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超敏反應之過敏性休克-第一自然組課件_第1頁
Ⅰ型超敏反應之過敏性休克-第一自然組課件_第2頁
Ⅰ型超敏反應之過敏性休克-第一自然組課件_第3頁
Ⅰ型超敏反應之過敏性休克-第一自然組課件_第4頁
Ⅰ型超敏反應之過敏性休克-第一自然組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霉素過敏導致過敏性休克

(Ⅰ型超敏反應)

第一組制作問題1234(超鏈接)Ⅰ型超敏反應

之過敏性休克背景知識——超敏反應

別名:變態(tài)反應或過敏反應致敏階段發(fā)敏階段

表現(xiàn):生理功能紊亂和(或)組織損傷

實質:主要是異常、病理性的特異性免疫應答

分類:Ⅰ、Ⅱ、Ⅲ、Ⅳ型,Ⅰ型又稱速發(fā)型Ⅰ型超敏反應概述及特點

參與反應主要成分:IgE(少數(shù)為IgG4)

肥大細胞嗜堿粒細胞嗜酸粒細胞

大體機制:1變應原與肥大細胞、嗜堿粒細胞表面IgE結合

2細胞釋放活性介質3引起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縮、腺體分泌增強

常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紊亂,但無嚴重組織細胞損傷

通常鼻咽、扁桃體、氣管及胃腸道等為好發(fā)部位,引起該部位生理功能紊亂。

●有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縮、腺體分泌增強等表現(xiàn)3有明顯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變應原種類繁多,有吸入性、食物以及藥物等。

●患者對某些抗原易產(chǎn)生IgE抗體,稱為特應性素質個體。

●特應癥——一類與遺傳密切相關的速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由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青霉素具有抗原性,是半抗原。它進入機體內與蛋白質多肽分子結合后形成抗原。從而使機體產(chǎn)生IgE類抗體。IgE類抗體以其Fc段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相應的FceRI結合,而使機體致敏。當機體再次接觸相同變應原時,變應原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IgE抗體特異性結合,形成變應原—IgE復合物,激活這倆種細胞產(chǎn)生生物活性介質效應階段的主要生物活性介質1、組胺:擴張小血管、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刺激平滑肌收縮、促進粘膜腺體增加2、白三?。褐夤芷交娏页志玫氖湛s支氣管哮喘高濃度PGE抑制組胺釋放3、前列腺素

低濃度PGE促進組胺釋放4、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凝聚、激活血小板、釋放組胺5、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ECF-A):吞噬顆粒、酶作用 副調節(jié) 釋放顆粒、毒性物質 組織損傷

6、激肽:緩激肽 擴血管作用患者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血管內血漿可在10s內滲出到組織間隙,導致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迅速降低,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心排血量下降,進而內臟器官灌注量明顯不足,而致休克.

3、假如該患者發(fā)病前未使用過青霉素,是否仍會發(fā)生過敏性休克?為什么?

有可能!造成青霉素過敏的外部因素其他對于長期大量使用青霉素者,使用的次數(shù)越多,則產(chǎn)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越大。青霉噻唑蛋白不僅可在人體內形成,也可以在青霉素的生產(chǎn)或儲存過程中形成。如生產(chǎn)過程中的污染,尤其是蛋白類的污染。有些人初次注射青霉素也可能發(fā)生過敏性休克,這可能是曾吸入過青霉菌孢子或使用過被青霉素污染的注射器等醫(yī)療器械,機體已處于致敏狀態(tài)之故。造成青霉素過敏的個體因素主要決定于個體對藥物的特應性。過敏體質等因素在青霉素過敏反應中具有一定作用。(遺傳因素)青霉素過敏可以消退而非終身性。機體對青霉素過敏隨時間、內環(huán)境、免疫狀況等條件而改變I型超敏反應的防治發(fā)病率:歐洲人群中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病率為25%~35%,瑞典為30%~40%。我國北京地區(qū)的發(fā)病率高達37.7%。

Ⅰ型超敏反應的防治原則是:尋找變應原,避免再接觸;切斷或干擾超敏反應發(fā)生過程中某些環(huán)節(jié),以終止后續(xù)反應的進行。常見的三種防治方法一、遠離變應原二、脫敏療法三、藥物防治2、查找過敏原的常見方法A皮試法

1.青霉素皮試取0.1ml含10~50單位的青霉素稀釋液,在受試者前臂屈側皮內注射,15~20分鐘后觀察結果,如局部出現(xiàn)紅暈、水腫、直徑≤1cm全身不適者均為陽性。2.異種動物免疫血清皮試將1:10~1:10000抗毒素給患者作皮內注射,于15-20分鐘后觀察結果,結果判定同青霉素皮試。B誘發(fā)實驗

誘發(fā)試驗對特應病人用少量可疑的變應原直接噴霧或貼敷于效應器官(支氣管、鼻粘膜),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癥狀,以判定是否為致病的變應原。對食物過敏病人可將某種食物排除并隨后食入,以觀察該食物是否為變應原。由于誘發(fā)試驗是直接檢查效應器官的反應性,故其結果較皮膚試驗更為準確。但有出現(xiàn)嚴重反應的危險性,必須慎重從事。C特IgE抗體的測定法

應用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radioallergosorbenttest,RAST)體外測定血清中特IgE抗體,其精確度高,是安全而敏感的檢測變應原的方法。但本法不是測定肥大細胞或嗜堿粒細胞上吸附的IgE抗體,所以有的病人不一定總能測出特異性IgE抗體。由于特異IgE測定需要一定的條件,故有時采取測定局部反應部位分泌液中總IgE含量的做法也有一定的診斷意義。藥物治療使用某些藥物干擾或切斷超敏反應發(fā)生過程中的某些環(huán)節(jié)對防治Ⅰ型超敏反應性疾病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根據(jù)作用機理的不同,這些藥物又可以分為三類1.抑制生物活性介質合成和釋放的藥物①阿司匹林②色苷酸二鈉③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麻黃堿及前列腺素E等:能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2.生物活性介質拮抗藥:苯海拉明、撲爾敏、異丙嗪等組胺受體競爭劑,可通過與組胺競爭結合效應器官上的組胺H1受體,發(fā)揮抗組胺作用;乙酰水楊酸對緩激肽有拮抗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