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侯景新-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管理1_第1頁
7、侯景新-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管理1_第2頁
7、侯景新-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管理1_第3頁
7、侯景新-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管理1_第4頁
7、侯景新-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管理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侯景新教授2008-09-17下午侯景新中國人民大學公管學院教授、博導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五洲論衡世界新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貴州都勻市政府顧問等,2001年入選“北京市培養(yǎng)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區(qū)域開發(fā)理論、城市形象設計與城市經營、傳統(tǒng)文化等。主要科研成果:《中國古代治國通論》、《中國古代治國要論》、《區(qū)域經濟分析方法》、《東部西進戰(zhàn)略》、《中國生產力總體布局研究》、《區(qū)域經濟理論與方法》、《經濟區(qū)與經濟區(qū)劃》、《產業(yè)布局學原理》、《區(qū)域經濟協(xié)調與發(fā)展》等最近主持課題:北京市城市重心轉移問題研究,子課題負責人,北京市社科聯(lián)課題(2003年);北京市新城發(fā)展政策研究,課題組成員,北京市委委托課題(2004年);西部特色旅游資源整合問題研究,課題主持,國務院西部辦委托課題(2005年);我國西部社會發(fā)展問題研究,課題主持,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研究院委托課題(2005);承德縣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主持,中國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委托課題(2006年);通州市發(fā)展定位及區(qū)域競爭力研究,課題主持,通州市委委托課題(2006年)等。主要獲獎情況:一、《論落后地區(qū)開發(fā)模式》于1990年獲前蘇聯(lián)科學院頒發(fā)的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

二、《中國生產力總體布局研究》1997年獲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1999年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頒發(f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三、《中國西部大開發(fā)鑒論》2001年榮獲貴州省“五個一工程”獎。

四、2005年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

第一章儒家管理思想儒學自孔子創(chuàng)立以來,歷兩千五百余年,它對中華文明一直有著深遠的影響。至今,其思想精髓仍被人們從修身、治國、處世、辦學、從商等多方面消化吸收。特別是從治國管理角度,歷代帝王將相多以儒學作為執(zhí)政的理論之基,宋朝宰相趙普更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所以,研究儒學,提煉其管理思想,并進行深化的理解、消化、分析,這對當今從政人員可說是極寶貴的智慧財富。儒學管理的核心思想,其本源仍在先秦時期的思想家,而以后歷朝歷代的大儒雖對儒學理論的發(fā)展也有多方面的貢獻,但從治國的角度,則多是以打上時代烙印的治國策略為多。所以,全面總結儒學管理思想的精要實際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管理思維儒家管理具有很理性的思維模式,即管理能力的培育應從小到大,管理能力的鑒別也應以小見大。所以儒家講治天下先要治己,即修身、齊家,而后能治國、平天下。毫無疑問,這一思想是極富辨證性的?!洞髮W》(曾參)是儒家經典,出自《禮記》,它所講到的管理思想就強調修身與治國之間的關系,其開篇第一章就講:“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边@里就是講修身是治國之要,而修身的根本則是誠意。《大學》第七章又具體闡釋誠意:“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獨也?!边@就是說,人不誠者,為人所不恥,難以近眾,則管理也就無從談起。師傅受徒弟的故事以小見大?!洞髮W》進一步闡釋修身與治國之間的關系,第十章講:“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薄洞髮W》還從另一個方面解釋修身與治國的關系:認為君子有了光明的德行,才有百姓跟隨你,有了百姓的支持,才會擁有國家。所以儒家學說認為管理的根本是個人的品德和素質。而高尚的品德和好的素質就有凝聚力,就如同眾星捧月,這是最普通的道理。沿此管理的思維模式,古人在用人薦人方面尤其重孝。漢王朝就曾提“以孝治天下”。二、仁為核心的管理原理儒學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仁,故不論孔子,還是孟子,他們就管理而論首先強調的就是仁。什么是仁?!叭收邜廴恕??!吨芤住分v:“與天地相似,故不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故天地的精神乃是“大公無私”;天地有生養(yǎng)萬物之功,故天地的精神為“仁”。孟子對仁治的道理則有更具體的解釋。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辭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孟子還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薄肮胖怂源筮^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比?、“政者,正也”的管理示范儒家治國理論特別強調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墩撜Z·顏淵篇》講道:季康子問政與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這里就是講為政者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一身正氣,而后其管理才會有勇氣、有號召力。俗話說:“邪不勝正”。孟子對正也有獨到的論述,他說:“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公孫丑問:“敢問何為浩然之氣?”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薄叭v”。四、中庸之道的管理方法中庸也是儒學中重要的管理思想,他最早被孔子提出,后被孔子的孫子子思系統(tǒng)化,再后來歷代大儒也都論及中庸。子思是孔門中很有影響的學者?!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吩疲骸翱鬃由?,字伯魚。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魚生伋(子思),年六十二,嘗困于宋。子思作《中庸》?!蹦纤沃祆湓鵀椤洞髮W》、《中庸》、《論語》、《孟子》作注,故此又稱《四書》。中庸,朱熹《四書》注曰:“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薄吨杏埂吩疲骸跋才分窗l(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笨傊?,中就是不偏不倚,做任何事情都應把握度,恰到好處才好,如果做得“過分”或者“不及”,都不會達到目的。相反,偏激是導致事物失敗或走向反面的重要因素?!拔飿O必反”、“否極泰來”皆言此理。五、信為管理至寶信即守信義,講信用。這也是《論語》中講得很多的。《顏淵篇》寫道:“子貢問政怎樣治理國家。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迂曉唬骸夭坏靡讯?,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迂曉唬骸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比藷o信不立,令無信不行。守信是管理者的一個秘訣,其原理在于信本身就有威力。所以歷來帝王都是“金口玉言”。據葉夢得所撰《避暑錄話》記載: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趙匡胤曾叫人密刻一碑,立于寢殿的夾室,稱為“誓碑”。誰也不知道碑上的誓辭究竟寫了些什么內容。直到金兵入侵,汴京淪陷,誓碑的面目才得以展露。誓碑上只有三行字:“一云柴氏(后周世宗)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之罪,只于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準連坐支屬;一云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云子孫須謹遵此誓,有違犯者,天必殛之?!爆F在我們討論這樣幾個問題:談你對仁、義、禮、智、信的認識。談你心目中的領導形象。談你對“因果關系”的認識。談人生的主要追求。第二章道家管理思想道家理論為兩千多年前的老子所創(chuàng)立,后為莊子等不斷豐富和發(fā)展,漸成體系完整的一家之說。道家理論的具體內容涉及養(yǎng)生、處世、治國等多方面,特別是從管理的角度,其思想同儒家和法家可謂是大相徑庭。所以,本章便依道家主要典籍,提煉管理的理論并深刻領悟其原理,以期對當今從政者也能有一定的啟示。正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家的管理思想無一不體現了陰陽的辨證哲學,即目的和手段往往是相反的兩方面。但“有”、“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惫省坝袩o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也就是道家多用逆向思維來處理問題,終極的哲學還是“得一”。那么,具體總結,我們可以把道家管理的核心內容歸總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無為而治道家最核心的管理思想就是“無為而無不為”。老子、莊子等的思想均集中于此。老子講:“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薄笆ト嗽疲骸覠o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崩献舆€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倍⑸仙迫羲兰业墓芾淼拿苤荚谟谥t下不盈,正所謂:“道沖,而用之或不盈”、“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成功身退,天之道也。”水的解析。因此,很多明智的君王多以謙下用人。下面便以“燕昭王師從郭隗”案例解析:燕昭王(前314一前279)在燕國大亂、齊軍破燕后,成為燕國國君,卑身厚幣,從招賢者。燕昭王專門去拜望郭隗。郭隗回答說:“帝者把士人當老師,王者把士人當朋友,霸者把士人當臣子,亡國者把士人當仆役,當國君的人,如果能屈己之身以敬事士人,讓士人坐在南面而自己則坐在北面以受學(自古以南為貴),則賢于國君百倍的士人就會前來;若是國君早到而遲退,見到士人以后先對士人問候,而后靜聽士人講話,則賢于國君十倍的士人就會前來;若是士人來了以后國君才到,那么,來的不過是同國君差不多的人;若是國君頤指氣使,那么,來的不過是仆役一流人物罷了;若是國君暴怒喝罵,那么,來的人就是囚徒、奴隸一流人了。這就是自古以來有道之君才能引來賢士的道理?!钡兰业闹t下之學深不可測,堪稱道家管理用人的密旨。正如老子講的:“善用人者,為之下。”這值得我們深深領悟。劉備用諸葛亮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崇尚節(jié)儉道家管理經濟方面的內容主要就是崇尚節(jié)儉。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九章講:“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老子在《道德經》第六十七章講:“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莊子講:“勢為天子,而不以貴驕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財戲人?!彼宄_國皇帝隋文帝楊堅,不僅結束了魏晉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而且建立隋朝典制,多為唐朝以后各朝所遵循,在中國歷史上貢獻很大。他還非常注重節(jié)儉,加強自身修養(yǎng)。他曾對太子楊勇說,自古帝王沒有誰喜歡奢侈而能長久保住基業(yè)的,要楊勇務必崇尚節(jié)儉。太子楊勇、三子楊俊都因為生活荒糜奢侈而被文帝廢免。然而,到了隋煬帝,他奢侈無度,大興土木,雖有鑿運河之實,但終因好大喜功,超過百姓的承受能力,從而最終導致國毀身亡。愈富愈儉。(討論)有人總結:成就功業(yè)的要旨是:“文官不要貪,武官不怕死”。思考腐敗問題(落馬的官員)。四、公平之旨在老子看來,“人之道”是“損不足以奉有余”,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這樣的社會太不公平了。他說:“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贬槍@種情況,老子認為應取消“人之道”,代之以“天之道”的公平制度,即損有余而補不足?!笆炷苡杏嘁苑钐煜?唯有道者?!崩献拥倪@些話,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代農民起義的領袖,無不采取不同的形式,以“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為號召。所以,《道德經》倡導公平,認為只有公平才能求得社會穩(wěn)定。偉人名言

五、陰陽之道我們生活在陰陽的世界里,所以老子對陰陽有獨到的認識,《道德經》大部分章節(jié)均涉及陰陽的闡釋。從管理的角度,老子特別闡釋手段和目的之間的陰陽關系。如第七章講:“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敝浒祝仄浜?,為天下式。第三十六章則講陰陽之道的具體妙用:“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绷?、兵乃末術老子不認同儒治,也不認同法治,更厭惡用兵。他這樣解釋:“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第三十一章老子又講:“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睂嶋H道理也如此,以兵攝之,民心不服,積之越久,則國家混亂的危險也就越大。伊拉克問題解析。第三章法家管理思想

所謂法家即是指先秦以法(法律、制度等)而求治的思想家,他們著書立說,建立自己的管理理論體系,并闡釋以法而治的原理,從而形成和儒家、道家等相齊名的理論。法家理論對治國的貢獻是巨大的。歷史上歷朝歷代的以法治國,或輕或重,或隨舊典,或圖創(chuàng)新,但法治的內容深入人心,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有法可依,依法而治,這是社會發(fā)展保持穩(wěn)定的長久之道。法家的代表人物有管仲、韓非、商鞅等,后來又出現很多主要以法家思想為核心的變法圖強人物。一、以“法”為“天下之程式”法家認為天下無序,必須立法,以法作為約束國人言行的標準,否則,天下難以治理。《管子·明法解》曰:“明主者,一度量,立表儀,而堅守之。故令下而民從。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惫省睹鞣ā吩唬骸懊褚苑ㄅc吏相距,下以法與上從事。故詐偽之人不得欺其主;嫉妒之人不得用其賊心;讒諛之人不得施其巧,千里之外,不敢擅為非?!薄俄n非子·用人篇》曰:“拙匠守規(guī)矩尺寸,則萬不失矣?!倍⒁浴百p罰”為“柄”法家認為賞罰為君之二柄,不可輕易授人。《韓非子·二柄篇》曰:“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矣?!薄俄n非子·內儲說下六微》曰:“賞罰者,利器也。”“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比?、以“利”為“安民之本”法家均重視經濟的發(fā)展,強調以“利”安民?!豆茏印ぶ螄吩唬骸胺仓螄?,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蔽鞑看箝_發(fā)的前期論證。四、以“術”為馭臣之具法家認為駕馭臣下,必須用“術”。韓非說:“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也”,“君無術則蔽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韓非說:“術者,藏之于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惫茏右埠苤匾曅g,《管子?明法解》曰:“明主者,有術數而不可欺也”,“明主操術任臣下,使群臣效其智能,進其長技。”

韓非所講的術究竟都有哪些內容呢?首先,從把握君臣關系來講,韓非提出:君主應“觀人,不使人觀己”其次,韓非提出用來控制臣子的具體方法有七種,稱為七術?!俄n非子·內儲說上七術》講:“七術:一曰眾端參觀,二曰必罰明威,三曰信賞盡能,四曰一聽責下,五曰疑詔詭使,六曰挾知而問,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边@里是說:人主控制臣子,一是從各個方面參照、觀察;二是必須嚴懲以顯示君王的威嚴;三是對盡心盡力的一定兌現獎賞;四是聽取每個人的意見,責成他們努力工作;五是傳出假詔令,詭詐地驅使臣子;六是掌握了事實反而明知故問;七是故意說反話,做錯事來試探臣子。賞賜可以千變萬化,不見得就只是物質的獎賞才有效力。如韓非還舉了越王勾踐的例子。即越王勾踐意圖攻打吳國,想使人們都視死如歸,一次出去看見了一只在發(fā)怒的青蛙,就在車上扶著軾向青蛙行禮。隨從的人說:“為什么這樣做呢?”越王說:“因為它有勇氣。”第二年請求把頭獻給越王的,一年有十多人。由此看來,贊譽也足以使人敢于犧牲。過去樹樣板的管理之術。韓非的七術說可以說是歷史的總結,因此,它有很強的實用性。但追溯“術”說,最早提出“術”思想的不是韓非,而是戰(zhàn)國時韓國的申不害。申不害主張國君應以“術”來統(tǒng)御臣下。術,即權術。他認為,國君不應對臣下說明自己的意思,讓臣下無法揣摩你,對國君感到高深莫測,從而產生畏懼心理;國君要多看多想,少說話。申不害認為,國君要獨自處理政事。申不害曰:“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為天下主”申不害反對臣下的越職行事,他說:“治不逾官,雖知弗言”韓國國君以術治國,常任用兩個有矛盾大臣,使他們不和,國君好從中駕馭。五、以“勢”為管理至要韓非在《韓非子》闡述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勢,即權勢。《揚權》一篇認為,應只有國君一人擁有權力,不能把權力交給大臣?!坝械乐?,不貴其臣;富之貴之,備將代之?!薄度亍氛J為:國君要牢牢掌握刑威之大權,絕不能“因傳柄移藉,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韓非子·愛臣》里講:“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边@里是說:君主過分寵愛臣下,一定會危害到君主本人;大臣過分尊貴,一定會改變君主的地位。韓非子“勢”說也是管理要學,但這一思想并不是韓非所創(chuàng),而是來源于趙國的慎到。慎到著《慎子》四十二篇,他強調國君必須擁有威權,這是國君治理天下的根本。這個權,就是國君憑借的勢。天下之美女,如果穿很破的獸皮,那么就沒有人去注意她們;而穿上華美的衣服,很多行人就會停腳步去看她們。所以說,人美必須有衣服相憑借。慎子說:“故騰蛇游霧,飛龍乘云,云罷霧霽,與蚯蚓同,則失其所乘也。”

第四章《周易》的管理思想一、天人合一論《周易》為周文王所做,司馬遷講:“文王拘而演《周易》”。但《周易》里的《易傳》則為孔子所撰。東漢著名史學家在其《漢書》中說“孔氏為之《彖(tuan)》、《象》、《系辭》、《文言》之屬十篇”《周易》一向被奉為六經之首。在儒學十三經中它也是第一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周易》的地位。《易傳》講得很清楚,“易與天地準”,“與天地相似,故不違。”實際就是說天人要合一。既要法天地之仁,又要順從自然。因此說,“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這里論述的太精辟了,如從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講,沙塵暴、酸雨、地震均是天垂象。因此,掌握了規(guī)律,就會一目了然??傊吨芤住芬苑ㄌ斓貫槔?,認為這是管理至要,如“仁”、“禮”、“信”等均出自天地。所以,八卦取天、地、雷、風、山、澤、水、火,以其性而演八八六十四卦,其妙無窮。二、八卦評析太極生兩儀,即陰與陽。陽的表示符號:陰的表示符號:陰陽的表示有奇數偶數說,有男陽女陰說。兩儀生四象,即陰陽相重,陰陽交合而變。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四象象征四方,也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乾卦(象征天)兌卦(象征澤)離卦(象征火)震卦(象征雷)巽卦(象征風)坎卦(象征水)艮卦(象征山)坤卦(象征地)三、卦相解析八卦之象為:“乾,??;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薄扒瑸轳R,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豬,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乾為父,坤為母,震為長子,坎為中男,艮為少男,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北热?,天風姤卦:老頭遇長女,雖是緣分,但陰陽不合。“姤,女壯,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彼?、周天變化論《周易》通篇講變,而“變”以一定的周期,故成“周易”。據此,文王總結出不同階段,人生的主導思想不同。也就是權謀要依時而變。所以,變是《周易》管理的要旨。比如,一月的八卦變化規(guī)律是:復卦臨卦泰卦大壯夬卦乾卦十五而后陽極陰生姤卦遁卦否卦觀卦剝卦坤卦1、單卦變化論首卦《乾》,是關于胸懷大志者的政治道路的系統(tǒng)描述,六個爻所象征的六個發(fā)展階段,以及相應的爻辭借龍為譬喻,道盡了政治權謀的種種要訣,是《周易》政治權謀思想的概論。卦辭“元,亨,利,貞”,隱喻胸懷大志者應該效法天道,利益眾生并為人正直。初九(陽在陰位):“潛龍勿用”,以潛伏在水中等待時機的龍作為譬喻,告誡德才兼?zhèn)渲吭诎l(fā)展之初應不要過多顯露自己。《水滸傳》中的宋江在潯陽樓頭題反詩,有“潛伏爪牙忍受”一句,便是這一條政治權謀術的最好寫照。諸葛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