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赤壁賦》教案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蘇軾的文學常識;了解寫作背景;了解賦的相關知識。
2、學習本文生動形象、優(yōu)美的語言以及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3、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觸發(fā)的情思和曠達樂觀的情懷;學習作者雖然身處逆境卻依然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
【課時安排】2課時
一、背景介紹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烏臺詩案”(見小知識1)被貶黃州,這是他人生道路的轉折。元封三年正月到黃州,蘇軾一住就是五年,在這里他生計困難,在友人的幫助下,開了幾十畝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蘇軾在黃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受到這樣殘酷的打擊感到憤懣、痛苦;另一方面,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同時,在他躬耕農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現了曠達自適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現實。他的前后《赤壁賦》正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本文是《前赤壁賦》。
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宋代的黃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黃岡,在黃岡市區(qū)的西北邊上有一處風景勝地,那兒矗立著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為有些像鼻子,人們就稱為赤鼻磯;又因山崖陡峭如一面墻壁,所以也被稱為赤壁)。在這里,蘇軾經常來赤壁磯頭游覽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蘇軾又來到赤壁。這時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報負也付之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后來蘇軾又兩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賦》,這兩篇文章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它為以后的戲曲、繪畫、雕塑等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題材。宋代畫家李公麟、明代畫家唐寅都畫過蘇軾舟游赤壁的畫。
蘇軾在赤壁的創(chuàng)作活動,給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黃州赤壁命名為“東坡赤壁”,并鐫刻在建筑物的門額上,由此名滿天下。
二、有關“賦”的知識
賦是一種文學體裁,是專事鋪敘的用韻散文,介于詩歌與散文之間,講究文采,注重字句的整齊和聲調的和諧,描寫事物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句式多以四言六言為主。盛行于漢魏六朝。規(guī)模宏大,以鋪敘為主的稱為“大賦”;篇幅較短,著重抒情的稱“小賦”。賦體的流變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和文賦這樣幾個主要階段。賦體經歷了長期演變的過程,發(fā)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影響下,賦又出現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求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象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赤壁賦》都是文賦的佳作。
本文作者擺脫了過去一些懷古賦和問答賦的寫作方法,而把寫游記散文的方法運用到賦中來了。借用這種方法,作者把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古與今,幻想與現實很好地結合起來了。
三、課前預習
1、作家作品: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和書畫家,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書、文、詩、詞、畫,俱成大家。一生仕途坎坷,壯志難酬。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均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叭K”和同時代的王安石、歐陽修、曾鞏,唐代的韓愈、柳宗元一起,被稱為“唐宋八大家”。
此外蘇軾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齊名“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歌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書法與米芾、蔡襄、黃庭堅共稱“北宋四大家”。
2、字音:
壬戌(rénxū)之秋
舉酒屬(zhǔ)客
歌窈窕(yǎotiǎo)之章
徘徊(paíhuaí)
斗(dǒu)牛之間
扣舷(xián)而歌之
馮(píng)虛御風
桂棹(zhào)
幽壑(hè)
麋(mí)鹿
擊空明兮溯(sù)流光
倚歌而和(hè)之
余音裊裊(niǎo)
泣孤舟之嫠(lí)婦
蘇子愀(qiǎo)然
山川相繆(liáo)
舳艫(zhúlú)千里
釃(shī)酒臨江
橫槊(shuò)賦詩
漁樵于江渚(zhǔ)之上
駕一葉之扁(piān)舟
舉匏(páo)尊以相屬
寄蜉蝣(fúyóu)于天地
無盡藏(zàng)也
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
3、字形:
壬xū(戌)之秋
qiǎo(愀)然
mí(麋)鹿
扣xián(舷)而歌
shù(戍)邊啁jiū(啾)
風mǐ(靡)
(弦)xián外之音
mí(糜)爛
(炫)xuàn耀
頭暈目xuàn(眩)
第一課時
【導語】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p>
這是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分析了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后,得出的蘇軾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結論。今天我們就來領略前《赤壁賦》這篇千古絕唱的獨特魅力。
一、預習作業(yè)檢查
二、課文字詞句探究:
1、解釋括號前的字詞,指出劃線句子的句式。
壬戌之秋,七月既(……以后/已經)望(農歷的每月十五),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狀語后置)。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起,作)。舉酒屬(通“囑”,勸酒)客,誦明月之詩,歌(名作動,歌唱)窈窕之章。少焉(一會兒),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古今異義,古:星宿名今:一種競技方式)之間。白露(古今異義,古:白茫茫的水汽今:24節(jié)氣之一)橫江,水光接天。縱(任憑)一葦之所如(往,到),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浩浩乎如馮(通假字,通“憑”,乘)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像)遺世獨立,羽(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化而登仙。
于是(在這個時候)飲酒樂甚,扣舷而(表示修飾)歌(唱)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望美人(古今異義,古:指內心所思慕的人,往往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美貌的女子)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歌聲)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使動用法,使……起舞)幽壑之潛蛟,泣(使動用法,使……哭泣)孤舟之嫠婦。
2、翻譯下列句子: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三、內容探討:
1、第一段中,哪些句子描繪了“七月既望”夜赤壁的景色?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色?這樣的景使泛舟者產生了怎樣的心理感受?
討論明確:寫景句子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p>
描寫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現了一幅具有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色:清風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
主客秋夜蕩舟,把酒誦詩,置身于良辰美景之中,泛舟者心情歡暢,油然而生“遺世”“羽化”之樂,不禁飄飄欲仙,從而為全文定下了一個悠揚和諧的基調。
2、第二段舷歌之后,賦中又寫了客吹洞簫之聲。課文是怎樣描寫簫聲的?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氣氛?從開篇處到第二段末,賦的情感發(fā)展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討論明確:本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簫聲起,悲意生,此處借助夸張、想象,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潛龍舞,嫠婦泣,六個比喻,化抽象為具體,把洞簫那種低徊悲涼,凄切婉轉的哀音表現得十分形象、真切。主客觸景生情,由歡樂轉為悲涼,引起下文主客問答的議論。
【小結】前兩段主要集中描寫赤壁夜色以及主客游玩時的感受。寫景時用詞準確優(yōu)美,比如:清、徐、徘徊、橫江、縱、凌。另外在描寫簫聲時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從聽覺視覺上給人以形象的感受。這種用詞造句的考究值得借鑒。
四、鞏固練習
1、下列加點字讀音全正確的一項是(C)(A馮píng虛御風
B舳zhú艫
D枕藉jiè)
A.壬(rén)戌
窈窕(tiǎo)
桂棹(zhào)
馮(féng)虛御風
B.嫠(lí)婦
愀(qiǎo)然
舳(yóu)艫
山川相繆(liáo)
C.釃(shī)酒
橫槊(shuò)
江渚(zhǔ)
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
枕藉(jí)
蜉(fú)蝣
一葉扁(piān)舟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D形容詞用作動詞,露出白色)
A.舉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
B.白露橫江白茫茫的水汽
C.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
D.不知東方之既白白色
3、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C)A蒼(滄)海B凄側(惻)D墨(默)化
A正襟危坐杯盤狼藉
蒼海一粟
孤苦零丁
B一葉扁舟不絕如縷
凄側動人
形單影只
C樂觀曠達余音裊裊
感人肺腑
抑揚頓挫
D潛移墨化肝膽照人
犀角獨怪
如泣如訴
4、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與其他選項不相同的是(A到,往)
A.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也
5、對“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應為“既寫景又寫人”
)
A.第一句,寫以桂樹木蘭做槳,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調。
B.“擊空明”與“渺渺兮予懷”寫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襯人的胸懷廣闊。
C.最后一句,點出“予懷”所思慕的對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腳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義。
6、對下列各句的翻譯,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
A.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從那變動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的萬物(時刻都在變動),連一瞬間都不停止。
B.泣孤舟之嫠婦——(那簫聲像是)為孤舟中的寡婦而哭泣。
C.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希望)同飛升的仙人一同遨游長空,哪怕在明月下死去(也心滿意足)
D.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輕盈飄逸啊,像長了羽毛的鳥兒一樣,遠離塵世,飛升仙境。
7、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C沒有司馬光,應是曾鞏
)
A.既望:已經過了望日,即陰歷每月十六日。既:已經。望:陰歷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司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8、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C后者不是文體
)
A.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是豪放派的創(chuàng)始人。
B.本文與《后赤壁賦》都是元豐五年蘇軾被貶到黃州所作,這期間他還寫了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C.“赤壁賦”中的“賦”和“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敝械摹百x”意思相同,都是指一種文體。
D.本文通過主客問答,議論風生,表現出主人公樂觀豁達的胸懷。
第二課時
一、回憶上節(jié)課相關知識
二、課文字詞句探究:
1、解釋括號前的字詞,指出劃線句子的句式。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通“繚”盤繞),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于”表被動)方其破荊州,下(動詞,攻占)江陵,順流而東(名作動,向東進軍)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況吾與子漁樵(漁樵,名詞作動詞,打魚砍柴)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p>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2、翻譯下列句子: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三、課文探究
1、客于明月清風、良宵美景之夜,奏出充滿悲哀的音樂,他之所以要“托遺響于悲風”,其緣由是什么?
討論明確:其一,赤壁一帶的江山觸發(fā)他想到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當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況吾輩漁樵于江渚之上。其二,由江水無窮想到人生須臾,渺如滄海一粟。其三,要擺脫現實處境,渴望能“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卻“知不可乎驟得”。
“客人”的話在此處也可以認為是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寫“客人”對人生的感觸,也可認為是為下文寫蘇子的開導之詞蓄勢。
2、蘇軾針對客人的回答,借江上清風、山間明月闡述了什么道理,此時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的話是否全都正確,你對這場人生觀討論的意義是如何認識的?
討論明確: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主要的感情是喜悅的。蘇軾闡述了“變與不變”的道理。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不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表現了作者超然獨立、不計得失、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作者從水、月中悟出了變與不變的道理,苦悶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脫。
作者的某些言語容易被誤解為及時行樂,但這種思想并未直接從文章中反映出來,作者表明的觀點是希望一個人不要發(fā)無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種看似超脫塵世其實并不現實的幻想世界,而應當適應現實,在目前這種寧靜的環(huán)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懷抱。他這種觀點包含了一定合理性,因為作者不同意絕對化地看待問題,注意到了事物相反相成的辯證道理。盡管沿襲了莊子的相對主義的觀點但在當時的背景下作者的觀點還是積極的。
3、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主客的感情發(fā)生了幾次變化?你認為本文的感情基調是消極的嗎?
討論明確:1段——江上泛游,感情由平靜到高昂(夜游之樂)。2段——飲酒放歌之樂引出客人的悲涼蕭聲(樂極悲來)。3段——主客問答引出人生短暫之感(悲情緣由)。4段——蘇子超然于世的情懷(因悲生悟)。5段——客轉悲為喜,主客暢飲。(樂——悲——樂)
【小結】這篇文章綜合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有寫景、抒情、說理(議論)。首先由風、月、山、水之景引出了主客的不同內心感受,是由景生情。接著又借風、月、水說明事物有變與不變的兩重性的道理,在說理(議論)中有寫景,使得哲理變得形象可感。而情又始終貫穿在寫景與議論中。情、景、理三者緊密結合。
四、【閱讀拓展】
后赤壁賦
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分開)
A.今者薄暮薄:迫近B.披蒙茸,踞虎豹
披:穿著
C.翅如車輪,玄裳縞衣
縞:白D.道士顧笑,予亦驚寤
寤:醒
2.選出下列加點的詞的用法不同類的一項(C
)
A.予乃攝衣而上(名作動)B.履巉巖,披蒙茸(名作動)
C.適有孤鶴,橫江東來(名作狀)D.掠予舟而西也(名作動)
3.對下列兩組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B
)
凜乎其不可留也(語氣助詞)時夜將半,四顧寂寥(看)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介詞)顧安所得酒乎(可是,只是)
A.兩個“乎”字相同,兩個“顧”字也相同B.兩個“乎”字不同,兩個“顧”字也不同
C.兩個“乎”字相同,兩個“顧”字不同D.兩個“乎”字不同,兩個“顧”字相同
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
)
A.第一段中“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一句,既是寫實,又多少帶有作者對人世滄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鶴”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現的同一對象。
C.本文中道士化鶴的描寫,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問題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賦》中“蘇子”的議論表達了他樂觀曠達的思想。
D.本文和《赤壁賦》都表現出一種虛無思想,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降下,樹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象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需要?!?/p>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突然一聲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括起,波浪洶涌。我也不覺憂傷悲哀,感到恐懼,覺得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氐酱?,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象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小知識】
1、“烏臺詩案”:
這是北宋文壇上一次駭人聽聞的“文字獄”。北宋統(tǒng)治者為加強中央集權,特設御史臺以糾察、彈劾官員,烏臺即御史臺監(jiān)獄的代稱。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著名詩人蘇軾被御史臺彈劾,關進御史臺監(jiān)獄,審訊達一月之久。監(jiān)察御史從蘇軾的詩中斷章取義、穿鑿附會,編出了“譏諷文字”“愚弄朝堂”等罪名,對蘇軾嚴刑逼供,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后由于曹太后以及吳充、范鎮(zhèn)等元老重臣的極力營救,蘇軾才得以免于死罪,被貶作黃州團練副使。這次的“烏臺詩案”使當時許多著名詩人以及與蘇軾有過交往的人,都受到了牽連,成為轟動一時的大冤案。于是,后人便把蘇軾被審的有關文件、札子、供狀等資料編錄為《烏臺詩案》一書。
2、蘇軾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漂泊的一生、曠達的一生、自足的一生。
§嘉祐二年(1057)進士及第喪母守孝
§熙寧二年(1069)反對變法卷入黨爭。
蘇軾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蘇軾極力反對,便請求外調,他先后被派往密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元豐二年(1079)烏臺詩案被貶黃州。
那些曾經依附過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蘇軾對新政不滿的詩句,彈劾蘇軾,致其入獄。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獄——“烏臺詩案”。蘇軾被捕入獄,入獄后,受盡凌辱,酷刑棒打,幾致死地。歷時五個月,營救者絡繹不絕(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決定不殺蘇軾,將蘇軾貶到黃州。
蘇軾在黃州生活的這七年,他沒有俸祿、生活困苦、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監(jiān)督,沒有住的地方,只好暫居廟里,后來得了一塊荒地,耕種,造屋。
§元祐元年(1086)重獲啟用官至禮部。
舊黨執(zhí)政。受到皇太后重用保護,蘇軾被調回京都任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后自請外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京師,擔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紹圣元年(1094)又遭貶職惠州儋州。
皇太后駕崩,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再貶儋州(今海南),
§元符三年(1100)渡海北返次年病逝。
64歲死于常州。
生活的幾個側面:
一:在黃州,躬耕東坡,竹杖芒鞋,營造雪堂。生活地像陶淵明,在自己的東坡莊園過著神仙般的隱逸生活。
二:工程與賑災:杭州太守時:疏浚運河;設立的公立醫(yī)院(安樂坊);解決居民的飲水問題;修筑西湖蘇堤;開倉賑濟災民。
三:在海南與黎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隨遇而安,自己表示要常做嶺南人,自己說:“心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p>
四:臨死,東坡對侍立在旁的兒子說到:“慎勿哭泣,以怛化(垂死的老人和病人)?!彼赖臅r候“談笑而化”。他自己都快死了,還在想著那些活著的人,可見其人品之高。
東坡肉的由來:蘇東坡喜愛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他曾以詩介紹其經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卑傩諅冎捞K東坡喜食肉,那一年的春節(jié),大家不約而同給他送來豬肉、紹酒。蘇東坡收到這么多肉和酒,覺得應該與數萬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便吩咐家人燒好,連酒一起回贈民工。家人誤以為連酒一起燒,結果燒出的肉特別香醇味美,一時傳為佳話。人們紛紛傳頌蘇東坡的為人,仿效他獨特的烹調方法。從此以后,以這位大文學家命名的“東坡肉”,也就成為杭州的傳統(tǒng)名菜。
3、蘇軾的復雜思想:
儒:積極入世,憂國憂民,平生傾慕賈誼
佛:精通佛理,不計得失,常與僧人來往
道:好學老莊,齊萬物,一死生,追求內心調和
儒家的積極入世態(tài)度與佛道的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統(tǒng)一在蘇軾身上。當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時,蘇軾卻能峰回路轉,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歸宿。
《前赤壁賦》,從樂到悲,又以樂作結。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努力堅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艱苦思想斗爭的縮影。
在難以忍耐的苦難環(huán)境中自得其樂,于“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當中享受“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種樂觀與灑脫,源于《莊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及齊物的自然觀點。人原本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生死與晝夜的變化是自然規(guī)律,生是人存在的一種形式,死是人存在的另一種形式,“物與我皆無盡也,又何羨乎”。蘇軾年少讀《莊子》時,就曾說過:“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彼X得《莊子》所講的道理,是自己一向心中所想的:“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人生所遇無不可”,“我生百世常隨緣”。蘇軾常拿起從《莊子》中獲得的思想武器捍衛(wèi)自己的心靈,保持樂觀的情緒,應對人生的坎坷。
4、對蘇軾的評價
①蘇軾自己的評價: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問余平生功業(yè),
黃州惠州儋州。
②林語堂先生《蘇東坡傳》中對蘇軾的評價:
“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位瑜珈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彼J為蘇東坡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酥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厚敦柔?!边@無疑是對于蘇東坡的最為精妙的概括。【滿分作文欣賞】
蘇軾的赤壁
風飄飄,水飏飏,撣撣這一路素衣風塵,駕一葉扁舟,于清秋的黃昏,殘陽如血,滄海如幕,來到這古戰(zhàn)場——赤壁。
心中沉浸著如此的哀悶漫想:那“烏臺詩案”的苦楚,那皇帝謫貶的敕令,那洛陽親友的牽念。于是黃州成為蘇軾的落腳,赤壁成了蘇軾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靶坛跫蘖?,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他問自己難道自己不正是那東吳的督都嗎?自己滿腹經綸,胸中有的是治國平天下的筆墨,而此時?面對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緒像長了翅膀似的,繼續(xù)飛揚,斟一杯酒,臨江而釃,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逍蚜耍喊嵘汈У共蝗缤羞z響于悲風,取山間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唱。他不再悲觀,不再耿耿于懷。
后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自己的頓悟。他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清廉從政。黃州的百姓感念這一位父母官,后來修了一座祠廟來緬懷這一偉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學的殿堂里永遠可以聽見那《赤壁賦》華美的樂章。
余秋雨先生在《東坡突圍》中稱“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
是?。∵@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他永遠也不會去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
什么“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扒∷埔唤核驏|流”的憂慮只為李后主吟唱。蘇東坡是關東大漢,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記載了蘇東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蘇東坡的不屈。
赤壁訴說著蘇東坡的豪邁與詩情不朽。
赤壁因蘇軾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屬于蘇軾。
《赤壁賦》知識點總結與練習:
(一)實詞:
1、“固”
(1)固一世之雄也
(本來)
(2)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險固)
(3)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使動,使……穩(wěn)固)
(4)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頑固)(固執(zhí)己見)
(5)其聞道也固先乎吾。(本來)
(6)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到底)
2、“適”
(1)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食)
(享有)
(2)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到)
(3)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女子出嫁)
(4)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山丘
(適合,適應)
(5)適得君府書,明日來臨汝
(剛剛,才)
(6)適大病,不能行
(適逢)
(7)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同“謫”,流放或貶職)
3、“逝”
(1)逝者如斯,而未嘗為也
(流逝)
(2)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通“誓”,發(fā)誓)
(3)時不利兮騅不逝
(跑)
4、“望”
(1)七月既望(農歷的每月十五日)
(2)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
(3)恐太后玉體之有所欷也,故愿望見太后。(盼望,希望)
(4)都督閻公之雅望,啟戟遙臨。(名望,聲望)
5、“如”
(1)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動詞,像)
(2)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6、“下”
(1)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攻克,攻下)
(2)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詞,位置低的)
7、“?!?/p>
(1)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高)
(2)居安思危
(危險、危急的狀況)
(3)危如累卵
(危險)
(4)正襟危坐
(端正)
(5)危言危行
(正義)
(二)虛詞:
1、“雖”
(1)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即使——表假設性內容)
(2)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雖然——表事實)
2、“之”
(1)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結構助詞,的)
(3)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代詞)
(4)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代詞,清風明月等)
(5)故為之文以志。(指示代詞,這)
3、“乎”
(1)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疑問詞,相當于“嗎”)
(2)相與枕藉乎舟中。(介詞,相當于“于”,在)
(3)山川相繆,郁乎蒼蒼。(形容詞詞尾)
4、“于”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
(2)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3)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被動)
(4)箕畚運于渤海之尾。(介詞,到)
(三)通假字:
(1)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屬”通“囑”,勸人飲酒。)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馮”通“憑”,乘。)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繆”通“繚”,連結,盤繞。)
(四)詞類活用:
(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泣”,使動用法,使…跳舞,使…哭泣。)
(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詞作狀語,向南。)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西”“東”,名作狀語,向西,向東)
(4)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東”,名詞作動詞,向東進發(fā))
(5)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詞作動詞,打魚砍柴)
(6)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五)古今異義詞: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白茫茫的水汽。今: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浩蕩渺遠的樣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樣子,失意的樣子)
(3)徘徊于斗牛之間。(古:星宿名今:一種競技方式)
(六)特殊句式:
(1)客有吹洞簫者/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2)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于”表示被動)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在安,賓語前置)
(4)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羨何,賓語前置)
(5)月出于東山之上(于東山之上出,介賓短語后置/狀語后置)
(6)徘徊于斗牛之間。(于斗牛之間徘徊,介賓短語后置/狀語后置)
(7)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語氣詞“也”,表判斷)
(8)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謂倒裝)
有關赤壁的詩詞精選
1.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2.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滿江紅赤壁懷古-——戴復古(宋)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
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qū)宇。
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
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江上渡,江邊路。
形勝地,興亡處。
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
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
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4.赤壁歌送別——李白
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破曹公。
5.詠赤壁——王周(唐)
帳前斫案決大計,赤壁火船燒戰(zhàn)旗。
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6.悠悠赤壁——杜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蒼梧。
帝子留遺憾,曹分屈壯圖。
7.過赤壁偶成佳句明·王奉
(一)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二)孟德雄心瞰啖吳,皇天未肯遂共圖。水軍八十萬東下,赤壁山前一火無。8.古戰(zhàn)場赤壁感懷明·方逢時
危磯絕峭倚清江,人道曹劉舊戰(zhàn)場。
往事已隨寒浪滅,遺蹤惟有暮山長。
云霞尚帶當年赤,蘆荻空余落日黃。
欲吊英雄千古憾,漁歌聲里又斜陽。
9.赤壁山——明·龍仁夫
踣呂摧袁虎視耽,阿瞞氣勢展江南。
磯頭一霎東風轉,天下江山自此三。
10.赤壁石刻
元·朱楨
赤壁之山上摩空,三江之波浩無窮。
峭壁窮峙江流東,當年麈戰(zhàn)乘東風。
百萬北走無曹公,鼎立已成煙焰中。
大書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日還英雄。
11.登赤壁山——明·魏裳
江南江北晝陰陰,指點前朝感慨深。
夾岸寒濤喧赤壁,空原野燒隔烏林。
山種已沒三分跡,天地仍含百戰(zhàn)心。
擊楫中流回首處,荒煙滿樹夕陽沉。
12.拜風臺——明·任喬年
先生羽扇獨從容,百萬魔消一劍風。
欲識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13.赤壁懷古——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赤壁》作品賞析【題解】
七絕《赤壁》是杜牧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刺史時(842—844)所作的詠史抒情之作。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孫權與劉備聯(lián)軍曾在赤壁(山名,位于今湖北蒲圻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擊敗曹操的軍隊,奠定了后來三國鼎立的局面。黃州城外也有叫赤壁(又名赤鼻磯)的地方,和真正古戰(zhàn)場赤壁相距不算太遠。
【原文】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屬縣)人。晚唐詩人。入仕后累官至遷膳部員外郎。朋黨之爭時,被李德裕排擠,而后復為用。入朝,官至中書舍人?!度圃姟肪幤湓娙刖?。他關心國事,反對藩鎮(zhèn)割據,擁護中央集權,主張抵御入侵之敵,反對腐化,同情人民。他曾寫《原十六了》、《罪言》等軍事論文,分析藩鎮(zhèn)割據之病源及邊防戰(zhàn)守之事,其意透徹,但無人問津。他喜歡兵法,注釋過《孫子》,他的詩文亦受兵法影響,意氣縱橫,抑揚跌宕。他的《答莊充書》說“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是用兵法來比喻創(chuàng)作。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其政治詩如長篇《感懷詩》共五十三韻,是學杜甫的《北征》和《詠懷五百字》。反映現實的律詩如《河湟》、《早雁》等都蘊含著深沉的對時政批評之諷。藝術上最有特色的是寫景抒情的七絕,詠史詩《過華清宮絕句》、《赤壁》等頗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義深婉,風格飄逸。由于國熱已如江河日下,故這些詩常流露感傷情調。其《阿房宮賦》也為人稱道且標志著文賦體之形成。生平祥見《新唐書》卷一六六。有《樊川文集》。
關于蘇軾生平故事及成就的資料介紹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原名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眉山三蘇之大蘇。出身于寒門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蘇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親授以書"。既長"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
生平與思想嘉□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應舉,次年與弟轍中同榜進士,深受主考歐陽修賞識。后因奔母喪回蜀,嘉□四年始沿長江、經江陵再度赴京。嘉□六年應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這期間蘇軾針對財乏、兵弱、官冗等政治弊端,寫了大量策論,要求改革。蘇軾鳳翔任滿,其父蘇洵于汴京病故,他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初還朝任職。其時神宗用王安石變法,蘇軾的改革思想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有許多不同。如王安石主張"大明法度",多方理財,并迅速向全國推行新法。蘇軾則強調擇吏任人,而反對"以立法更制為事"(《策略》第三);主張"節(jié)用以廉取",而不贊同"廣求利之門"(《策別》十八);他還提出"欲速則不達","輕發(fā)則多敗",在興革步驟上力主穩(wěn)健,因此,他連續(xù)上書反對變法。由于意見未被采納,請求外調,自熙寧四年至元豐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在這期間,他曾經懲辦悍吏,滅蝗救災,抗洪保堤,對邑政進行了某些改革,收到了"因法便民"之效。
蘇軾不滿意變法,尤其當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時,"不敢默視",時時"緣詩人之義,托事以諷"(《東坡先生墓志銘》)。王安石罷相后,何正臣、舒□、李定等新進官僚卻從蘇軾詩文中深文周納,羅織罪狀,彈劾蘇軾"指斥乘輿"、"包藏禍心",因于元豐二年(1079)把他從湖州逮捕,投入監(jiān)獄,勘問他誹謗朝廷的罪行,這就釀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經過幾個月的折磨,蘇軾僥幸被釋,謫貶黃州。在元豐時期的貶斥生活中,他雖被迫表示要閉門思過,但并未緘口擱筆,他仍然關心現實,同情人民,寫了不少有價值的作品。元豐七年,蘇軾改貶汝州,離黃州北上時,路經金陵,曾拜會退休宰相王安石。兩人政治見解雖有分歧,但還保持了私交,共游蔣山,互相唱和。
元豐八年神宗病死,哲宗年幼,高太后臨朝,次年改元元□,起用舊黨司馬光執(zhí)政,蘇軾被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他不同意司馬光"專欲變熙寧之法,不復校量利害,參用所長"。在罷廢免役法問題上與舊黨發(fā)生分歧。蘇軾認為差役免役"二害輕重,蓋略相等,今以彼易此,民未必樂"(《辯試館職策問札子》),這又引起了舊派疑忌,元□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賈易等人尋隙誣告,蘇軾"七上封章乞除一郡"(《乞外補□避賈易札子》),先后被派知潁州、揚州、定州。蘇軾在杭州,曾減賦賑荒,掘湖修堤;在定州,曾整飭軍紀,加強邊備。在元□保守氣氛充滿朝廷的時代,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斷進行某些興革。
紹圣元年哲宗親政,新黨得勢,貶斥元□舊臣,蘇軾又成為這些新貴打擊的對象,被一貶再貶,由英州(今廣東英德)、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盡管當時"飲食不具,藥石無有",條件極為艱苦,蘇軾卻能"食芋飲水,著書以為樂"。并對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流露了深厚的同情。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蘇軾在儒學體系的基礎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學結合起來,各家思想對他幾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就"奮厲有當世志"(《東坡先生墓志銘》),很向往"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策別》第八)的盛世,具有儒家輔君治國、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他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積習,要求朝廷"滌蕩振刷而卓然有所立";他主張"知命者必盡人事,然后理足而無憾",濟時治國,"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無不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墨妙亭記》)。他對待人生又有超曠達觀的襟懷,認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王君寶繪堂記》)。能夠超然"游于物之外",自可"無所往而不樂"(《超然臺記》)。佛老思想一方面幫助他觀察問題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背后,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主義又有嚴重的逃避現實的消極作用。這種人生思想和生活態(tài)度,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都有明顯的反映。蘇軾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張改革但不贊成王安石變法,因而既與變法派發(fā)生矛盾,又同維持現狀的保守派有所□牾。再加上蘇軾為人表里澄澈,講究風節(jié)操守,不愿"視時上下,而變其學"(《送杭州進士詩序》),這就使他既不見容于元豐,又不得志于元□,更受摧折于紹圣,一生遭受很大的政治磨難,仕途曲折,歷盡升沉。然而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閱歷,擴大視野,使他在文學上獲得很大的成功。
文學成就蘇軾對文藝創(chuàng)作,傾注了畢生精力。他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主張"務令文字華實相副,期于適用"(《與元老侄孫》),反對"貴華而賤實",強調作者要有充實的生活感受,以期"充滿勃郁而現于外"(《南行前集敘》)。他認為為文應"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答謝民師書》)。不能"屈折拳曲,以合規(guī)繩"(《送水丘秀才序》),更不應"使人同己"(《答張文潛書》)。要敢于革新獨創(chuàng),"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書吳道子畫后》)。蘇軾重視文藝創(chuàng)作技巧的探討,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進一步"了然于口與手"來解釋"辭達"(《答謝民師書》),已經觸及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特殊規(guī)律。
蘇軾的創(chuàng)作實踐體現了他的文藝觀。他是有多方面創(chuàng)作才能的大家,在詩、詞、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獨到的成就。蘇軾今存詩2700多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采。同情人民、關心生產是蘇詩的一個突出內容。蘇軾在早年即感受到社會上的貧富懸殊,苦樂不均,發(fā)出過"但恐城市歡,不知田野愴"(《許州西湖》)的感慨。后來輾轉播遷,目睹人民困苦,寫了不少"悲歌為黎元"的詩篇。如在鳳翔時寫的《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描寫朝廷攤派苛重徭役,給百姓造成的負擔。通判杭州時的《除夜直都廳囚系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對百姓為糊口奔走販鹽而身陷囹圄,表示深切的同情。在黃州寫的《五禽言》、《魚蠻子》,借渡河農夫和漁民的一家,控訴了地租剝削的殘酷性。這些詩篇都寫得情真言摯、樸實無華,有的還以具體描述,留下了人民悲慘遭遇的真切剪影。蘇軾的政治諷刺詩,如《李氏園》、《荔枝嘆》,都能通過具體事件的描繪,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為滿足個人貪欲享受而不顧百姓死活的罪行。有些政治諷刺詩,其真城同情人民的思想同不滿新法的情緒錯綜交織,如《吳中田婦嘆》、《山村五絕》等;其中雖然難免有夸大新法缺點之處,但更多地方則針砭了新法的流弊。部分關懷生產的詩歌,如《次韻章傳道喜雨》、《答呂梁仲屯田》、《石炭》、《秧馬歌》、《游博羅香積寺》等,寫滅蝗救災、抗洪保堤、開發(fā)煤礦、創(chuàng)造工具、利用水力,對前人很少涉及的社會題材,多所開發(fā),取材廣泛,命意新穎。
蘇軾的寫景詩和理趣詩,藝術價值最高,最為膾炙人口。蘇軾一生足跡所至,飽覽奇景偉觀,創(chuàng)作了大量寫景詩。嘉□中由三峽出川時,作有《江上看山》、《巫山》、《入峽》等詩,描寫蜀中的奇絕風光,可說是青年詩人的才華初露。蘇軾兩度任職杭州,"天教看盡浙西山"(《與毛令方尉游西菩寺》),寫下了《游金山寺》、《望海樓晚景》、《望湖樓醉書》、《飲湖上初晴后雨》等詩,使長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勝景,在蘇詩中留下了動人的形象。他在密州、彭城、膠東所寫的《登常山絕頂廣麗亭》、《百步洪》、《登州海市》詩則逼真地描繪了江北的地方風物和名勝。蘇軾晚年遠放惠州、儋州,更以濃厚的興致,再現了嶺外風光。蘇軾不但善于觀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點,而且以欣喜愛悅的感情描繪了農村環(huán)境的清新樸厚。如《新城道中》、《白塔鋪歇馬》、《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等詩,都寫得生機盎然,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蘇軾在嶺南所寫的農村景物詩,如《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和陶歸園田居》、《和陶赴假江陵夜行》等,更體現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關系。
蘇軾善于從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發(fā)人所未發(fā),寫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詩。如《題西林壁》、《琴詩》、《泗州僧伽塔》等篇,或表明超脫事物才能看清事物的全貌,或暗喻滿意的成果有賴于主客觀的統(tǒng)一,或指明大自然的變化并非由于神靈的主宰。這類詩都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盡,在唐詩中比較少見,可以說是蘇軾的獨創(chuàng)。蘇軾性格開朗,他描摹大自然的筆墨,常常滿涵著爽朗樂觀的情趣,體現出不畏逆境,傲視磨難的精神。如《東坡》、《慈湖夾阻風》,暗示人們不要貪戀捷徑坦途,人生難免碰上巖逆風?!缎协傎匍g肩輿坐睡,夢中得句》、《六月二十日夜渡?!吩姡谇槿刖?,借景寫情,顯現作者履險如夷、破憂為喜的開闊襟懷,表明詩人在逆境中依然對生活充滿樂觀和自信。
此外,蘇軾對繪畫書法均有很高的造詣,寫過不少品詩、題畫、鑒賞書法的詩歌,如《讀孟郊詩》、《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石蒼舒醉墨堂》等,這類詩歌品題了別人作品的成就和特色,寄寓了自己的審美情趣和藝術見解,在蘇詩中也是頗有特色的。
蘇詩奔放靈動,逸態(tài)橫生,才思四溢,觸處生春,藝術上堪稱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蘇軾體察敏銳,詩筆爽利,無論描寫風光、物態(tài)和人情,都可做到"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甌北詩話》)。如《泛潁》寫臨流照影,波閃影動,情態(tài)活現;《韓馬十四匹》寫畫中群馬,各具神態(tài),巧奪畫工;寫春夏景物:"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晚景》),"橫道清泉知我渴"(《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二十五里野人舍》),寫物傳神,頗饒情韻。蘇詩想象豐富,奇趣橫生,比喻新穎貼切,引人入勝,如《郭祥正家醉畫竹石》:"空腸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借助想象把創(chuàng)作沖動形象化;《登州海市》:"東方云??諒涂?群仙出沒空明中",面對碧海想象到群仙的出沒,都是馳騁幻想的名篇。蘇軾善于以新穎的比喻刻畫事物,如以"西子"比西湖,以"紫金蛇"比閃電,以"赴壑蛇"比年光易盡,以"飛鴻踏雪泥"比人的行蹤無定,以"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等一系列形象比徐州百步洪的急湍,都是有名的例子。蘇詩有時直抒胸臆,議論英發(fā)。如《王維吳道子畫》、《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戲子由》、《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等詩,或論畫,或議政,或寫懷,文思如潮翻泉涌,極富氣勢,蘇詩的議論化,固然有助于抒寫的自由和格調的流暢。但議論化對詩的形象性和韻律美則不無影響。又由于應酬賡和,某些和韻詩近于文字游戲;矜才炫學,某些作品有用典過多或粗率冗長之弊,這些都影響了他的創(chuàng)作成就。蘇軾對古近各體均能駕馭自如,但更長于古體和七言。他的七古"波瀾浩大,變化不測"(《詩人玉屑》卷十七引《呂氏童蒙訓》),最能體現奔放的才情,如《送李公恕赴闕》、《法惠寺橫翠閣》、《送沈逵赴廣南》、《雪浪石》等,都妙筆馳騁,奇氣橫溢。五古如《寒食雨》、《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等,則寫得樸厚無華,詞清味腴,以自然入妙見勝。蘇軾的七律也很出色,如《和子由澠池懷舊》、《初到黃州》、《汲江煎茶》等,都是氣韻天成的佳篇。其格調流麗圓轉,略與白居易、劉禹錫詩風相近,而更為奇警。蘇軾對五言近體用力較少,五律五絕不多,而七絕則寫得精美明快,有不少傳誦頗廣的名篇。
在北宋詞壇上,蘇軾突破詞必香軟的樊籬,創(chuàng)作了一批風貌一新的詞章,為詞體的長足發(fā)展開拓了道路。從今存三百四、五十首東坡詞來看,蘇軾對詞體的革新是多方面的。
蘇軾擴大了詞反映社會生活的功能,蘇軾不僅用詞寫愛情、離別、旅況等傳統(tǒng)題材,而且還用詞抒寫報國壯志、農村生活、貶居生涯等,擴大了詞境,前人有"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之評(《藝概》)。他以健筆刻畫英氣勃勃的人物形象,來寄托立功報國的壯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等篇。蘇軾在詞中,更多地傾入自我,表現個性。如〔沁園春〕"孤館燈青"寫青年時代致君堯舜的政治抱負;〔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寫貶謫后孤高自賞,不肯隨人俯仰的情緒;〔滿江紅〕"江漢西來"即景懷古,用禰衡的遭遇暗寓憤懣不平的感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處的生活態(tài)度。這些詞作都是很有個性特色的。蘇軾在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以清新雋秀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農村生產和生活小景,描繪了黃童、白叟、采桑姑、繅絲娘、賣瓜人等各式各樣的農村人物,為讀者提供了一組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的農村風俗畫??梢哉f,凡能寫進詩文中的生活內容,蘇軾都可以用詞來表達。
蘇詞在筆力和體制上有所創(chuàng)變。他以寫詩的豪邁氣勢和勁拔筆力來寫詞,使詞作仿佛"挾海上風濤之氣"(《花草蒙拾》),格調大都雄健頓挫、激昂排宕。如〔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筆勢如"突兀雪山,卷地而來"(《□庵手批東坡詞》);〔滿庭芳〕"三十三年,今誰存者",格力挺拔,語句遒勁。元□詞人以詩文句法入詞,始于蘇軾。蘇軾把陶淵明《歸去來辭》改寫成〔哨遍〕,將韓愈《聽穎師琴詩》,□括成〔水調歌頭〕,在詞體上也堪稱創(chuàng)制。以前詞家于調名外極少立題,蘇軾不少詞作不但始用標題,有的還系以小序,小序長者達數百字,文采斐然,頗能引人入勝。前人批評蘇軾"以詩為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后山詩話》)。其實蘇軾把寫詩的筆力句法等帶進詞作,正可以擴大詞體的表現力。蘇詞具有鮮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聯(lián)翩,逸興遄飛。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作者幻想乘風登月,又不甘心天闕的清寂;〔念奴嬌〕"憑高眺遠",寫詩人"翻然歸去",飛上"玉宇瓊樓"的"水晶宮";〔滿庭芳〕"歸去來兮",融合天孫織錦、王質遇仙的神話,虛構了自己銀河灘頭巧遇織女的故事,反映了作者處境坎坷、欲遠離政治風波的念頭。這類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開辛棄疾的某些清曠奇逸之作。《左庵詞話》說:"此老不特興會高騫,直覺有仙氣縹緲于毫端。"正是指這類作品而言。
在語言和音律上,也體現了蘇軾的創(chuàng)新精神。蘇詞語言多吸收詩賦詞匯,兼采史傳、口語,以清雄見稱,對以前詞人鏤金錯采的風尚有所改變。前人多指責蘇詞"不諧音律","子瞻之詞雖工,而多不入腔"(《墨客揮犀》),然而當時歌手袁□曾唱〔水調歌頭〕中秋詞,宋代詞評家贊賞〔水龍吟〕詠楊花"聲韻諧婉"(《曲洧舊聞》)、"全章妥溜"(《詞源》),都說明東坡詞并不忽視音律。不過,蘇軾更重視詞的文學生命,他重視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
蘇軾詞風呈現出多樣化的特色,除了"大江東去"一類壯麗詞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曠奇逸,或清新雋秀,或婉媚纏綿,都各具風韻。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龍吟〕詠唱楊花,幽怨纏綿;〔蝶戀花〕寫佳人的歡笑攪動了墻外行人的春愁,風情嫵媚動人。正如《皺水軒詞筌》評《浣溪沙·春閨詞》所說:"如此風調,令十七八女郎歌之,豈在'曉風殘月'之下!"蘇軾對散文用力很勤,他以扎實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發(fā)展了歐陽修平易舒緩的文風,為散文創(chuàng)作開拓了新天地。談史議政的論文,包括奏議、進策、史論等,大都是同蘇軾政治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作品。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無當帶有濃厚的制科氣外,確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頗具識見的優(yōu)秀篇章。如《進策》、《思治論》透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內外矛盾,針砭時弊,提出了系統(tǒng)的改革政見;《留侯論》一掃黃石公授書的神秘色彩,論證秦末隱士有意啟迪張良促其執(zhí)行正確的策略,見解新穎,不落窠臼。這些論文雄辯滔滔,筆勢縱橫,善于騰挪變化,體現出《孟子》、《戰(zhàn)國策》等散文的影響。
敘事紀游的散文在蘇文中藝術價值最高,有不少廣為傳誦的名作。記人物的碑傳文如《方山子傳》、《書劉庭式事》,能借助于生活片斷和有代表性的細節(jié)顯示人物性格。《潮州韓文公廟碑》有敘有議,結合韓愈一生遭遇,評述了他對文學儒學的貢獻,寫得議論風生,氣勢充沛。記樓臺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記》、《超然臺記》、《韓魏公醉白堂記》,或表達關心稼穡、與民同樂的思想,或體現游于物外、無往不樂的襟懷,或贊揚嚴于律己、廉于取名的風節(jié),都善于借事寓理寄情,且文意翻瀾,發(fā)人深思。其寫景的游記,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見長。如《石鐘山記》寫夜泊絕壁奇境,情調森冷,聳人毛發(fā);前后《赤壁賦》,一寫清風朗月的秋光,一寫水落石出的冬景,描繪逼真,境界若畫。這些游記也不單純留連風月,而總是即地興感,借景寓理,達到詩情畫意和理趣的和諧統(tǒng)一。蘇軾的記敘體散文,常常熔議論、描寫和抒情于一爐,在文體上,不拘常格,勇于創(chuàng)新;在風格上,因物賦形,汪洋恣肆;更能體現出《莊子》和禪宗文字的影響。
書札、題記、敘跋等雜文,在東坡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蘇軾廣于交游,篤于友誼,"簡易□達,表里洞然",所寫書札尺牘如《上梅直講書》、《與李公擇書》、《答秦太虛書》、《答參寥書》等,大都隨筆揮灑,不假雕飾,使人洞見肺腑,最能顯現出作者坦率、開朗、風趣的個性。蘇軾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寫了不少題記、序跋、雜著,品詩評畫,談論書法,總結創(chuàng)作經驗。如《南行前集敘》、《書吳道子畫后》、《文與可□□谷偃竹記》、《書蒲永升畫后》等,都緊緊扣住文藝創(chuàng)作的特征,闡發(fā)了對文藝問題的真知灼見。此外,蘇軾還有一些記述治學心得的雜文,如《日喻》、《稼說》等,寫法上能就近取譬,深入淺出,內容上也有不少獨得之見。
蘇軾還有流傳較廣的筆記文《東坡志林》,此書東坡生前已提及,但未完成,今傳本實后人編輯,宋刊《經進東坡文集事略》收有16則,明刊《東坡七集》收有13則,都是史論。其論封建,稱"柳宗元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論平王指出其"避寇而遷都"的失策,均很有見地,然其論商鞅等條,借評史攻擊變法,則不免有所偏蔽?!栋藓!匪铡吨玖帧罚瑑热葺^多,史論而外,還有不少隨筆、雜感、瑣記,寫人記事,言簡而明,信筆揮灑,頗饒情致。如《記承天寺夜游》寥寥數十字,烘托出月夜的明凈和心境的悠閑,《記游松風亭》通過隨地歇腳的細節(jié),寫出無往而不適的放達襟懷。隨手拈來,即有意境和性情。此類文字,實開晚明小品文一派。另有《仇池筆記》,亦系后人輯錄而成,東坡喜愛仇池,詩中多處提到,故以"仇池"名之。其所收條目,部分亦見于《東坡志林》。
蘇軾的作品具有廣泛的影響。他熱心獎掖后進,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廣為流傳,對宋代文學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蘇詩受到金代詩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詩人的推崇。蘇文長期沾溉后學,其小品隨筆更開明清小品文的先聲。蘇詞直到清代,仍為陳維崧等詞家所宗法。蘇軾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給后人的珍貴遺產。
書畫及學術著作蘇軾才華橫溢,詩詞文賦而外,對書畫也很擅長。他于書法遍覽晉唐諸家,轉益多師,自成一家,長于行書、楷書,筆法肉豐骨勁,跌宕自然,同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傳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帖》、《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等。他自稱"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次韻子由論書》),在詩文題跋中,有不少談書法的文字。蘇軾論畫卓有所見,主張"神似"、"傳神",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畫史上很有影響。他善畫竹石,學文同而又自具風格,故有"東坡雖是湖州派,竹石風流各一時"(《次韻子由題憩寂圖后》)之句。蘇軾畫真跡,見于文獻記載者不及十幀,傳世更少,今僅存《古木怪石圖》等。
蘇軾在學術上的著作有《易傳》、《書傳》等。《東坡易傳》是續(xù)蘇洵未成之作。蘇軾論《易》大體"近于王弼。而弼之說惟暢玄風,軾之說多切人事";其文辭博辨,"足以達難顯之情,而深得曲譬之旨"(《四庫全書總目》)?!稏|坡書傳》對前人之說有糾誤,也有立新,被稱為"于治亂興亡,披抉明暢"(《四庫全書總目》),頗受朱熹稱贊。
蘇軾,至少有四次到過湖州。第一次在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冬,他任杭州通守,受江南轉運司差遣,為湖州知州孫覺相度湖州至松江(今吳江松陵鎮(zhèn))的堤堰。第二次在熙寧七年(1074)九月離杭州到密州任知州時路過湖州,曾與當時的湖州知州李常,詩人張先等六人聚宴,張有《六客詞》記敘了這次雅會。第三次是元豐二年(1079,坡公四十三歲)五月,他從徐州調來湖州任太守,官職全銜是“尚書祠部員外郎直史館權知湖州軍州事”。到任僅三個月,七月底就因“烏臺詩案”被御史臺派人逮捕進京。十二年后,哲宗元礻右六年(1091),坡公由杭州知州升遷吏部尚書翰林學士,進京途中奉旨視察湖州、蘇州水災,與曹子方、劉景文等文人在湖州歡聚,東坡自己有《定風波,后六客詞》記載了這件事。東坡在湖州留下七十多首詩詞,還有許多重要文章也在湖州寫成。歷代湖州人民無限崇敬和緬懷蘇東坡,保存了他不少遺跡?!盀跖_詩案”發(fā)生后,杭州湖州的百姓都自動為他“作解厄道場累月”,祈求逢兇化吉。坡公在獄中聽說,十分感慨,嗟嘆“百歲神游定何處,桐鄉(xiāng)知葬浙江西”,可見蘇太守與湖州人民之間的感情非常深摯。
蘇軾的故事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zhí)K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扒厥鍖氶L安賣馬,”第二位神氣的端走了馬肉?!疤K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皬堃淼落每h賣肉,”第四個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過來?!瓣P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的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六舉人呆若木雞。
出人頭地
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主審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他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贊的文風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后評了第二。一直到發(fā)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在知道真實情況后歐陽修后悔不已,但是蘇軾卻一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贊嘆不已:“這樣的青年才俊,真是該讓他出榜于人頭地?。ǔ烧Z出人頭地就是從這兒來的)!”并正式收蘇軾為弟子。
家庭聚會
蘇軾高中榜眼后,蘇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難秦少游而聞名的蘇小妹一家齊聚在花園里慶祝,蘇軾之父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都會合當時的情景。為起帶頭,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子由站起來摘了瓣馨香臘梅,彈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毙∶靡踩フ?,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卻云:“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說完攤開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兒特點畢露,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用一拂石凳,騎著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話音未落,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東坡魚
蘇軾不僅是文學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廣聞人知的東坡肘子外,蘇學士還擅長燒魚,其烹制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fā),親自下櫥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體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斗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卡油,于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黃庭堅進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么寫?”蘇軾拉長著臉回應:“蘇者,上草下左魚右禾?!秉S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蘇軾道:“也可。”黃庭堅接著道:“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蘇軾道:“哪有魚放上面的道理?”黃庭堅指著碗櫥頂,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曉這個道理,那為何還把魚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蘇軾,這次被黃庭堅整了個十足十!
水果和藥
蘇軾婚后不久,應邀去黃庭堅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趕來請他馬上回去,說夫人有急事。黃庭堅有心諷刺,吟道:“幸早里(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边@句里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蘋果之屬、蔗、柿)須當歸(當歸為中藥名)?!眹@,東坡居士的才思實在令人拜服。
高風亮節(jié)
作為文人,難免就喜歡在政治上豪不避諱的抒發(fā)己見。幾乎就是才華同義詞的蘇軾也不例外,作為保守派的蘇軾對王安石的變法維新更是狂炮猛轟。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變法推行的第十個年頭,面對蘇軾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終于坐不住了。蘇軾因此被貶湖州,接著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審。史稱烏臺詩案的文字獄開始,大量跟蘇軾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連,就連已經逝去的蘇軾老師歐陽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蘇軾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獄之苦。后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辭世后,宋哲宗昭命蘇軾代擬敕書,蘇軾絲毫不以政見不同而在敕書里公報私仇,反倒是高度評價了他的這位政敵,文中有一段曰:“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边@個給予王安石的評價,蘇軾自己也是當之無愧的。東坡居士的這種高風亮節(jié)、大公無私的精神實在令后人感動。
生死一線
蘇軾入獄后,神宗皇帝為了試探他有沒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個小太監(jiān)裝成犯人入獄和東坡同睡。白天吃飯時,小太監(jiān)用言語挑逗他,蘇軾牢飯吃得津津有味,答說:“任憑天公雷閃,我心巋然不動!”夜里,他倒頭睡,小太監(jiān)又撩撥道:“蘇學士睡這等床,豈不可嘆?!”蘇軾不理不會,用鼾聲回答。小太監(jiān)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說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險至極啊。只要蘇軾有一點牢騷和吃不香睡不穩(wěn)的異樣舉動,危在旦夕。其實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個太監(jiān)去憑蘇軾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來呢?
涵養(yǎng)
朝廷保守派復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學家司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盤被廢。此時,同為保守派的蘇軾卻主張對新法不能全盤否定,應存良箅渣區(qū)別對待,因此與司馬光發(fā)生激烈沖突,再度被貶瓜州。蘇軾雖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聞得瓜州金山寺內有一法號為佛印的和尚名氣極大,蘇軾聽說后不服氣,就決定到山上會一會老和尚!在廟里,蘇軾從皇帝講到文武百官,從治理國家講到為人之道。和尚靜靜聽著,蘇軾見佛印一直一言不發(fā)就從心里有點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說他有本事,原來草包一個,來這里是騙幾個香火錢的吧!話題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這時候佛印問道:“在先生眼里老納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蘇軾正滿肚子鄙視,隨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來是有本事,但那是因為他們淺薄,實際上你每天故弄玄虛,沒有真才實學,是個騙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應聲。蘇軾看到他這個樣子不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來,便乘興問道:“在你眼里我蘇大學士又是一個什么人呢?”“你是一個很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老納自虧不如!”佛印答道?;氐郊液?,蘇軾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給小妹講了一遍,蘇小妹聽后笑得飯都噴出來了。蘇軾懵了忙問道:“小妹為何發(fā)笑?”“你貶低和尚他不僅沒生氣反而把你贊揚了一番,你說誰有修養(yǎng)?沒有學問哪來的修養(yǎng)?你還自以為自己比別人強?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蘇軾聽后恍然大悟,從此與佛印大師成了莫逆之交。
‘尸骨’未寒
一天,蘇軾和佛印乘船游覽瘦西湖,佛印大師突然拿出一把提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尸)!”當時蘇軾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著河岸上正有在啃骨頭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東坡吃草
閑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
對聯(lián)退敵
北宋時期,宋人率招遼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lián)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如對出下聯(lián)則撤兵議和。此聯(lián)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字恰與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字對應事物都會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lián):四詩風雅頌。該對聯(lián)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三人對必有我?guī)?/p>
蘇軾與小妹、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lián)有趣:輕風細柳,淡月梅花??词撬淖致?lián),中間卻各空一字,小妹建議為中間加字成為五言聯(lián)句。黃庭堅搶對為: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則填: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軾略一思索,立即響應,填字使之成為: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v觀三人對聯(lián),蘇軾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tài),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其人之計
蘇軾摯友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不見,想起當日遭黃庭堅詐戲,心里一轉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說出下句:積善人家慶有余。蘇軾撫掌大笑:“既然磬(慶)里有魚(余),那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
巫山河水
一次,蘇軾約其弟蘇轍并佛印大師。三人結伴同游,佛印即興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關鍵在“無”、“巫”諧音。蘇轍對上:何葉能如荷葉圓。蘇軾聽了,對弟弟說:以“何荷”對“無巫”的諧音,固然不錯,但改作這樣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與蘇轍聽了,表示贊同,以“水”對“山”,勝在對仗更加工穩(wěn)。
聯(lián)氣小妹
久未與友謀面的蘇軾邀黃庭堅來家做客,小妹見兄長親自出門迎接,便出了個上句相戲,句云:阿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截齒車間項目規(guī)劃方案
- eda課程設計 數字時鐘設計
- 形象穿搭課程設計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工程類傳動鏈行業(yè)競爭格局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不飽和脂肪醇行業(yè)盈利模式及需求動態(tài)研究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高端軸承鋼行業(yè)運行情況及投資盈利預測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高爐噴煤產業(yè)運行動態(tài)及投資發(fā)展前景調研報告
- 拓撲排序課程設計任務
- 2024年度共同財產分割離婚協(xié)議3篇
- 機器人課程課程設計
- -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術的護理查房
-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三支一扶考試基本能力測驗試題及解答參考
- 生態(tài)雞養(yǎng)殖項目建議書
- 東北三省精準教學2024年12月高三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4年競聘公司經理演講稿模版(3篇)
- 統(tǒng)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追求美好人生測試卷(含答案)
- 《Python程序設計》課件-2:變量和數據類型
- 《住院患者身體約束的護理》團體標準解讀課件
- 2024年安全員C證考試題庫附答案很全
- 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和儲存設施風險基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