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自序教案_第1頁
《吶喊》自序教案_第2頁
《吶喊》自序教案_第3頁
《吶喊》自序教案_第4頁
《吶喊》自序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吶喊》自序.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了解魯迅.寫作《吶喊》的緣由和思想發(fā)展過程,

2.學習圍繞中心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選擇典型事例

說明思想發(fā)展過程的寫法。

3.掌握夾敘夾議的.寫作方法。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理解、鑒賞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學習魯迅追求真理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教學設想

1.本文內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學時應突出重

點,扣住“好夢”的具體內容,領會作者思想發(fā)展過程。

2.教師指導自讀應注意點撥,抓住實質性問題深入思

考。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初中時學習過魯迅先生的哪些小說?

《故鄉(xiāng)》、《社戲》、《孔乙己》等。

這些小說都選自魯迅先生的同一個小說集《吶喊》。

《吶喊》是魯迅1918—1922年的短篇小說集,共收集

短篇小說14篇?!秴群啊敷w現(xiàn)了作者徹底的毫不妥協(xié)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具有劃時

代意義。

今天我們學習魯迅自己為他的小說集《吶喊》寫的序言

——《〈吶喊〉自序》。

此文寫于1922年12月。作者在序言中回顧自己從19

世紀末至“五四”時期的生活經歷、思想發(fā)展及探索救

國之路的過程,說明了.寫作《吶喊》的緣由和自己的創(chuàng)

作態(tài)度,表現(xiàn)了魯迅不斷追求真理,探索救國救民道路

的革命精神。

二、閱讀感知

掌握字詞

__(zhì)鋪__(zú)業(yè)久__(wéi)

不__(míng)一錢不__(dàn)于前驅

憤__(mèn)反__(xǐng)

困頓:⑴勞累得不能支持。⑵生計或境遇艱難窘迫。

奚落:用尖刻的話諷刺、嘲笑,使人難堪。

小康:指家庭經濟比較寬裕。

隨喜:佛教用語,原意是隨著別人參拜佛殿或做善事,

這里是跟隨別人一崐起活動的意思。

久違:好久沒見。

不名一錢:沒有一文錢。名:占有。

曲筆:這里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實情況的一種寫法。

憤懣:氣憤;抑郁不平。

三、了解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發(fā)展的過程

地點——生活經歷——思想發(fā)展

(1)紹興——侍親疾——看透世態(tài),想走異路

(2)南京——求新知——選擇學醫(yī),救民報國

(3)仙臺——攻醫(yī)學——領悟要著,棄醫(yī)從文

(4)東京——搞文藝——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5)北京——抄古碑——苦悶沉默,思索追尋

(6)北京——應索稿——看到希望,作文吶喊

四、理清思路,把握結構

全文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再沒有青年時候的慷慨激昂的意

思了”):敘述自己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思想發(fā)展過程。

1層.總寫(第1自然段);

2層.分敘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及思想發(fā)展過程。

第二部分(從“S會館里有三間屋”到結尾):介紹.

寫作《吶喊》的緣由和他為革命而創(chuàng)作的文藝觀、創(chuàng)作態(tài)

度。

1層.寫自己創(chuàng)作小說的動機;

2層.說明創(chuàng)作《吶喊》的指導思想、小說成集時的心

情和小說的命名

第二課時

研讀課文

1.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說的“我在年輕時候也曾經

做過許多夢”?這里的“夢”指的是什么?

“夢”是理解全文的主要線索,也是“文眼”之所在,

通篇敘事線索可列為“好夢”——“寂寞”——“吶

喊”。應著重弄清它們的含義?!皦簟笔侵缸髡吣贻p時

候的生活追求和理想。由于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

能實現(xiàn),所以后來回憶起來,就如同夢幻一段。

2.年輕時的魯迅曾做過哪些夢?

學洋務改變命運

攻醫(yī)學救國救已

治文藝改變精神

這些夢都基于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愛國熱忱和

對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反抗。這就是魯迅思想發(fā)展的

基本點。雖然這些夢幻都未能實現(xiàn),但作者深沉的思索,

勇于追求真理的愛國精神卻始終貫串于他整個生活經歷

之中,成為他后來吶喊戰(zhàn)斗的強大力量。

3.揣摩魯迅的“寂寞”

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

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么意

味呢。

這是怎樣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

這寂寞又一天一天長大的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

的靈魂了。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驅除的,因為這與我太痛

苦。

后來也親歷或旁觀過幾樣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為我

所不愿追懷。

至于自己,卻也并不愿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傳染給

也如我那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

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

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

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

寞。

由此可見,先生的寂寞正是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毫

無反應的悲哀。

那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因為他曾經叫喊過,可最終失敗了,是什么事呢?

(辦《新生》)

那么,他辦《新生》的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找出根據(jù)。

(改變國民的精神)

當時國民的精神是怎樣的?

(愚昧落后麻木)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學醫(yī)的時候看的幻燈片)

那么,魯迅先生又為什么去學醫(yī)呢?從文中找出。

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yè)回來,救助像我父親似的被

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國

人對維新的信仰。

.總結起來,他學醫(yī)的目的就是救民報國??梢姡瑹o論

是最初的學醫(yī),還是后來的治文學、辦《新生》他都為了,

實現(xiàn)自己的強國救民的理想,可這理想最終還是沒能實

現(xiàn),在作者看來,不能實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自己主觀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國民的精神麻木,

群眾不覺悟,對于吶喊既不贊同也不反對。所以在他看

來,國民已經沒有了希望,自己也只剩下深深的悲哀和

寂寞。而猛士們的奮斗也正如我那里一樣,有熱情而國

民沒有反應,所以前驅的猛士是奔馳在寂寞里的。因此

他們需要有人吶喊助威。

4.文中有金心異與魯迅爭論鐵屋子能否被摧毀的一段

對話。在“假如一間鐵屋子”的對話中,用了許多比喻

來揭示思想觀點。請具體說明“鐵屋子”、“熟睡的人

們”、“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各比喻

什么?

鐵屋子:比喻黑暗濃重的舊社會,極深刻地說明了當

時的社會現(xiàn)狀。

“熟睡的人們”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精神麻木的國

民。

“大嚷起來,驚起較為清醒的幾個人”比喻用宣傳的

力量使較為明白的一些人認識處境的險惡。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比喻貼切,寓意深遠的句子——

示眾的材料看客:比喻麻木得受人欺侮,任人宰割而

不自知的人們。

置身于毫無邊際的荒原:比喻叫喊于生人中卻毫無反

響而感到狐獨。

聽將令:比喻適應新民主主義思想文化革命的需要。

大毒蛇:比喻寂寞如何纏住了靈魂。

5.作者再次從事文學,完全是因為錢玄同的鼓勵了嗎?

“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在于將

來?!?/p>

“在我自己,本以為現(xiàn)在是已經并非一個切迫而不能

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于當日自己的寂寞

的悲哀罷。”

“但我的醫(yī)學專用法卻也似乎已經奏了功?!?/p>

作者重新開始治文學,并非僅因錢玄同的請求,更多

的倒是在圓他的年輕時的救民報國的夢想。這正回應了

他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年輕時候做過許多夢,這不能全忘

的一部分,到現(xiàn)在便成了吶喊的由來。

先前的思想發(fā)展是形成《吶喊》的深厚的思想基礎,而

金心異的來訪則是.寫作《吶喊》的直接契機。

6.小說集各為《吶喊》有何含義?

其含義有二,一是為喚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們

起來抗爭,而發(fā)出戰(zhàn)斗呼喊;一是為慰藉戰(zhàn)友,使之

“不憚于前驅”的吶喊助陣。

小結: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清楚地知道了小說集命

名為“吶喊”的原因。而圍繞著《吶喊》的由來作者也講

述了他的思想發(fā)展過程,那就是從年輕時的好夢到悲哀

的寂寞,然后是奮起的吶喊。從作者好夢、寂寞、吶喊

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憂國憂民思想一直都沒

有變,用作者的《自題小像》中的一句話可以鮮明地體現(xiàn)

作者的思想:“我以我血薦軒轅?!?/p>

7.作者在敘述經歷中都列舉了哪些典型事例(典型材

料)來說明白己思想發(fā)展的歷程?

在故鄉(xiāng),選用了父親患病家境“墜于困頓”,他整日

奔波于質鋪和藥店,但最后仍不免父亡的典型事例。家

庭敗落,庸醫(yī)害人,為他后來抉擇學醫(yī),埋下了種子。

仙臺學醫(yī),突出了一次放映時事畫片的情景,集中反映

了“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示眾

的材料和看客”的新認識,從而打破了他學醫(yī)救國的美

夢,決心棄醫(yī)從文。在東京治文,他也只寫了“新生”

雜志從創(chuàng)始到失敗的經過。這件事給他以深刻的影響,

不僅“好夢”破滅,而且還留下無端的寂寞和悲哀。在

北京蟄居,雖有五六年時間,但也只選取了“鈔古碑”

的一件事。深刻反映出作者所感受到的“寂寞”太沉重

了。朋友索稿,作者寫了一段寓意深刻的對話。這是作

者從寂寞到吶喊的過渡,這些典型事例,對思想的轉變,

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8.敘述經歷與議論思想發(fā)展之間有什么關系?

本文采用夾敘夾議的寫法,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