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教學設計01_第1頁
《逍遙游》教學設計01_第2頁
《逍遙游》教學設計01_第3頁
《逍遙游》教學設計01_第4頁
《逍遙游》教學設計0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逍遙游》設計目標:⒈結(jié)合課文注釋及工具書讀通全文,增加文言積累,訓練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⒉初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及其形象化說理的風格。領略莊子想象豐富、思路縱橫、氣勢非凡、汪洋恣肆的特點,欣賞其渾莽開闊的意境和獨具特色的氣韻美。⒊能一分為二地恰當評價莊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⒋理解本文的主旨,為了強調(diào)“無所待”的觀點,從反面提出問題,緊緊扣住“有所待”論證,最后給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張。重點:⒈了解本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⒉賞析本文形象化說理的特點難點:⒈解莊子世間萬物若“有所待”則不自由的思想。⒉理解“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思想。方法:⒈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⒉問答法。對文中較容易的問題,采用問答法,簡捷明快。⒊討論法。對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對“逍遙游”的理解),必須廣泛地談論。時數(shù):二課時第一課時要點:⒈了解莊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⒉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⒊落實基本知識。步驟:一、導入新課:莊子臨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靜。弟子們想厚葬老師,莊子倒覺得難過了:弟子們在這關鍵時刻并沒有勘破生死關。于是他說:“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為珍珠,天地用萬物來為我送行,我的葬物還不齊備嗎?”弟子們不覺垂淚,說:“我們怕烏鴉和老鷹吃您的遺體?!鼻f子笑道:“天上有烏鴉和老鷹來吃,地上也有螻蟻來吃啊,要是奪了前者的食物給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頗了嗎?”(《列御寇》)今天我們要通過《逍遙游》了解莊子的哲學世界,走進莊子內(nèi)心的深處。二、作者及背景:⒈莊子,名周,約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戰(zhàn)國時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拔覍幙捎螒蛭蹫^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老莊申韓列傳》)一語可見其性格特點。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于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fā),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老子韓非列傳》),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老子韓非列傳》)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肚f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義色彩,擅長用寓言故事來說明道理,《》載:“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顰、望洋興嘆、鯤鵬展翅、不龜手之藥等,都是巧妙雋永、妙趣橫生的寓言。(: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⒉《逍遙游》是《莊子·內(nèi)篇》的首篇,是莊子的代表作,比較集中地表現(xiàn)了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跺羞b游》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論證世間萬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境界,以及通過“無為”達到這一境界的主張。全篇集中表現(xiàn)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課文選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什么是“逍遙”?從語義學意義上說,這是個聯(lián)綿詞,聯(lián)綿詞往往表達一種難以言傳的行動和悠遠舒長的意境。此外,它還是個疊韻詞,因為韻母相同,逍遙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試想一下安適自得優(yōu)游歲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遙。《逍遙游》是《莊子》第一篇,是莊子的代表作。逍遙游即“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于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天下》)即“游心于談,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薄肚f子》的“無為”主義,也可以叫作“逍遙”主義。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⒈學生聽課文,集體正音正句:北冥(míng)

鯤鵬(kūn)摶(tuán)

遷徙(xǐ)

坳堂(āo)

草芥(jiè)夭閼(è)蜩蟬(tiáo)

舂糧(chōng)蟪蛄(huìgū)大椿(chūn)斥鴳(yàn)

泠然(líng)

萬仞(rèn)

蓬蒿(gǎo)⒉指名,注意讀音和斷句:《逍遙游》“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文筆汪洋恣肆。誦讀時,針對不同描述對象,應讀出不同情感。誦讀大鵬怒飛一層,要讀出氣勢和力量;讀“蜩與學鳩”一層,要讀出其渺小;讀“小年與大年”一層,要讀出鮮明的對比,讀“湯向棘”一段,要讀出對鯤鵬的贊美,讀出對斥渺小、短視的蔑視。第三段舉例論證,對“知效一官……而征一國者”,讀時要帶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對宋榮子、列子,要有贊美之情,又要強調(diào)他們“猶有未樹”“猶有所待”。結(jié)尾“故曰”一句是結(jié)論,要讀得十分肯定。⒊疏通、積累:⑴通假字:冥——溟反——返知——智已——矣辯——辨有——又⑵重點實詞(單音詞):怒而飛志怪摶扶搖六月息負大舟覆杯培風決起槍榆枋控于地適千里小年知其然絕云氣斯已矣天地之正⑶重點實詞(雙音詞及短語)海運扶搖野馬坳堂夭閼莽蒼果然泠然數(shù)數(shù)然羊角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⒈課文舉例說明世間萬物都“有所待”,即都要憑借力才能活動,所涉及的事物和人有哪些?哪些是作者贊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諷、否定的?明確:先后例舉的事物有:鯤、鵬、野馬、塵埃、大舟、杯、芥、蜩、學鳩等。對鯤鵬作者抱贊美態(tài)度;對蜩與學鳩則明顯表示嘲諷、貶斥。⒉第一段中,莊子說及大至鯤鵬,小至塵埃、小草,都城是“有所待”,因而也都是不自由的,第二段為什么還要討論“小大之辯”的問題,為了把這個問題說明白,作者列舉了哪些例子?明確:強調(diào)“小大之辯”,一方面強調(diào)了人在認識上的大小區(qū)別,說明“以小及大”的困難;另一方面,也反映莊子認識世間事物時并不能完全地“無己”,他是肯定事物的差別的,文章的字里行間,充滿對鯤鵬之類偉岸者的熱愛、贊揚,和對蜩、學鳩、斥之類肖小的鄙夷。為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作者動用對比,列舉了大量例證。從時間上說,朝菌、蟪蛄是“小年”,冥靈、大椿是“大年”。與眾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與冥靈、大椿比,又是“小年”。鯤鵬是“大智”,蜩、學鳩、斥等見識淺陋,只能算是“小智”。⒊課文第三段寫了哪三種不同層次的人?作者是怎樣得出最后的結(jié)論的?明確:三種不同層次的人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宋榮子;列子。第一種人自視甚高,但只不過是斥之類;宋榮子能“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率之境,遠勝于第一種人,但“猶有未樹”;列子雖已能“御風而行”勝過宋榮子,但仍然“猶有所待”。因此,這三種人都不能說已入“逍遙游”之境。最后,莊子說,只有“乘天地之正”(順應天地間的自然規(guī)律)“御元氣之辯”(駕馭陰陽等元氣的變化)才能“無所待”而“逍遙游”。什么人才可入此境?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只有無自我、無功利、無聲名,才能得到絕對的精神自由,這樣,全文的結(jié)論也就水到渠成了。⒋《史記》中說莊子“汪洋自恣以適己”,魯迅說他“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在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這樣的特點?明確:首先,是全文的構(gòu)思。鯤鵬鳥的雄偉,大椿樹的長壽,都令人嘆為觀止,又將這樣的龐然大物與芥、蜩、朝菌之類細微、短命者對比,更顯出事物、境界用意的奇特。其次,是作者傾注筆力描繪的魚而化鳥的鯤鵬形象。課文多次描繪這一形象,前后相互補充印證,使其形象更豐滿鮮活。在這才能無雙、向往逍遙而又無法逍遙的大鵬鳥身上,顯示了作者的才情,也隱藏著作者的苦衷。課堂小結(jié):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議、先破后立的寫法,運用對比與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結(jié)論氣勢闊大而思路嚴謹,夸張、虛幻的描述中隱蔽著熾烈的情感,堪稱一篇奇文?!捌嫖墓残蕾p,疑義相與析”,除課堂學習外,還可課后細細品味,逐步消化。五、布置作業(yè):⒈熟讀成誦,構(gòu)建知識點網(wǎng)絡;⒉誦讀全文,思考課文是怎樣從“有所待”和“小大之辯”推出三“無”的結(jié)論的。

第二課時要點:⒈了解莊子世間萬物若“有所待”則不自由的思想。⒉理想“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思想。步驟:一、導入新課:在諸子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對中國歷史影響最深。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便是莊子。莊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他繼承老子順其自然的觀點,更進一步認為無可奈何的叫“命”,不可違離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憑它的擺布。他的思想相當復雜,攻擊儒、墨,主張回歸自然;憤世嫉俗,痛恨黑暗現(xiàn)實,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時又想取消斗爭。他的人生觀很消極,帶有濃厚的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色彩。由于莊子生活在戰(zhàn)國亂世,諸侯各國征伐不已,暴主佞臣殺人如麻,他的志向不可能實現(xiàn),他看透了這個社會的一切。于是他開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這是怎樣的“自由”呢?希望我們能夠在《逍遙游》中能夠窺見其中的點滴。二、理解內(nèi)容:⒈聽讀全文前,提醒學生思考:文中出現(xiàn)了幾個“笑”字?各笑什么?讀畢,學生總結(jié)出三個“笑”字,分別在第一、二、三節(jié)。明確:蜩與學鳩笑之、斥鴳笑之、宋榮子猶然笑之。⒉弄清三個“之”,我們就能知道笑的對象了。下面,就請大家解讀三個“之”。明確:前兩個“之”所指對象,都是鯤鵬。第三個“之”所指對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全文的內(nèi)容實際上就是由三“笑”構(gòu)成的,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解讀這三大板塊。三、問題探究:⒈先看第一板塊。請大家第一節(jié)。⑴蜩與學鳩為什么要笑鯤鵬?明確:因為大鵬“圖南”,必須有“風斯在下矣”、“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的條件。⑵蜩與學鳩笑鯤鵬,作者贊成還是反對呢?為什么反對?明確:大鵬、野馬、塵埃,以及天地間的生物,都是靠大自然的氣息“相吹”的。而蜩與學鳩同是屬于“生物之以息相吹”之類。差別只在于“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罷了。事物的大小不一樣,所適的遠近不同,它們所憑借的條件(即所待)也是有區(qū)別的。所適越遠,所要憑借的條件就越是充足,如將要“圖南”的大鵬必須有“風斯在下矣”、“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的條件;而“決起而飛,槍榆枋”的蜩與學鳩所憑借的風(或其他條件)比起大鵬就小多了。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有所待,因而都不逍遙。⑶本段中其實有一句話可以證明以上的內(nèi)容,而且這句話是作者寫鵬如何大,如何飛至九萬里的目的,是哪一句?明確:“天之蒼蒼,……亦若是而已矣?!本褪钦f,人們仰而觀天,蒼蒼而無所至極;殊不知九萬里高空的鵬俯而下視,也如人們仰視蒼天一樣。在九萬里高空的鵬把地面的人、物看得很渺小,但地面的人或其他小生物看遠在至極的高空的大鵬不是一樣的渺小嗎?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莊子完全消除了事物的大小。在他看來,世間的萬物都是一律平等的。鯤鵬之大,塵埃之小,都是有所待,因而都不逍遙。⑷齊讀第一節(jié),感悟內(nèi)容:鯤鵬憑借風力、蜩與學鳩笑鯤鵬和作者反駁蜩與學鳩。⒉再看第二板塊,請大家第二節(jié)。⑴斥鴳為什么笑鯤鵬呢?明確:斥鴳認為,鯤鵬要飛高,才依賴于風力,而自己不追求那樣的高度,所以能夠擺脫對外力的憑借,自己能夠自由地“騰躍”“翱翔”。⑵那么,作者對斥鴳的“笑”是什么態(tài)度呢?你認為莊子是否贊成“小大之辨”?明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是莊子的觀點,相反,他認為這是世人的成見。因為他覺得“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意即像大年之彭祖,不知自己本性的“眾人”卻非要去“匹之”,這不是很可悲嗎!這里,莊子仍進一步闡發(fā)要消除大小之見,對任何事物不要虛妄分別的觀點。即使是“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的大鵬,在斥鴳看來,也不屑一顧,它并不像“小年”的“眾人”去匹“大年”的彭祖那樣去做一些徒勞的事,而是以“我騰越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滿足了,因而它自得其樂地笑了。這里的“笑”就代表了莊子的笑。莊子是借斥鴳笑大鵬來喻自己笑那些持有“大小”成見和以小慕大的人。莊子為何用斥鴳來喻自己呢?這是由于莊子的時代背景所限。他常常托別人或別物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古今人物,禽獸魚蟲無一不成為他借用的對象。他之對己、對人、對物根本就沒什么分別,只不過他有時在明處,有時在暗處,有時當場導演,有時幕后指揮,但是“每一個場合中,必然隱藏著一個莊子”(張默生)。⒊最后看第三板塊,齊讀第三節(jié)。⑴宋榮子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呢?明確:因為“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⑵作者對宋榮子的態(tài)度怎樣?明確:由“斯已矣”“雖然,猶有未樹也”可知,作者對他也是否定的。不僅如此,作者還通過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來進一步否定他。⑶蜩鳩與大鵬都是有所待,蜩鳩卻去譏笑大鵬,這不可?。煌瑯?,如果大鵬去譏笑蜩鳩的話,是否可???明確:人類中,那些憑著自己聰明的才智、良好的行為、高尚的道德、強大的能力就能夠稱效一官,投合一君,取信一國的人,雖然他們都以達到目的為滿足,但因為是有所待,所以與消遙的境界來說實在相差太遠了,理所當然要被比他們略高一籌的宋榮子所笑。但莊子對宋榮子的“笑”并不完全贊同。宋榮子盡管“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但卻“未數(shù)數(shù)然也”。他仍是始終“未樹”消遙境界。再如比宋榮子更高一籌的列子,他能“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但和宋榮子一樣也是“未數(shù)數(shù)然”的。他能御風而行,雖說免去步履之勞,可是沒有風,不是也無能為力了嗎?所以莊子說他“猶有所待也”。⒋到此為止,我們了解到,作者對“笑”鯤鵬和別人的蜩與學鳩、斥鴳、宋榮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請大家討論一下,⑴作者對鯤鵬和“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是不是肯定呢?明確:也都作了否定。否定后者好理解,關鍵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為“鯤鵬展翅”早已作為積極的意象被人們廣泛引用。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講述這一寓言故事時,突出的不是鯤鵬本身,而是風力,“故九萬里,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對風力作用的突出,實際上就是對鯤鵬的否定。作者寫了“笑”的雙方,對“笑”的一方蜩與學鳩、斥鴳、宋榮子都作了否定,對被“笑”的一方鯤鵬和“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對順便提及的野馬、塵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靈、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這種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如果我們借用本文中的一個形象的詞語,可以說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說是:莊子“笑”萬物!⑵莊子為什么要“笑”萬物呢?明確:因為它(他)們都“有所待”,都沒有做到“逍遙游”。⑶哪種人能達到這種境界?明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只有任其自然,隨變是適,無乎所待,以游無窮,這才是逍遙游的理論境界!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也只有課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了,因為他們“無己、無功、無名”。怎樣才能擺脫有待,達到無待呢?莊子強調(diào),根本的一點是要認識到,不是外在的客觀條件或必然性束縛了人的自由,而是人們自己的主觀認識、自己的思想束縛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觀物”、“道通為一”的道理;如果能從主觀上齊同萬物,忘卻外在的一切差別,也就無所不適、無所對待了。莊子進而提出了最徹底的“無己”的方法,即從精神上超脫一切自然和社會的限制,,泯滅物我的對立,忘記一切,直到忘記自己。無己而后無所待。小結(jié):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從反面論證,最后才用幾句話提出正面主張,以三“無”(無己、無功、無名)作結(jié),有力地論證“無所待”觀點。至于“無所待”的境界怎樣才能達到,希望有興趣的同學課后讀讀《逍遙游》的后半部分。⒌課堂討論:你對這樣的境界有何看法?明確: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種“無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遙境界,即順應萬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適心任性,達到物我一體的精神上的絕對自由。莊子認為,世上萬物都受到限制,社會上的人被生死、壽夭、得失、榮辱、貴賤所牽累,沒有自由可言,其原因在于“有己”,“有己”則“有待”,只有做到“無己”才能進而達到“無功”“無名”。所謂“無己”,就是忘掉自我。在莊子看來,人和萬物都是得道而生,形體只是道的寓所,人如果拘于形體,必然會受到外物的束縛,達不到恬淡自適的境界。所謂“無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只求保身全生養(yǎng)親以盡天年而無建功立業(yè)的理想。所謂“無名”,就是忘掉榮辱毀譽得失,褒貶任人,俯仰隨我,置聲名與輿論于不顧。達到“無己”“無功”“無名”,便是在頭腦中消除了物我對立,使精神與道融合為一,超越一切現(xiàn)實的矛盾,步入超現(xiàn)實的絕對自由。莊子的這種思想,實際上是在現(xiàn)實中無法擺脫的“心為形役”,即“心”與“形”的矛盾,而超現(xiàn)實地在精神上追求絕對的自由。莊子對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對的,但這種“絕對自由”的超現(xiàn)實性恰恰表現(xiàn)了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無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來逃避現(xiàn)實的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莊子的哲學其實就是人生哲學。在莊子看來,“有待”和“無待”意味著人生的兩個層面,物質(zhì)形體的活動總是有待的,而無形的精神活動可以是無待的。人生世間,難免神為形累、心為物役,應該通過“無用”、“無己”的“道德”修養(yǎng),,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縛,從自我中提升一級,達到無待的自由。專家的看法:然而,我們必須了解莊子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的道行者,也非逃離現(xiàn)實生命的烏托邦理想的人。他的見解是基于人類無止境的饜欲與物化的傾向所引起發(fā)出來的;同時,鑒于個人的獨存性已消失與被吞噬,遂于洞察人類的處境中安排自我的適性生活。沒有這種感受的人,自然無法體會莊子。因而莊子哲學對于讀者來說,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無法得到大眾一致公認的,同樣的一句話,有人會視如智慧之言,有人會以為是無稽之談。事實上,莊子的哲學不是寫給群眾看的,莊子的說話也不是說給群眾聽的,他的聲音有如來自高山空谷。讀莊子書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窩吱吱喳喳、跳跳躍躍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豬玀,文人學士則有如爭吵不休的猴子。看他書中大鵬小鳥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對話,以及井底蝦蟆的設喻,你會覺得他簡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類歷史的時空中,孤鴻遠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從莊子哲學的恢宏氣象看來,也確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他的思想角度,從不拘限于枝枝節(jié)節(jié),秋毫之末;但他并不抹殺精細的分析,否則就犯了《秋水》篇中所說的“自大視細者不明”的毛病。他往往從整體處觀察事理,從各個角度作面面的透視。四、課文總結(jié):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于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游”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里,客觀現(xiàn)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于現(xiàn)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于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五、布置作業(yè):㈠基礎知識: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A.摶(tuán)扶搖

塵埃(ái)

背(bēi)負青天

舂(chōng)糧B.夭閼(yāoyù)

晦朔(shuò)

萬仞(rèn)

蟪蛄(huìgū)C.背(bèi)若泰山

泠(líng)然

沮(jǔ)喪

狙(jū)擊D.翱翔(àoxiáng)

坳(āo)堂

斥安鳥(yàn)

榆枋(yùfāng)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鯤鵬展翅

莽莽滄滄

食不果腹

晦朔B.乘奔馭風

不翼而飛

膠柱鼓瑟

遨翔C.飲鴆止渴

雀巢鳩占

載舟覆舟

芥蒂D.逍遙自在

頹廢沮喪

榮辱毀譽

匹敵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B.旬有五日而后反。C.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D.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4.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B.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C.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D.有鳥焉,其名為鵬。5.下列翻譯恰當?shù)囊痪涫牵海?/p>

)A.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在世間的他,沒有拼命追求什么。B.雖然,猶有未樹也——即使這樣,(他)還是有沒樹立起來的境界。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而彭祖到現(xiàn)在還以壽命特別長聞名。D.去以六月息者也——(它)是憑借六月的大風飛到南海去的。6.下列句中停頓不正確的一句是:(

)A.其遠/而無所至極邪?B.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C.湯之問棘也/是已。D.楚之南/有冥靈者。7.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句是:(

)A.三冫食而返,腹猶果然。

B.雖然,猶有未樹也。C.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D.海運則將徙于南冥。8.辨析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將解釋寫在句后的括號里。

9.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莊子》是莊子和他的門人及后學所著,現(xiàn)存33篇,包括內(nèi)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B.逍遙游是莊子的人生理想與價值追求,莊子以追求個人的精神自由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莊子的逍遙游不是簡單的行動自如,無拘無束,而是精神的絕對自由。C.莊子不僅是一位哲學家,也是一位文學家,其文汪洋恣肆,儀態(tài)萬方,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其文學特色在歷史上影響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藝術家。D.《庖丁解牛》是《莊子·養(yǎng)生主》中的篇章,但沒有《逍遙游》著名。很多成語如“目無全?!?、“批谷阝導”、“游刃有余”、“躊躇滿志”等都源于此篇。㈡閱讀訓練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題: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冫食

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憤怒B.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名:命名C.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是:表判斷D.則芥為之舟

為:動詞,作2.比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不知其幾千里也

②則其負大翼也無力③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④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