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層物理知識點匯總_第1頁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層物理知識點匯總_第2頁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層物理知識點匯總_第3頁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層物理知識點匯總_第4頁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層物理知識點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填空題(每空0.5分,共14分)1.地層油的粘度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小,當壓力高于飽和壓力時,隨壓力的減減?。划攭毫Φ陀陲柡蛪毫r,隨壓力降低而增大。2.測定巖石絕對滲透率的條件是:巖石孔隙空間100%被某一種流體所飽和體與巖石不發(fā)生物理化學反應;流體在巖石孔隙中的滲流為最穩(wěn)定的層流。3.孔隙度分為絕對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流動孔隙度,通常測定的孔隙有效孔隙度。4.根據(jù)蘇林分析法,地層水主要分為硫酸鈉(岫2504)水型,碳酸氫鈉(NaHC水型,氯化鎂(乂式12)水型,氯化鈣(CaCl2)水型。5.在儲層巖石中,不同膠結物具有不同的特性,泥質(zhì)膠結物的特性是遇水膨灰質(zhì)膠結物的特性是遇酸反應,硫酸鹽膠結物的特性是高溫脫水。6.某油藏為封閉的未飽和油藏,隨著油藏的開發(fā),油藏壓力降低,這會導致孔隙體積變小(變大,變小,不變),束縛水體積膨脹(膨脹,縮小,不變原油體積膨脹(膨脹,縮小,不變),從而使原油排出油藏,這是天然能量的彈性能。而當壓力低于泡點壓力時,油藏中出現(xiàn)油,氣兩相,而且溶體積增加(增加,減小,不變),推動原油流動,這種驅(qū)動方式為溶解氣7.顆粒平均直徑小,則巖石比面大,則化學驅(qū)過程中吸附的化學劑多。8.水驅(qū)油時的流度比越小,波及系數(shù)越大,采收率越大,在表面活性聚合物驅(qū),堿驅(qū)中,用此機理的是聚合物驅(qū)1粒度曲線包括粒度組成分布曲線和粒度組成累積分布曲線2流體飽和度的主要測定方法有常壓干餾法,蒸餾抽提法,色譜法3巖石比面越大,則平均粒徑越小,對流體的吸附阻力越大4油藏原始地質(zhì)儲量是根據(jù)有效孔隙度來記稱的,而油藏可采地質(zhì)儲量是根據(jù)流動孔隙度來記稱的。5已知空氣分子量為29,若天然氣的相對密度為0.6,則天然氣的分子量為E6在飽和壓力下,地層油的單相體積系數(shù)最大,其粘度最小7地層水化學組成的兩個顯著特點是總礦化度高,它是與地表水的主要區(qū)別:溶解氣量少,它是與地層油的主要區(qū)別8親水油藏中,毛管力是水驅(qū)油過程的動力,親油油藏中,毛管力是水驅(qū)油過程的阻力9在水油固體系中,若潤濕接觸角大于90°則潤濕相是油箱10在自吸吸入法測定巖樣潤濕性時,若被水驅(qū)出的油相體積大于被油驅(qū)出的水相體積,則該巖樣的潤濕相是水相11由于受毛管滯后現(xiàn)象的影響,必定使得自吸過程的濕相飽和度小于驅(qū)替過程的濕相飽和度。12對于親水巖樣,則水驅(qū)后的殘余油將主要以油滴(滴或膜)狀殘存于孔隙內(nèi)13巖石平均孔徑越小,則其毛管力越大,油水過渡帶厚度越厚,其毛管力曲線上平緩段的位置越靠上14離心法測定毛管力曲線時,欲模擬水驅(qū)油過程,則應光在巖心中飽和油且?guī)r心室一端置于旋轉(zhuǎn)臂的外側(cè)15隨含水飽和度上升,則油相相對滲透率將下降,水驅(qū)油過程與流度比將增加,產(chǎn)水率將增加.粒度組成累積分布曲線愈徒,則巖石的孔分布愈均勻。.一般儲油砂巖顆粒的大小在__1-0.01,孔隙度又在10%—15%之間。.砂巖的比面愈小,該巖石的孔隙—大_,顆?!骭,滲透率大~。.天然氣的視臨界壓力是指天然-天然氣各組成臨界壓力之和.露點壓力是指溫度一定時氣相中開始分離出第一批液滴時的壓力。.地層水的特點是二溶氣量小,含有各種金屬鹽類。.多級脫氣的氣量~~越^一次脫氣的氣量。5..當P>Pb時,隨壓力的增加,原油體積系數(shù)Bo減小。+ —6.當Na/cl>1,且 生成NaHCo生成NaHCo水型。

3N—CLa-2 >14.界面張力愈小,則該界面的極性差 越小~ 。.油氣藏中氣頂附近的原油表面張力 小于地面原油的界面張力。.毛管力是一種平衡彎液面的一種附加壓力。其大小等于于液柱高度所對應的壓力。.半滲透隔板的孔隙要 小于巖樣的孔隙。.毛管力曲線與縱軸相交點所對應的油層深度即~自由水面 。.含水飽和度愈小,油的相滲透率_越大 ,流度比___越小___。.粒度曲線包括—曲線和—曲線。(粒度組成分布,粒度組成累積分布).流體飽和度的主要測定方法有_,_,_等。(常壓干餾法,色譜法,溶劑抽提法),巖石比面越大,則平均粒徑越一,對流體的吸附阻力越—。(小,大).油藏原始地質(zhì)儲量是根據(jù)—孔隙度來計算的,而油藏可采地質(zhì)儲量是根據(jù)—孔隙度來計算的。()5,已知干燥空氣的分子量為29,若天然氣的相對密度為0.6,則天然氣的相對分子量應為_。(17..4).在飽和壓力下,地層油單相體積系數(shù)最_,其粘度最一。(大,?。?地層水化學組成的兩個顯著特點是①_,它是與—的主要區(qū)別;②_,它是與—的主要區(qū)別。(總礦化度很高,地層水,溶解氣量小,地層油).親水油藏中,毛管力是水驅(qū)油過程的—力;親油油藏中,毛管力是水驅(qū)油過程的_力。(動,阻)9.在水油固體系中,若濕潤接觸角大于90°,則潤濕相是—。(非油潤濕相)10.在自吸吸入法測定巖樣潤濕性時,若被水驅(qū)出的油相體積大于被油驅(qū)出的水相體積,則潤濕相是_。(水)11.由于受毛管滯后現(xiàn)象的影響,必定使得自吸過程的濕相流體飽和度—于驅(qū)替過程的濕相流體飽和度。(小)12.對于親水巖樣,水驅(qū)過后的殘余油將主要以_(油膜或油滴)行駛殘存于空隙內(nèi)。(油滴).巖石平均孔徑越小,則其毛管力越_。油水過度帶厚度越_,其毛管力曲線平緩段的位置越靠—(上或下)。(大,厚,高)14.離心法測定毛管力曲線時,欲模擬水驅(qū)油過程,則應先在巖心中飽和_,且?guī)r心室一端應置于旋轉(zhuǎn)臂的一側(cè)。()15.隨含水飽和度上升,則油相相對滲透率將_,水驅(qū)油過程的流度比將_,產(chǎn)水率將_。(下降,增加)15、地下油水界面張力一般都比地面油水張力F16、巖石平均孔徑越小,則毛管壓力越^^,油水過渡帶越窄,其毛管力曲線平緩段的位置越靠一左巖石膠結類型主要有基底要有,孔隙膠結,接觸膠結,且三個滲透率依次增大。附:膠結類型:膠結物在巖石中的分布狀況以及它們與碎屑顆粒的接觸關系。656)隨地層壓力下降,巖石骨架體積將膨脹,巖石孔隙體積將收縮,地層流體體積將膨脹??紫抖仁窃u價巖石儲積流體能力的主要參數(shù),絕對滲透率是評價滲透能力的主要參數(shù)。附:有效孔隙原始地質(zhì)儲量;流動間隙:可采地質(zhì)儲量4. 同種粘土礦物在鹽水中的鵬潤度小于在淡水中的膨潤度。將氣藏與游藏的P-T相圖相比較:相包絡線高度是氣藏高于游藏,相包絡線寬度是氣藏小于游藏。臨界點位置是氣藏將向左上偏移,氣液等量線分布是氣藏將向泡點線測密集。判斷巖石潤濕性時,若潤濕接觸角6>90°,則巖石油濕(親油)。若690°則巖石中性潤濕,若或90°則巖石水濕(親水)。毛管力曲線的三種主要測定方法是半滲才隔板法,壓汞法,離心法。碎體系毛管力增加,游說過渡帶厚度增加,平均孔道半徑減小按孔徑大小,可將巖石孔隙分為超毛細孔隙,毛管孔隙,微毛管孔隙三種類型。游藏原始地質(zhì)儲量是根據(jù)有效孔隙度來計算的,游藏可采地質(zhì)儲量是根據(jù)流動孔隙度來計算的。蒙脫石膨潤度大于高嶺石膨潤度。在單組分立體相圖中,若PTV狀態(tài)點位于立體曲面之上,則該組分為液相。雙組分體系組成越接近,則該體系p~t相圖中兩相區(qū)寬度越寬。在同種原油中,甲烷的溶解系數(shù)小于CO2的溶解系數(shù),甲烷的溶解系數(shù)大于他的溶解系數(shù)。附:兩組分的分配比例越接近,兩相區(qū)的面積越大,兩組分性質(zhì)差別越大,則兩相區(qū)極性差別越大。在同種原油中,溶解度大?。罕椤狄彝椤稢O2>甲烷>N2,溶解系數(shù)反應液體溶解氣體的能力。地層油壓縮系數(shù)僅在地層壓力大于飽和壓力區(qū)間才成立,且隨壓力增加而下降。影響地層水的粘度的主要因素是溫度水汽表面張力通常大于油氣表面張力。氣體在油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在飽和壓力下,油水表面張力最大在軀替過程中,濕相飽和叱降,在此過程中毛管力^阻力由于毛管滯后現(xiàn)象,必定使得自吸過程的濕相飽和度小于驅(qū)替過程的濕相飽和度。附:在相同驅(qū)替壓力下驅(qū)替過程的濕相流體飽和度大于吸入過程時的濕相流體飽和度親水巖石與親油巖石的相對滲透率相比較;束縛水飽和度是:親水巖石大于親油巖石;水相端點相對滲透率:親水巖石小于親油巖石;殘余油飽和度:親水巖石小于親油巖石;交點含水飽和度:親水巖石大于親油巖石。若巖石平均孔徑越小,則其毛管力越大,油水過渡帶厚度越厚,毛管力上緩段位置越高。附;平緩段位置越靠下,說明巖石吼道半徑越大。(見填空8題)在水驅(qū)油過程中,隨含水飽和度增加,油相相對滲透率下降,流度比增加,產(chǎn)水率增加。粒度曲線包括粒度組成分布曲線和粒度廣成累積分布曲線流體飽和度的主要測定方式有常壓式有法,溶劑抽提法,色譜法。附:常壓干餾法測得的含水飽和度大于實際值,含油飽和度小于實際值。26巖石比面越大,則平均粒徑力小,對流體的吸附阻力道大。27已知空氣分子量為29,若天然氣的相對密度為0.6,則天然氣的分子量為29*0.6=17.428在飽和壓力下,地層油的單相體積系數(shù)■蠢大,地層油的粘度第小29地層水化學組成的兩個顯著特點是:!、總礦化度高它是與^表水的主要區(qū)別;2、溶解氣量小,它是與地層油的主要區(qū)別30親水油藏中,毛管力是水驅(qū)油過程的動力,親油油藏中。毛管力是水驅(qū)油過程的阻力31在水油固體系中,若接觸角大于90°,則潤濕相是親油(油相)32在自吸吸入法測定巖石潤濕性時,若被水驅(qū)出的油相體積大于被油驅(qū)出的水相體積,則該巖樣的濕相是K相,反之為油相33對于親水巖石,則水驅(qū)后的殘余油將主要以書滴狀殘存于空隙內(nèi)34離心法測毛管力曲線時,欲模擬水驅(qū)油過程,則應先在巖心中飽和油,且?guī)r心一端應置于旋轉(zhuǎn)臂的外側(cè)附圖如下:35氣測滲透率通常次于絕對滲透率,而液測滲透率通常不于絕對滲透率36隨表面活性劑濃度增加,某一不互溶物質(zhì)體系的表面張力將減小,其吉布斯吸附量將F加附:表面張力隨密度差的增大而增大。1、液氣體系表面張力通常大于液固體系表面張力;2、隨體系溫度的增加,油氣體系的表面張力下降;3、隨壓力增加,油氣體系的表面張力下降,同等條件下,油水體系張力增加37地層油的單相體積系數(shù)恒>1;天然氣的體積系數(shù)<1;地層水的體積系數(shù)約等于138絕對孔隙度?流動孔隙度?ff效孔隙度?e的大小關系為brftrw附:巖石絕對孔隙度?:指巖石總孔隙體積VO與巖石的外表面積vb之戌巖石的有效孔隙度0e在一定壓差下被油氣飽和并參與滲流的連通孔隙體積(是表征原始地質(zhì)儲量的)與巖石表面體積之比掩飾的流動孔隙度0在含油巖石中,流體能在其內(nèi)流動的孔隙體積vff巖石表面體積vb之比(表征可采地質(zhì)儲量的參數(shù))39影響巖石潤濕性的因素主要有:1、巖石礦物成分;2、油藏流體組成;3、表面活性物質(zhì)影響研究孔隙積分布曲線時平緩段越長,說明巖石孔隙分選性越好;平緩段位置越靠下,說明巖石孔隙半徑越大41壓水驅(qū)油過程中,油相得流度定義為油滲透率除以油粘度;水相得流度定義為水的滲透率除以水的粘度;流度比為驅(qū)油液流度與被驅(qū)液流度之比二.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16分)1.溶解汽油比;地層油在地面進行脫氣,分離出的氣體在標準條件下(20℃,0.101MPa)的體積與地面脫氣原油的體積的比值。2.吸吮過程;潤濕相驅(qū)替非潤濕相的過程。3.束縛水;油藏形成時留下的不能被油驅(qū)走的水,分布在油層巖石的孔隙中。4.潤濕反轉(zhuǎn);由于活性物質(zhì)的吸附,使固體表面的潤濕性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5.相對滲透率;在巖石中飽和多相流體時,巖石對每一相的有效滲透率與巖石絕對滲透率的比值6.原油采收率;在現(xiàn)有的技術經(jīng)濟條件下能夠采出地下原始儲量的百分數(shù)。7.地層油的等溫壓縮系數(shù);在等溫條件下單位體積地層油體積隨壓力變化的變化率。8.氣體滑動效應;靠近孔道壁表面的氣體分子與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基本相同的1.粒度組成:指構成砂巖的各種大小不同顆粒的百分含量,常用重量百分數(shù)表示。2.巖石比面:單位體積巖石內(nèi)巖石骨架的總表面積或孔隙內(nèi)表面積。.孔隙度:巖石中孔隙體積Vp(或巖石中未被固體物質(zhì)充填的空間體積)與巖石總體積Vb的比值。4.孔喉比:孔隙直徑與吼道直徑的比值。.巖石絕對孔隙度:巖石的總孔隙度Va與巖石外表體積Vb之比。6.巖石的有效孔隙體積:是指在一定壓差下被油氣飽和并參與滲流的連通孔隙體積。7.巖石流動孔隙體積:是指在含油巖石中,流體能在其內(nèi)流動的孔隙體積Vff。相比有效孔隙度:排除了死孔隙和那些為毛管力所束縛的液體所占的孔隙,還排除了巖石表面液膜的體積。8.巖石壓縮系數(shù):當油層壓力每降低單位壓力時,單位體積巖石中孔隙體積的縮小值。9.地層綜合彈性壓縮系數(shù):地層每下降單位壓降時,單位體積巖石中孔隙及液體總的體積的變化值。10.彈性可采儲量:地層壓力從原始地層壓力Pi下降至原油泡點壓力(飽和地層壓力)Pb時,可采出的流體量。11.飽和度:儲層巖石孔隙中某種流體所占的體積百分數(shù)。12.原始含油飽和度:油藏投入開發(fā)以前多測出的儲層巖石孔隙空間中原始含油體積Voi與巖石孔隙體積Vp的比值。13.原始含水飽和度/束縛水飽和度:油藏投入開發(fā)以前儲層巖石孔隙空間中原始含水體積Vwi與巖石孔隙體積Vp的比值。14.目前油氣水飽和度:油田開發(fā)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所測得的油氣水飽和度,也稱為含油,含氣,含水飽和度。15.殘余油飽和度:隨著油田開發(fā)油層能量衰竭,即是經(jīng)過注水后還會在地層孔隙中存在著尚未驅(qū)盡的原油,他在巖石孔隙中所占的體積分數(shù)。16.巖石絕對滲透率:當巖石全部孔隙中百分百還有某種單相流體,并且流體與巖石不發(fā)生化學和物理的作用,發(fā)生層流流動時的滲透率。17.達西定律:單位時間內(nèi)流體通過多孔介質(zhì)的流量與加在多孔介質(zhì)兩端的壓力差和介質(zhì)中的截面積成正比,與多孔介質(zhì)的長度和液體的粘度成反比。18.氣體滑動效應:由于氣固之間的分子作用力遠比液固間的分子間作用力小得多,在管壁處的氣體分子有的仍處于運動狀態(tài),并不全部粘附于管壁上。另一方面,相鄰的氣體分子由于動量交換,可連同管壁處的氣體分子一起作定向的沿管壁流動。簡而言之,就是低壓氣體滲流時,其流速在毛孔斷面的分布偏離粘性流體流動的特性,出現(xiàn)氣體分子在管壁處流體速度不等于0的流動現(xiàn)象。19.等效滲流阻力原理:兩種巖石在其他條件相同時,若滲流阻力相等,則通過巖石的流量也相等。20.敏感性礦物:對油藏開發(fā)過程中,進入油層的水,酸,鹽,堿等物質(zhì)及對流體流速產(chǎn)生敏感的其他可以導致儲層滲透率下降的物質(zhì)。21.速敏:注入或產(chǎn)出流體的流速增大到某一數(shù)值時引起儲層滲透率下降的現(xiàn)象。22.臨界流速:注入或產(chǎn)出流體的流速增大到某一數(shù)值時引起儲層滲透率下降的臨界速度。23.水敏:與地層不配伍的外來流體進入地層后,引起粘土膨脹,分散,運移導致滲透率下降的現(xiàn)象。評價的目的:尋找與地層配伍的注入流體。24.鹽敏:隨著含鹽度的下降,粘土礦物晶層擴張增大,膨脹增加,地層滲透率不斷下降。鹽敏的目的:找出與地層滲透率明顯下降的臨界礦化度。25.酸敏:酸化液進入地層后與地層中的酸敏礦物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凝膠或沉淀或釋放出微粒,使地層滲透率下降的現(xiàn)象。目的:尋找與地層配伍的酸化液。26.儲層流體:儲存于地下的儲層油,天然氣和地層水。27.體系:一定范圍內(nèi)一種或幾種定量物質(zhì)構成的整體,也是指與周圍分離的物質(zhì)本身。多組分體系(油(c3,c7,c10…….)和水)單組份體系(水或油)28.相:體系內(nèi)部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完全均勻的一部分。29.組分:形成體系的各種物質(zhì),(某物質(zhì)中所有相同類的分子)稱為該體系的各組分,也即系中所有同類的分子。30.組成:體系中構成某物質(zhì)各組分及所占的比例。物質(zhì):是混合物或純凈物(水或油)。.相平衡:P,T一定時,多相體系中任一組分的A相分子進入B相的速度與B相分子進入A相的速度相等的狀態(tài)。32.飽和蒸汽壓:在一個密閉抽空的容器里,部分充有液體,容器溫度保持一定,出于氣液相平衡時氣相所產(chǎn)生的壓力。體現(xiàn)為氣相分子對器壁的壓力。33.泡點:開始從液相分離出第一批氣泡的氣液共存態(tài)。34.露點:開始從氣相中凝析出第一批液滴的氣液共存態(tài)。35.臨界點:在臨界狀態(tài)下,共存氣液相所有內(nèi)涵性質(zhì)相等的點。36.內(nèi)涵性質(zhì):與物質(zhì)的數(shù)量無關的性質(zhì),如粘度,密度,壓縮性等等。.飽和壓力Pb:油層溫度下,油中溶解天然氣剛好達到飽和時的油層壓力。38.飽和油藏:油層溫度下,天然氣并未全部溶解于油中,此時,飽和壓力小于泡點壓力在泡點線之下。39.未飽和油藏:油層溫度下,所有天然氣完全溶解于油中,此時,飽和壓力等于泡點壓力,在泡點線上。上面兩個油藏既是原始地層壓力與泡點壓力的關系。40.閃蒸分離:在等溫條件下,將體系壓力逐漸降低到指定分離壓力,待體系達到相平衡狀態(tài)后,一次性排出從油中脫出的天然氣的分離方式。又稱接觸分離或一次脫氣。41.微分分離:等溫降壓過程中,不斷使分出的天然氣從體系中排出保持體系始終處于泡點狀態(tài)的分離方式。(即是一有氣泡產(chǎn)生就分離出來)42.級次脫氣:在脫氣過程中,分幾次降低壓力,直至降到最后的指定壓力為止。而每次降低壓力時分離出來的氣體都及時地從油氣體系中放出。.溶解度Rs:一定P,T下,單位地面體積的某種原油能夠溶解的氣量在標態(tài)下的體積。溶解度反映了某種液體溶解某種氣體的能力。.溶解系數(shù)用溫度一定時,每增加單位壓力時,單位體積液體中溶解氣量的增加值。(即是溫度一定時,每增加單位壓力時,溶解度的增加值)a反映了某種油溶解某種氣的難易程度。45.相態(tài)方程:在一定溫度,壓力下體系達到相平衡狀態(tài)時,體系中相態(tài)及組成的函數(shù)關系式。又稱相平衡狀態(tài)方程,相平衡方程。.收斂壓力「3:在溫度一定的情況下,當壓力較高時,各組分的Ki隨壓力的增加都有收斂于1的趨勢,Ki收斂于1的壓力即是收斂壓力。對于油氣體系,當給定溫度是混合物體系的臨界溫度時,收斂壓力就為體系的臨界壓力。47.天然氣壓縮因子:給定溫度,壓力下,實際氣體所占體積與同溫同壓下相同數(shù)量的理想氣體所占體積之比。48.天然氣的體積系數(shù)Bg:油藏條件下,天然氣的體積與地面標準狀態(tài)下的體積之比。49.天然氣壓縮因子:等溫條件下,天然氣隨壓力的體積變化率。物理意義:但溫度一定時,天然氣,當體系壓力改變單位壓力時,單位體積的天然氣其改變量。50.天然氣的粘度:當天然氣分子層間相對運動時,相鄰分子層間單位接觸面積上的剪切力與其速度梯度的比值。51.原油的分類:膠質(zhì)瀝青8,25含蠟量1,2含硫量0.552.Rs溶解汽油比: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地層原油在地面脫氣后,得到1方脫氣原油時所分離出來的氣量。53.原油體積系數(shù):原油在地下的體積與其在地面脫氣后的體積之比。54.地層油氣兩相體積系數(shù):當P<Pb,在給定的壓力條件下地層原油體積和分離出的天然氣體積之和(兩相體積),與地面脫氣原油體積之比。55.地層原油的壓縮系數(shù):溫度一定時,當壓力改變單位壓力時,地層原油的體積變化率。物理意義:每降低單位壓力,單位體積原油膨脹具有的驅(qū)油能力;56.地層原油粘度:地層原油流動時,原油分子層間的內(nèi)摩擦阻力。57.地層水的特點:處于地層的高溫,高壓下,溶解有大量的無機鹽及少量的烴類。.地層水中天然氣的溶解度Rw:單位地面體積水在地層溫度,壓力下溶解的氣量在標態(tài)下的體積。.地層水的體積系數(shù)Bw:單位體積地面水在油層條件下的體積。60.地層水的壓縮系數(shù)Cw:當溫度不變時,單位體積地層水當壓力改變單位壓力時其體積的變化率。61.自由界面能:界面分子比相內(nèi)分子儲存的多余的能量。62.比表面自由能:單位界面面積上的界面自由能。也叫表面張力63.界面張力:在液體表面上,垂直作用在單位長度線段上的表面緊縮力。64.表面活性劑:能自發(fā)吸附到兩相界面,并能急劇降低界面張力的物質(zhì)。65.界面吸附:兩相界面層分子所處力場不平衡,界面分子將吸附與其相鄰的物質(zhì)分子以降低界面自由能的自發(fā)現(xiàn)象。66.比吸附:又叫吉布斯吸附量,單位面積表面層中溶質(zhì)的摩爾數(shù)與溶液中任一相當薄層中溶質(zhì)的摩爾數(shù)之差。正吸附,溶質(zhì)為表面活性劑。負吸附:溶質(zhì)為表面非活性劑。67.潤濕:流體在分子力作用下沿固體表面的一種延展的現(xiàn)象。68.潤濕性:流體在分子力作用下沿固體表面延展或附著的傾向性。69.當不混相的兩相流體與巖石固體接觸時,能沿固體表面發(fā)生流散的流體相為潤濕性,另一相則為非潤濕相。70.接觸角:從固體表面出發(fā),經(jīng)過極性大的流體到達三相周界點切線所經(jīng)歷的夾角。71.前進角:72.附著功:使液滴脫離固體表面所做的功轉(zhuǎn)化為表面能的增加量?;騿挝幻娣e固液界面在第三相中拉開所做的功。73.潤濕反轉(zhuǎn):固體表面親水性和親油性的相互轉(zhuǎn)化。74.潤濕滯后:三相潤濕周界沿固體表面移動遲緩而產(chǎn)生的潤濕接觸角改變的現(xiàn)象。75.靜潤濕滯后:油,水與固體表面接觸的先后次序不同而引起接觸角改變的滯后現(xiàn)象。76.動潤濕滯后:在水驅(qū)油或油驅(qū)水的過程中,當三相潤濕周界沿固體表面移動時,因移動遲緩而濕潤時接觸角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77.毛管壓力:由于界面張力的作用,毛管中兩相流體彎曲界面上存在的附加壓力。是彎曲界面上非濕相與濕相的壓力之差。78.毛管滯后:由于毛管中飽和次序不同或毛管半徑變化引起的毛管力改變的現(xiàn)象。79.毛管壓力曲線:毛管壓力與巖樣中濕相飽和度的關系曲線。80.活塞式驅(qū)油:油水前緣能將能波及區(qū)內(nèi)的油完全排驅(qū)的水驅(qū)油過程。81.非活塞式驅(qū)油:油水前緣不能將波及區(qū)內(nèi)的油完全排驅(qū),在波及區(qū)后仍有可動油的水驅(qū)油過程。82.賈敏效應:泛指珠泡通過孔道狹窄處變形產(chǎn)生的附加阻力效應,包括液阻效應,氣阻效應。83.微觀指進效應:不同大小的孔道中的兩相界面位置差異隨排驅(qū)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的現(xiàn)象。84.相對滲透率:多相滲流時,某相流體的相滲透率與巖石絕對滲透率之比。85.流度:多相滲流時,某相流體的相滲透率與其粘度之比。86.流度比:驅(qū)替相流度與被驅(qū)替相流度之比。87.潤濕張力:指非濕相和固體表面的表面張力與濕相和固體表面張力之差。88.赫恩斯階躍:由于受孔道斷面半徑變化和毛管力大小以及方向變化的影響導致油水界面在微小孔道中推進過渡呈階躍式變化的現(xiàn)象。89.產(chǎn)水率:油水同產(chǎn)時,產(chǎn)水量與總液量的比值。90.水驅(qū)采收率:油藏水驅(qū)結束后,累積產(chǎn)油量與油藏原始原油地質(zhì)儲量的比值三.簡答題(共35分)1.(10分)畫出典型的多組分烴類相圖,在相圖中標出臨界凝析壓力,臨界凝析溫度,臨界點,氣相區(qū),液相區(qū),兩相區(qū),等溫反常凝析區(qū),標出未飽和油藏和凝析氣藏的原始位置,并分析凝析氣藏在開發(fā)過程中的相態(tài)變化四.答:液相區(qū)(AC線以上)氣相區(qū)(BC線右下方)氣液兩相區(qū)(ACB線包圍的區(qū)域)反常凝析區(qū)(PCT線包圍的陰影部分)臨界凝析溫度T’對應的溫度臨界凝析壓力P’對應壓力臨界點C點五.如圖。未飽和油藏如圖中J點,凝析氣藏如圖中A點。在開發(fā)過程中,一開始油藏內(nèi)只有氣相,隨著壓力下降到B點,開始有重組分的烴類以液相形式析出,油藏中存在氣液兩相,降到C點以下時,油藏內(nèi)只存在單一氣相

tftiiilWtJFpr■2. (8分)畫圖說明親水儲層相對滲透率曲線的特征,各區(qū)的流動特點,并分析低滲巖石與高滲巖石1)單相油流區(qū)(A區(qū)):Sw很小,Krw=0,Sro值很大,Kro有下降但下降不多。只有油流動。2)油水同流區(qū)(B區(qū)):隨含水飽和度Sw的逐漸增大,Krw的增加和Kro的下降都很顯著,但Kro下降比Krw增加更明顯。油水同時流動。3)純水流動區(qū)(C區(qū)):該區(qū)內(nèi),非濕相油的飽和度小于最小的殘余油飽和度。曲線表現(xiàn)為Kro=0,Krw變化急劇,此時非濕相油已失去連續(xù)性而散成油滴,分布于濕相水中,最后滯留于空隙中。只有水可以流動。(4)tftiiilWtJFpr■2. (8分)畫圖說明親水儲層相對滲透率曲線的特征,各區(qū)的流動特點,并分析低滲巖石與高滲巖石(8分)圖1為油藏巖石水驅(qū)油的過程中油滴經(jīng)過巖石孔隙的示意圖。判斷該孔隙的潤濕性,寫出油滴經(jīng)過喉道時產(chǎn)生的附加阻力計算公式。這種現(xiàn)象在油田開發(fā)時具有什么用途(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答:該巖石親水。Pc=2a(1/R11/R2)。不利:在鉆井完井及井下作業(yè)時,鉆井液,完井液,壓井液在失水時在巖石孔隙中產(chǎn)生液珠,由于賈敏效應,阻止油流向生產(chǎn)井。有利:進行調(diào)剖堵水,可以通過注乳狀液,乳化瀝青,混氣水,泡沫等利用賈敏效應封堵大孔道,調(diào)整流體滲流剖面,通過增加驅(qū)替液的波及體積來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巖石的絕對滲透率的主要測定條件有哪些?答:a巖石中百分之百飽和流動一種流體,流動是單相流,而且是穩(wěn)定流,并認為流體不可壓縮b.在液體性質(zhì)和巖心幾何尺寸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巖心的體積流量和巖心兩端壓力成正比,即線性滲流c.流體性質(zhì)穩(wěn)定,不與巖石發(fā)生物理化學作用。1.影響絕對孔隙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a.巖石的礦物成分。一般石英砂巖比長石砂巖的儲油物性好,這主要是因為長石的親油,親水性比石英強,當被油,水潤濕時,長石表面所形成的液膜比石英厚,而這些液膜一般是不移動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孔隙的流動截面積和儲集體積。b.顆粒的排列方式,正方形大于菱形,排列越不緊密,孔隙度越大,與比面相反。c.顆粒的分選程度,巖石分選差時,小顆粒碎屑充填了顆粒間的孔隙和吼道,會降低孔隙度和滲透率d.顆粒的磨圓度,磨圓度越差,成棱角狀,顆粒支撐時比較松散,因此比磨圓度好的較粗砂粒有更好的孔隙度。《.埋藏深度的影響f.巖石顆粒的膠結程度及膠結類型。g.孔隙的發(fā)育程度。什么叫做微觀指進現(xiàn)象?它對水驅(qū)油的效率有何影響?答:由于不同孔道中流速不同,油水界面的推進位置隨排驅(qū)時間越來越大的現(xiàn)象。影響:它將導致當大孔道見水后而在小孔隙中留下殘余油,從而降低水驅(qū)油的效率。地層的非均質(zhì)越嚴重,孔道大小相差越大,注入工作劑與原油間粘度差越大,指進現(xiàn)象越嚴重,油井見水越早,油水同產(chǎn)時間也越長。2.1.闡述毛管壓力曲線的主要用途?(闡述題)答:1.研究巖石孔隙結構。毛管壓力曲線實際上包含了巖樣孔隙吼道分布規(guī)律。2.根據(jù)毛管壓力曲線形態(tài)評估巖石儲集性好壞。喉道大小分布越集中,則分選性越好,毛管力曲線的中間平緩段也越長,且越接近與橫坐標平行。毛管曲線形態(tài)越靠向坐標的左下方,

喉道也大,大吼道也越多。3.應用毛管力曲線確定油層的平均毛管壓力J(5卯)函數(shù)。4.確定油水飽和度隨油水過渡帶高度之間的變化關系。5.利用毛管壓力回線法研究采收率。6.毛管壓力資料確定儲層巖石的潤濕性。7.用毛管壓力曲線可計算巖石的絕對滲透率和相對滲透率8.應用高速離心機測得的毛管壓力曲線可在室內(nèi)快速評定油井工作液對儲層的損害或增產(chǎn)措施的效果。油氣分離的主要方式有哪兩種?各自的分離方式的特點是什么?其分離結果的差異是什么?答:閃蒸分離(一次脫氣)和級次脫氣(多次脫氣)。一次脫氣:相當于井內(nèi)產(chǎn)出的油氣一次進入分離器或直接進大罐進行脫氣,油氣瞬間達到平衡。特點是:油氣分離過程,分離出的氣體始終與油保持接觸,體系總的組成不變。多次脫氣:脫氣過程中,隨著自由氣體的分出,不斷將氣體放掉,使氣液脫離接觸。特點:脫氣是在不斷降壓,不斷排氣,系統(tǒng)組成不斷變化的條件下進行。差異:一次脫氣比級次脫氣所分離出的氣量多,而油量少,即溶解汽油比比級次脫氣的要高。而且一次脫氣分出的氣相相對密度比級次脫氣分出的氣相相對密度高,一次脫氣后的原油密度大于多次脫氣的原有密度。為什么?答:因為一次脫氣的分離條件所決定的。一次脫氣時,油氣始終接觸達到相平衡,故不管重烴還是輕烴均按各自的平衡常數(shù)Ki的比例大小進入氣相中,這樣,較重的烴類由于熱力學平衡也有機會進入氣相,故分出的氣量多且相對密度大。相反,當進行多級脫氣時,氣液尚未達到平衡,每次都首先逸出像甲烷等容易逸出的氣組分而排走,其結果,使得輕烴每級脫氣時都先“跑掉”而留下較重烴,這樣,重烴在液相中的含量增加,所以多次脫氣時分離出的氣量小,密度低。5.反常凝析現(xiàn)象對凝析氣藏的開發(fā)有何影響?3.答:當?shù)貙訅毫Φ陀谏下饵c壓力之后,必然會在地層條件下發(fā)生反凝析現(xiàn)象。因凝析油粘度大大高于單相粘度而導致吸附損失或因凝析油飽和度過低而導致其流動困難,這都會造成寶貴的凝析油資源浪費。從而要求人們應盡量保證井底流動壓力不低于上露點壓力,其具體措施可采用:確定合理開采速度或采用人工注氣方式確定地層能量以達到降低地層壓力下降溫度的目的。2、油氣分離方式有哪幾種?各分離方式的特點是什么?其分離結果差異是什么?(8分)分離方式:閃蒸分離(1分)、微分分離(1分)(或一次脫氣與多級脫氣)閃蒸分離特點:在整個壓降過程中,油氣體系一直保持接觸,在把氣排除體系之前的全部脫氣過程中,總組成始終不變,達到油氣相態(tài)平衡。(1.5分)微分分離特點:在微分脫氣過程中,隨著自由氣體分出,不斷地將氣體放掉,使氣液脫離接觸,即系統(tǒng)總組成改變,油氣相態(tài)未達到平衡。分次降壓,分次脫氣。每次脫氣類似于一次獨立的閃蒸分離。(1.5分)結果差異:閃蒸分離比微分分離脫出的氣體多,而油少,氣體'g高,油的'o高,氣油比高。(3分)半陽國語集菅注彳國工司Hwr半陽國語集菅注彳國工司Hwr7字星鳧-生工FF丁mFpWF;FH、EJr7聲rMy-HlMmEylRa-左=二if去|>田占七%差差忒津E耳。堂聿-S一yn.=m=m?白妻禹可5=二7甘率王五岳/w去算吳需一口理izkritEXJLy四.計算題(共35分)1.(19分)某氣藏氣的組成及性質(zhì)如下表所示。若氣藏溫度為32℃,壓力為9MP設地層條件下的壓縮因子為1.33,100%產(chǎn)水面海拔高度為-1073m求:(1)氣體視相對分子質(zhì)量?(2)該氣藏氣體的相對密度?(3)體積系數(shù)?該氣藏的儲量(標m3)?(4)原始氣藏條件下氣體的密度?(5)若保證該氣井投產(chǎn)時只產(chǎn)氣不產(chǎn)水,則射孔深度最深為多少?(6)求該氣藏實際過渡帶的高度?

備2上升£卑科法谷如加備2上升£卑科法谷如加nfsA洋家答:(1)Mr=EyiMi=24.26g/mol(2)丫=Mg/Ma=24.26/28.97=0.837(3)地面條件下,Vsc=nRTsc/Psc,地層條件下,Vg=ZnRT/PBg=Vg/Vsc=ZTPsc/PTsc=(1.33X305X0.1)/(9X293)=0.0154(4)由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pg=PM/ZRT=64.74kg/m3(5)由毛管力公式可得,Pcr=(pw-pg)gh在束縛水飽和度下,p=0.14,帶入上式,可得h=15.27m100%產(chǎn)水面毛管力為0.054MPa,帶入上式可得h=5.89m,自由水面海拔為-1073-5.89=-1078.89m,則100%產(chǎn)氣面海拔為-1078.89+15.27=-1063.62m,則最大深度為1063.62m°(6)氣水過渡帶實際高度為1073-1063.62=9.38mHHnlg產(chǎn)26g/1一宙〉T居7^IXl-JpBfpr點「U寸-蕓無法豐7'F+“ZTP彳—rrw宣RDMKlpl—=254fl?-3XWF3藩鈍聯(lián)比學-PM=^F..T*號*歲4日^*FPUWTFg)粵三鹿F,pg-lf堂,曰率hJ5-27rEK甘工尸士宣生守s,f—s7B,mgFX_.00^力創(chuàng)南海年1雪四盤FB序曰程一身更張窿FB序曰程一身更張窿tt£e.修(16分)某油藏含油面積A=10.0km2,油層有效厚度h=10m,孔隙度甲=0.2,束縛水飽和度Swc=30%,地面脫氣原油密度為860kg/m3,天然氣的相對密度0.75。原始壓力Pi=22MP;Pi與Pb間巖石及束縛水的壓縮系數(shù)分別為Cf=1.4X10-4/MPa,Cw=4.5X10-4/MPa。從該油藏中取得油樣,做高壓物性實驗,結果如表2歷力然<31n油悻黑鼻2hL.23331.踞IDlooLTITi.M-H31.32S11■>1.H7w14將1.幅i.B綃l.?7江L1所示。些?岫融捌惘卦析量劇求:(1)該油藏的地質(zhì)儲量?(2)該油藏的綜合壓縮系數(shù)?(3)該油藏的彈性采收率?(4)泡點壓力下地層油的相對密度? h

X毒為一號口」*謔43SM苧年一士1X毒為一號口」*謔43SM苧年一士1人01516夏一n.3Mrss5nrJIrt—lslgllg1lb1.E相態(tài)方程的推導:n=yN+xNTOC\o"1-5"\h\z|i zx iIN+N=1a 1 令yi/xi=ki即平衡常數(shù),則:n=kx(1—N)+xNiii IiInx.= 1. , ki-(k「\)NiI'x,=1 天然氣的摩爾組成 .n wjMy=V,=V'―一天>乙n乙wI ii然氣的視相對分子量M=WyMg iii=1天然氣的相對密度p M M MV=-r=—r= —々—rgp M 28.97 29a a天然氣的臨界參數(shù)p=?ypC I Cli=1 實際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pV=ZnRT天然氣的密度mpMpjMD= = g-= 皂 a-gVZRTZRT應狀態(tài)定律P=-=-

rp縮>gsJ^T卜H 應狀態(tài)定律P=-=-

rp縮>gsJ^T卜H H0.-p-08VPad8WN—HIHInH7cl?7rL4L言M宓x-x-?*vnlKI-35.?iw160X1410010."XL2)=93*7L侍Hi口..沖接二5」!£Fm一漢咒/1±z-I-Lp一

_LPCCgCT~]/^P~T^)grscscPT3.458x10-4Z273+1scxy運動粘度Rs■gsos20oboboi地層以巖石骨S=14■ofosof-gf-ossiob架體積為■基數(shù)地比一面:03ACgCT~]/^P~T^)grscscPT3.458x10-4Z273+1scxy運動粘度Rs■gsos20oboboi地層以巖石骨S=14■ofosof-gf-ossiob架體積為■基數(shù)地比一面:03A,旦工'-;(1-0)2 ''■'LQQ\N引入形狀校正系數(shù)C=1.2?1.4,它表示由于顆粒形狀不規(guī)則而起比加。100'C2C綜+合(由性€壓foiojTcc]wc彈性采油量:油藏壓力從原始壓力降到泡點壓力時靠巖石及流體的彈性而采出的油量。C(PiPb)Vob達西kA徑2界K曲的-P公)式(。^ln(r/r)■0P2P2Carman-Kozeny縱向非均質(zhì)儲層平面線性滲流平均滲透率計算公式

Kh+Kh+KhK= 1-1 2-2 3-3-=h平面徑向滲流XKh7_1Xh

i

i_1工Kh i li_Xhii_1KXKh7_1Xh

i

i_1工Kh i li_Xhii_1K_Kh+Kh+Kh_— 11 h2 3 3 -Q_N毛細K管模型巖n石的滲透率九r48細管巖石模型的孔隙度_nAQ2L/AL_n兀r2毛細K管模型巖n石的滲透率九r48細管巖石模型的孔隙度_nAQ2L/AL_n兀r2kSvKozenyS8(1-0)_S*b0式的應用:求比面J*3AH14叼江\q?7000*估算巖石的平均孔隙半徑毛管力P=(p-p)gh_2°i.2coscwo r13.某巖樣長10cm,截面積4.9cm2,絕對滲透率為67x10 -3gm2,當巖樣中水、油飽和度分別為40%、60%時。在k_2x10 5Pa的壓差作用下,通過巖樣的水、油的流量分別為0.04cm3/s,和0.01cm 3/s,。在水、油粘度分別為0.75mPa?s和2.5mPa?s時,求:(1)油、水的相滲透率,油、水相對滲透率及油、水相對滲透率之比值;解:L_10cmA_4.9cm2K_67x10-3gm2Q_0.01cm3/sQ _ 0.04cm3/sAP_%2x105PaKrwQ^L二AAPK=wK0.04x0.75x104.9x20.0306=0.0306(Rm)Q-RL

AAPKro0.0670.01x2.5x104.9x20.0255—0.067=0.4570.0255(Rm2)=0.381K+K=0.0561<67x103即2JK -ro0.834rw8.在室內(nèi)用半滲隔板法測某一油藏巖樣的氣驅(qū)水毛管力曲線,測得SW=50%時,毛管力下水的表面張力0.6x105Pap,室內(nèi)條件72mN/m油藏條件下,wg油水界面張力G水的密度p

油的密度p=24wo=1.088N/m,/cm3,0.848o自由水面海拔高度為-1000m/cm3;油藏巖石親水,地面,地下條件下水對巖石潤濕角相同。求:(i)該油藏在Sw=50%的含水飽和度面距自由水面的距離;解:PcL2GcosO1r, , 2GcosO=(pw-po)gh= 2r2gcosO 2x72x10-3cos0.二r二 =PcL 0.6x105上升高度h二2G2co9二cr…2124x103c— 二8.50(m)1r,(pw-po)g2x72x10-3cosOx(1.088-0,848)x18x9.80.6x105(2)含水飽和度sw二50%面的海拔高度。H=-1000+8.5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