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共8套)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共8套)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共8套)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共8套)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共8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若缺失公式、圖片現(xiàn)象屬于系統(tǒng)讀取不成功,文檔內(nèi)容齊全完整,請放心下載。】

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4分)

1.金艷同學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理量進行了估測,其中不符合實際的是…()

A.某中學生的體重約500NB.哈爾濱市6月份的平均氣溫約6℃

C.某中學生步行速度約1.2m/sD.某中學生身高約170cm

考點:重力大小的估測;溫度;長度的估測;速度與物體運動.

專題:應用題;估算題.

分析:本題考查對常見的一些量要有數(shù)據(jù)、數(shù)量級的認識,估測是一種科學的近似計算,它

不僅是一種常用的解題方法和思維方法,而且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在生產(chǎn)和

生活中也有著重要作用.

解答:解:A、一位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50kg,因此重力6=0^=501^><1(^/1^=50(^,該選項

說法符合實際,不合題意;

B、哈爾濱市6月份的平均氣溫約26℃,該選項說法不符合實際,符合題意;

C、中學生步行速度約該選項說法符合實際,不合題意:

D、某中學生身高約170cm,該選項說法符合實際,不合題意.

故選B.

點評:估測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規(guī)律、物理常數(shù)和常識對物理量的數(shù)值、數(shù)量級進行快速計

算以及對取值范圍合理估測的方法.

2.猴子能夠輕松地倒掛在樹枝上,當其倒掛在樹技上靜止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樹枝對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猴子對樹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C.猴子對樹枝的作用力和樹枝對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

D.猴子很輕,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靜止在空中

考點:平衡力的辨別.

專題:應用題.

分析: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進行分析,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

一個物體上.

解答:解:A、樹枝對猴子的作用力和金絲猴所受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條件,所以是一對

平衡力,故A選項正確;

B、猴子對樹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方向相同,所以不是

一對平衡力,故B選項錯誤;

C、猴子對樹枝的作用力和樹枝對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C選項錯誤;

D、有質(zhì)量就有重力,所以靜止時需要重力的平衡力作用,故D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二力平衡條件和相互作用力特點的理解掌握.難點是正確的區(qū)分兩

者的關系,即相同點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是二力平衡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3.下列是與打排球有關的物理問題,其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A.發(fā)球后,球在運動過程中,仍受重力作用

B.傳球后,球在上升到最高點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

C.扣球時,手感覺有點痛,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攔網(wǎng)時,球被彈回,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考點: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重力.

分析:①重力是指地球附近的任何物體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②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平衡狀態(tài)表現(xiàn)為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④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從以上四個知識點對各選項逐一進行分析.

解答:解:A、由于地球附近的任何物體都受重力作用,故A選項說法正確;

B、傳球的過程中,球在最高點時,既不是靜止狀態(tài)也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因此

不是平衡狀態(tài),故B選項說法錯誤;

C、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扣球時,手對球施加力的作用,反之球也對受同樣大小

的反作用力,因此手會感到疼痛,故C選項說法正確;

D、攔網(wǎng)時,球被彈回,球的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說明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

D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解答本題需掌握:重力的概念、平衡力的辨別,力作用的相互性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

具體表現(xiàn);本類題型涉及的考點眾多,但都屬于基礎知識,考查了學生平時的學習態(tài)

度和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4.著名的“木桶理論":是指用木桶來裝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參差不齊,那么它能盛下水

的容量,不是由這個木桶中最長的木板來決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來決定,所以它又被稱

為"短板效應那么決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大小的是()

A.木桶的粗細B.木桶的輕重C.最短的一塊木板D.最長的一塊木板

考點:液體的壓強的計算.

專題:壓軸題;信息給予題.

分析:決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的大小的是水的深度,水的深度決定于短木板的長度.

解答:解:根據(jù)公式P=pgh可知,液體壓強的大小決定于液體的深度,木桶里水的深度決定

于短木板的長度.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液體壓強公式的應用,關鍵是知道決定壓強大小的是液體的深度和液體的密

度,本題是液體的深度,而液體的深度決定于木板的長度,是短木板的長度,而不是

長木板的長度.

5.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質(zhì)量為10g,體積為20cm3,先把它輕輕放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當

木球球靜止時,溢出水的質(zhì)量為10g;把它取出擦干,再輕輕放入盛滿煤油的溢水杯中,當

木球靜止時,溢出煤油的質(zhì)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8g/cm3)()

A.5gB.8gC.10gD.16g

考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專題:壓軸題;定量思想.

分析:要算溢出煤油的質(zhì)量,根據(jù)公式m=pV可知,需要知道溢出煤油的體積,而從題中所

給條件來看,我們并不能先算出溢出煤油的體積,所以解答該題不能根據(jù)m=pV來計

算,而應該根據(jù)浮力知識去分析;

物體浸在液體中會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所以本

題只要求出木球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即溢出煤油的重力,就能算出溢出煤油的質(zhì)

量.而要算溢出煤油的重力,根據(jù)F衍G產(chǎn)p液gV排可知,我們還是得需要先算出溢

出煤油的體積(溢出煤油的體積取決于木球浸入煤油的體積,而木球浸入的體積又得

看木球在煤油中到底是處于什么浮沉狀態(tài)),所以解答該題只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去

分析還是不行;

這就需要我們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并且綜合物體的浮沉條件去分析了:我們先算出木球

的密度,然后通過物體、液體密度比較法判斷出木球分別在水中和煤油中處于什么浮

沉狀態(tài),最后根據(jù)浮沉狀態(tài)和浮力的計算方法進行求解.

解答:

解:木球的密度:p木=2=―=0.5g/cm3,

V201c°m'3

因為木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木球放在水中時是漂浮的,則F:?=G木,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xiàn)*=G排水,

則:F;?=G排水=G木;

因為木球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小,所以木球放在煤油中也是漂浮的,則F浮,=G木,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xiàn)浮'=G推油,

則F浮'=G播油=G木,

因此:G排油=G排水,m排“ti=m排水,

由于m排水=10g,所以m怵油=10g.

故選C.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先根據(jù)物體浮沉條件分析出木球在水中和煤油中的浮沉狀態(tài),然

后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去分析計算.

選項B的算法是:先根據(jù)溢出水的質(zhì)量10g,算出溢出水的體積為lOcn?,然后就認

為木球放在煤油中時,溢出煤油的體積也為lOcn?,因此就根據(jù)公式m=pV算出溢出

煤油的質(zhì)量為8g.這種解法錯誤的原因是沒有考慮到當木球都在這兩種液體中漂浮

時,所排開的液體體積是不同的.當然如果一個物體(如鐵球)在這兩種液體中都下

沉時,那么選項B就是正確的;

選項D的算法是:直接根據(jù)m=pV算出溢出煤油的質(zhì)量,V取的是木球的體積.這種

解法錯誤的原因也是沒有考慮木球在煤油中的浮沉狀態(tài),主觀認為木球就是浸沒在煤

油中的.

6.小杰同學在游玩"海底世界"時,觀察到魚嘴里吐出的氣泡上升時的情況如右圖所示,對

氣泡上升過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氣泡內(nèi)氣體壓強分析正確的是()

A.浮力不變,壓強不變B.浮力變小,壓強變小

C.浮力變大,壓強變小D.浮力變大,壓強變大

考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液體的壓強的特點;阿基米德原理.

專題:應用題.

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所

以要判斷氣泡在上升過程中受到的浮力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就看氣泡的體積是變大

了還是變小了;

氣體壓強與體積有關,溫度、質(zhì)量一定的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所以要判斷氣泡

內(nèi)氣體壓強變化情況就需要知道氣泡的體積變化情況,而要判斷氣泡體積變化情況就

需要先根據(jù)液體壓強特點判斷出氣泡所受液體壓強變化情況,再根據(jù)氣泡內(nèi)外壓強大

小關系判斷出氣泡體積變化情況.

解答:解: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于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深度在減小,所以氣泡

在上升過程中受到液體的壓強在減小,因此氣泡會發(fā)生膨脹造成體積變大,所以氣泡

內(nèi)的氣體壓強會變??;

由于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變大,所以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產(chǎn)p濾gV排可知,氣泡所

受的浮力在變大.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液體壓強的特點、阿基米德原理、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解答本題時要

注意因果關系:先根據(jù)液體壓強特點分析得出氣泡所受液體壓強變化情況,進而可知

氣泡體積變化情況;知道了氣泡體積變化情況,就可以根據(jù)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分

析得出氣泡內(nèi)氣體壓強變化情況和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得出氣泡所受浮力變化情

況.由于氣體壓強與浮力大小都與氣泡的體積有關,所以分析氣泡體積變化情況是解

答本題的關鍵所在.

7.(2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乒乓球不會下落是因為其上方氣體流速大,壓強較小

B.密度越小的物體在水中所受浮力越大

C.一長方形木板的重心在它的對角線的交點處

D.豎直懸掛的棋盤上的棋子掉不下來,是因為有大氣壓強對其作用

考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重心.

專題:其他綜合題.

分析:①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據(jù)此來進行分析;

②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密度無關;

③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兒何中心:

④此類棋盤與棋子一般是磁性材料制成,靠磁力的作用而不掉落.

解答:解:A、圖中乒乓球不會下落是因為其上方氣體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氣體流速小,

壓強大,產(chǎn)生向上的壓力差,故說法正確;

B、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密度無關,故說

法錯誤;

C、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故長方形木板的重心在它的對角線的交點處,

故說法正確;

D、豎直懸掛的棋盤上的棋子掉不下來,是因為此類棋盤與棋子一般是磁性材料制成,

靠磁力的作用而相互吸引,故說法錯誤.

故選AC.

點評:本題考查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重心、磁力等多個知識點,

綜合性強,但都屬于基礎知識,難度不大.

8.(2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受到的重力B.船槳是一個費力杠桿

C.使船前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船槳D.用力向前劃水船會前行駛

考點:杠桿的分類;力作用的相互性;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專題:運動和力;浮沉的應用;簡單機械.

分析:利用下列知識分析判斷:

(1)物體靜止在水中(漂浮或懸浮),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

(2)杠桿的分類:若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若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

桿,若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為等臂杠桿;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

A、只有當船漂浮在水面上時,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受到的重力,故A錯;

B、用槳劃水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一個費力杠桿,故B正確;

CD、用槳用力向后劃水,給水向后的作用力,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給槳(船)

向前的作用力,使船前行,故CD都錯.

故選B.

點評:本題通過船考查了學生利用物體的浮沉條件、杠桿的分類、力的相互性分析實際問題

的能力,體現(xiàn)了學以致用,有意義!

9.(2分)(2010?哈爾濱)下列是同學們在家庭實驗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小發(fā)明,對其解釋

不正確的是(

A.甲圖中用圓珠筆芯制作的密度計,銅筆頭向下是為了降低重心,增加穩(wěn)定性

B.乙圖是制作的水氣壓計,試管口的塞子要多打孔與大氣相通

C.丙圖潛艇的制作原理是通過排水、吸水的方法改變其重力,實現(xiàn)沉與浮

D.丁圖是一個冷熱水混合淋浴器,它利用了伯努利原理

考點:氣壓計和抽水機;重心;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專題:信息給予題;實驗分析法.

分析:(1)增加穩(wěn)定性的方法一是降低重心,二是增大受力面積;

(2)氣壓計的制作原理必須是與大氣壓不能相通,讓它們之間有壓強差,便于比較

測量;

(3)物體的沉浮取決于物體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

(4)伯努利原理:對于流體,流體的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

解答:解:A、甲圖中用圓珠筆芯制作的密度計,銅筆頭向下,重心偏低,增加穩(wěn)定性;故

該項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

B、乙圖是制作的水氣壓計,試管口的塞子要多打孔與大氣相通,讓大氣壓和瓶內(nèi)氣

體壓強之間沒有壓強差,就不能比較測量;故該項解釋錯誤,符合題意.

C、丙圖潛艇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定,通過排水減小潛艇的重力,使重力小于

浮力,潛艇就上?。晃畷r增加潛艇的重力,使重力大于浮力,潛艇就下沉;故該項

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

D、丁圖是一個冷熱水混合淋浴器,冷水在水管里流動時壓強變小,熱水在壓強的作

用下與冷水混合的,它是利用了伯努利原理;故該項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通過對幾個小實驗的解釋,考查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及規(guī)律的了解,達到對物理基礎

知識的掌握,是一道基礎題.

10.(2分)(2011?哈爾濱)邊長為4cm、密度為2xl()3kg/m3的立方體橡皮泥塊,放在足夠

多的水中,沉入水底;當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時,便能漂浮在水面上.以下計算結(jié)果正確的是

()(p*-l-0xl03kg/m3,g=10N/kg)

A.橡皮泥塊的質(zhì)量是12.8g

B.橡皮泥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1.28N

C.橡皮泥小船漂浮時受到的浮力是0.64N

D.橡皮泥小船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是1.28xl0-4m3

考點: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的應用;重力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專題:計算題;壓軸題.

分析:A、知道立方體橡皮泥的邊長,計算體積,又知道橡皮泥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橡

皮泥的質(zhì)量;

B、求出了橡皮泥的體積,也就知道浸沒時橡皮泥的排開水的體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

理求受到水的浮力;

C、再利用重力公式求橡皮泥的重,因為橡皮泥小船漂浮,根據(jù)漂浮條件求橡皮泥小

船受到的浮力;

D、求出了橡皮泥小船受到的浮力,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排開水的體積.

解答:解:A、立方體橡皮泥的體積:

v=4cmx4cmx4cm=64cma=64x10-Arrqr,

橡皮泥的質(zhì)量:

m=pv=2x103kg/m3x64x106m3=0.128kg=128g,故A錯;

B、?.?橡皮泥塊浸沒在水中,

.??排開水的體積:

vflj=v=6.4xl05m3,

受到水的浮力:

F浮=「水vrtg=lxlO3kg/m3x6.4xlO5m3xl0N/kg=0.64N,故B錯;

C、橡皮泥的重:

G=mg=0.128kgx10N/kg=1.28N,

V橡皮泥小船漂浮,

???橡皮泥小船受到的浮力:

F浮'=G=1.28N,故C錯;

D、:F浮'=p「v排'g,

???橡皮泥小船排開水的體積:

V推'=--凈=-------------------------=1.28x104m3,故D正確.

P水gIX103kg/m3X10N/kg

故選D.

點評:本題是一個選擇題,實質(zhì)上是一個綜合計算題,最好的做法就是將每一個量計算出來

進行判斷.本題的關鍵一是掌握兩種浮力的計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條件),

二是用好“F浮ov桂”(知道浮力求排開水的體積,知道排開水的體積求浮力).

11.(2分)一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物體的()

A.動能增加,勢能減少B.動能、勢能都減少

C.動能不變,勢能減少D.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

考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機械能.

專題:控制變量法.

分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zhì)量和速度,質(zhì)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zhì)量和高度,質(zhì)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3)機械能=動能+勢能.

解答:解: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物體質(zhì)量不變,速度不變,高度減小,動能不變,重力勢

能減小,機械能減小.

故選C.

點評:(1)掌握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2)抓住影響因素判斷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機械能的大小變化.

12.(2分)(2012?孝感)如圖所示,一質(zhì)地均勻的圓柱形平底玻璃杯,置于水平桌面中央,

杯內(nèi)水中漂浮著一冰塊.若冰融化前、后水對杯底的壓強分別為Pl、P2,杯底對桌面的壓

強分別為P3、P4,已知「水>「冰塊,則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A.pi<p2<p3<p4B.pi>p2>p3>p4

C.pi=p2、P3=P4,且pi=p3D.pi=p2、p3=p4,且pi<p3

考點:液體的壓強的計算;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阿基米德原理.

專題:應用題;壓軸題.

分析:(1)液體壓強大小的比較,可通過公式P=pgh來完成;

(2)杯底對桌面的壓強屬于固體壓強;可通過公式P=E=S來完成.

ss

解答:解:(1)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6排(即排開水的重力G水即得F;產(chǎn)G水);由于冰

塊漂浮,根據(jù)二力平衡知識,有F;?=G4K;故G;,K=G水;故冰塊熔化前后,水面高度

h不變;

根據(jù)液體壓強的公式:P=pgh可得,由于水的高度h不變,故水對杯底的壓強不變,

即P1=P2;

(2)冰塊熔化前后,杯內(nèi)物質(zhì)的重力不變,杯子的重力不變;故桌面受到的壓力(F=G

總)就不變,杯子的底面積不變;根據(jù)固體的壓強公式:P=F=些得,桌面受壓強不

SS

變,即P3=P4;

(3)由于玻璃杯是質(zhì)地均勻的圓柱形,故杯底受到的壓力等于杯內(nèi)物質(zhì)的重力(G內(nèi));

杯底受壓強Pl=---;

S

桌面受到的壓力等于杯子與杯內(nèi)物質(zhì)的總重力(G.&);桌面受壓強P3=空;

S

由于G總>G內(nèi);故Pi<P3;

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點評:靈活運用壓強的各個公式進行分析,抓住題目中的相等量;可做出選擇.

二、填空題(共19分)

13.(3分)小明的體重是500N,若他用20s的時間登上6m高的樓房,克服自身重力

做功為3000J,登樓的功率是150W.

考點:功的計算;重力的計算;功率的計算.

專題:計算題;壓軸題;估算題.

分析:(1)小明的質(zhì)量約在50kg,重力根據(jù)6=018可知體重;

(2)根據(jù)公式亞=611求出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

(3)根據(jù)P=^R出登樓的功率.

t

解答:解:(1)小明的質(zhì)量約50kg,重力為G=mg=50kgxl0N/kg=500N;

(2)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為W=Gh=500Nx6m=3000J;

(3)小明登樓的功率p=W=3000J_150W.

t20s

故答案為:N;3000;150.

點評:本題考查了重力公式和做功公式、功率公式的應用,是一道較為簡單的計算題.

14.(2分)(2010?宿遷)2010年5月,冰島火山爆發(fā)是由于熾熱的巖漿在極大的壓力下,

突破地殼,噴涌而出.說明流出的巖漿具有動能,它是由

內(nèi)能轉(zhuǎn)化來的.熾熱的巖漿向四周流動,越過山坡,淹沒村莊.巖漿沖上山坡,把動

能轉(zhuǎn)化為

重力勢能.

考點:動能和勢能的轉(zhuǎn)化與守恒.

分析:(1)巖漿突破地殼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2)物體上升的過程是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的過程.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

(3)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zhì)量和速度.質(zhì)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4)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zhì)量和高度.質(zhì)量越小,高度越小,重力勢能越小.

解答:解:(1)熾熱的巖漿具有內(nèi)能,對地殼做功時,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使巖漿流動具有

動能.

(2)巖漿沖上山坡,巖漿質(zhì)量不變,速度減小,動能減?。桓叨仍龃?,重力勢能增

大.

故答案為:內(nèi);重力勢.

點評:(1)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是動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是重力勢能.

(2)掌握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重力勢能、動能、彈性勢能

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

15.(2分)(2010?宿遷)小明和小華玩蹺蹺板,當小明坐在離支點2m處時,剛好能撬動小

華,此時蹺蹺板在水平位置平衡.設小明體重為G1,小華體重為G2(GI<G2),則小華離

支點的距離為

—2GlLm.若兩人再拿同樣重的鐵球,則

—G2一

小明(填"小明"或"小華")將下降.

考點:杠桿的平衡條件.

專題:計算題;壓軸題;推理法.

分析:蹺蹺板在水平位置平衡,知道小明和小華的體重、支點到小明的距離,利用杠桿的平

衡條件求小華離支點的距離;

若兩人再拿同樣重的鐵球,分析兩邊的力和力臂的乘積是否相等,據(jù)此判斷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題知,Li=2m,

??1蹺蹺板在水平位置平衡,G1L1=G2L2,

G[L[2Gl

若兩人再拿同樣重的鐵球,

小明和鐵球?qū)βN翹板的力和力臂:

GILI+GLI,

小華和鐵球?qū)βN翹板的力和力臂:

G2L2+GL2,

GlLl=G2L2,G1VG2,

L1>L2,

GLi>GL2,

GiLi+GLiG2L2+GL2,

???小明將下降.

故答案為:—2GlL,小明.

G2

點評:杠桿是否平衡取決于力和力臂的乘積是否相等,不能只看力或力管的大小.

16.(4分)(2010?宿遷)木塊與小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遇到一障礙物時,小車停下,

木塊從車上的a點滑至b點(如圖甲),是因為木塊具有

慣性:木塊能停在b點,說明木塊在滑動過程中受到向

左(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為測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礙物上固定了彈

簧測力計拉住木塊,用手拉著小車向左運動(如圖乙).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左(填"左"或"右"),大小是

2.6N.

考點:慣性;摩擦力的種類;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專題:壓軸題.

分析: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根據(jù)木塊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進行分析;

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會受到接觸面阻礙物體運動力(即阻力),一般情況下,阻力與物

體運動的方向相反;根據(jù)物體相對于接觸面運動的方向確定摩擦力的方向,并且根據(jù)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確定摩擦力大小與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關系.

解答:解:木塊和小車一起向右運動,當小車受到障礙物作用處于靜止時,木塊由于慣性還

要保持原來向右的運動狀態(tài);

由于木塊從a運動到b的過程是向右運動,因此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當如圖乙所示固定木塊時,向左拉的小車,木塊相對于小車向右運動,因此木塊受到

的摩擦力與木塊的運動方向相反,即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又因為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

的因素為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而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都不變,故摩

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量計的示數(shù),即2.6N.

故答案為慣性,左,左,2.6.

點評:本題考查了慣性的概念,并且通過慣性現(xiàn)象進一步理解慣性的概念;會判斷摩擦力的

方向,并會根據(jù)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分析摩擦力的大小變化以及計算摩擦力的

大小,分析的摩擦力大小是本題的難點.

17.(2分)某水上運動項目使用的長方體水上標志物,經(jīng)測量其質(zhì)量為100kg、體積為0.2m3,

它的密度為500kWn?.它漂浮在平靜的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為980N.(g=9.8N/kg)

考點:密度的計算;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專題:計算題;壓軸題.

分析:算密度,可根據(jù)密度公式來求解;

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算浮力可通過算重力來求解.

解答:

解:該長方體的密度:p=-^100kg=5OOkg/m3;

V0.2m3

因為該長方體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mg=100kgx9.8N/kg=980N.

故答案為500kg/m3,980N.

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的計算和浮力大小的計算,比較簡單.要注意的是,計算浮力的方法

有多個,所以在算浮力大小時一定要根據(jù)題意選擇合適的公式去計算,不能一味盲目

地都用阿基米德原理去計算.

18.(2分)(2010?宿遷)甲、乙兩同學分別用質(zhì)量相同的鋁板、銅板制作容積相同的兩只

模型船,它們都漂浮在水面上時,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是=F/.(填">力"V"或"=");

它們能運載水的最大質(zhì)量關系是m甲>m?(p鉗(填或

考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密度公式的應用.

專題:壓軸題.

分析:(1)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兩只模型船的質(zhì)量相等,所以浮力相等.

(2)首先根據(jù)兩船的質(zhì)量和密度關系,得出兩船的體積關系;當船恰好完全浸沒在

水中時,體積大的所受的浮力較大,載貨量也較大.

解答:解:兩只模型船,它們都漂浮在水面上,并且質(zhì)量相同,所以兩船所受的浮力相同,

由V=也,mg;=msj,p鋁Vp銅,得:V銅;

P

當兩船恰好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所受浮力:F鋁給=pgV鋁〉pgViM=F鋼船;

因此鋁船受到的浮力較大,由于兩船的質(zhì)量相同,即重力相同,所以鋁船能承載更多

的水量,即m,>m乙;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考查物體的沉浮條件和運載物體質(zhì)量的問題,關鍵是知道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自

身的重力.

19.(2分)(2011?合川區(qū))如圖所示,汽車上的安全帶可以防止由于

慣性對人體造成傷害;安全帶做得寬大,與人體有足夠的接觸面積,能夠

減小壓強.

考點:慣性現(xiàn)象;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專題:簡答題.

分析: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的特性,我們把物體的這一特性叫做慣性.我們可從

汽車緊急剎車后,人會由于慣性還會繼續(xù)向前運動來了解安全帶的作用.

壓強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積大小有關:接觸面積一定,壓力越大,壓強越大;壓

力一定,接觸面積越大,壓強越小.

解答:解:現(xiàn)代汽車速度很快,一旦發(fā)生碰撞,車身停止運動,而乘客身體由于慣性會繼續(xù)

向前運動,在車內(nèi)與車身撞擊,為防止撞車時發(fā)生類似傷害,公安部門要求駕駛員必

須使用安全帶,安全帶可以對人體起到緩沖作用.

根據(jù)壓強公式p=E可知,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會減小.

s

故答案為慣性,減小壓強.

點評: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有時我們要利用物體的慣性,有時我們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

害.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

20.(2分)(2011?柳州)把一小球放入盛滿酒精(密度為0.8xl()3kg/n?)深度為20cm的溢

水杯中,它沉入容器底部,從杯中溢出8g酒精,杯底受到酒精的壓強為1.6xl()3溢:若

將該小球放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它漂浮在水面上,從杯中溢出水的質(zhì)量大了8g(選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取g=10N/kg.

考點:液體的壓強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

專題:計算題;推理法.

分析:(1)知道溢水杯內(nèi)酒精的深度h和酒精的密度,利用液體壓強公式求杯底受到酒精

的壓強;

(2)將小球放在酒精里下沉,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酒精的重力,這個力小于

小球的重力;將小球放在水里漂浮,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的重力,這個力等于小

球排開的水的重力,據(jù)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1)h=20cm=0.2m,

杯底受到酒精的壓強:

p=pgh=0.8xl03kg/m3x10N/kgx0.2m=1.6xl03Pa;

(2)把小球放在盛滿酒精的溢水杯里,

.?,小球下沉,

???小球受到酒精的浮力:

F酒=G排酒<G球;---------------①

把小球放在盛滿水的溢水杯里,

?.?小球漂浮,

???小球受到水的浮力:

F/R=G俳水=G球;-------------(2)

由①②得出:

G排水〉G」懵,即:排開水的重大于排開酒精的重,

?JG排=m排g,

m排水》m排酒,

???從杯中溢出水的質(zhì)量大于8g.

故答案為:1.6x1(A大于

點評:本題考查了液體壓強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利用好小球下沉時F

;?-G排<6球和漂浮時F浮'=G球和是本題的關鍵.

三、作圖題(共6分)

21.(2分)(2010?南昌)"遠征號"潛水艇在東海執(zhí)行完任務后返回到長江某基地,請在圖

中畫出潛水艇加速上浮過程中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圖.

考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力的示意圖.

專題:作圖題;壓軸題.

分析:潛水艇受重力與浮力,由題意可知潛水艇為加速上升過程則浮力應大于重力.

解答:解: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點都在潛水艇上,故作用點要畫在潛水艇上;重力豎直向下,

浮力豎直向上;并且浮力應大于重力.

答案如圖:

點評:本題要求畫出力的示意圖,故只需正確找出力的作用點和方向,體現(xiàn)出力的大小即可.

22.(4分)(2010?從化市一模)(1)如圖所示,一把茶壺放在水平桌面上,請畫出茶壺所

受的重力G的示意圖.

(2)如圖所示的茶壺在倒茶時相當于一個杠桿,現(xiàn)以。為支點,在A點處提壺耳向杯中倒

水,請畫出作用在A點的最小的動力F及其對應的力臂1.

考點: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力臂的畫法.

專題:作圖題.

分析:(1)重力的示意圖的畫法:從重心起,沿重力的方向畫條帶箭頭的線段.

(2)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當杠桿平衡,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動力臂最長,動力

最小.據(jù)此確定動力的方向,再畫出其力臂.

解答:解:

(1)過壺的重心,豎直向下作垂線,標上箭頭,標出力的大小和符號,如圖所示:

(2)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當杠桿平衡,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動力臂越長,動力

越小.所以,連接OA,在A點垂直O(jiān)A向上施加力,最省力,作力F的示意圖,其

力臂為1,如圖所示:

點評:巧用杠桿:當杠桿平衡,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當阻力、

動力臂一定時,阻力臂越小、越省力,

四、實驗探究題(共20分)

23.(6分)(2010?宿遷)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小明選擇了如圖的裝置,把小

卡片兩端細線繞過滑輪,并掛上鉤碼.

(1)實驗中選擇小卡片的目的是不考慮(填"考慮"、"不考慮")小卡片的重力;探究

兩個力大小關系時,應該觀察細線兩端所掛鉤碼的個數(shù).

(2)為了探究兩個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進行如下操作:旋轉(zhuǎn)(填"擠壓"、"翻

轉(zhuǎn)"或"旋轉(zhuǎn)")小卡片,松手后觀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3)小明利用彈簧測力計代替圖中的鉤碼進行了探究,發(fā)現(xiàn)兩個力的大小還有較小的差

距.你認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測力計未校零(或兩個滑輪的摩擦不同,或讀數(shù)誤差)(答

出一條即可).

。心仆仆

考點:二力平衡的概念.

專題:實驗題.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解答:解:(1)小卡片的重力很小,是為了不考慮小卡片的重力.

故答案為:不考慮.

(2)旋轉(zhuǎn)小卡片,使細線作用在它上面的力不在同一直線上,看其是否平衡.來探

究兩個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

故答案為:旋轉(zhuǎn).

(3)利用彈簧測力計代替圖中的鉤碼時,由于測量工具、或測量的人或所用器材,

都會造成誤差的存在.

故答案為:測力計未校零(或兩個滑輪的摩擦不同,或讀數(shù)誤差).

點評:此題通過實驗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條件,同時考查了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24.(8分)(2010?萊蕪)在探究有關浮力的實驗中:

(1)如圖所示,小明做了這樣一個小實驗:在水桶中裝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飲料罐按入

水中,體會飲料罐所受浮力及其變化,同時觀察水面高度的變化.依據(jù)這個小實驗,對"浮

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問題,你做出的猜想是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

積有關.

(2)為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需要比較的物理量是浮力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3)如圖是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一個實驗過程圖,通過圖中兩個步驟測出了浮

力(選填代號即可).

ABCDE

(4)小明同學利用上面實驗中的器材和木塊,進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

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實驗過程中有一個步驟與上圖不同,這個步驟是C(選

填代號即可).

考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專題:壓軸題;實驗探究題:比較思想.

分析:(1)浮力是豎直向上的,根據(jù)手的感覺來感知浮力的變化;通過水面的變化來判斷

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從而提出浮力和物體排開液體體積關系的猜想:

(2)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

要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就要測量出浮力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3)要測出浮力,就要測出物體的重力和物體浸在液體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因為

兩者之差就是浮力;

(4)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只有部分浸入水中.

解答:解:(1)用手把空的飲料罐按入水中,手就會感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越往下按,浮

力越大;空飲料罐向下按入的過程中,水面會升高,空飲料罐排開水的體積比較大;

由此得出猜想: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要驗證

阿基米德原理就要測量物體受到的浮力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3)先測出物體的重力,然后將物體浸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會減小,減小

的示數(shù)就是物體受到的浮力,根據(jù)B和C兩個步驟就可以測出浮力;

(4)物體漂浮在水面上,只有部分浸入水中,我們要測量漂浮在木塊上的浮力,就

要讓木塊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是浸沒.

故答案為:

(1)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浮力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3)B和C;

(4)C.

點評:這是一道浮力的探究實驗題,浮力的探究實驗時中考的一個重點,需要掌握.

25.(6分)(2012?哈爾濱)同學們共同研究滑輪的特點:

(1)他們研究定滑輪特點時.,做的實驗如甲圖所示,據(jù)此可證明:使用定滑輪能改變動

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他們研究動滑輪特點時,用動滑輪勻速豎直提升重物,如乙圖所示.據(jù)此可知,使用

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3)他們組裝了滑輪組,發(fā)現(xiàn)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能省力,于是他們想:利用滑輪組提

升重物能否省功呢?為此,他們進行的實驗如丙圖所示.請根據(jù)丙圖信息.寫出分析數(shù)據(jù)的

具體過程,并回答他們的問題.

考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

專題:實驗題;實驗分析法.

分析:(1)觀察甲圖三次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與物重,可得出拉力與物重相等,但改變了用力

的方向,給做功帶來了方便;

(2)觀察乙圖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與物重,可得出拉力小于物重,即使用動滑輪時省力;

(3)已知物重G、拉力F、物體升高的距離h,繩子移動的距離S,繩子段數(shù)n,根

據(jù)有用功公式和總功公式可求出所做的功進行比較.

解答:解:(1)從甲圖中可看出,三種拉力情況,每次拉力的方向都不相同.在實驗過程中

不斷改變拉力的方向,

觀察測力計的示數(shù)都為1N,等于物重,可得出結(jié)論: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

不省力.

(2)在圖乙中,拉力F=O.6N<G=1N,故使用動滑輪時省力.

(3)提升物體所做的有用功W卸ij=Gh=2Nx0.1m=0.2J,使用滑輪組時所用拉力

F=0.8N,

彈簧測力計移動距離S=30cm=0.3m,所做的總功W.*=FS=0.8Nx0.3m=0.24J.

經(jīng)比較W有用VW總,所以使用輪組不能省功.

故答案為:(1)能改變動力方向,但不能省力;(2)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3)提升物體所做的有用功W有月產(chǎn)Gh=2Nx0.1m=0.2J,使用滑輪組時所用拉力

F=0.8N,

彈簧測力計移動距離S=30cm=0.3m,所做的總功W,e=FS=O.8NxO.3m=O.24J.

經(jīng)比較W有用<W總,所以使用輪組不能省功.

點評:此題考查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以及使用滑輪組不省功的原理,是一道較簡單的

實驗題.

五、簡答題(共8分)

26.(4分)(2010?南昌)小梅家新買的一把菜刀,如圖所示.刀上①②③④處的特殊作

用她不了解,請你幫她解釋.(任選三處即可D

考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杠桿的應用;大氣壓強的存在.

專題:方法開放型.

分析:從增大摩擦的方法去分析①,從增大壓強的角度分析②,從杠桿的知識點去分析③,

從大氣壓強的角度去分析④.

解答:解:①刀上的小孔是為了增大刀和釘子之間的摩擦,易于掛刀,

②刀上的鋸齒減小了刀和物體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在壓力一定時,可增大壓強,

用于刮魚鱗等;

③利用了杠桿的原理,用于開啟瓶蓋,可以省力;

④氣孔,避免切片的時候大氣壓將食物貼壓在刀上.

故答案為:①用于掛刀;②用于刮魚鱗;③用于開啟瓶蓋;④氣孔減小阻力和防

止粘刀.

點評:此題涉及到了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強的方法,杠桿的應用,大氣壓強的存

在等知識點,此題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體現(xiàn)了生活處處皆物理,要求同學們在學習

中要多聯(lián)系實際生活,學會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7.(4分)物理老師給每個學生發(fā)了一段相同的金屬絲,要求同學們課下用涂蠟的圓柱形

松木棍一端纏繞上金屬絲,自制一支能夠測量鹽水密度的"密度計”.第二節(jié)物理課,同學們

紛紛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小芳的“密度計"如圖甲所示,小麗的如圖乙所示.請你判斷用哪支

"密度計"測量時會更精確?并簡述理由.

Q

甲乙

考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專題:實驗題;浮沉的應用.

分析:利用密度計的使用原理,密度計在使用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此時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浮力不變.然后利用浮力等于重力,求出排開液體體積的大小,根據(jù)"密度計"的橫截

面積得出深度的變化即可判斷.

解答:解:同學們課下用涂蠟的圓柱形松木棍一端纏繞上金屬絲,由于使用的金屬絲相同,

由圖可知小芳和小麗的圓柱形松木體積基本相同,則"密度計”的重力相同;

因為密度計處于平衡狀態(tài),F(xiàn),?=G物,即:p淞gVf^G物,

因為小芳和小麗的“密度計”測量同一種液體時,

S甲>5乙,?二h甲<h乙,

即圖乙所示"密度計”測量時浸沒的深度變化大,測量更精確些.

答:小麗的"密度計"測量時會更精確,原因是:圖乙所示"密度計"測量時浸沒的深度

變化大.

點評:本題根據(jù)密度計的使用原理,明確“密度計”測量時精確的判斷標準是解得本題的關

鍵,即判斷"密度計"測量時浸沒的深度變化情況.

六、綜合計算題(共23分)

28.(5分)(2010?揚州)一列質(zhì)量為IxlcA的火車,以i80km/h的速度在平直軌道上勻速

行駛,整列火車受到的阻力是9X1()3N.

(1)火車的牽引力多大?

(2)火車行駛Imin時間內(nèi),重力做了多少功?機車牽引力做了多少功?牽引力的功率多

大?

考點:功率的計算;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功的計算.

專題:計算題;壓軸題.

分析:(1)要解決此題,首先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搞清火車所受牽引力與阻力之間的關

系.

(2)首先要知道功的計算公式:W=Fs.并且要搞清F與s的關系,s必須是在力的

方向上移動的距離.通過分析重力沒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所以重力沒有做功.

根據(jù)功的計算公式計算出牽引力做的功,然后根據(jù)公式P=@計算出牽引力的功率.

t

解答:解:(1)?.?火車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

F牽=f=9xl03N

答:火車的牽引力是9X1()3N.

(2)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物體在水平方向移動,所以重力沒有做功,因此WG=0.

v=180km/h=50m/s,t=1min=60s

火車在水平方向移動的距離是:s=vt=50m/sx60s=3x103m

所以牽引力做的功為:s=9x103NX3X103m=2.7x107J

P學2.7乎Tj-x/w

t60s

答:重力做的功為0;機車的牽引力做的功為2.7X1()7J;牽引力的功率為4.5X1()5W.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條件及應用,同時考查了功、功率的計算.特別是功的計算,

一定要搞清F、s之間的關系,s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9.(9分)(2010?宿遷)某記者報道:他在植物園內(nèi),看到一位老人伸手抱起一根長約3m,

半徑約0.2m的木頭輕輕地舉在頭頂盡情玩耍,如圖甲,該木頭就是地球上最輕的木料--

輕木,其密度為OZg/cn?.(g=10N/kg)

甲丙

(1)請你通過文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計算并回答上述報道是否真實.

(2)若將該木頭按圖乙方式豎直放置于水平地面,求其對地面的壓強;

(3)若用圖丙所示滑輪組勻速提升該木頭至車上,所用拉力F為314N.求該滑輪組的機械

效率.

考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重力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專題:計算題;應用題.

分析:(1)根據(jù)圓木的半徑利用S^r2可求其底面積,再根據(jù)其長度利用V=Sh可求其體積,

然后由p=式變形得m=pV求其質(zhì)量,再根據(jù)實際情況考慮該老人能否舉起這么重的物

V

體;

(2)因為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所以F=G,再根據(jù)P=E求壓強;

S

(3)因為使用滑輪組是為了完成將物體從低處提到高處,所以W“=Gh,W,s=FS,

W有

由圖可知,n=3,所以W=F?3h,再根據(jù)n=_2_可求機械效率.

Wa

解答:解:(1)m=pV=pn?h^.Zx103kg/m3x3.14x(0.2m)2x3m=75.36kg

這位老人不可能舉起質(zhì)量為75.36kg的物體在頭頂盡情玩耍,不真實.

(2)G=mg=75.36Kgx10N/Kg=753.6N---------------------------=6000Pa.

S兀/3.14X(0.2m)2

答:圓木對地面的壓強為6000Pa.

(3)設輕木被舉高h,則”=獸乂100%=裊*100%=躲粵>100%=80%?

WaF3h314N-3

答: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考查了學生對機械效率

的理解和重力大小的計算.在利用物理公式計算時,各物理量要注意統(tǒng)一使用國際單

位制單位.

30.(9分)(2010?安順)如圖,要把一個質(zhì)量是450kg的貴重物品A沿水平地面移動100m,

工人把它放在一個質(zhì)量是50kg的木板B上,然后用400N的水平拉力將木板B沿直線勻速

拉動,直至終點.(注: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成正比)

(1)在勻速拉動B的過程中,A、B之間的摩擦力是0N.

(2)計算拉力做的總功是多少焦耳?

(3)在拉力做功的過程中,機械效率是多少?

考點:功的計算;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摩擦力的大??;機械效率的計算.

專題:計算題;壓軸題;信息給予題.

分析:(1)兩個物體必須滿足以下三點才會產(chǎn)生摩擦力:①相互接觸、擠壓;②接觸面粗

糙;③發(fā)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因為本題中物體A、B一起做勻速直線

運動,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所以它們之間不滿足產(chǎn)生摩擦力的條件.

(2)已知拉力F等于400N,S等于100m,利用公式W=FS即可求出拉力所做的;

(3)求機械效率需要知道有用功和總功,此題的難點在于只告訴了一個力,卻要分

別表示出有用功和總功;

首先要明確一個知識點: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接觸

面的粗糙程度不變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轉(zhuǎn)到該題,總功和有用功都是克服物體的摩擦力來做功,那么就要先分析它們克服的

分別是哪些摩擦力;

有用功:拉動物體A做的功是有用功,因此克服由物體A的重力產(chǎn)生的摩擦力所做

的功是有用功;

總功:拉動物體A時,同時也拉動了物體B,因此克服由A、B的總重產(chǎn)生的摩擦力

所做的功是總功.

_W專用fA

用公式表示為:W有用=FAS=fAS,W&=FS=fS;n=-用=」;

W總f

那么判斷兩個摩擦力之間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此時根據(jù)"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

的大小成正比”這個關鍵條件可判斷出摩擦力和壓力(即對應的物塊重)之間的比例

關系,從而將未知條件轉(zhuǎn)化為已知條件,從而解出答案.

解答:已知:F=400N,S=100m,mA=450kg,mB=50kg

求:f,W,r)

解:(1)因為勻速拉動B物體,所以A、B物體相對靜止,即A與B物體沒有相對

運動的趨勢,所以f=o.

4

(2)Ws=FS=400Nx1(X)m=4x10J;

(3)解法一:

W^B_FS_F^f

因為:AA

W總一F一F

又因為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所以:

?_fAGAm^450kg…

T=V500kT90%-

解法二:

W有用JASJA

因為:

W,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