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學計劃教材分析:這冊實驗教材對于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于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目標分解: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教學措施: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2.培養(yǎng)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具、學具的作用。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學科教學任務安排周次教學任務1時、分、秒2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4測量5國慶假期6測量7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8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9倍的認識10期中檢測11多位數乘一位數12長方形和正方形13分數的初步認識14分數的初步認識15分數的初步認識16數學廣角——集合17總復習18總復習19期末檢測課題第1單元第1課秒的認識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1課時)教材分析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2~3頁的內容及相關習題。教材通過春節(jié)聯歡晚會倒計時馬路上設有計時器的紅綠燈,1分鐘跳繩及50米跑測試四種具體情境,揭示了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并指出鐘面上的秒針,介紹了常用的可以計量秒的工具,幫助學生理解分與秒的關系,知道1分=60秒。學情分析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而本課學習的是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秒”對于他們來說是抽象、陌生的時間概念,本節(jié)課圍繞教材中的四種情境,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探究,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認識時間單位“秒”,并以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感知,進而通過分針和秒針的運動驗證“1分=60秒”。教學目標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在活動中經歷體驗1秒的長短,建立1秒的概念。2.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了解秒在生活中的應用。3.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地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教學難點建立“秒”的時間觀念擬用學法引導發(fā)現,活動體驗。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鐘表模型、電子表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借助課件,組織學生初步認識時間單位——秒。(課件出示主題圖)學生隨著課件一起倒數十個數。師:同學們,你們在哪里見到過倒計時的場面呢?剛才這樣的倒計時你們知道是用什么作時間單位的嗎?(秒)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秒”也是時間單位。二、引導探究,合作求知。1.認識鐘面上的秒針,組織學生交流。(1)出示鐘面,認識秒針。(2)思考:怎樣計量用“秒”作單位的時間?(3)指導學生觀察自己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2.體驗1秒。(1)指導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鐘表發(fā)出一聲“滴答”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2)拍手游戲:比一比,不看鐘表,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3)引導學生思考,拍一下手、數一個數就是1秒,1秒還能做什么?3.教學分和秒的關系。(1)引導學生觀察鐘表,知道秒針走1個小格的時間就是1秒,提問:秒針走1圈是多少個小格?是多少秒?(2)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鐘表,秒針走1圈,這時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3)引導學生討論:通過剛才的觀察,1分和60秒有什么關系?三、鞏固練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1.引導學生體驗1分鐘有多長。2.試一試1分鐘能做什么,1秒能做什么。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1.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仔細觀察畫面,說出自己的體會,并匯報自己對時間的相關知識的了解:1時=60分;分針走1個小格是1分鐘,走1個大格是5分鐘……1.自主探究,觀察鐘面,小組之間交流。(1)鐘面上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是秒針。(2)秒針走1個小格是1秒,走1個大格是5秒……(3)觀察手中的鐘表所顯示的時刻,說出自己的發(fā)現。2.切身體驗1秒。(1)感受鐘表發(fā)出一聲“滴答”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2)同桌合作,一人拍,一人數數,看誰能跟準秒針的節(jié)拍。(3)認真思考,傾聽老師的講解,感受1秒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3.(1)仔細觀察鐘表,和老師一起數,秒針走1個小格是1秒,秒針走1圈是60個小格,也就是60秒。(2)認真觀察鐘表,跟老師一起數,秒針走1圈,走了60個小格,是60秒,這時分針走了1個小格,是1分鐘。(3)小組討論,秒針走60個小格是60秒,這時分針走了1個小格,是1分鐘,說明1分=60秒。1.和老師一起體驗1分鐘有多長。2.明確要求,動手實踐談談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1.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這個時間單位。2.在()里填寫合適的單位名稱。(1)洋洋每天睡9()。(2)小明跑60米,用了12()。(3)學校周一升國旗大約用5()。(4)小華吃早餐大約需要20()。(5)摸摸自己的脈搏,1()大約跳了80下。3.舉例說一說1秒有多長?1分鐘有多長?板書設計秒的認識秒針走1個小格是1秒。1分=60秒教學后記課題第1單元第2課時間單位的換算與時間的計算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2課時)教材分析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4—5頁的內容及相關習題。教材通過呈現“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三個環(huán)節(jié),力求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對時、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體驗,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幾秒,因此在教學例1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牢牢記住已經掌握的相鄰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同時讓學生通過具體生活情境理解時刻與時間段的區(qū)別。借助鐘面模型幫助理解經過時間,通過交流探究找到解題方法,即“經過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教學目標1.聯系生活實際,掌握簡單的計算經過時間的問題。2.能進行有關時間單位胡簡單換算。3.經歷探究經過時間的計算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教學重點會進行有關時間單位的簡單換算。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計算經過時間的問題。擬用學法引導發(fā)現,活動體驗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鐘表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1.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1)時針、分針、秒針每走一格或一圈各表示多長時間?(2)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2.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觀察本節(jié)課的上課和下課時間,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二、引導探究,合作求知。1.探究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方法。(1)出示鐘表,撥出2時,指名說出鐘面上的時間。(2)2時等于多少分呢?討論后匯報,并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2.學習教材5頁例2。(1)出示例2的情境圖。提問:從7:30到7:45經過了多長時間?(2)組織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3)總結方法,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三、鞏固練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1.出示鐘面,第一個鐘面撥出本節(jié)課的上課時間,第二個鐘面撥出本節(jié)課的下課時間,引導學生算一算這節(jié)課經過的時間。2.按要求完成教材6頁3、4題。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1.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1.仔細觀察鐘面,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1)分針走1個小格的時間是1分鐘,分針走1圈的時間是60分鐘,也就是1小時;時針走1個大格的時間是1小時;秒針走1圈的時間是60秒,也就是1分鐘。(2)1時=60分,1分=60秒。2.仔細觀察,說出本節(jié)課的上課和下課時間。傾聽老師的話,明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1.(1)觀察鐘面上的時間,指出是2時。(2)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因為1時=60分,所以2時就是2個1時,也就是2個60分,即120分,所以2時=120分。2.(1)小組觀察、討論兩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走動的位置,從所學的知識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2)小組匯報方法。方法一: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個大格,1個大格是5分鐘,3個大格是15分鐘;方法二:兩個時間在同一個小時內,所以45-30=15(分),是15分鐘。(3)小組總結方法:可以看鐘面,通過數格子來計算;還可以用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的時間。1.明確要求,自己實踐。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1.連一連。8:202:001:552.填一填。分針走1個小格是()分,這時秒針正好走1圈,是()秒。3.想一想,填一填。1時=()分4時=()分1分=()秒3分=()秒2分=()秒60秒=()分60分=()時()時=240分4.星期日上午帥帥9:20開始寫作業(yè),9:50完成。算一算他寫作業(yè)用了多長時間。板書設計時間單位的換算與時間的計算簡單的eq\b\lc\{(\a\vs4\al\co1(時與分之間的進率是60,分與秒之間的進率是60。,把時化成分或者把分化成秒,時(分)前面是幾,就是幾個60相加。))計算經過的時間eq\b\lc\{(\a\vs4\al\co1((1)數格子;,(2)經過的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教學后記課題第1單元第3課時、分、秒的鞏固練習課型練習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3課時)教材分析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6-8頁的相關習題。練習一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學情分析本單元第一課時學生通過數格子和觀察鐘表初步感受了1分鐘有多長,認識了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并且知道了1分鐘就相當于60秒。通過各種課堂體驗活動和課后作業(yè),感受到了1秒有多長,1分鐘能干些什么,第二課時學習了時、分、秒之間簡單的換算和計算經過的時間。本節(jié)課將通過練習對以上內容進行加深鞏固。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1時=60分、1分=60秒及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2、進一步學習各種形式的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3、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時間與生活密切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擬用學法練習法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情景導入1、同學們,我們認識了時間單位,你們能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嗎?2、請學生將課余時間搜集的有關“1時、1分、1秒所能做的事情”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二、基礎練習教材第6-7頁練習一的第2、5題。誰能給大家說一說自己生活中所做的事需要多長時間?課件出示第2、5題,請學生根據剛才的表述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小組活動。(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7題)教材第8頁練習一第9題。三、課后小結通過這節(jié)練習課,同學們還有什么疑問嗎?談談你對時間的看法吧!四、布置課后作業(yè)完成練習一的第10、11題。1、學生回答。1時=60分1分=60秒2、信息分享。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想法。1、學生依次回答,其余學生評價是否合理。2、看誰估得最準確,把自己的秘訣分享給大家。3、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交流,組內訂正。1、填空。1分=()秒4時=()分5分=()秒2、在里填上“>”、“<”或“=”。400分4時10分1時150秒2分3、電影《神奇的宇宙》從下午2:05開始放映。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4、你會提問題讓同學們計算經過的時間嗎?學生輪流提問,其他學生解答。板書設計時、分、秒的鞏固練習1時=60分1分=60秒計算經過的時間eq\b\lc\{(\a\vs4\al\co1((1)數格子;,(2)經過的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教學后記課題第2單元第1課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4課時)教材分析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9-10頁的內容及相關習題。主題圖呈現了六個年級同學準備乘車去參觀“世博會”的情境,為引出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提供現實背景。例1通過提出“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引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材內容展示了如何把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轉化成若干道連續(xù)的、已經掌握的、比較簡單的口算,滲透了轉化思想,引導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情分析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整十數計算方法,以及整十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本課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不僅鞏固了兩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還為以后學習多位數的筆算加法做好了準備。同時培養(yǎng)估算意識,掌握簡單的估算策略和方法,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運用。教學目標1、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2、能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3、采用嘗試、討論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充分發(fā)揮知識的遷移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4、在學習中養(yǎng)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口算過程擬用學法引導發(fā)現,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課堂活動卡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1.在學情檢測卡中找出用學過的知識能進行口算的算式,并說一說口算方法。2.導入新課。這里面的算式有的能用學過的知識口算,有的不能用學過的知識口算,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不能用學過的知識口算的算式的口算法。二、觀察操作,探求算法。1.從沒有學過的算式中選擇一道算式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1)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分組討論探究35+34的口算方法。(2)思考:哪種方法最簡便?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3)自主探究39+44的口算方法。(出示課堂活動卡)2.比較35+42與39+44的異同。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先把兩位數轉化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再分別相加,口算出結果,也可以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得數寫在和的個位上,十位上的數相加,得數寫在和的十位上。三、鞏固練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1.先引導學生觀察教材9頁主題圖,然后解決例1。2.按要求完成教材10頁“做一做”。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1.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1.觀察算式,找出用學過的知識能進行口算的算式,交流口算方法。2.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1.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1)獨立思考,分組討論,然后匯報算法。算法一:先把其中一個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再用另一個兩位數依次加整十數和一位數。算法二:把兩個兩位數都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先算整十數加整十數,再算一位數加一位數,最后把兩次所得的和相加。(2)全班交流,然后匯報。(3)獨立完成課堂活動卡,組長匯總本組的算法,向全班匯報。方法一:先算39+40=79,再算79+4=83。方法二:用湊整法,先算39+1=40,再算40+43=83。方法三: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后算70+13=83。2.找出兩道算式計算過程中的不同之處。深入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理,明確口算方法。1.把得數相同的算式連一連40+3035+5070+1720+6560+2750+202.選一選。(1)68+26=?
(2)45+57=?
(3)85+13=?
3.填一填。(1)口算47+32時,先算(
)+(
)=77,
再算()+(
)=79(2)38+46=?(3)53+24=?4.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數從小到大排列。45+3637+5978+1467+22板書設計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35+34=69
39+44=83想:30+30=60
想:39+40=79
5+4=9
79+4=8360+9=69教學后記課題第2單元第2課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5課時)教材分析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11,13頁的內容及相關習題。在100以內的加法口算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100以內的減法口算。掌握這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生活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學習筆算的基礎。學情分析兩位數減整十數和兩位數減一位數是學生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基礎。在新課的開始,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復習,回顧已學過的知識,進一步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為下面新知的學習作鋪墊。在教學例2時,放手讓學生探究解題思路,學生通過探究既可以實現知識的遷移,掌握新知,又可以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構建方法的能力。教學目標1、經歷兩位數減兩位數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掌握其口算方法。2、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fā)展解決問題的策略。3、在學習活動中享受學習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教學難點正確的口算需要退位的兩位數減兩位數擬用學法引導發(fā)現,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復習引入算一算。28+36=74+15=二、實踐探究1.課件出示教材11頁例2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發(fā)現數學信息。(普通快客的票價是65元,動車的票價是54元,世博專線大巴的票價是48元)2.引導學生根據上面的信息提出用減法解決的問題。問題一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錢?問題二世博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錢?3.你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4.解決問題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65-48的口算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題。填空:口算65-48,先算65-□=□,再算□○□。5.觀察板書,思考:今天學的減法有什么特點?6.師小結: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可以把減數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然后用被減數依次減去這兩個數。這就是我們今天新學習的內容——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板書課題)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有助于實現知識的遷移,使學生體會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習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鼓勵學生探究多種口算方法,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三、鞏固練習1.完成教材11頁“做一做”。2.完成教材13頁5、6題。四、課堂總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五、布置作業(yè)教材第13頁第7、8題。匯報、交流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的算理。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說出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理的過程,為學習新知作鋪墊,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解決問題一。(1)學生列出算式,并嘗試解答。(2)學生組內交流、討論,然后匯報各自的算法。算法一算法二算法一:口算過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算法二:口算過程:先算60-
54=6,再算5+6=11。算法三:口算過程:先算60-50=10,再算5-4=1,最后算10+1=11。(1)引導學生匯報自己的口算過程。(2)先在小組內討論,嘗試其他算法,然后全班匯報、交流。(3)比較兩個算式的不同。(問題一是不退位減法,問題二是退位減法)師生共同總結:被減數與減數都是兩位數,計算時用口算1.計算。57-36=62-17=43-30=50-19=48-9=(1)上半場比賽結束,1隊得分28分,2隊得分43分,2隊領先()分。(2)全場比賽結束,1隊得分45分,2隊得分67分,下半場2隊得了()分。3.一件上衣46元,一條褲子38元,上衣比褲子貴()元,上衣和褲子一共()元。板書設計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
教學后記課題第2單元第3課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練習課)課型練習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6課時)教材分析“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練習課”是本單元教學的第三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鞏固與提高。學情分析例1和例2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現個別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的要求,本節(jié)課主要練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與進位)的計算。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2.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類推能力、理解能力。3.進一步經歷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類推能力、理解能力。擬用學法自主練習法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復習回顧請根據前面的學習,回答下列問題。1、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時要注意什么?2、你是如何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3、計算:52+35=86-34=27+53=36-28=二、基礎練習1、計算下列各題。24+32=62-51=75-26=65+37=25+48=44-15=39+25=75-58=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復習回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法則。2、教材第12頁練習第3題。教師分析題目:本題是關于購物的題,將簡單的計算問題融入生活中。解決的問題: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鬧鐘需要多少錢?教師引導:已知地球儀58元,鬧鐘25元,我們只需兩者價格相加,算等于多少即可。3、教材第12頁練習第4題。學生看圖理解題意,找出要解決的問題所需要的信息。三、鞏固練習1、教材第13頁練習第7題。分析題目:首先我們觀察上半場的記分牌,上半場結束,28比43,2隊領先多少分?理解領先一詞是什么意思。2、教材第13頁練習第8題。請學生認真思考后,再回答。四、本課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請學生回答。小組比賽,接龍游戲。請學生口答計算過程。比一比,看誰算的快。學生了解各種商品算出的價格。找出要解決問題的有關信息。學生動腦動手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列式解答:36+24=61(個)小組間交流答案進行訂正。學生獨立列式解答:43-28=15(分)小組交流。談談本節(jié)課收獲。1、口算36+42=74-36=35+24=39+34=46-15=60+34=73-25=27-15=44+27=2、買一雙鞋64元,一雙襪子17元,買一雙鞋比一雙襪子貴多少元?3、小剛在做減法練習題時,把被減數個位上的0錯寫成了6,把被減數十位上的8錯寫成了3,這樣得的差是61,正確的差是多少?4、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板書設計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練習課)52+35=86-34=27+53=36-28=教學后記課題第2單元第4課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7課時)教材分析筆算幾百幾十數加、減幾百幾十數是筆算兩位數加、減法的拓展,它們的算理完全相同,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注重對已有知識的復習,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遷移類推學習新知識。學情分析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讓學生在已經掌握了整十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集體討論等活動自主探究計算方法,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同時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學目標1、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正確進行計算,掌握筆算方法。2、培養(yǎng)學生遷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和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學重點1、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及計算的能力。教學難點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擬用學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相結合法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口算卡片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80-74=35+18=63-44=46+35=82-55=54+26=32-19=65+28=2.說一說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3.導入新課。本課時我們將繼續(xù)學習有關三位數的計算。二、自主探究,明確算理,掌握算法1.課件出示例題:光明小學三年級的環(huán)保小組五月份開展了“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活動。第一周收集了280節(jié)廢電池,第二周收集了420節(jié)廢電池。(1)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節(jié)廢電池?(2)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了多少節(jié)廢電池?2.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列式。3.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問:這兩道題與前面學習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有什么相似之處?可以用口算得出結果嗎?4.引導學生嘗試筆算,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先獨立思考,再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展示算法。5.指出筆算加、減法時應注意的重點問題。(1)加法:十位上相加滿十向百位進1,百位上的數相加時要把進上來的數加上。(2)減法:十位上的數不夠減,從百位上退1當10再減;百位上的數退1后是幾?6.引導學生總結出幾百幾十數加、減幾百幾十數的筆算方法。三、鞏固練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1.課件出示教材14頁例3,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2.拓展練習(出示課堂活動卡)。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1.總結本課時的學習內容。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1.獨立思考,運用學過的知識口答。2.回想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3.明確本課時要學習的內容。1.看課件讀題,明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2.小組合作探究列式方法,選代表匯報。(1)280+420;(2)420-280。3.在老師的指導下得出口算方法。(1)按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算出結果。(2)先把0前面的數相加、減,算出得數后再在末尾添上一個0。4.在練習本上進行筆算,小組討論筆算時遇到的問題。5.對照自己所列的豎式,一一檢查是否正確。6.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用豎式計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計算加法算式有進位的要處理好進位問題,計算減法算式不夠減的要處理好退位問題。1.明確題意,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并進行計算。2.完成課堂活動卡,匯報解題結果,全班交流訂正。談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1.填一填。(1)口算48+36時,先算()+()=(),再算()+()=()。(2)78-49的口算方法是先算78-()=(),再算()-9=()。2.用豎式計算。410+250=630+290=970-580=450-360=3.選一選。(1)得數是140的算式是()。-120B.960-140-310(2)下面計算正確的算式是()。+170=500+130=590-170=3904.填空。(1)筆算540-190時,要從()位減起,()位上不夠減,要從()位上()1當(),最后的得數是()。(2)板書設計幾百幾十數加、減幾百幾十數的筆算教學后記課題第2單元第5課估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8課時)教材分析估算是一種開放型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其方法也靈活多樣,且第一學段的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方法都在形成的過程中。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對學生估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有章可循,從而進行合理的估算。本節(jié)課通過創(chuàng)設媽媽去買電器的情境引出估算問題,讓學生從生活情境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受到估算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學情分析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在交流估算方法以后,引導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更合理,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要選擇合理的策略。同時,通過練習,讓學生逐步積累估算經驗,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教學目標1、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估算的意識及能力,并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2、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識,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學重點掌握加、減法估算的方法。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擬用學法自主探究法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創(chuàng)設情境,聯系實際1.引導思考:我們學校大約有多少名學生,有多少位教師?你從家到學校大約要走多少分鐘?2.揭示課題: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只需要回答出一個大概的數就可以了,這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估算。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1.課件出示例題:媽媽要買一臺321元的電風扇和一個237元的電飯煲,帶550元夠嗎?(1)引導學生讀題,想一想從題中能知道哪些數學信息。(2)列式解答。2.引導學生進行估算,然后交流算法。提示:把算式中的加數看成什么樣的數才便于口算出得數?3.找出合理的估算方法。(1)引導學生比較兩種估算方法,明確哪種方法估算出的結果最接近準確數,能較好地解決問題。(2)小結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估算方法。三、鞏固練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1.出示教材15頁例4,引導學生獨立完成。2.完成課堂活動卡。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1.師總結本課學習內容。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1.獨立思考,聯系實際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2.聯系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估算。1.認真讀題,理解題意。(1)在題中找出數學信息及所要解決的問題。(2)列式:321+237。2.小組合作,嘗試估算。估算方法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方法一321≈300,237≈200,300+200=500。方法二321≈320,237≈240,320+240=560。3.交流估算方法,分析哪種估算方法更合理。(1)分析估算方法的合理性。方法一把數估小了,且結果與準確數的差距較大,不能解決問題,失去估算的意義。方法二估算的結果比較接近準確數,能有效地解決問題。(2)得出結論:估算時要把三位數看成與之最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1.仔細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完成。2.交流估算過程和結果,說說自己的估算方法是否合理,為什么?談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1.算一算。320+450=500+200=260+180=610+240=400+300=100+350=800+120=260+400=2.分一分。203287415306195399254362接近200接近300接近4003.估一估。(1)207+142≈(),207接近(),142接近(),()+()=()。(2)一個數是496,另一個數是354,它們的差大約是()。4.左邊的算式對應右邊的哪個估算結果?連一連。124+362430297+308480568-141600674-205780748-122470313+471630板書設計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估算估算方法:先把三位數看成與之最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再相加或相減。教學后記課題第2單元第6課估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練習課)課型練習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9課時)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16-18頁的內容,要求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學情分析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估算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什么時候該估成整百數,什么時候該估成整十數,什么時候該兩個數同時估,什么時候該估兩個數中的其中一個數,而且該是哪個數,學生很難分清。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幾百幾十數加、減幾百幾十數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掌握估算方法。2、讓學生參與到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估算、計算過程中,體驗數學的魅力。3、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會用估算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有關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估算方法。教學難點掌握合適的估算方法。擬用學法自主練習法媒體資源或教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復習回顧1.請根據前面的學習,回答下列問題。(1)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時要注意什么?(2)你是怎樣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2.幫助學生回憶列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以及幾百幾十數加、減幾百幾十數的計算要點,鞏固前幾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二、基礎練習1.教材第17頁練習三第5題。2.教材第17頁練習三第6題。教師提示:這道題其實就是比較大小。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得出各式的結果,再與400和500比較。3.教材第18頁練習三第13題。然后教師指名學生說圖意:學校旁的冷飲店上午賣出冰棍219根,下午賣出冰棍392根,一天大約賣出多少根冰棍?原有汽水528瓶,賣出了184瓶,現在大約還有多少瓶?三、鞏固練習郵局、電影院和學校在創(chuàng)業(yè)大路的旁邊,郵局距學校281米,電影院距學校359米,郵局距電影院大約有多少?小組派代表匯報本題的兩種情況:(1)如果郵局和電影院在學校的同一側,如圖所示,那么郵局距電影院有359-280米。▽
★電影院郵局學校估算359-281。(2)如果郵局和電影院分別在學校的兩側,如圖所示,那么郵局距電影院有281+359米。▽★
電影院學校郵局估算359+281。四、課后小結經過本節(jié)練習課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收獲?1.學生回答。2.計算。22+45=27-14=78-39=24+56=520+350=860-340=470+330=360+220=240+550=270+390=390-250=800-150=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訂正,討論交流。2、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教師指名學生說一說方法。3、學生先仔細觀察,再說明題意。學生獨立分析并解答:一天大約賣出多少根冰棍?估算219+392,估算方法:把219看成220,把392看成390,所以220+390=610(根)。原有汽水528瓶,賣出了184瓶,現在大約還有多少瓶?估算528-184,估算方法:把528看成530,把184看成180,所以530-180=350(瓶)。學生思考,小組討論。1.把估算的結果寫在后面的括號里。238+389()592-195()204+358()521-395()506+196() 419-253()2.按要求把下面的數填在相應的位置193205311294404218398287接近200:接近300:接近400:板書設計估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練習課)四舍五入教學后記課題第2單元第7課整理和復習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10課時)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它又是學生今后學習萬以外多位數加減法以及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在計算教學中,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良好載體,其中的估算教學更是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一種很好的途徑。另外,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運用,是學生所要學習的“必需數學”,因此,學生務必切實的掌握好。學情分析采用引導發(fā)現法進行問題探索,通過教學環(huán)境的情感渲染,利用情境引出問題,調出學生大腦中無意識領域的潛能,使學生在精神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問題探索,讓學生充分敘述自己的思路。教學目標1、通過梳理知識點一級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2、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3、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重點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教學難點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擬用學法練習法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復習導入1、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1)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2)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提問:需要注意什么?3、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可以用兩位數的加減法進行口算。(2)方式雖然不同,一個口算,一個筆算,但是運算的算理一樣,都是滿十進一,退一當十。二、基本練習1、口算。52-35=86+34=47+33=36-20=23+69=62+18=70-26=65+15=2、計算。650+340=370+480=390+250=520-300=840-560=750+540=440+150=600-240=3、估算。(1)出示教材第19頁第2題課件,組織學生讀題,從中獲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計算?(2)學生交流后板書:632-441.(3)提問:這個和我們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樣?如何進行估算呢?(4)學生討論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三、鞏固練習1、完成教材第20頁練習的第1題。2、完成教材第20頁練習的第2題。3、完成教材第20頁練習的第3題。四、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梳理了哪些知識?本單元的知識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小結1: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與另一個加數依次相加,這樣口算更加快捷。小結2:兩位數減兩位數,可以把減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從被減數中依次減去,這樣口算比較便捷。小結3:列豎式時,數位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從個位加(減)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進一(哪一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退一當十),主要不要漏加進來的一(不要漏減走的一)。給學生自由發(fā)言,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說說口算思路。提問:口算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分組活動,看哪一組最快最準做完?然后各組委派一人匯報結果??梢赃x擇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選擇列豎式的方法。算法一:632大約是600,441大約是400,600-400=200,大約多200個座位。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約多180個座位?!浪愕姆椒ú痪窒抻谝环N,只要學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給予肯定。并比較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更合理。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解疑答惑。1、口算500+900=140-50=1300+700=400+3700=38+40=70+80=960-500=69-8=60-20=1100+300=24+30=190-30=2、錯題門診:出示:135+69825(1)獨立思考,檢查這道豎式,作出判斷。(2)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判斷。(3)抽生匯報錯在那里,怎樣改正,強調改正格式。(4)我們在今后的計算中應該注意些什么?3、一臺電扇145元,一口電飯鍋287元,媽媽有400元錢,買這兩樣商品夠嗎?板書設計整理和復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教學后記課題第3單元第1課毫米的認識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11課時)教材分析1.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通過用尺子測量,使學生直觀地體會到測量結果如果不是整厘米時,就要尋找新的途徑。2.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了解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比一比、找一找、測一測、說一說。學情分析毫米的認識是學生對長度單位認識的拓展,由抽象思維發(fā)展到形象思維,再由形象思維發(fā)展到抽象思維,通過估一估、測一測,提高學生的估計、測量能力。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遵循知識的形成過程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新知。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教學重點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教學難點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擬用學法引導發(fā)現,活動體驗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尺子、購物卡、電話卡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1.出示購物卡,引導學生思考應該用什么作為購物卡的長度單位。2.出示手中的電話卡,引導學生估測電話卡有多長,然后用尺子量一量。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1)引導學生思考電話卡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怎么辦。(2)引出本節(jié)課要認識的長度單位——毫米。二、實踐操作,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1.引導學生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1)引導學生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2)引導學生與書中的小朋友估測的數值作比較。2.出示教具,指導學生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3.引導學生共同明確數學書的長、寬、厚分別是多少。4.引導學生思考測量時應該注意什么,并敘述測量時遇到的問題。5.由測量時遇到的問題引出毫米。三、合作探究,認識毫米,了解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1.出示尺子,引導學生數一數1厘米的長度里有幾個小格。2.引導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3.師生共同總結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四、鞏固練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1.引導學生用尺子測量其他學具的長度。(1)師生共同探究測量結果。(2)總結測量中應注意的問題。2.指導學生先估計,再測量生活中的物體。五、課堂總結,拓展延伸1.師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1.獨立思考,敘述學過的長度單位。2.同桌合作,動手量一量電話卡的長度。3.思考問題并回答。1.小組合作,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2.小組討論與書中的小朋友估測數值的差異。3.實際操作,用尺子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4.敘述測量時遇到的問題及應該注意的事項。5.明確當用厘米不能精確表達長度時,就需要一種新的長度單位——毫米。1.拿出尺子,數出1厘米的長度里有10個小格。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同桌之間互相比劃1毫米的長度。3.明確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1.小組合作,動手測量學具的長度。2.小組討論后運用尺子進行實際測量。談談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1.填一填。1米=()厘米200厘米=()米8米=()厘米2.估一估。估計字典的長字典的寬字典的厚3.測一測。實際測量字典的長字典的寬字典的厚4.數學游戲——考考你。(1)1至2厘米之間是()毫米。(2)5至6厘米之間是()毫米。(3)3至5厘米之間是()毫米。(4)4至8厘米之間是()毫米。5.量出下列圖形每條邊的長度(以毫米為單位)。板書設計毫米的認識1厘米=10毫米教學后記課題第3單元第2課分米的認識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12課時)教材分析在操作中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了解分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通過比一比、找一找、測一測、排一排使學生獲取了分米的有關知識,建立分米的長度觀念。著重培養(yǎng)估測能力。學情分析分米的認識是學生對長度單位認識的進一步擴展,是由形象思維發(fā)展到抽象思維的過程,學生通過測量,提高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估一估、測一測,提高學生的估計、測量能力。教學目標1.讓學生懂得測量不同長度的物體要用合適的長度單位,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并學會用其量物體的長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2.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發(fā)展測量技能。3.讓學生在學習中能主動求知,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教學重點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教學難點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擬用學法引導發(fā)現,活動體驗。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尺子、米尺、10厘米長的鉛筆和紙條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說一說最小的長度單位是什么。2.把這些長度單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并用手勢告訴大家1米、1厘米、1毫米大約有多長。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教師用手勢做出尺子上10厘米的長度,讓學生說一說有多長,并讓學生猜一猜這個長度還有一個名稱是什么。二、實踐操作,認識分米1.測量課桌的長度。(1)用尺子測量課桌的長度。(2)討論用尺子測量課桌的長度時遇到的困難。2.出示10厘米長的鉛筆,指導學生選擇同樣長的紙條和鉛筆測量課桌的長度。3.引導學生比較選擇哪種學具測量課桌的長度更簡便。探究問題:測量時如何選擇測量工具?4.通過測量時選擇的學具引出分米的概念。5.出示米尺,引導學生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6.觀察尺子,看1分米之間有幾個小格。7.總結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之間的進率。三、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1.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所有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2.出示例題,請學生獨立填空,并說說自己的想法。2厘米=()毫米80厘米=()分米3.小結: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時必須要牢記它們之間的進率。四、鞏固練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1.引導學生用米尺測量椅子的高度。2.指導學生先估計,再選擇測量工具測量教室中的物體。五、課堂總結,拓展延伸1.師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1.獨立思考,敘述學過的長度單位。2.小組選派三名同學到黑板前給學過的長度單位排序,下面的同學用手勢比劃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3.思考問題,與老師做同樣的手勢。1.(1)先估計課桌的長度,再用尺子測量。(2)小組合作,測量課桌的長度,并討論測量時遇到的困難。2.小組測量,體會用10厘米長的鉛筆、10厘米長的紙條測量課桌的長度比較煩瑣。3.小組同學選用不同的學具測量課桌的長度,比較選擇哪種學具測量課桌的長度更簡便。4.看一看1分米有多長,找出身邊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5.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用手勢體會1分米的長度。6.拿出尺子,數一數1分米的長度里有幾個小格,小組之間交流自己數出的結果。7.明確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敘述學過的所有長度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2.在練習本上完成填空,然后同桌之間互相說說自己的想法。3.再次回顧一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1.小組合作,動手測量椅子的高度。2.小組討論后運用測量工具親自測量。談談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1.填一填。1米=()厘米1厘米=()毫米60毫米=()厘米700厘米=()米2.填一填。測量牙刷的長度,應用()作單位;測量作業(yè)本的厚度,應用()作單位;測量課桌的高度,應用()作單位。3.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1)教室的門高約2()。(2)1分硬幣厚約1()。(3)飲水機高約9()。(4)毛筆長約30()。(5)鐵釘長約40()。4.在○里填上“>”“<”或“=”。6厘米○6分米2米○9分米80厘米○8分米19毫米○1分米3厘米○1分米-7厘米5.李老師買來一根10米長的繩子,每2米做一根跳繩,一共能做多少根跳繩?板書設計分米的認識1分米=10厘米教學后記課題第3單元第3課毫米、分米的認識(練習課)課型練習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13課時)教材分析這部分教材分三段進行教學,先教學毫米的認識,再教學分米的認識,最后教學單位的換算。分米的認識與毫米的認識在編排上類似,主要通過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單位的換算主要是長度單位間的變換,這里限于單名數,目的是鞏固學生對長度單位之間進率的認識。學情分析以前我們學習過量一個物體的長度或量距離是用米和厘米作單位的,但不少學生基本知識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對上述這些出現的問題,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強對比練習。讓同學們明確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區(qū)別,更分辨談們之間的進率。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審題,提高解題能力。教學目標1.在實際活動中鞏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進一步鞏固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2.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實際操作中靈活運用。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細心觀察、勤于動手、善于動手、善于分析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重點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難點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擬用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討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米尺、直尺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復習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毫米和分米練習課。板書:毫米和分米練習課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課件出示考考你: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二、鞏固練習1.用手比劃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2.能不能用你們的小手比劃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大約有多長嗎?3.指名比劃1米,師用尺量。
4.生比劃1分米、1厘米、1毫米,右手比劃,左手用尺量,看比劃的是否準確。5.(小朋友比劃的真準確,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這些線段。)三、拓展練習1.畫5毫米的線段。
過渡:畫出5毫米的線段?2.畫1分米的線段。過渡:請小朋友在紙上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誰來說說1分米的線段是怎樣畫的?(教師收集作品,投影展示學生所畫的線段)過渡:同學們真棒,畫得非常好,老師有些題目要考考大家!3.練習(1)完成書第24頁第3題。
(2)完成書第25頁第8題。四、本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一、自主思考、回顧所學知識并向老師匯報,說說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1.米、厘米、分米。2.獨立完成舊知識鋪墊: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二、(一)通過對基本單位的長度比劃,讓學生對各個長度有一個初步的感知,提升對長度單位的理解。學生動手操作并與同桌互相交流。(二)通過畫5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提高學生實際的操作能力,加深對這些單位的鞏固。學生獨立畫線段。1.畫出5厘米。2.和1分米的線段。10厘米就是1分米,這條線段就是1分米的線段。3.(1)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2)獨立完成,交流匯報。(三)歸納毫米和分米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加深印象,形成脈絡。1.圈出正確的答案。黑板長:4厘米、4分米、4米。毛巾長:7厘米、7分米、7米。
2.填上正確的答案。2分米+3分米=(
)分米=(
)厘米;30毫米+50毫米=(
)毫米=(
)厘米。
3.判斷下面句子的對錯。圓珠筆長14分米。(
)桌面長2厘米。(
)大樹高10米。(
)硬幣厚30毫米。(
)
4.一層樓高約()米,5層樓是()。板書設計毫米、分米的認識(練習課)1毫米、1厘米、1分米教學后記課題第3單元第4課秒的認識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14課時)教材分析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26頁的內容及相關習題。教材通過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運動場跑道導入,讓學生體會運動場的長度,通過實際測量一圈的長度,幫助學生理解米與分米的關系,知道1000米=1千米。學情分析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到1米有多長,通過生活實際中的百米賽跑從而感知100米有多長,再通過一圈兩圈的圈數了解到1000米的長度。通過實際測量讓學生體驗、感知,進而驗證“1千米=1000米”。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2、掌握千米和米的換算方法。3、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教學重點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教學難點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擬用學法引導發(fā)現,活動體驗。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測量工具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導入,初步感知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武漢到廣州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說邊板書)二、學習新知(一)導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教學例4)如:(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說標記的意思。(2)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3)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千米的認識)(二)新課展開:1、聯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1千米有多長呢?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1千米到底有多長?(1)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小學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著它跑幾圈是1千米?(2)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三、實際運用1、第一關(練習六第4題)2、第二關(練習六第8題)3、第三關(練習六第14題)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1、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仔細思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要求的長度自主探究,小組之間交流。((1)測量鉛筆的長度。(2)測量硬幣的厚度。(3)測量課桌的高度。(4)測量教室的長。(5)測量武漢到廣州的路程。師:如果要測量武漢到廣州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圖1: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圖3;離南京還有98千米。圖4:地圖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別表示實際長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學生回答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千米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qū)分)學生先讀題,然后理清思路,他們選擇什么方式去比較合適,關鍵是看出發(fā)地點與目的地點的距離,根據距離的長短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1.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2.追問:2千米=()米(讓學生說想法,如:2千米里有2個1千米,就是2000米)4千米=()米3000米=()千米9千米=()米6000米=()千米3.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師帶大家到智慧宮去闖一闖,愿意嗎?再了解一下,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別是多少,根據距離,估測一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長能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板書設計千米的認識1千米=1000米教學后記課題第3單元第5課千米的換算及路程的估算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15課時)教材分析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27頁的內容及相關習題。教材通過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通過“想”引導學生運用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通過估算距離進一步感受長度單位。學情分析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米、毫米、分米、千米”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有一定認識,在這里將要學習千米的換算和路程的估算。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本課時實踐性比較強,需要學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并積累知識。教學目標進一步理解長度單位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驗1千米的長度,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3.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教學重點掌握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及換算方法教學難點建立路程的估算擬用學法講解引導,小組交流推理和聯系實際。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卡片、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復習導入??ㄆ鍪鞠旅娴念}目,學生搶答。1米=()分米2厘米=()分米1米=()厘米1千米=()米二、引導探究,合作求知。1.教學教材第27頁例5。(1)這兩道題你能解決嗎?獨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2)同桌互相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您能出一道題考考大家嗎?試試看。
(4)老師這兒也有幾道題想考考大家,看看誰能全部都做對。(板書)
4千米=(
)米
9000米=(
)千米
3000米=(
)千米
6000米=(
)千米
2.教材第27頁例5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弄懂題意,(2)說說通過填圖,你有什么體會?3.教學例6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1)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來估算的。100米要走200步,從家到學校600步,相當于3個200步,所以大約就是300米。(2)小東是利用公共汽車站的距離來估算的。從家到學校要經過3站公共汽車站,每站大約是500米,所以3站大約是1500米。
(3)小紅是利用時間來估算的。走100米大約需要2分鐘,從家到學校大約要走10分鐘,相當于5個2分鐘,相當于5個100米,所以,就是500米。三、鞏固練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1.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4題。2.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3題。指名學生回答,引導其他學生判斷回答是否正確。3.教材第30頁練習六第14題。(1)讀圖,講一講。(講了什么事?還知道什么條件?要解決什么問題?你們能解決嗎?)(2)四人小組活動:回答教材上的問題,說一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3)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學生進行搶答。自主學習,同桌互動并記錄疑問,獨立完成相關提問。自學檢測,學生交流學習引導學生思考,回答相關題意的意思,談談體會。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談談“從你家都學校大約多遠”,并思考你是怎么想的,做好記錄。1.學生獨立完成。2.在組內交流訂正講出每道題的解題思路。3.組內利用錯例,借助錯例講算理、講方法及解題思路。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鉛筆長15()電線桿高10()數學課本厚()課桌高7()2.填空700米+1300米=()千米。2千米-500米=()米1千米-600米=()米3.估一估從你家到最近的商店大約有多遠。4.拓展練習蘭蘭家距圖書館800米,她出門前往圖書館借書,走了100米后發(fā)現忘帶借書證,連忙回家拿借書證之后再去圖書館。蘭蘭總共走了多少米?5.拓展練習在40米長的馬路一邊栽樹,每隔8米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板書設計千米的換算及路程的估算4千米=(4000)米9000米=(9)千米8千米=(8000)米7000米=(7)千米5千米=(5000)米6000米=(6)千米教學后記課題第3單元第6課千米的換算及路程的估算(練習課)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16課時)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內容主要是強化練習鞏固,學生剛剛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和千米的換算,需要學生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漸完善知識儲備。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建立在操作的基礎上。學情分析學生剛剛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和千米的換算,對于換算的速度很慢,換算的準確度很差,現在要學習千米,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要多設置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目標進一步理解長度單位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類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重點掌握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熟練換算方法。教學難點正確合理地估算路程。擬用學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媒體資源或教具PPT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復習回顧1千米=()米2千米=()米50厘米=()分米5千米=()米1米-3分米=()分米1分米-5厘米=()厘米25厘米+35厘米=()分米23毫米+57毫米=()厘米11千米-8千米=()米二、基礎練習1、單位換算練習2、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2題要求:弄懂題意后,學生獨立完成。題目分析:本道題目考查的是學生對日常交通工具的熟練程度,擴大對學生知識面的考查。3、教材28頁練習六第6題估一估,從教室到校門口大約有多遠?(1)我們可以利用步子的多少來估算。(2)我們也可以利用時間來估算。三、鞏固練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教材第29頁練習六第9題2、教材第29頁練習六第10題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學生練習,獨立完成分析與解答:有多種估算方法。教材指名學生讀圖,幫組學生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并訂正。1、填一填5千米=()米8000米=()千米7千米=()米6000米=()千米12千米-5千米=()米13000米=()米4千米=()米3000米=()千米9千米=()米6000米=()千米2、算一算一圈400米,5圈幾千米?如何列式計算,先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然后指名回答。板書設計千米的換算及路程的估算(練習課)1千米=()米2千米=()米50厘米=()分米5千米=()米教學后記課題第3單元第7課噸的認識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總序第17課時)教材分析教材中的例題非常直觀,例題利用學生的體重地疊加來引導學生認識本節(jié)課的內容--噸無疑是最能讓學生接受理解的方式。教材里面的拓展課后作業(yè)設計得很巧妙,一方面對這節(jié)課“噸”的認識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養(yǎng)成生活實際中節(jié)約水的良好習慣,完善改善學生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建立更為豐富的知識體系結構。本課屬于“測量”的領域范圍,在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基本思維訓練,合作并探究各個質量單位的換算關系。學情分析學生在先前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關于長度測量方面的知識,也學會了關于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墒亲寣W生立馬從長度區(qū)域轉移到重量區(qū)域,這是很困難的。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方式還處在依賴于客觀具體的事物和直觀的經歷經驗上面,所以這節(jié)課要引導學生從前幾節(jié)課的長度測量轉移到重量測量內容,從生活中的遇到見到的實際經驗出發(fā)來引導學生認識噸并且正確掌握噸與千克以及其他質量單位的換算關系。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換算。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真正感知數學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教學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擬用學法引導發(fā)現,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試車跑道施工方案
- 鐵路拱型護坡施工方案
- 2025年度金融服務合同:投資銀行并購服務協議3篇
- 2025年度設備采購與安裝合同(含技術參數)2篇
- 2025-2030年中國飲用蒸餾水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鑄鐵鍋行業(yè)運行狀況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度項目委托管理合同標的及合同屬性3篇
- 2025年房屋裝飾保養(yǎng)合同3篇
- 2025年新型商業(yè)空間租賃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及規(guī)定
- 《無人機法律法規(guī)知識》課件-第1章 民用航空法概述
- 部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1-6單元作文課件
- NB/T 11434.5-2023煤礦膏體充填第5部分:膠凝材料技術要求
- 2020-2024年安徽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中考物理試卷(5年真題+答案解析)
- 手術器械與敷料的傳遞
- 提高護士手衛(wèi)生執(zhí)行率PDCA案例匯報課件(32張)
- 日本人的色彩意識與自然觀
- 校園網絡系統(tǒng)的設計規(guī)劃任務書
- 部編版5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學歷案
- 建造師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二局培訓精簡版課件
- 電工(三級)理論知識考核要素細目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