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提問梯度的設置_第1頁
語文課堂提問梯度的設置_第2頁
語文課堂提問梯度的設置_第3頁
語文課堂提問梯度的設置_第4頁
語文課堂提問梯度的設置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課堂提問梯度的設置“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恰當?shù)奶釂?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可以引導學生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層層深入地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探究研習的目的。

一、提問不當?shù)膸追N類型

我們經(jīng)常忽略了學生認識問題的層進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提出一些大而泛,甚至讓學生不著邊際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這些不恰當?shù)奶釂栍腥缦骂愋?

1.急功近利型。有的老師在課堂上對所教課文的重難點把握得很好,但是在設置問題時卻不注意循序漸進,往往未經(jīng)基礎設問鋪墊就把課文的重難點拋給學生,讓學生一時不知從何處著手分析問題。

例如,在學習經(jīng)典文言篇目《赤壁之戰(zhàn)》時,文章的重點是分析戰(zhàn)前決策和準備的重要作用。有的教師在接觸文本之初就拋出問題“戰(zhàn)前決策和準備對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怎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為還沒有深入研究文本,學生對戰(zhàn)前的決策和準備的內(nèi)容根本不了解,也無法歸納決策對勝利的決定性作用,回答問題時自然不明所以了。

這種直接拋出問題的做法顯然不利于學生進行分層思考,學生不能回答出來也是意料之中的。因此,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我們既要以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核心,也要注意分層設問。

2.大而空泛型。在設置問題時,我們常常以為問題問得越大,學生回答的就越豐富。其實不然。大而空泛的設問往往容易讓學生不知該從何處找到切入點。再加上學生的閱讀面、知識面較窄,概括總結(jié)的能力也有限,這一類問題容易給學生一種不著邊際的感覺。

在備教李白的《蜀道難》時,一年輕教師在拓展延伸部分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試比較李白和杜甫在詩歌風格上的不同,并分別闡述他們的詩歌對中國詩歌發(fā)展史的重要意義?!备咧猩壳敖佑|李杜詩歌并不多,再加上學生對詩歌的了解程度也參差不齊,設置這樣的問題顯然不恰當。但是,這位年輕教師初生牛犢不怕虎,希望課堂的內(nèi)容變得更大,更廣闊,以便求得“大語文”的效果。所以他還是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讓學生討論。結(jié)果學生們對此問題無從下手,倒希望教師能專門拿出幾節(jié)課來講講杜甫,講講李白,講講中國詩歌發(fā)展史。

語文課堂上設置問題一定要切實關注學生實際,立足于文本和學生的思考能力,不能為了追求“做大”而“變空”,使課堂陷入華而不實的境地。

3.盲目簡單型。有人說既然問題不能太深,又不能太大,那我們就設置比較簡單的問題吧!其實太難不好,太容易更不好。太容易了,學生懶洋洋的,沒有學習興趣,沒有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教學效果相應也較差。有的老師在語文課堂上經(jīng)常自己把答案說出來,然后問“對不對”“是不是”,學生開始還稀稀落落的應兩聲,到后來就只有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了。這樣的課堂提問,根本就是在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更不用說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了!

二、提問梯度的設置方法

如何才能把握好課堂提問的“梯度”呢?一位教育家說得好:“要把知識的果實放在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位置?!边@個比喻生動而準確地告訴我們: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而應該讓學生跳一跳——開動大腦積極思考后獲得正確的結(jié)論。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也會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筆者認為,要想實現(xiàn)語文課堂梯度提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設置問題依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這個規(guī)律就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易到難?!吧茊栒呷绻阅?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意思是說設置問題就像砍伐樹木一樣,先從容易下手的地方砍起,然后再砍那些枝節(jié)交錯難以處理的地方。語文課堂上設置疑問,在圍繞課堂教學重難點的前提下,應先從簡單的問題問起,然后一步步問到核心問題。理論上把這種方法叫做“剝洋蔥法”,一層層的深入分析,直到把問題剖析透徹為止。有些問題,是由局部到整體組成的,可以先從一個個小問題入手,然后把各個小問題的答案綜合起來,概括出核心的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時候,我們要對學生講到說明順序的重要性。這就需要學生歸納每一小節(jié)所寫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加以總結(jié),找出說明的順序。如寫荔枝果,先寫到它的外形,顏色,大小,然后深入到荔枝膜,荔枝的假種皮,荔枝的果核。問清了每一段說明的荔枝的主要特征以后,再把它們綜合起來比較,就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是按照由表及里,由外到內(nèi)的過程來說明的。綜合幾個小問題的答案,就能得出新問題的答案。這就是典型的由小到大的提問方法。

就拿前文所舉例的《蜀道難》而言,教者完全沒有必要一下子讓學生比較李杜詩風的異同和影響??梢韵茸寣W生說說對李白或者杜甫詩歌的了解,然后讓學生選出兩首比較典型的,大家比較熟悉的李杜詩歌進行比較,從而以窺二者詩風的異同。這樣循序漸進,步步誘導的方法,教學的效果肯定比直奔主題要好得多。所以,語文教師在設置課堂提問時,要注意的第一點,就是要遵循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既活躍課堂氣氛,又鍛煉學生思維,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對回答問題的信心,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興趣。2.重點或難點問題可適當分解。

設置問題當然要命中要害,體現(xiàn)重點難點。但并不是所有的重點難點學生就能一下子抓住。因此我們可以把難以解答的問題分成幾個部分,一點點的讓學生去思考。就像是吃大餅一樣,一次吃不下,可以分幾次來吃。這樣既促進了消化,又加深了印象。有益于學生對問題的深入理解。

以《赤壁之戰(zhàn)》為例,文章的難點是理解戰(zhàn)前決策和準備對勝利的決定性意義。但是如果直接來解答這個問題,對只有高中文化閱歷的學生來講的確有難度。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分解成三個部分來探討。第一,孫劉二軍在戰(zhàn)前作了什么樣的決策和準備?第二,他們制定這樣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做這些準備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第三,這些決策和準備工作對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有何重要意義?這樣,學生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就能明確決策和準備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再去探討這些行為的目的,在引出目的的同時就對這些決策和準備對赤壁之戰(zhàn)勝利的決定性意義逐漸清晰了。所以,那些看似很難解答的問題,教師只要合理地進行分解,化難為易,就相應的降低了問題的尖銳性和解答的難度,使學生便于回答。

3.把握梯度間的跨度和銜接。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眴栴}的設置,要選擇恰當?shù)臅r間,恰當?shù)沫h(huán)節(jié),才能體現(xiàn)問題的價值。精妙的提問,通常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疑問時必須考慮到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跨度和銜接。

跨度太大,學生思維夠不著,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反而弄巧成拙。跨度太小,失去挑戰(zhàn)性,學生不感興趣,白白浪費課堂時間。所以有人提出“跳一跳摘桃子”的說法,就是說你既要讓他吃到桃子,又不能輕易讓他吃到桃子。因為設置問題跨度大,長期“只跳無桃”學生就漸漸沒有了積極性。而跨度太小,不用“跳”也能老吃桃子,學生自然就懶于思考了。

這就需要我們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把握好跨度,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就像走臺階一樣,必須是一步一步走過去的。而且“臺階”還不能太高,否則一級臺階跨一大步還過不去,就很難再往上爬。不僅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跨度要適中,幾個問題間的銜接也很重要。課堂提問,不能只是簡單的把幾個問題羅列在黑板上就成,還要使問題之間銜接得天衣無縫,不著痕跡的把問題與問題連在一起。

例如,在學習《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中,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作者實在是無話可說但是又還是要說?”學生回答,無話可說是因為悲憤交加,不想再說;實在要說是因為太過憤怒要痛斥反動派的暴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問,“作者為什么悲憤交加?”學生一定會說,因為反動派殺害革命志士并且污蔑他們。那么,教師就可以跟著挖下去——“在面對這些慘相時作者悲憤的表現(xiàn)反映出他什么樣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出作者正直,忠貞愛國的情懷。這樣,學生就更深地理解了魯迅作為一位民主進步人士的愛國精神和愛惜青年志士的品質(zhì)。于是,層層相扣,節(jié)節(jié)連環(huán),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就為此文最難解決的問題找到了答案。

4.抓住主干問題連環(huán)發(fā)問。

主干問題對課文閱讀教學過程能夠起到主導作用和支撐作用,能夠形成教學板塊的支撐力,能夠形成讓學生共同參與、廣泛交流的凝聚力。它是經(jīng)過概括、提煉的有價值的問題,主導著、牽動著教學進程,能“一線串珠”地整體地帶動對課文的理解品讀,可使學生進行長時間的深層次的課堂學習活動。教學《孔乙己》,可以圍繞著“笑”字提出一連串問題:“孔乙己一出場,就有一個字伴隨著他,這個字誰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