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運動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運動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運動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運動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運動一、教材分析新文化運動是思想領域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同北洋政府統(tǒng)治進行的斗爭。它既承接了前面的“順乎世界之潮流”這一知識點,又為下一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埋下了伏筆。新文化運動促使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二、教學目標課標要求1.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2.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知識與能力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主要陣地、代表人物、旗幟、活動基地。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究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問題引導、討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號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②引導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解讀得出結論,做到論從史出,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①新文化運動是先進的中國人為振興中華,而進行的探索。中國要富強就必須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以此來進行歷史觀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yǎng)。②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無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種關心國家、民族前途的愛國行為,以此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三、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和主要內容。2.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四、學情分析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思想活躍,理性思維能力有較大提高。但對歷史現(xiàn)象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并進行啟發(fā)式討論。五、教學方法1.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供大量的圖片、文字或視頻等素材,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深化,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思維。)2.采取“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法和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相結合。(注重史料教學,力爭論從史出;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設問、引導和點撥;自主學習、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六、教學過程【課前預習】學生根據(jù)教材上的“課前提示”進行預習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引入【導入新課】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自強不息的中國人便不斷地進行抗爭與探索。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地主階級洋務派展開了洋務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發(fā)起了維新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在三民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掀起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但之前所有的嘗試都失敗了,那時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依舊沒有改變。政治及思想界更是出現(xiàn)沉悶、彷徨。那么,中國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國富強的前途何在?這時先進的知識分子為改造舊中國又開始了艱難的探索。他們認為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的束縛,要振興民族,就必須刷新國民的思想觀念,重鑄國魂。于是,一場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在中國展開。它就是,新文化運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段歷史。設計意圖:引出對新文化運動的思考。合作探究,剖析主題【師生互動】一、《新青年》與新覺醒:1.背景:教師活動:播放一段袁世凱祭孔和祭天壇的圖片資料。教師設問:為什么要祭孔、祭天壇?學生回答:為了復辟帝制。[教師點撥]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這與民主共和觀念是勢不兩立的。教師設問: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思考,當時還有哪些因素促成了這場思想解放運動?學生回答:結合教材53頁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政治方面內:獨裁專制外:列強侵略經濟方面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根本原因),資產階級要求實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尊孔復古逆流與民主共和觀念勢不兩立。(直接原因)?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再讓學生根據(jù)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以及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找出新文化運動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概況:要求學生回答,完成下面表格:興起標志代表人物旗幟主要陣地活動基地設計意圖:檢查學生預習的效果,落實鞏固基礎知識。教師設問:北大之所以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誰起了重要作用?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樣的辦學方針?學生回答:學生依據(jù)教材54頁回答問題。師生合作探究:提出這一方針的實質目的是什么?教師總結: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針。實質是允許各種科學思想自由發(fā)展,讓資產階級的新思想去占領封建舊思想的陣地。[教師點撥]指出新文化運動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歷次愛國活動無不與新文化運動精神的傳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設計意圖:為分析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的影響以及對后來中國的思想影響作鋪墊。二、高揚科學民主大旗:(一)、前期內容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愚昧:(核心)教師活動:課件展示以下材料:“……西洋人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許多事,流了許多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來,引導光明世界。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薄惇毿恪侗局咀锇钢疝q書》教師設問:“德先生”和“賽先生”及其內涵分別是什么?你能從材料中看出陳獨秀先生提倡什么嗎?學生回答:學生結合教材54頁的注釋回答問題。師生合作探究:這與以前向西方學習相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教師點撥]“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百愊壬笔侵缚茖W,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愚昧。這也是為了反對袁世凱復辟封建帝制。此外,它與以前向西方學習相比,已經由物質文明、制度文明層面深入到思想文明層面。?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分析材料,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注意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并進行比較的意識和能力。即和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聯(lián)系起來。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思想革命)教師活動:課件展示以下材料:(教材P55之資料卡片)材料一:“孔子生長封建時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時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禮教,即生活狀態(tài),封建時代之禮教,封建時代之生活狀態(tài)也;所主張之政治,封建時代之政治也。——陳獨秀《孔子之道與現(xiàn)代生活》材料二:“我翻開歷史一看,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薄斞浮犊袢巳沼洝方處熢O問:這兩段材料共同反映新文化運動的什么主張?學生回答:學生聯(lián)系教材內容回答問題。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白“儒家傳統(tǒng)道德是維護君主專制的理論基礎和精神支柱,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就是封建文化的象征。教師活動:課件繼續(xù)展示:材料三:康有為稱頌孔子是“萬世教主”,他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教義最完善、制度最完備,門徒最眾多”,“民權、議院、選舉、民主、平等均為孔子所創(chuàng)?!薄吨袊贰穾熒献魈骄浚嚎鬃优c儒家思想在維新變法和新文化運動中的命運為何截然不同?學生回答:學生討論并發(fā)言。[教師點撥]康有為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維新變法的合理性;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批判以孔子為首的儒家傳統(tǒng)道德,是為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掃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礙。兩次運動中的尊孔和倒孔實質上是一致的,都服務于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宗旨。之所以方式不一樣,是由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程度決定的。?設計意圖:使學生增強對維新變法和新文化運動中孔子地位變化的認識。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文學革命)教師活動:課件展示以下材料:材料一: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材料二:上天呀!我渴望與你相知相惜,長存此心永不褪減。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見,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凜凜寒冬雷聲翻滾,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紛飛,除非天地相交聚合連接,直到這樣的事情全都發(fā)生時,我才敢將對你的情意拋棄決絕!學生活動:同學們開始情不自禁地朗讀這兩段材料。教師設問:讀完這兩段材料,你感覺哪一個讀起來更順口更通俗易懂?兩段材料在語言文字方面有哪些區(qū)別?學生回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師生合作探究:用哪一種語言更容易普及新思想、新文化?學生回答: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點撥]文學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眾之中,而文言文比較難懂。?設計意圖:通過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話文的對比,學生能直觀地感知二者的區(qū)別,很容易理解開展文學革命的原因。師生合作探究:文學革命需要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呢?學生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出文學革命是從形式到內容的革命。1.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2.以新鮮、平易、明了的新文學代替陳腐、雕琢、迂晦的舊文學。(二)、后期內容教師活動:課件展示相應圖片和材料:學生活動:學生觀看圖片、材料并思考。教師強調:新文化運動發(fā)展到后來,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來,運動中的一批先進分子,極力宣傳十月革命。1918年,我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發(fā)表了《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號召人民向俄國學習,在中國的大地上,李大釗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三、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教師設問:我們應如何去評價新文化運動?教師活動:課件展示以下材料:材料一:1913年,在江蘇第一師范學校300多名應試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強,顏淵、王陽明、朱熹、程頤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1924年,北京大學校慶25周年紀念的一份民意測驗中,題為“你心目中國內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結果如下:在總數(shù)為1000票中,孫中山得473票,陳獨秀173票,蔡元培153票,其他人均沒超過50票,而孔子只有1票。材料二:1919年5月,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從馬克思主義中尋求救國的答案。材料三:五四時期的報刊《新青年》受到廣大知識分子的普遍歡迎,1917年,每期的發(fā)行量已達萬份,被譽為青年的良師益友。學生活動:學生開始認真地讀材料并聯(lián)系教材思考問題。師生合作探究:學生先相互討論,依據(jù)材料得出結論,做到論從史出。[教師點撥]1.進步性:(1)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封建專制思想的權威被打倒,為新思想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2)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新思潮開始在中國傳播。(3)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人們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為五四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4)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對中國的政治、文化等產生深刻影響。教師設問:那么新文化運動有哪些局限性?請同學們通過下面材料進行分析。教師活動:課件展示以下材料:新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內,新思想沒有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顣r岳他們對于現(xiàn)狀對于歷史,所謂壞的就是絕對的壞;所謂好的就是絕對的好?!珴蓶|學生活動:學生結合材料思考問題。[教師點撥]局限性:(1)前期沒有與群眾斗爭相結合(2)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教師設問: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象一:新文化運動中,知識分子針對袁世凱尊孔復古逆流,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掀起了一股否定孔子、批判儒學的潮流?,F(xiàn)象二:2023年,以山東曲阜為祭孔主會場,上海、衢州、香港、臺北和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地同時進行了祭孔活動,組成空前的全球祭孔大典。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如何對待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教師點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分析圖表材料的能力。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歸納小結,情感提升【課堂總結】通過提問的方式,鞏固知識要點(背景、概況、新文化運動內容、意義)。教師強調:新文化運動用資產階級的新思想、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