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詢師考試20個經典案例題_第1頁
2023年心理咨詢師考試20個經典案例題_第2頁
2023年心理咨詢師考試20個經典案例題_第3頁
2023年心理咨詢師考試20個經典案例題_第4頁
2023年心理咨詢師考試20個經典案例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理征詢師考試20個經典案例題案例一一般資料:羅某,女,48歲,公務員,收入穩(wěn)定,經濟狀況良好。高中文化,已婚。求助者主訴:突發(fā)性頭暈、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窒息感、失控感、出汗、瀕死感、焦急不安近6個月,迫切希望求醫(yī)。求助者自述:半年前,由于機構改革,單位安排符合條件的人員離崗退養(yǎng),自己在名單之中,心情十分矛盾,不申請離崗退養(yǎng)又怕錯失機會,申請離崗退養(yǎng),自己尚且能跑能干,沒有什么朋友,也沒有什么業(yè)余愛好,退養(yǎng)后不知如何打發(fā)時間,故時常情緒緊張,焦急不安。繼而出現無明顯誘因的突發(fā)性頭暈、心悸、胸悶、壓迫感、呼吸困難、窒息感、站立不穩(wěn)、失控感、手震、出汗、瀕死感、極度恐慌。發(fā)作時間5~20分鐘不定,通常一個月發(fā)作3次以上。發(fā)作地點不定,自己一個人在家時為多,也有發(fā)于坐車及就餐時。輕微發(fā)作時可自行緩解,發(fā)作嚴重時需送往醫(yī)院急診,但對癥解決后癥狀可緩解和消失。發(fā)作過后,終日提心吊膽,緊張再次發(fā)作,因而情緒緊張,忐忑不安,精神痛苦。由于發(fā)作頻繁,也曾住院檢查和治療,臨床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亦未發(fā)現器質性病變,住院期間并未發(fā)作。以“神經官能癥”診斷出院。以后時常無明顯誘因而發(fā)作,甚至不敢獨自一人在家。不發(fā)作時一切生活如常,并可以堅持工作。觀測了解到的情況:求助者獨自求診,神志清楚、表情緊張,雙眉緊鎖。求助者幼年身體健康,有兄姐弟五人,排行第四,兄妹間感情一般。求學期間成績中檔,與同伴關系一般?;橐鲫P系穩(wěn)定,與丈夫感情尚可,有一個女兒,已大學畢業(yè),參與工作。工作經歷平凡,沒有什么突出的業(yè)績,也沒有什么重大挫折。平時辦事認真、刻板,說話直來直去,不會轉彎抹角,故與同事關系一般。人際交往較少,朋友不多。平常生活模式較刻板,以家——單位——市場——家為主軸。不會打撲克,很少聽音樂,不喜歡體育活動。醫(yī)學檢查及心理測量:心電圖、腦電圖、肝膽B(tài)超、肺部X線檢查均無異常發(fā)現。焦急自評量表測量結果:SAS粗分為56,標準分為70。根據案例描述回答下列問題:1.對該求助者的個人成長資料進行整理。(10分)答:對該求助者的個人成長資料進行如下整理:(1)童年生活經歷:幼年身體健康,有兄姐弟五人,排行第四,兄妹間感情一般;(2)青少年期情況:求學期間成績中檔,與同伴關系一般;(3)成年期情況:婚姻關系穩(wěn)定,與丈夫感情尚可,育有一女,已大學畢業(yè),參與工作。人際交往較少,朋友不多。平常生活模式較刻板,以家——單位——市場——家為主軸。2.對該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會功能狀態(tài)進行整理。(10分)答:該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會功能狀態(tài)如下:(1)精神狀態(tài):情緒緊張,忐忑不安,精神痛苦,焦急不安、極度恐慌。(2)生理狀態(tài):突發(fā)性頭暈、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窒息感、失控感、出汗、瀕死感。(3)社會功能狀態(tài):發(fā)作時需住院檢查和治療,不發(fā)作時一切如常,并可以堅持工作。求助者不能正常學習和工作,社會功能嚴重受損。3.該求助者的重要癥狀是什么?(10分)答:該求助者的重要癥狀是:突發(fā)性頭暈、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窒息感、失控感、出汗、頻死感、伴焦急不安近半年。4.本案例最也許的診斷是什么?診斷的依據是什么?(20分)答:(1)根據案例描述可知本案例最也許的診斷是焦急性神經癥。(2)診斷的依據如下:①根據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個原則,排除精神病的診斷。求助者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自己也認為有心理問題而積極前來就診,有積極求醫(yī)的行為。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統(tǒng)一、一致的,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從小性格較穩(wěn)定,并沒有異常的變化,因此可排除重性精神病。②由于其初始反映強烈,連續(xù)時間半年,內容充足泛化,心理痛苦無法自行擺脫,無法正常學習,已嚴重地影響了社會功能,根據許又新專家的神經癥評分標準,該求助者得分為7分,可以診斷為神經癥。②焦急癥是“以廣泛性焦急或發(fā)作性恐怖狀態(tài)為重要臨床的神經癥”,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將要發(fā)生不利情況而難于應付的不快樂情緒,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出汗和運動性不安等。根據案例描述可知該求助者表現出焦急癥狀,因此可以診斷為焦急性神經癥。5.對本案例如何進行病因分析?(15分)答:該求助者出現精神問題的因素也許是:(1)生物因素求助者為女性,48歲,處在更年期;幼年身體健康,有兄姐弟五人,排行第四,兄妹間感情一般。(2)社會因素①半年前,由于機構改革,單位安排符合條件的人員離崗退養(yǎng),自己在名單之中,心情十分矛盾,不申請離崗退養(yǎng)又怕錯失機會,申請離崗退養(yǎng),自己尚且能跑能干,況且沒有什么朋友,也沒有什么業(yè)余愛好,退養(yǎng)后不知如何打發(fā)時間,故時常情緒緊張,焦急不安。②平素辦事認真、刻板,說話直來直去,不會轉彎抹角,故與同事關系一般。③人際交往較少,朋友不多。④缺少家長、教師、同學等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有效幫助。⑤不會打撲克,很少聽音樂,不喜歡體育活動。(3)心理因素①平素辦事認真、刻板的性格是其急性焦急易感性的人格基礎。②求助者存在內心沖突,既怕錯失機會,又不甘心離崗退養(yǎng)。6.對該求助者的臨床表現如何進行量化評估?(15分)答:對該求助者的臨床表現進行量化評估時,可按照神經癥臨床評估方法進行評估:(1)病程:3個月到1年為中程,評為2分。(2)精神痛苦限度:自己擺脫不了,需借助別人幫助才干擺脫,評為2分。(3)社會功能:發(fā)作時需住院檢查和治療,不發(fā)作時一切如常,并可以堅持工作,評為2分??偡譃?分,精神痛苦限度和社會功能改變超過3個月,神經癥的診斷成立。7.結合本案例,你認為制定征詢目的應把握什么原則?(10分)答:根據本案例描述,制定征詢目的應把握的原則如下:(1)與求助者共同商定征詢目的。在擬定一方面解決的問題時需規(guī)定助者與征詢師共同參與配合。(2)對的鑒定求助者的盼望與征詢目的的關系。(3)向求助者說明不能把他的快樂、滿足作為征詢目的。(4)向求助者說明,征詢中發(fā)現更深層的問題,需要對原有目的做出調整,重新確立新的目的。征詢目的的確立有時是一個過程,會隨著征詢的不斷進一步而有所改變。8.心理征詢過程中,使用面質技術的目的是什么?(10分)答:面質技術是征詢師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進求助者思考的一種技術在本案例中,應用面質技術的目的在于:(1)促進該求助者對自己的感受、信念、行為及所處境況等進一步地了解。(2)激勵該求助者解除防衛(wèi)、掩飾心理,面對現實,并由此產生富有建設性的活動。(3)促進該求助者抱負自我與現實自我、言語與行動的統(tǒng)一。(4)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蓋的能力、優(yōu)勢。促進該求助者明確自己的資源,并善加運用。(5)通過征詢師的面質給該求助者樹立學習、模仿面質的楷模,將來有能力對別人或自己做面質。這一點是健康人生所需學習的課題。案例二一般情況:求助者,男性,43歲,高中學歷,公司經理,因不能控制的長時間洗手,過度愛干凈數年前來征詢。求助者自述:我覺得自己得了一種“怪病”,老是覺得自己染上了病菌,也許會得癌癥。因此,天天必須多次、長時間地洗手、洗衣,為此非常痛苦,別人也稱我為“洗手狂”。我在衛(wèi)生清潔上對自己的規(guī)定很嚴,別人都說我不像一位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倒像是哪家熟食店里的營業(yè)員。是的,我就像是絕對不允許將一點點細菌帶進操作間里同樣,不能容忍辦公室和家里有不潔之處。天天我上班時,一方面就是把辦公室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角角落落……打掃三遍以上,然后才干安安心心坐下來辦公。并且必須是我親自擦,清潔工阿姨擦我是不放心的??傆X得別人擦的不干凈。我最恨的事情就是:三遍清潔尚未做完,就有部下進來和我商討或請示工作。我認為這樣的話就前功盡棄了,我就會重新做三遍清潔。待到晚上要上床休息了,我的這雙腳洗完之后是絕對不能讓它再落地的。怎么辦呢,一般是坐在床上洗,洗完后拭干,然后趕緊鉆入被窩睡覺。假如半夜里我要上廁所,腳穿拖鞋落地后,那么這一雙腳就必須重新洗過。我最煩的是出差,哪怕是五星級賓館我也嫌它臟!每逢出差在外,進了賓館我先不管別的條件,一方面考察廁所干不干凈。假如廁所干凈,其他一律不管,立即洗漱解便。在使用抽水馬桶之前,不管它是否已消過毒,我自己必須“加工”好幾道程序:一方面要把坐墊圓圈用我自帶的消毒手紙擦上兩遍,然后用自帶的酒精棉球擦兩遍,接著再用消毒手紙沿坐圈墊上一層,這還沒完,我怕馬桶內的水濺上來,還要往水面上漂上幾張手紙,最后才安心地坐上去。我任何時候都緊張病菌侵襲,并且這種緊張逐日加重。在路上遠遠見到穿孝服戴黑紗的人,就想:他們家中死了人,他們身上必然有病菌,并且已經把病菌傳給我了。我就會趕緊回家,回家后不僅反復洗手洗頭,還要把外衣扔掉。漸漸地,我已經發(fā)展到不敢出門,不敢聽別人談到癌癥或死亡的事,不敢到醫(yī)院去看病,由于醫(yī)院有各種病菌。妻子和女兒都不理解我,我們時常為此發(fā)生爭吵,弄得家庭關系很緊張。幾年來,兩次住進本市的精神病院治療,服過中西藥物,但都沒有什么效果。心理征詢師觀測了解到的情況:求助者的家教比較嚴格,求助者對自己規(guī)定也嚴格,做事認真負責。工作能力強,病前工作業(yè)績突出。目前已不能上班,家庭關系也很緊張,求助者的求助愿望十分強烈。求助者自述八年前,一位要好的同事死于癌癥,當時他很悲痛。這位同事在病死前半年曾在他家的床上睡過一次午覺,于是緊張自己也會傳染上癌癥,當即把被褥大洗一遍。以后還不放心,總覺得身上沾上了致癌的東西,天天要洗手多次。經心理征詢師的幫助,求助者最終克服了潔癖,已能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家庭關系良好。請依據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問題:1.對該求助者的初步診斷及診斷依據是什么?(20分)答:(1)對求助者的初步診斷是心理異常、神經癥、逼迫性神經癥。(2)對其做出診斷的依據如下:①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求助者的主、客觀是不統(tǒng)一的,其對病菌的膽怯超乎尋常,同時求助者的知情意的協(xié)調一致性也喪失了,對于自己的逼迫行為,雖明知不必要,但卻無法停止。因此,求助者屬于心理異常。②求助者對自己的問題有自知力,有積極求醫(y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的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排除精神病。③由于其初始反映強烈,連續(xù)時間數年,內容充足泛化,心里痛苦無法自行擺脫,已嚴重影響了社會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現。根據許又新專家的神經癥評分標準,該求助者的病程為數年屬于長程,記3分。求助者的精神痛苦限度屬于重度,記3分,求助者的社會功能屬于重度受損,記3分。總分為9分,因此,神經癥的診斷是成立的。④求助者的重要臨床癥狀是逼迫行為(逼迫洗滌);求助者稱逼迫癥狀起源于自己內心,不是被別人或外界影響強加的;逼迫癥狀反復出現,求助者認為沒故意義,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試圖抵抗,但不能奏效。根據這些癥狀診斷為逼迫性神經癥。2.心理征詢對象應具有的一般特點是什么?(10分)答:心理征詢的對象應具有的一般特點如下:(1)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礎求助者的智力一般需要在正常范圍,由于他們需要可以敘述自己的問題以及其他相關情況,要能理解征詢師的意思,還要有一定的領悟能力等。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是必須的,否則,征詢將相稱困難。(2)內容合適并非任何與心理有關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心理征詢獲得較滿意的解決。有些內容符合心理征詢,而有的內容則不太適宜。一般來講,心因性問題,特別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的各種適應不良、情緒調節(jié)問題、心理教育與發(fā)展問題等更適合心理科學的領域。嚴重的神經癥病人,發(fā)作期、癥狀期的精神疾病求助者,由于與外界接觸不良,缺少自知、自制力,難以建立人際關系,因此,一般不屬于心理征詢范圍。(3)人格基本健全求助者應無嚴重的人格障礙。由于人格障礙不僅可阻礙征詢關系的建立,也會影響征詢的進行,并且人格的問題持久,需要進一步的心理治療才干奏效。(4)動機合理有無征詢的動機直接影響到征詢的效果。那些缺少征詢動機經征詢師反復做工作后仍缺少動機的求助者,一般不適宜作心理征詢,由于他沒有改變自己狀態(tài)的動機,也就很難取得療效。征詢動機越強烈,就越容易達成雙方密切配合,就越容易取得放果。(5)有交流能力那些可以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順利體會征詢師的話,并隨之采用行動的人,較為適合心理征詢。(6)對征詢有一定信任度求助者越相信征詢是有效的,征詢師是優(yōu)秀的,其理論和方法是先進的、實用的,就越有也許取得良好的征詢效果。反之,假如求助者對征詢及征詢師一直持懷疑觀望的態(tài)度,則征詢效果就差。3.你認為導致求助者問題的重要因素有哪些?(10分)答:求助者的問題是生物學因素、社會學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生物學因素求助者為男性,42歲。(2)社會學因素①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一位因患癌癥去世的同事曾在自己的床上睡過午覺。②家庭教育因素,求助者的家教比較嚴格。③求助者身為公司的經理,工作比較繁忙。④缺少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幫助,未得到應有的理解和關注,缺少對的的指導。(3)心理因素①存在明顯的錯誤認知:過度膽怯細菌,認為患癌癥去世的同事在自己的床上睡午覺,也會使自己感染。缺少相應的醫(yī)學常識。②個性追求完美,過于嚴格規(guī)定自己。③過度關注自己的逼迫行為。4.實行沖擊療法應當注意什么?(10分)答:沖擊療法是讓求助者連續(xù)一段時間暴露在現實的或想像的喚起強烈焦急的刺激情境中,而不采用任何緩解恐驚的行為,讓恐驚自行減少的一類行為治療方法。實行沖擊療法需注意的問題如下:(1)沖擊療法是一種較為劇烈的治療方法,求助者應做具體體格檢查及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如心電圖、腦電圖等。必須排除以下情況:嚴重心血管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瓣膜病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如腦瘤、癲癇、腦血管病等;嚴重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支氣管哮喘等;內分泌疾患,如甲狀腺疾病等;老人、兒童、孕婦及各種因素所致的身體虛弱者;各種精神病性障礙。(2)從倫理的角度來講,要讓求助者對沖擊療法有足夠的了解,理解這種用于減輕焦急的方法在治療過程中會引起焦急。經求助者批準,簽訂協(xié)議,方可采用此法。(3)在沖擊療法實行過程中,求助者因無法忍受而提出中止治療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征詢師若有求必應則會一事無成。治療前的協(xié)議就是為了增長求助者的自我約束力,從而保證治療進展順利。盡管如此,假如求助者反復規(guī)定退出治療,或者是家屬提出取消治療,經征詢師勸說無效時,治療應立即停止。征詢師切不可以協(xié)議為憑,一意孤行。(4)治療中求助者若出現以下情況時,也應停止治療,并對癥解決。一是通氣過度綜合癥,二是暈厥或休克。5.簡述認知行為療法的共同特點和幾種有代表性的理論觀點。(15分)答: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組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成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的心理治療方法。(1)認知行為療法的共同點①求助者和征詢師是合作關系;②假設心理痛苦在很大限度上是認知過程發(fā)生機能障礙的結果;③強調改變認知,從而產生情感與行為方面的改變;④通常是一種針對具體的和結構性的目的問題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療。(2)有代表性的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觀點①阿爾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緒行為療法。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首創(chuàng)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它在許多著作中也被譯作“理性情緒療法”。這種方法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這種理論強調情緒的來源是個體的想法和觀念,個體可以通過改變這些因素來改變情緒。②阿倫.T.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即都認為導致不適行為和情緒的主線因素是錯誤的認知過程和觀念。貝克理論所關心的是錯誤的認知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錯誤觀念,而雷米的理論則重要強調這些錯誤觀念的存在狀態(tài),即這些觀念是以什么樣的順序和方式表現出來并發(fā)生作用的。③唐納德?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療法。唐納德?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技術,關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語表達的改變。梅肯鮑姆認為一個人的自我陳述在很大限度上與別人的陳述同樣可以影響個體的行為,CBM的一個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須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感受的和行動的以及自己對別人的影響,這是行為改變的一個先決條件。要發(fā)生改變,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為的刻板定勢,這樣才干在不同的情境中評價自己的行為。6.如何評估心理征詢的遠期療效?(10分)答:評估心理征詢的遠期療效的方法有:(1)社會接納限度評估①評估內容。評估社會接納限度時重要評估求助者的行為表現和與周邊環(huán)境的適應情況。內容涉及跟人的來往,學習或工作方面的表現,跟家人的相處,或者對問題的解決方式與能力等。根據這些行為上的表現,可以綜合地判斷社會生活的適應限度,作為征詢效果的指標之一。②評估方法。第一,家屬或四周人的觀測。征詢遠期效果是否滿意,可以依賴家人、配偶、親友、或者老師、領導等四周人的觀測和評論。特別是家里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評審者。第二,征詢師自身的審查。其優(yōu)點是征詢師很清楚征詢的目的方向,可就征詢的期待而做專業(yè)性的評審。(2)自我接納限度評估①評估內容。第一,自述癥狀與問題的減輕或消除。這是最基本的考慮因素。要看求助者接受征詢后,本來所申訴的精神癥狀或者困擾的問題其嚴重限度是否減輕或得以消除。第二,性格方面的成熟情況。整個人的性格是否變得比較穩(wěn)定成熟,是自我接納限度的另一個衡量指標。②評估方法。第一,求助者口頭報告。到底征詢效果好不好,一方面要依賴求助者自身的主觀報告。第二,量表評估。求助者征詢前后臨床量表評估結果是否有顯著的差異,可以作為較為客觀的療效評估指標。(3)隨訪調查①追蹤回訪。征詢結束后。視客觀條件和雙方的意愿可作3—6個月甚至更長的追蹤研究。②常用回訪方式。追蹤回訪的方式涉及直接以求助者為調核對象和以熟悉求助者的人士為訪問對象。以求助者本人為回訪對象所采用的方式有:追蹤卡、通訊、面談、電話。7.試述認知曲解的常見類型。(15分)答:認知曲解的常見類型涉及:(1)非黑即白的絕對性思考患者堅持一種不現實的標準,認為自己達不到這個標準,就是失敗。這種思考方式導致完美主義,膽怯任何錯誤和缺陷。比如,一位教師由于上課講錯一句話,于是認為“現在全完了”、“我已經一文不值”。(2)任意推斷任意推斷指缺少事實根據,草率地下結論?!拔沂裁吹胤降米锼??他生我的氣了?”事實上,(3)選擇性概括如街上見一位同事急忙走過,未打招呼,于是心里想這位同事心中有事,沒有注意到他。選擇性概括僅僅根據個別細節(jié),不考慮其他情況,就對整個事件做出結論。如某青年向女同學提出一起去聽音樂會的邀請,遭到婉言謝絕后,認定自己為女同學所討厭,沒有任何女青年再會和他交往了。這是一種“以偏概全”。(4)過度引申過度引申指在一個小小失誤的基礎上,做出關于整個人生價值的結論。如一位母親不慎打壞一只碗,遂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母親”。(5)過度夸大和過度縮小過度夸大和過度縮小指夸大自己的失誤、缺陷的重要性,而貶低自己的成績或優(yōu)點。偶爾出現的一次失誤,如拍照時手抖了一下,一張照片拍壞了,就覺得不得了,別人要把她當作無用的人了。當然這也是一種過度引申。而在做成一件事時,又覺得微局限性道,純屬僥幸。(6)個人化個人化指患者積極為別人的過失或不幸承擔責任。將一切不幸、事故或別人生病均歸因于自己的過失,引咎自責。如一位朋友生病去世,患者責備自己忙于個人的事務,未能照顧朋友的健康狀況,為此內疚不已。(7)選擇性悲觀注視選擇性悲觀注視指選擇一個悲觀的細節(jié),并且總是記住這個細節(jié),而忽略其他方面,以致覺得整個情境都染上了悲觀的色彩。如一位學生考試時答錯了幾道題,于是對這幾道題念念不忘,甚至想到學校也許要她退學。而事實上,她考試成績優(yōu)秀。正是由于這種悲觀的信息選擇傾向,使病人在某種情境中只讓悲觀信息濾過,導致了不必要的煩惱。(8)情緒推理認為自己的悲觀情緒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實情況,如:“我覺得像一個失敗的人,所以我是一個失敗的人?!薄拔矣X得失望,所以我的問題不也許解決。”“我有內疚感,說明我一定做了什么不好的事?!边@種“跟著感覺走”的情緒推理,阻礙了對事物真實情況的了解,使人陷于認知曲解而不能自拔。(9)“應當傾向”“應當傾向”指病人常用“應當”或“必須”等詞,規(guī)定自己和別人,如“我應當做這個”,“我必須做那個”,這意味著對自己堅持一種標準,假如行為未達成這種標準,就會以“不該”這樣的字眼責難自己,產生內疚、悔恨。假如別人的所作所為不合自己的期待,就會覺得失望或怨恨,認為“他不該那樣”。(10)亂貼標簽這也是一種以偏概全的形式,認為將自己的問題貼上一個標簽就可以完事。例如:“我是一個天生的失敗者?!薄拔疫@樣貪吃,丑惡可恨,簡直像一頭豬?!逼鋵?這是將對整個人的評價與別人的某些行為失誤混同起來了,而“人不等于人的錯誤”。上述10種類型的認知曲解是比較多見的,此外,還可以列出一些。應當指出的是,幾種類型的認知曲解可以在同一個病人身上出現。通過度析客觀事實和負性自動想法的關系,經??梢詫⑵渲械倪壿嬪e誤揭示出來。8.對該案例應當選擇何種心理測驗進行檢查,并請說明理由。(10分)答:對該求助者可選用的心理測驗及其理由如下:(1)對該求助者可選用MMPI測驗,用來了解其病理人格特性,也可以作為鑒別精神病的依據。(2)對該求助者可選用EPQ測驗,用來了解其人格特性。(3)對該求助者可選用SCL-90測驗,用來了解其在軀體方面的自我評價以及限度。(4)對該求助者可選用SAS測驗,用來了解其焦急情緒及限度。(5)對該求助者可選用SDS測驗,用來了解其抑郁情緒及限度。案例三一般資料:莫某,男性,高二學生,自己來征詢。

?求助者自述:兩年前一個夏天的晚上,我在看一部二戰(zhàn)時期電影,看到日本士兵在一個孤島上殺本地居民并吃人肉。當時我心里感到非??植?想不通人為什么會吃同類,不敢再看下去就把電視機關了??墒悄欠N鏡頭反復在腦海里浮現出來,很可怕,讓我很難受。尚有一次我在街上走,無意中看到一張宣傳有關“艾滋病”防治的圖片,那個可怕的又黑又干的非洲小孩的形象老是出現在我腦海里,我心里有一種很強烈的厭惡感,努力不去想它但做不到。從那以后,凡是恐怖的電視,圖片或有殺人之類的報道我都不敢看。

我從小就受“與人為善”的家庭教育,平時我喜歡看一些孔子孟子的關于“仁義道德禮儀孝順”方面的書,做事嚴謹仔細,一絲不茍,每次考試要爭第一,追求完美,不能容忍自己有一點雜念。同時對社會上的很多事情看不慣,但又感到社會現實與我的抱負有太大的差距。

?平時生活中經常聽到別人談一些有關性方面的事,我會想這是不是人肉或人的心臟;明明看清楚了也知道是豬肉,但就是這樣想。家里人燒的肉類我也不敢放心吃,怕吃的是人肉;這些想法讓我感到很痛苦。

其實,我的問題很多很多,要反復掰自己的手指關節(jié),一定要掰響,一天要掰數十次,不掰就難受;做作業(yè)要反復檢查,特別是做選擇題,心里明知選好了A,但就是不放心,生怕選的是B,要反復核對,一門考試下來,人感到特別累,題目經常做不完。

看到刀剪也很緊張,但并不是怕刀剪自身,而是看到以后會忽然產生一種“要拿刀剪砍人”的沖動,站在高樓上時也會忽然冒出一個“跳下水”的念頭。我肯定不會真的那樣做,但這些想法太恐怖了,卻無法控制它們。我曾想過一些辦法但沒有用。

我只有17歲,別人都沒有這樣的想法,活得不久樂,可我卻有這么多的煩惱,人都快瘋了,有時真感到這樣生活太累了,還不如死掉,但想想含辛茹苦的父母又于心不忍。希望醫(yī)生你能幫幫我。

?心理測驗:

?SCL-90:

因子軀體化逼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急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因子分1.93.52.83.24.01.52.61.51.4MMPI報告:LFKHsDHyPdMfPaPtScMaSi粗分6131819452926331735221745T分6376569710269746475106725175征詢過程與效果評估:全面了解其情況后共同制定了具體的征詢方案,共進行了8次征詢,一方面征詢明確其心理紊亂的性質、限度、并進行了有關的心理測驗。第二次征詢采用精神分析理論對求助者心理紊亂形成的人格因素進行探討,讓其領悟到“超我”的力量過于強烈,過度壓制了“本我”的能量。告訴他可采用適當的發(fā)泄途徑來進行“本我”能量的釋放,同時調整其認知評價系統(tǒng),縮小抱負與現實的差距。后面5次進行放松訓練、系統(tǒng)脫敏,布置心理作業(yè)記錄在治療過程中的主觀想法和情緒體驗。征詢結束時,SCL-90測驗顯示:逼迫分為2.3分,焦急分為2.4分,其他因子為陰性。盡管求助者的上述癥狀表現尚未完全消失,但對其學習、生活無明顯影響,已取得了顯著改善。根據以上案例,請回答以下問題:

1.該求助者的初步診斷是什么?診斷依據是什么?(20分)

?答:(1)對本求助者的初步診斷為心理異常、神經癥、逼迫性神經癥。

(2)診斷的依據如下:

①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判斷。求助者的主觀與客觀相統(tǒng)一。求助者失去了心理活動的內在一致性,求助者的認知與意志行動出現了不協(xié)調(逼迫行為和逼迫觀念),求助者的人格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因此,可以判斷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屬于異常。

?②求助者的自知力完好,積極求醫(yī),因此,排除重性精神病。

?③求助者病程有兩年,其社會功能受到損傷,求助者的臨床癥狀涉及焦急、抑郁、恐怖等,有積極求醫(yī)的愿望。根據許又新專家的評分標準,求助者的病程為2年,記3分,求助者的精神痛苦限度為中度,記2分,求助者社會功能受損限度為中度,記2分,因此,求助者屬于神經癥。

④求助者的主導癥狀為逼迫。它涉及:逼迫回憶,如反復回想吃人鏡頭、反復回想艾滋病的防治圖片;逼迫行為,如反復核對、掰手指;逼迫意向,如要拿刀剪砍人的沖動、站在高樓邊跳下去的沖動。

因此,初步診斷求助者為心理異常、神經癥、逼迫性神經癥。

?2.該求助者有哪些重要的臨床癥狀?(15分)

答:根據本案例提供的資料,求助者的重要臨床癥狀表現在:

(1)逼迫觀念

逼迫觀念又稱逼迫性思維,是指某一種觀念或概念,反復地出現在患者的腦海中?;颊咦约褐肋@種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唐的,并力圖加以擺脫。但事實上經常是違反患者的意愿,想擺脫,又擺脫不了,患者為此而苦惱。本案例中求助者對恐怖畫面的反復回憶屬于逼迫觀念。

(2)逼迫行為

?逼迫行為是一種違反本人意愿,反復出現的動作。本案例中,求助者做作業(yè)反復核對,反復掰手指都屬于逼迫行為。

(3)逼迫意向

逼迫意向是指在一定情境下產生的不符合當時情境的沖動。本案例中,求助者看到刀剪就產生要拿刀剪砍人的沖動,以及站在高樓上就想跳下去的沖動都屬于逼迫意向。

?(4)抑郁

抑郁即情緒低落,表現為求助者經常面帶愁容表情痛苦悲哀,自訴精力局限性,失眠(或睡眠過多)。本案例中,求助者產生輕生的念頭就屬于情緒低落的表現。

(5)焦急

?患者在缺少充足的事實根據和客觀因素的情況下,對其自身健康或其他問題感到憂慮不安,緊張恐驚,顧慮重重,如同大禍臨頭,惶惶不可終日,即使多方解勸也不能消除其焦急。經常伴有憋氣、心悸、出汗、手抖、尿頻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3.該求助者的診斷應與哪些疾病相鑒別?(15分)

答:該求助者的診斷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與重性精神障礙相鑒別

?求助者自知力完好、積極求醫(yī),因此排除重性精神障礙。

(2)與抑郁性神經癥相鑒別

?求助者雖有典型的抑郁癥狀,但是抑郁是由逼迫所引起的,屬于逼迫的伴發(fā)癥狀,而不是主導癥狀,因此,排除抑郁性神經癥。

?(3)與焦急性神經癥相鑒別

?焦急癥是一種以焦急情緒為主的神經癥。重要分為驚恐障礙和廣泛性焦急兩種。焦急癥的焦急癥狀是原發(fā)的,凡繼發(fā)于高血壓、冠心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軀體疾病的焦急應診斷為焦急綜合征。其他精神病理狀態(tài)如幻覺、妄想、逼迫癥、疑病癥、抑郁癥、恐驚癥等伴發(fā)的焦急,不應診斷為焦急癥。

4.請分析導致該求助者心理紊亂的因素?(10分)

答:導致求助者心理紊亂的因素涉及生物性因素、社會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

?(1)生物性因素

導致心理紊亂的生物性因素,重要指相關的軀體疾病、求助者年齡及性別。對于本案例,根據案例的資料,未發(fā)現求助者有任何相關的軀體疾病,因此,排除軀體疾病致病的也許。求助者的年齡為17歲,處在青春期,因此,其年齡也許是其心理紊亂產生的因素之一。

(2)社會性因素

?導致心理紊亂的社會性因素,重要指相關的生活事件、人際關系以及生存環(huán)境。對于本案例,求助者兩年前看的電影中人吃人的鏡頭,以及求助者在街上無意中看到的宣傳“艾滋病”防治的圖片,應當是與其心理紊亂產生直接相關的生活事件。求助者的家庭教育也是導致其心理紊亂的社會性因素。

(3)心理性因素

?導致心理紊亂的心理性因素,重要是指求助者認知因素。對于本案例,求助者追求完美、做事嚴謹、一絲不茍的性格,是其逼迫性神經癥易感性的根源。

?5.通常從哪幾方面來判斷求助者心理紊亂的嚴重限度?(10分)

?答:同類心理問題,其嚴重限度差異很大。判斷求助者心理紊亂的嚴重限度通??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入手:

(1)求助者的主訴。求助者的主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判斷求助者心理紊亂嚴重限度的方法。但是求助者的主訴往往帶有主觀情緒,對癥狀也許有夸大或者不實,同時求助者的主訴的可信性,是建立在求助者有自知力的基礎上,對于自知力受損的求助者其主訴的意義則不大。因此,求助者的主訴并不是判斷求助者心理紊亂嚴重限度的惟一依據。

?(2)仔細觀測求助者實際的情緒反映和社會適應表現。求助者實際的情緒反映和社會適應表現是判斷其心理紊亂嚴重限度的重要標準。求助者的主訴受其情緒及自知力等因素的干擾,但其實際的情緒反映和社會適應表現則相對客觀。

?(3)家人、同事、朋友的反映。求助者家人、同事、朋友的反映,也是判斷求助者心理紊亂限度的重要依據,是求助者自述的有效補充,同時可以與征詢師從其他渠道獲得的資料進行互相驗證,提高資料的可靠限度。

(4)參考心理測驗等檢測工具的評估結果。心理測驗等檢測工具的評估結果能對求助者心理問題及癥狀進行定量描述,征詢師可以將從其他渠道獲得的定性資料與這些定量資料互相補充,從而對求助者心理紊亂的嚴重限度有個較全面的描述。

(5)還可以根據以下若干因素來分析,比如,導致心理問題的挫折源的大小,連續(xù)時間的長短,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外界支持的多少,自身調節(jié)能力的強弱等,它們都會直接影響到心理問題的發(fā)展限度。

求助者的心理問題若具有以下一個或多個特點,那么問題的復雜限度就比較大,如,問題發(fā)生的時間早,比如早在兒童時期有過精神創(chuàng)傷;根源埋得深,求助者已經遺忘;問題已經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與性格結合在一起,特別是偏內向、易憂郁和焦急、過度敏感等性格。這些求助者較沒有這些特性的求助者所需的征詢時間將更長,難度更大。

6.通常從哪幾個方面來進行征詢效果的評估?(10分)

?答:征詢效果評估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進行:

?(1)求助者對征詢效果的自我評估。比如,求助者認為自己本來膽怯的事物現在不再膽怯了,本來無法接受的現實現在開始正視了,對自己的滿意限度上升了等。

(2)求助者社會生活適應狀況改變的客觀現實。比如,開始正常上班、上學,與人交往、相處狀況得到改善,工作、學習效率提高了等。

(3)求助者周邊人士對求助者改善狀況的評估,特別是家人、朋友和同事。比如,不再亂發(fā)脾氣、摔東西,與父母或孩子的溝通加強了。

?(4)求助者征詢前后心理測試結果的比較。比如某些心理癥狀量表的分數得到改善。

(5)征詢員的評估。根據征詢員的觀測,求助者在情緒、認知和獨立性等方面有進步,自我評價更積極,敢于面對困難了等。

評價的內容應以征詢目的為主,只有目的內容的改善,才是征詢的直接成效。

7.采用談話法收集資料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10分)

答:采用談話法收集資料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重要有以下幾點:

(1)態(tài)度必須保持中性。接待、提問、傾聽過程中,態(tài)度必須保持中性,征詢員的面部表情、提問的語詞、動作,均不可表達出對談話的哪類內容感愛好,不然也許有暗示和誘導因素介入到攝人性談話中,從而使求助者的報告產生偏離,丟失客觀信息。

(2)提問中避免失誤。

?(3)征詢員在攝人性談話中,除提問和引導性語言之外,不能講任何題外話。

?(4)不能用指責、批判性語言阻止或扭轉求助者的談話內容。

?(5)在攝人性談話后不應給出絕對性的結論。

(6)結束語要誠懇、客氣,不能用生硬的話做結束話,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誤解。

?8.該求助者的MMPI測驗結果有哪幾個異常高分點,是否符合神經癥測圖?(10分)

答:(1)本案例求助者MMPI的測驗異常高點依次為:Pt、D、Hs,除三個異常高點外,Hy、Pd、Mf、Pa、Sc、Si均在臨界值(60)以上。求助者MMPI的效度量表分析:L量表的原始分小于10,因此,測驗有效。

(2)求助者的3個異常高分點為1、2、7符合焦急性神經癥的測圖。神經癥的測圖形式為左高右低,求助者的測圖基本上符合神經癥測圖。案例四一般情況:求助者,女,20歲,漢族,大學在校生,相貌杰出,因膽怯異性的身體接觸前來征詢。?求助者自述:我無法與男生交往,我膽怯被男生擁抱,只要一提到要和我擁抱,我就全身發(fā)抖、心跳加快、全身肌肉緊張。我也曾經暗下決心,不膽怯,但是屢屢受挫。因而十分沮喪。曠日持久,便自卑自憐,甚至看到電視或別人提到“擁抱”二字都會膽戰(zhàn)心驚。去年考上某大學,先后結識三位男友都是由于拒絕身體接觸而分手。我已經到了結交男朋友的年齡,父母也經常問起,我現在感覺對愛“無能”,沒有過性生活經歷。與異性相處時,通常感受到壓力。希望您能幫助我。?心理征詢師觀測了解到的情況:求助者表現的有禮貌,表情羞愧。喜歡白色、粉紅色衣服。喜歡結交心地善良、不會使小心眼并且助人為樂的朋友。

求助者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獨生子女,她自幼懂事聽話,不愛多發(fā)言,只有少數女同學可以談心。母親(3年前往世)對她很嚴厲,也很愛她。高中以后,當有陌生人在聊天的場合,感到很悶,幾乎不出聲,除非他們積極問她。和熟悉的人聊天,很健談。?心理征詢師通過征詢過程了解到,在求助者13歲的一個夏天,求助者在學校窗臺望景,當時學校放假了,教室和校園里沒有人,班里有個男孩子過來和她聊天,忽然摟住她亂摸,強行吻她,求助者為了逃脫就向他的喉結處狠狠的按下去,他頓時喘但是氣來就放開了,上衣已經被他解開了。她嚇得渾身發(fā)抖,就奮力逃跑,當時學校微機室房開著,里面有學習的學生,跑到那里,他才走掉。后來那段時間無論是誰,哪怕是爸爸拍她一下,她都嚇得直哆嗦。別人總說她是個“膽小鬼”。16歲的一天觀看電視劇中男生強吻女生的場景,嚇的抖個不斷。

經心理征詢師的幫助,求助者最終擺脫了對與異性身體接觸的恐驚。請依據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問題:?1.對該求助者的診斷及診斷依據是什么?(20分)?答:(1)對該求助者的診斷是心理異常、神經癥、恐怖性神經癥。

(2)診斷依據如下:

①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求助者的主客觀世界并不統(tǒng)一,表現為求助者對本不該引起恐怖情緒的事物的極度恐怖。因此,求助者屬于心理異常。

②求助者對自己的問題有自知力,有積極求醫(y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的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排除精神病。?③求助者的臨床癥狀以恐驚為主,對與異性身體接觸有強烈恐驚,恐驚的限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發(fā)作時有焦急和自主神經癥狀;有反復或連續(xù)的回避行為;知道恐驚過度、不合理、或不必要,但無法控制;對恐驚情景和事物的回避是突出癥狀;內容泛化,病程較長,社會功能已受損,因此,求助者符合恐怖性神經癥的診斷。?2.試分析導致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因素是什么?(15分)

答: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由生物學因素、社會性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生物學因素?求助者為20歲的女性。?(2)社會性因素

①早年的創(chuàng)傷性事件:求助者13歲遭受的性騷擾對求助者幼小的心靈導致了極大的傷害;求助者16歲觀看電視劇中男生強吻女生的情景,喚起了求助者之前的痛苦記憶,使她的心靈又一次受到了傷害。?②家庭教養(yǎng)方式:母親對求助者很嚴厲。?③求助者的朋友較少,無法得到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有效幫助。?(3)心理因素?求助者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與陌生人溝通。?3.心理征詢個案應涉及哪些內容?(15分)?答:心理征詢個案應涉及的各項內容如下:?(1)-般背景資料,如性別、年齡、民族、職業(yè)、職務,、職稱、文化限度、婚姻狀況、聯(lián)絡方式等。

(2)來訪因素,如學習問題、工作問題、婚戀問題、情緒問題、個性問題、人際關系、子女教育、疾病困擾或求助者表達的其他重要問題。?(3)現重要癥狀,指當前問題或癥狀的限度、頻率、發(fā)生時間及起因。

(4)家庭關系、人際關系、個人成長經歷和社會支持體系。

(5)個人的情緒、個性特性、.愛好愛好、自我結識評價及常用的應對方式。

(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如注重也許有遺傳或互相影響的精神、神經系統(tǒng)癥狀或心身反映特性。?(7)心理測試結果,如根據需要所做的智力、情緒、人格、適應性、心理健康狀況、神經心理等測試結果。?(8)征詢師的一般印象,涉及外貌、儀表、情緒、注意水平、防御方式、語言表達、理解能力、配合限度等。?(9)診斷與評價意見。?(10)解決意見與征詢方案?!?/p>

(11)征詢各階段及效果分析。

4.簡述心理征詢的重要對象。(10分)

答:心理征詢的重要對象可分為三大類:精神正常,但碰到了與心理有關的現實問題并請求幫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并請求幫助的人群;特殊對象,即臨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1)精神正常人群,在現實生活中會面對許多問題,如婚姻家庭問題,擇業(yè)求學問題,社會適應問題,等等。他們面對上述自我發(fā)展問題時,需要做出抱負的選擇,以便順利地度過人生的各個階段;在這時,心理征詢師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向他們提供心理學幫助,這類征詢,稱為發(fā)展性征詢。?(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并請求幫助的人,長期處在困惑、內心沖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較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限度的破壞,盡管他們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卻下降許多,出現了嚴重限度不同的心理問題,甚至達成“可疑神經癥”的狀態(tài)。這時,心理征詢師所提供的幫助,稱為心理健康征詢。

(3)經臨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他們的心理活動已經基本回復正常,轉為正常的人,心理征詢可以幫助他們康復社會功能、防止疾病的復發(fā)。但是,對于臨床治愈后的精神病人進行心理征詢和治療時,必須嚴格限制在一定條件之內。有時必須與精神科醫(yī)生協(xié)同工作。

5.對本案例需要做哪些鑒別診斷?(10分)?答:對本案例需要做的鑒別診斷重要有以下幾個:?(1)與精神分裂癥相鑒別

求助者的自知力完好,有積極求治的愿望,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的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癥。?(2)與焦急性神經癥相鑒別?焦急性神經癥是“以廣泛性焦急或發(fā)作性恐怖狀態(tài)為重要臨床癥狀的神經癥”,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將要發(fā)生不利情況而難于應付的不快樂情緒,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出汗和運動性不安等。焦急性神經癥的焦急為原發(fā)癥狀,本案例中,求助者雖出現了一定的焦急癥狀,但是焦急是恐驚的繼發(fā)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焦急性神經癥。

(3)與抑郁性神經癥相鑒別

抑郁性神經癥的典型臨床表現涉及:情緒低落、悲觀悲觀、愛好減退,有自殺企圖和自殺行為,本案例無此典型癥狀,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經癥。?6.針對本案例,你認為應擬定的征詢目的是什么?(10分)?答:心理征詢目的應當是從一般、普遍、宏觀、遠期的目的到特殊、具體、微觀、近期的目的這樣一個連續(xù)體。心理征詢的具體目的的著眼點是求助者狀態(tài)的調整,心理征詢的終極目的的著眼點是求助者人格的完善。

(1)本案例應擬定的具體目的:①改變求助者對異性的恐驚心理。②改善求助者的人際交往狀況。

③減輕負性生活事件對求助者的影響。

(2)本案例應擬定的終極目的:完善求助者的人格,幫助求助者充足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更好的適應生活。

7.試述有效的征詢目的的特點。(10分)

答:一個有效的征詢目的,應當具有以下特點:?(1)具體?目的不具體,就難以操作和判斷,目的越具體,就越容易見到效果。比如,消除初次約會的焦急,能正常入睡等。有時候,求助者的目的也許比較模糊或抽象,比如,希望更有能力。這時,征詢師就應當和求助者共同討論希望更有能力的標準是什么,現在哪些方面局限性,有哪些因素阻礙,需要發(fā)展哪些能力等。通過度析,使求助者模糊的目的逐漸清楚起來,通過一個個具體的環(huán)節(jié)來實行。這也是大目的與小目的的關系,大目的要分解成不同層次的小目的,通過達成小目的而累積成大目的。所以,具體目的是應當受終極目的指引的具體目的,而不是孤立的具體目的。

(2)可行

目的沒有可行性;超過了求助者也許的水平(如沒有體育才干的人想成為體育明星),或現有的也許水平(如不及格者想一下子達成優(yōu)秀水平),或超過了征詢師所能提供的條件等,則目的就很難達成。此外,經濟條件等因素也會成為影響可行性的因素。對于不可行的目的,征詢師要幫助重新修訂以符合實際,比如調整目的或把目的分解為可行的一個個具體目的。對于由于征詢師的因素而難以達成目的,也要同求助者講清,重新制定目的或中止征詢或轉介給合適的征詢師。

(3)積極?這一條容易被人們忽視,但意義很大,目的的有效性,在于目的是積極的,是符合人們發(fā)展需要的。有些目的雖能解決求助者的問題,但卻是悲觀的,那就是局限性取的。

(4)雙方可以接受?一般來講,征詢目的應當由雙方共同商定。無論是求助者提出或征詢師擬定的征詢目的,最佳是雙方都可接受的。若雙方的目的有差異,則應通過雙方交流來修正。若無法協(xié)調,應以求助者的規(guī)定為主。若征詢師無法認可,也可中止征詢關系或轉介給別的征詢師。?(5)屬于心理學性質

對于不牽涉心理問題的來訪,一般不屬于心理征詢范圍。心理征詢重要涉及心理障礙問題、心理適應問題、心理發(fā)展問題。對于有軀體疾病又有心理問題的求助者,心理征詢的目的并不是解決軀體疾病,而是針對軀體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適,或者針對引起軀體疾病的心理因素。此時心理學的目的和醫(yī)學的目的會有聯(lián)系,但兩者仍有明顯差異。在醫(yī)療部門,雖然也會涉及心理征詢的思想和方法,但本質上是醫(yī)學模式的。而心理征詢中,雖然有時也需要藥物或其他醫(yī)療手段的輔助,但重要的和首要的是心理學的方法。?(6)可以評估?目的無法評估,則不稱其為目的。及時評估,有助于看到進步,鼓舞雙方信心,可發(fā)現局限性,及時調整目的或措施。當然,征詢目的的達成,有些可直接表現為行動,有些則也許是觀念的轉變,情感的調節(jié),后者亦可專心理測驗量表評估。

(7)多層次統(tǒng)一

征詢目的是多層次的,既有眼前目的,又有長遠目的;既有特殊目的,又有一般目的;既有局部目的,又有整體目的。有效的目的應當是多層次目的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只重視眼前的局部的目的,雖可促進求助者的變化,但其改變也許是個別的、局部的、表面的、甚至是暫時的。只有把這些變化納入到一個更龐大的發(fā)展系統(tǒng)中去,才干促進求助者發(fā)生本質的變化。

8.實行厭惡療法應當注意什么?(10分)?答:厭惡療法是用令人厭惡的刺激克制或清除不良情緒反映及與之有關的適應不良行為的一類行為治療方法。實行厭惡療法應當注意的事項重要有:?(1)不具有使用條件的征詢機構或個人,不可采用厭惡療法。厭惡刺激應當具有足夠的強度,但是作為一種醫(yī)療措施,它又必須是無害的,起碼是安全的。所以厭惡療法必須在嚴格控制下使用。

(2)假如采用厭惡療法,求助者與征詢師一定要簽訂知情批準書。?(3)靶癥狀要單一并且具體。例如一位酗酒成癮者規(guī)定戒酒,盡管他同時尚有吸煙等不良嗜好,征詢師只選擇飲酒行為作為靶癥狀,這稱為癥狀單一。并且必須針對他最常飲用的某種酒,即一定的酒精濃度和一定的量,這稱為具體。此外,動作單一而具體,才便于培養(yǎng)和建立條件反射。例如人們飲酒時經常邊喝酒邊吃菜,詒療時要注意把非靶癥狀的行為剔除,只讓喝酒,不讓吃菜。否則針對喝酒的厭惡治療會株連到吃菜,以至于治療后吃菜時也產生厭惡反映。

(4)厭惡體驗與不良行為應當是同步的。但不是每種刺激都能立即產生厭惡體驗的,時間要控制準確。案例五一般資料:張某,男,47歲,大學畢業(yè),中學教師:未婚。

求助者主述:患者思考困難、疲勞、失眠,癥狀時輕時重近二十年之久。

求助者自述:自幼單純、善良、心細,嚴于克己,敢于負責,樂于助人。大學畢業(yè)后在某中學任教,一腔心血均傾注于教育事業(yè),但因家庭出身有“問題”,總受冷遇?;橐鰡栴}因此遲遲未能解決。文革中被批斗打罵,受盡欺侮,曾有過輕生的念頭。終因患者沒有“重大”問題,被從寬發(fā)落,調到一所偏僻的鄉(xiāng)村中學。此后患者忍氣吞聲,任勞任怨。白天辛辛勞苦,小小心心,夜里擔驚受怕,輾轉難眠,緊張飛來橫禍。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腦子不太清楚,讀書撰文均不能持久。后因貫徹政策調回某市中學,并委以教研室主任之職。雖躊躇滿志,卻力不從心??吹椒从澄母飼r期的傷痕文學,每每不禁淚下,很難自制。腦子里思緒如云,剪不斷,理還亂。有時緊張、著急,常嘆自己報國無門,但又不甘拜下風,自恃天生我才必有用。一碰到人際糾紛或工作緊張,腦內就左思右想,雜亂無章,并且不由自主,想不想也不行,難以入睡,甚至徹夜不眠。白天則精力疲乏,哈欠不斷,昏昏欲睡。自訴“一拿起書就想睡,一上床就清醒起來”。又訴全身無力,一動就想停,一停就想坐,一坐就想躺,躺下來又睡不著,很是難受。

征詢師觀測了解的情況:求助者頂部脫發(fā)較多,愛直抒己見,愛打抱不平,同事反映其方法簡樸,易激動,易發(fā)怒;經常滿腹牢騷,仿佛帶有一種彌散性的敵意,瞧什么人都不順眼,遇什么事都不順心。根據案例描述回答下列問題:?1.對該求助者目前的狀態(tài)進行資料整理。(10分)

答:對該求助者目前狀態(tài)的資料整理如下:?(1)心理及精神狀態(tài):思考困難、易激動、發(fā)怒、失眠、緊張;注意力不易集中,腦子不太清楚。

(2)生理功能改變:頭暈、疲勞、昏昏欲睡。?(3)社會功能狀況:工作效率減少,腦子里思緒如云,剪不斷,理還亂;社會交往很少,人際交往緊張。

2.該求助者的重要癥狀是什么?(10分)?答:該求助者的重要癥狀是思考困難、疲勞、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易激動、發(fā)怒。

3.對該案例如何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20分)?答:(1)對該案例的診斷

對該案例的診斷是非精神病性障礙、神經癥性障礙、神經衰弱。其理由如下:

神經衰弱的癥狀可分三組:①與精神易興奮相聯(lián)系的精神易疲勞。②情緒癥狀重要有三個方面:煩惱、易激惹、心情緊張。③常見的心理生理障礙:睡眠障礙、頭部不適感、個別內臟功能輕度或中度障礙。?根據案例描述可知本案例求助者符合神經衰弱的各種癥狀,因此對該案例的診斷為非精神病性障礙、神經癥性障礙、神經衰弱。

(2)對該案例的鑒別診斷?①與精神分裂癥相鑒別。精神分裂癥初期也有神經衰弱的癥狀,但經常伴有思維障礙和人格改變,如孤僻、淡漠、行為怪異、幻覺、妄想等,無自知力和求醫(yī)愿望,本案例無此典型癥狀,并且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該求助者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積極求醫(yī)的行為。知情意統(tǒng)一,主觀和客觀一致,邏輯思維清楚,無幻聽、被害妄想等典型精神病的癥狀,個性的相對穩(wěn)定性。可排除精神病。

②與抑郁癥相鑒別。抑郁癥雖有神經衰弱的癥狀,但大部分時間情緒低落,悲觀悲觀,愛好減退,有自殺企圖和自殺行為,本案例無此典型癥狀,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癥。

③與焦急癥相鑒別。焦急癥的焦急為原發(fā)癥狀,本案例的焦急為繼發(fā)癥狀,且以精神易興奮、易疲勞為特性,因此可以排除焦急癥。

4.對該案例應當選擇何種量表進行檢查?(10分)

答:對該案例進行檢查應當選擇的量表有:?(1)EPQ測驗,不僅可以直觀地判斷出被試者的內外向性、精神質以及情緒穩(wěn)定性,還可判斷其氣質類型。本案例中也可用來了解其人格特性。

(2)SCL-90測驗,用來了解其在軀體方面的自我評價以及限度。在征詢門診中常作為了解就診者或受征詢者心理衛(wèi)生問題的一種評估工具。?(3)SDS可以評估抑郁癥狀的輕重限度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特別合用于發(fā)現抑郁癥病人。

(4)SAS可以評估焦急癥狀的輕重限度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

5.作為征詢師,需向求助者明確的雙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有哪些?(10分)?答:作為征詢師,需向該求助者明確的雙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如下:?(1)求助者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①責任:向征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積極積極地與征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完畢雙方商定的作業(yè)。?②權利:有權利了解征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zhí)業(yè)資格;有權利了解征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征詢師;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征詢;對征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xié)商權和選擇權。?③義務:遵守征詢機構的相關規(guī)定;遵守和執(zhí)行商定好的征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尊重征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征詢師。?(2)征詢師的責任、權利與義務?①責任:遵守職業(yè)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并說明保密例外。

②權利:有權利了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tài)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征詢。?③義務: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yè)執(zhí)照和執(zhí)業(yè)資格等相關證件;遵守征詢機構的相關規(guī)定;遵守和執(zhí)行商定好的征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求助者。

6.對該求助者的臨床表現如何進行量化評估?(10分)?答:對該求助者的臨床表現進行量化評估時,可按照神經癥臨床評估方法進行評估:

(1)病程:本案例求助者的病程較長,有2023之久,評為3分。

(2)精神痛苦限度:求助者的精神痛苦限度較重,但經自己調整可以得到緩解,評為2分。

(3)社會功能:求助者雖然受到情緒的影響,但是能堅持工作,只是工作有些力不從心,評為2分。

總分為7分,神經癥的診斷成立。

7.如何擬定本案例的征詢目的?(15分)?答:擬定征詢目的的環(huán)節(jié)如下:?(1)一方面應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關資料,列出求助者的所有問題,明確求助者想要解決問題的來龍去脈,求助者的真實想法及其深層因素,判斷求助者心理問題的類型和嚴重限度。選擇優(yōu)先解決的問題。?(2)找出求助者的重要問題,就是求助者最關心、最困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時求助者急于解決的問題不只一個,目的的確立就要分輕重緩急。一種是先解決重要的,再解決次要的,一方面解決的問題,需規(guī)定助者與征詢師的共同參與、共同配合。?(3)本案例的近期征詢目的重要有:?①改變該求助者認為自己報國無門、力不從心的錯誤認知評價。?②改善該求助者注意力狀況。

③改變該求助者精神緊張的情緒。?④改變該求助者的社會交往狀況。?⑤改變該求助者的睡眠狀況。HYPERLINK""考試大論壇?在達成上述具體目的的基礎上,最終達成促進該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發(fā)展,達成人格完善的終極目的。

8.在本案例中,對擬定的征詢目的的有效性如何進行評價?(15分)

答:在本案例中,對擬定的征詢目的的有效性可進行如下評價:

(1)改善求助者認知、情緒、意向、行為、社會方面的困擾,屬于心理學范疇。

(2)消除或減輕該求助者的痛苦,最終達成心理健康是積極的狀態(tài)。?(3)從該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經濟條件以及征詢師所能提供的條件看,擬定的征詢目的都是可行的。?(4)改變該求助者錯誤的評價、行為和情緒是具體的,可以操作的。?(5)本案例擬定的征詢目的可以量化,可以通過問題的改善限度來體現,因此是可以評估的。如可以使專心理測驗分數作為量化評估指標。?(6)本案例擬定的征詢目的是雙方商定的,符合該求助者的愿望,征詢師可以解決,對雙方來講是可以接受的。當雙方意見不一致時,可以以該求助者為主;當征詢師無法認可該求助者的目的時,應終止征詢或轉介。

(7)在擬定的征詢目的中,改變認知、行為和情緒是具體的目的,促進該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發(fā)展,達成人格完善是長遠目的,符合多層次統(tǒng)一的規(guī)定??紤]到以癥狀消除為主的近期目的,也考慮到以自我發(fā)展、自我結識為主的遠期目的,并將其有效結合。案例六一般資料:求助者,女,工人,已婚,45歲。

求助者主訴:求助者近來總是懷疑自己打嗝、胃脹是得了胃病,緊張自己會病死,心情很壞,想哭、胸悶、發(fā)脾氣、徹夜不眠。

求助者自述:由于工廠開始實行獎金制度,兩年以前,求助者被指派負責審核工人的生產量,以便于決定工資獎金的發(fā)放。有幾個工人不滿意病人的審核,認為有誤,當面指責病人欠公平。求助者雖找過領導,希望解決解決此糾紛,但無結果,因此忍氣吞聲。幾天后,忽然感到胸部發(fā)堵,胃脹,后背痛,出不來氣,氣憋在心里仿佛球似地堵在喉部,心里很著急,看中醫(yī)用中藥后胸悶較前稍減輕。求助者在家想洗澡,可是其母親不放心,說:“你不能見水,否則會復發(fā)!”,這么一說,求助者立即手麻、抽動,同時心里更覺得煩躁,想摔東西,放聲大哭,家人覺得病情嚴重,立刻把求助者送到醫(yī)院診治,住院幾天后病情好轉,出院幾天后上班工作??墒巧习嗪笠豢茨菐讉€辱罵她的工人,心里又受到刺激,又出現胸悶、打嗝等現象,并感到胸口像有一個大球堵著似的,心煩意亂,沒法上班。不巧,這時求助者有一親友患食管癌去世,求助者認為自己打嗝,胃脹,和這一親友生前的情形同樣,懷疑自己也患了胃病,飯吃不下,一直緊張自己死后孩子可憐,心情更壞、想哭、發(fā)脾氣,徹夜不眠,經內科醫(yī)師全身檢查,無異常。后求治于多家醫(yī)院,經醫(yī)院檢查均未發(fā)現異常,求助者仍懷疑是檢查錯誤,多方求醫(yī),經人介紹來做心理征詢。?通過心理征詢師的幫助,求助者的癥狀已經消失,回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根據案例,請回答以下問題:

1.求助者心理、軀體方面的重要癥狀是什么?(10分)?答:(1)求助者心理方面的癥狀涉及:

①認知方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過度敏感,認為自己有病。HYPERLINK""\o"點擊打開\“考試大網\”"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②情緒方面:心煩意亂、心情不好、想哭、發(fā)脾氣。

③意志和行為方面:無法上班。

(2)求助者軀體方面的癥狀涉及:打嗝、胃脹、手麻、抽動、胸悶。?2.該求助者的診斷及診斷理由是什么?(20分)?答:(1)對該求助者的診斷是心理異常、神經癥、疑病性神經癥。

(2)診斷理由如下:?①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求助者的生理檢查證明求助者身體健康,而求助者堅持認為自己患胃病,說明求助者的主客觀失去了統(tǒng)一性,因此,求助者屬于心理異常。?②求助者對癥狀有自知力,有積極求醫(yī)的規(guī)定,無邏輯思維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③求助者初始反映強烈,連續(xù)時間長達兩年,內容充足泛化,心理痛苦無法自行擺脫,已嚴重地影響了社會功能,根據許又新專家的神經癥評分標準,應為6分以上。因此,求助者屬于神經癥。?④求助者的重要癥狀是高度敏感、多疑,盡管其全身檢查顯示無異常,但仍堅持求醫(yī)。有反反復復的求醫(yī)行為,有持久的內心痛苦不能自行解決,社會功能受損嚴重,因此,根據其臨床主導癥狀可診斷為疑病性神經癥。

3.試述臨床資料整理歸納所涉及的方面。(20分)

答:臨床資料整理歸納重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整理歸納一般資料(可列表填寫),可參考以下提綱?①求助者的人口學資料:姓名、性別、年齡、出生地、出生日期;.職業(yè)、收入、經濟狀況、受教育狀況;宗教、民族、婚姻狀況(未婚、已婚、離異);現住址、鄰里關系、社區(qū)文化狀況(商業(yè)區(qū)、工業(yè)區(qū)、農村城鄉(xiāng)結合部、文化區(qū))、聯(lián)系方式。

②求助者生活狀況:居住條件;平常活動內容、活動場合;生活方式和習慣;近期生活方式有無重大改變。?③婚姻家庭:一般婚姻狀況(自由戀愛、別人介紹、包辦、買賣婚姻),婚姻關系是否滿意(性生活、心理相容度);婚姻中有無重大事件發(fā)生,事件因素中有無道德和文化因素;家庭組成成員,對家庭各成員的見解,家庭成員在平常生活中的分工,自己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家庭中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和因素,因素中有無道德、文化因素。?④工作記錄:對工作的態(tài)度、愛好、滿意限度;是否改變過職業(yè),理由何在。

⑤社會交往:社交網以及社交愛好和社交活動的重要內容;與自己交往最多、最密切的人有幾個;能給予求助者幫助的人和求助者幫助過的人有幾個;舉例說明社交中的互相影響;社交中互相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責任感;參與集體活動的愛好如何。

⑥娛樂活動:最令求助者感到快樂的活動;求助者對快樂情緒體驗的描述是否恰當。

⑦自我描述:描述自己長處、優(yōu)點時的言詞、表情、語言、語調是否夸張或縮小;描述自己缺陷時的言詞、表情、語言、語調,是否夸大或縮小。?⑧求助者個人內在世界的重要特點:想像力、發(fā)明性、價值觀(對生活享樂方面、社會責任方面、追求精神生活質量方面的價值取向)、抱負(已經付諸行動的抱負)、對未來的見解。?在上述提綱內容之外,求助者談及的或調查了解到的其他資料此外列出,以供診斷時參考。

(2)按以下提綱,整理個人成長史資料(可列表填寫)?①嬰幼兒期:圍產期、出生時的情況,涉及母親身體狀況、服藥情況、是否順產。

②童年生活:走路、開始說話的時間;與大多數兒童比較,有無重大特殊事件發(fā)生,現在對當時情景的回憶是否完整;童年身體情況,是否患過嚴重疾病;童年家庭生活、父母情感是否和諧;童年家庭教養(yǎng)方式、學校教育情況,有無退縮或襲擊行為。

③少年期生活:少年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中有無挫折發(fā)生;少年期最值得驕傲的事和深感羞恥的事是什么;少年期性萌動時的體驗和對待;少年期有無嚴重疾病發(fā)生;少年期在與成人的關系中,有無不快樂事件發(fā)生,有無仇視、忌恨的事或人;少年期的愛好何在,有無充足時間做游戲,與同伴關系如何。?④青年期:青年期最崇敬的人是誰;愛情生活狀況(有無失戀等);最喜歡讀的書籍;學習(涉及升學)有無挫折;就業(yè)有無挫折;婚姻是否受過挫折;有無最要好的朋友,朋友的狀況如何(涉及職業(yè)、道德行為、法律意識)。

⑤個人成長中的重大轉化以及現在對它的評價。

(3)按以下提綱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體和社會工作與社會交往狀態(tài)

①精神狀態(tài):感知覺、注意品質、記憶、思維狀態(tài);情緒、情感表現;意志行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人格完整性、相對穩(wěn)定性。

②身體狀態(tài):有無軀體異常感覺;求助者近期體檢報告。?③社會工作與社會交往:工作動機和考勤狀態(tài)(在校學生學習動機和考勤狀況);社會交往狀況(接觸是否良好)。?(4)對資料來源的可靠性予以說明

資料來源的可靠性,是指報告臨床情況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親友或轉診的中介人,由于親友和中介人受專業(yè)知識、職業(yè)特點的影響,使他們對問題的客觀性質不能按專業(yè)規(guī)定做出評價,所以,心理征詢人員應當去偽存真地審閱這類資料。

①整理資料時,來自親友和中介人的資料,應一方面判斷其真實限度并給以附加說明后,方可使用。

②中介人若是心理征詢人員,其提供的某些資料,很也許涉及一些初步診斷性的結論,對這些結論性資料也應進一步核算,核算之后才干被視為可用資料。

(5)按資料的性質進行分類整理?在收集臨床資料時,各類資料也許是互相交錯的,如環(huán)境條件、個人情緒、表現、個人的見解等,也許是混雜在一起的。面對互相交錯和混雜的資料,往往給思考、判斷帶來不便,所以,應按資料性質再加以整理,這樣,也許使征詢人員更容易判斷不同資料之間的縱向、橫向以及邏輯關系。?4.如何評估求助者一般心理健康水平。(10分)

答:評估求助者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可以用郭念峰專家提出的十個標準,其基本內容重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心理活動強度。這是指對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這種抵抗力,即心理活動強度,重要和人的結識水平有關。一個人對外部事件有充足理智的結識時,就可以相對地減弱刺激的強度。此外,人的生活經驗、固有的性格特性、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以及神經系統(tǒng)的類型,也會影響到這種抵抗能力。?(2)心理活動耐受力。這是指長期經受精神刺激的能力,也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標。慢性的、長期的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處在痛苦之中,在經歷一段時間后,便在這種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現心理異常,個性改變,精神不振,甚至產生嚴重軀體疾病。

(3)周期節(jié)律性。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jié)律性。假如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固有節(jié)律經常處在紊亂狀態(tài),不管是什么因素導致的,都可以認為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4)意識水平。意識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質的好壞為客觀指標。由于注意水平的減少會影響到意識活動的有效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限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導致的其他后果,如記憶水平下降等也越嚴重。?(5)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邊環(huán)境的無關因素引起情緒的波動和思維的動搖,有時表?現為意志力薄弱。他們的情緒和思維很容易隨環(huán)境變化,給精神活動帶來不太穩(wěn)定的特點。?(6)康復能力。這是指從創(chuàng)傷刺激中回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祻退礁叩娜嘶謴偷幂^快,并且不留什么嚴重痕跡,每當再次回憶起這次創(chuàng)傷時,他們表現得較為安靜,原有的情緒色彩也很平淡。?(7)心理自控力。情緒的強度、情感的表達、思維的方向和思維過程都是在人的自覺控制下實現的。觀測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時,可以從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進行判斷。為此,精神活動的自控能力不失為一個心理健康指標。

(8)自信心。當一個人面對某種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務時,一方面是估計自己的應付能力。一個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種標準。

(9)社會交往。人類的精神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足的社會交往。社會交往的剝奪,必然導致精神崩潰,出現種種異常心理。

(10)環(huán)境適應能力。當生活環(huán)境條件忽然變化時,一個人能否不久地采用各種辦法去適應,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標志著一個人心理活動的健康水平。

5.擬定會談內容和范圍所依據的參照點有哪些?(10分)?答:擬定會談內容和范圍所依據的參照點有以下幾個:

(1)求助者積極提出的求助內容。求助者積極提出的問題,征詢人員可以就事論事地將其擬定為攝人性會談的目的。與求助者交談中,可以圍繞這些問題收集有關資料。

(2)心理征詢師在初診接待中觀測到的疑點。依據求助者的情緒狀態(tài)和含混的表達,求助者也許有自己未意識到的深層心理問題,此時應從了解求助者一般生活狀況人手,進行攝人性會談,把探索深層心理問題作為工作的目的。

(3)心理征詢師可以依據心理測評結果的初步分析發(fā)現問題,如MMPI的測評結果中抑郁分很高,這時就要把摸清引發(fā)抑郁情緒的因素定為會談目的,去了解與此相關的各類問題。?(4)上級心理征詢師為進一步診斷而下達的會談目的。?會談目的中若有一個以上的內容,應分別解決。弄清其中的關系,把問題分清前后、主次,再依次提問,進行攝人性會談。?6.引起求助者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有哪些?(10分)?答: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生物學因素、社會性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引發(fā)求助者心理問題的生物學因素?引發(fā)求助者心理問題的生物學因素,重要涉及相應的軀體疾病,求助者的年齡及性別因素。對于本案例,求助者為45歲的女性,因此,應考慮更年期的因素。

(2)引發(fā)求助者心理問題的社會性因素

引發(fā)求助者心理問題的社會性因素,重要指相應的生活事件、求助者的人際關系以及生活環(huán)境。對于本案例,相關的生活事件涉及:工人的指責、母親的話語以及親友患食管癌去世。?(3)引發(fā)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心理因素

引發(fā)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心理因素,重要指求助者的認知因素。對于本案例,求助者也許存在對疾病的錯誤認知。

7.使用求助者中心療法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10分)?答:使用求助者中心療法時的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1)求助者中心療法體現了人本主義的哲學思想,是一種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理論體系。羅杰斯本人提出不能把求助者中心療法理論作為一個固定的完整的療法,他希望別人把他的理論作為與征詢治療過程如何發(fā)展相關的一種試探而不是教條,盼望他的模型可以完善、開放與包容地發(fā)展。隨著這一理論的發(fā)展,它的名稱也幾經變化,指導性的,求助者中心的,經驗的,一直到以人為中心的。盡管這一理論在今天已逐漸吸取了很多新的理論概念和技術,但其基本的理論基礎并沒有改變。?(2)求助者中心療法認為征詢治療導向的首要責任在于求助者,求助者面臨著決定他們自己的機會。征詢治療總的目的就是共享經歷,獲取自我信任,發(fā)展內部評價資源,促進求助者自我成長。征詢師不能把具體目的強加給求助者,應讓求助者自己選擇自我價值和目的。這個理論目前的應用允許征詢師更廣范圍地表達他們的評價、反映以及心理征詢過程中的情感,并且征詢師必須全身心地投入這種征詢關系中。?(3)求助者中心療法的一個潛在的局限是一些正在接受培訓的初學者傾向于接受沒有挑戰(zhàn)性的求助者。由于對這種方法基本觀念的錯誤理解,他們限制了自己的反映和征詢風格,只把精力放在了反映和傾聽上。盡管真正的傾聽求助者和做出反映并交流對求助者的理解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征詢的內容應不限于此??梢詫⑷吮局髁x的基本態(tài)度作為征詢師形成必備的干預技能的基礎。?(4)求助者中心療法的一些治療理論,已經整合到現代心理治療中,它關于心理征詢關系的理論,關于征詢師對求助者的共情、尊重、真誠的態(tài)度等已經變成了各種現代心理治療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掌握求助者中心療法所強調的基本原理應當成為當代心理征詢師素質培養(yǎng)的基礎內容。?8.請簡述尋找引發(fā)求助者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心理因素的工作程序。(10分)

答:尋找引發(fā)求助者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心理因素的工作程序如下:?(1)從個人心理發(fā)育史資料人手,查看其認知能力和成長中有無錯誤觀念產生。?(2)查看求助者對現實問題有無誤解或錯誤評價。?(3)分析求助者內在世界中有無新、舊觀念沖突或對人、對事的持久偏見事例。?(4)尋找求助者的記憶中有無持久的負性情緒記憶。

(5)分析求助者的思維傾向和習慣,有無反邏輯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