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因工程的分子遺傳學基礎_第1頁
第一章基因工程的分子遺傳學基礎_第2頁
第一章基因工程的分子遺傳學基礎_第3頁
第一章基因工程的分子遺傳學基礎_第4頁
第一章基因工程的分子遺傳學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4-2015第一章基因工程的分子遺傳學基礎第一節(jié)基因和信息流一、基因的概念基因: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位于染色體或基因組中特定位置的一段DNA或RNA序列,可編碼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或RNA產物。含有編碼序列(外顯子)、非編碼區(qū)(內含子)、5’端的前導序列、3’端的尾隨序列、一些表達調控元件(原核基因的弱化子、終止子、真核基因的加A信號)等。2真核基因的結構3等位基因(allele):指一個基因突變而產生的多種形式之一。在二倍體真核生物中,等位基因成對存在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特定基因座上。在原核生物中,等位基因單獨存在于染色體上或染色體外(如質粒上)。重疊基因的存在表明原核基因的編碼是可以重復的,可節(jié)省堿基資源,以有限的核酸序列編碼更多的信息。斷裂基因的證實顯示真核基因多為不連續(xù)的編碼。4二、遺傳的中心法則基因表達:指DNA分子經(jīng)轉錄產生與之互補的RNA分子。5細胞分裂依賴于DNA的復制從而使染色體復制。兩條互補的反向平行的DNA單鏈之間由眾多氫鍵的連接,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DNA雙鏈分子。DNA合成的起始需要引物提供3’羥基,DNA聚合酶按照5’3’方向合成DNA。(一)DNA合成6也稱為DNA的轉錄,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以單鏈DNA為模板合成一條互補的RNA序列,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到RNA。與DNA合成的區(qū)別:a.轉錄時只有一條DNA鏈模板,復制時兩條鏈都作為模板。b.DNA-RNA雜合雙鏈不穩(wěn)定,RNA合成后釋放;DNA復制,新鏈和母鏈結合形成子鏈。c.RNA合成不需引物,DNA復制需要引物;d.轉錄的底物是rRNA,復制的底物是dNTP;e.所用的聚合酶系不同。(二)RNA合成(三)蛋白質合成7

蛋白質合成涉及細胞中的翻譯裝置——核糖體,由大量的rRNA和核糖體蛋白組成的。DNA基因序列忠實地轉錄成mRNA,其三聯(lián)密碼子含有蛋白質合成的信息,稱為遺傳密碼。共64個密碼子,其中61個有義密碼子編碼20個氨基酸,3個無義密碼子作為翻譯的終止密碼子(UGA),61個有義密碼子中有一個是翻譯的起始密碼子(AUG),它編碼甲硫氨酸。8核糖體結合到mRNA的5’端,開始蛋白質的合成。第一個氨基酸通常為甲硫氨酸。核糖體以

5’3’的方向閱讀密碼子結束mRNA,直到終止密碼子結束。在任何DNA序列中,理論上一個蛋白質或一個多肽的連續(xù)的密碼子系列稱為可讀框。三、基因表達的調節(jié)——操縱子模型9乳糖操縱子:6000bp操縱基因O3個結構基因:lacZ、lacY和lacA。乳糖操縱子轉錄的決定因素:阻遏蛋白E.ColilacIq突變:lac阻遏蛋白基因超表達,使阻遏蛋白水平大大提高,結果高度阻遏了操縱子。lac啟動子突變(如lacUV5啟動子突變):雖然這類突變不改變操縱子的阻遏,但增加了啟動子的活性。用IPTG誘導這兩種突變的菌株,其表達可超過野生型菌株100倍。11藍白斑篩選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可作為基因活性的指標??墒拱l(fā)色底物X-gal產生藍色產物。lacZ′基因是β-半乳糖苷酶基因部分缺失的DNA片段,含此基因的重組載體轉化lacZ′互補型菌株,可轉譯β-半乳糖苷酶,在含有X-gal和IPTG的培養(yǎng)基上可使轉化子成為藍色菌落。12一、核酸大分子的結構第二節(jié)核酸的生物化學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為生物體內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種分子量達到上萬或更多的有機分子。常見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質、核酸、多糖,其中核酸、蛋白質是機體的兩類最基本的生物大分子,它們都屬于信息分子。DNA遺傳信息的載體、mRNA遺傳信息傳遞的中介物、蛋白質

遺傳信息表達的終產物。二、DNA雙螺旋的變性與復性變性:指在一定條件下(高溫或變性劑等)DNA雙螺旋解鏈的過程。解鏈溫度:在DNA變性進行到一半時的溫度。對260nm紫外光的吸收率——光密度值(OD),可用來檢測溶液中DNA單鏈或雙鏈的濃度。復性:指DNA分子由單鏈狀態(tài)恢復到雙鏈結構的過程,又稱退火。變性的方法:(1)熱變性:溫度升高到90~100℃時,雙鏈核酸 分子鏈間的氫鍵完全斷裂。 (2)酸堿變性:pH值低于3或高于10時,雙鏈核 酸分子鏈間的氫鍵斷裂。 (3)化學試劑變性:如尿素、甲酰胺、甲醛等使 雙鏈核酸分子鏈間的氫鍵斷裂。變性后的理化性質變化:

粘度降低 密度增加 紫外吸收值增加DNA變性曲線AT區(qū)先解鏈GC區(qū)后解鏈

階梯式曲線GC含量與Tm值之間的關系

(G+C)%=(Tm-69.3)×2.44

Tm=(G+C)%×0.41+69.3復性過程①單鏈分子間碰撞形成局部雙鏈②局部雙鏈周圍的堿基如不配對時,雙鏈重新解離③局部雙鏈周圍的堿基如配對,則形成中心序列④形成完整的雙鏈分子參數(shù)對Tm的影響對復性速率的影響堿基的成分Tm值隨G-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無序列的長度Tm值隨序列長度的增加而增加,當>500bp時,Tm值不受影響隨序列長度的增加而上升離子濃度Tm值隨Na+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理想的Na+濃度為1.5M堿基錯配比例最理想的值隨堿基錯配比例(%)的增加而下降隨堿基錯配比例而下降DNA濃度不影響Tm值隨Na+濃度的增加而增加變性劑Tm值隨甲酰胺和尿素濃度的增加而減少最理想的甲酰胺濃度為50%溫度不適用最理想的溫度是低于Tm20℃各種影響DNA變性和復性的因素第三節(jié)分子雜交分子雜交:又稱為核酸分子雜交,是用一條單鏈DNA或RNA與另一被測單鏈DNA形成互補雙鏈分子的過程,以測定某特異序列是否存在。雜交的雙方是待測核酸和已知核酸序列,已知核酸序列稱探針。雜交都必須有探針的存在。就是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如熒光染料、生物素等標記的短片段特異DNA或RNA序列。一、原位分子雜交分兩種:玻片原位雜交和膜上原位雜交。玻片原位雜交:要先制片,如中期染色體片和組織切片等。片子制好后不染色,放在緩沖液中慢慢變性,再加入探針讓其復性,將沒有結合的探針充分洗脫。若用同位素標記探針,須在片子涂一層乳膠或覆蓋一張同樣大小的X光片進行放射自顯影,再觀察同位素的曝光點在組織細胞或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若用熒光標記,可用熒光顯微鏡直接觀察。此方法用來進行染色體的基本定位或觀察組織中不同的RNA分布。膜上原位雜交:將菌落或噬菌斑影印在尼龍膜上,這種膜只吸附單鏈DNA,將影印好的膜用NaOH處理,不僅可殺死細菌,還可使DNA變性吸附在膜上,再用無關的單鏈DNA,如小牛胸腺DNA和鮭魚精子DNA吸附在膜上的空白處,稱為預雜交(防止探針被吸附在背景上,干擾實驗結果),膜經(jīng)中和后再將同位素探針和膜放在緩沖溶液中緩緩復性,經(jīng)放射自顯影來確定陽性菌落。常用于從基因文庫中釣基因。*22熒光上原位雜交(FISH):用熒光標記的核酸探針在中期染色體上進行原位雜交,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以確定與探針互補的核酸序列在染色體的位置和分布。常用作基因定位、基因診斷等。一種FISH的擴展是染色體涂染,來自特異染色體或染色體區(qū)域的一套已知克隆DNA用不同的熒光染料標記,這些染料使特異區(qū)域著色,這樣在熒光顯微鏡下易于鑒別。如一個尚未定位的基因克隆用不同的染料標記,那么它的位置在一系列不同的染色帶中被鑒別出。23二、芯片技術DNA芯片,也稱基因芯片或微陣列,是利用反相雜交原理,使用固定化的探針陳列與樣品雜交,通過熒光掃描和計算機分析,獲得樣品中大量基因及表達信息的一種高通量生物信息分析技術。24三、印跡雜交(一)DNA印跡即Southern雜交,1975年由英國人埃德溫·邁勒·薩瑟恩(EdwinMellorSouthern)創(chuàng)建。是研究DNA圖譜的基本技術,在遺傳病診斷、DNA圖譜分析、基因突變分析、特性基因定性和定量及PCR產物分析等方面有重要價值。1、待測核酸樣品的制備

1)裂解或破碎細胞

2)抽取純化基因組DNA 3)限制酶消化DNA為大小不同的DNA片段2、待測DNA樣品的電泳分離

1)瓊脂糖濃度:分離大片段用低濃度膠 分離小片段用高濃度膠

2)凝膠電泳:凝膠具有分子篩效應,大分子

DNA泳動慢,小分子DNA泳動快, 大小相同的分子處于同一條帶

3)分子量標準:經(jīng)HindⅢ消化的λDNA,雜交 所用分子量標準可用核素標記263、凝膠中核酸的變性(堿變性)凝膠置于NaOH溶液中使DNA變性為單鏈DNA,中性緩沖液中和凝膠中的緩沖液。使用稀HCl使DNA脫嘌呤,這樣可以讓DNA片段變短,提高轉移效率。4、Southern印跡指將電泳分離的DNA片段轉移到一定的固相支持物上的過程。271)固相支持物的選擇a.理想的固相支持物應具備的特性: ①具有較強結合核酸分子的能力 ②不影響與探針的雜交反應 ③與核酸分子結合穩(wěn)定牢固 ④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 ⑤非特異吸附少b.常用的固相支持物

①硝酸纖維素膜:優(yōu)點是吸附能力強,雜交信號本 底低。缺點是DNA分子結合不牢固②尼龍膜:優(yōu)點是結合單鏈,雙鏈DNA的能力比硝酸 纖維素膜強;缺點:雜交信號本底高 ③化學活化膜:優(yōu)點:DNA與膜共價結合;對不同 大小的DNA片段有同等結合能力;缺點:結合能 力較上述兩種膜低2)Southern印跡的常用方法a.毛細管虹吸印跡法

利用濃鹽轉移緩沖液的推動作用,將凝膠中 的DNA轉移到固相支持物上?;驹恚?/p>

容器中的轉移緩沖液含有高濃度的NaCl和檸檬酸鈉,上層吸水紙的虹吸作用使緩沖液通過濾紙橋、濾紙、凝膠、硝酸纖維素濾膜向上運動,同時帶動凝膠中的DNA片段垂直向上運動,凝膠中的DNA片段移出凝膠而滯留在膜上。55b.電轉法利用電場的電泳作用將凝膠中的DNA轉移到固相支持物上。c.真空轉移法

此法原理與毛細管虹吸法相同,只是以濾 膜在下,凝膠在上的方式將其放置在一個真空室上,利用真空作用將轉膜緩沖液從上層容器中通過凝膠和濾膜抽到下層真空室中,同時帶動核酸片段轉移到凝膠下面的尼龍膜或硝酸纖維素膜上。5、Southern雜交

1)預雜交:封閉膜上能與DNA結合的位點預雜交,緩沖液為不含DNA探針的雜交液。

2)雜交:液相中的DNA探針與膜上的待測DNA雜交雙鏈DNA探針需加熱變性為單鏈,再雜交。

3)洗膜:去除游離的放射性探針或非特異結合的DNA。6、雜交結果檢測1)放射自顯影:適用于放射性核素標記的探針。2)比色或化學發(fā)光檢測:適于非核素標記的探針。(二)RNA印跡(Northern印跡雜交)

1、基本原理和基本過程與Southernblot基本相同

2、對待檢樣品中mRNA的長度和豐度進行分析

3、探針可用DNA或RNA片段

4、待測樣品為總RNA或mRNA

RNA印跡可以測定某基因表達的時空特異性。37Northern印跡與Southern印跡的不同點

1、變性:RNA電泳前加熱變性、電泳時加變性劑保持RNA處于變性狀態(tài),DNA電泳前和電泳中不變性。前者采用的變性劑是甲醛或聚乙二醇,后者只是采用NaOH。

2、轉膜:RNA轉膜前不需變性和中和處理,Southern印跡時,DNA轉膜前需進行堿變性及中和處理。

3、靶核酸為RNA。(三)蛋白質印跡(Westernblotting)

1、用來檢測蛋白質而不是檢測核酸。

2、不用毛細管原理,而是通過電場的作用將聚丙烯酰胺凝膠上的蛋白質電泳帶轉移到尼龍膜上,以親和反應或免疫反應或結合反應測定蛋白質的技術。 (四)斑點及狹縫印跡雜交

1、斑點印跡為圓形

2、狹縫印跡為線狀

3、鑒別DNA、RNA 4、簡單、快速,同一張膜可檢測多個樣品

5、特異性不高、不能鑒別核酸分子量40東方印跡(Easternblotting)用來檢測真核細胞中蛋白質翻譯后修飾的技術。檢測目標是蛋白質上特定的修飾基因或部位,如脂肪酸鏈、糖基、磷酸化的氨基酸等。利用雙向電泳分離蛋白質,再轉到膜上,再用特定探針去檢測。西南方印跡(Southwesternblotting)結合蛋白質印跡和DNA印跡的特點,用于檢測序列特異性DNA和蛋白質結合。首先用SDS的方法將蛋白質分離開并轉移到膜上,在尿素的存在下去除SDS,使蛋白質復性,最后用放射性雙鏈DNA探針與吸印在硝酸纖維素膜的核提取蛋白結合,來鑒別DNA結合蛋白。用于檢測蛋白的分子質量。(五)其他印跡41四、異源雙鏈定位法和R環(huán)定位法異源雙鏈定位法:將異源DNA雙鏈變性后進行分子雜交,然后在電鏡下觀察,如發(fā)現(xiàn)有環(huán)形不配對的部分,表明可能存在缺失。R環(huán)定位法:將標記的mRNA和變性后的待測雙鏈DNA進行雜交,制片后,可以以觀察到R環(huán),這是由于RNA和DNA形成的雙鏈比原來的DNA雙鏈更為穩(wěn)定,將一條DNA單鏈置換了出來,表明這些釋放出的環(huán)狀單鏈DNA部分是內含子。主要用來進行基因定位、內含子的探測及DNA缺失的確定等。42第四節(jié)基因工程中常采用的酶類限制性內切酶—主要用于DNA分子的特異切割DNA甲基化酶—用于DNA分子的甲基化核酸酶—用于DNA和RNA的非特異性切割核酸聚合酶—用于DNA和RNA的合成核酸連接酶—用于DNA和RNA的連接核酸末端修飾酶—用于DNA和RNA的末端修飾其它酶類—用于生物細胞的破壁、轉化、核酸純化檢測等。一、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二、DNA連接酶和激酶三、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一、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體外重組,首先必須獲得需要重組和能夠重組的DNA片段用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酶切DNA分子是獲得這種DNA片段的主要途徑。限制性內切酶-基因的剪刀(一)限制性內切核酸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概念是一類能識別DNA的特異序列,并在識別位點或其附近切斷雙鏈DNA磷酸二酯鍵的核酸水解酶。按其性質可分為3大類。Ⅰ型有特定的識別順序,但是切點與之有一定距離。反應要求有ATP、Mg2+和S-腺苷甲硫氨酸(SAM)。酶由不同的α、β和γ亞基組成。全酶兼有限制性內切酶的活性和甲基化酶的活性。Ⅲ型與Ⅰ型有相似特征,只是切點距識別順序距離是嚴格的。Ⅱ型酶,獨立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不兼有甲基化酶的活性,切點在識別順序中。Ⅱ型的酶只有單一的亞基,以二體或四體發(fā)揮作用。上述3個酶系統(tǒng)中,只有II型限制酶具有相當高的核苷酸識別特異性,因而被廣泛用于基因工程中。如果沒有專門說明,通常所說的限制性內切是Ⅱ型酶。限制性內切核酸酶一般以酶源生物的屬名和種名前1、2個字母以及株(型)代號來命名。如果從同一種生物中先后提取到多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則依次用羅馬數(shù)字表示。例如,從HaemophilusinfiuenzaeRd中提取到的第3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被命名為HindⅢ(前三個字母必須是斜體)。(二)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特點1.識別順序和酶切位點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在雙鏈DNA上能夠識別的核苷酸序列被稱為識別序列。1)多數(shù)識別4-8個相連的核苷酸MboINGATCN;AvaIIGG(A/T)CCBamHIGGATCC:PpuMIPuGG(A/T)CCPyNotIGCGGCCGC;2)富含GC3)對稱性—雙對稱這些酶的識別順序大都具有180°旋轉對稱的特征。EcoRI5’-GAATTC-3’3’-CTTAAG-5’4)切點大多數(shù)在識別順序之內,也有例外DNA在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作用下,使多聚核苷酸鏈上磷酸二酯鍵斷開的位置被稱為酶切位點,可用↓表示。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在DNA上的酶切位點一般是在識別序列內部,如:C↓GATCC、AT↓CGAT、GTC↓GAC、CCGC↓CC、AGCGC↓T等。少數(shù)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在DNA上的酶切位點在識別序列的兩側,如:↓GATC、CATG↓、↓CCAGG等。5)限制酶切后產生兩個末端,末端結構是5’-P和3’-OH2.

末端種類有時切口可帶有一個短的單鏈末端,如EcoRⅠ和HindⅢ。這種短的單鏈末端,稱為“粘性末端”,它與對應的單鏈末端很容易恢復原來的堿基配對,而粘接成雙鏈。

1)3’-端突起,個數(shù)為2或4個核苷酸

PstI5’-CTGCAG-3’5’-CTGCAG-3’3’-GACGTC-5’3’-GACGTC-5’

2)5’-端突起,個數(shù)為2或4個核苷酸

EcoRI5’-GAATTC-3’5’-GOH

PAATTC-3’3’-CTTAAG-5’3’-CTTAAP

HOG-5’3)

平齊末端切口有時是平頭的,即雙鏈的切點位置相同,如AluⅠ和HaeⅢ等。

SmaI5’-CCCGGG-3’5’-CCCGGG-3’3’-GGGCCC-5’3’-GGGCCC-5’

4)非互補的粘性末端

a)切點在識別順序之外的,如:FokIFokI5’-GGATG(N)9-3’5’-GGATG(N)93’-CCTAC(N)13-5’3’-CCTAC(N)13

b)能識別簡并順序的,如:AvaI

AvaI5’-CPyCGPuG-3’

CCCGGG;CTCGGG;CCCGAG;CTCGAG

酶切位點在識別順序之外的,如:FokIFokI5’-GGATGNNNNNNNNNNNNNNN-3’

3’-CCTACNNNNNNNNNNNNNNN-5’FokI37℃5’-GGATGNNNNNNNNN-OH3’3’-CCTACNNNNNNNNNNNNNN-P5’5)相容性末端有些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雖然識別序列不同,但是酶切DNA分子產生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稱這樣的一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為同尾酶(isocaudarner)。

如TaqI,ClaI和AccI為一組同尾酶,其中任何一種酶酶切DNA分子,均產生5’-CG黏性末端。同尾酶在基因重組操作中有特殊的用途。當把同尾酶切割的DNA片斷與原來的限制性內切酶切割的DNA片段連接后,原來的酶切位點將不存在。有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可識別2種以上的核苷酸序列。如AccⅠ即可識別GTATAC,又可識別GTCGAC;DdeI可識別的核苷酸序列有CTAAG、CTTAG、CTGAG和CTCAG共4種。另有一些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雖然來源不同,但是具有相同的識別序列。這樣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被稱為同裂酶(isoschizomer),如BamHI和BstI為同裂酶,識別序列GGATCC。同裂酶可以具有不同的酶切位點(2種不同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也可以具有相同的酶切位點(往往是從不同生物中提取到的同一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三)限制酶的星反應(staractivity)特點:限制酶識別序列特異性降低具有星反應的限制性內切酶與條件限制酶誘發(fā)星活性的條件a識別序列AvaI1,2,4BamHI1-5,8GGATCN,GPuATCCBstI2,4BsuI2,4,6EcoRI1,2,4-6NAATTNHaeⅢ2,4HhaI2,4,7HindⅢ6HpaI1,2,4PstI1,2,4,7PvuⅡ2,4SalI1,2,4,7ScaI4-6,8SstⅡ2,4XbaI2,4,71.亞乙二醇(45%);2.甘油(12%);3.乙醇(12%);4.高酶/DNA比(>25U/μg);5.Mn++代替Mg++;6.pH8.5;7.二甲基亞砜(8%);8.無NaCl。(四)其它特異性的內切酶1.λ末端酶(λterminase):

識別結合特異性地切割λDNA的cos序列。

5’-GGGCGGCGACCTN--3’N--5’,出現(xiàn)的頻率約412

2.Omega核酸酶(I-SceI):

由內含子編碼,用于rRNA的剪切,出現(xiàn)的頻率約418,其識別順序為5’-TAGGGATAACAGGGTAAT-3’

TATT3.I-PpoI:來自于Physarumpolycephalum

識別序列:CTCTCTTAAGGTAGCAATT(五)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酶切1.反應系統(tǒng)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同其他酶類一樣,反應系統(tǒng)除酶本身外,還應包括反應底物和反應緩沖液,并且還需要合適的反應溫度。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反應底物是環(huán)狀的或線形的雙鏈DNA分子(或DNA片段)。廠家提供某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時一般同時提供一種相應的反應緩沖液。大多數(shù)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最適反應溫度是37℃。2.酶切方法常用的酶切方法有單酶切、雙酶切和部分酶切等幾種。(1)單酶切法這是用一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酶切DNA樣品。若DNA樣品是環(huán)狀DNA分子,完全酶切后,產生與識別序列數(shù)(n)相同的DNA片段數(shù),并且DNA片段的兩末端相同。若DNA樣品本來就是線形DNA片段,完全酶切的結果,產生n+1個DNA片段數(shù),其中有2個片段的一端仍保留原來的末端。(2)雙酶切法這是用2種不同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酶切同一種DNA分子的方法。

考慮緩沖液DNA分子無論是環(huán)狀DNA分子,還是線形DNA片段,酶切結果,DNA片段的2個黏性末端是不同的(用同尾酶酶切除外)。環(huán)狀DNA分子完全酶切的結果,產生的DNA片段數(shù)是兩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識別序列數(shù)之和。線形DNA片段完全酶切的結果,產生的DNA片段數(shù)是兩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識別序列數(shù)之和加1。(3)部分酶切指選用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對其在DNA分子上的全部識別序列進行不完全的酶切。導致部分酶切的原因底物DNA的純度低、識別序列的甲基化、酶用量不足、反應時間不夠以及反應緩沖液和溫度不適宜等。部分酶切會影響需要的DNA片段的得率。但是從另一方面說,有時根據(jù)重組DNA的需要,還專門創(chuàng)造部分酶切的條件,以獲得需要的DNA片段。AB標示反了?BA(六)限制酶的用途

1、DNA重組

2、限制酶(物理)圖譜繪制3、突變分析(RFLP分析)4、限制酶的部分酶切與完全酶切二、DNA連接酶和激酶基因工程的實質是基因重組?;蛑阅軌蛟谠嚬軆冗M行重組,是因為DNA片段在DNA連接酶作用下能夠進行連接,組成重組DNA分子。1.DNA連接酶(DNAligase)概念能催化雙鏈DNA片段緊靠在一起的3’-OH末端與5’-磷酸末端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使兩末端連接。目前用于試管中連接DNA片段的DNA連接酶有E.coliDNA連接酶和T4DNA連接酶。E.coli

DNA連接酶只能催化雙鏈DNA片段互補黏性末端之間的連接,而T4DNA連接酶既可用于雙鏈DNA片段互補黏性末端之間的連接,也能催化雙鏈DNA片段平末端之間的連接,但平末端之間連接的效率比較低。2.DNA片段之間的連接(1)具互補黏性末端片段之間的連接連接反應可用E.coliDNA連接酶,也可用T4DNA連接酶。待連接的兩個DNA片段的末端如果是用同一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酶切的,連接后仍保留原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識別序列。如果是用2種同尾酶酶切的,雖然產生相同的互補黏性末端,可以有效地進行連接,但是獲得的重組DNA分子往往消失了原來用于酶切的那兩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識別序列。(2)具平末端DNA片段之間的連接連接反應必須用T4DNA連接酶(圖b)。如果用2種不同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酶切產生的平末端DNA片段之間進行連接后的DNA分子失去那2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識別序列。如果2個DNA片段的末端是用同一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酶切后產生的,連接后的DNA分子仍保留那種酶的識別序列,有的還出現(xiàn)另一種新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識別序列。(3)DNA片段末端修飾后進行連接

待連接的兩個DNA片段經(jīng)過不同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酶切后,產生的末端未必是互補黏性末端,或者未必都是平末端,因此無法進行連接,在這種情況下,連接之前必須對兩個末端或一個末端進行修飾。修飾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核酸外切酶Ⅶ(ExoⅦ)將黏性末端修飾成平末端;采用末端轉移酶將平末端修飾成互補黏性末端;有時為了避免待連接的兩個DNA片段自行連接成環(huán)形DNA,或二聚體、多聚體,可采用堿性磷酸酯酶將其中一種DNA片段5’末端的一P修飾成一OH。(4)DNA片段加銜接頭后連接如果要連接既不具互補黏性末端又不具平末端的兩種DNA片段,除了上述用修飾一種或兩種DNA片段末端后進行連接的方法外,還可以采用人工合成的銜接頭。先將銜接頭連接到待連接的1種或2種DNA片段的末端,然后用合適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酶切銜接頭,使待連接的兩種DNA片段具互補黏性末端,最后在DNA連接酶催化下使兩種DNA片段連接,產生重組DNA分子。此外,也可以根據(jù)兩DNA片段的末端,選用合適的銜接頭直接把兩DNA片段連接在一起。3、激酶

通過催化ATP的γ-磷酸基共價附著在靶分子上,磷酸化特異的底物。T4噬菌體多核苷酸激酶是一種磷酸化DNA或RNA5’羥基的酶。用于[γ-32P]ATP標記DNA5’端,也可對缺乏5’-磷酸的DNA或人工接頭進行磷酸化。

細菌的堿性磷酸酯酶是一種去除DNA5’-磷酸的酶。用于T4噬菌體多核苷酸激酶進行末端標記前除去5’-磷酸,或用來處理經(jīng)切過的載體DNA,防止其重新環(huán)化而降低轉化效率。T4-多核苷酸磷酸激酶(T4-PNP)2009-11-2666三、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以單鏈DNA作為模板,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可直接合成互補的核酸。DNA合成時需要具有3’羥基的DNA或RNA作為引物,而RNA可起始從頭合成。RNA聚合酶是催化RNA合成的酶。DNA聚合酶的特性PCR反應時,需要用耐高溫的DNA聚合酶,即TaqDNA聚合酶,其在75℃具有最佳活性,對95℃高溫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該酶不存在3’→5’外切酶活性大腸桿菌DNA聚合酶I(DNApolymeraseI)基本用途

T4DNA聚合酶(T4phageDNApolymerase)T4DNA酶的基本特性:有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和5`→3的DNA聚合 酶活性。在無dNTP時,可以從任何3`-OH端外切-在只有一種dNTP時,外切至互補核苷酸。-在四種dNTP均存在時,聚合活性占主導地位?;居猛?009-11-2655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工具酶功能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識別特異序列,切割DNA

DNA連接酶

DNA聚合酶Ⅰ Klenow片段

反轉錄酶 多聚核苷酸激酶 末端轉移酶 堿性磷酸酶催化DNA中相鄰的5′磷酸基和3′羥基末端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使DNA切口封合或使兩個DNA分子或片段連接①合成雙鏈cDNA分子或片段連接②缺口平移制作高比活探針③DNA序列分析④填補3′末端又名DNA聚合酶I大片段,具有完整DNA聚合酶I的5′→3′聚合、3′→5′外切活性,而無5′→3′外切活性。常用于cDNA第二鏈合成,雙鏈DNA3′末端標記等①合成cDNA②替代DNA聚合酶I進行填補,標記或DNA序列分析催化多聚核苷酸5′羥基末端磷酸化,或標記探針在3′羥基末端進行同質多聚物加尾切除末端磷酸基83測序酶:經(jīng)修飾后消除了3’5’外切酶活性的T7DNA聚合酶。

在體外反應中用含有雙脫氧的核苷進行鏈的終止。反轉錄酶:用來產生互補DNA(cDNA);用于大腸桿菌DNA聚合酶Ⅰ的Klenow片段可進行放射標記。末端轉移酶:反應特點:底物:dNTP及衍生物,>3個核苷酸,要求3’-OH 端,需要單鏈DNA作為引物,以3’-突起端的雙鏈DNA為最高,亦可用于雙鏈DNA加尾。用于3’-加尾,便于兩DNA分子重組;3’-末端標記84測序酶:經(jīng)修飾后消除了3’5’外切酶活性的T7DNA聚合酶。

在體外反應中用含有雙脫氧的核苷進行鏈的終止。反轉錄酶:用來產生互補DNA(cDNA);用于大腸桿菌DNA聚合酶Ⅰ的Klenow片段可進行放射標記。末端轉移酶:反應特點:底物:dNTP及衍生物,>3個核苷酸,要求3’-OH 端,需要單鏈DNA作為引物,以3’-突起端的雙鏈DNA為最高,亦可用于雙鏈DNA加尾。用于3’-加尾,便于兩DNA分子重組;3’-末端標記85第五節(jié)研究DNA和RNA的方法一、核酸的分離純化分離提取的核酸樣品,分為DNA和RNA,由于不同的實驗要求,需用不同的方法進一步純化,核酸純化的主要目標是去除其中的蛋白、多糖、多酚、鹽離子等雜質。核酸的純化、濃縮、

沉淀、定量、保存。(一)核酸的純化DNA作為核酸內切酶的底物,應具備一定的純度,其溶液中不能含有酚、氯仿、乙醚、大于l0mmol/L的EDTA、去污劑(如SDS)以及過量的鹽離子濃度,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限制性內切酶的活性。核酸純化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對應于不同的研究目的。酚/氯仿抽提、超速離心、柱層析、分子雜交、免疫沉淀、凝膠電泳等方法。在此僅介紹從核酸溶液中去除蛋白質的酚/氯仿抽提法。這個方法的標準程序是酚/氯仿(1:1)抽提1次,氯仿抽提1-2次,如果情況需要可再重復幾次。1、酚/氯仿抽提法的基本原理混合使用酚、氯仿(蛋白質變性劑),以增加去除蛋白雜質的效果。因為酚雖可有效地變性蛋白質,但不能完全抑制RNA酶的活性;而且酚能溶解10%-15%的水,從而能溶解一部分核酸,同時氯仿還能加速有機相與液相分層,去除植物色素和蔗糖。在氯仿中加入少許異戊醇的目的在于減少蛋白質變性操作過程中產生氣泡。最后用氯仿抽提處理,是為了去除核酸溶液中的痕量酚。如果所提核酸的酶反應條件要求極嚴格,最可靠的方法是再用水飽和的乙醚抽提一次,以徹底去除核酸樣品中的痕量酚與氯仿,然后在68℃水浴中放置10分鐘,使痕量乙醚蒸發(fā)掉。2.酚/氯仿抽提法的基本步驟如果DNA或RNA體積較小,一般于1.5ml的Eppendorf離心管中進行,若體積較大則于10-50ml的離心管中進行。1)在每一樣品中加入等體積的酚/氯仿/異戊醇(25:24:1)溶液。2)若DNA片段小于l0kb,可以振蕩混合;

大于l0kb,則反復輕柔地轉動離心管,形成乳狀液。(切勿使用高速的振蕩器)3)室溫下,于10000×g以上

(一般要10000-12000rpm以上)離心l0分鐘。4)吸取上層水相于一個新的離心管中。如果DNA的分子量較大,可將槍頭的尖端剪去一截,以增大槍頭口的直徑。吸取速度要慢而勻,這樣既減少吸液時的機械剪切,又可盡量避免吸取界面處的蛋白雜質層。5)加入等體積氯仿/異戊醇(24:1)溶液,重復步驟(2)、(3)、(4)。6)向核酸溶液中加入等體積的水飽和乙醚,混勻,靜止2-5分鐘,分層,含核酸樣品的水相在下層(乙醚高度揮發(fā)、易燃,應在通風廚中工作)。7)移棄上層乙醚。8)將核酸溶液于68℃水浴5-10分鐘,不時用手指彈動管壁,使乙醚蒸發(fā)。

(第6-8步一般不用)9)乙醇沉淀核酸。3.酚/氯仿抽提法的注意事項1)必須采用Tris緩沖液平衡后的重蒸酚,pH必須在8.0,中性尤其是酸性酚,在核酸沉淀中會導致DNA沉淀而隨雜質一塊丟失。2)該法只能去除核酸中的蛋白雜質,而多酚、多糖等雜質則很難除去。3)如果對DNA去蛋白效果要求更高,可以在酚/氯仿/異戊醇抽提后又重復1次抽提。4)如果要求非常徹底地去除產物中的痕量酚,可以在氯仿/異戊醇抽提后又重復一次抽提。5)常規(guī)實驗中一般對痕量殘存氯仿的去除效果要求不太高,可以省略乙醚抽提過程,氯仿/異戊醇抽提后直接用乙醇沉淀。6)根據(jù)DNA片斷長度及研究目的而選擇合適的混勻方式和力度很重要,總的原則是讓酚/氯仿/異戊醇,或氯仿/異戊醇與核酸水相混勻成乳狀液并保持10分鐘左右才能達到去蛋白的效果。7)若是大分子量DNA可以將樣品在預冷的STE(pH7.8)中充分透析,以減少對大分子量核酸的機械損傷。8)乙醚在室溫下應保存在通風櫥中或試劑架上。千萬不能放入冰箱(冰箱自動化霜后起動打火,揮發(fā)的乙醚發(fā)生爆炸)。9)在酚中加入0.1%8-羥基喹啉可以延長保存時間和提高純化效果。(二)核酸的濃縮一般情況下抽提的核酸液在去除雜質后,可直接進行沉淀,而無需進行核酸的濃縮。但若溶液中DNA含量低,并且體積較大,不易進行乙醇沉淀,可以采用以下2種方法,減少溶液體積并濃縮核酸。1.固體聚乙二醇(PEG)吸水濃縮法1)將DNA溶液裝入透析袋,透析完畢后,置于一平皿中。2)加人適量PEG(分子量6000-12000)包埋透析袋。3)待PEG吸濕(大約10分鐘)后,再換新的PEG顆粒包圍透析袋,

重復步驟(2)、(3),直到體積合適。4)用TE懸浮透析袋,漂洗凈表面的PEG。5)取出透析袋中的DNA溶液,分裝貯存?zhèn)溆茫?/p>

或再用乙醇沉淀回收DNA。2.丁醇抽提濃縮法正丁醇或仲丁醇抽提水溶液時,可將溶液中的水吸入有機相,而溶液中的溶質(DNA)則不會分配到正丁醇中去。利用該特性,可以顯著減少DNA溶液的體積。1)在DNA溶液中,加入等體積丁醇,充分混合,(加入過多的丁醇會使溶液中的水迅速丟失,而導致DNA沉淀)2)以1600×g離心1分鐘,棄上層有機相。3)重復步驟(1)、(2),以達到所需體積。4)用水飽和乙醚抽提2次,可去除痕量丁醇,然后在68℃條件下,蒸發(fā)去除痕量乙醚。丁醇抽提,并不能去除溶液中鹽類,抽提后可利用乙醇沉淀回收DNA。(三)核酸的沉淀1.有機沉淀劑乙醇等有機溶劑能夠消除核酸的水化層,使帶負電荷的磷酸基團暴露出來。Na+等離子能夠與這些帶電基團結合,核酸與鈉、鉀、鎂形成的鹽,在許多種有機溶劑中不溶解。優(yōu)點通過核酸沉淀來改變核酸的溶解緩沖液;重新調節(jié)核酸在溶液中的濃度;可去除溶液中某些鹽離子與雜質,在一定程度上純化核酸。1)乙醇沉淀DNA乙醇是首選的有機溶劑,它對鹽類沉淀少,DNA沉淀中所含的痕量乙醇易蒸發(fā)去除,不影響以后的實驗。在適當?shù)柠}濃度下,2倍樣品體積的無水乙醇可有效沉淀DNA,

對于RNA則需要將乙醇量增至2.5倍樣品體積。2)異丙醇

0.5-1.0倍樣品體積的異丙醇可選擇性沉淀DNA和大分子rRNA和mRNA,對5SrRNA、tRNA及多糖不產生沉淀。優(yōu)點:所需體積小且速度快,適用于濃度低、而體積大DNA樣品的沉淀。缺點:易使鹽類(如NaCl、蔗糖)與DNA共沉淀;DNA沉淀中的異丙醇難以除去(可用70%的乙醇漂洗DNA沉淀)。3)聚乙二醇可用不同濃度的PEG選擇沉淀不同分子量的DNA片段。應用6000分子量的PEG進行沉淀時,其使用濃度與DNA片段的大小成反比。除去DNA沉淀中PEG最簡便有效的辦法是用70%的酒精漂洗2次。4)精胺使DNA在溶液中結構凝縮而發(fā)生沉淀,并可使單核苷酸和蛋白質雜質,與DNA分開。要求在溶液中無鹽或低鹽(小于0.1mol/L)。用70%的乙醇漂洗沉淀或透析,可去除DNA沉淀中的痕量精胺。2.鹽類大多數(shù)金屬鹽都能在短時間內與核酸形成沉淀。使用最多的是1價陽離子,包括鈉、鉀、銨和鋰等離子,但2價鎂離子的沉淀效力最高。醋酸鈉(NaAc)為沉淀核酸的最常用的鹽類,終濃度為0.3mol/L(pH5.2)。醋酸鉀(KAc)使用濃度、沉淀效果與NaAc相同,但核酸的鉀鹽形式很難溶于含SDS(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溶液。氯化鋰(LiCl)0.8mol/L終濃度的LiCl不與DNA共沉淀,但可直接沉淀大分子量的RNA,故常應用于RNA的沉淀。氯化鈉對于含SDS的DNA,最好用NaCl沉淀,終濃度為0.2mol/L;SDS在70%的乙醇中保持溶解狀態(tài),在乙醇漂洗時除去。醋酸銨dNTP在醋酸銨鹽溶液中具有較高的溶解度,乙醇沉沉DNA中,加入一定濃度的醋酸銨,可去除大部分dNTP。(銨鹽是T4噬菌體多核苷酸激酶的抑制劑)氯化鎂Mg2+是核酸沉淀中的有效離子,當核酸濃度低于0.1μmo1或長度小于100個核苷酸時,加入Mg2+可明顯提高核酸的沉淀效率,(鎂離子對DNA降解有促進作用,且不利于大分子量的DNA的溶解)3.核酸沉淀的溫度與時間在一般條件下的DNA沉淀,使用0℃冰水、10-15分鐘足可達到實驗的要求。4.離心力與離心時間多數(shù)DNA沉淀在4℃、12000×g、離心10分鐘即可,濃度低于20ng/ml的的DNA沉淀,上述離心條件也可完成。如DNA片段小于100個核苷酸時,則需要超速離心。對于pg水平的核酸沉淀,則應加入tRNA作為載體進行共沉淀。超速離心每分鐘60,000轉以上5.核酸沉淀的操作方法(1)乙醇沉淀DNA(7步)1)在DNA溶液中加入1/10容積的醋酸鈉,終濃度為0.3mol/L,混勻溶液,對于大片段DNA不能振蕩,應輕輕反復翻動離心管混勻。2)加入2倍體積的冰冷無水乙醇,

混勻后置于冰上15-30分鐘,讓DNA沉淀。3)4℃、12000×g、離心10分鐘,使DNA沉于管底。

當樣品濃度小于20ng/ml或DNA片段小于100bp時,需加大離心力和延長離心時間。4)45度角斜拿離心管,用移液槍從沉淀的對面緊貼管壁處輕輕吸出乙醇。5)加入70%的乙醇至管2/3體積,混勻漂洗以去除殘余的鹽,4℃、12000×g、離心2分鐘,吸去乙醇。重復該步驟漂洗一次。6)敞蓋于室溫中10-15分鐘干燥DNA至沒有明顯乙醇痕跡且DNA沉淀塊大部分變?yōu)榘胪该鳡睢?)用適當體積的TE(pH8.0)或10mmol/L的Tris-Cl溶液溶解DNA沉淀,

37℃-65℃水浴有助于DNA溶解。

DNA一般不溶解在純水中,因為容易斷裂。(2)乙醇沉淀RNA在終濃度為0.8mol/L的LiCl

或0.3mol/L的NaAc或5mol/L的NH4Ac存在的條件下,加入2.5-3.0倍容積的無水乙醇可沉淀RNA,但加入RNA溶液中的鹽溶液和乙醇必須無RNase,操作時要防止RNase污染。(四)核酸的定量1.比色法測定核酸濃度1)基本原理組成核酸的4種堿基均具有一定的吸收紫外線特性,由多種核苷酸組成的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長260nm,吸收低谷在230nm,該特性可用來測定核酸溶液濃度。在波長260nm的紫外線下,1個OD值的光密度相當于雙鏈DNA濃度為50μg/ml,

單鏈DNA或RNA為40μg/ml,

單鏈寡聚核苷酸為20-40μg/ml,可以此來計算核酸樣品的濃度。分光光度法不但能確定核酸的濃度,還可初步分析核酸的純度。測定260nm和280nm紫外線處吸收值的比值(A260/A280)純品DNA的A260/A280值為1.8,純品RNA的A260/A280值為2.0。若DNA比值高于1.8,說明DNA中的RNA未除盡。酚和蛋白質污染將導致比值降低,270nm處有高吸收表明有酚的干擾。既含蛋白質又含RNA的DNA溶液比值也可能為1.8。751分光光度計2)操作步驟a.吸取一定體積DNA樣品或RNA樣品,

加水稀釋一定倍數(shù)(一般為20-1000倍),

轉入分光光度計的石英比色杯中。b.用水校正分光光度計的零點(空白)。c.在260nm和280nm處分別讀取并記錄光密度的OD值。d.計算核酸濃度并判斷質量。

雙鏈DNA的濃度=OD260×50×核酸稀釋倍數(shù);RNA或單鏈DNA的濃度=OD260×40×核酸稀釋倍數(shù);機器合成的短鏈PCR引物的濃度=OD260×33×核酸稀釋倍數(shù)。(單位:μg/ml)2.凝膠電泳法測定核酸濃度1)基本原理DNA、RNA本身不產生熒光,熒光染料溴乙錠(EB)插入堿基平面后,核酸樣品在紫外線照射激發(fā)下,可以發(fā)出紅色熒光,其熒光強度與核酸含量成正比。使用一系列不同濃度(已知)DNA溶液作標準對照,可粗略比較出被測DNA溶液的濃度。溴乙錠熒光法一般與核酸電泳分析相結合進行。2)操作步驟a.取一定量的DNA樣品(一般為1-5μl),加上1-2μl電泳上樣緩沖液(含溴酚藍),混勻后點樣至含0.5μg/ml溴乙錠的小型瓊脂糖凝膠的點樣孔中。在樣品泳道的旁邊同時點上1至數(shù)個已知濃度的標準DNA樣品

(一般為DNAMarker)。b.電泳:凝膠孔一端朝向陰(黑線電極),無孔一端朝向陽極(紅線電極),在一定電壓下電泳一定時間,核酸由陰極度向陽極遷移,至溴酚藍遷移至凝膠的一半距離為止。c.將凝膠浸入含0.01mol/L的MgCl2的電泳緩沖液中5分鐘,進行背景脫色。d.用短波紫外線(254nm)進行拍照,比較樣品DNA與Marker的熒光強度,確定樣品中DNA濃度。同時根據(jù)帶型分析核酸的完整度和純度。比色法與電泳法的比較比色法的優(yōu)點可以對核酸的濃度和純度準確進行量化分析,測定時一般不需要同時提供標準核酸樣品作對照,樣品測定后回收較方便。比色法的缺點不能直觀觀察到核酸分子量的帶型分布特征、核酸的完整性(降解程度)及雜質核酸的污染程度。電泳法的優(yōu)點直觀可見,可根據(jù)核酸的電泳帶型分析核酸分子的完整性,雜質核酸的污染情況,

直觀比較各帶型核酸的濃度。電泳法的缺點亮度與含量的相關性,低濃度下正相關,高于一定濃度嚴重偏離正相關;溴乙錠嵌入堿基中的多少與DNA的超螺旋程度密切相關;亮度受其它影響熒光發(fā)光污染物的影響,因此該法的準確度較差。對于較重要的核酸定量分析,一般采用比色法與是電泳法二者結合,同時進行,綜合分析。(五)核酸的保存1.DNA的保存DNA與RNA樣品貯存條件各異,對于DNA來說,最好是溶于TE中,TE中的EDTA可螯合金屬2價離子,抑制DNA酶的活性。TE的pH值為8,可減少DNA的脫氨反應,并增加DNA的溶解度。短時間保存可放于4℃冷藏室,一般的長期保存只需放于-20℃,-70℃下DNA能保存5年以上。2.RNA的保存RNA酶極不易失活,RNA極易污染RNA酶而被降解。RNA溶可溶于0.3mol/L的醋酸鈉(pH5.2)

或無RNase的雙蒸消毒水(最好是Millipore級別的水)中,貯放于-70℃以下的超低溫冰箱中。RNA的長期保存,以沉淀形式貯存于乙醇中,在-20℃至-80℃的情況下,非常安全;或在RNA溶液中

加1滴

0.2mol/L的VRC(氧釩核糖核苷復合物)(抑制RNase),

-70℃,可保存數(shù)年。無論是DNA還是RNA,均宜于分成若干小份,

反復凍融易導致核酸的降解。二、電泳(一)凝膠電泳瓊脂糖或聚丙稀酰胺凝膠電泳是分離、鑒定和純化DNA片段的標準方法。該方法簡單、快速,可直接用低濃度的溴化乙錠進行染色,以確定DNA在凝膠中的位置。1~10ng的DNA就可以檢測出。瓊脂糖和聚丙稀酰胺凝膠可以制備成各種形狀、大小和孔隙度,并在各種裝置中進行電泳。聚丙稀酰胺凝膠的分辨率可以達到1bp。一般在垂直裝置下使用。瓊脂糖凝膠電泳的分辨率不如聚丙稀酰胺凝膠,但其分離范圍較廣。一般在水平裝置下使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瓊脂糖是從海藻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線性高聚物,其基本結構為:將瓊脂糖根據(jù)所需濃度,按比例加入到所用緩沖液中熔化成清澈、透明的液體,到入膠模中,冷卻凝固后,放入電場中。在中性pH中,核酸將從負極向正極遷移。瓊脂糖凝膠的制備及電泳(11步)1)根據(jù)所需濃度稱取一定量的瓊脂糖,加入所需體積的1×TAE或TBE電泳緩沖液。2)微波爐加熱使瓊脂糖溶解。3)溶液冷至60℃時,加入溴乙錠至終濃度為0.5μg/ml。(戴手套操作)4)用醫(yī)用膠布封好制膠模具,有的模具勿需人工封閉。5)將瓊脂糖倒入模具,并在一端安插上梳子,并消除氣泡。6)室溫下20-45分鐘至完全凝固,

低熔點凝膠應于4℃凝固,

小心取出梳子和橡皮膏,將載有凝膠的載膠板放于電泳槽中。7)加入電泳緩沖液(與化膠時一致),讓液面高于膠面1mm。8)在DNA樣品中加入1/6體積的上樣緩沖液,混勻。9)用移液槍將DNA樣品小心加入樣品孔中。10)接通電泳槽與電泳儀的電源,一般正極為紅色,切記DNA樣品往正極泳動。電壓降選擇為1-5V/cm。11)根據(jù)指示劑遷移的位置,判斷是否中止電泳,切斷電源后,再取出凝膠。含EB的凝膠直接于紫外線燈下觀察結果或拍照記錄。瓊脂糖凝膠電泳的注意事項1)上樣要慢而穩(wěn),槍頭不要碰壞凝膠孔,加樣中要完全排出孔中的氣泡;2)每孔最大DNA上樣量決定于DNA樣品片段的大小、樣品孔大小和膠的濃度。

超量上樣會導致帶型拖尾,輪廓不清。3)每孔不要上樣過滿,否則會導致樣品溢出和孔間交叉污染。4)每樣均更換一次性槍頭,避免交叉污染。拖尾5)電源接通前應該核實凝膠的方向是否放置正確。6)電泳時兩極金屬絲上均有氣泡產生,陰極的氣泡應比陽極的氣泡多一倍,幾分鐘后可見到溴酚蘭向陽極移動;7)電泳過程中,溴乙錠向負極移動,與DNA的泳動方問相反,較長時間的電泳會造成靠正極方向的凝膠中EB含量很低,對于小分子DNA片段檢測困難。解決方法是溴酚藍剛遷移至一半距離時停止電泳。8)EB導致DNA遷移速度下降并影響DNA帶型的整齊,較好的方法是在電泳后進行EB染色。1242、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簡稱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膠作為支持介質的電泳方法。?PAGE應用廣泛,可用于蛋白質、酶、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分離、定性、定量及少量的 制備,還可測定分子量、等電點等。1251)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的原理聚丙烯酰膠凝膠電泳可根據(jù)電泳樣品的電荷、分子大小及形狀的差別分離物質。這種介質既具有分子篩效應,又具備靜電效應,所以分辨力高于瓊脂糖凝膠電泳,具備分離只相差1個核苷酸的不同DNA片段的特性。丙烯酰胺單體(Acr)在催化劑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和過硫酸銨(AP)的存在下產生聚合反應,形成長鏈;加入交聯(lián)劑N,N’-亞甲雙丙烯酰胺(Bis)后,聚丙烯酰胺鏈交叉連接而形成凝膠。交聯(lián)劑越多,孔隙越小。聚丙烯酰胺凝膠常規(guī)灌制于兩塊封閉的平板之間,

(氧能抑制丙烯酰胺的聚合反應)然后進行垂直電泳。2)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優(yōu)點(與瓊脂糖比較)1)分辨率極高,即使最大的片段比最小的片段長500倍,也能很好地分離;2)載樣量大;3)回收的DNA樣品純度極高,可用于要求非常嚴格的實驗;4)在凝膠的交聯(lián)網(wǎng)狀結構中,

帶有酰胺側鏈的C-C聚合物,不帶或少帶離子側鏈基團。5)聚丙烯酰胺凝膠無色透明,比瓊脂糖凝膠的紫外線吸收低,

抗腐蝕性強,機械強度高,韌性好。3.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的基本步驟(12步)凝膠一般制成0.5-2mm厚度,過厚因產熱而導致帶型不整;丙烯酰胺是一種神經(jīng)毒素,操作時應小心,需戴手套和面罩。1)灌膠玻璃板的安裝與閉封。2)根據(jù)模具體積計算所需配制膠液的容積。3)向丙烯酰胺混合液中加入TEMED、AP,混勻后用注射器灌膠。4)立即插入適當?shù)氖嶙印?)室溫聚合1小時至凝固。6)小心取出梳子,立即用水沖洗孔格,將模具底部的膠帶撕去。7)將凝膠放入電泳槽,用夾子固定夾板。8)在上、下兩槽中灌好1×TBE溶液。9)將DNA樣品與適當?shù)?倍上樣液混合,

用微量玻璃注射器上樣。

10)接通電源,正極輸出與下層貯液槽連接,電壓降一般為1-8V/cm。

11)根據(jù)指示劑遷移距離判定電泳是否應中止。

停止電泳后,取出玻璃模具,拆去膠帶、上玻板和兩側墊條。

12)檢測

方法有溴乙錠染色后紫外線觀察、干膠后放射自顯影或銀染。3、SDS-凝膠電泳原理1)

聚丙烯酰胺凝膠系統(tǒng)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鈉 (sodiumdodecylsulphate)SDS,蛋白電泳遷移率取決于其分子量,而與形狀及所帶電荷無關。2)

加入SDS和巰基乙醇后,巰基乙醇使蛋白的二硫鍵 還原,SDS使氫鍵、疏水鍵打開,并結合到P分子上,形成蛋白-SDS,帶上相同密度負電荷,形狀為長橢圓形,短軸一定,長軸長度正比于蛋白分子量。3)分離測定:4)

測分子量(與標準蛋白比較)5)鑒定樣品純度(條帶數(shù)目)6)測定樣品蛋白含量:掃描定量(比色)凝膠電泳的操作要點凝膠制備電極緩沖液樣品處理及加樣電泳染色與固定脫色分析1334、等電點聚焦電泳電泳系統(tǒng)中加進兩性電解質載體,當通已直流電時,兩性電解質載體即形成一個由陽極到陰極連續(xù)增高的pH梯度。蛋白進入時,不同的蛋白移動到與其等電點相當?shù)膒H位置上,從而使不同等電點的蛋白得以分離。優(yōu)點:分辨率高,區(qū)帶清晰、窄,加樣部位自由,重現(xiàn)性好,可測定蛋白或多肽的等電點。缺點:需無鹽溶液,不適用于在等電點不溶解或發(fā)生變性的蛋白。134(二)雙向電泳是等電聚焦電泳和SDS的組合,即先進行等電聚焦電泳,再進行SDS(按分子質量大小進行分離),經(jīng)染色得到的電泳圖是個二維分布的蛋白質圖。雙向電泳可鑒別出異常的蛋白質,根據(jù)其氨基酸序列可追蹤相應的突變基礎。135(三)毛細管電泳是Jorgenso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