉丁、英文)、藥用歷史、來源、生物學或礦物學特征、產地、采集加工或制法、化學成分、性狀特征、顯微鑒別、理化鑒別、生物鑒別、性味功能等。第二節(jié)中藥鑒定學的任務

1.考證和整理中藥品種

2.鑒別中藥真?zhèn)蝺?yōu)劣,確保中藥質量

3.研究和制定中藥質量標準

4.尋找和擴大新藥源一、考證和整理中藥品種幾千年來,勞動人民在與疾病作斗爭中不斷的積累和豐富了藥物學知識,僅本草著作中記載的藥物數就有近3000種,它總結了每種藥物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品種、栽培、采收、加工、鑒別、炮制、貯藏和應用等多方面的經驗和知識,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和財富,是現代中藥科學繼承和發(fā)展的基礎。對這些財富,我們應運用近代科學知識和技術加以分析、考證、發(fā)掘出有用的藥學史料和品種,以豐富和促進現代中藥科學的發(fā)展。

引起中藥材品種混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同物異名,同名異物2.本草典籍記載粗略3.一藥多源,易于混雜4.歷史沿革,品種變遷解決中藥品種混亂的主要途徑有哪些?1.本草考證,正本清源2.品種整理,澄清混亂3.調查研究,規(guī)范名稱4.成分研究,結合療效二、鑒別中藥真?zhèn)蝺?yōu)劣,確保中藥質量中藥的真?zhèn)蝺?yōu)劣,即中藥的品種和質量。當前中藥的真?zhèn)螁栴}十分突出,不少常用中藥出現了偽品、混淆品,不僅損害了中醫(yī)藥的信譽,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誤病害人。如冬蟲夏草、茯苓、西紅花、金錢草等。因此中藥的真?zhèn)蝺?yōu)劣是當前的任務之一。

正品:國家藥品標準收載的藥品,稱為正品。偽品:凡不符和國家藥品標準的,稱為偽品。劣質品:不符和國家藥品各項指標的,稱為劣質品?;煜罚好Q相同、外形相似、造成混亂的,稱為混淆品。優(yōu)質品:凡符和國家藥品各項指標的,稱為優(yōu)質品。(一)中藥材及飲片鑒定

中藥品種鑒別就是利用傳統(tǒng)的和現代的方法和手段鑒別中藥材品種的正確性。當前中藥材的真?zhèn)螁栴}仍十分突出,一些常用中藥出現了偽品、混淆品或摻偽(中藥出現偽品、混淆品或摻偽的原因有哪些?)。除歷史根源外,究其原因:①吳種、吳收、吳售、誤用。如誤將藏邊大黃、河套大黃做大黃種植;將聚花過路黃當作金錢草采收;以十字花科芫菁的種子充菟絲子;湖北還曾出現把有劇毒的小檗科桃兒七誤作龍膽,以致造成中毒死亡或致殘事件等。

②以假充真。當前在中藥材市場上,以假充真的藥材不少,如以瞿麥、蠅子草、野棉花的根充柴胡;以紅薯、白首烏、黃藥子、芍藥根莖等充當何首烏,以藤三七的珠芽、菊三七的根冒充三七;以菊三七的根充白術。③正品短缺導致類似品泛亂。如以姜厚樸充厚樸,厚樸主要含有厚樸酚、異厚樸酚,有祛風、抑菌、抗?jié)兊乃幚碜饔?,姜厚樸含木蘭箭毒堿,有箭毒樣和神經節(jié)阻斷作用,二者功能、藥理作用不同,若原方中配姜厚樸,不但不能理氣止痛,反而增加毒副作用。④名稱、外形相似,導致品種混淆。如川射干冒充射干。⑤地區(qū)用藥習慣不同,導致品種混亂。如藥典載五加皮為細柱五加,而北方則用蘿藦科植物杠柳的皮??傊?,要解決真?zhèn)蝺?yōu)劣的問題是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它不但需要中藥學工作者通過研究、實驗,努力做到中藥的名稱準確、品質可靠,而且還要求藥材生產、經營者,特別是中醫(yī)師學習、使用它們的名稱和功效時規(guī)范化。中藥材質量鑒別應利用現代的技術和手段鑒別中藥材的優(yōu)劣。

影響中藥質量的因素:①栽培變異中藥栽培與質量關系

栽培條件不當,將影響中藥材質量。如黃芪木質化程度增高,栽培的防風分枝等。②產地因素產地不同,其質量也不同。如廣藿香,廣州石牌的廣藿香氣較香醇,含揮發(fā)油雖較少但廣藿香酮的含量卻甚微。

③采收加工采收季節(jié)、時間及加工方法不同,使有效成分的種類或含量不同。如茵陳,過去只用幼苗,后來通過研究發(fā)現,茵陳的三個主要利膽有效成分以秋季的花前期和花果期含量為高,為此,藥典規(guī)定茵陳有兩個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時或秋季花蕾長成時采收,前者稱“綿茵陳”,后者稱“茵陳蒿”。金銀花采用陰干、曬干和蒸后曬干,綠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曬法加工者含量高。④貯藏運輸貯藏運輸不當影響昂質量。如發(fā)霉、生蟲等損害藥材質量;貯藏時間過長使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如荊芥的揮發(fā)油含量隨貯藏時間的延長而減少;新鮮細辛的鎮(zhèn)咳作用強,當貯存6個月后則無鎮(zhèn)咳作用。⑤以劣充好,以假充真。中藥材自古就有“道地藥材”之說,如“四大懷藥”,“浙八味”,四大北藥等。但其它地區(qū)也生長這些藥材,如黨參東北也產,但多呈木質性,質量差。薄荷在砂質土壤中栽培,揮發(fā)油含量高,亞麻子在北方栽培,亞麻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顯著高于南方栽培者。沉香摻入大量不含樹脂的木材、山茱萸摻入大量果核等;薏苡仁中摻入高粱米,紅花中摻入細紅沙或細鋸末,海馬腹中填入魚粉,冬蟲夏草中插入鐵絲等。。

(2)中成藥的鑒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收載中成藥有1063種,由于中成藥組成復雜,劑型多樣等原因,導致檢測指標難以確定,增加了中成藥質量控制困難,因此制定和提高中成藥鑒定標準,增強中成藥質量的可控性,完善中成藥的質量標準,也是中藥鑒定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中成藥的鑒定方法主要是顯微鑒別、薄層法和色譜法等。

三、研究和制定中藥質量標準

(1)定義

中藥質量標準是國家對中藥質量及其檢驗方法所做的技術規(guī)定,是中藥生產、經營、使用檢驗和監(jiān)督管理部門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據。

(2)原則

安全有效、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3)目的

制定中藥質量標準是保證人民用藥安全、有效,穩(wěn)定、可控是促進中藥生產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措施。

(4)意義①是促進中藥現代化、科學化國際化的重要內容,是中藥鑒定學在新形勢下的工作重點。中藥品質的好壞需要有一個標準來衡量。如狗脊,傳統(tǒng)以個大、質堅實無空心、外表面有金黃色茸毛者佳。2010年版藥典規(guī)定水分不得過13.0%、總灰分不得過3.0、浸出物照醇溶出物法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20.0%。②提高了質量標準,就提高了中藥質量的可控性。

(5)特點權威性,科學性,進展性

(6)目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問題:質量標準不完善,內在質量評價的方法、數量和水平還存在差距,有的中藥無檢測項目。

解決的方法:從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和儀器;不斷的建立和擴大標準品,充分體現中藥的質量。

四.尋找和擴大新藥源

(一)概念(二)影響中藥供不應求的主要因素?

(1)對中藥資源認識不足,導致掠奪式的過度采收或捕獵。(2)對道地藥材需求量大,導致供不應求。(3)有些產量小,導致供不應求。(4)有些屬于瀕?;虮Wo的動、植物藥材,必須得到保護。(三)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途經:

(1)進行全國性的普查,尋找新藥源(2)從民族和民間藥中尋找新藥源(3)根據親緣關系尋找新藥源(4)以有效成分為線索尋找新藥源(5)從古代本草中尋找新藥源(6)藥理作用與臨床研究相結合研究開發(fā)新藥(7)老妖新用(8)擴大藥用部位

(四)如何開展中藥資源的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其研究方向?1.開展調查,建立瀕危預警系統(tǒng)2.加強種質資源研究,選擇利用優(yōu)質種質3.實行采收控制和野生撫育研究4.開展野生變家種研究5.建立種質資源庫和種圃,保證種質資源6.建立保護區(qū),保護其多樣性7.開展珍惜、瀕危中藥的替代品研究8.利用高新技術,提高中藥資源利用的質量和效率9.利用新技術直接生產有效成分10.加強栽培研究,實現規(guī)范化種植和產業(yè)化生產,培育新品種(五)中藥資源的保護第二章:中藥鑒定學的發(fā)展史第一節(jié):古代中藥鑒定知識(內容)第二節(jié):近代中藥鑒定發(fā)展概況(內容)一.古代中藥鑒定知識

歷代的本草著作都有相關內容記載,直至20世紀50-60年代,獨立出來形成一門學科,使中藥鑒定學由萌芽階段到現代技術應用與研究階段,經歷了六個階段。每個階段主要成就體現在那個時期的著作中,因此主要學習各個時期的主要著作。

1.我國現存最早記載藥物的專著(內容)2.我國已知最早的藥物學專著(內容)3.按照自然屬性分類的先導性著作(內容)4.我國第一部藥典(內容)5.《本草拾遺》(內容)6.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本草著作(內容)7.現代中藥性狀鑒定法的雛形(內容)8.《本草蒙全》(內容)9.我國最早的藥材鑒定性質本草著作(內容)10.《本草綱目》(內容)11.清代主要著作是《本草綱目拾遺》(內容)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約公元前十一至六世紀)中就記載采英(酸模)、采(澤瀉)、采艾(苦艾)、(益母草)、采卷耳(蒼耳)等50余種藥物,還記述藥用植物的采集、形狀、產地等知識。

《神農本草經》。藥“有毒無毒,陰干暴干,采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zhèn)涡玛?,并各有法?!钡戎兴庂|量鑒定的問題。為后世中藥鑒定奠定了基礎《神農本草經集注》,梁代陶弘景,730種。按照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類。對《神農本草經》中“術”進行了鑒定,術分白術和蒼術兩種,白術葉大有毛而做椏,根甜而少膏,蒼術葉細無椏,味苦而多膏。硝石以火燒之,青紫煙起等。

《新修本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國家頒布的藥典;該書有圖經7卷,藥圖25卷,開創(chuàng)了圖文并貌的方法,為后世圖文兼?zhèn)浯蛳铝嘶A。

《本草拾遺》作者陳藏器,補充《新修本草》未收藏的中藥692種,按照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的分類方法分類,在內容上注重對中藥的性味功能、生長環(huán)境、產地、形態(tài)描述、混淆品種的考證;尤其對藥材的描述真實可靠。如“海馬出南海,形如馬,長五六寸,蝦類也”。北宋唐慎微匯集了前代主要本草中中藥鑒定的內容,編輯了《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災載藥1746種,是研究中藥鑒定的重要文獻。《本草品匯精要》,作者明劉文泰,該書載藥1815種,分別以苗、形、色、味、嗅等項逐條記載了與性狀鑒定有關的內容,并附有彩色圖譜。

《本草蒙筌》作者明陳家謨,載藥742種,書中對中藥材的“生產擇土地”、“采收按時月”、“貿易別真?zhèn)巍边M行了專述。提出了藥用植物與其生長環(huán)境統(tǒng)一性的規(guī)律性、不同藥用部位采收的規(guī)律,以及產地與質量的關系。對中藥材市場摻偽作假的現象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該書收載了26幅藥材圖,部分還顯示了斷面的特征?!侗静菰肌纷髡呃钪辛ⅲd藥材圖譜379幅,其中絕大多數是藥材寫生照,圖旁注有藥材的優(yōu)劣標準。作者李時珍,載藥1892種,藥方11096首,藥圖1109幅。按照藥材來源的自然屬性分16部60類。對藥材的性狀特征描述比較完善。如對丹參描述:“處處山中有之。一枝5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本草綱目拾遺》作者趙學敏,載藥921種,其中716種為《本草綱目》未收載的藥材,它是清代新增中藥材最多的一部著作。如冬蟲夏草、西洋參、浙貝母、鴉膽子、銀柴胡等為初次記載。(一)國外情況(內容)

(二)國內情況(內容)

19世紀中葉,在傳統(tǒng)本草學(Bencaology)的基礎上,歐洲中藥鑒定學的相關學科—生藥學,其基本任務是:研究商品生藥的來源、鑒定商品藥材的真?zhèn)蝺?yōu)劣(品種和質量)。

1803年法國學者Derosne等從植物中分離得到了生物堿,并證明了其藥理作用;1806年,德國藥師Sertuner從阿片中分離得到了嗎啡堿,開創(chuàng)了生藥有效成分研究的先河,出現了化學鑒定法。

1838年,德國學者Schleiden(施來德)闡述了細胞是植物的基本構造單位后,出現了中藥顯微鑒別法。

1880年,日本學者大井玄洞譯著生藥學,系由德“Pharmakognosie”一詞日譯而成,并將生藥學研究的對象“drogen”譯為“生藥”。

1890年,山下順一郎編著的第一部《生藥學》問世。

1916年,英國生物學家Wallis首創(chuàng)了顯微定量方法-----石松孢子法,并出現了植物藥的顯微常數測定法。

20世紀30年代,國外的生藥學傳入我國,采用生藥作用強度(生物效價法)鑒別生藥的方法得到了迅速發(fā)展。

1930年,物理化學分析方法如熒光分析法、毛細管像分析法、比色法等逐漸應用到了中藥鑒定中來。

1934年,趙燠黃和徐伯鈞編著出版了《現代生藥本草學》(上卷),1937年,葉三多編寫了《生藥學》(下卷),成為我國高等醫(yī)藥院校教育的必修科。

1964年,我國中醫(yī)院校開設了《中藥材鑒定學》;1977年,由成都中醫(yī)學院主編了教材《中藥鑒定學》,并作為中藥專業(yè)的專業(yè)課;根據教學需要對《中藥鑒定學》進行了三次的修訂,其基本內容是研究中藥的來源、性狀、顯微特征、理化鑒別、質量指標和尋找新藥理論和實踐等方面的問題。20世紀70年代,《美國藥典》把X線衍射技術作為藥物鑒定的方法之一。80年代,我國學者開始將X線衍射法式用于中藥鑒定。

90年代,出現了用X線衍射傅里葉譜分析道地藥材的實例;同時也出現了非線形科學用于中藥分類的技術,如采用工程技術手段模擬生物神經網絡結構、特征、功能一類的人工圣經網絡鑒定系統(tǒng),并對厚樸等中藥材進行了質量評價研究。DNA分子遺傳標記技術和mDNA差異顯示技術也相繼試用于重要的品種和質量鑒定。中藥鑒定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階段。第三章:中藥的產地、采收、加工與貯藏

第一節(jié)

中藥的產地

第二節(jié)中藥的采收

第三節(jié)中藥的加工

第四節(jié)

中藥的貯藏第一節(jié)中藥的產地種質是指有親代傳給子代的遺傳物質。

一.產地與中藥質量的關系《神農本草經?序錄》:“土地所生,真?zhèn)侮愋??!薄渡褶r本草經集注》曰:“諸藥所生,皆有境界?!薄肚Ы鹨矸?卷一》:“藥出州土”,其中列舉了519種中藥的產地分布?!侗静菥V目》:“性從地變,質與物遷?!苯詠恚藗兝矛F代科學技術,發(fā)現了中藥的產地與藥物有效成分含量有密切關系,并在這一方面取得了較多的成果。因此,藥物產地的選擇是保證藥材質量的重要前提。二、道地藥材

道地藥材是指在一特定的自然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區(qū)域內所產的藥材,且生產較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術和采集加工方法,質優(yōu)效佳,為中醫(yī)臨床所公認的。(如)

(一)道地藥材形成的原因1.自然環(huán)境對道地藥材形成的影響一是從遺傳基因水平上研究物種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關性,物種的遺傳變異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二是自然環(huán)境與道地藥材的相關性。2.植物內生菌、土壤微生物對道地藥材形成的影響3.栽培與加工對道地藥材形成的影響

山藥喜光,耐寒性差。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中生長。忌水澇。主產于河南焦作市所屬的武陟、溫縣、沁陽等縣市(古稱懷慶府),故名“懷山藥”。(二)常見的道地藥材

1.川藥四川、西藏:川貝母、川黃連、川芎、川烏、川牛膝等。

2.廣藥廣東、廣西、海南及臺灣:陽春砂、廣藿香、益智仁、廣陳皮、蛤蚧、肉桂等。3.云藥云南地區(qū):云三七、茯苓、木香、重樓兒茶等。4.貴藥貴州地區(qū):天冬、天麻、黃精、杜仲、吳茱萸等。

5.懷藥河南:四大懷藥:地黃、懷牛膝、懷菊花、懷山藥。

6.浙藥浙江地區(qū):浙八味:浙貝母、白術、杭白芍、杭麥冬、杭菊花、延胡索、山萸肉、玄參。7.關藥山海關以北、東三省及內蒙古東部:人參、鹿茸、北細辛、遼五味、防風等。

8.北藥河北、山東、山西及內蒙古中部:黨參、酸棗仁、白芷、北沙參、知母等。9.江南藥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茅蒼術、南沙參、太子參、枳實、枳殼等。10.西藥西安以西地區(qū):大黃、當歸、黨參、枸杞子等。11.藏藥青藏高原地區(qū):冬蟲夏草、雪蓮花、爐貝母、藏紅花——四大藏藥。第二節(jié)中藥的采收

一.采收與中藥質量的關系時間性是指采收的時間及生長年限。

技術性是指采收方法和藥用部位的成熟程度。

二、中藥采收的一般原則

影響采集的三個因素

1.有效成分的含量2.藥材的產量3.毒性成分的含量。每個指標的確定應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最佳采收期(一)有效成分含量與產量均為高峰期時,為最佳采收期。(二)有效成分最高,而藥材產量不變即為最佳采收期。(如)(三)有效成分含量無顯著的變化,而產量的高峰期為最佳采收期。(如)(四)有效成分含量的高峰期與產量不一致時,有效成分含量的高峰期為最佳采收期。

(五)當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與藥用部位產量和毒性不一至時,要考慮到有效成分的含量與毒性成分含量的關系。

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時,為最佳采收期。(六)也根據下列公式:有效成分的總量=藥材單產量×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算出毒性成分的含量,從中找出最佳采收期。一般情況下,不同的藥用部位采收的時間不一樣。(如)以甘草甜素為例,生長期:6.5%開花期:10.0%開花盛期:4.5%開花末期:3.5%甘草牡丹皮

牡丹皮為牡丹的根皮。五年生者,其牡丹酚的含量為3.71%,三年生者為3.20%。兩者差異不大,且三年生要比五年生者少兩年生長期,因此三年生者為最佳采收期。

有效成分高峰期,藥用部位不一致如薄荷:7月份薄荷中薄荷腦含量高,此時采收作為提取薄荷腦的原料;10月份花期揮發(fā)油含量高,此時采收葉提取揮發(fā)油;但是薄荷腦在花后其葉中含量高,如果即采收揮發(fā)油又采收薄荷腦,則在花展期采收。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與藥用部位毒性不一至,如照山白,有效成分為總黃酮,另含梫木毒素,產量6~8月份產量高,但是總黃酮含量最低,而毒性成分含量最高,5、9、10月產量最低,但總黃酮含量最高,毒性成分最低,所以為最佳采收期。三、采收的一般規(guī)律

1.植物類(1)根及根莖類一般在秋、冬季節(jié)植物地上部分將枯萎時及春初發(fā)芽前或剛露苗時采收。(如)

(2)莖木類一般在秋、冬兩季采收。(如)(3)皮類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如)附:環(huán)剝技術(內容)(4)葉類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開花前或果實未成熟前采收(如)(5)花類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開后采收。(如)(6)果實種子類一般果實多在自然成熟時采收(如)(7)全草類多在植物充分生長,莖葉茂盛時采割(如)(8)藻、菌、地衣類采收情況不一(如)如牛膝、桔梗、黃連、大黃、防風等。有些中藥由于植株枯萎時間較早,則在夏季采收,如浙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參等。但也有例外,如明黨參在春天采較好。如大血藤、首烏藤、忍冬藤等。有些木類藥材全年可采,如蘇木、降香、沉香等。

如黃柏、厚樸、秦皮等。采皮時可用半環(huán)狀剝取、條狀剝取或砍樹剝皮等方法。少數皮類藥材于秋、冬兩季采取,如川楝皮、肉桂等,根皮通常在挖根后剝取,或趁鮮抽去木心,如牡丹皮、五加皮等。

在一定的時間、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從樹干地面以上15~20cm處向上至分枝處的樹皮全部環(huán)剝下來,剝皮處用塑料薄膜包裹,其后可長出新皮,一般三年內長到正常原皮厚度,又可環(huán)剝,如杜仲、黃柏等。

如艾葉、臭梧桐葉等。但桑葉需初霜后采收。

花類中藥,在含苞待放時采收的如金銀花、丁香等;在花初開時采收的如洋金花等;在花盛開時采收的如菊花、番紅花;紅花則要求花冠由黃變紅時采摘等。對花期較長,花朵陸續(xù)開放的植物,應分批采摘,以保證質量。有些藥材如蒲黃、松花粉等不宜遲收,過期則花粉會自然脫落,影響產量。如瓜蔞、梔子、山楂等;有的在成熟經霜后,采摘為佳,如山茱萸經霜變紅,川楝子經霜變黃;有的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實、青皮等。如果實成熟期不一致,要隨熟隨采,過早肉薄產量低,過遲肉松泡,影響質量,如木瓜等。種子類藥材須在果實成熟時采收,如牽牛子、決明子、白芥子等。如青蒿、穿心蓮、淡竹葉等;有的在開花時采收,如益母草、荊芥等。全草類中藥采收時大多割取地上部分,少數連根挖取,全株藥用,如細辛、蒲公英等。根據近年有效成分研究,茵陳有兩個采收時間,春季幼苗高6~10cm時或秋季花蕾長成時。春季采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的習稱“茵陳蒿”。

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質量較好;馬勃宜在子實體剛成熟期采收,過遲則孢子飛散;冬蟲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發(fā)散時采挖;海藻在夏、秋二季采撈;松蘿全年均可采收。

2.動物類(1)昆蟲類(2)兩棲類(3)脊椎動物(4)生理、病理產物(一)中藥貯藏保管中常發(fā)生的變質現象

1.蟲蛀(內容)2.霉變(內容)3.變色(內容)4.走油(內容)5.自然(內容)6.其他(內容)(二)中藥的貯藏保管和防治1.倉庫的管理(內容)2.防治措施(內容)第四節(jié)中藥的貯藏

①食根及根莖類:大古盜、藥材甲蟲等。②食果實種子類:米象、印度古螟、藥材甲蟲、干酪滿等。③食花、葉類及含糖類:印度古螟、古蛾等。④食芳香性藥材:甲蟲、日本蛛甲等。⑤食動物及油脂類:黑皮囊蟲等。

⑥廣譜類:螨主要危害:短時間使藥材變質引起人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1)常見的蟲害

一般的害蟲要有適宜的溫度、濕度及水分。溫度16~35℃、濕度70%、水分13%以上。螨蟲25℃左右、濕度80%以上。(1)霉變的條件:大氣中存在著大量的霉菌孢子,散落在藥材的表面上,當溫度25℃左右、濕度85%以上或藥材含水量15%以上、適宜的環(huán)境、足夠的營養(yǎng)條件就會發(fā)生霉變。(2)常見引起霉變的種類:有根霉屬、毛霉屬、青霉屬、曲霉屬等。(2)習性

(1)藥材成分中有酚羥基,在酶的作用下發(fā)生氧化、聚合反應,形成大分子有色化合物,如含黃酮類、羥基蒽醌類鞣質類等,如黃芩,白芍等。(2)含糖及糖酸類易分解成糖醛或其它類似的化合物生成棕色物質。(3)含蛋白質的藥材,蛋白質中氨基酸可與還原糖作用而生成大分子棕色物質。(4)藥材加工過程中溫度過高或發(fā)霉、蟲蛀等。(5)使用某些殺蟲劑,如硫磺等也使藥材變色。

走油又稱“泛油”是指某些藥材的油質泛出藥材表面,或因藥材受潮、變色、變質后表面泛出油樣的物質。

自然藥材因貯存不當而自動燃燒的現象。如柏子仁、蘇子等;有的藥材因吸潮或飯水分過高,大量堆放,在夏季熱量擴散不出,中央局部先炭化而自然,如紅花、菊花等。(1)含芳香性或易揮發(fā)性成分的藥材,如冰片、樟腦、荊芥、薄荷等。(2)某些礦物類的藥材,易風化而失重。如明礬、芒硝、膽礬等。1.倉庫的管理(1)倉庫的要求:(2)中藥的貯藏和保管方法

2.防治措施二.中藥的貯藏保管和防治(1)倉庫的要求:干燥透風清潔

(2)中藥的貯藏和保管方法貯藏的方法可根據藥材的特性分類保管。①劇毒藥必須與非毒性藥材分開,專人管理。②容易吸濕霉變的藥材應特別注意通風干燥,必要時可翻曬或烘烤。③含淀粉、蛋白質、糖類等營養(yǎng)成分容易蟲蛀的藥材,應貯存于容器中,放置干燥通風處,并經常檢查,必要時進行滅蟲處理。④少數貴重藥材如麝香、天然牛黃、鹿茸、羚羊角、番紅花、人參等也應與一般藥材分開,專人管理,有的應密閉貯存,勤于檢查,防霉、防蛀。要嚴格控制水分在9~13之間;不易久放,以防霉蛀;飲片倉庫應保持透風、陰涼和干燥,避免日光直射,室溫控制在30℃以下,相對濕度75%以下;要勤查、勤曬、經常滅鼠;按照炮制日期的先后,先進先出。(1)經驗貯藏

低溫:-4℃~-8℃蟲害停止活動,-4℃時經過一段時間死亡。(2)利用溫度

高溫:40℃~48℃-4℃發(fā)育、繁殖,48℃~52℃時死亡。烘干時溫度不宜超過6(3)化學藥劑處理:氯化苦、磷化鋁、二氧化硫等。(4)氣調養(yǎng)護:主要通過增加co2,降低氧氣,達到殺蟲目的(5)鈷60輻射。(6)紅外線、微波等。第四章中藥的鑒定

中藥鑒定的意義(內容)第一節(jié):中藥鑒定的依據和程序(內容)第二節(jié):中藥的鑒定的方法(內容)

中藥鑒定的意義

為了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生產中產品質量的可控性,研究和開發(fā)的科學性,有必要對中藥品種的真實性、純度、品質優(yōu)良性和穩(wěn)定性加以鑒定。研究制定出可供鑒別的依據和標準。對中藥進行鑒別,是防治疾病和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保證用藥安全的關鍵。第一節(jié)中藥鑒定的依據和程序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部頒標準》,通常稱為國家標準,也稱一級標準。中藥標準:中藥標準是對中藥的品質要求和檢驗方法所做的技術規(guī)定,是中藥生產、供應、使用、檢驗部門遵循諤諤法定依據。

2.《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版本及基本內容

《中國藥典》:《中國藥典》是國家法定的藥品質量技術標準。他規(guī)定了藥品的各項要求,全國的藥品生產、供應、使用、檢驗和管理部門都必須遵守執(zhí)行。到目前共出版九版。

1953年版:收載藥品531種,其中化學藥215種,植物及油脂類65種,動物類13種,抗生素2種,生物制品25種,各類制劑211種。1963年版:分2部,一部中藥部分,二部西藥部分,一部中藥材446種,中成藥197種。

1977年版:收載制劑通則和檢驗方法;中藥材882種,中成藥270種。

1985年版:中藥材506種,中成藥207種;對106種多來源作了具體的收栽范圍;理化鑒別以薄層層析和含量測定為主。

1990年版:藥材509種,中成藥275種,首次收載中藥保密品種。1995年版:藥材522種,中成藥398種。2000年版:藥材534種,中成藥458種。1995年版:藥材522種,中成藥398種。2000年版:藥材534種,中成藥458種。

2000年版:藥材534種,中成藥458種。

2005年版:藥典一部收載藥品1146種(藥材559種),其中新增154種,修訂453種。

2010年版:一部收載中藥材616種,中藥成方和單味制劑1062首,并收載了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氣質聯用、DNA分子鑒定薄層——生物顯影技術、離子色譜法、核磁共振法等二.中藥鑒定的一般程序(一)取樣1.定義:藥材的取樣是指選取供鑒定用的藥材樣品。2.注意事項:注意品名、產地、規(guī)格及包件式樣是否一至;檢查包件的完整性、清潔程度以及有無水跡、霉變及其他物品的污染等。

3.取樣的原則中藥材:100件以下,取5件;100~1000件,按5%取,1000件以上,超過部分按照1%取樣;貴重藥及不足5件一般藥材,逐件取樣。

破碎、粉末狀或1厘米以下的,每包至少在3個不同部位抽取2~3份供式品,包件少的抽樣總量應不少于實驗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藥材,一般藥材100~500克;粉末狀藥材25克;貴重藥材5~10克。中成藥:液體制劑一般取樣200毫升同時注意容器底是否有渣,若有應搖均后取樣。固體制劑,一般片劑200片,未制成片劑前可取已制成的顆粒100克;丸劑一般10丸;膠囊一般不得少于20粒,將囊中中藥及黏附在內壁上的要刮凈,合并混均,以總重量空囊殼重量來計算取樣量,一般100克;粉末狀或顆粒狀一般100克。4.中藥鑒定抽樣供式的方法(1)每個包件,四角及中間或上、中、下部。(2)某些固體藥材,可攤成正方形,依對角線畫“×”形,分成四等份,取對角兩份,再如上操作。(3)液體藥材混均后取樣,不易混均的按不同部位取樣。取得供式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實驗量的3倍,即1/3實驗,1/3復試,1/3留洋保存。

(二)鑒定

1.中藥真?zhèn)舞b別—基源、性狀、顯微、理化鑒定。

2.中藥質量鑒定—水分、灰分、雜質、浸出物、有效成分等。

中藥雜質的檢查就是檢查中藥中可能混入的各類雜質的數量是否超過規(guī)定的限度,也稱“純度鑒定”。雜質是指來源與規(guī)定相同,但其性狀部位與規(guī)定不同;來源與規(guī)定不同的物質,無機雜質,如沙石、泥塊、塵土等。

(三)結果包括檢品的來源、送檢單位、數量、數據、現象、結論等。第二節(jié)中藥鑒定的方法

一、來源鑒定

1.定義:基源鑒定就是利用植物、動物和礦物的形態(tài)和分類學等知識,對中藥或原料藥的來源、產地加工及產地進行鑒定,來確定其正確的學名或中成藥藥的原料藥的組成,以保證在應用中品種準確的一種方法。2.特點:是宏觀,主要是真?zhèn)舞b別。3.程序(1)觀察植物形態(tài)注意其根、莖、葉、花和果實等部位,其中對繁殖器官尤應仔細觀察(圖)

(2)核對文獻根據已觀察到的形態(tài)特征和檢品的產地、別名、效用等線索,可查閱全國性或地方性的中草藥書籍和圖鑒,加以分析對照。

(3)核對標本當知道未知種是什么科屬時,可以到標本室核對已定學名的該科屬標本,或根據文獻核對已定學名的某種標本。

二、性狀鑒定

1.定義:性狀鑒定又稱“直觀鑒定法”,是用感觀來鑒定中藥性狀是否與規(guī)定的標準或對照品相符的一種方法。

2.主要方法:傳統(tǒng)經驗鑒別與現代生物學或礦物形態(tài)學的方法相結合而形成的。具體是眼看、手模、鼻聞、口嘗、感式、水式、火式等方法。

3.特點:簡便、易行、迅速的特點。

4.性狀特征的描述方法(1)采用生物學和礦物學的形態(tài)、組織學等名詞,如皮孔、纖維束、導管等。(2)形象的經驗鑒別術語:車輪紋、胡椒眼(甘草)

5性狀鑒定的主要內容

(1)形狀(圖)(2)大?。▓D)(3)顏色(圖)(4)表面特征(圖)(5)質地(6)折斷面(圖)(7)氣(8)味(9)水試(10)火試形狀、大小、顏色、特征斷面

三、顯微鑒別

1定義:就是利用顯微鏡、顯微技術及顯微化學等方法對中藥進行分析鑒別,以確定其真?zhèn)?、純度和品質。顯微鑒定常配合來源、性狀及理化鑒定等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主要內容和方法:藥材的外形不易鑒定,或藥材破碎或呈粉末狀時,顯微鑒別較為常用。

(1)組織鑒定(內容)

(2)粉末鑒別(內容)組織鑒定(1)組織鑒定a選擇藥材的適當部位,制成顯微標本片。b多數藥材可做成橫切片。方法有徒手切片法、滑走切片法、石蠟切片法等。c觀察藥材組織切片或粉末中的后含物時,一般用甘油醋酸試液或蒸餾水裝片觀察淀粉粒,可同時利用偏光顯微鏡觀察未糊化淀粉粒的偏光現象;用稀甘油裝片觀察糊粉粒、淀粉粒、油滴、樹脂等;用水合氯醛液裝片,不加熱可立即觀察菊糖,若加熱透化可溶解淀粉粒、蛋白質、葉綠體、樹脂、揮發(fā)油等,并使已收縮的細胞膨脹,細胞組織清楚,草酸鈣晶體特征顯著。d組織排列的描述:主要用于完整的組織切片的描述。由外向內依次描述,如狗脊:幻燈片96

細胞形狀的描述:適用于粉末鑒別。分平面描述和立體描述,平面描述容易,而立體描述比較難,主要根據橫向、縱向和切向縱切片的觀察情況,進行綜合描述,得出立體形狀。如木栓細胞平面描述:橫切則扁平而切向延長,縱切則扁平而徑向延長;立體則扁平而多邊形。黨參木栓細胞人參木栓細胞

細胞后含物的鑒定:一般用醋酸甘油裝片,或蒸餾水、水合氯醛裝片。觀察晶體、淀粉類等。

大小和數量的描述20-160-190微米140微米

(3)礦物藥顯微鑒別

(4)電子掃描鏡

(5)中成藥的鑒別

3.特點:品種的鑒別,如地骨皮粉末中含少量或不含石細胞,而其偽品毛葉探春含大量的石細胞;黃連:味連皮部含石細胞,雅連皮、髓均含石細胞,云連則不含石細胞。

4.方法:組織鑒定、粉末鑒定、顯微常量測定、顯微化學鑒定、顯微定量等。

四、理化鑒定(一)定義就是利用中藥存在某些化學成分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通過化學的、物理的或儀器分析的手段,鑒別中藥的真?zhèn)?、純度、內在質量,以及有害物質的有無或含量多少。

(二)理化鑒別方法

定性:根據中藥具有的各種特殊成分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又分物理分析、化學分析、物理化學分析法。定量:測定中藥所含的功效成分或主要成分的含量,達到鑒別的目的。本法主要用于中藥的質量評價和純度檢查。

1.物理常數鑒定法物理常數鑒定法:相對密度、熔點、折光率、比旋度、粘稠度、硬度、碘值、皂化值、酸值、膨脹度、色度、溶解度等。如蜂蜜正常含蔗糖5%,為左旋,如果含蔗糖達20%,則為右旋。摻水則比重下降,所以《藥典》規(guī)定其密度為1.349。蛤蟆油膨大10~15倍,膨脹率55,偽品中華大蟾蜍chu僅3~5倍。冰片熔點205~210℃。2.理化鑒別的一般方法(1)顯色反應:利用藥材的某些化學成分與試劑反應產生某種特殊的顏色。如天麻的水浸液加碘試劑顯紅色或酒紅色。(2)沉淀反應:利用藥材的某些化學成分與試劑反應產生某種特殊的沉淀。如赤勺水提取液,加三氯化鐵試劑顯藍黑色沉淀。(3)泡末反應:利用皂甙與水產生持久的泡末的性質。如人參、柴胡、遠志等。(4)微量升華:利用某些藥材的化學性質,在一定的溫度下能升華的性質,檢查其結晶形狀、特征、顏色等。如大黃(5)熒光法:秦皮水浸液在陽光下顯蘭色熒光,浙貝母顯淡綠色。

3.理化鑒別的光譜、波普法(1)光譜法:是通過中藥中被測物質在某些特定的波長或波長范圍內的吸收第,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紫外光區(qū):200~400nm,可見光區(qū):400~760nm,紅外光區(qū):2.5~25μm①紫外光譜法(UV用于親緣關系較近的中藥鑒別。②可見分光光度法:又稱“比色法”,用于中藥的定量分析和物理常數的測定。

單一組分用標準曲線法和比較法。

③紅外光譜法(IR):通過測定其粉末、提取物或化學單體的紅外線的曲線反應中藥所含各組分官能團的差異,以鑒別中藥的品質和質量。此法主要用于中藥的定性鑒別和化合物結構分析。

④原子吸收光譜法:基于從光源輻射出的待測元素特征光波通過供式品蒸汽時,被蒸汽中該待測的基態(tài)原子吸收,測定輻射光強度減弱的成度,以求出供式品中待測元素含量的一種方法。用于中藥的無機鹽和雜質的檢查。

⑤熒光光譜法:又稱發(fā)射光譜法或熒光法,是利用中藥中的某些成分在吸收自然光和紫外光后能發(fā)生熒光的性質,對中藥進行鑒定的一種方法。主要鑒定的方法:直接將中藥飲片、粉末或提取液在紫外燈下觀察,黃連斷面燈下顯金黃色;本身無熒光,經過處理后產生熒光,蘆薈水溶液加硼砂共熱則顯綠色熒光利用熒光顯微鏡觀察中藥的粉末或飲片。

(2)色譜鑒定法:又稱層析法,是將中藥進行化學成分分離和鑒定的重要方法。

分離方法:柱色譜法、紙色譜法、薄層色譜法(TLC)、氣相色譜法(GC)、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等。

(3)色譜—光譜聯用分析法:是將色譜和光譜聯用,通過對實驗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來評價中藥質量的一種方法。

特點:集中色譜技術高分離效能和光譜技術高鑒別能力的優(yōu)點。

用途:廣泛用于中藥的化學成分和組分的分離和含量測定。

常用的方法:氣相—質譜(GC-MS)、紅外—質譜法(IR-MS)、高效液相—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