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改進的教學評價_第1頁
指向改進的教學評價_第2頁
指向改進的教學評價_第3頁
指向改進的教學評價_第4頁
指向改進的教學評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指向改進的教學評價第1頁/共76頁第一,你要把學生帶到哪里去?第二,你準備怎樣把學生帶到那里去?第三,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里?課堂,究竟該拿什么獻給學生?由三個問題引發(fā)的思考學生在哪里?你為什么要把學生帶到那里?你為什么沒有把學生帶到那里?崔允漷基于標準的教學第2頁/共76頁2009年9月項目啟動2013年6月分解內容標準敘寫學習目標基于標準的教學與評價項目進展2010年9月華東師大學習課程標準分解技術華東師大學習課程綱要的撰寫、教案的設計、課堂觀察2013年9月2015年9月教——學——評一致性評價驅動教學每年11月華東師大交流成果,一年一個主題第3頁/共76頁鄭州課堂教學特色

(1)分解內容標準,整合教學資源,制定學習目標;

(2)依據(jù)學習目標,設計評價任務;

(3)依據(jù)學習目標和評價任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評價介入教學過程,尋找學生“學了”“學會了”的證據(jù),評價驅動教學。第4頁/共76頁2012年劉蔚鄭州七十六中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2012年姜波鄭州二中特等獎中國教育學會人教社2013年徐黎姍鄭州中學特等獎中國教育學會2014年劉會霞易蓉暉郭花鳳王喜峰鄭州七中鄭州二中河南省實驗中學河南省實驗中學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中圖版人教社2015年李大民劉曉駿馮凱鄒旋王喜峰鄭州四十七中鄭州外語中學鄭州實驗中學鄭州一〇六中學河南省實驗中學特等獎特等獎一等獎一等獎特等獎中國教育學會2016年唐春平鄭州回中特等獎人教社2017年李睿國趙雪楊夢茹鄭州外語中學鄭州七中鄭州四十七中前三名第5頁/共76頁第6頁/共76頁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課程與教學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分解內容標準敘寫學習目標教——學——評一致性指向促進的教學評價第7頁/共76頁第一步,分析句型結構和關鍵詞第二步,擴展或剖析核心概念(難點)第三步,擴展或剖析行為動詞第四步,確定行為條件第五步,確定行為表現(xiàn)程度第六步,寫出學習目標(2)學習內容標準分解技術(1)認識內容標準句型結構(行為條件)+行為動詞+核心概念內容標準: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1樹立課標意識,細化解讀課程標準第8頁/共76頁內容標準: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行為條件:運用圖表行為動詞:說明核心知識:大氣受熱過程大氣的熱量來自哪里?太陽?地面?第9頁/共76頁內容標準: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用什么圖表,配制什么問題。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用什么圖表說明?怎樣說明?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用什么圖表說明?怎樣說明?3.在說明這兩個作用時學生有什么學習障礙?4.生產生活實際中有哪些現(xiàn)象可以用這個原理解釋?太陽——地面——大氣三者之間熱量傳遞過程示意圖大氣的削弱作用大氣的保溫作用第10頁/共76頁【學習目標】1.閱讀圖文材料,說出太陽輻射的波長分布和大氣主要成分的作用。

2.閱讀太陽輻射在大氣和地面之間傳遞過程示意圖,畫簡易圖說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3.閱讀大氣和地面之間熱量傳遞過程示意圖,畫簡易圖說明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4.用大氣受熱過程的原理解釋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第11頁/共76頁(1)如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2(3)如何有效開展學科教研活動?(2)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進行課堂觀察?觀察點一:目標設置的有效性觀察點二:問題設置的有效性觀察點三:學生活動有效性觀察點四:教師引導的有效性進行指向問題解決的教學研究進行學科教學關鍵問題研究課程與教學漫談第12頁/共76頁3如何基于內容標準制定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基于課程標準,追求教——學——評一致性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為例,說明如何基于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落實教學評一致性思想教學設計的策略和方法第13頁/共76頁課程標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緩,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學習目標:1.看山識山:在山體景觀圖上,說出不同的山體部位的名稱,區(qū)分海拔與相對高度。2.畫山識山:借助模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并說出等高線的概念和特點。3.讀圖識山: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緩,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總結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地形圖的判讀》(第1課時)第14頁/共76頁關鍵詞:課程標準

教——學——評一致性4第15頁/共76頁(1)課程標準的意義:

①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②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第16頁/共76頁

③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框架

前言:規(guī)定了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

課程目標:提出課程總目標,并以三維目標形式呈現(xiàn)。

課程內容:由標準、活動建議、說明三部分組成。

實施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等。第17頁/共76頁教學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對課堂教學的評價課程標準學—教一致教—評一致學—評一致(2)教——學——評一致性基于標準的教學評解讀課標,上明白課分解課標,上有效課第18頁/共76頁評價即學習:教學與評價互為完善評價其所學:你教我評,評價是裁判評價促進學習:評價是診斷,評價是促進者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包括課堂評價和考試評價評價放到全部教學活動之后評價鑲嵌在教學過程中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第19頁/共76頁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步驟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分析確定教學起點寫出具體目標設計標準試題開發(fā)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材料實施教學評價進行教學調整確定目標來源進行教學分析確定教學起點寫出具體目標設計標準試題開發(fā)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活動實施教學評價進行教學調整第20頁/共76頁亂象:沒有目標,沒有評價。評價與目標兩張皮、評價與教學兩張皮、評價與課標兩張皮

教學從教材出發(fā),教學從他人教案、課件出發(fā),教學從經驗出發(fā),教學從教參出發(fā)。原因一:一、目前評價存在的問題第21頁/共76頁義務教育地理培養(yǎng)目標的改變

從未來公民的素質要求出發(fā),中學地理對區(qū)域地理的學習目標,不是要求掌握更多的區(qū)域地理知識(包括區(qū)域特征),而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學習和分析區(qū)域地理特征、問題、現(xiàn)象的方法和能力。掌握一般方法,并能遷移分析其他區(qū)域。曾經的目標什么樣第22頁/共76頁①記憶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分布;記憶重要地理數(shù)據(jù);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時事。②正確區(qū)分地理概念及其含義。③掌握我國區(qū)域地理特征及其差異;掌握《考試說明》要求的世界各區(qū)域和國家的地理特征。④熟練判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并能在地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分布區(qū);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tǒng)計資料及圖表等,并能根據(jù)要求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⑤描述、概括、理解各種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各要素、人文地理各要素以及人類活動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等各方面)的空間結構,和聯(lián)系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敬缶V版】考核目標(2011年之前)第23頁/共76頁⑥認識和理解我國基本國情、基本國策和有關政策法規(guī)以及區(qū)域的國土開發(fā)和整治措施。⑦理解基本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運用所學地理及其相關學科的知識和觀點,運用地理事實材料,簡明地推導或定性地說明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⑧使用和分析各種資料,進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⑨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并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解釋和解決地理問題。⑩在給定的時間內,完成各種地理計算或邏輯推理過程;進行文字準確、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的表述。

第24頁/共76頁

規(guī)定從世界范圍內選學部分大洲、地區(qū)、國家,旨在使學生通過認識所學區(qū)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區(qū)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南、北極地區(qū)是必學區(qū)域。此外,教材編寫者和教師還必須從世界范圍內選擇至少一個大洲、四個地區(qū)(例如南亞)和五個國家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

在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中,所選擇的“大洲—地區(qū)—國家”組合應涉及所有大洲,其內容必須涵蓋本單元全部“標準”。就某一區(qū)域而言,可以選擇若干條“標準”,合理組織材料?!菊n程標準】《世界地理》認識區(qū)域說明第25頁/共76頁相關課標《世界地理》①認識大洲●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某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襁\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大洲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②認識地區(qū)●在地圖上找出某地區(qū)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qū)地理位置的特點?!襁\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歸納某地區(qū)地勢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shù)厝祟惢顒拥年P系。第26頁/共76頁●運用圖表說出某地區(qū)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shù)剞r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襁\用地形圖說明某地區(qū)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襁\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指出某地區(qū)對當?shù)鼗蚴澜缃洕l(fā)展影響較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衽e例說出某地區(qū)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襁\用資料描述某地區(qū)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裾f出南、北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認識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huán)境的重要性。第27頁/共76頁

低階思維:記憶、理解、應用高階思維:發(fā)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和認知能力。生成于復雜情境。課程標準已經使“認知動詞”走向高階思維死記硬背

原因二:關注結果,忽略過程,評價停留在低階思維層面

(課標)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大洲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

(大綱)歸納亞洲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由學科知識向學科思想和學科基本方法的轉變第28頁/共76頁中招命題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考查學科主干知識,考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第29頁/共76頁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基本活動經驗基本價值觀念基本思想和方法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一標多版,如何解決教與評的矛盾?第30頁/共76頁二、通過過程評價中實現(xiàn)高階思維案例1:三年級數(shù)學《螞蟻做操》第31頁/共76頁較低層次較高層次只記住計算方法能單獨用某種方法解釋算理能用多種方法解釋算理能用多種方法解釋算理并能建立方法間的聯(lián)系第32頁/共76頁第33頁/共76頁學習目標: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2.借助點子圖這一直觀模型,理解乘法豎式每一步的含義。1.探索并能總結出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2.能利用點子圖和表格,一一對應地解釋出乘法豎式每一步的含義。學習目標:第34頁/共76頁常規(guī)題目: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720立方分米=()立方米案例2: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

五年級下冊《體積單位的換算》第35頁/共76頁案例3: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的體積》學習目標:第36頁/共76頁第37頁/共76頁案例4:內容標準: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和1月、7月氣溫分布圖,歸納世界氣溫分布特點。

(1)閱讀等溫線模型圖,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等溫線判讀的方法。(2)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描述世界氣溫分布特點。(3)閱讀世界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及氣溫的垂直變化圖,說出世界1月、7月氣溫分布特點。(4)運用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世界1月、7月氣溫分布圖、氣溫的垂直變化圖,初步學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習目標:第38頁/共76頁學習目標1.閱讀等溫線模型圖,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等溫線判讀的方法。

評價任務1.給出任意區(qū)域等溫線圖,歸納等溫線的判讀方法,并說出圖示區(qū)域氣溫分布特點。

【評價標準】能說出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和數(shù)值大小、等溫線的彎曲方向、等溫線的疏密、等溫線的閉合狀況等代表的含義,并歸納該區(qū)域氣溫分布特點。

第39頁/共76頁

評價任務4.小組合作,運用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世界1、7月氣溫分布圖、氣溫的垂直變化圖,尋找夏季避暑勝地和冬季溫暖的度假勝地。溫馨提示:全班分成夏季“登山”組、夏季“海濱”組、冬季組、評價組四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學習結束后,派代表展示學習成果。評價標準:能正確選擇并使用地圖,得出結論,說出理由。

學習目標4.運用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世界1月、7月氣溫分布圖、氣溫的垂直變化圖,初步學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40頁/共76頁二、通過作業(yè)設計和考試試題設計促進學習第一,針對目標,設計作業(yè)和試題第二,為成題確定其測驗的目標加以利用第41頁/共76頁把課標中的行為條件、行為動詞、核心概念轉化為材料來源、答題指令詞、答題中心詞1.針對目標,設計作業(yè)和試題

(1)依據(jù)內容標準中的核心概念、行為動詞和行為條件設計作業(yè)和試題。第42頁/共76頁內容標準: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示意圖,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guī)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第43頁/共76頁

讀全球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局部示意圖(圖5),回答13~14題。13.甲氣壓帶是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

C.極地高氣壓帶 D.副極地低氣壓帶14.甲氣壓帶影響下的氣候特點是

A.高溫多雨 B.炎熱干燥

C.溫和多雨 D.寒冷干燥圖5第44頁/共76頁讀圖,回答13~16題。13.圖中A風帶是

A.東北信風帶B.東南信風帶

C.西風帶

D.極低東風帶14.終年受B氣壓帶控制地區(qū)的氣候特點是A.高溫多雨B.炎熱干燥

C.溫和濕潤

D.寒冷干燥15.終年受C氣壓帶控制的地區(qū)往往形成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16.該季節(jié),地中海沿岸地區(qū)A.高溫多雨

B.低溫少雨

C.溫和多雨D.炎熱干燥第45頁/共76頁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讀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圖,回答7~8題。7.甲洋流A.是北太平洋暖流

B.主要動力是盛行西風C.所經海域終年風平浪靜 D.對沿岸地區(qū)增溫增濕8.乙、丙兩地的主要植被類型分別是

A.森林、荒漠 B.森林、草原

C.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第46頁/共76頁讀世界某四個農業(yè)地域類型基本情況比較表,回答13~15題。農業(yè)地域類型種植業(yè)比重(%)畜牧業(yè)比重(%)商品率(%)投入勞動力數(shù)量①861420多②455590少③89289少④891194少13.屬于商品谷物農業(yè)的是A.①

B.C.③

D.④14.影響②農業(yè)地域類型形成的主導因素是A.市B.氣C.地形

D.勞動力

15.以③農業(yè)地域類型為主的地區(qū)是A.美國中央大平原

B.潘帕斯草原

C.東北平原

D.墨累-達令盆地

課標內容標準:分析農業(yè)區(qū)位因素,舉例說明農業(yè)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第47頁/共76頁28.新西蘭地處南太平洋,領土由南島和北島組成,面積26.8平方公里,人口439萬(2010年),山區(qū)面積約占全國四分之三。該國牧場廣布,畜牧業(yè)發(fā)達,是世界天然優(yōu)質奶源生產國和乳畜產品大量出口。下圖中左圖是新西蘭地理位置示意圖,右圖是牧草成長與乳牛草料需求關系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評價新西蘭發(fā)展乳畜業(yè)的區(qū)位條件。(8分)

(2)新西蘭作為乳畜產品出口大國,糧食卻需要大量進口。分析新西蘭糧食不能自給的原因。(4分)第48頁/共76頁①試題對行為條件的運用是否恰當和充分。③答題指令詞的認知水平是否和行為動詞一致。常用行為動詞:簡述、說出、描述、說明、分析、比較、評價等。②試題對核心概念的剖析是否科學。超出核心概念的內容有無學習材料。第49頁/共76頁常見的答題指令詞及其具體要求如下:指出:簡單說出某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現(xiàn)象。描述、簡述、概述:三者要求有差異,“描述”要求較細,文字較多;“概述”則要求概括程度較高,字數(shù)較少;“簡述”的要求居于“描述”和“概述”之間。闡述:屬于較高的要求,要指出判斷的依據(jù)、推理過程和結論。說明:說出是什么?為什么。分析:運用材料,依據(jù)原理進行推理,得出結論。對比:將兩個或多個事物進行比較。評價:要從不同的角度,分有利與不利兩方面進行分析,要有結論與理由。第50頁/共76頁

注:不是簡單的創(chuàng)設情境,而是給出具體的真實的情景進行相關思考,在引導學生做題、析題、研題時呈現(xiàn)真情境。(2)基于真實情景設計試題。情境需具備有時間、有空間、有情節(jié)、有問題四個要素。具體包括日常生活情境、給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給定的復雜地理事象或情境、現(xiàn)實(復雜)的問題等。第51頁/共76頁舉例說明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

圖6中左圖為歐洲無城市1月和7月氣溫分布圖,右圖為歐洲西部傳統(tǒng)民居墻體厚度變化圖。讀圖回答17~20題。第52頁/共76頁17.圖中1月平均氣溫最高的城市是A.倫敦 B.布魯塞爾 C.柏林 D.基輔18.影響倫敦和華沙1月平均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類活動19.圖中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城市是A.倫敦 B.布魯塞爾 C.柏林

D.基輔20.圖中歐洲西部傳統(tǒng)民居墻體厚度隨氣溫變化的原因及規(guī)律是A.溫差變大,墻體變厚

B.溫差變小,墻體變薄

C.降水增加,墻體變

D.降水減少,墻體變薄第53頁/共76頁讀圖3,回答7~9小題。

圖37.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及主要分布省區(qū)組合正確的一組是

A.維吾爾族——新 B.高山族——臺

C.傣族——云 D.壯族——桂8.我國少數(shù)民族與其特點組合正確的一組是

A.壯族——孔雀舞 B.回族——分布最廣

C.滿族——人口最多 D.藏族——潑水節(jié)

9.下列地區(qū)屬于我國少數(shù)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區(qū)是

A.內蒙古高原 B.華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云貴高原材料與題目無關第54頁/共76頁

圖37.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是

A.① B.② C.③ D.④8.代表①少數(shù)民族風土人情的活動是

A.孔雀舞B.長鼓舞

C.那達慕大會D.潑水節(jié)9.②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

A.內蒙古自治區(qū) B.西藏自治區(qū)

C.云南省 D.臺灣?、佗冖邰茏x圖3,回答7~9小題。離開材料,無法做題第55頁/共76頁2.學會審題、控題,為成題標定目標,為我所用制定知識維度和能力緯度的雙向細目表按課時量分配題量分值六大原則:針對學習目標選擇合適題型設計恰當情境設問清晰明確測試正確可信改善學生學習第56頁/共76頁課標課堂教學(1)如何實現(xiàn)課標與教科書的完美對接?(2)如何基于教科書構架地理的思維框架?(3)怎樣解讀教科書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背后的方法論?(4)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教學效率?三、實現(xiàn)課標、教材與教學的完美對接難點:第57頁/共76頁《中東》課程標準:

(1)在地圖上找到某地區(qū)的位置、范圍,讀圖說出該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特點。

(2)運用地圖和其它資料,指出某地區(qū)對當?shù)鼗蚴澜缃洕l(fā)展影響最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情況。

行為條件:在地圖上,讀圖;運用地圖和其它資料

行為動詞:找到,說出;指出

核心知識: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地理位置特點;地區(qū)對當?shù)鼗蚴澜缃洕l(fā)展影響最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及其分布、生產、出口情況。1.解讀課標第58頁/共76頁

區(qū)域認知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具體包括認識區(qū)域位置的方法、認識區(qū)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方法、分析區(qū)域主要自然資源的方法等。課程標準中對每一主題的學習都提出了具體要求,都要求以某一區(qū)域作為案例學習。

中東是世界熱點地區(qū),之所以成為世界焦點地區(qū)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中東地處五海三洲之地,戰(zhàn)略地位重要;二是中東是世界石油產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地區(qū);三是由來已久的民族和宗教的紛爭;四是這里氣候干旱,淡水資源嚴重不足,水源之爭加劇了各國之間的矛盾。

中東地區(qū)的學習一般用兩個課時,本節(jié)為第一課時,結合課標要求,主要落實的主題有兩個,一是在中東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二是中東石油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生產和出口情況。第59頁/共76頁

這兩條標準的核心概念分別是“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

地理位置一般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等方面描述;自然資源一般從種類與分布,開發(fā)與利用等方面進行闡述。標準達成的具體條件是“在地圖上找出、說出”“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指出、說出”。結合內容,第一條標準應選取中東在世界上的位置圖、中東地區(qū)位置圖,通過讀圖填圖認識中東的地理位置,運用相關文字資料說出其三洲五海之地和東西方交通樞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第二條標準應選取中東石油資源分布圖、中東石油資源生產和出口的相關資料、中東石油輸出線路示意圖等,說出其分布、生產和出口情況,體會中東石油對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通過這兩個主題的學習,歸納認識區(qū)域位置和分析區(qū)域主要自然資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能遷移到世界其它區(qū)域。第60頁/共76頁2.研究中招(1)研究中招試題

主流形式:河南省近五年中招試題

變化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