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課時分層作業(yè)7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2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課時分層作業(yè)7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2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課時分層作業(yè)7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2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課時分層作業(yè)7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2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課時分層作業(yè)7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下載后可自行編輯修改,頁腳下載后可刪除。課時分層作業(yè)(七)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建議用時:45分鐘)[合格根底練]讀圖,答復1~2題。1.此圖展示的是我國何處景觀()A.九寨溝風光 B.桂林山水C.泰山風光 D.長白山天池2.該地形景觀的成因主要是()A.冰川侵蝕作用 B.流水侵蝕作用C.風力侵蝕作用 D.海浪侵蝕作用[第1題,圖中所示為桂林的峰林地貌和漓江。第2題,桂林山水是石灰?guī)r經(jīng)流水的侵蝕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3.如圖為澳大利亞坎貝爾港國家公園著名的景點“十二使徒巖〞,目前僅剩下七個巖柱。有人說舊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將不斷形成,出現(xiàn)這種“前赴后繼〞現(xiàn)象的原因是()A.海浪侵蝕 B.流水堆積C.巖漿活動 D.地殼運動A[根據(jù)圖中海浪信息可知,新的“使徒〞將不斷形成,這種“前赴后繼〞的力量來自海浪侵蝕,巖漿活動和地殼運動都不會形成圖示“使徒〞,流水堆積多形成三角洲和沖積扇地貌。]以下圖為我國①②兩地區(qū)的典型地貌景觀示意圖。讀圖,完成4~6題。4.圖示①②兩地區(qū)典型地貌分別屬于()A.風成地貌、河流地貌 B.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C.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D.冰川地貌、風成作用5.圖示①②兩地區(qū)典型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風化 B.侵蝕C.搬運 D.堆積6.以下地形區(qū)中,最可能廣泛分布圖示②地貌的是()A.江南丘陵 B.黃土高原C.華北平原 D.青藏高原4.[第4題,①位于海邊,應該屬于海岸地貌,②地區(qū)有冰斗和角峰,應該是冰川侵蝕地貌。第5題,圖中①為海岸侵蝕地貌,②為冰川侵蝕地貌,因而都屬于侵蝕作用。第6題,圖中②為冰川侵蝕地貌,應該分布在寒帶地區(qū)或中低緯度的高山地區(qū),四個選項中只有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冰川地貌分布。]7.讀三種地貌圖,答復以下問題。ABC(1)A圖地貌為_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A圖中的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2)B圖地貌是_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________。(3)C圖為________地貌,該地貌在我國分布最廣泛的地區(qū)是________高原,該地區(qū)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解析]A圖中①是角峰、②是“U〞形谷。B圖是風蝕蘑菇,它是因受大風挾帶的沙粒的長期磨蝕而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多風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圖C是黃土高原上的溝壑地貌,是流水沖刷而成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自然原因:黃土質(zhì)地疏松,易被沖刷侵蝕;夏季多降暴雨,沖刷力強。人為原因:人類不合理的生產(chǎn)生活活動,植被破壞嚴重,減弱了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1)冰川冰川侵蝕角峰“U〞形谷(2)風蝕蘑菇風力侵蝕多風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3)溝谷黃土黃土質(zhì)地疏松且該地夏季多暴雨;人類不合理的生產(chǎn)生活活動,植被破壞嚴重[等級過關(guān)練]8.以下圖中甲地為峰林,同類景觀多出現(xiàn)在()①蘇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內(nèi)蒙古A.①② B.③④C.③⑤ D.⑤⑥C[峰林屬于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石灰?guī)r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作用下形成的,要形成這樣的地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可溶性石灰?guī)r,二是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所以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qū)。新、內(nèi)蒙古氣候枯燥,蘇、湘石灰?guī)r分布少,故③⑤正確。]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在沿海地區(qū)經(jīng)常分布著多條貝殼堤,標志著海岸線位置的變化。以下圖示意渤海灣沿岸某地區(qū)貝殼堤的分布。據(jù)此完成9~11題。9.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A.向陸地方向推進 B.向海洋方向推進C.位置穩(wěn)定 D.反復進退10.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谔幍哪嗌?,并在貝殼堤外堆積。由此()A.形成新的貝殼堤B.加大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C.形成河口三角洲D(zhuǎn).迫使河流改道11.河流沖積物是該地海岸線變動的物質(zhì)來源。多條貝殼堤的形成說明河流入???)A.位置穩(wěn)定,泥沙沉積量小B.位置穩(wěn)定,泥沙沉積量大C.位置屢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小D.位置屢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大9.[第9題,貝殼堤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海岸堤,根據(jù)貝殼堤的位置可確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據(jù)新老貝殼堤的關(guān)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線演變過程與動態(tài)。圖中三條貝殼堤自西向東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線向海洋方向推進,但此題考察的是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的狀況,因為貝殼堤是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的,假設(shè)海岸線不穩(wěn)定而是反復進退,就不會形成任何一條貝殼堤,故在任一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的位置穩(wěn)定。第10題,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海口處的泥沙,并在貝殼堤外堆積,會使得貝殼堤外的海岸線不斷向海洋方向推進,因而加大了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第11題,由于河流沖積物是該地海岸線變動的物質(zhì)來源,圖中三條貝殼堤自西向東分布,反映了自陸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線變遷,也說明了河流帶來的泥沙多,入??谔幠嗌吵练e量大,導致河流入??诘奈恢脤掖巫儎?。]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海岸,有一處著名的雞形礁石,如今雞形礁石已坍塌,可謂倩影永逝,令人嘆息。讀圖,完成12~13題。12.促使雞形礁石坍塌的主要地質(zhì)作用是()A.海浪侵蝕 B.風化和風蝕C.冰川侵蝕 D.板塊運動13.以下景觀與雞形礁石成因一樣的是()12.[第1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雞形礁石位于海洋中,應是受海浪侵蝕而成的,屬于海岸侵蝕地貌中的海蝕柱,其同樣由于海浪的長期侵蝕而坍塌。第13題,青島海濱石老人是在海浪的長期侵蝕作用下形成的。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是受流水侵蝕形成的。長白山天池是火山爆發(fā)噴射出大量熔巖之后,火山口處斷陷,積水成湖形成的。挪威峽灣海岸是受冰川侵蝕形成的。]1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第四紀大冰期,是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第四紀大冰期冰川活動對歐洲地貌發(fā)育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峽灣,北歐、中歐的冰磧殘丘,阿爾卑斯山的U形谷和陡峭的山峰,法國和瑞士交界處侏羅山巨大的冰川漂礫等,都是第四紀大冰期冰川作用的產(chǎn)物。以下圖是歐洲第四紀大冰期冰川分布圖和阿爾卑斯山角峰景觀圖。(1)說明歐洲第四紀大冰期冰川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2)現(xiàn)在的海岸線和第四紀大冰期的海岸線相比有何變化?說明原因。(3)試分析阿爾卑斯山角峰的形成過程。[解析]第(1)題,從圖上可以看出,冰川主要分布在歐洲北部地區(qū)和南部高山地區(qū)。影響冰川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氣溫,北部緯度較高,氣溫低;南部山區(qū)海拔高,氣溫低。第(2)題,據(jù)圖中海域分布變化可知,現(xiàn)在的海岸線和第四紀大冰期相比,海岸線向陸地推進且更加曲折。原因主要是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原來的沿海低地被淹沒,冰川的侵蝕使海岸線更加曲折。第(3)題,地貌的形成應考慮內(nèi)外力地質(zhì)作用的綜合影響,角峰的形成,先是由內(nèi)力作用形成山峰,然后受冰川侵蝕作用,變得更加險峻。[答案](1)歐洲第四紀大冰期冰川主要分布在歐洲北部地區(qū)和南部山區(q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