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治未病”理論在圍絕經期綜合征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_第1頁
論文-“治未病”理論在圍絕經期綜合征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_第2頁
論文-“治未病”理論在圍絕經期綜合征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_第3頁
論文-“治未病”理論在圍絕經期綜合征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_第4頁
論文-“治未病”理論在圍絕經期綜合征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治未病”理論在圍絕經期綜合征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摘要】目的探討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在圍絕經期綜合征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及其作用。方法運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的“治未病”理論進行防治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護理健康教育。結果患者對圍絕經期綜合征的防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普遍認為比單純西醫(yī)觀點進行健康宣教效果更好。結論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在預防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fā)生及發(fā)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娟P鍵詞】治未病圍絕經期綜合征護理健康教育“健康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永恒主題,預防保健是維護人類健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治未病’將引領人類健康發(fā)展的方向”,這是2008年1月25日,衛(wèi)生部部長陳竺在全國“治未病”高峰論壇上的精辟致辭?!爸挝床 钡慕】道砟?就是要求人們順應自然規(guī)律,有規(guī)律地安排生活起居、飲食,并調攝情志,保持身體健康,以達到天人相應、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tài)。中醫(yī)“治未病”理論是祖國醫(y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yī)學的精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其中,未病先防,即以未病養(yǎng)生,防病于先,避免疾病的發(fā)生,把預防、保健、養(yǎng)生、防病放在首位;既病防變,即發(fā)現(xiàn)病變及早治療,并進行辨證施護[1]。圍絕經期是指婦女絕經前后的一段時期,包括從接近絕經出現(xiàn)與絕經有關的內分泌、生物學和臨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經后1年,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續(xù)到最后1次月經后1年,是正常的生理變化時期。圍絕經期綜合征以往稱更年期綜合征,是婦女在絕經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動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為主,伴有神經心理癥狀的一組癥候群。此期可出現(xiàn)月經紊亂、烘熱面赤、進而汗出、精神倦怠、煩躁易怒、頭暈目眩、失眠健忘、耳鳴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熱等臨床表現(xiàn),本病多發(fā)生于45~55歲。圍絕經期綜合征屬于中醫(yī)“絕經前后諸證”的范疇,是腎氣漸衰、陰陽失調的表現(xiàn),有資料表明,目前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fā)病率高達87.6%[2]。1“治未病”護理實踐思想內涵1.1《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己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于疾病未發(fā)生之時進行治療,實為一種預防思想。亦即在平素應注意保養(yǎng)身體,防止疾病的發(fā)生。1.2“治未病”理論在護理亞健康人群中的應用,欲病救萌,防微杜漸。即疾病雖未發(fā)生,但已出現(xiàn)某些先兆,或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應采取措施,防微杜漸,從而防止疾病的發(fā)生。通過飲食、運動、情志和中醫(yī)調理等措施進行健康干預,從而減少發(fā)病率、減輕癥狀。1.3“治未病”理論在護理患病人群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已病早治,防其傳變和瘥后調攝,防其復發(fā)這兩個方面。2“治未病”理論在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應用圍絕經期綜合征是危害中老年婦女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家庭和社會的不和諧。2.1調攝情志婦女到圍絕經期,正是正氣由強變弱、體質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精血漸損,元氣漸傷,若平素保健不慎極易發(fā)生疾病。我們應抓住此期元氣尚未大虛之機,認真地加以調理,治其未病。正如《內經》所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治宜振元養(yǎng)形,以復正氣,這是圍絕經期的治療大旨。婦女進入圍絕經期更需要注意心理衛(wèi)生,并應重視健康體檢,經檢查若無器質性病變,應辨質養(yǎng)護,加強心理養(yǎng)生治療,情志因素在圍絕經期綜合征病因與發(fā)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端貑枴づe痛論》曰:“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不良情緒刺激會單獨致病或導致病情的惡化。而良好的心態(tài)、穩(wěn)定的情緒是“治未病”的基礎。有意識的調養(yǎng)精神,保持樂觀情緒,避免情緒過激,使心神寧靜,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在心神的統(tǒng)一之下,取得協(xié)調而身強無病。所以心理疏導,即調暢情致,成為圍絕經期綜合征治療的研究熱點。2.2節(jié)欲養(yǎng)精據(jù)《素問·金匱真言論》“精者,身之本”的理論,圍絕經期精血漸衰,天癸將絕,更應養(yǎng)精保精?!毒霸廊珪吩唬骸梆B(yǎng)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強健,老而益壯”。由此可知,精的盈虧和體質盛衰關系十分密切,告誡人們節(jié)欲養(yǎng)精才能“不遺形體有衰”。從先天后天兩方面強調腎對體質的重要性,強壯體質的根本,避免腎精虧耗。2.3調節(jié)飲食中醫(yī)認為“藥食同源”,古有“藥補不如食補”之說,“知其所犯,以食治之”,日常飲食除了給人體提供必要的能量,搭配合理的飲食還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加人體抵御疾病的能量,即中醫(yī)理論認為合理的膳食不僅可以營養(yǎng)機體、補益臟腑,還可以做到調和陰陽,增強體質、益壽防老。圍絕經期體質偏弱,脾胃功能漸虛,需要根據(jù)季節(jié),人體的身心狀態(tài),體質差異等綜合考慮來調理飲食的性味[3]。既不可過量,亦不可過食肥甘,同時防止飲食過冷過熱傷害胃氣,就是防止脾胃受損。2.4主動鍛煉《呂氏春秋》說:“若要防病肌膚欲其密致,血脈欲其通利,筋骨欲其堅固,心志欲其調和,精氣欲其行也,何以能做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比喻經常運動,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中醫(yī)學非常重視運動的防病治病作用,提出以“導引”、“吐納”、“膏摩”作為保健防病的方法。促使各器官組織的正常代謝,健全神經系統(tǒng),強壯體質,祛病延年。3、健康教育相關內容的指導3.1疾病知識宣教是預防圍絕經期綜合征的主要措施。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積極防治圍絕經期的月經失調,重視絕經后出血的現(xiàn)象,一旦有異?,F(xiàn)象要及時診治。3.2情志心理調養(yǎng)保持心情舒暢,減少精神負擔,正確認識圍絕經期是正常生理階段,加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制不愉快的心情,以開放的心境對待一切事物,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解除思想負擔、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配合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豁達、樂觀的情緒,堅持自信和科學的態(tài)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可以減緩生理衰老,使自己身心健康。積極參加社交、公益、集體活動。精神樂觀、情緒穩(wěn)定是順利渡過圍絕經期的最重要的條件。3.3生活起居調護

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注意勞逸結合,要遵循“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根據(jù)四季的變化規(guī)律,對自己的飲食,運動,睡眠進行適當?shù)恼{節(jié),做到春防風、夏防暑濕、秋防燥、冬防寒。做到起居有常,這樣對健康大有益處,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少患病的機率。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根據(jù)不同的年齡、生活習慣、體質、體力變化以及季節(jié)的變化等諸多因素來決定[4]。保證充足而適當?shù)乃邥r間,對于盡快恢復機體的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保證身心健康大有益處。3.4合理飲食指導孫思邈認為“夫為醫(yī)者,當須先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用藥”,合理飲食,均衡營養(yǎng),應多食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肝、雞蛋、牛奶、瘦肉等,以改善月經紊亂所致的不良癥狀??啥喑孕┖F、鈣、銅豐富的綠葉蔬菜和水果,增加血紅蛋白量,增強治療貧血的效果,并多進優(yōu)質鈣食品,如奶類、豆類、骨粉等,同時還要多曬太陽,以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以利于鈣的吸收,預防骨質疏松癥。飲食方面還應適當限制高脂肪食物及糖類食物,少吃鹽,不吸煙,不喝酒,避免肥甘厚味、辛辣燥熱制之品。3.5適量運動調理生命在于運動,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促進氣血的流暢,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還可刺激骨細胞的活動,延緩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選擇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爬山、打太極拳等,以運動時不發(fā)生明顯的身體不適為原則。勞逸結合,避免劇烈活動及過重的體力勞動,節(jié)制房事,以免傷腎耗精。3.6規(guī)范用藥指導中藥湯劑宜溫服,補益藥宜在飯前服。不可過用辛燥、苦寒之品,以免耗津傷陽。遵醫(yī)囑慎重適當?shù)亟o激素治療,以減輕體內雌激素不足所致的癥狀。使用激素替代療法要向患者說明激素治療的特殊性,不可隨意停藥或減量,同時觀察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如頭暈、頭痛、胃腸道不適、肝功能變化、陰道流血等,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就診。3.7家庭關懷支持積極爭取家屬及朋友的幫助和支持,告誡患者家屬,其言行及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及治療,調動家屬積極性,指導家屬如何配合醫(yī)護人員共同幫助解決患者的各種心里矛盾、情緒障礙等問題。親屬應在精神和生活上多給些安慰和照顧,減少矛盾,防止情緒波動。4、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意識的增強,從治療疾病逐步轉變?yōu)轭A防疾病,即:“治未病”,治未病具有臨床預防學意義和臨床康復學意義。我們應將繼續(xù)發(fā)揚傳統(tǒng)醫(yī)學的優(yōu)勢并結合現(xiàn)代護理學發(fā)展的思路,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通過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使患者自覺改變誘發(fā)疾病的不良行為,消除危險因素,以便有效防止或延緩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疾病,積極采取防變措施,控制疾病,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監(jiān)控及自我管理的能力,達到防止或延緩疾病加重及復發(fā)的目的。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在預防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fā)生、發(fā)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圍絕經期綜合征的基礎和前提。參考文獻[1]

唐娟.

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在防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