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與北宋前期詞壇.課件_第1頁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壇.課件_第2頁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壇.課件_第3頁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壇.課件_第4頁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壇.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柳永與北宋前期詞壇

第一節(jié)宋初詩人之詞第二節(jié)晏殊、宋祁、張先等詞人一、晏殊:(一)生平(二)詞作思想與藝術(三)詞作釋例(四)晏殊研究參考資料二、宋祁三、張先詞作情況、天仙子、張先研究四、范仲淹詞作情況、漁家傲等詞作、研究情況第三節(jié)柳永一、生平二、詞作成就三、研究情況

詞這一新興文學體裁,經(jīng)過晚唐五代以來許多文人的努力,在題材和語言風格上,大體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其間李煜雖有所突破,但只是一個特例,總的看來變化不大。到了北宋初期,詞繼續(xù)受到文人士大夫包括最高統(tǒng)治者的喜愛,據(jù)說宋太宗“酷愛宮詞中十小調(diào)子,……命近臣十人各探一詞撰一詞”(《續(xù)湘山野錄》)。不過詞的地位并未因此而提高,它仍然只是文人在樽前花間一觴一詠之際的娛樂性創(chuàng)作,而不是正面向社會表現(xiàn)自己人格、情操、抱負的文學形式,藝術上也沒有什么突破。北宋初的詞作者不過10人,詞作僅存33首,其中如王禹偁、潘閬、寇準、錢惟演、林逋等寫有零星詞作,但尚未形成一種獨特的時代風貌,缺乏開拓性和獨創(chuàng)性。直到11世紀上半葉柳永等詞人登上詞壇,宋詞才開始步入迅速發(fā)展的軌道。第一節(jié)宋初詩人之詞

北宋初的詞作者大都是詩人,如王禹偁、潘閬、寇準、錢惟演、林逋等都寫有少量詞作,而詞的風格,往往和各人的詩歌風格有些近似。如錢惟演的詞,也像西昆體詩一樣辭采華麗,注重于外表的雕飾,如《玉樓春》以“錦籜參差朱檻曲,露濯文犀和粉綠。未容濃翠伴桃紅,已許纖枝留鳳宿”寫新竹,真是金碧輝煌,卻實在毫無意趣??軠省短ど小罚?/p>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裊。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結(jié)構(gòu)精致,視線從春天的遠景拉回到畫堂的中景,再拉到妝臺的近景,然后又從倚樓人的極目長眺拓開去,構(gòu)成一個回環(huán)往復的變化,寫出女子相思中的惆悵苦悶。在這批作者中,王禹偁可說是胸襟比較開闊的一個,他的《點絳唇》雖說篇幅小,境界卻頗為遠大,是北宋初期詞中的佳作: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寫登高臨遠,視界廣大,以此襯托出末句所要表達的人生感慨。林逋的小詞《相思令》,語言樸素,多少保存了民間曲子的生活氣息: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有離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邊潮已平。

這一時期,宋詞的創(chuàng)作尚未進入興盛階段。但有一點仍可以注意到,即晚唐五代詞中那種對男女之情的熱烈大膽、有時很直露的表現(xiàn),在北宋初期詞中已經(jīng)看不到了,這終究還是反映了時代文化的變遷。第二節(jié)晏殊、宋祁、張先等詞人

北宋慶歷以后,詞的創(chuàng)作在內(nèi)容、技巧、體制各方面都出現(xiàn)了飛躍的發(fā)展,同時也涌現(xiàn)出一批卓有成就的作者,其中晏殊、宋祁、張先、范仲淹、歐陽修、柳永尤為出色。一、晏殊(一)生平晏殊(991—1055)字同叔,臨川(今屬江西)人,少年時即以神童應召,賜同進士出身,后一直官運亨通,做到宰相。他在政治上沒有什么突出成就,對文學卻格外關心。據(jù)葉夢得《避暑錄話》說,他“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燕飲”,而且每宴飲都有“歌樂相佐”。晏殊有一首《木蘭花》,“春蔥指甲輕攏拈,五彩條垂雙袖卷”,就是寫一個歌女在宴席上彈琵琶唱小曲的情景。而參與宴飲的文人,也常常作詞讓歌女演唱。因此,他那里其實就是一個與填詞有關的文藝沙龍。有《珠玉詞》。(二)詞作思想與藝術

晏殊詞的題材比較狹窄,基本上沒有超出唐以來文人詞的范圍。寫傷春感時、在寂寞中流連光景之情懷的作品最能反映他的特色。晏殊的詞意蘊單薄、感情柔弱。但是,他的語言技巧卻很高,而且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境界。劉攽《中山詩話》說晏殊“尤喜江南馮延巳歌辭,其所自作,亦不減延巳?!彼m然也喜歡用些華麗的辭匯,但并不是錯金鏤玉式的堆砌,而是常常同清淡自然的語言結(jié)合起來,有時更以白描為主,加以精巧的鑄煉,因此總體面貌顯得清麗疏淡。在抒情表現(xiàn)方面,他很善于捕捉富有象征意義的意象,放置在視覺、情緒的流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細膩的心理感受。晏殊的詞進一步奠定了疏淡清麗、精致柔婉的風格在宋詞中的地位,也把宋詞語言進一步推向文人化、典雅化。這樣,文人詞距民間曲辭俚俗、生動、風趣的特點便越來越遠了。(三)詞作釋例《浣溪沙》其一

青杏園林煮酒香,佳人初試薄羅裳。柳絲無力燕飛忙。乍雨乍晴花自落,閑愁閑悶日偏長。為誰消瘦減容光。其二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沈祥龍《論詞隨筆》:詞中對句,貴整煉工巧,流動脫化,而不類于詩句。……晏元獻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非詩句也,然不工詩句,亦不能為絕妙好詞。

楊慎《詞品》:“無可奈何”二語工麗,天然奇偶。

王士禛《花草蒙拾》:或問詩詞、詞曲分界,予曰:“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定非香奩詩;“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定非草堂詞也。

張宗橚《詞林紀事》:細玩“無可奈何”一聯(lián),情致纏綿,音調(diào)諧婉,的是倚聲家語。若作七律,未免軟弱矣?!妒緩埶仑┩跣?薄逢淌庠虑迕骷傥撮_,小園幽徑獨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難禁滟滟懷。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游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能改齋漫錄》卷11(宋)吳曾(晏殊在揚州大明寺,召江都尉王琪至)同飯,飯已,又同步池上。時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書墻壁間,或彌年未嘗強對。且如‘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對也。”王應聲曰:“似曾相識燕歸來?!弊源吮僦灭^職,遂躋侍從矣。破陣子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四)晏殊研究參考資料宛敏灝《晏同叔年譜》,安徽大學月刊,1934年第1卷第6期;《二晏及其詞》,學風,第4卷第2-6期,1934年。夏承濤《晏同叔年譜》,詞學季刊,第2卷1號、2號,1934、1935年,后收入其《唐宋詞人年譜》,古典文學出版社1955年版。胡云翼《宋詞研究》,中華書局1926年版。吳梅《詞學通論》,商務印書館1932年版?,F(xiàn)有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張文潛《淺論晏殊、歐陽修的詞風》,福建師范大學學報,1983年第1期。葉嘉瑩《大晏詞的欣賞》,《迦陵論詞叢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耿百鳴《論晏殊詞的感傷及其他》,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84年第5期。李華《簡論晏殊詞的積極因素》,江西社會科學,1988年第5期。萬斌生《論珠玉詞及晏殊的心理結(jié)構(gòu)》,文藝理論家,1988年第3期。吳林抒《二晏漫論》,文藝理論家,1991年第1期。吳鳳雛《晏殊與宋代文藝思潮》,同上。二、宋祁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與兄庠同舉進士,時稱大小宋。為人喜奢侈,好游宴。歷官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等。曾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卒謚景文。近人趙萬里輯有《宋景文公長短句》,存詞六首。《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王僧孺《詠寵姬》:再顧連城易,一笑千金買。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李商隱《寫意》:日向花間留晚照,云從城上結(jié)層陰。王士禛《花草蒙拾》:“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當時傳為美譚?!粚嵄净ㄩg“暖覺杏梢紅”(和凝《菩薩蠻》中詞句),特有青藍冰水之妙耳。

王國維《人間詞話》:“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錢鐘書《舊文四篇·通感》:“鬧”字是把事的無聲的姿態(tài)說成好像有聲音的波動,仿佛在視覺里獲得了聽覺的感受。

李漁《窺詞管見》

琢句煉字,雖貴新奇,亦須新而妥,奇而確。妥與確總不越一“理”字。欲望句之驚人,先求理之服眾。有蜚聲千載上而不能服強項之笠翁者,“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是也。若紅杏之在枝頭,忽然加一“鬧”字,此語殊難著解。爭斗有聲之謂“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予實未之見也?!棒[”字可用,則“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謂“鬧”字極粗俗,且聽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當見之詩詞。近日詞中爭尚此字,皆子京一人之流毒也。三、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天圣八年(1030)與歐陽修同榜進士,曾任吳江知縣,晏殊當京兆尹時,聘他任通判,后歷官至都官郎中。有《張子野詞》。張先詞風清新明麗,語言在流暢中時時有精巧尖新的表現(xiàn)。由于他善于寫“影”,時人曾據(jù)其三個佳句,譽之為“張三影”,而實際可以標舉的例子還不止三個。如《青門引》中“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木蘭花》中“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等。在表達情感方面,張先往往能夠?qū)懙脗魃瘛⒛腿藢の?,如《一叢花令》,在以濃重筆調(diào)描述少婦的孤單寂寞之后,以“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一句收束,活脫地反映出少婦既怨恨“郎”又怨恨自己不幸命運的心理;《千秋歲》中“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寫戀情的糾結(jié)難解,也給人以很深的印象。在宋代詞人中,張先較早、較多地寫了長調(diào)的詞,其中以慢詞為多,如《謝池春慢》、《破陣樂》、《剪牡丹》、《卜算子慢》、《山亭宴慢》等。這一類詞作容量大,層次多,結(jié)構(gòu)上的變化要求比較高,對于表述比較復雜的內(nèi)容、造成比較闊大的氣勢,是有其優(yōu)勢的。如《卜算子慢》:

溪山別意,煙樹去程,日落采蘋春晚。欲上征鞍,更掩翠簾相眄,惜彎彎淺黛長長眼。奈畫閣歡游,也學狂花亂絮輕散。水影橫池館,對靜夜無人,月高云遠。一餉凝思,兩袖淚痕還滿。恨私書,又逐東風斷??v西北層樓萬尺,望重城那見!

上闋從別離處景色、送別時心情寫到追憶歡聚、怨恨別離的感慨,下闋接著寫別后孤寂、沉思與懷念以及遠人不可見的悲傷,一層層展開。雖說張先的長調(diào)寫得還嫌單薄,但為后代詞人提供了經(jīng)驗,為宋詞的發(fā)展開啟了一條新路。天仙子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有客謂子野曰:“人皆謂公‘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弊右霸唬骸昂尾荒恐疄椤畯埲啊俊笨筒粫?。公曰:“‘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歸朝歡》)、‘柳徑無人,墮風絮無影’(《剪牡丹》),此余生平所得意也?!保ê小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卷三引《古今詩話》)張子野郎中,以樂章擅名一時。宋子京尚書奇其才,先往見之,遣將命者謂曰:“尚書欲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弊右捌梁蠛粼唬骸暗梅恰t杏枝頭春意鬧’尚書耶?”遂出置酒,甚歡。蓋二人所舉,皆其警策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七引《遁齋閑覽)張先研究述略關于張先的生平,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中有《張子野年譜》,指出張先生于太宗淳化元年(990),卒于神宗元豐元年(1078),并對其一生作了較為詳細的編年和考證。(《唐宋詞人年譜》第169至19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原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5年版)姜書閣在《夏承燾〈張子野年譜〉辨誤》(《湘潭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中就張先“為嘉禾判官”、“知渝州”等問題提出了商榷意見。并論證張先并未于皇祐五年“重游長安”。沈松勤《張先生平仕履二題》(《文獻》1993年第1期)提出了張先宦游安陸、所任何職、何時到任等問題,并加以考證,作了回答。此外,宛敏灝、鄧小軍撰有《張先評傳》。(《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三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吳梅《詞學通論》說:“蓋子野上結(jié)晏歐之局,下開蘇秦之先,在北宋諸家中適得其平。有含蓄處,亦有發(fā)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fā)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guī)模既正,氣格亦古,非諸家能及也?!?《詞學通論》第69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原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年版)詹安泰《宋詞風格流派略談》將張先與賀鑄列為一派,稱之為“奇艷俊秀派”,認為張先詞的接觸面比晏殊、柳永、歐陽修為廣,已有不少標題,也有部分創(chuàng)調(diào)和慢詞,“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墨守故常的詞家,而是一位創(chuàng)作的高手。他抒寫平凡的景物情事都有韻味?!保ā端卧~散論》校訂稿(二),第56頁,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指出:“張先是與柳永共同跨進慢詞領域的”,他的詞反映了作者對都市生活的眷戀,“比起晏、歐來,意境有了較多的夸張與鋪敘,特別是對物象和心理上某些細節(jié)的精微刻畫,更顯得突出。但在層次、結(jié)構(gòu)諸方面,都不夠細密,顯示了長調(diào)慢詞初興,尚未成熟的特點?!辈⒅赋?,張先以其老壽,“很自然地成為晏、歐和柳、蘇之間的一座橋梁,他以老壽的年齡作了詞史上這一轉(zhuǎn)變的見證人,又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推動了這一轉(zhuǎn)變?!保ā秲伤挝膶W史》第118至119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關于張先詞作地位的評價其他張海濱《張先與蘇軾》,《寧夏大學學報》1984年第1期。繆鉞《論張先詞》,《文學遺產(chǎn)》1986年第3期。陳尚君《百家唐宋詞新話》,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

張先現(xiàn)存的詞165首,其中慢詞18首,約占全部詞作的10.3%,18首慢詞中可以系年的13首,其中僅有一首為早年作,12首為張先七十歲(1059年)以后作。其時蘇軾、秦觀、周邦彥都已陸續(xù)步入詞壇,慢詞的創(chuàng)作已經(jīng)逐漸形成風氣。張先在這種風氣下寫作慢詞,雖有一定成就,但將其與柳永并提是不妥的。此外,據(jù)《全宋詞》統(tǒng)計,晏殊存詞140首,歐陽修存詞242首,二人所作慢詞分別占其詞作總數(shù)的2.1%和5.4%,而柳永慢詞占其詞作總數(shù)213首的57%。四、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早歲生活貧寒,中進士后,歷任州縣長官。曾鎮(zhèn)守西北邊疆多年,受到羌人尊重,謂其“胸中有十萬甲兵”,呼之為“龍圖老子”。任參知政事期間,對政治進行改革,史稱“慶歷新政”,但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不到一年便失敗了。卒謚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詞有《范文正公詩余》輯本,僅存詞五首。其中描寫邊塞風光之作,突破男歡女愛的界限,具有明健豪放的風格,對豪放詞的興起有一定作用。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據(jù)宋人魏泰《東軒筆錄》:“范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shù)闕,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zhèn)之勞苦。歐陽公嘗呼為窮塞主之詞。”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徹,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當代學界有關范仲淹的評論

馬茂元《范仲淹的詞》(《文匯報》1961年6月24日)指出,在《漁家傲》一詞中似乎存在著積極與消極、詞風與作者人格之間不協(xié)調(diào)的矛盾,認為此是由于他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表現(xiàn)在詞里的,由于他關懷現(xiàn)實,有著深廣的義憤的主導的一面,所以排奡,所以沉郁;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所以哽咽,所以悲涼,所以情調(diào)低沉。兩種互相排斥的因素對立地統(tǒng)一,形成了范詞的風格,不僅是詞的統(tǒng)一,也是詞風和人的統(tǒng)一?!?/p>

夏承燾、懷霜《范仲淹多樣風格的詞》(《文匯報》1962年6月7、8日)說:“晚唐五代及北宋初年的詞,多半還是花間、尊前的風格,筆調(diào)是軟媚的,內(nèi)容是寫男女之情的。雖然士大夫也偶有寄托,但總還不能脫離溫、韋風格。而當時的范仲淹的作品卻能突破這個局限。”又說“范仲淹生平所作詩文,都直抒胸臆,不沿晚唐纖濃怪誕的習氣,也不染當時西昆體虛飾辭藻的作風?!弊髡哒J為,范仲淹的詞雖然只有五、六首,而“它們對后來的影響是不小的。在蘇、辛豪放派詞之外,還影響到元曲。在詞的發(fā)展史上,我們應該重視這位作家,雖然他并不是一位寫詞的專家,但他的成就已經(jīng)超出于有些詞專家了?!?/p>

王兆鵬《以清為靈—范仲淹的人格與風格》(《湖北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中,主要談了范仲淹的詩。認為,范仲淹的詩是其人格的外化,他的人格是以清為靈:生活作風清儉,性格清靜,作官清廉,為政清剛正直。與他的人格相對應,他的詩在選擇物象時總是選擇那些與主體心靈相契合的物象,創(chuàng)造出符合主體人格精神的意象。他用的最多的意象是清風、明月與清水,因為風、月、水都是以清為靈的?!扒逅?、清竹、明鏡、清水等一系列注入詩人個性色彩的意象,構(gòu)成了范仲淹詩清正的風格?!弊髡哌€結(jié)合宋詩發(fā)展的歷程說:“宋詩追求平易清淡的風格,一般認為至梅堯臣、蘇舜欽而確立。其實,范仲淹的詩已早露端倪。從宋詩發(fā)展的歷程來看,范仲淹的詩更值得我們重視?!钡谌?jié)柳永一、生平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生卒年不詳,大約與晏殊、張先同時,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時代。早年屢試不第,晚年才中進士,當過睦州掾、定海曉峰場鹽官及屯田員外郎等小官,世稱“柳屯田”。有《樂章集》。二、詞作成就貢獻主要有三:一、雅與俗的重新調(diào)適:師法淵源——由文人傳統(tǒng)而轉(zhuǎn)向民間傳統(tǒng);創(chuàng)作態(tài)度——大力采納市井新聲;詞作風格——雅俗相兼;社會影響——“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二、詞作內(nèi)容題材的開拓:都市風光(《望海潮》),羈旅行役(《雨霖鈴》、《八聲甘州》),市井青樓(《定風波》)。三、詞作表現(xiàn)手法的創(chuàng)新:1.大量制作慢詞。共作有慢詞87調(diào)125首,超過了同時略晚的張先(17)、晏殊(3)、歐陽修(13)。2.鋪敘筆法作詞,抒情寫景,層次分明。3.抒情詩的手法作詞,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詩意。4.白描手法和民間口語的運用。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崦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鶴沖天(1022年)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

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研究據(jù)粗略統(tǒng)計,本世紀的前50年,談柳永的文章不足20篇,論題多集中在其生平事跡方面;1978年以前的論文有二十馀篇,論題多集中在柳永詞的評價方面;1978年后,柳永研究出現(xiàn)了全面繁榮的局面,論文有250馀篇。有關柳永的研究專著也出版了不少,如葉慕蘭的《柳永詞研究》,臺灣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版;梁麗芳的《柳永及其詞研究》,三聯(lián)書店香港分店1985年版;謝桃坊的《柳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曾大興的《柳永和他的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等等。柳永研究柳永的生卒年

儲皖峰《柳永生卒考》(《浙江大學季刊》第1卷,1932年1月)推測柳永生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理由是1、張先與柳永齊名,張先生于太宗淳化元年(990),柳永生年亦當相去不遠;2、柳永見過晏殊,殊稱之為“賢俊”,是前輩稱呼晚生之言,晏殊生于淳化二年(991),柳永當生于此年之后;3、柳永登第在景祐元年(1034),宋翔鳳《樂府馀論》稱之“耆卿蹉跎于仁宗朝,及第已老”。如果四十五或五十始稱“老”,按五十計,則推出柳永生于太宗雍熙二年(985),比張先和晏殊都大,與上說不合,于是以四十為老,上溯四十年,是為太宗至道元年。柳永研究柳永的生卒年

唐圭璋在《柳永事跡新證》(《文學研究》1957年第3期)中根據(jù)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等說法,修正了儲皖峰的說法,推測柳永約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理由是孫何(961-1004)曾作過兩浙轉(zhuǎn)運使,“柳永就在孫何死的一年作《望海潮》送他,至少也應是冠年了?!保ㄈ绨戳来藭r20歲計,則上推19年,柳永當生于雍熙二年即985年,故雍熙四年(987),恐系推算之誤,唐圭璋在《徐州師院學報》1979年第3期發(fā)表的《論柳永詞》一文即認為柳永生于985年)唐圭璋在五十年代提出的雍熙四年(987)之說為游國恩主編的《中國文學史》采用,影響較大。

柳永研究柳永的生卒年

林新樵《柳永生年小議》(《福建師范大學學報》1981年第4期),推斷柳永的生年為雍熙元年(984)前后。理由是:1、《樂章集》中的《玉樓春》〖星闈上戶金張貴〗作于真宗天禧二年(據(jù)《續(xù)資治通鑒》考定);2、《樂府馀論》“及第已老”的說法,推斷柳永在景祐元年及第是約五十歲,則他在天禧二年作此詞時約三十五歲,而寫出《望海潮》送孫何時正好二十歲。此說比987年說提早了三年。

柳永研究柳永的生卒年

李國庭在《柳永生年及其行蹤考辨》(《福建論壇》1981年第3期)中,又將柳永的生年上推四年,以為大約在太平興國五年(980)前后,理由是:1、《文獻通考》有唐人以五十為老,而宋人以六十為老的說法,且早在唐代即有“五十少進士”之說,則柳永及第至少應該不小于五十五歲,上推五十五年,即是太平興國五年。2、孫何離兩浙轉(zhuǎn)運使是在景德元年(1004)初,《望海潮》所寫的是秋景,故當作于前一年(1003)之秋,該詞在藝術上已經(jīng)相當成熟,應該作于柳永二十三、四歲時,以二十三歲計,上溯可得980年左右;3、《宋史》記載,咸平五年(1002)“詔文武官七十以上不自請致仕者,許御史臺糾劾以聞”,可知柳永任屯田員外郎時不應超過七十歲,大致在1050年,由此上推七十年,則其生年約在太平興國五年。柳永研究柳永的生卒年

李思永的《柳永家世生平新考》(《文學遺產(chǎn)》1986年第1期),否定了柳永生于柳宜入宋以后的說法,根據(jù)一是柳宜家鄉(xiāng)福建的傳說,二是《勸學文》、《巫山一段云》作于早年,作于福建。他認為柳宜于開寶九年(976)入宋,一直未回福建,據(jù)情理推斷柳永此時當五至七歲,以六歲計,則當生于宋太宗開寶四年(971)。這樣,他又將柳永的生年比唐圭璋的987年說提早了十六年,比985年說提早了十四年.

柳永研究柳永的生卒年

周子來在《柳永生年新證》(《文學遺產(chǎn)》1987年第4期)中對李思永的說法提出質(zhì)疑:1、宋祁《景元集》、胡宿《文恭集》有柳永的二哥柳三接的任命制書,可以考訂大體草于皇祐三年(1051)十月之后,三接至少大柳永一歲,如按柳永生于971年計,則此時三接已八十二歲,如按其生于980年計,則此時已七十四歲,在要求七十致仕的宋代,這是不可能的;2、柳永如生于971或980年,下推二十年,柳宜的經(jīng)濟狀況正不好,與柳永所作詞中的情況不符;3、劉攽《中山詩話》記載,柳永的大哥柳三復以球技謁丁謂,丁謂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任三司使,三復至少比柳永大二歲,如柳永生于971年,則此時三復已四十二歲,如柳永生于980年,三復也有三十三歲,于情理不合。作者認為,還是唐圭璋先生的說法較為可信。柳永研究柳永的生卒年

上述關于柳永生年的推斷,有一條根據(jù)就是柳永在景祐元年登第,此說本于吳曾《能改齋漫錄》,也是本世紀大多數(shù)文學史家所持的關于柳永登第時間的說法。詹亞園在《柳永二題》(《文學遺產(chǎn)》1984年第2期)中指出此說不盡可信,柳永及第應在景祐五年。理由是:1、與柳永大體同時的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卷八《志事》中有“柳三變,景祐末登進士”的說法,應該是可信的;2、據(jù)《文獻通考》,景祐二、三、四年均停貢舉,“景祐末”即景祐五年;3、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有“范蜀公少與耆卿同年”之說,范鎮(zhèn)于寶元元年(即景祐五年)登第,與王辟之記載相符。柳永研究柳永的生卒年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認為,柳永登第當在景祐元年以前,理由是:文瑩《湘山野錄》記載,“范文正公(仲淹)謫睦州,過嚴陵祠下,會吳俗歲祀,里巫迎神,但歌(柳永)《滿江紅》,有‘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之句?!弊髡哌€指出,范仲淹于景祐元年四月知睦州,六月移知蘇州,而此詞所寫為秋景,至少當作于景祐元年前一年,到明道二年(1033),時柳永已為睦州團練推官,其舉進士猶當在此年之前。(《唐宋詞通論》第19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羅忼烈《話柳永》(《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6年第2期)則指出:《湘山野錄》的記載不實,“嚴陵祠是范仲淹始建的,并撰有《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明言‘某來守是邦,始構(gòu)堂而奠焉’,在這以前根本沒有嚴陵祠,何來‘謫睦州過嚴陵祠下’聽里巫唱柳永詞?”他更引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景祐二年六月詔”,再次肯定了景祐元年說。柳永研究柳永的生卒年

關于柳永的卒年。在《鎮(zhèn)江府志》中,柳永侄子所作《宋故郎中柳公墓志》說:“叔父諱永,……為泗州判官,改著作郎……授西京靈臺令,為太常博士……歸殯不復有日矣,叔父之卒,殆二十馀年?!碧乒玷爸赋?,據(jù)《嘉定鎮(zhèn)江府志》卷十四,王安禮于神宗熙寧八年(1075)守潤,而柳永侄所作的墓志說那時柳永已死了二十馀年,由此上推,柳永的卒年約在仁宗皇祐五年(1053)。此說為多數(shù)人認可,但劉天文《柳永年譜稿》認為柳永卒于皇祐六年(1054),卒年七十一歲。柳永研究柳永的家世、名字及游蹤

高熙曾《柳永遺事考辨》(《天津師院科學論文集刊》1957年第1期),根據(jù)《康熙崇安縣志》、《雍正崇安縣志》、《道光福建通志》等方志,考證柳永的祖父柳崇為“五代末季的處士”,到宋初,“以子貴,累贈尚書工部侍郎”,崇有子六人:宜、宣、寘、宏、寀、察,均有官職。永父柳宜,官至工部侍郎。永兄弟三人,長兄三復,官至比部員外郎,次兄三接,官至都官員外郎。“皆工文藝,號‘柳氏三絕’?!笨芍莱錾碛谝粋€典型的官宦世家。柳永研究柳永的家世、名字及游蹤

柳永字耆卿,又名三變,字景莊,這兩個名字孰先孰后?因何故而改?歷史上有三種說法:吳曾《能改齋漫錄》、陳師道《后山詩話》皆以為柳永“原名三變,后改名永”,改名是因為“磨勘轉(zhuǎn)官”;王辟之《澠水燕談錄》也認為柳永原名三變,“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葉夢得《避暑錄話》則認為柳永后改名為三變,至于改名的原因與吳曾、陳師道說相同;唐圭璋《柳永事跡新證》(《文學研究》1957年第3期)以為柳永原名三變,后因“宋仁宗以無行黜之,只好改名永以求進取?!绷姥芯苛赖募沂馈⒚旨坝污?/p>

羅忼烈在《話柳永》(《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6年第2期)中則認為:柳永兩個哥哥皆以“三”為輩,所以原名三變是毫無疑問的,“三變”之名取義于《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儼然”是矜莊之貌。所以字“景莊”,他認為《燕談錄》記載柳永因病改名的說法是可信的,“永”和“耆”都有長壽義,“因病怕死,所以改名換字來禳解。如果說改名是企圖抹煞柳三變給人的不良印象,以求官職,似乎不合情理。因為即登仕版,就有案可稽,不能說柳永不是柳三變?!绷姥芯苛赖募沂?、名字及游蹤

關于柳永的游蹤與改官,高熙曾在《柳永遺事考辨》中指出,柳永到過睦州、昌各國、泗州、馀杭、杭州、靈臺、開封、鎮(zhèn)江、建寧、揚州等地。唐圭璋進一步指出除此以外柳永還到過渭南、成都、鄂州、湖南。詹亞園在《柳永二題》中則還指出柳永做過華陰縣令。吳熊和《從宋代官制考證柳永的生平仕履》(《文學評論》1987年第3期)考定柳永“初為睦州推官,在選人七階中為第四階,后至泗州判官,在選人七階中為第三階”,“泗州判官當為柳永改官之前的最后一任幕職官”,“柳永改官后,由著作佐郎遷著作郎,再遷太常博士,轉(zhuǎn)屯田員外郎?!绷姥芯苛赖募沂?、名字及游蹤

柳永的少年時期,本世紀的學者多認為他生活在福建崇安,有些學者并以此為柳永生年的推斷因素之一。鐘陵的《柳永早年事跡考辨》(《南京師大學報》1994年第1期),將柳宜的宦跡與柳永的年齡對比,認為“不論柳永生于雍熙元年或雍熙四年,他的幼年時期當隨柳宜的調(diào)動在山東、廣西和蘇州、揚州等地生活過,他的少年時期則在汴京”,“在柳永的心目中,汴京是他生活和感情上的真正故鄉(xiāng)?!盵1]

此外,關于柳永的葬地這一問題,歷史上即有棗陽(曾敏行《獨醒雜志》)、襄陽(祝穆《方輿勝覽》)、真州(王士禎《花草蒙拾》)、潤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