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28《醉翁亭記》教學(xué)課件新人教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e14e22c2e971e92e664ac1195401f0/b5e14e22c2e971e92e664ac1195401f01.gif)
![八年級語文下冊28《醉翁亭記》教學(xué)課件新人教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e14e22c2e971e92e664ac1195401f0/b5e14e22c2e971e92e664ac1195401f02.gif)
![八年級語文下冊28《醉翁亭記》教學(xué)課件新人教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e14e22c2e971e92e664ac1195401f0/b5e14e22c2e971e92e664ac1195401f03.gif)
![八年級語文下冊28《醉翁亭記》教學(xué)課件新人教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e14e22c2e971e92e664ac1195401f0/b5e14e22c2e971e92e664ac1195401f04.gif)
![八年級語文下冊28《醉翁亭記》教學(xué)課件新人教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e14e22c2e971e92e664ac1195401f0/b5e14e22c2e971e92e664ac1195401f0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醉翁亭記第一頁,共172頁。第一頁,共172頁。第二頁,共172頁。第二頁,共172頁。第三頁,共172頁。第三頁,共172頁。第四頁,共172頁。第四頁,共172頁。翁去八百載醉鄉(xiāng)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第五頁,共172頁。第五頁,共172頁。第六頁,共172頁。第六頁,共172頁。第七頁,共172頁。第七頁,共172頁。亭旁崖刻林立第八頁,共172頁。第八頁,共172頁。第九頁,共172頁。第九頁,共172頁。第十頁,共172頁。第十頁,共172頁。第十一頁,共172頁。第十一頁,共172頁。第十二頁,共172頁。第十二頁,共172頁。[花中巢許]據(jù)《滁州志》記載,1045年歐陽修被謫滁州,在瑯琊山“醉翁亭”旁親植了一株梅花,留下不少詠梅詩句,反映詩人深為梅之神韻和氣節(jié)所傾倒。后人為紀念歐陽修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將歐公手植之古梅譽為“花中巢許”?!俺苍S”即上古時代的巢父和許由,是不肯接受堯讓位的二位賢者。第十三頁,共172頁。第十三頁,共172頁。歐梅第十四頁,共172頁。第十四頁,共172頁。歐門第十五頁,共172頁。第十五頁,共172頁。瑯琊山春時美景第十六頁,共172頁。第十六頁,共172頁?,樼鹕较臅r美景第十七頁,共172頁。第十七頁,共172頁?,樼鹕角飼r美景第十八頁,共172頁。第十八頁,共172頁。瑯琊山冬時美景第十九頁,共172頁。第十九頁,共172頁。第二十頁,共172頁。第二十頁,共172頁?,樼鹕斤L(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安徽省滁縣城西約5公里處的群山之中。古稱摩陀嶺,后因東晉瑯琊王避難于此,改稱“瑯琊山”。這一風(fēng)景區(qū),包括瑯琊山、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四大景區(qū),面積115平方公里。主要山峰有摩陀嶺、鳳凰山、大豐山、小豐山、瑯琊山等。景區(qū)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為主要景觀。醉翁亭,位于瑯琊山半山腰為我國四大名亭之一。它和豐名亭都因鐫有歐陽修文、蘇東坡字而著名。醉翁亭初建于北宋仁宗慶歷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樼鹕诫S著這篇千古名作而成為世人注目的名山第二十一頁,共172頁。第二十一頁,共172頁。
始建于唐代的瑯琊寺,有卜家墩古遺址留下的大量古跡和文物,還有著名碑刻唐吳道子畫觀音像、唐李幼卿等摩崖碑刻近百處。唐宋著名文人雅士如韋應(yīng)物、歐陽修、曾鞏、蘇軾、宋濂等均以詩文記其勝。故瑯琊山為我國24座文化名山之一。
第二十二頁,共172頁。第二十二頁,共172頁。作者簡介:
歐陽修: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運動領(lǐng)袖。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本文是作者被貶滁州所作。第二十三頁,共172頁。第二十三頁,共172頁。歐陽修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為人忠直,敢于直諫,關(guān)心人民,要求政治改革,中年支持范仲淹為代表的革新派,范被黜,他為之辯,受牽連而被貶至滁州做太守,但他雖被貶,卻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當(dāng)好他的地方官,為百姓做事。第二十四頁,共172頁。第二十四頁,共172頁。宋仁守慶歷年間,朝政腐敗,權(quán)貴當(dāng)?shù)馈T诔w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于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慶歷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瑯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結(jié)為知音。為了便于歐陽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于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公。有詩贊曰:“為政風(fēng)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寫作背景第二十五頁,共172頁。第二十五頁,共172頁。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當(dāng)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余,創(chuàng)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F(xiàn)在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lián)“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瑯琊山”,便是說的這件事。事隔數(shù)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fēng)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dāng)年在亭是游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dāng)時房屋已建到“數(shù)百柱”,可惜后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fù)了原樣。
第二十六頁,共172頁。第二十六頁,共172頁。醉翁亭一帶的建筑,布局緊湊別致,亭臺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余臺,風(fēng)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fēng)底。亭中有宋代文學(xué)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后最高處有一高臺,曰"玄帝宮",登臺環(huán)視,但見亭前群山涌翠,橫葉眼底;亭后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第二十七頁,共172頁。第二十七頁,共172頁。1.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第二十八頁,共172頁。第二十八頁,共172頁。3.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第二十九頁,共172頁。第二十九頁,共172頁。跟讀課文第三十頁,共172頁。第三十頁,共172頁。林壑
蔚然潺潺翼然晦明
輒醉環(huán)滁野蔌
觥籌交錯傴僂
瑯琊陰翳hègōngY?lǚsùchúyìchánwèihuìzhélángYá
讀出下列詞語yì第三十一頁,共172頁。第三十一頁,共172頁。朗讀時要注意:本文是一篇文辭優(yōu)美的山水游記,山水之中蘊涵著歐陽修許多的思想感情,請同學(xué)們在朗讀時,多用心體會。第三十二頁,共172頁。第三十二頁,共172頁。請同學(xué)們齊讀課文第三十三頁,共172頁。第三十三頁,共172頁。
請解釋下列斜體字:1.翼然臨于泉上2.飲少輒醉3.醉翁之意不在酒4.樹林陰翳5.名之者誰6.負者歌于途7.觥籌交錯8.太守謂誰靠近就情趣遮蓋命名在酒杯是第三十四頁,共172頁。第三十四頁,共172頁。判斷句:1)環(huán)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3)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倒裝句: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2)微斯人,吾誰與歸?固定句式:1)然則何時而樂耶?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特殊句式第三十五頁,共172頁。第三十五頁,共172頁。1.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4.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翻譯下列句子: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第三十六頁,共172頁。第三十六頁,共172頁。研討課文1、醉翁亭在哪里?
(環(huán)滁皆山—瑯琊山—釀泉—有亭翼然)
——醉翁亭的自然環(huán)境學(xué)習(xí)第一段:這段文字的寫景順序是什么?由面到點,或由全景到局部。第三十七頁,共172頁。第三十七頁,共172頁。3.請從文中找出說明“醉翁”由來的語句?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2、“醉翁”是誰?誰給亭子起的名字?用什么做亭子的名字?
——醉翁亭名字的由來第三十八頁,共172頁。第三十八頁,共172頁。4、這段有一個名句,請將它找出來。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命意,為寫景抒情定下了基調(diào)。第三十九頁,共172頁。第三十九頁,共172頁。5、點明文章主線的是哪句話?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四十頁,共172頁。第四十頁,共172頁。6、此段中有兩個成語,請你找出來。
峰回路轉(zhuǎn)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十一頁,共172頁。第四十一頁,共172頁。7、陸游《游山西村》中與“峰回路轉(zhuǎn)”意境相似的詩句是什么?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十二頁,共172頁。第四十二頁,共172頁。8、想一下,能否解釋“醉翁之意不在酒”
,并用它造個句子。
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地方。9、哪位同學(xué)知道,根據(jù)《鴻門宴》的故事也流傳出一個類似這個意思的俗語,叫什么?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四十三頁,共172頁。第四十三頁,共172頁。
10、這一段的段意是什么?寫醉翁亭的環(huán)境和命名緣由。第四十四頁,共172頁。第四十四頁,共172頁。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巒,樹林和山谷尤其秀美。遠看一片郁郁蒼蒼,顯得幽深秀麗的,那就是瑯琊山。順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這就是釀泉。繞過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翹像張開的鳥翅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邊上,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的。太守跟賓客們到這里來喝酒,他喝得很少卻總是喝醉,年紀又最大,因此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內(nèi)心領(lǐng)會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第四十五頁,共172頁。第四十五頁,共172頁。醉翁亭記.碑刻欣賞文字圖片第四十六頁,共172頁。第四十六頁,共172頁。第四十七頁,共172頁。第四十七頁,共172頁。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第四十八頁,共172頁。第四十八頁,共172頁。第四十九頁,共172頁。第四十九頁,共172頁。第五十頁,共172頁。第五十頁,共172頁。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第五十一頁,共172頁。第五十一頁,共172頁。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第五十二頁,共172頁。第五十二頁,共172頁。第五十三頁,共172頁。第五十三頁,共172頁。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第五十四頁,共172頁。第五十四頁,共172頁。第五十五頁,共172頁。第五十五頁,共172頁。
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著,醉翁亭也。第五十六頁,共172頁。第五十六頁,共172頁。第五十七頁,共172頁。第五十七頁,共172頁。第五十八頁,共172頁。第五十八頁,共172頁。第五十九頁,共172頁。第五十九頁,共172頁。學(xué)習(xí)第二段1、此段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描寫抒情2、描寫的是什么景,抒發(fā)的是什么情?景——寫醉翁亭周圍的秀麗景色
情——欣賞山水的無窮樂趣
第六十頁,共172頁。第六十頁,共172頁。3.思考:(1)概括第2段段意。(2)第2段可分三層。第一層寫山間
的景色,第二層寫山間
的景色,第三層寫
。這三層之間的關(guān)系,是由
而
。(3)寫山間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早晚四季欣賞山水的無窮樂趣分總早:晚: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寫山中景色與出游之樂。第六十一頁,共172頁。第六十一頁,共172頁。
(4)抓住特征描寫景物是寫景的好方法,本段抓住四時的景物特征,分別是:春: ,
夏: ,秋: ,冬: 。
野芳發(fā)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風(fēng)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第六十二頁,共172頁。第六十二頁,共172頁。(5)“樂亦無窮”中的“樂”指什么?指朝暮、四時游玩之樂。第六十三頁,共172頁。第六十三頁,共172頁。(6)這段中有一個成語,請找出來并解釋它的意思?!八涫觥保盒稳菔虑榈恼嫦啻蟀?。
此句多為后人延用。蘇軾的《后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就是在歐陽修的基礎(chǔ)上翻新而成為名句的。第六十四頁,共172頁。第六十四頁,共172頁。(7)請找出本段中的駢句,并說說它的好處?!叭粘龆嘱_,云歸而巖穴暝”;“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使音韻和諧優(yōu)美,讀起來音調(diào)抑揚頓挫,給讀者一種美的感受。第六十五頁,共172頁。第六十五頁,共172頁。第六十六頁,共172頁。第六十六頁,共172頁?!叭粘龆嘱_”第六十七頁,共172頁。第六十七頁,共172頁。第六十八頁,共172頁。第六十八頁,共172頁?!霸茪w而巖穴暝”第六十九頁,共172頁。第六十九頁,共172頁。第七十頁,共172頁。第七十頁,共172頁。“野芳發(fā)而幽香”第七十一頁,共172頁。第七十一頁,共172頁。第七十二頁,共172頁。第七十二頁,共172頁?!凹涯拘愣标帯?/p>
第七十三頁,共172頁。第七十三頁,共172頁。第七十四頁,共172頁。第七十四頁,共172頁?!帮L(fēng)霜高潔”第七十五頁,共172頁。第七十五頁,共172頁。第七十六頁,共172頁。第七十六頁,共172頁?!八涠觥钡谄呤唔?,共172頁。第七十七頁,共172頁。春景第七十八頁,共172頁。第七十八頁,共172頁。夏景第七十九頁,共172頁。第七十九頁,共172頁。秋意濃第八十頁,共172頁。第八十頁,共172頁。雪景山間之四時也第八十一頁,共172頁。第八十一頁,共172頁?!八臅r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钡诎耸摚?72頁。第八十二頁,共172頁。看吧,太陽出來,林間的霧氣逐漸消盡;暮云四合,巖谷洞穴變得昏暗起來,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間的清晨和傍晚。野花開了,散發(fā)著幽微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濃蔭遍地;西風(fēng)起,霜露降,天空顯得空闊明亮;水位下落,石頭顯露出來——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象。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譯文:第八十三頁,共172頁。第八十三頁,共172頁。再次欣賞一遍第二段。同時預(yù)讀第三段。第八十四頁,共172頁。第八十四頁,共172頁。1.第三段的段意是什么?寫滁人的游樂和太守的宴飲。學(xué)習(xí)第三段第八十五頁,共172頁。第八十五頁,共172頁。2.第三段包含幾層意思?1、滁人游2、太守宴3、眾賓歡4、太守醉人的活動:——滁州人的歡樂圖
第八十六頁,共172頁。第八十六頁,共172頁。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第八十七頁,共172頁。第八十七頁,共172頁。第八十八頁,共172頁。第八十八頁,共172頁。第八十九頁,共172頁。第八十九頁,共172頁。
3.本段有兩個成語,請分別找出來,并說說它們的意思。前呼后應(yīng):寫文章或做事情考慮周到,前面有伏筆,后面有照應(yīng)。觥籌交錯:形容許多人相聚飲酒的熱鬧場面。第九十頁,共172頁。第九十頁,共172頁。5.“太守醉”僅僅指喝醉酒嗎?主要指被美麗的山間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所陶醉。第九十一頁,共172頁。第九十一頁,共172頁。
6.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7.為什么在寫“太守宴”前要先寫“滁人游”?
8.文中怎樣寫出了滁州百姓之樂?
9.滁人歡樂情狀全是從太守眼中看出的。從寫滁州百姓之樂中間,可以體會出什么內(nèi)涵?有沒有太守之樂在里邊?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為了給“太守宴”創(chuàng)設(shè)一個歡樂的氛圍,并蘊含著作者與民同樂的旨趣。用“至于”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nèi)容跟前一層是平列。
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滁人游”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yīng)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guān)。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第九十二頁,共172頁。第九十二頁,共172頁。至于背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你來我往,絡(luò)繹不絕——這是滁州的人們在出游。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香,酒水清,各式各樣的野味、野菜錯雜地擺在面前——這是太守舉行酒宴。酒宴上暢飲的樂趣,不是說有人彈琴奏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籌碼雜亂交錯,人們時起時坐。大聲喧嘩——這是賓客們歡樂的圖景。一個面容蒼老、滿頭白發(fā)的人,昏昏欲倒地坐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第九十三頁,共172頁。第九十三頁,共172頁。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學(xué)習(xí)第四段齊讀第九十四頁,共172頁。第九十四頁,共172頁。1、讀第四段回答:(1)、承接上文的詞語是
,表示
,接著寫出了
的情景,又寫了飛鳥盡得山林之樂。
(2)文章用了幾個句子反襯太守之樂,這幾句是已而
不久日暮醉歸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第九十五頁,共172頁。第九十五頁,共172頁。2.“太守之樂其樂”一句歷來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太守自有他的樂趣”;一種是“太守把大家的快樂當(dāng)作自己的快樂”。你的看法是什么?說說理由。第九十六頁,共172頁。第九十六頁,共172頁。與民同樂;治理滁州政績顯著;山水的秀麗風(fēng)光第九十七頁,共172頁。第九十七頁,共172頁。3.“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一句照應(yīng)上文的哪一句話?“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钡诰攀隧摚?72頁。第九十八頁,共172頁。本段為出現(xiàn)了7個“樂”字,其實寫了多少種“樂”?禽鳥之樂眾人之樂太守之樂為什么要寫禽鳥和賓客之樂?有一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復(fù)雜感情,是哪句?禽鳥之樂眾人之樂太守之樂反襯反襯醉
能同其樂主旨:既知禽鳥之樂,又樂眾人之樂;既能同醉,又能自醒。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第九十九頁,共172頁。第九十九頁,共172頁。不久,太陽落在西山,人影縱橫散亂,這是賓客們跟著太守回去了。(這時)樹林里變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鳥啼聲,游人離去后,鳥兒歡樂起來。然而,鳥兒只懂得山林的樂趣,卻不懂得人們的樂趣;人們只懂得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樂趣。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樂,酒醒后(又)能用文章來表述這種快樂的,就是太守。太守是誰呢?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第一百頁,共172頁。第一百頁,共172頁。
根據(jù)《醉翁亭記》的內(nèi)容,完成下列對聯(lián)。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仲淹先天下而憂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中歐陽修飲酒寓意第一百零一頁,共172頁。第一百零一頁,共172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間人山間景與民同樂山水之樂美景濃情樂醉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闊達高尚的情懷!第一百零二頁,共172頁。第一百零二頁,共172頁。
醉翁亭的位置環(huán)境、命名由來(滁州城—瑯琊山—釀泉—醉翁亭,由遠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破題)——“山水之樂”(一日之景、四時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宴罷醉歸(“醉能同其樂”揭示主旨)
“醉”與“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寫醉是為了寫樂,“樂”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敘事、寫景、抒情自然融合,駢句和散句巧妙運用,讀來膾炙人口。
《醉翁亭記》寫作思路第一百零三頁,共172頁。第一百零三頁,共172頁。本文共有21個“也”字,每一個都表示一小層的意思,如此層層相因,逐步推進,使新的藝術(shù)境界不斷出現(xiàn),內(nèi)容不斷加深。請看
看,每一小層都講了什么內(nèi)容?
(l)環(huán)滁一瑯琊一釀泉一醉翁亭(亭的環(huán)境)
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亭名的由來)引子
(2)朝暮之景---四時之景---樂亦無窮(風(fēng)景畫)
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人情畫)寫景
(3)太守歸---賓客從---禽鳥樂(歸時情景)
同其樂----述以文(點明主旨)第一百零四頁,共172頁。第一百零四頁,共172頁。中心思想
全文以“樂”字為線索,通過描寫瑯琊山的美景以及人們游山的歡樂,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第一百零五頁,共172頁。第一百零五頁,共172頁。
比較本文與《醉翁亭記》思想內(nèi)容上的異同?閱讀拓展相同:《岳》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醉》抒發(fā)“與民同樂”的思想。這兩種思想境界都是積極向上的,很可貴的。不同:《岳》作者主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以此規(guī)勸滕子京,并勉勵自己,表現(xiàn)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謫居的苦悶的情懷。第一百零六頁,共172頁。第一百零六頁,共172頁。范仲淹岳陽樓記本文寫于慶歷六年。當(dāng)時作者貶居鄧州(現(xiàn)河南鄧州)。文章以作”記”為名,借題發(fā)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guī)勸之意。本文也寫于慶歷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貶滁州。他一方面勵精圖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詩酒自娛,排遣遭貶謫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現(xiàn)了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第一百零七頁,共172頁。第一百零七頁,共172頁。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比較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都是他們因倡導(dǎo)改革政紀而被貶降職后的發(fā)憤之作,都是為表述他們雖遭貶謫卻仍存濟世安民之心的主題的散文名篇。盡管這兩篇佳作在主題立意方面相近,但在結(jié)構(gòu)技巧、表述方式、語言運用
等方面卻迥然不同,可謂異曲同工,各臻其妙。
第一百零八頁,共172頁。第一百零八頁,共172頁。結(jié)構(gòu)技巧有別
這兩篇佳作篇幅不長,400字左右,但卻蘊含著如此深邃的思想,足見結(jié)構(gòu)技巧之高超?!对狸枠怯洝烽_頭扼要的記事,中間生動的寫景,最后精辟的說理,作者把這三者巧妙的融合,從而使得文脈結(jié)構(gòu)嚴謹而不呆滯,條理清晰而又有波瀾。且行文變幻跌宕,曲徑通幽,引人入勝。有時明明要酣暢淋漓的描繪一番,卻又戛然而止,另辟蹊徑。有時似乎文意已盡卻又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洋洋灑灑寫的雖非要旨,也非閑筆,正兒八經(jīng)道出的似正確,卻又以否定。然而《醉翁亭記》卻以“樂“字提挈全篇,環(huán)環(huán)相扣,構(gòu)思精巧,開篇用長鏡頭層層推近的寫法。點出醉翁亭以后又從醉翁亭的得名引出山水之樂,作者還巧妙地運用了照應(yīng)和伏筆。細品全篇,“醉”字或隱或現(xiàn),聯(lián)前顧后;“樂”字或明或暗,前伏后應(yīng),總之整篇文章以“樂”“醉”貫通,不蔓不枝,一氣呵成,形成了謹嚴而完整的藝術(shù)構(gòu)架。
第一百零九頁,共172頁。第一百零九頁,共172頁。表述方式有別
《岳陽樓記》為闡發(fā)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思想和偉大政治抱負,采用了記敘、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醉翁亭記》卻用記敘描寫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達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借以排遣他抑郁的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同是寓情于景,然而寫景有所區(qū)別:《岳陽樓記》是通過聯(lián)想寫景,抒發(fā)了遷客騷人在“洞庭湖風(fēng)雨圖”和“洞庭湖晴明圖“中的不同感受,非范公親自登樓之所見;而《醉翁亭記》則是通過醉翁記事這親聞親見,描繪滁州的山美、水美、亭美、人更美,抒寫了他“與民同樂”的復(fù)雜情愫。
第一百一十頁,共172頁。第一百一十頁,共172頁。語言表述有別
《岳陽樓記》在語言上駢散結(jié)合,抑揚頓挫,參差溢美;短語成對,瑯瑯上口,婉轉(zhuǎn)有力,文章既整飭嚴密,句麗辭暢,又張弛有度,議論縱橫。且造意深刻,造詞精警,讀之,音韻鏗鏘;思之,文情壯美。《醉》文雖也有駢散結(jié)合的句式,但多用長句且又有創(chuàng)新,僅運用對偶句式,就別具一格,獨領(lǐng)風(fēng)騷。有單句成對的,有雙句成對的,也有三句成對的。醉翁用它敘事,則明快簡潔;用它寫景,則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則深沉含蓄。特別是二十多個“也”字的運用,使的文意層次分明,語感節(jié)奏起伏,音韻和諧悅耳。這些都給人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飛升。
第一百一十一頁,共172頁。第一百一十一頁,共172頁。主題深刻有別
《醉翁亭記》表述主題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與民同樂的濟世之情隱藏含在敘述描寫之中,沒有一語道破,在醉中寫樂,樂中寫醉,因而才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千古佳句。而《岳陽樓記》表達主題的方式是直抒胸臆的。范公在比較了文人騷客的仕途進退的悲喜之后,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磊落襟懷,并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境界來自勉勉人。展示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這至理名言振聾發(fā)聵kuì,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奮進。
第一百一十二頁,共172頁。第一百一十二頁,共172頁。由此可見《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堪稱兩首異彩分呈的名曲,是散文藝苑中明艷絢麗的奇葩。
第一百一十三頁,共172頁。第一百一十三頁,共172頁。象牙印章微雕系列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第一百一十四頁,共172頁。第一百一十四頁,共172頁。
這篇游記佳作一出,盛傳不衰。滁人惟恐失之,于慶歷八年(1048)請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來又請?zhí)K軾用真、草、行三種字體書寫重刻,往來文人墨客乃至商賈都爭相摹拓,可見其感人的藝術(shù)魅力。第一百一十五頁,共172頁。第一百一十五頁,共172頁?!蹲砦掏び洝繁痰谝话僖皇摚?72頁。第一百一十六頁,共172頁。第一百一十七頁,共172頁。第一百一十七頁,共172頁。
封建社會,很多文人騷客面對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對社會現(xiàn)實,或憤世嫉俗,退隱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或進退皆憂,以天下為己任。比如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屢遭嫉恨,被貶滁州,卻能夠寄情山水,與民同樂;范仲淹,憂時傷世,倡導(dǎo)“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對以上幾種人生態(tài)度你有何評價?你更欣賞哪種人生態(tài)度?歐陽修、范仲淹的生活態(tài)度對你有什么啟發(fā)?拓展思考第一百一十八頁,共172頁。第一百一十八頁,共172頁。資料練習(xí)補充第一百一十九頁,共172頁。第一百一十九頁,共172頁。辨別下列各組字詞的意思:樂山水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樂趣)
(歡樂)
名名之者誰卷卷有爺名(命名)(名字)謂太守自謂也太守謂誰(稱說)(是)而而年又最高而不知人之樂(而且)(卻)第一百二十頁,共172頁。第一百二十頁,共172頁。翻譯下列句子的意思:1,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3,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4,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第一百二十一頁,共172頁。第一百二十一頁,共172頁。成語出處:3、[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頭就露出來。比喻真相大白。2、[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興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別有意圖,言在此而意在彼。1、[峰回路轉(zhuǎn)]: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比喻事情經(jīng)歷曲折后,出現(xiàn)新的轉(zhuǎn)機。第一百二十二頁,共172頁。第一百二十二頁,共172頁。
填空:
本文通過對______秀麗風(fēng)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太守之樂的敘述,抒發(fā)了作者對_______的熱愛和_________的情懷。醉翁亭自然風(fēng)光與民同樂第一百二十三頁,共172頁。第一百二十三頁,共172頁。練習(xí):1、“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義是什么?為什么會“醉”?
答:
2、游山的滁人有:____
、____
、_________
;寫出游人踴躍而熱鬧場面的詞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享受山水之樂的人是()
A.負者,行者,前者,后者,傴僂提攜。
B.往來而不絕者、起坐而喧嘩者。
C.滁人、眾賓客、太守。
D.太守。
“醉”的含義就是“樂”,因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樂業(yè),實現(xiàn)太守與民同樂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樂”。負者
行者傴僂提攜(者)
前者呼后者應(yīng)
往來而不絕
C第一百二十四頁,共172頁。第一百二十四頁,共172頁。文體簡介:
本文屬於“記”,在古文中屬雜記類,特點如下:1.以記敘為主(記敘
);
2.兼及描寫(描寫
);3.文末發(fā)議論或抒情(抒發(fā)
)。
滁人遊山、太守與賓客宴遊的情況瑯琊山四季及早晚的美景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第一百二十五頁,共172頁。第一百二十五頁,共172頁。醉翁亭的介紹
作者用層遞法點出醉翁亭的位置:滁州→
→
→
→建亭者:命名者:命名原因:醉翁別號的由來:醉翁往醉翁亭的目的:西南諸峰瑯琊山釀泉醉翁亭山之僧智仙歐陽修(醉翁)歐陽修自號醉翁,常與賓客於這亭飲酒,因此把這亭以自己的稱號命名為醉翁亭。歐陽修與賓客飲酒;只飲少許就醉倒;年紀又最高。1.欣賞山光水色,飲酒只為了助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排解因被貶滁州的抑悶心情。
3.與眾同樂。第一百二十六頁,共172頁。第一百二十六頁,共172頁。作者被貶官後心情
作者心情較為寬舒(內(nèi)心雖抑鬱失意,意態(tài)卻豁達開朗),把遊山玩水的樂趣寄托在飲酒之中。
文章裏有「
」,寫出了遊人絡(luò)繹不絕,享受山水帶來的樂趣,從而見到歐陽修也為不用太費心在政事上,但卻可使人民富足安樂的愉快心情表達出來。
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第一百二十七頁,共172頁。第一百二十七頁,共172頁。描寫醉翁亭早晚四季景色的變化早:太陽出來,林中霧氣散去(
)晚:煙雲(yún)結(jié)聚,巖洞昏暗起來(
)春:野花盛開,發(fā)出陣陣幽香(
)夏:樹木秀密,形成濃蔭(
)秋:秋風(fēng)勁爽,霜色潔白(
)冬:溪水低淺,溪石顯現(xiàn)(
)以早晚及四季之美景概括地寫出在醉翁亭上可見的景致。這一部分主要是呼應(yīng)上文「
」
日出而林霏開雲(yún)歸而巖穴暝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第一百二十八頁,共172頁。第一百二十八頁,共172頁。滁州人民遊山之樂
太守與賓客宴遊之樂
1.有的背負東西在路上唱歌(
)2.有的因行至疲累而在樹下歇息
(
)3.走在前面的人呼叫,走在後面的人回應(yīng)
(
)4.遊人中有老有少
(
)5.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
(
)
1.就地取材以供飲食
他們到溪邊捕魚,溪水深而魚兒肥美(
)
以釀泉之水釀酒,泉水甘香而酒質(zhì)清醇
(
)在山裡捕捉野味和採摘野菜,隨意擺放開來
(
)2.宴會中熱鬧之情況
宴會的樂趣不在於音樂
(
)有的人投壺(
)有的人下棋(
)有些人行酒令(
)酒杯和酒籌錯雜地晃動大家時起時坐,大聲喧嘩
(
)太守面色蒼白,自得其樂,歪歪斜斜地坐在眾人中間,頹然醉倒(
)
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不絕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第一百二十九頁,共172頁。第一百二十九頁,共172頁。作用1.表示他們生活無憂,心情愉快。2.滁人能享受閒息的生活,全因太守能好好管理滁州,政治清明。(襯托)3.寫出作者因看見百姓生安穩(wěn)而倍感安慰。4.以滁人遊山歡樂的盛況,側(cè)面襯托出歐陽修管治下的滁州政通人和,百姓生活安樂。
1.滁州在作者的管治下,政通人和。2.凸顯官民相處融洽。3.作者能與眾同樂。第一百三十頁,共172頁。第一百三十頁,共172頁。描述
醉翁宴罷
盡興而歸,各得其樂
禽鳥之樂
人之樂
太守之樂
待遊人離去後在山林自由飛翔,快樂得上上下下地鳴叫著。
眾賓跟從太守宴遊而得之快樂。
一方面由遊山而來,另一方面是見到遊人和賓客的快樂而作為自己的快樂,即所謂「與民同樂」。滁州政通人和,人民生活安定,身為太守的歐陽修自然感到欣慰。
第一百三十一頁,共172頁。第一百三十一頁,共172頁。
以禽鳥之樂陪襯人之樂,目的是為了突出下句「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雇瑫r也是為了表達太守愛民而兼愛物之意。「人之樂」:是指遊人行歌、前呼後應(yīng)的遊樂,以及太守宴、眾賓歡的宴酣之樂。文中還提到下列數(shù)種不同的「樂」作為襯托:
1.滁人遊山之樂-------滁人在生活豐足之餘,扶老攜幼,聯(lián)群結(jié)隊,前呼後應(yīng),引吭高歌地上山遊玩。2.賓客歡宴之樂-------大家開懷痛飲,無拘無束地行酒令、弈棋、投壺,或坐或站,到處充滿喧嘩聲。3.山林禽鳥之樂-------夕陽西沉,陰暗的樹林中,雀鳥快樂得上上下下地鳴叫著。
作用第一百三十二頁,共172頁。第一百三十二頁,共172頁??偨Y(jié)
層遞法
由大範圍逐層收窄至焦點:1.滁州四面皆山→西南諸峰尤美→瑯琊山蔚然深秀→入山六七里見釀泉→釀泉上見醉翁亭2.禽鳥的山?jīng)d之樂→人從太守遊而樂→太守之樂其樂
第一百三十三頁,共172頁。第一百三十三頁,共172頁。概括描寫
作者以白描法將瑯琊山早晚及四時之景作概括的描述。
襯托手法
以禽鳥之樂陪襯人之樂,而又以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其樂以滁人遊山歡樂的盛況,側(cè)面襯托出歐陽修治下的滁州政通人和,百姓生活安樂。
第一百三十四頁,共172頁。第一百三十四頁,共172頁。前後照應(yīng)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與「蒼顏白髮,頹然乎其中」照應(yīng)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與「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照應(yīng)
「朝而往,暮而歸」與「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照應(yīng)
第一百三十五頁,共172頁。第一百三十五頁,共172頁。散中帶駢駢散相間
本文雖是散文,但其中卻化入了不少駢句。駢散相間,融匯得很巧妙。如:「日出而林霖開,雲(yún)歸而巖穴暝」;「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等。這些駢句增加了文章的華彩和韻味。迴環(huán)詠歎
本文具有濃厚的抒情意味,像一首散文詩。全篇共二十二句,竟用了二十一個「也」字結(jié)尾,每讀一個「也」字句,就像讀到押韻的詩詞一樣,讓人心情激越,心嚮往之。
第一百三十六頁,共172頁。第一百三十六頁,共172頁。主旨
描述醉翁亭四周優(yōu)美的景色,兼寫滁人、太守和賓客宴遊的樂趣,藉此表達作者「與民同樂」,以別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的胸襟。
第一百三十七頁,共172頁。第一百三十七頁,共172頁。我的感想學(xué)習(xí)本文之后,同學(xué)們想說點什么?請你寫一段話暢想一番。下面有三篇其他同學(xué)寫好的小論文,和他們比一比。第一百三十八頁,共172頁。第一百三十八頁,共172頁。小論文摘錄(1)
我仿佛身臨其境。當(dāng)我閉上眼睛的時候,耳邊似乎傳來了啾啾的鳥鳴和潺潺的流水聲,聞見了空氣中醞釀的野花的芳香,眼前仿佛也出現(xiàn)了早晚變化不同的四季景色。這種感覺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只有你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中,你才會有幸感受到那仙境般的美景。(曹一楓)第一百三十九頁,共172頁。第一百三十九頁,共172頁。小論文摘錄(2)
這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它令人流連忘返,身在其中,一切煩惱與不安都會被你拋在腦后。樹與花的和諧,山與樹的搭配,水與山的相接,鳥與水的嬉戲,如此之美景,任誰也不會忘記。(王萌)第一百四十頁,共172頁。第一百四十頁,共172頁。小論文摘錄(3)
文中“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短短28個字,淋漓盡致地描繪出瑯琊山的四季美景,準確、生動,極富音樂之美,韻味無窮,情致盎然,從容宛轉(zhuǎn),娓娓敘來。(張晨)第一百四十一頁,共172頁。第一百四十一頁,共172頁。相關(guān)圖片欣賞眼要快呦手更要快第一百四十二頁,共172頁。第一百四十二頁,共172頁。文征明《醉翁亭記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2 What's the elephant doing(說課稿)-2024-2025學(xué)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上冊
- 15《八角樓上》(說課稿)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001
- 7《不甘屈辱奮勇抗爭-圓明園的訴說》(說課稿)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
- 2023七年級英語下冊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第1課時(1a-2d)說課稿 (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8大家的“朋友”(說課稿)-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
- 2024-2025學(xué)年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nóng)耕經(jīng)濟 第5課 農(nóng)耕時代的商業(yè)與城市(1)教學(xué)說課稿 岳麓版必修2
- 2024年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11課 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說課稿 新人教版
- 2024年三年級品社下冊《學(xué)看平面圖》說課稿 山東版
- 2025三元區(qū)國有商品林采伐與銷售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書
- Unit 5 Colours Lesson 2 (說課稿)-2024-2025學(xué)年人教新起點版英語一年級上冊
- 裝飾定額子目(河南省)
- 【高速鐵路乘務(wù)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9800字】
- 北師大版英語課文同步字帖三年級下冊課文對話原文及翻譯衡水體英語字帖三年級起點
- GB/T 2550-2016氣體焊接設(shè)備焊接、切割和類似作業(yè)用橡膠軟管
- GB/T 21295-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技術(shù)要求
- 2022年行業(yè)報告我國FEVE氟樹脂涂料發(fā)展現(xiàn)狀及展望
- 走向核心素養(yǎng)深度學(xué)習(xí)的教學(xué)實踐課件
- Y2系列電機樣本
- 市域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解決方案
- 許慎《說文解字》(全文)
- 我國應(yīng)急通信保障能力評估體系探究(金)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