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文化模擬試卷_第1頁
宗教與文化模擬試卷_第2頁
宗教與文化模擬試卷_第3頁
宗教與文化模擬試卷_第4頁
宗教與文化模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北京語言大學網(wǎng)絡(luò)教育學院《宗教與文化》模擬試卷一注意:1.試卷保密,考生不得將試卷帶出考場或撕頁,否則成績作廢。請監(jiān)考老師負責監(jiān)督。2.請各位考生注意考試紀律,考試作弊全部成績以零分計算。3.本試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為90分鐘。4.本試卷試題為客觀題,請按要求填涂答題卡,所有答案必須填涂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不給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答題卡相應(yīng)題號處。A1.

記載彌勒菩薩故事的佛典,主要有《彌勒上生經(jīng)》和()。A.

彌勒下生經(jīng)B.

法華經(jīng)C.

金剛經(jīng)D.

地藏經(jīng)B2.

據(jù)佛教史料記載,佛典共有()結(jié)集。A.

三次B.

四次C.

五次D.

六次C3.

在中國影響最大的四大菩薩中,()代表大悲。A.

文殊B.

普賢C.

觀音D.

地藏A4.

佛教經(jīng)典中講觀音最著名的是()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A.

法華經(jīng)B.

金剛經(jīng)C.

禪經(jīng)D.

地藏經(jīng)D5.

佛教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

佛B(yǎng).

法C.

僧D.

律D6.

所謂“三藏”不包括()。A.

經(jīng)B.

律C.

論D.

法A7.

豎三世佛不包括()。A.

藥師佛B(yǎng).

迦業(yè)諸佛C.

釋迦牟尼佛D.

彌勒佛B(yǎng)8.

在中國影響最大的四大菩薩中,()代表大行。A.

文殊B.

普賢C.

觀音D.

地藏D9.

在中國影響最大的四大菩薩中,()代表大愿。A.

文殊B.

普賢C.

觀音D.

地藏C10.

()菩薩在中國世俗中的影響幾乎超過了一切神祗。A.

文殊B.

普賢C.

觀音D.

地藏A11.

羅漢是()的簡稱。A.

阿羅漢B.

十八羅漢C.

五百羅漢D.

十六羅漢D12.

以下不屬于“天龍八部”的是()。A.

天眾B.

龍眾C.

夜叉D.

羅漢B13.

佛教史上的“第一結(jié)集”是由()主持的。A.

釋迦牟尼B.

迦葉C.

阿難D.

優(yōu)波離C14.

侍從釋迦牟尼時間最長,號稱“多聞第一”的大弟子是()。A.

觀世音B.

迦葉C.

阿難D.

優(yōu)波離A15.

小乘佛教所說的佛,一般專指()。A.

釋迦牟尼B.

三世佛C.

七佛D.

五方佛D16.

橫三世佛不包括()。A.

藥師佛B(yǎng).

釋迦牟尼佛C.

阿彌陀佛D.

彌勒佛D17.

在民間,釋迦牟尼的名號中“如來”和()最常用。A.

無上士B.

世間解C.

天人士D.

世尊A18.

在中國影響最大的四大菩薩中,()代表大智。A.

文殊B.

普賢C.

觀音D.

地藏C19.

最早傳入中國的佛經(jīng)是()。A.

法華經(jīng)B.

金剛經(jīng)C.

浮屠經(jīng)D.

妙法蓮花經(jīng)C20.

現(xiàn)在學術(shù)界一般認為佛經(jīng)最早是()傳入中國的。A.

秦始皇時B.

漢武帝時C.

西漢末年D.

東漢末年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二至四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答題卡相應(yīng)題號處。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ABC21.

唐玄宗從儒釋道三教分別選擇注釋的經(jīng)典是()。A.

孝經(jīng)B.

道德經(jīng)C.

金剛經(jīng)D.

四十二章經(jīng)ABCD22.

吉藏的著作有()。A.

三論玄義B.

大乘玄論C.

法華玄論D.

法華義疏ABC23.

佛教的基本要素“三寶”包括()。A.

佛B(yǎng).

法C.

僧D.

律AB24.

以下哪些屬于佛教徒內(nèi)部學習的經(jīng)典()。A.

佛教基本知識入門的書B.

佛教戒律C.

佛的傳記、故事的宣傳D.

佛教宗教理論ABC25.

天臺宗在認識論上建立了()的理論。A.

一念三千B.

一心三觀C.

圓融三諦D.

中道實相論ABCD26.

三論宗的代表人物有()。A.

僧睿B.

僧導C.

曇濟D.

吉藏AB27.

釋迦牟尼的脅侍菩薩是()。A.

文殊B.

普賢C.

觀音D.

地藏AB28.

按照民間的說法,十八羅漢是在十六羅漢的基礎(chǔ)上加上()。A.

慶友B.

玄奘C.

鑒真D.

濟公ABC29.

參與了佛典第一結(jié)集的釋迦牟尼弟子有()。A.

阿難B.

優(yōu)波離C.

迦葉D.

阿若橋陳如ABCD30.

“三藏”可以分為哪四類()。A.

佛教基本知識入門的書B.

佛教戒律C.

佛的傳記、故事的宣傳D.

佛教宗教理論ABCD31.

以下屬于天臺宗代表人物的有()。A.

慧文B.

慧思C.

智顗D.

灌頂ABCD32.

天臺宗以()為依據(jù)。A.

法華經(jīng)B.

法華玄義C.

法華文句D.

摩訶止觀ABC33.

三論宗以()為主要經(jīng)典。A.

中論B.

十二門論C.

百論D.

摩訶止觀ABCD34.

凈土宗以()為理論依據(jù)。A.

阿彌陀經(jīng)B.

無量壽經(jīng)C.

觀無量壽佛經(jīng)D.

往生論ABCD35.

凈土宗的代表人物有()。A.

慧遠B.

曇鸞C.

道綽D.

善導三、【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正確的填T,錯誤的填F,填在答題卡相應(yīng)題號處。F36.

羅漢是大乘佛教修行者所取得的最高果位。T37.

大藏經(jīng)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名詞。T38.

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T39.

彌勒是繼承釋迦牟尼佛位的未來佛。F40.

佛教史上的第一結(jié)集是用文字記錄下來釋迦牟尼的教誨。T41.

現(xiàn)存最早的漢文佛經(jīng)叫《四十二章經(jīng)》。F42.

佛教所說的“天”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天空。T43.

佛教認為,迷界眾生在六道中輪回。T44.

小乘佛教所說的佛,一般專指釋迦牟尼。T45.

在中國影響最大的四大菩薩是文殊、普賢、觀音和地藏。F46.

五百羅漢的名號出自《法住記》。F47.

佛典的內(nèi)容只是佛教教義。F48.

最早傳入中國的佛經(jīng)是《金剛經(jīng)》。F49.

“經(jīng)”是梵文Stura的意譯,原意為經(jīng)典。F50.

“藏”是梵文Pitaka的意譯,意為收藏。北京語言大學網(wǎng)絡(luò)教育學院《宗教與文化》模擬試卷二注意:1.試卷保密,考生不得將試卷帶出考場或撕頁,否則成績作廢。請監(jiān)考老師負責監(jiān)督。2.請各位考生注意考試紀律,考試作弊全部成績以零分計算。3.本試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為90分鐘。4.本試卷試題為客觀題,請按要求填涂答題卡,所有答案必須填涂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不給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答題卡相應(yīng)題號處。C1.

大乘佛教的最后階段是()。A.

大乘中觀學派B.

大乘法相唯識學派C.

密教D.

小乘佛教D2.

佛是“佛陀”的簡稱,音譯為()。A.

尊者B.

智者C.

長者D.

覺者D3.

以下不屬于大乘法相唯識學派的是()。A.

彌勒B.

無著C.

世親D.

龍樹A4.

以下不屬于大乘法相唯識學派的著作是()。A.

中論B.

瑜伽師地論C.

顯揚圣教論D.

楞伽經(jīng)A5.

佛教基礎(chǔ)的根本特點是()的觀念。A.

流動和變化B.

靜止C.

發(fā)展D.

輪回D6.

以下不屬于色界的是()。A.

四禪天B.

梵天C.

五那舍天D.

十八層天B7.

佛教最初分裂產(chǎn)生了大眾部和()。A.

精英部B.

上座部C.

大乘部D.

小乘部D8.

大乘中觀學派的傳世人是()及其弟子提婆。A.

玄奘B.

達摩C.

彌勒D.

龍樹D9.

以下屬于大乘法相唯識學派的著作是()。A.

中論B.

十二門論C.

大智度論D.

瑜伽師地論D10.

以下不屬于大乘中觀學派的著作是()。A.

中論B.

十二門論C.

大智度論D.

瑜伽師地論D11.

一般認為,佛教是()傳入我國的。A.

上古三代時B.

周代時C.

秦始皇時D.

公元1世紀兩漢交替時C12.

佛教到了()進入了在中國的鼎盛時期。A.

東漢末年B.

魏晉南北朝時期C.

隋唐時期D.

宋朝D13.

在佛教世界里,世界的中心是一座大山——()。A.

普陀山B.

五臺山C.

鐵圍山D.

須彌山D14.

以下不屬于三界的是()。A.

欲界B.

色界C.

無色界D.

人界C15.

大乘佛教時期在()。A.

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中葉B.

公元前4世紀中葉到公元1世紀中葉C.

1世紀中葉到7世紀D.

7世紀到12世紀D16.

密教時期在()。A.

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中葉B.

公元前4世紀中葉到公元1世紀中葉C.

1世紀中葉到7世紀D.

7世紀到12世紀A17.

中國傳播的佛教屬于()。A.

大乘佛教B.

小乘佛教C.

南傳上座部佛教D.

北傳上座部佛教B18.

泰國傳播的佛教屬于()。A.

大乘佛教B.

小乘佛教C.

南傳大眾部佛教D.

北傳上座部佛教A19.

以下屬于大乘中觀學派的著作是()。A.

中論B.

瑜伽師地論C.

顯揚圣教論D.

楞伽經(jīng)D20.

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是()。A.

比丘尼B.

羅漢C.

菩薩D.

佛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二至四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答題卡相應(yīng)題號處。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ABC21.

佛教認為“三界”是指()。A.

欲界B.

色界C.

無色界D.

生界ABCD22.

以下屬于釋迦牟尼名號的有()。A.

世尊B(yǎng).

如來C.

天人士D.

無上士ABD23.

下列是大乘中觀學派創(chuàng)始人龍樹的著作的是()。A.

《中論》B.

《十二門論》C.

《百論》D.

《大智度論》ABCD24.

下列封建統(tǒng)治者大力推崇佛教的是()。A.

梁武帝B.

北魏文成帝C.

北魏孝文帝D.

隋煬帝A25.

無色界是指只有()四心,而無固定物質(zhì)形體的有情所居住的世界。A.

受、想、行、識ABC26.

豎三世佛包括()。A.

迦葉諸佛B(yǎng).

釋迦牟尼佛C.

彌勒佛D.

藥師佛B(yǎng)CD27.

大乘法相唯識學派的代表人物有()。A.

龍樹B.

彌勒C.

無著D.

世親CD28.

密教以據(jù)稱是法身佛大日如來所說的()為主要依據(jù)。A.

四十二章經(jīng)B.

法華經(jīng)C.

大日經(jīng)D.

金剛頂經(jīng)AB29.

漢末三國時期在漢土流傳的佛教的兩個支系是()。A.

安世高系B.

支婁迦讖系C.

支亮系D.

支謙系BCD30.

漢末三國時期傳播佛教、世稱“三支”的是()。A.

支世高B.

支婁迦讖C.

支亮D.

支謙A31.

佛教認為“六道”除了天、人之外,還包括()。A.

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A32.

欲界是指具有()等欲望的有情眾生所居住的地方。A.

淫欲、情欲、色欲、食欲ABC33.

在大量宣揚阿彌陀佛凈土的佛典中,被稱為“凈土三大部”的是()。A.

無量壽經(jīng)B.

阿彌陀經(jīng)C.

觀無量壽經(jīng)D.

金剛經(jīng)ABC34.

橫三世佛包括()。A.

藥師佛B(yǎng).

釋迦牟尼佛C.

阿彌陀佛D.

彌勒佛ABCD35.

在中國影響最大的四大菩薩是()。A.

文殊B.

普賢C.

觀音D.

地藏三、【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正確的填A(yù),錯誤的填B,填在答題卡相應(yīng)題號處。T36.

總體來說,中國的封建統(tǒng)治者是大力推崇佛教的。T37.

佛教的宇宙空間是無限的。F38.

密教是小乘佛教的最后階段。T39.

支婁迦讖所傳佛教為大乘般若學。T40.

中國的封建統(tǒng)治者需要佛教強化其思想統(tǒng)治。T41.

釋迦牟尼堅持獨立于宗教權(quán)威,包括自己的權(quán)威的自由。F42.

大乘中觀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彌勒、無著、世親三人。T43.

大乘法相唯識學派也叫瑜伽行派。F44.

西漢之際,佛家學說已定為一尊。F45.

佛教在儒家思想里找到了相通之處,使儒術(shù)成了它的保護傘。T46.

佛教在隋唐時期進入了鼎盛時期。T47.

隋唐時代,中國佛教各宗派創(chuàng)立的基礎(chǔ)幾乎都是大乘般若學。T48.

釋迦牟尼認為一切都有產(chǎn)生和消亡。F49.

釋迦牟尼把自己的教義發(fā)展成了一致的哲學體系。T50.

佛教的世界觀包含了關(guān)于宇宙無限性的合理成分。北京語言大學網(wǎng)絡(luò)教育學院《宗教與文化》模擬試卷三注意:1.試卷保密,考生不得將試卷帶出考場或撕頁,否則成績作廢。請監(jiān)考老師負責監(jiān)督。2.請各位考生注意考試紀律,考試作弊全部成績以零分計算。3.本試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為90分鐘。4.本試卷試題為客觀題,請按要求填涂答題卡,所有答案必須填涂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不給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答題卡相應(yīng)題號處。A1.

釋迦牟尼的傳教活動時間為()年。A.

45B.

46C.

47D.

48C2.

佛,梵文為Buddha,意為(),漢譯音為“佛陀”。A.

思想B.

智慧C.

覺悟D.

寬容A3.

古印度最高等級的種姓是()。A.

婆羅門B.

剎帝利C.

吠舍D.

首陀羅D4.

古印度最低下階層的種姓是()。A.

婆羅門B.

剎帝利C.

吠舍D.

首陀羅A5.

佛教創(chuàng)立于()。A.

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5世紀B.

公元前5世紀-公元前4世紀C.

公元前3世紀D.

公元前2世紀B6.

佛教是()中影響較大的派別。A.

婆羅門思潮B.

沙門思潮C.

自由主義思潮D.

民族主義思潮B7.

佛教之所以能夠取代婆羅門教的統(tǒng)治地位,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提出了()的思想。A.

自由平等博愛B.

種姓平等C.

民貴君輕D.

等貴賤,均貧富B8.

佛教在印度流行了1800多年,到了()基本絕跡。A.

12世紀末B.

13世紀初C.

13世紀中葉D.

13世紀末D9.

佛教之所以在印度絕跡是由于()的傳入。A.

基督教B.

猶太教C.

天主教D.

伊斯蘭教A10.

早期佛教理論的基本要點是()。A.

四圣諦B.

十二因緣C.

八正道D.

輪回D11.

以下不屬于“三苦”的是()。A.

苦苦B.

壞苦C.

行苦D.

生苦D12.

以下不屬于“八苦”的是()。A.

生苦B.

老苦C.

病苦D.

苦苦B13.

苦、集二諦的延伸是()。A.

五蘊論B.

十二因緣C.

八正道D.

輪回C14.

()是道諦的發(fā)揮。A.

五蘊論B.

十二因緣C.

八正道D.

輪回B15.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被概括為()。A.

三正道B.

三法印C.

三正法D.

三佛法A16.

原始佛教哲學理論的基礎(chǔ)是()。A.

五蘊論B.

十二因緣C.

八正道D.

輪回C17.

佛教以三法印作為辨別經(jīng)籍真?zhèn)蔚臉藴?,凡不符合這一律判為()。A.

偽法B.

邪門C.

外道D.

謬論A18.

原始佛教時期在()。A.

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中葉B.

公元前4世紀中葉到公元1世紀中葉C.

1世紀中葉到7世紀D.

7世紀到12世紀B19.

部派佛教時期在()。A.

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中葉B.

公元前4世紀中葉到公元1世紀中葉C.

1世紀中葉到7世紀D.

7世紀到12世紀D20.

釋迦牟尼中的“牟尼”意為()。A.

尊者B.

智者C.

長者D.

圣人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二至四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答題卡相應(yīng)題號處。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ABCD21.

“四圣諦”包括的內(nèi)容是()。A.

苦諦B.

集諦C.

滅諦D.

道諦ABCD22.

屬于“八正道”的八種方法的是()。A.

正見B.

正思C.

正語D.

正念A(yù)BC23.

以下是“三法印”的是()。A.

諸行無常B.

諸法無我C.

涅槃寂靜D.

斷絕輪回ABCD24.

種姓制度把印度人分為四等,分別說()。A.

婆羅門B.

剎帝利C.

吠舍D.

首陀羅AB25.

四種姓中屬于統(tǒng)治階級的是()。A.

婆羅門B.

剎帝利C.

吠舍D.

首陀羅CD26.

四種姓中屬于被統(tǒng)治階級的是()。A.

婆羅門B.

剎帝利C.

吠舍D.

首陀羅ABCD27.

“沙門思潮”包括以下哪些內(nèi)容()。A.

順世論B.

耆那教C.

偶然論D.

宿命論ABC28.

“三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