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新生兒制度4篇_第1頁
醫(yī)院新生兒制度4篇_第2頁
醫(yī)院新生兒制度4篇_第3頁
醫(yī)院新生兒制度4篇_第4頁
醫(yī)院新生兒制度4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yī)院新生兒制度4篇名目第1篇八一醫(yī)院新生兒病區(qū)醫(yī)院感染掌握制度第2篇西區(qū)醫(yī)院新生兒查對制度第3篇南民醫(yī)院新生兒探視病情詢問制度第4篇南平醫(yī)院新生兒室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1篇】西區(qū)醫(yī)院新生兒查對制度

人民醫(yī)院新生兒查對制度

一、新生兒入室時,必需仔細查對性別、母親姓名、床號及各種標證是否相符,如有誤差應在找出緣由后馬上改正。

二、沐浴時應檢查手腕標記和包被牌的姓名是否相符,如有脫落者應馬上補上。

三、出院時必需嚴格查對出院卡片、醫(yī)囑和嬰兒的各種標記及嬰兒性別、姓名,同姓名者要核對誕生時間、體重和性別無誤時,方可辦理出院。

【第2篇】南民醫(yī)院新生兒探視病情詢問制度

z醫(yī)院新生兒探視和病情詢問制度

1、為了預防交叉感染,本病室實行無陪制度。住院新生兒入住我科后由我拉護士24小時陪護,不需家屬陪護。

2、每周一、四下午3點至5點為探視效詢時間,直系家屬憑繳費發(fā)票單探視。由于新生兒的免疫功能不成熟,因些為了避開交叉感染,原則上不進入病房探視。若患兒病情特別需家屬入病心探視者,應穿上隔離衣,戴口罩,換鞋后,在本科工作人員帶領下方可進入病房。

3、其他科室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隨便進入新生兒病房。

4、詢問電話***。

【第3篇】八一醫(yī)院新生兒病區(qū)醫(yī)院感染掌握制度

第一醫(yī)院新生兒病區(qū)醫(yī)院感染掌握制度

(一)新生兒病區(qū)應當設置在相對獨立的區(qū)域,工作區(qū)域可分為醫(yī)療區(qū)、接待區(qū)、配奶區(qū)、新生兒沐浴區(qū)。醫(yī)療區(qū)包括一般病室、隔離病室,早產兒病室。

(二)新生兒病區(qū)工作人員上班時要衣帽整齊、換工作鞋、洗手,進入治療室及進行各項操作時一律要求洗手、戴帽子、戴口罩,必要時戴護目鏡、手套。其他人員進行新生兒病區(qū)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

(三)醫(yī)療區(qū)非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人員不得進入。

(四)醫(yī)務人員在實施診療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規(guī)范,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實施標準預防?;加懈腥拘约膊」ぷ魅藛T應調離新生兒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五)無陪護病區(qū)每床凈使用面積不少于3平方米,床間距不小于1米。

(六)每個病室內至少設置1套洗手設施及干手設施。病室內洗手設施及干手設施均應為非手觸式。

(七)對高危新生兒、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新生兒、有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新生兒應當實行隔離措施并作標識。

(八)接觸患者皮膚、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霧化吸入器、面罩、氧氣管、體溫表、聽診器、浴巾、浴墊、粉撲等)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機濕化瓶、氧氣濕化瓶、吸痰瓶每日更換清洗消毒;吸痰管一用一滅菌。

(九)患兒使用后的奶頭用清水清洗潔凈,高溫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統一回收清洗、高壓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需清潔消毒

(十)治療室冰箱及奶制品存儲箱要定時清潔消毒。

(十一)早產兒暖箱的濕化液每日更換,用畢終末消毒。

(十二)一次性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器具不得重復使用。

(十三)新生兒使用的被服、衣物等應保持清潔,每周更換不少于一次,污染后準時更換。患兒出院后床單位要進行終末消毒。

(十四)新生兒病室每日清潔拖地不少于2次,拖布專室專用,如疑似污染用400-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十五)各種儀器表面、門把手、洗手池等物體表面應每天進行清潔擦拭,如有污染隨時消毒。

(十六)發(fā)覺特別感染(如氣性壞疽、阮病毒、多重耐藥菌株等)或傳染病患者,要按傳染病的有關規(guī)定實施單間隔離、專人護理,并實行相應消毒措施,同類病人可相對集中。所用物品必需專人專用專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十七)任何人在接觸患兒前后均應仔細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每日各項操作先由早產嬰開頭,隔離患兒最終接受治療。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時應戴手套,操作結束后應馬上脫掉手套并洗手。

(十八)每月對空氣、物表、醫(yī)護人員手、使用中的消毒劑進行細菌學監(jiān)測。監(jiān)測結果不合格時,應分析緣由并進行整改,如存在嚴峻隱患,應當馬上停止收治患兒,并將在院患兒轉出。

(十九)新生兒病室的醫(yī)療廢棄物管理應當根據醫(yī)院《醫(yī)療廢物管理方法》及有關規(guī)定進行分類處理。

【第4篇】南平醫(yī)院新生兒室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人民醫(yī)院新生兒室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流程管理

1.應設一般病室、隔離病室、沐浴間、配奶間、奶具清洗問(區(qū))、治療室及處置室等。各室分開設置,潔污分開,各類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術規(guī)范要求。

2.新生兒病床每床凈使用面積不少于3平方米,床間距不小于1米。

二、人員管理

1.工作人員管理:工作人員凡有傳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膚化膿性疾等暫停與新生兒接觸。嚴格限制進入新生兒病房人員,進入新生兒病房須更換清潔、專用工作服和工作鞋。診療操作時戴口罩、帽子,必要時戴手套。禁止未穿工作服隨便進入新生兒病室。

2.探視人員管理:新生兒室不設陪護、謝絕探視。確因病情特別需要家屬進入探視者應嚴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換專用鞋并洗手后方可進入?;剂餍行愿忻盎蚱つw化膿性疾病者謝絕探視。

三、環(huán)境管理:

1.室內溫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兒22-26℃,早產兒24-28℃),濕度保持在55%-65%。

2.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奇,定時使用動態(tài)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每天檢查消毒器的運行狀況,定期對消毒器進行清潔、維護并記錄。

3.桌面等物體表面應保持清潔,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時1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鐘,再用清潔水擦拭潔凈。

4.地面每天濕式清掃,保持清潔無塵。有血液等污染時1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潔凈。全部墻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掃1次,保持清潔無塵。

5.新生兒室應盡可能削減物品擺放,物品的擺放根據無菌、清潔、污染有序分開。

四、手衛(wèi)生管理

1.新生兒病房入口處、病室、治療室、配奶間、沐浴間、處置室等應配置專用的洗手設施或快速手消毒劑。

2.凡進入新生兒病房及進行各種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五、醫(y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

1.凡進入無菌組織器官的醫(y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需達到滅菌標準。

2.一次性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不得重復使用。

3.氧氣濕化瓶、呼吸機濕化瓶、吸痰瓶應當每日更換清洗消毒。

4.藍光箱和暖箱應當每日清潔,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兒長期連續(xù)使用暖箱和藍光箱時,應當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終末消毒。

5.接觸患兒皮膚、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霧化吸入器、面罩、氧氣管、體溫表、吸痰管、浴巾、浴墊等。

6.新生兒使用的被服、衣物等應當保持清潔,每日更換,污染后隨時更換。患兒出院后床單元終末消毒。

六、各項診療護理操作管理

1.醫(yī)務人員在實施各項診療護理操作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實施標準預防。

2.每日醫(yī)生查房應先查新生兒室患兒再查一般患兒。

3.每日各項操作應先由早產嬰開頭,隔離患兒最終接受診療。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時戴手套,操作后應馬上脫掉手套并洗手。

4.傳染性疾病新生兒應盡快轉分院治療院,特別感染的新生兒應收住隔離室,與正常新生兒隔離,病室或床邊應懸掛隔離標識,物品專用,用后嚴格消毒。

七、配奶與沐浴管理

1.配奶間、奶具清洗間分開設置,保持環(huán)境清潔;患兒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潔凈,高溫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統一回收清洗、高壓滅菌;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潔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定期清潔。

2.應保持沐浴間清潔。沐浴水溫掌握在38-41℃,防止燙傷。

3.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發(fā)液和爽身粉等,取用時應采納非接觸式。

4.新生兒使用的眼藥水、藥膏均一嬰一用。

5.與早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