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綜合試卷B卷附答案_第1頁
2021-2022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綜合試卷B卷附答案_第2頁
2021-2022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綜合試卷B卷附答案_第3頁
2021-2022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綜合試卷B卷附答案_第4頁
2021-2022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綜合試卷B卷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綜合試卷B卷附答案單選題(共80題)1、在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xiàn)疲勞,無精打采的現(xiàn)象,老師所采取的解決措施應當是()。A.對個別學生典型進行批評警示B.讓全體學生休息一會在進行授課C.積極變換學習活動方式D.設計精煉的習題讓學生上臺演練【答案】C2、25℃時,下列各組離子在相應的條件下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0.1mol/LAlCl3溶液中:K+、H+、NO3-、SO42-B.能與Al反應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Cl-C.能使pH試紙呈深紅色的溶液:Fe3+、Cl-、Ba2+、I-、SCN-D.Kw/c(OH-)=1×10-12mol/L的無色溶液中:Na+、HCO3-、Cl-、K+【答案】A3、下列不屬于化學用語的是()。A.相對原子質量B.化學方程式C.結構式D.鋁的化學性質【答案】D4、小麗撿到一枚白色鵝卵石,心想這會不會是大理石呢?小麗將其放在食醋中,有氣泡產(chǎn)生。小麗認為鵝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鹽。在此過程中,小麗沒有應用的科學方法是()。A.猜想B.實驗C.推理D.歸納【答案】D5、下列表述屬于“技能性學習目標”的是()。A.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B.感受并贊賞化學對改善人類生活的積極作用C.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xiàn)象D.能區(qū)分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答案】A6、下列關于活動表現(xiàn)評價表述正確的是()。A.活動表現(xiàn)評價主要形式是自我評價B.活動表現(xiàn)評價既評價學生的過程表現(xiàn)又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C.活動表現(xiàn)評價主要形式是教師評價D.活動表現(xiàn)評價只能在活動進行過程中開展【答案】B7、化學實驗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按照實驗主體的不同,可分為()。A.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B.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C.基本操作實驗、物質制備實驗和物質性質實驗D.定性實驗和定量實驗【答案】B8、下列有關金屬的說法錯誤的是()A.銅能導電B.銀能與稀鹽酸反應C.鎂的活動性比鐵強D.鋁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答案】B9、下列對農(nóng)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稈的處理方法中,不符合“綠色化學”的是()。A.就地焚燒B.發(fā)酵后作農(nóng)家肥C.加工成精飼料D.制造沼氣【答案】A10、下列教學目標屬于“過程與方法”范疇的是()。A.知道DH大小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B.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C.運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識說明化學反應的本質D.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答案】B11、小玲同學對所學部分化學知識歸納如下,其中有錯誤的一組是A.見表格選項AB.見表格選項BC.見表格選項CD.見表格選項D【答案】B12、化學實驗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按照實驗主體的不同,可分為()。A.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B.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C.基本操作實驗、物質制備實驗和物質性質實驗D.定性實驗和定量實驗【答案】B13、化學學習的學習觀和學習方法是()。A.以實驗為基礎B.在分子和超分子的微觀層次上研究物質C.化學知識再生產(chǎn)過程D.由簡到繁、不斷深化、螺旋式上升【答案】A14、下面關于高中化學課程性質的描述錯誤的是()。A.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B.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C.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fā)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D.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中級教育課程【答案】D15、新課程改革中,化學教材中紙筆測驗的新變化不包括()。A.重視化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應用B.注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C.關心科技發(fā)展和科技有關的問題D.注重學科間的綜合和滲透【答案】A16、下列物質中,既有離子鍵又有極性共價鍵的是()。A.NaOHB.HClC.Na2SD.Na202【答案】A17、茫茫黑夜中,航標燈為航海員指明了方向。航標燈的電源必須長效、穩(wěn)定。我國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鋁合金、Pt-Fe合金網(wǎng)為電極材料的海水電池。在這種電池中()。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A18、初中溶解平衡學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強,對化學平衡理解加深,從而促進了解平衡的理解,這種遷移現(xiàn)象是()。A.垂直遷移B.逆向遷移C.順向遷移D.水平遷移【答案】B19、一位學生在板演的時候把水的化學式寫成了“HO2”,老師評價道:“好!首先知道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又知道原子個數(shù)比為2:1,只是順序弄反了,倒過來就可以了。”這位老師的做法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評價的()。A.及時性B.客觀性C.過程性D.激勵性【答案】D20、學生把參與學習活動的典型資料收集起來,以此反映自己學習和發(fā)展歷程的評價方式是()。A.活動表現(xiàn)評價B.紙筆測驗C.檔案袋評價D.終結性評價【答案】C21、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發(fā)現(xiàn)有突出貢獻的化學家是()。A.門捷列夫B.拉瓦錫C.道爾頓D.阿伏加德羅【答案】A22、下列屬于“化學1”的內容主題的是()。A.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B.生活中的材料C.化學實驗基礎D.化學與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答案】C23、向一定量的鐵粉中加入一定體積12mol/L的硝酸,加熱充分反應后,下列微粒在體系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A.只有①B.只有①⑤C.只有②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D24、新課程中.選取化學教學內容的原則不包括()。A.十分強調知識的邏輯順序B.重視學生實驗技能的掌握C.重視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D.教材的內容要具有彈性【答案】A25、學生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時候.教師會結合初中學過的四大反應類型的特點.讓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其中運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是()。A.反證B.歸納C.比較D.分析【答案】C26、教育學屬于()。A.自然科學B.社會科學C.實驗科學D.哲學【答案】B27、下列過程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異味B.用熱堿水清除炊具上殘留的污垢C.用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保鮮水果D.用含硅膠、鐵粉的透氣小袋與食品一起密封包裝【答案】A28、一般來說,喜歡化學并且對理論和抽象的東西感興趣的學生,其認知風格大多屬于()。A.場依存型B.場獨立型C.沖動型D.沉思型【答案】B29、反映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guī)律的化學基本概念的知識屬于()。A.化學事實性知識B.化學技能性知識C.化學理論性知識D.化學情意類知識【答案】C30、下列有關教學內容選取和組織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教科書內容是教學內容組織和選取的重要參考B.教學內容的選取和組織必須與教科書保持一致C.教學內容的選取可以依據(jù)教學目標在教科書的基礎上做適當?shù)恼{整D.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答案】B31、下列有關實驗的操作過程正確的是()。A.酸堿滴定過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潤洗錐形瓶以減小實驗誤差B.比較硫與碳的非金屬性強弱,用玻璃棒分別蘸取相同濃度的Na2CO3、Na2SO3,溶液滴在pH試紙上,測pHC.檢測某種綠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該溶液少許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變紅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變?yōu)榧t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層液體,當下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時關閉活塞,然后更換一個接收器,打開活塞將分液漏斗中的液體放出【答案】C32、實現(xiàn)化學教學目標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A.組織教學B.導入新課C.講授新課D.總結練習【答案】C33、根據(jù)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元素所在的周期數(shù)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B.鈉離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從左至右最外層電子數(shù)逐漸增多D.在化學變化中鎂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層2個電子形成鎂離子,其離子符號是Mg+2【答案】C34、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離子是()。A.Na+、Ca2+、Cl一、S042-B.Fe2+、H+、so32-、Cl0-C.Mg2+,NH4+、Cl一、S042-D.K+、Fe3+、N03-;、SCN-【答案】C35、化學教學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工業(yè)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設計了問題“使用塑料制品對人類是有利還是有害”,由學生分別代表化工產(chǎn)品生產(chǎn)者、消費者、環(huán)保工作者就此問題發(fā)表觀點.這種教學方式屬于()。A.科學探究教學B.小組討論教學C.角色扮演教學D.社會調查教學【答案】C36、重在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獲取和加工化學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方式是()。A.紙筆測驗B.檔案袋評價C.作業(yè)評價D.活動表現(xiàn)評價【答案】D37、《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包括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四個部分。A.診斷建議B.實施方法C.實施建議D.教材編寫【答案】C38、課程改革要求依據(jù)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全面發(fā)展的需求選擇化學課程內容,初中化學課程內容主要包括()。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⑥⑦⑧C.①②④⑥⑦D.③⑤⑥⑦⑧【答案】C39、下列關于實驗基本操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用蒸發(fā)皿進行加熱蒸發(fā)時,不需要墊加石棉網(wǎng)即可直接進行加熱B.蒸餾實驗中,要在燒瓶中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體發(fā)生局部過熱而暴沸C.蒸餾時,冷凝水應從冷凝管上口進,下口出D.分液時,分液漏斗中的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答案】C40、“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了解反應熱和焓變的涵義,能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的一個內容標準,該內容所屬的高中化學課程模塊是()。A.物質結構與性質B.化學反應原理C.化學與技術D.實驗化學【答案】B41、實驗室有三瓶無色溶液,但是標簽已經(jīng)模糊不清。已知這三瓶溶液分別為Ba((OH)2溶液、稀鹽酸、NaCl溶液中的一種。下列物質不可以鑒別出這三種溶液的是()。A.紫色石蕊溶液B.無色酚酞溶液C.碳酸鈉溶液D.pH試紙【答案】B42、在中學階段,下列反應能一步實現(xiàn)的是()。A.Al2O3→Al(OH)3B.NaNO3→NaClC.MgO→MgCl2D.CaCO3→Na2CO3【答案】C4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關于以“實驗為基礎”中實驗的含義正確的一項是()。A.實驗探究活動和實驗方法論B.實驗事實和實驗結論C.實驗事實和實驗主體D.實驗探究活動和實驗主體【答案】A44、教學設計中,最終能夠使抽象的教學理論變成教學實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A.教學目標設計B.教學內容設計C.教學方法和策略設計D.教學過程和活動設計【答案】D45、在化學探究活動中,除了要考慮知識值不值得探究以外,還要考慮這個知識能不能夠探究,下列中作為探究問題的是()。A.食鹽能否溶于水中B.什么樣的溶液能夠導電C.醋化反應按什么方式脫水D.同位素物理性質相同嗎【答案】B46、分類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有關分類正確的是()。A.全部正確B.①②③⑤C.⑤⑨D.②⑤⑥⑦⑨⑩【答案】C47、下列屬于《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一級主題的是()。A.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B.物質的化學變化C.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D.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答案】B48、下列物質性質與應用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晶體硅熔點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導體材料B.氫氧化鋁具有弱堿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劑C.漂白粉在空氣中不穩(wěn)定.可用于漂白紙張D.氧化鐵能與酸反應.可用于制作紅色涂料【答案】B49、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A.熱穩(wěn)定性:HCl>HIB.原子半徑:Na>MgC.酸性:H2SO3>H2SO4D.結合質子能力:S2->Cl-【答案】C50、m、n、p、q為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8,n3-與p2+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m、n、q一定均是非金屬元素B.離子半徑的大?。簈>n>pC.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q>n>mD.m、n、q分別與P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含有共價鍵【答案】D51、在“中和滴定”一節(jié)課中,教師首先講述中和滴定原理,接著進行規(guī)范的演示,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反復地完成某一動作,借以形成中和滴定的技能、技巧。該教學片段中沒有體現(xiàn)的教學方法是()。A.講授法B.演示法C.參觀一調查法D.練習法【答案】C52、在新課程中,選取化學教學內容的原則不包括()。A.十分強調知識的邏輯順序B.重視學生實驗技能的掌握C.重視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D.教材的內容要具有彈性【答案】A53、化學教學中使用情境素材時不宜選擇的策略是()。A.情境素材要真實B.教學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選用情境素材時要考慮科技發(fā)展前沿和社會生活現(xiàn)狀D.選用情境素材時要考慮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學習基礎與能力【答案】B54、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甲和丁的原子核外均有兩個未成對電子,乙、丙、丁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兩兩之間能相互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元素丙的單質可用于冶煉金屬B.甲與丁形成的分子中有非極性分子C.簡單離子半徑:丁>乙>丙D.甲與乙形成的化合物均有氧化性【答案】D55、某次期末考試,學校要求各年級、各學科分別編制A卷和B卷兩種試卷,衡量兩次測驗的評價結果是否符合學生學業(yè)水平的實際程度。衡量測驗的正確性程度的重要指標是()。A.信度B.效度C.難度D.區(qū)分度【答案】B56、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樹立為中華民族復興、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而努力學習化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屬于高中化學課程的()目標。A.知識與技能B.過程與方法C.知識與能力D.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答案】D5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二氧化硅可用來制造太陽能電池B.需要加熱才能進行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C.銅的金屬性比鋁弱,可以用銅罐貯運濃硝酸D.NaOH溶液不能保存在帶磨口玻璃塞的試劑瓶中【答案】D58、教學設計中,最終能夠使抽象的教學理論變成教學實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A.教學目標設計B.教學內容設計C.教學方法和策略設計D.教學過程和活動設計【答案】D59、下列不屬于現(xiàn)代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的是()。A.以系統(tǒng)觀做指導B.科學性原則C.以科學、可靠、先進、合適和完整的教學理念為基礎,遵循教學規(guī)律D.要從實際出發(fā)【答案】B60、目前我國天然氣供應大多是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東盟、南亞等國家。已知:甲烷和CO的燃燒熱分別為-890.3kg·mol-1、-283kg·mo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天然氣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B.液體燃料的利用率比氣體燃料的利用率更高C.相同條件下,相同體積的甲烷完全燃燒比CO產(chǎn)生的熱量多D.相同條件下,相同體積的CO完全燃燒比甲烷產(chǎn)生的熱量多【答案】C61、酸具有共同的性質,是因為()。A.都能電離出氫離子B.都能使石蕊試液變紅C.都能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D.都含有氧元素【答案】A62、下列詞語屬于描述認知性學習目標的是()。A.應用B.學會C.掌握D.討論【答案】A63、電子層相同的三種元素X、Y、Z,它們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HX04>H2Y04>H3Z04,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是X>Y>ZB.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為X>Y>ZC.單質與氫氣反應由易到難為X<Y<ZD.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為X>Y>Z【答案】C64、近年來.隨著人類對能源危機、全球氣候、環(huán)境變化等問題的廣泛關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視。STSE的含義是()。A.科學、技術、學生與資源教育B.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教育C.科學、技術、學生與能源教育D.科學、技術、社會與氣候教育【答案】B65、在化學課堂上,劉老師經(jīng)常運用形象的語言,引導學生形成對化學反應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知識和提高認知能力。這里劉老師主要運用的調控是()。A.課堂環(huán)境調控B.教學語言調控C.注意調控D.教學機智調控【答案】B66、關于化學課程與教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教材和課本是一回事情B.一個課程標準,只允許編制一套教材C.基礎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是指學科課程D.教材是課程的具體化【答案】D67、下列不屬于化學用語的是()。A.相對原子質量B.化學方程式C.結構式D.鋁的化學性質【答案】D68、保護環(huán)境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下列做法:①推廣使用無磷洗滌劑;②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③推廣使用一次性木質筷子;④推廣使用清潔能源;⑤過量使用化肥、農(nóng)藥;⑥推廣使用無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的是()。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答案】C69、基礎教育化學課程改革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有()。A.接受式學習、啟發(fā)式學習B.講授式學習、發(fā)現(xiàn)式學習C.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D.傳授學習、研究性學習【答案】C70、下列有關儀器使用方法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洗凈的錐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進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在盛裝標準溶液前.必須先用該溶液潤洗C.酸堿滴定實驗中.用待滴定溶液潤洗錐形瓶以減小實驗誤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體【答案】B71、N、33As位于同一主族,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N<AsB.非金屬性:N<AsC.熱穩(wěn)定性:NH3>AsH3D.酸性:HNO3>H3AsO4【答案】B72、下列有關金屬的腐蝕與防護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溫度越高,金屬腐蝕速率越快B.在鐵管外壁上鍍鋅可防止其被腐蝕C.金屬被腐蝕的本質是金屬發(fā)生了氧化反應D.純銀在空氣中久置變黑發(fā)生的是電化學腐蝕【答案】D73、在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時候,學生用辯論的形式討論“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等物質的量混合后,各離子的濃度大小的排列順序是怎么樣的?”教師通過這個過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屬于()。A.即時表現(xiàn)評價B.活動表現(xiàn)評價C.檔案袋評價D.課堂練習評價【答案】B74、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由于操作不當會引起誤差,下列情況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是()。A.用天平(使用游碼)稱量時,被稱量物與砝碼的位置放顛倒了B.用滴定管量取液體時,開始時平視讀數(shù),結束時俯視讀數(shù)C.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后,燒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餾水洗滌D.轉移溶液前容量瓶內有少量蒸餾水【答案】B75、對于以下烷烴,最容易由相應的環(huán)烷烴加氫開環(huán)生成的是()。A.CH3CH2CH3B.CH3(CH2)2CH3C.CH3(CH2)3CH3D.CH3(CH2)4CH3【答案】A76、某教師在“金屬資源的保護”的教學中。這樣導入課題:“家里用的鐵制水壺和鋁制水壺壞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個角落里,一段時間后會有什么現(xiàn)象?你怎樣保護你騎的自行車,防止其生銹?”該教師采用的導入方法是()。A.實物導入B.舊知導入C.直接導入D.社會導入【答案】D77、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滿足于“授人以魚”,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漁”,這說明教學中應該重視()。A.傳授學生知識B.發(fā)展學生能力C.培養(yǎng)學生個性D.養(yǎng)成學生品德【答案】B78、化學教學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工業(yè)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設計了問題“使用塑料制品對人類是有利還是有害”,由學生分別代表化工產(chǎn)品生產(chǎn)者、消費者、環(huán)保工作者就此問題發(fā)表觀點.這種教學方式屬于()。A.科學探究教學B.小組討論教學C.角色扮演教學D.社會調查教學【答案】C7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mol葡萄糖能水解成2molCH3CH2OH和2molCO2B.在雞蛋清溶液中分別加入飽和的硫酸鈉、硫酸銅溶液,都會因鹽析產(chǎn)生沉淀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l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lmol甘油和3mol高級脂肪酸D.欲檢驗蔗糖水解產(chǎn)物是否具有還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并加熱【答案】C80、下列對農(nóng)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稈的處理方法中,不符合“綠色化學”的是()。A.就地焚燒B.發(fā)酵后作農(nóng)家肥C.加工成精飼料D.制造沼氣【答案】A大題(共18題)一、《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化學課程體系應適應不同發(fā)展需要和不同志趣的學生的需要,教科書編寫時要充分體現(xiàn)這一課程改革的理念。必修課程模塊要為全體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后續(xù)化學課程模塊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選修模塊的編寫要從不同的角度組織內容,為不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基礎。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說明設計《化學與生活》模塊可使學生在哪些方面得到發(fā)展?(6分)(2)試根據(jù)《化學與生活》模塊特點,選擇合適的化學教學策略。(6分)【答案】(1)通過《化學與生活》模塊的學習,進一步了解化學的重要作用.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因此,學生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fā)展:①認識化學在促進人類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②能應用所學化學知識對生活中的有關問題作出判斷和解釋:③認識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積極作用,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2)《化學與生活》模塊的教學策:①教學內容問題化,學生活動與教師講授并重:②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③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教學;④明確必修化學的基礎,確認在該模塊的提高及提高的程度:⑤對教學內容及時進行梳理,使知識結構化、系統(tǒng)化。二、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有關問題:某化學教師上了一堂研究課“鹽類的水解”,多數(shù)聽課教師認為他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問題:(1)化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意義有哪些?(6分)(2)請簡述化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度的若干教學策略(至少3種)。(6分)【答案】(1)化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意義如下: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可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大大提高學習效率。②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多,師生在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才可能找到最佳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③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學生在樂趣中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④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他們可以利用知識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了使命感與責任感。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自我價值,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⑥提高學生參與度不是針對部分學生,而是針對全體學生,給每一個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能夠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2)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教學策略可以采用如下幾種:①多元互動策略多元互動策略是從多個角度、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資源進行個性需求的多種弄整合互動,形成多元智能的個性化教學策略,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綜合建構的能力,進而促進每一個學生能夠全面和諧發(fā)展。②問題情景策略問題情景策略是把若干個新知識滲透到有趣的情節(jié)、場景或故事中,在新知識和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平衡、不協(xié)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中,以情景中的問題解決為需求,激發(fā)學生在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③信息運用策略信息運用策略是一種教會學生如何收集選擇信息、加工信息,如何檢索提取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基本規(guī)則與方法。它能夠培養(yǎng)學生快速檢索、加工處理、正確評判、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三、學生的起點能力就是指學習新知識必須具備的原有知識、技能的準備水平,研究表明,起點能力與智力相比對新知識的學習起著更大的作用。(1)以“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為例說明需要學生具備的起點能力?(6分)(2)說明了解和確保學生具備起點能力對學生新知識的學習有何重要意義?(7分)【答案】(1)“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需要學生具備的起點能力:①溶液配制的原理:②所需要儀器的特點和使用方法;③相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及計算;④操作要領。(2)重要意義:①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②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③設計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jù):④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意義的學習,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四、某化學教師在一次化學測驗中設計了下面試題,并對學生的解題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析。(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lCl2N14O16)【試題】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18gH20中含有的質子數(shù)為l0NAB.12g金剛石中含有的共價鍵個數(shù)為4NA。C.46gN02和N204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原子總數(shù)為3NAD.1molNa與足量的02反應,產(chǎn)生Na20和Na202的混合物,鈉失去NA個電子【考試結果】參加考試的全體考生的答題情況統(tǒng)計如表l:試根據(jù)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本題的正確選項是什么解析部分學生不選該選項的原因。(2)請分析其余三個選項,并診斷學生解答錯誤的原因。(3)如果要你講評本題,你教給學生的正確解題方法是什么【答案】(1)本題正確選項為B。部分學生不選該選項的原因是對金剛石的結構不清楚.誤認為一個碳原子含有4個共價鍵,1mol金剛石含有4mol共價鍵,故含有共價鍵的個數(shù)為4NA,忽略了每兩個碳原子形成一個共價鍵,1mol金剛石含有2mol共價鍵,故將此選項理解為敘述正確的選項。(2)誤選A的原因:對質子數(shù)的概念不理解,化學常用計量的計算掌握不到位;誤選C的原因:N02和N2O4最簡比相同,只計算46g02中的原子總數(shù)即可,誤以為氣體混合后分子數(shù)改變,原子總數(shù)也發(fā)生變化:誤選D的原因:不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不知道Na反應生成Na2O或Na2O2都失去一個電子。(3)因為質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1molH20含有l(wèi)0mol質子,所以A項正確;以一個碳原子為中心觀察.1個碳原子形成4個共價鍵,但每個C—C鍵由兩個碳原子共同組成,每個碳原子各占一半,平均l個碳原子只能形成2個共價鍵,所以1mol金剛石中含2mol共價鍵,所以B項錯誤;如果46g完全是N02,則N02的物質的量是lmol,一個分子中含3個原子,所以lmolN02含有的原子的物質的量是3mol,數(shù)目為3NA。如果46g完全是N2O4,則N2O4的物質的量是O.5mol,一個分子中含6個原子,所以lmolN2O4含有的原子的物質的量是3mol,數(shù)目為3NA。綜上,無論是46gN02或N2O4。,還是46gN02和N2O4混合氣體中含有原子總數(shù)均為3NA,所以C項正確;lmolNa與02反應,無論生成什么物質,Na肯定變成Na+,1molNa失去lmol電子,即NA個電子,所以D項正確。五、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有關問題:有兩位化學老師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分別以問題驅動的方式設計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老師1: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把教學設計成一系列問題,問題與問題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形成了教學中的問題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逐一解決一個個問題.老師2: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以及學生實際,分析了教學中會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后,選出幾個重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從一個比較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開始然后在教學中教師不斷捕捉學生學習中生成的問題,并引導學生逐一解決。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問題:(1)請分析與評價上述兩位老師的教學特點。(6分)(2)簡述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與討論的注意事項。(6分)【答案】(1)老師1是在用知識線索貫穿素材,這位教師使用素材的動機是單純?yōu)榱酥v授知識,素材出現(xiàn)的時機完全由知識點決定。從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看,只完成了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維度的目標涉及很少.老師2是在用認識性問題線索貫穿素材.這位教師更加深入地挖掘了素材的內在聯(lián)系,把素材納入到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思維序列中.素材出現(xiàn)的時機和順序由學生的認識邏輯決定.老師使用素材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知識解決問題,很好地體現(xiàn)了知識與學生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實現(xiàn)了三維目標的融合式的教學。(2)化學課堂教學中,提問與討論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要設計適應學生年齡和個人能力特征的多種水平問題,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回答。②問題的內容要集中,表達要簡明準確。③要有啟發(fā)性,當學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問題重點時,教師應從側面給予啟發(fā)和引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④依照教學的進展和學生的思維進程提出問題,把握提問的時機。⑤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合理設計問題,并預想學生的可能回答及處理方法。學生回答后,教師要給予分析和確認。六、《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有這樣的表述: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簡要回答下列問題:(1)化學實驗有哪些主要教學功能(2)化學教學中,如何利用化學實驗開展教學【答案】(1)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化學實驗的教學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點:①化學實驗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②化學實驗能夠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化學教學情境;③實驗探究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④化學實驗是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重要手段。(2)在化學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利用化學實驗開展教學。①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活動來學習化學。②重視通過典型的化學實驗事實幫助學生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規(guī)律。③利用化學實驗史實幫助學生了解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形成和發(fā)展,認識實驗在化學學科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④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七、《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化學課程體系應適應不同發(fā)展需要和不同志趣的學生的需要,教科書編寫時要充分體現(xiàn)這一課程改革的理念。必修課程模塊要為全體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后續(xù)化學課程模塊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選修模塊的編寫要從不同的角度組織內容,為不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基礎。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說明設計《化學與生活》模塊可使學生在哪些方面得到發(fā)展?(6分)(2)試根據(jù)《化學與生活》模塊特點,選擇合適的化學教學策略。(6分)【答案】(1)通過《化學與生活》模塊的學習,進一步了解化學的重要作用.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因此,學生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fā)展:①認識化學在促進人類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②能應用所學化學知識對生活中的有關問題作出判斷和解釋:③認識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積極作用,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2)《化學與生活》模塊的教學策:①教學內容問題化,學生活動與教師講授并重:②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③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教學;④明確必修化學的基礎,確認在該模塊的提高及提高的程度:⑤對教學內容及時進行梳理,使知識結構化、系統(tǒng)化。八、“問題連續(xù)體”是美國亞麗桑那大學的梅克(J.Maker)教授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創(chuàng)設的.此體系根據(jù)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構建了五個層次的教學結構,揭示了五種類型的“問題解決”情境對于開發(fā)學生潛能的作用。問題類型一,屬感知層次,達到對事實的了解水平.問題類型二,屬理解層次,達到對事實的理解水平.問題類型三,屬綜合層次,達到對概念、原理的掌握水平。問題類型四,屬運用層次,達到對概念、原理的運用水平。問題類型五,屬探究層次,達到自主探究及創(chuàng)新水平。上述五類問題可以歸納為封閉性問題(相當于第一、二類問題)、半開放性問題(相當于第三類問題)、全開放性問題(相當于第四、五類問題)。以“硫酸”一節(jié)為例。運用“問題連續(xù)體”進行教學設計如下:1.第一類問題:感知層次實驗l:現(xiàn)有失去標簽的濃硫酸、濃鹽酸各一瓶(試劑瓶相同、酸體積相同),說出鑒別方法,依據(jù)是什么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什么2.第二類問題:理解層次實驗2:量取2mL濃硫酸并稀釋成稀硫酸。稀釋濃硫酸時應注意什么為什么3.第三類問題:綜合層次【答案】(1)運用層次:氯堿工業(yè)中,用濃硫酸來干燥氯氣、氯化氫,為什么濃硫酸能干燥氨氣嗎為什么探究層次:探究防治酸雨的辦法。(2)開放性問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知識,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3)鈉與水的反應①感知層次: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塊鈉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現(xiàn)象②理解層次:由現(xiàn)象得出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③綜合層次:鐵、鎂、鋁與水可以反應嗎如果能反應,條件是什么④運用層次:生活實際應用,珠江上突然飄來了幾只鋁桶,其中一只穿孔漏氣,在水中爆炸。解釋原因。⑤探究層次:④中事件發(fā)生后該怎樣處理為什么九、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演示物質性質的實驗,不僅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物質性質的印象.也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及環(huán)境意識的重要途徑。原教材中有濃硫酸和蔗糖制成“黑面包”的經(jīng)典實驗:取20g蔗糖,放入燒杯,加2mL水.再加l5mL濃硫酸,攪拌,混合物迅速變黑,上漲越過燒杯口.同時放出大量氣體。現(xiàn)教材提供的做法:取2g蔗糖,放入大試管中,加入約5mL濃硫酸,攪拌,然后塞上帶玻璃導管的橡皮塞,將玻璃導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品紅溶液的試管中,觀察實驗現(xiàn)象。(1)“黑面包”實驗體現(xiàn)了濃硫酸的哪些性質(2)對比原教材,現(xiàn)教材提供的做法有哪些優(yōu)點(3)演示實驗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案】(1)脫水性、強氧化性。(2)原教材通過往蔗糖中加水、加濃硫酸并不能充分體現(xiàn)出濃硫酸的脫水性.因為原教材中的實驗也可能是稀釋濃硫酸放出的大量熱使蔗糖炭化,而且對于放出的大量氣體也沒有分析其組成,學生僅僅是被動的從教師口中獲得知識。而新教材做法的優(yōu)點:①充分體現(xiàn)出濃硫酸的脫水性;②對氣體產(chǎn)物進行一定的分析.有利于學生理解其反應實質及原理,更好地提高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3)演示實驗的基本要求:①做好充分地演示準備,如本實驗中濃硫酸取用較為危險,教師自己應事先試做一遍;②操作規(guī)范,注重示范,在教學中明確演示目的、要求和過程;③應當選擇實驗現(xiàn)象明顯,易于觀察的實驗,如本實驗需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蔗糖反應前后的變化、品紅溶液的顏色變化等;④演示實驗應當注意保護環(huán)境,注意安全、簡易、快速,如實驗中產(chǎn)生二氧化硫,新教材增加的品紅溶液實驗,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硫在空氣中的逸散,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有必要,應當增加二氧化硫的吸收裝置。一十、案例:下面是兩位中學化學教師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過程實錄。張老師的教學實錄【提出問題】復習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組合),引出問題: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發(fā)生變化。那么,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有沒有變化?【做出假設】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提出假設:(1)增加;(2)減少;(3)不變。【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小組討論:根據(jù)實驗目的和所提供的實驗用品設計實驗方案,組織交流評價實驗方案,選出可行性方案。包括:實驗1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測量反應前后質量。實驗2蠟燭燃燒.測量反應前后質量。.進行實驗:學生依據(jù)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測定的實驗數(shù)據(jù)。.匯報實驗結果:蠟燭燃燒的質量減少;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對結果進行分析學生對上述現(xiàn)象產(chǎn)生如下的想法:①“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是由于生成的氣體沒有被稱量造成的?!薄敬鸢浮?1)張老師在化學課堂上以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李老師在引導啟發(fā)下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張老師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課程改革要改變過于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實現(xiàn)這樣的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就必須三位一體地融合在具體的學生學習活動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載體。李老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的方式教學,主要采用了啟發(fā)法和講授法。在啟發(fā)的基礎上,講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全面發(fā)展。(2)化學實驗在以下幾個方面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活動來學習化學。第二,重視通過典型的化學實驗事實幫助學生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規(guī)律。第三,利用化學實驗史實幫助學生了解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形成和發(fā)展.認識實驗在化學學科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3)化學概念、化學定律是一類較為抽象的化學知識,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聯(lián)系整合、應用的步驟進行教學。一十一、以下材料為某教師對“乙烯的結構”知識的教學過程片斷:【回顧舊知】引導學生畫出乙烷的電子式和結構式;【提出問題】若將乙烷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強熱發(fā)生分解,得到等物質的量的兩種氣體,試寫出這兩種氣體物質的化學式.并給予必要的提示:其中一種氣體是氫氣?!緦W生活動】學生不難寫出另一種氣體的化學式是C2H4?!咎岢鰡栴}】C2H4是什么?它的結構是什么樣的?【師生互動】首先,從分子組成上看,該氣體分子(C2H4)與乙烷具有相同的碳原子,但少兩個氫原子。隨即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拿掉兩個“氫原子”,問:剩余的兩個鍵怎么辦?追問:那么原來的碳氫鍵的角度會變化嗎?接著,輔以Flash動畫演示乙烷的立體模型轉變?yōu)橐蚁┑钠矫婺P偷倪^程,讓學生直觀地看出乙烯的結構特征。反問:C2H4分子與乙烷分子的幾何構型一樣嗎?兩個碳原子間共用的電子對數(shù)目相同嗎?碳碳鍵間鍵長、牢固程度相同嗎?【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自主討論。根據(jù)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該老師在教授本節(jié)課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教學方法?(2)材料中的教學過程符合化學新課程倡導的哪些學習特征?【答案】一十二、下面是某化學教師關于“酚的物理性質”的教學片段?!緦W生實驗1】觀察苯酚的顏色、狀態(tài),聞一聞苯酚的氣味。生:觀察,并聞藥品的氣味。有的同學提出疑問:“我觀察到藥品有一點紅色?”同學討論。師:苯酚部分被氧化時會呈紅色。苯酚應該如何保存呢?生:隔絕空氣.密封保存?!緦W生實驗2】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漸加入苯酚晶體,不斷振蕩試管。繼續(xù)向上述試管中加入苯酚晶體至有較多晶體不溶解。不斷振蕩試管,靜置片刻。(提醒同學實驗過程中接觸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現(xiàn)情況的處理方法。)【學生實驗3】將上述試管放在水浴中加熱。從熱水浴中拿出試管,冷卻靜置。師:清洗內壁沾有苯酚的試管用熱水還是冷水?為什么?生:用高于65℃的熱水,因為苯酚能與高于65℃的熱水互溶?!緦W生實驗4】將苯酚晶體分別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與實驗2作比較。問題:(1)上述教學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能力?(2)該教學片段在選材上有什么意義?【答案】一十三、下面是某化學教師一次習題課的教學摘錄。[任務驅動]出示任務:如何判斷金屬Cu和金屬Fe金屬性的強弱?(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形成方案)[交流評價]教師巡視并選取四個典型實驗方案,讓各小組評價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師點評。方案1:Cu和Fe分別加入鹽酸中是否有氣體生成方案2:Cu和Fe分別加入食醋中是否有氣體生成方案3:Fe加入CuSO4溶液中是否有Cu生成方案4:Cu加入FeCl3溶液中Cu是否消失[鞏固提高]略根據(jù)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jù)化學原理,你認為哪個方案不可行?請說明理由?!敬鸢浮俊局R點】化學教學評價能力——金屬性強弱(1)根據(jù)化學原理看,方案4不可行,因為方案4的反應為Cu+2FeCl3=CuCl2+2FeCl2,無法判斷金屬Cu和金屬Fe金屬性的強弱。(2)根據(jù)化學原理看.方案2和方案3均可以,但是由于實際操作中食醋與鐵反應生成的氣體很少,現(xiàn)象不明顯,所以方案2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3)從評價類型看,教學評價有即時評價、作業(yè)評價、活動表現(xiàn)評價和成長記錄評價。本教學摘錄屬于活動表現(xiàn)評價?;顒颖憩F(xiàn)評價是一種過程性的綜合評價.用于對課堂科學探究、課堂討論、社會調查等活動的評價。一十四、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有關問題。21世紀初,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興起,針對我國課程與教學評價領域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發(fā)展性課程與教學評價成為評價領域的最新思想。問題:(1)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的理念有哪些?(6分)(2)簡述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的功能。(6分)【答案】一十五、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有關問題。某化學教材為了落實課程改革中提倡的“采取生動多樣化的呈現(xiàn)方式,發(fā)揮教材的多種教育功能”,在教材中設置了多樣化的欄目,如“思考與交流”“討論”“實踐活動”等活動性欄目,“資料卡片”“學與問”“科學視野”等資料性欄目,以及“方法導引”“想一想”等指導性欄目。問題:(1)你認為化學教材設置多樣化的欄目,其功能有哪些?(6分)(2)請以“討論”欄目為例,說明如何利用教材中的該欄目進行教學?(6分)【答案】一十六、閱讀下列素材.回答有關問題:素材1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論,卻無法得到科學驗證,但被人接受。素材21774年拉瓦錫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質量守恒定律。1791年化學家里希特通過大量的酸堿中和實驗.提出了當量定律的雛形。1799年普羅斯提出了所謂的定組成定律。后來許多科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提出了倍比定律。素材3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借鑒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爾頓在1803年提出了他的原子學說:①元素的最終組成稱為簡單原子,它們是不可見的,既不能創(chuàng)造,也不能毀滅和再分割,它們在一切化學變化中本性不變。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狀、質量及性質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則相反。每一種元素以其原子的質量為其最基本的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