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器械(具)操控能力清晨,幼兒園操場上如往常一樣,孩子們正在各個區(qū)域玩得興奮不己。球類活動區(qū)一直是孩子們鐘愛的活動區(qū)?;顒又?,部分孩子在拍球,可是一些孩子拍了兩下球就滾了,一些孩子可以在原地連續(xù)拍兒十個,一些孩子還可以左右手交替拍球。有的孩子不滿足于拍球這一單一動作,他們會拋接球、用腳擺弄球、利用老師提供的紙棒趕球等。幼兒表現出不同的玩球方法,實際上展現了對球這一器械(具)的不同操控能力。本章將聚焦于大肌肉動作中的器械(具)操控能力,針對器械(具)操控能力的概念、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發(fā)展特點、成人促進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發(fā)展的支持性策略進行討論。第一節(jié)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概述一、器械(具)的界定器械泛指用具,幼兒園常用的運動器械包括各類車輛玩具等。器具指的是能夠幫助人完成工作的用具,即工具。,幼兒園常用的的運動器具包括繩、圈、球等。二、器械(具)操控能力的概述(一)機械(具)操控能力的界定器械(具)擦空能力四肢操縱或控制物體的能力。器域(具)接控能力是基本運動技能的核心,在許多運動項目中都很重嬰,例如棒球、網球等運動的核心部分之一就是抓握和操縱能力。對器械(具)的操控通??梢允褂蒙眢w的不同部位,例如用手來推、拉、拍、投;細胞,如讓智力遲鈍兒童使用工具自己進餐,幫助家長掃地、拖地,玩球等。這些器械(具)操控的活動將對改善和提高他們神經系統的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第二節(jié)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發(fā)器械(具)操控活動包含一系列具體的內容,其能力發(fā)展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對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來說,理解學前兒童的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發(fā)展模式和動作發(fā)展的規(guī)律,將有助于觀察和了解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發(fā)展狀況,判斷其發(fā)展水平,從而提供有意義的幫助和支持。一、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發(fā)展特點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獲得與發(fā)展也是動作技能的獲得與發(fā)展,它是個體在后天經過反復練習而習得的,并經鞏固形成自動化應用的動作技術。因此,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發(fā)展遵循動作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呈現出如下特點。(一)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發(fā)展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動作技能的發(fā)展通常經歷前控制水平到控制水平,再到運用水平。L前控制水平(水平D水平I是學前兒童在器械(具)操控動作最初掌握的階段,此階段兒童大腦皮層中的興奮和抑制過程都呈現出擴散的狀態(tài),條件反射的暫時性神經聯系不穩(wěn)定、不精確,出現“泛化”現象。處于水平I中的兒童對器械(具)操控的動作通常表現為:操控動作不穩(wěn)定、不協調,多有停頓;缺乏靈活的控制能力,操控起來比較費力,不夠自然;操控動作需要明確的認知控制,思維過程明顯。這一階段是兒童在認知上處于感知和表象階段,主要依靠視覺表象來控制和調節(jié)動作。.控制水平(水平I)在初步嘗試階段的基礎上,通過經常、不斷的練習,大腦皮層中運動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逐漸集中,尤其是抑制過程得到了發(fā)展而逐漸加強,使動作由“泛化”進入“分化”。此時,兒童已經逐步形成了動作概念,建立起了動力定型,但動作仍會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干擾,在一些復雜、變化的情況下(如遇到新異的刺激或活動條件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等)容易出現動作變形,原有的多余動作或錯誤動作有可能隨之重新出現。.運用水平(水平皿)隨著練習的經常與反復,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在時間和空間上變得更加集中和精確,從而形成了較為鞏固的動力定型。處于水平皿中的兒童對器械(具)操控動作完成的質量提高,通常表現為:兒童的動作反應速度加快,動作穩(wěn)定、熟練,能較準確、協調、省力地完成動作,整體動作簡潔明快、協調優(yōu)美。雖然兒童在某一操控動作的技能形成中三個階段的出現順序相同,但由于每個主體生理、心理、已有運動經驗,以及學習、環(huán)境、任務的不同,三個階段在不同兒童身上表現的時間有長有短,不盡相同。(二)上肢功能為主的器械(具)操控能力發(fā)展在前,下肢功能為主的器械(具)操控能力發(fā)展在后器械(具)操控能力可以根據參與器械(具)操控的主要身體部位,分成上肢功能為主的器械(具)操控能力(如投擲、擊球等)和下肢功能為主的器械(具)操控能力(如踢球等)。根據動作發(fā)展由首至尾的規(guī)律,學前兒童上肢能力發(fā)展在前,上肢功能為主的器械(具)操控能力發(fā)展在前,下肢功能為主的器械(具)檄按能力發(fā)展在后。(三)參與操控動作的身體各部位逐漸能有效協調配合操控動作的最初階段,學前兒童無法做到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配合,例如最初的投擲動作更像砍切動作,只有手臂做出砍切動作,下肢靜態(tài)支撐,軀干無扭轉。而成熟的投擲動作會出現手臂向下后揮、異側上步、身體出現分層次的扭轉以及上肢和下肢的組合動作,身體各部分表現出高度的協調性。(四)直接操控能力發(fā)展在前,間接操控能力發(fā)展在后主體對客體操控時,有時是身體部位直接使客體的位置、速度等發(fā)生改變;有時則通過使用其他器械(具)使客體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如拍球屬于直接操控能力,用球棒擊球屬于間接操控能力。因此,根據是否使用其他器械(具),器械(具)操控能力可被分為器械(具)直接操控能力和器械(具)間接操控能力。由于間接操控能力屬于更多身體部位參與控制,因此,間接操控制能力發(fā)展在后直接操控能力發(fā)展在前。(五)同側操控動作發(fā)展在前,異側操控動作發(fā)展在后可以根據操控動作是否過身體中線,將操控動作分成不過身體中線的同側操控動作和過身體中線的異側操控動作。例如用右手在身體右前方運球屬于不過身體中線的同側步操控動作,用右手在身體左前方運球屬于過身體中線的異側操控動作。一般來說,同側動作屬于更加貼近動作自然狀態(tài)的動作模式,而過身體中線的異側操控動作需要更多的視覺調節(jié),因此,過身體中線的異側操控動作發(fā)展更晚。(六)投擲、擊、踢固定靶能力發(fā)展在前,投擲、擊、踢移動靶能力發(fā)展在后(七)從延遲反應發(fā)展為積極主動的操控動作接、踢運動中的球都需要學前兒童對飛來的球快速做出反應。學前兒童眼睛跟蹤物體、目測、判斷能力較弱,因此操控運動中物體時的最初表現是延遲反應。(八)單一任務的操控動作發(fā)展在前,多任務操控動作發(fā)展在后多任務有兩種類型,一是指運動類的多任務,二是指運動和非運動類的多任務。運動類多任務的操控動作需要身體不同部位相互協調用力。運動和非運動類的多任務的操控動作常常將認知任務與操控任務相結合。由于單一任務比較容易完成,因此,在低幼階段的操控任務應該以單一運動任務為主,在此基礎上,逐漸增加其他運動任務、簡單的認知任務以及速度等任務。(九)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在發(fā)展中會出現高原期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技能訓練過程中,技能的發(fā)展和成績的提高并非一直是均勻的,往往是先快后慢,繼而會出現停滯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的現象。這種現象被形象地稱為“高原期”,目前“高原期”現象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運動、音樂等技能技巧訓練以及職業(yè)發(fā)展中,用以解釋復雜技能形成過程中在練習后期的一定階段中出現的成績停滯現象或職業(yè)發(fā)展中的瓶頸現象。一般說,當兒童初次學習某一器械(具)操控動作時,通過反復練習會較快掌握這一動作技術,但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往往會停止向前。因此,我們要正視兒童操控動作發(fā)展過程中的“高原期”現象,通過引導幫助他們沖破“高原期”,再次提高運動水平。二、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既需要個體神經、肌肉的成熟,感知覺系統的整體參與,也強調個體和環(huán)境、任務間的相互作用,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自我組織的過程。(一)主體因素.主體的年齡與性別主體的年齡往往會影響其對動作模式的選擇,通常情況下由于動作經驗的累積,主體內化的動作模式也越豐富,也能更好地應對不同情況,順利完成對器械(具)的操控。另外,年齡大小和性別差異也會影響主體的力量、速度以及對操控任務的喜好程度,以及對靶目標判斷的精準度等。不同的操控動作中個體因素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主體感知覺的參與主體感知覺的參與是指在器械(具)操控時個體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的參與會影響操控動作的質量。幼兒在操控某一器械(具)時,視覺、聽覺和觸覺的協同作用能使主體更好地跟蹤、預測、感知客體特性及其運動軌跡,從而準確地完成動作。(二)客體屬性和狀態(tài)客體屬性是指客體的大小、重量、形狀、軟硬等??腕w的狀態(tài)是指客體本身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如果是運動著的客體其運動速度有快也有慢。操控運動中的客體比操控靜止的客體更難,需要更強的判斷力、身體控制能力、身體協調能力和視知覺。如幼兒在玩擲準游戲(投擲動作分為擲遠和擲準兩類)時,一般成人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提供的材料?,以及游戲的內容應由易到難,比如目標靶的距離由近至遠、由靜止的到移動的。(三)主客體之間的關系當主體在操控客體時,可以是主體身體某部位直接作用于客體使之發(fā)生位置、方向、速度、狀態(tài)等變化,也可以是主體身體某部位間接作用于客體。一般情況下,間接操控的難度高于直接操控。(四)環(huán)境因素對器械(具)的操控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種主、客體因素外,還不得不考慮環(huán)境因素。環(huán)境是以人類為中心的所有客觀外界條件的總和,如空氣污染、噪音干擾、冷熱溫度、光線強弱等都會對操控能力產生影響。根據常規(guī),學前兒童的運動環(huán)境可以分為戶外環(huán)境和室內環(huán)境,因而產生戶外運動和室內運動。首先,無論是戶外運動,還是室內運動,必須在空間上滿足幼兒操控器械(具)的需要,即要有足夠的空間。器械(具)的操控是人體部位、身體功能的延展,在操控中通常使用投、踢、推等幅度較大的動作,通過這些動作,客體也會產生距離、方向、速度等方面的變化,因此足夠大的活動空間是首要條件。對于幼兒來說戶外環(huán)境也更有可能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五)任務因素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任務是一種運動任務,即主體對客體所要實施的操控方法、操控要求及要達到的操控目的。二、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動作的發(fā)展特點動作的發(fā)展是一個跨越整個生命周期的復雜過程,是人能動地適應環(huán)境和社會并與之相互作用的結果。人類動作一般分為大肌肉動作和精細動作,大肌肉動作是各種感覺動作的基礎,是兒童最早發(fā)展起來的運動技能。基本動作包括非位移技能、位移技能和操作技能。.滾(球)的動作各種大小的橡皮球、塑料球、布球、木質球都可以提供給兒童使用,在對球進行滾動的過程中發(fā)展了兒童的動作靈敏性、協調性和視覺運動能力。.拋(球)的動作拋的動作不同于投擲動作。拋可以是雙手拋也可以是單手拋,手臂動作一般在體前進行,不出現跨越身體的情況,同時身體方向沒有變化,客體運動軌跡多為向上;投擲動作多采用單手進行(有時也有雙手),隨著動作能力的提高,手臂可做出跨越身體的動作,并伴有轉體動作,客體運動軌跡多為向前。拋的動作發(fā)展了學前兒童的上肢肌肉力量和動作的協調性。對于較大的器具,學前兒童一般自主選擇雙手拋的動作,因此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小型的器具,如自制的“降落傘”、“小飛碟”等讓幼兒練習單手拋的動作。.接(球)的動作關于兒童接球動作技能的發(fā)展特征,除了在性別因素上,在投球的高度、距離、球的速度等方面還存在爭議,所以仍然有許多方面需要研究。.拍球的動作拍球是一項深受幼兒喜愛的體育活動。拍球動作不僅發(fā)展了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同時幼兒在拍球過程中對于手臂、手腕、手指的配合動作的選擇,對于力度的選擇都充分反映了其思維水平的發(fā)展。拍球活動滿足了幼兒運動、娛樂、交往、創(chuàng)新等多種需要。.踢(球)的動作兒童在其童年的早期和中期,大約3、8周歲之間,會形成多種基本動作技能的基礎。這些基本動作技能的基礎將使兒童在動作反應中有更多的選擇,為他們的動作表現提供更大的自由度.投擲的動作投擲動作是一項復雜的大肌肉群動作技能,投擲時需要身體不同部位相互協調用力,并在復雜的生物力學原理支配下,將肌肉收縮產生的力量傳遞作用于客體。第三節(jié)促進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發(fā)展的教育策略器核(具)操控動作作為一種動作技能,是在生活環(huán)境的刺激下,兒童在積極主動探素器械(具)的特征、玩法、功能的過程中習得并發(fā)展的。它有別于眨眼、抓圈、吮吸等本能反應,是兒童主動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需要通過后天多次、反復的練習才能習得,并成為相對穩(wěn)定的動作模式。獲得動作技能的關鍵在于學習的機會,因此,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發(fā)展的關鍵也在于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學習環(huán)境和機會。一、提供適宜的物質保證要促進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發(fā)展,需要為學前兒童提供一定的游發(fā)場所、適當的材料,還應該給他們提供發(fā)現、嘗試、了解以及“親歷親為”的機會。(一)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滿足兒童運動需求的第一步是提供一定的運動空間,教師需要考慮空間的大小以及是否具有挑戰(zhàn)性。1.空間大小適宜(1)器械(具)操控與幼兒園其他學習活動相比較幼兒同內其他領域的活動,如藝術、科學、語言等活動相對安靜,活動范圍較個而健康領域中的體育活動,其本身就是學前兒童身體直接參與的活動。(2)不同任務的器械(具)操控活動需要的空間有一定差異性學前兒童在進行器械(具)操控活動時由于任務不同,對空間需求也有所差異。比如幼兒拍球活動,通??梢园才艂€別活動,扣球時球的位置變化不大,所以拍球這一活動對空間要求相對較低,不僅可以在戶外進行,在室內進行也可以。但踢球活動中球的位置變化大,而且常常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集體活動,所以對空間的要求相對較高。(3)不同操控能力的幼兒所需要的運動空間有所不同在安排器械(具)操控活動時,對于空間大小的考慮除了需要注意以上兩點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兒童年齡段的問題。2.環(huán)境簡單而富有挑戰(zhàn)幼兒園運動空間并非越豐富越好。運動空間的主旨是提供幼兒運動的場所,所以運動空間應該符合簡單、安全、適當變化、富有挑戰(zhàn)的特點。幼兒園每次運動的空間相對固定,教師應該反復探索,盡可能提供一切符合以上特點的運動空間,能夠幫助兒童獲得更多自由游戲和運動的機會。用腳來踢,踩;用頭來頂等動作,完成這些動作同時還需要頭、眼、軀干以及其他身體部位的共同參與和配合。器械(具)操控能力是在身體姿勢控制能力和身體移動能力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反之它也有助于身體協調性、靈敏性和力量性的進一步發(fā)展。生活自理、寫作、繪畫等任務中所需要的精細動作能力也屬于器具操控能力,但本章會重點介紹大肌肉動作中的器械(具)操控能力。第五章中會專門介紹生活自理中的器具操控能力。(二)器械(具)使用和器械(具)操控的區(qū)別大肌肉動作中的“器械(具)使用”和“器械(具)操控”并不一樣。"器械(具)使用”主要是指學前兒童在中型或大型器械上運用各種身體基本動作(走、跑、跳、鉆、爬、攀登);而“器械(具)操控”則是指學前兒童通過拍、投、拋、接、踢、擊、頂、踩、踏等各種動作操作和控制大小、重量適當的器械(具)以達到游戲的目的,進而實現運動能力的發(fā)展。器械(具)操控以身體姿勢控制和身體移動能力為基礎,是個體適應社會生活和發(fā)展未來基本運動能力的核心技能之一,例如球類運動的運動核心之一就是器械(具)操控。(三)影響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因素器械(具)操控能力與身體素質(主要指力量性、靈敏性、柔韌性、平衡性、協雕等)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同時與身體的軀干、頭、眼、上下肢的功能發(fā)展密切相關。器械(具)操控的能力是在身體姿勢控制和身體移動能力達到一定水平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各種基本運動能力的結合就創(chuàng)造出許多一般來講,任務需要兒童跳躍,就需要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兒童跳躍的障礙;任務需要兒童奔跑,就需要給予兒童奔跑的空間;任務需要兒童有克制地移動,就需要向兒童提供他們甘愿自我克制的情境。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活動中除了提供不同的器械(具),也需要考慮場地的挑戰(zhàn)性。(二)材料合適、豐富提供合適、豐富的材料是指教師在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活動中提供種類多樣、數量充足、相對低結構、適合各能力層次的兒童使用的各種器械(具),旨在給兒童提供較多的選擇機會。.提供能夠產生運動目的的操控材料操控能力表現在操控物發(fā)生運動軌跡的變化。為了吸引學前兒童操控材料的興趣,教師應該給幼兒提供可以用來扔、投擲、踢、打和接等能夠產生運動目的的材料??紤]到學前兒童反應靈敏度較差,為了提高操控的成功率,一開始不建議提供彈跳性較好、學前兒童難以控制的塑料球,而是換成具有相同效果、彈跳性較弱的材料,例如豆包、紗包、結成球的襪子、泡沫球、軟球、布袋、氣球和飛盤等,也可以提供體積較大的目標物作為操控練習目標。.練習材料要豐富多樣教師在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活動中提供的材料種類要豐富,滿足幼兒上肢、下肢、軀干,以及身體多部位配合的操控能力發(fā)展的需要。幼兒園常見的有各種球類(被用于頂、拍、拋投、踢等)、飛碟(被用于拋接)等。用于操控的器械(具)可以是現成購買的,但教師如果能就地取材、廢舊利用、親手制作各種小型器械(具),可以進一步豐富兒童的操控活動。同時,我們也支持使用低結構材料,在兒童的自主活動中實現一物多玩。所謂一物多玩表面看是一種器械(具)有多種玩法,但其實質不僅僅在于有多種玩法,更是某一種器械(具)通過孩子想象、創(chuàng)造、自主地運用,呈現出它的多種游戲用途和功能,它滿足了不同運動能力的兒童的需要,發(fā)展了兒童的自主性,也充分鍛煉了兒童的思維。.提供的材料數量充足材料數量充足可以減少兒童運動時等待的時間。在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活動中就是利用各種材料發(fā)展幼兒的操控能力,尤其是在某一操控動作初步嘗試的時候,教師在提供材料時要注意數量充足,一般幼兒人手一物,讓他們有充分實踐、體驗的機會。二、提供多種學習機會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是一個逐漸發(fā)展的過程,它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只有當兒童直接感知操控動作,并有足夠的練習機會,操控動作才能形成并穩(wěn)定、內化。前一個階段的操控經驗是后一階段操控經驗發(fā)展的基礎,后一階段的操控經驗則是前一階段操控經驗的發(fā)展。教師在提供多種學習機會時需要合理安排組織形式、活動內容,采用適切的指導方法,并鼓勵幼兒不斷探索新的操控動作。(一)給予充分的活動機會作為一項動作技能,其練習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況下練習的次數越多,越有利于兒童器械(具)操控動作的獲得和提高。在器械(具)操控動作的練習中,學前兒童通過親自體驗和實踐,逐步提高對本體肌肉的感受和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使動作從“泛化”階段向“自動化”階段逐漸過渡。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活動有時是成人預設的,但更多的時候是兒童自發(fā)的。在這一過程中,學前兒童不僅發(fā)展了肌肉力量、身體控制能力、協調能力,還獲得了認知經驗。學排兒童器械(具)操控活動可以與早操活動、戶外活動、專門的集體體育教結動、室內活動、午后鍛煉活動等各類體育活動形式相結合,所以活動的開展排一定要在某個固定時間進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環(huán)節(jié)進行動作練習。(二)給予多樣的活動形式在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發(fā)展中,教師應當給予大量練習的機會,幼兒在不斷的重復中學習和發(fā)展。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需要重復的次數是不一樣的,年齡越小的孩子需要越多的重復。重復并非是單一的,而是變化性重復,即相同的學習目標以“不同的表現形式“重復出現,因為單一的重復會使幼兒失去興趣和耐心。教師需要注重節(jié)律,動靜結合,急緩交替,用豐富多樣的方式激發(fā)兒童參與練習的興趣。教師不僅應關注兒童本身動作技能的發(fā)展,同時應關注兒童當下心理狀態(tài),幫助兒童克服動作發(fā)展中的高原期現象。根據兒童不同的發(fā)展水平,變化環(huán)境中的各種因素,促使兒童積極調整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使兒童在練習中對環(huán)境中的各種因素進行辨識,進一步提高其操控物體的能力。(三)給予多種的組織形式幼兒園活動的一般組織形式包括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在器械(具)操控活動中,教師可以選擇性地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當活動中教師的主旨是通過集體講解、示范幫助兒童掌握某個操控動作的要領,或組織集體操控動作的游戲時,可以選擇集體活動形式。當活動需要兩兩配合或小組配合共同完成活動目標時,可以選擇小組活動形式。(三)給予適切的活動內容.活動內容有層次按照學前兒童操控能力的發(fā)展順序由易到難地組織活動內容。投揶內容按照難度依次分成投遠、投準,在扔得遠的基礎上追求準確,在投準的基礎上增加移動靶的要求。.活動內容有擴展器械(具)操控活動內容要遵循全面發(fā)展的原則,兼顧上肢、下肢以及軀干等身體各部位,并結合學前兒童身體基本動作,以游戲為主要形式。在器械(具)操控動作的練習中,活動內容要能顧及兒童上下肢及身體左右部位的共同發(fā)展。成人要注意幫助和提醒兒童能讓左右手、或身體的左邊和右邊都有機會參與練習,以利于身體左右兩邊肌肉、骨骼、關節(jié)的均衡發(fā)展;同時也利于學前兒童大腦左、右半球都能得到相應的刺激,讓兒童在慢慢摸索中發(fā)現活動的多種可能性。(五)指導方法1.適時的幫助(1)教師為特定的操作性技能的練習提供適當的提示。(2)鼓勵幼兒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練習并探索操控技能。器械(具)操控動作是需要幼兒身體直接參與的,以體驗為導向的運動都是有意義的.在體驗中兒童獲得運動經驗,提升了創(chuàng)造性以及用肢體表達的能力,所以教師要鼓勵幼兒的實踐與探索行為。鼓勵幼兒運用不同材料、在不同方向進行操控動作的自主探索,運用各種身體動作創(chuàng)造出各種玩法。(3)講解指導與示范。運動離不開實踐,但并不意味講解與指導已失去意義。例如對于規(guī)范要求較高的動作或新動作來說,教師的講解與示范能很好地幫助兒童理解動作順序,掌握動作要領。在空間知覺的發(fā)展中,掌握左右概念要經過長期而復雜的發(fā)展道路,教師在動作示范時,尤其是類似輕器械操等對動作方向和順序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一般采用以幼兒為中心的鏡面示范。示范可以是教師示范,也可以是幼兒同伴間的示范。但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講解指導與示范必須和兒童動作實踐相結合。(4)教師站位與觀察指導。器械(具)操控活動中,因為器械(具)的因素,兒童更容易興奮,器械(具)使用得當將有助于幼兒操控動作的發(fā)展,但安全、動作的規(guī)范性以及如何多樣化使用器械等問題也對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此時,作為一位有經驗的教師會比較重視自己在幼兒活動中的站位,站在最佳處就能便于觀察、指導幼兒,并維持活動安全。首先,教師的站位點要能使教師觀察到操控活動中的每位幼兒。這樣便于教師處理活動中的某些問題,并進行幫助和指導。其次,教師的站位點能使教師時刻在幼兒的視野之中,這樣便于幼兒尋求幫助和鼓勵,有利于師幼之間的相互交流。教師觀察與指導主要有這樣一些目的:(1)觀察幼兒在器械操控活動中是否存在某些安全隱患。(2)觀察幼兒的身體活動狀態(tài)。(3)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在器械(具)活動中,幼兒基本動作靈活性、協調性、力量、耐力等素質以及操控動作發(fā)展水平得到充分表現,也為教師觀察了解幼兒創(chuàng)造了條件。運動中所必需的專業(yè)動作。如:投壘球時就需要滑(身體移動能力)、投(操控能力)、旋轉(身體姿勢控制和平衡能力)等動作的結合。個體出生后,動作發(fā)展與其身體、大腦、神經系統及心理的發(fā)展密切相關,表現出一定的時間順序和客觀規(guī)律。具體來說,個體從出生開始動作發(fā)展從靜止動作發(fā)展到移動動作,即個體先獲得控制身體的經驗,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上獲得有效移動(平穩(wěn)地移動)身體的經驗。身體控制和身體移動所涉及的動作都屬于大肌肉動作,在大肌肉動作發(fā)展之后,嬰幼兒的腕(踝)、手(腳)等精細動作也逐漸發(fā)展,從而能完成對器械(具)的操控。但同時我們還需要充分認識到眼睛的協調能力在器械(具)操控中所起的作用。手(腳)眼協調能力在個體日常生活和運動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謂手(腳)眼協調能力是指眼睛建立高度靈活性、敏銳度以及目測能力,并且與手(腳)建立良好的協調。良好的手(腳)眼協調能力能使個體更好地發(fā)現目標對象,目光靈活地隨目標對象移動并對自己身體部位與目標對象之間距離做出正確判斷,從而準確地完成接、擊、踢、頂、推、拉等各種動作。(四)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分類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分類可以根據參與者的數量(單人或兩人以上)和所參與身體部位的數量進行變化??梢愿鶕\動參與人數,分成單人操控和多人操控。一個人拍球屬于單人操控,小組打球屬于多人操控。由于多人操控需要更多的控制協調,因此對同一運動項目來說,一般單人操控能力發(fā)展在前,多人操控能力發(fā)展在后。也有美國學者按照兒童主導和教師主導,將器具操控能力分成兒童主導學習的器具操控能力和教師主導學習的器具操控能力.前者主要是通過幼兒的探索和發(fā)現來獲得,包括投擲、踢、扔等;后者主要是通過高結構的運動開展,包括抓(接)、踢凌空球、運球、在球落地前擊球、用球拍擊球、用長柄擊球等。抓(接)技能對兒童來說比較難,因為它涉及視覺判斷能力,又涉及身體協調能力。(五)器械(具)操控能力與身體素質器械(具)操控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含了靈敏性、力量、速度等身體素場,例如投擲時需要保持身體平衡,還需要一定的手臂、腰部肌肉的力量;快速運珠過人時需要一定的速度,還需要有一定的靈敏性;跳繩時下肢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還需要一定的全身協調性。反之,在進行器械(具)操控運動的同時,也發(fā)展了個體的身體素質。(六)器械(具)操控能力與運動負荷運動負荷包含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大肌肉運動中的器械(具)操控能力往往建立在身體控制和身體移動能力的基礎上,運動量較大,需要較大的生理負荷。同時.,器械(具)的操控需要活動者集中注意力,克服一定的困難,把握器械(具)的運動方向、速度等,所以還會產生相對較大的心理負荷。如:幼兒直線奔跑動作與在此基礎上邊跑邊推輪胎的動作相比較,顯然后者更需要個體控制身體重心,在運用身體移動能力的基礎上,需要調動自己的視覺、觸覺,克服一定的阻力去完成。因此,個體應有較強的承受運動負荷的能力,其器械(具)操控能力也應較強。三、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內容在我國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健康領域中也專門提到器核(具)操控動作的發(fā)展目標,提出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動作靈活協調地發(fā)展。比較國內外重要文件中對于學前兒童大肌肉運動中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目標,可以發(fā)現共同之處:即關注兒童對球的操控能力,內容涵蓋了拋球、接球、拍球、投擲等動作。球在兒童運動中是最為常見的活動器具,對球的操控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能反映出兒童力量性、靈敏性、柔韌性、平衡性、協調性等一系列身體素質水平。區(qū)別在于,《指南》指標中顯示出的我國學前兒童大肌肉運動方面的操控能力整體要求相對較低,范圍較窄,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上肢參與的器具操控為主,缺少下肢參與的器具操控,如踢球等。因為根據動作發(fā)展自上而下、由近到遠的原則,上肢參與的器具操控動作發(fā)展更早些,下肢參與的器具操控動作發(fā)展更晚些,這些反映出我國對學前兒童操控能力的要求比較低。二是操控動作中主客體關系單一,即只有直接用身體部位操控器具的要求,例如主體為手,客體為球,缺少間接操控的內容與要求,如通過操控球拍達到操控球的目的,因為間接操控比直接操控更難。這也反映出我國對學前兒童操控能力的要求相對較低。四、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的發(fā)展價值從嬰兒期就開始出現的對玩具拍、扔、推等各種動作對兒童的發(fā)展有怎樣的意義?人對器械(具)操控的能力發(fā)展是必要的嗎?對這些問題的回應,需要我們認真審視器械(具)操控對兒童發(fā)展的價值。從精神運動學的角度來看,運動行為總是與情感、認知以及社會部分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運動是兒童各方面的總體表現。每個運動行為總是由整個人來參加的.學前兒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發(fā)展不僅有助于運動能力的發(fā)展,也有助于情感、認知以及社會部分的發(fā)展。(一)器械(具)操控活動進一步提高學前兒童動作水平和身體素質器械(具)操控活動是兒童在徒手運動的基礎上擺弄、操作和控制各種物體。運動中器械(具)有時是一種阻力、有時是身體各部位的延伸,因此,器械(具)操控活動中的兒童需要面對更強的運動刺激,承受更大的生理負荷。這種刺激的經?;偈怪鴻C體內部不斷地進行調整而逐漸產生適應性變化,從而使機體在形態(tài)、結構和機能上都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器械(具)操控是以身體姿勢控制和身體移動這兩大核心經驗為基礎的,同時在器械(具)操控過程中反過來也影響著身體姿勢控制和身體移動能力的發(fā)展,它們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器械(具)操控活動相當于增加了身體姿勢控制和身體移動的難度,從動作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來看,當某一動作技能達到熟練程度后可以通過改變外部環(huán)境、提高任務要求來進一步使動作技能鞏固直至自動化程度。因此,通過器械(具)操控活動使學前兒童能夠享有更高更成熟的動作水平,與此同時,學前兒動作水平的日益提高意味著身體的力量型,靈敏性,柔韌性、平衡性、協調性等各類身體素質的提升。(二)器械(具)操控活動促進學前兒童認知發(fā)展皮亞杰在其認知發(fā)展理論中提出,0~2歲左右的嬰幼兒處于感知運動階段,這個階段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兒童借助這種圖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huán)境。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fā)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huán)境有初步了解的問題解決者。因此,嬰幼兒正是依靠扔、推、拍等動作認識了外界物體,建立了客體永存性等概念。學前兒童在器械(具)操控活動中,伴有大量認知活動的參與。例如,在運動中需要認識并記憶身體部位的名稱或玩具、運動器械(具)的名稱,探索器械(具)的多種玩法和功能,理解器械(具)活動的過程和規(guī)則,注意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形成一定的運動表象,還需要通過想象去模仿和表現人、物、事的各種姿態(tài)或活動,需要學習、掌握和運用基本的空間概念、時間概念和多方面的知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防雷設施安裝維護合同三篇
- 化妝品行業(yè)保安工作總結
- 兒童游樂設施設計美工工作總結
- 林業(yè)行業(yè)美工的森林保護
- 風險防范工作總結
- 【八年級下冊地理粵教版】第8章 珠江三角洲 單元測試
- 本科生畢業(yè)論文答辯記錄表
- 2025屆揚州市高三語文(上)1月質量調研試卷及答案解析
- 創(chuàng)新成果知識產權合同(2篇)
- DB33T 2188.4-2019 大型賽會志愿服務崗位規(guī)范 第4部分:禮賓接待志愿服務
- 2024版企業(yè)股權收購并購重組方案合同3篇
- 2024AIGC創(chuàng)新應用洞察報告
- 統編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情景試卷(含答案)
- 2024北京通州初三(上)期末數學試卷(含答案解析)
- 市場營銷習題庫(附參考答案)
- 2024年馬拉松比賽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4年演出經紀人資格《思想政治與法律基礎》考前必刷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必會題)
- 苗圃購銷合同范本
- 《二十四節(jié)氣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個案研究》
- 麻醉與舒適醫(yī)療
- GB/T 44899-2024商品條碼散裝和大宗商品編碼與條碼表示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