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效率與市場●第一節(jié)資源配置●第二節(jié)市場機制●第三節(jié)資源配置效率●第四節(jié)公共商品供給的效率產量★●第五節(jié)市場失靈第一節(jié)資源配置一、資源的稀缺性二、資源配置的內涵三、資源配置機制一、資源的稀缺性
人們的需要或欲望是無限的。相對人的需要或欲望資源總是稀缺的。滿足需要的手段則是有限的。需求的無限性與資源相對稀缺性的矛盾,迫使人們不得不對已有的資源在各種用途之間作出配置的選擇(是否配置,配置多少,如何配置),以使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得到最佳組合和利用,以最小的資源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優(yōu)化資源配置。稀缺性成為一種限制性約束,才需要理性選擇。二、資源配置的內涵在一定技術和資源條件下,人們只能生產出有限的產品,而人們生產和消費一種產品就必須放棄另一種產品。社會需要的無限性和資源的相對稀缺性之間的矛盾,迫使人們必須對已有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資源配置: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而對資源使用進行的組合或選擇。資源合理配置是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前提。資源配置不僅僅是在不同類產品之間進行配置,而且會涉及在今天和明天之間進行配置。資源配置分類靜態(tài)的資源配置在生產關系和可利用資源資金以及生產技術一定條件下,更有效地利用業(yè)已開發(fā)的經濟資源,使社會產量達到最大化——更好地配置和使用資源存量。動態(tài)的資源配置在較長時期內,通過調整生產技術,在使既定資源的配置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時,使可供人類使用的資源總量增加——開發(fā)潛在的可利用資源。在資源配置過程中,人們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資源在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之間的配置比例。三、資源配置機制(一)資源配置機制由四個主要“部件”組成:決策機制:即資源配置決策權在經濟主體之間進行分配的制度和機制。信息機制:即資源配置信息的收集、分析、傳輸、反饋的渠道和機制。動力機制:即誘導經濟主體作出資源配置決策的動力源、動力傳遞以及動能釋放的系統(tǒng),主要包括利益-激勵機制和目標-約束機制。協(xié)調機制:即對各種不同資源配置決策進行協(xié)調以實現(xiàn)資源合理配置的機制。
(二)可供選擇的資源配置機制1.市場機制核心是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市場機制總體來說是有效的,但也存在多種缺陷。
2.非市場機制(組織機制)主要以政府計劃為核心的政府經濟運行機制。一般的觀點是,非市場機制的功能主要在于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
自然經濟市場經濟計劃經濟決策機制自主、多元自主、多元命令、一元信息機制自我反饋市場、價格縱向、產量動力機制物質利益物質利益各種利益協(xié)調機制自給自足價格波動計劃第二節(jié)市場機制一、“經濟人”假說亞當·斯密認為:每個人都是利己的,其行為動機都是為了謀取自身利益(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敖洕恕钡睦盒袨閷ι鐣敻坏脑黾佑蟹e極作用:“經濟人”行為能夠帶來資源的有效配置;“經濟人”的節(jié)儉行為能自動積累起足夠的資本以推動經濟發(fā)展?!爱斆總€人在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標時,他好象被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著去實現(xiàn)公共的最好福利”?!霸谶@個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里”A.資源在物品的生產上可以達到有效的配置;B.每個人都可以按其勞動得到公平的報酬;C.能夠積累起足夠的資本量以推動經濟發(fā)展;D.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可以被自動熨平?!罢畬τ诮洕畹娜魏胃深A都不會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而只能使這個最美好的世界變得更壞?!倍⑹袌霆M義:人們買賣商品或進行商品交易的場所;廣義:一種實現(xiàn)不同產權主體之間經濟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空間、過程。四種市場類型: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寡頭壟斷。(按廠商數(shù)或產品替代程度劃分)完全競爭市場是最優(yōu)典型意義的市場。市場主體:家庭與企業(yè)家庭(個人)企業(yè)目標效用最大化利潤最大化供給生產要素商品與服務需求商品與服務生產要素約束條件收入約束成本約束
市場體系: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家庭企業(yè)SSDD產品市場要素市場貨幣貨幣貨幣貨幣需求需求產品產品要素服務要素服務供給供給三、市場機制市場機制是能夠引起某種經濟運動或發(fā)揮某種經濟功能的市場裝置或市場系統(tǒng)。一般來說,有市場就有市場機制。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商品化程度;再生產過程中的各環(huán)節(jié)與市場的關系程度以及運行狀況;市場體系完善與否。市場機制主要是通過市場價格、競爭、供求、風險等機制以及由此產生的市場均衡,解決基本的經濟問題:生產什么?生產的內容將最終決定于兩大因素:“消費者和技術”。需求選擇--收益(效用)最大化:私人需求(貨幣投票)與公共需求(政治投票即公共選擇)如何生產?取決于生產者之間的競爭。技術選擇--成本最小化為誰生產?取決于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和資本)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收入分配--激勵最大化:個人激勵與集體激勵市場經濟活動是由企業(yè)和消費者在市場上自發(fā)進行的。
四、市場機制有效的環(huán)境要使市場機制有效運行,必須滿足以下環(huán)境條件完全競爭市場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第一,市場是完全競爭的:(1)有足夠多的賣者和買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2)產品是同質的(3)能自由進入和退出該行業(yè)(生產要素能充分自由流動)(4)生產者和消費者具有完全信息(對稱)(5)經濟利益的可分性與所有權的確定性;不存在規(guī)模報酬遞增;不存在外部性第二,成本遞增或規(guī)模報酬遞減。(否則意味壟斷)第三,完全信息。另外,資源的完全流動。第三節(jié)資源配置效率一、資源配置效率的衡量標準:帕累托效率標準二、生產效率三、交換效率四、綜合效率一、資源配置效率的衡量標準:
帕累托效率標準效率:總是意味著在一定的資源和技術條件下滿足人類需要的狀況。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優(yōu):在既定條件下,當資源配置使得一個人福利的改善必然使另一個人的福利受損時,則實現(xiàn)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帕累托改善:一部分人福利改善的同時并沒有使任何一部分人的福利受損。當帕累托改善不能進行時則達到帕累托效率。用更通俗的話來說,效率是指“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貨暢其通”,沒有浪費,也不能改善。帕累托效率是一個包括了生產效率、交換效率和配置效率在內的綜合概念。帕累托(VifredoPareto)1848-1923意大利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帕累托效率與帕累托改進與g點相比,在不傷害李四的情況下,只要使張三的無差異曲線進一步向右上方移動而李四仍停留在Eg上,張三的福利能進一步提高,這個過程一直持續(xù)到張三的無差異曲線與Eg相切為止,該切點是圖中的p點。p點所代表的配置是帕累托效率。因為在P點,除非降低李四的福利,否則,張三的福利不能提高。帕累托改進從g點移動到h點,從h點移動到p點,都屬于帕累托改進張三rOOBO’李四sEgghpAgAhAp帕累托效率配置效用可能性邊界效用可能性邊界:當一個人的效用給定時,另一個人能獲得的最大效用所在的曲線。對效用可能性邊界曲線:在外,不能實現(xiàn);在上,帕累托效率;在內,帕累托無效率,可改進??柖嘌a償標準現(xiàn)實中往往出現(xiàn)一個人福利改善而使另一個人福利受損,這時用帕累托標準就無法判斷優(yōu)劣??柖嘌a償標準就是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來的??柖喔纳疲喝绻淖冑Y源配置使一個人增加的福利大于另一個人減少的福利,這種狀況就是卡爾多改善。(收入分配)卡爾多效率:如果任意改變資源配置不能使一個人增加的福利大于另一個人減少的福利,這種狀況就是卡爾多效率。尼古拉斯·卡爾多(NicholasKaldor1908-1986):當代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新劍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以提出與經濟增長論相溶合的收入分配論和建議以消費稅(直接消費稅)代替?zhèn)€人所得稅著稱。
三、交換效率XoY無差異曲線預算線YbbXb無差異曲線:(Indifferencecurves)效用相等時,各種不同的商品消費組合軌跡,也稱等效用線。預算線:即收入約束,收入一定時各種不同商品的消費組合軌跡。兩線的切點(如在均衡點b點)表示收入一定時消費者可以實現(xiàn)的最大效用。邊際替代率:
MRSXY表示消費者每多消費1單位X需要減少的Y的數(shù)量-△Y/△X→-dY/dX。在均衡點b:一個人經濟(消費)公式推導MaxU(X,Y)s.t.PXX+PYY=IL=U(X,Y)+λ(PXX+PYY-I)
U(X,Y)=CXoY無差異曲線預算線YbbXb{交換效率邊際替代率MRS(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是指在效用不變時,為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所必須減少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量,對消費者而言,MRS等于一種商品X的邊際效用與另一種商品Y的邊際效用之比,即:邊際替代率反映出以一種商品X替代另一種商品Y后對消費者帶來的滿足程度。實際上是效用無差異曲線斜率的絕對值。交換效率是指所進行的交換達到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任何新增加的交換都不可能在一方獲益的同時不使交換的另一方受損(交換效率的Edgeworhbox圖示)交換效率實現(xiàn)條件:在交換效率狀態(tài)下所有個人對于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相等。用等式表示為:MRSAXY=PX/PY=MRSBXY合同曲線或契約曲線(Contractcurve)。交換效率:經濟含義對商品之間的交換比例,當人們彼此間的交換意愿均相同時,資源配置就是最有效率的。此時,任何交換都不能帕累托改進,進一步的交換會終止,交換處于均衡狀態(tài)。換言之,在達到均衡之前,人們彼此間的商品(要素)交換是能增進各自效用的。二、生產效率是指在既定技術和資源條件下實現(xiàn)了這樣一種生產組合,在這種組合下,不可能不減少一種產品的產出而增加另一種產品的產出。生產一種商品KoL等產量線等成本線LbbKb等產量線(Isoquantacurve):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者產量相等時,各種不同生產要素的組合軌跡。等成本線:即成本約束,成本一定時各種不同要素的生產組合軌跡。兩線的切點(如b點)表示成本一定時生產者可以實現(xiàn)的最大產量。邊際技術替代率:MRTSXLK表示在生產X的過程中,為保持產量不變,減少使用一單位L而增加的K的數(shù)量-dK/dL。在均衡點b:邊際轉換率圖示邊際轉換率MRT(MarginalRateofTransformation):是指企業(yè)在社會資源既定的條件下和生產1、2兩種產品的情況下,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商品1的生產,必須放棄的商品2的產量。這是由于生產要素的邊際產量遞減規(guī)律作用的結果。通常用RPT1,2,說明這兩種產品存在著“轉換”關系,也就是生產可能性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公式:由于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在起作用,產品的邊際轉換率會隨該產品的增加而遞增,即邊際成本遞增規(guī)律。設有兩種商品W和B,其邊際轉換率:MRTBW=ΔW/ΔB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資源充分利用:ΔW*MCW=ΔB*MCB,于是:生產效率的實現(xiàn)條件:在生產效率狀態(tài)下任何生產要素對于所生產的任何兩種商品的邊際轉換率都相等。用等式表示即為:
MRTLBW=MRTKBW另外MRTSWLK=w/r=
MRTSBLK生產兩種商品:生產效率資本K資本KY勞動L勞動LX在契約曲線上的任意一點,不同商品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即:這時,且只有這時,生產的資源配置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即任意改變配置狀態(tài),不可能在不減少某種商品產量的情況下去增加另一種商品的產量。(要素總量不變)生產與效率的判斷1.位于生產可能性邊緣內的生產組合,不產生生產效率。2.所有有效率配置的生產組合都位于生產可能性曲線上。3.并不能由(2)判斷出,生產可能性曲線上的任何一種生產組合會比在同一條生產可能性邊緣曲線上的其他生產組合更有配置效率。4.位于生產可能性曲線上的所有生產組合并非都必然比位于生產可能性曲線內的生產組合更有效率。(只是具有生產效率,是否有社會效率不得而知)生產效率:經濟含義對任意一種生產要素,當其生產任意一種商品的產出率相同時,要素就處于最優(yōu)配置狀態(tài)。此時,任何生產變動都不能改進產出,要素配置處于均衡狀態(tài),不再繼續(xù)在不同商品生產間流動。換言之,在均衡出現(xiàn)之前,要素流動可以提高產出率。四、帕累托綜合效率
綜合效率:消費和生產同時實現(xiàn)帕累托最優(yōu)。綜合效率實現(xiàn)的基本條件為: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轉換率必須等于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即MRTXY=MRSiXY綜合效率要求在實現(xiàn)產量最大化的同時,產品結構與社會需求結構一致。綜合效率是否存在?可以證明,在完全競爭狀態(tài)下是存在的(見后)。如圖中,生產效率在O’點取得,對該點的生產量W和B,交換契約線為OO’,如果初始分配點(線)為s,則交換均衡點為e,綜合效率為(O’,e)。綜合效率:定義及經濟含義同時滿足生產效率和交換效率,且生產的邊際轉換率與任意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相等,即:消費中的任意兩種商品的交換比例等于生產中該兩種商品的邊際成本之比。此時,交換和生產同時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其實質和意義是產品結構與社會需求結構一致。完全競爭狀態(tài)下存在帕累托效率設A、B為消費者,X、Y為商品,PX、PY為商品價格,L、K為要素,w、r為要素價格。為使消費者滿意,需滿足交換效率:MRSAXY=PX/PY=MRSBXY為使生產者滿意,需滿足生產效率:MRTSXLK=w/r=
MRTSYLK為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同時滿意,需滿足綜合效率:MCX=PXMCY=PY(完全競爭市場)MRTXY=MCX/MCY=PX/PY=MRSiXY于是,在完全競爭狀態(tài)下,存在帕累托綜合效率:第五節(jié)市場失靈市場失靈,又稱生產缺陷,是指由于市場機制的自身特點或缺陷,沒有或不能將資源配置到效率狀態(tài)的現(xiàn)象。市場失敗主要表現(xiàn)在:資源配置失靈: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不能有效解決外部性問題、市場競爭不完全、市場信息不充分等。收入分配不公:兩極分化經濟穩(wěn)定失衡:經濟波動一、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首先,非競爭性使得不增加供給量而增加消費者成為可能——免費搭車。其次,非排他性使得每個人的受益無法準確評估,從而在技術上難以定價。第三,公共商品的提供成本無法通過市場得到補償——公共品供給不足。結論:公共商品市場不存在需求不愿表達,無人買供給不能補償,無人賣過量消費與供給不足二、不能有效地解決外在性問題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影響又彼此依賴的世界1.外在性(Externalities)又稱外部性或外部效應,或“溢出效應”,是指私人費用與社會費用或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的非一致性。當某一實體(一個人或一個企業(yè))的活動以市場機制以外的某種方式影響他人的福利時,或者一個經濟主體的行為對另外一個經濟主體的福利產生了影響,但這種影響并沒有通過貨幣或市場交易反映出來。2.分類(1)正外在性是指私人企業(yè)(個人)帶給社會的收益大于其私人收益,即“收益外溢”。社會收益=私人收益+外部收益如防洪工程,水庫下游的居民可以受益,但他們可能并沒有承擔相應的成本。(2)負外在性是指私人企業(yè)(個人)帶給社會的成本大于其個別成本,即“成本外溢”。社會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如一漁夫以捕魚為生,某工廠向河流排污,影響了魚的產量。工廠排污行為對漁夫造成負外部性。
價格生產量邊際社會成本
供給曲線(邊際私人成本)需求曲線(邊際收入)Qe
Qm3.外部性帶來的經濟影響分析成本外溢(負外部性)將導致私人生產規(guī)模大于社會的最優(yōu)規(guī)模,帶來過度生產。收益外溢(正外部性)將導致私人生產規(guī)模小于社會的最優(yōu)規(guī)模,帶來生產不足。因此,外在性的存在,將使生產者利潤最大化決策的結果偏離效率狀態(tài)。供給曲線(私人邊際成本)社會邊際收益需求曲線(私人邊際收益)生產量價格Q1
Q24.產生外部效應的原因(1)產權不明晰(環(huán)境問題是產權不健全而導致外部效應的典型例子,如一些人會將臟水排進河里,而不是自己家里)(2)權益界限模糊(3)政府管制混亂通常,外部性以負外部性居多,公眾和政府對負外部性比對正外部性更為關注。隨著社會人口的稠密和生產技術的提高,負外部性逐漸由微小的麻煩發(fā)展為巨大的威脅。5.解決問題的途徑:矯正外部效應——外部效應內部化思考:誰應為負外部性“買單”?如何解決?(以污染為例)經濟人的道德約束(私人辦法——社會習俗)政府干預財政手段(稅收或補貼,或提供公共商品)政府管制:行政、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市場一體化可交易的排放許可證科斯定理有益品與有害品“個人是自己福利的最佳判斷者”,這一假設有時不成立。從完全理性(斯密)到有限理性(西蒙)有益品(優(yōu)值品):消費者的評價低于合理評價教育與衛(wèi)生;有害品(劣值品):消費者的評價高于合理評價香煙與毒品。在上述情況下,邊際替代率決定的消費結構是“非效率”的,其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與外部性類似。三、市場競爭不完全性市場機制的有效作用是以完全競爭為前提。壟斷將限制競爭,限制生產要素的充分流動,扭曲市場價格,從而破壞了市場機制的理想功能。結果導致資源的低效率配置:第一,產量受到限制,產品的消費使用者的福利受到額外損失。第二,壟斷行業(yè)由于存在壟斷利潤,缺乏盡可能降低成本的競爭壓力。第三,壟斷者可能不那么積極地推動技術進步。第四,壟斷者追求超額收入的尋租活動本身會造成資源浪費。
市場競爭不完全性如何解決不完全競爭造成的市場失靈?政府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原因來采取相應的對策,如對自然壟斷行業(yè)實行國有化、管制和定價措施等;對于壟斷競爭行業(yè)則實行反托拉斯政策,利用反壟斷法來促進競爭的程度;為了鼓勵技術創(chuàng)新政府可以頒布專利法,等等。四、市場信息不充分充分信息是保持市場充分競爭和實現(xiàn)帕累托最優(yōu)的必要條件。不完全信息未來不確定性:風險不對稱信息:交易一方擁有另一方所得不到的信息。信息不充分會產生兩大問題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如何解決市場信息不對稱?為了保證競爭規(guī)則不被違反,政府也只能根據(jù)事后的判斷,利用法律措施對違反規(guī)則者進行懲罰,規(guī)范信息市場,以信息公開來增大其來源,但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這個市場的不完全性。因此,信息問題是阻礙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實現(xiàn)資源最優(yōu)配置的根本性原因之一。五、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公平,是指社會成員之間的個人收入分配差距過于懸殊。市場分配的基礎或依據(jù)是生產要素,社會成員擁有的生產要素差異將導致收入水平差距。強行實現(xiàn)收入均等化,將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要使市場保持對資源的高效配置,必將拉大社會成員的個人收入差距。兩極分化的結果對(靜態(tài))社會福利的影響效率與公平功利主義社會福利函數(shù)的推論:如果個人效用函數(shù)相同,在收入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下,均等分配福利最大。對(動態(tài))經濟均衡的影響邊際消費傾向下降與消費需求不足對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兩極分化與社會對立(“金字塔型”、“啞鈴型”與“橄欖型”社會)貧困化與犯罪率上升起跑線上中國金融業(yè)高管高薪大比拚
根據(jù)2007年中國平安年報顯示,馬明哲年薪共計6616.1萬元。其中,稅前工資津貼和其他福利481.9萬元,稅前獎金(含年度獎金和長期獎勵首期首次支付)4132萬元,保險2.2萬元,稅前報酬合計為4616.1萬元,如果再加上2007年內其捐給“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2000萬元,則全部稅前報酬是6616.1萬元,折合日薪約18.2萬元。平安共有5位高管年薪過1000萬元,其中梁家駒4813萬元、張子欣4770萬元。
中國富豪的來源其一為草根崛起。最典型的是浙商和廣東商人。其特點是,白手起家,幾乎沒有任何背景,一步步在激烈競爭中壯大,最后經十年乃至幾十年的浸潤,造就財富家族。這類商人,多集中在競爭性產業(yè)領域,其從事的行業(yè),多為中國市場化最徹底的行業(yè)。其二為體制內起步,以商人終結,或者本身亦官亦商。其特點是,創(chuàng)始人最開始在體制內謀得執(zhí)掌一家企業(yè)的機會,后來通過國企改制,成為股份制企業(yè)的實際掌控人。TCL的李東生,本為惠州市政府委派到企業(yè)的體制內管理人員,通過增量式改革,最后獲得了企業(yè)控制權,成為內陸世富。青島雙星總裁汪海也通過改制從體制內的經營者,轉變?yōu)楠毩⒌纳倘恕F淙秊榧t色家族。特點是擁有深厚的政治資本,故起步高,容易獲得社會資源。多從事一些需要審批的貿易、基礎產業(yè)、能源等產業(yè)。房地產行業(yè)亦多為紅色家族鐘情的領域。其四是利用資本市場。炒作或上市。在國外,防止商業(yè)大族事實上的世襲與壟斷主要有兩大途徑,其一是高額的遺產稅,其二是限制政治與商業(yè)的結盟。六、宏觀經濟波動宏觀經濟穩(wěn)定的三個基本標志: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定和國際收支平衡。衰退和蕭條期出現(xiàn)大量的失業(yè)問題,市場本身并不能解決;嚴重的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將扭曲市場價格體系,使市場機制對物價總水平失去穩(wěn)定調節(jié)作用;國際收支平衡體系中市場機制的作用空間較小。充分就業(yè)就業(yè)率已就業(yè)人口占全體勞動人口的比率勞動人口是在總人口中扣除以下人口之后的人口:沒有工作能力的人口在法定就業(yè)年齡之下與在法定退休年齡之上的人口有工作能力但不愿意工作的人口有能力且愿意工作但沒有去尋找工作的人口達到社會認可的水平一般認為,就業(yè)率在97%以上為充分就業(yè),95%左右為一般就業(yè)水平失業(yè)的類型摩擦性失業(yè)結構性失業(yè)季節(jié)性失業(yè)周期性失業(yè)前三種失業(yè)的存在一般與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以及商品生產的結構性特征有關,第四種失業(yè)則與宏觀經濟運行狀態(tài)有關。物價穩(wěn)定物價總水平基本穩(wěn)定,其上漲幅度在社會可以容忍的范圍(3%左右),而不是物價上漲為0;保持物價穩(wěn)定是社會總供求平衡的重要標志,物價水平一般都是徐徐上升的。保持物價的基本穩(wěn)定,是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平衡的重要標志。國際收支平衡
一國在進行國際經濟交往過程中,經常項目(商品進出收支、勞務收支以及無償性轉移收支)和資本項目(長短期資本流入和流出)的收支平衡。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收支平衡是經濟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標志。市場失靈的廣泛存在,說明單靠市場無法實現(xiàn)帕累托效率的,需要政府干預和財政配置資源。本章小結社會需求的無限性與資源的稀缺性之間的矛盾需要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資源配置是為滿足社會需求而對資源的使用進行組合或選擇。資源配置機制有市場機制和非市場機制。市場機制是能夠引起某種經濟運動或發(fā)揮某種經濟功能的市場裝置或市場系統(tǒng)。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的環(huán)境。效率通常是指配置效率或帕累托效率,包括生產效率、交換效率和綜合效率。實現(xiàn)效率的條件。在一定條件下,私人商品的競爭性均衡是帕累托最優(yōu)。市場失靈的原因。市場有效時,應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市場失靈時,需要政府適度干預經濟和財政配置資源。二人經濟(交換與交換效率)圖2-4交換效率的Edgeworhbox圖示1、a點是初始分配2、扇形是雙方可能達成交易的區(qū)域。除a點、f點外,其它的任一點,與a點相比,都是帕累托改善。3、根據(jù)定義,i點(L3Z3的切點)是帕累托最優(yōu)點。在這一點,交換不會再繼續(xù)下去。4、在i點,有合同曲線:多個可能的帕累托效率點假定k點是初始配置點,當其中某人的無差異曲線經過該點時,可以找到P3和P4這樣的帕累托效率點;假定g點是初始配置點,可以找到P1和P這樣的帕累托效率點。而對帕累托點P2更具有實際意義,因為該點兩人的預算線都經過g點,意味著交換過程中財富未發(fā)生變化。圖2-5合同曲線合同曲線OOˊ不僅表明了所有的無差異曲線的切點,而且也說明了社會中的交換效率,以及社會資源的所有的帕累托效率配置。
圖2-3生產效率的圖示生產可能性曲線(Productionpossibilitiescurve)生產可能性邊界:在給定X的產量時,能夠生產的Y的最大產出量。生產效率的實現(xiàn)條件:第一步導出邊際轉換率:MRT=ΔW/ΔB第二步導出邊際成本:MRT=MCB/MCW第三步導出生產效率實現(xiàn)條件:
MRTLW=MRTLB是指任何生產要素對于所生產的任何兩種商品的邊際轉換率相等。
公共商品的供給量最優(yōu)標準當MSB=MSC時,公共商品的供給量最優(yōu)。因為:當MSB>MSC時,產品的邊際收益高于邊際成本,再多生產一個產品,還能多獲得一份利潤;當MSB<MSC時,產品的邊際成本高于邊際收益,若再多生產一個產品,利潤會減少;唯有當MSB=MSC時,在這一均衡時,所產生出來的產品量是最優(yōu)的。
庇古傳統(tǒng)福利經濟學家庇古是最早提出外部性的經濟學家庇古傳統(tǒng)正外部:補貼負外部性:征稅補貼或征稅額正好等于外溢的收益或成本困難在于如何衡量外部效應的大小課稅過重,就會對市場中的生產活動造成不利影響;課稅過輕,又達不到有效減少污染的目的
價格Q邊際私人成本邊際社會成本邊際社會收益CBOQeQmE庇古稅使用稅收和補貼計劃,對造成外部負效應的企業(yè),國家對其征稅,其數(shù)額等于該企業(yè)所造成的損害,以便使私人成本等于社會成本。價格每個單位產量的治污設備數(shù)量
Qe治污的邊際私人收益治污的邊際成本補貼治污的邊際社會收益財政補貼思考:補貼這種方法適當嗎?
這種治理方法不能達到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理由很簡單:生產某產品的總邊際社會成本包括政府補貼治理污染的成本,企業(yè)在決定生產水平時無法考慮這一點。補貼后,某種產品生產的邊際社會成本超過了邊際私人成本。治理污染的補貼既降低了產出的邊際社會成本,也降低了邊際私人成本,某種產品生產仍然過度.(圖)產量價格補貼前的邊際社會成本補貼后的邊際社會成本補貼前的邊際私人成本補貼后的邊際私人成本邊際收益(需求曲線)政府管制法律手段:如確定一定的排污標準,命令排污工廠停產或限期治理污染;當產權沒有完全界定時,法律制度可以防止外部性的產生。在國外,普通法律制度不允許一方傷害另一方,對“傷害”的理解中也包括多種施加給他人的經濟成本。對污染大戶須出重拳,趙春青畫政府管制行政手段:政府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外部性,許多方面,政府就像家長那樣常說“不”字,不得吸煙、不得排污、不行亂停車等。政府確定排放標準、頒布關于有毒化學物質的具體管制辦法;宣布在國內航線飛行中吸煙是違法的等等?;窘Y論:當存在外部效應時,市場競爭就不能實現(xiàn)效率,理想狀態(tài)的實現(xiàn)將求助于政府的干預。難度在于,如何衡量外部效應的大小。傳統(tǒng)方法的局限忽視了外在性問題的相互性。當甲對乙造成外在傷害時,限制甲避免乙受損的同時給甲造成了傷害。沒有從整體社會成本的角度考慮問題。因為對甲進行限制所造成的甲的損失可能會大于不對甲進行限制的情況下甲對乙造成的損害。可交易的排放許可證
排污權交易,在美、德、澳、英等西方國家已廣泛實施,由權威機構評估出一定區(qū)域內滿足環(huán)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總量,然后將最大允許排放量分成若干規(guī)定的排放份額,每份排放份額為一份排污權。政府在排污權一級市場上,采取招標、拍賣等方式,將排污權有償讓給排污者。排污者如污染治理得好,企業(yè)的配額就省下來了,排污權就可以賣出去,取得經濟效益。政府只關心排放總量或排放減少數(shù)量,授予一些單位排放這么多單位污染物的許可證,它并不介意企業(yè)進行許可證交易。實行該制度,只要許可證的市場價格高于降低污染的邊際成本,企業(yè)就愿意出售許可證;如果許可證的市場價格低于降低污染的邊際成本,企業(yè)就愿意購買許可證。這樣,在均衡中,每個企業(yè)會將污染降低到一個水平,以使減少排污的邊際成本高于許可證的市場價格??山灰椎脑S可證與罰款的比較可交易的許可證比罰款有一個優(yōu)勢,實行罰款,政府可能無法確定企業(yè)會選擇的排放水平。如果污染水平太高,政府將不得不提高罰款。但找到合適的“價格”要花很長的時間。我國很多企業(yè)在被查、被通報批評、被罰款后仍然繼續(xù)排污,就是由于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罰款比起獲得的利益是九牛一毛。如果政府相信它知道合適的數(shù)量(污染應限制的數(shù)量),那么可交易的許可證是一種運用市場機制,不用承擔過度污染風險的方式??山灰椎呐欧抛C——《京都議定書》人們都認為大氣是公共資源,可以不加約束地共享,但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加劇,大氣資源變得越來越有限了,也需要各國間協(xié)調分配,有償使用?!毒┒甲h定書》就是規(guī)定各國怎樣切大氣資源這塊蛋糕。這表面上是環(huán)境問題,實質是經濟、能源、政治問題。遵循的原則是:“共同承擔責任,但是有區(qū)別的責任”。發(fā)達國家率先承擔先減限排、多減排的義務,發(fā)展中國家暫時沒有減排的責任?!毒┒甲h定書》規(guī)定了一種獨特的貿易——如果一國的排放量低于條約規(guī)定的標準,則可將剩余額度賣給完不成規(guī)定義務的國家,以沖抵后者的減排義務。廣袤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為一般估算數(shù)值的兩倍,這使俄羅斯獲得了更大的剩余減排額度,通過排放貿易大賺外匯。在發(fā)達國家完成二氧化碳排放項目的成本,比在發(fā)展中國家高出5至20倍,所以發(fā)達國家愿意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資金、技術,提高他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以此履行議定書規(guī)定的義務。目前,我國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到2025年前后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很可能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
科斯定理:市場方法(1)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并且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那么,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會實現(xiàn)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yōu)。(2)在交易費用不為零的情況下,不同的權利配置界定會帶來不同的資源配置;(3)因為交易費用的存在,不同的權利界定和分配,則會帶來不同效益的資源配置,所以產權制度的設置是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基礎。如化工廠排污影響魚產量,是因為沒有誰對這條河流擁有產權,每個人都可以免費使用它。如果有產權,化工廠與漁場之間的合約可以解決水污染問題。該合約規(guī)定的正確的污染數(shù)量,同時還包括一方對另一方的支付。該合約就能夠解決這種外部性無效問題,并使雙方的狀況良好。所以,外部性是沒有或不能確立產權的結果。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不直接發(fā)生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梢钥醋魇且幌盗兄贫瘸杀?,包括信息成本、談判成本、擬定和實施契約的成本、界定和控制產權的成本、監(jiān)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結構變化的成本。效率前提之一是交易成本為零,但達到這個條件很難,假設不大符合現(xiàn)實,財產權的重新分配會大大增加交易費用。如不完全合約、產權不存在、產權分配模糊、公共商品及交易成本(當外部性涉及到多人或多方時,協(xié)調成本相當高)、額外的訴訟問題。即使是交易費用為零,由于制度、心理以及信息方面的原因,也并不一定會產生競爭性均衡。
科斯定理:評論產權界定需要成本,是否一定小于相應收益?產權交易需要成本,是否一定能達成交易?界定產權是否公平?科斯定理不討論收入分配問題,但從收入分配的角度來看,權利的最初分配一直是舉足輕重的。意義:對庇古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外在性通過私人協(xié)議加以解決的可能性;重要的是在矯正外部性的同時,降低社會成本;“法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不完全競爭市場壟斷者,通過經常保持市場存貨的不足……,以遠遠高于正常的價格出售他們的產品,從而無論在工資還是利潤等方面都增大企業(yè)的回報。——亞當·斯密《國富論》在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完全競爭市場只是理想化的,可謂可望而不可及。實際上,在經濟生活中,多數(shù)市場是由幾個大企業(yè)支配的,而且這樣的企業(yè)往往只有兩三家。其原因顯然是:每一行業(yè)中都存在一些企業(yè)能夠通過改變它們的銷售數(shù)量明顯地去影響其產品的市場價格,換言之,它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有能力控制它們的產品的市場價格,該企業(yè)就是一個“不完全競爭者”。不完全競爭市場當個別賣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控制某一行業(yè)的產品價格的能力時,該行業(yè)就處于不完全競爭(imperfectcompetition)在既定的技術水平條件下,與完全競爭相比,不完全競爭的價格較高,而產量較低。不完全競爭雖然有它的缺點,但是,大企業(yè)卻可以利用規(guī)模經濟優(yōu)勢,同時也負責大部分的技術創(chuàng)新,在長期內推動經濟的發(fā)展。不完全競爭的主要類型是壟斷、寡頭和壟斷競爭。壟斷不完全競爭的極端情況是壟斷(monopoly)壟斷:因其他主體的進入障礙而造成的市場獨占。單一的賣者完全控制某一行業(yè)(單一的賣者稱為“壟斷者”)。單一的賣者是它所在行業(yè)的惟一生產者,同時,沒有任何一個行業(yè)能夠生產出相近的替代品。完全的壟斷在今天是罕見的。實際上,許多典型的壟斷案例僅僅存在于那些受政府保護的行業(yè)。如一家制藥企業(yè)研制出一種神奇的藥品,那么它可以獲得一項專利,并在若干年內保持自己對這種藥物的壟斷權。還有獲得當?shù)毓檬聵I(yè)的特許經營權,如一家提供自來水的公司。無相近替代品。沒有政府許可的例子很少,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壟斷壟斷分為三類自然壟斷:規(guī)模報酬遞增(生產成本使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yè)擁有,包括關鍵的技術(如專利等)社會壟斷(行政壟斷):非經濟因素造成的壟斷(如行政權力),政府給與一家企業(yè)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壟斷行業(yè)高收入為國人所詬病賣方壟斷PQCDPcQcCMRPmQmABQc,Pc=完全競爭時的結果Qm,Pm=有壟斷時的結果有壟斷時生產不足,要價過高,福利損失是
寡頭寡頭(oligopoly):意為“幾個賣者”,其重要特征是每個企業(yè)都可以影響市場價格。如在航空業(yè),僅僅一個航空公司降低票價的決定,就會引起它的所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業(yè)務連續(xù)性管理體系構建與優(yōu)化指南
- 邊緣計算設備的多模態(tài)數(shù)據(jù)融合威脅檢測與防御-洞察及研究
- 華為公關經費管理辦法
- 農業(yè)項目考核管理辦法
- 辣椒種植新技術推廣方案指南
- 北京擺攤行為管理辦法
- 公共區(qū)域職場管理辦法
- 酒店員工獎勵與處罰制度
- 江蘇技能競賽管理辦法
- 互聯(lián)網企業(yè)敏捷組織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 維修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全球及中國神經康復外骨骼機器人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某鎮(zhèn)“十五五”發(fā)展規(guī)劃編制思路
- 江蘇省連云港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末調研考試物理試題(選修)解析版
- 免疫初中試題及答案
- 宏觀經濟學 試題及答案
- GB/T 23454-2025石材臺面板
- 科研單位科研誠信自查報告及整改措施
- 加工碎石合作協(xié)議書
- 地板拆除合同協(xié)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