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邊緣化的趨勢_第1頁
1 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邊緣化的趨勢_第2頁
1 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邊緣化的趨勢_第3頁
1 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邊緣化的趨勢_第4頁
1 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邊緣化的趨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邊緣化的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流動人口大軍開始在中華大地上涌動,而且其規(guī)模與年俱增。據不完全統(tǒng)計,到20世紀90年代初,全國民工及他們所帶動的農村流動人口,在5000萬人口以上。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調查分析,我們進城農民工超過1億[1]。據有關專家預測,未來一段時期內,如果政策不發(fā)生大的變化,農民工的數量仍會以平均每年500萬人左右的規(guī)模持續(xù)增加[2]。盡管這些調查的口徑和范圍不盡相同,調查方法和結果也略有差異,但都反映了農村勞動力流動數量巨大,并逐年增加的事實。伴隨著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農民工在給城市建設帶來巨大改變的同時,農民工自身的生存問題也漸漸被大家所關注,低工資、低福利、低保障、工作時間長、作息環(huán)境差、社會地位低等各種問題一一凸顯,這些問題被統(tǒng)稱為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的“邊緣化”問題。人們在對農民工為城市建添磚加瓦而感到高興的同時,卻不得不深思,在城市發(fā)展的背后,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的邊緣化。農民工城市生活的邊緣化是指農民工是介于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的“邊緣人”,一方面是在城市被“經濟吸納,社會排斥”,另一方面既無法脫離農村又在各個層面與農村社區(qū)漸行漸遠[3]。作為農村中的年輕和有見識的骨干份子,在城市生活中處處遭到排斥,但又為了生存不得不留在城市生活;同樣,農民工在農村當中有見識、有能力,年輕而富有干勁,在農村地位相對較高,但其生存空間卻漸漸脫離農村,與農村生活無法相容。1.1農民工是農村社區(qū)當中的精英群體武漢大學經濟研究所課題組曾于2005年3月對武漢市進城農民工進行抽樣調查統(tǒng)計,并結合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調查資料中農村勞動力年齡結構[2]作了一個對比,我們能夠看出,城市農民工15-44歲的中青年勞動力占總數的84.40%,而農村農民20-40歲的中青年勞動力占總數的71.07%(見表1)[4]。城市農民工的勞動力結構優(yōu)于農村農民,城市農民工年輕力壯,能吃苦,堪大任,這也是農民工在農村社區(qū)強勢的根本原因。從城市農民工與全國農村農民文化程度的對比,我們能夠看出,城市農民工受過初中以上教育的占總數的75.23%,而農村農民受過初中以上教育的僅為47.68%(見表2)[5]。農民工的整體素質也遠勝于農村農民,因此城市農民工思想也更我開化,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知識和技能的不斷積累使他們在農村中成為精英群體。表1城市農民工與農村農民年齡結構比較年齡組城市農民工(%)農村農民(%)15~2428.2121.7825~3427.2927.8835~4428.9021.4145~5411.9318.0655歲以上3.6710.87表2城市農民工與農村農民的文化程度比較文化程度分組城市農民工(%)農村農民(%)文盲、半文盲6.8814.05小學17.8938.27初中57.1139.95高中、中專18.217.08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017.26一方面,城市農民工大多年富力強;另一方面,其受教育程度也高于農村農民,這樣負載在其身上的人力資本更為密集,增值的潛力也更大。年齡結構和整體素質的優(yōu)勢決定了城市農民工相對于農村農民的經濟優(yōu)勢,他們在戶籍上仍是農民社區(qū)的一員,只是他們已經游離于農村社區(qū)主流之外,成為一個在農村社區(qū)地位相對超然的邊緣群體。1.2農民工進入城市后淪為城市的底層農民工離開農村,來到城市。他們立刻從農村生活中中的“精英”變?yōu)椤皸墐骸?。不管是從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還是從思想和心理來看,農民工都無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從生活方式來看,城市農民工有著不同于傳統(tǒng)農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的不公平,使一部分農民工抱著宿命論的心態(tài),而另外一部分農民工則可能產生對社會不滿的情緒乃至反社會的行為,給社會穩(wěn)定和安全帶來隱患。3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邊緣化的原因探析個人認為,導致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邊緣化的原因有很多,這其中有市場的原因,有個人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制度的原因。3.1市場原因農民工缺乏市場競爭力,缺乏勞動技能和知識,年齡偏大,所以找不到提高他們社會經濟地位的好工作,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在現(xiàn)實中,農民工只能以非正規(guī)就業(yè)方式,只能被動接受那些收入低、工作環(huán)境差、待遇低、福利低的工作。3.2個人原因主要是由于個人本身的原因,如受教育水平低,除了簡單的技能操作,無法從事更加復雜的技術工作,年齡結構偏大,在心理上無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總感覺低人一等,在政治參與上沒有積極性,也不敢或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要求。同時,很多農民工只是把打工作為單純的賺錢方式,沒有長久的規(guī)劃,也不打算在城市長久生活下去,所以就抱著安于天命的態(tài)度生活下去。3.3制度原因國家和城市政府沒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甚至在某些方便還起到了反作用,把一部分農民工排斥在正規(guī)勞動力市場之外,使他們不能享受在戶籍身份、就業(yè)機會、子女就業(yè)、工資水平、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平等待遇。現(xiàn)有的戶籍改革并沒有真正改變原來以戶籍為基礎的二元制社會保障體制,自然也就解決不了農民工社會保障缺失的傳統(tǒng)體制方面的原因[9]。同時,越來越高的醫(yī)療、教育收費,使他們在農村的微薄收入難以維持下去,只能以打工的方式尋求更高的經濟來源。4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邊緣化的對策分析4.1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政府應出臺一系列積極樂觀的引導政策,不僅有利于農民工在城市的發(fā)展,而且對城市安全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4.2政企攜手政府應同企業(yè)攜手,組織專項農民工招聘會,有組織、有規(guī)模地從農村吸引優(yōu)秀農民工,這樣不致于農民工稂莠不齊地混雜在一起,有利于優(yōu)秀農民工的培養(yǎng)。4.3政府應加大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農民工能夠在城市生存,大致分兩類,一類是靠單純的體力勞動,靠出賣勞動力賺取工資;一類是靠技能操作,比如開挖掘機和一些機器操作等。很顯然,第二類要比第一類勞動強度小、工資好、福利好。政府應加強對第二類人群的培養(yǎng)和使用,增強農民工城市競爭力。4.4加強對農民工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不僅包括道德、法律素質,也包括個人規(guī)劃和價值觀方面的素質。提高農民工道德修養(yǎng)和培養(yǎng)農民工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水平,減少他們的社會排斥,同時由于農民工流動性強,有工作就留在城市,沒工作就回老家,沒有長遠的個人規(guī)劃,不喜歡投資,排斥風險,所以應強化他們的規(guī)劃能力,比如在意外保險方面的投資等。4.5重視農民工下一代的教育由于農民工長年在異鄉(xiāng),對孩子的教育很少,有的甚至輟學在家?guī)兔r活,據中國兒童中心的調查顯示,流動兒童的失學率竟高達9.3%,一直未上學的占6.85%,失學的占2.45%[10]。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心理上的負面影響,不利于孩子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邊緣性的世代相傳,必將造就更大規(guī)模的新增邊緣性群體[11]。所以政府應加強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興建子弟學校等,讓農民工的孩子長大后不再是一名農民工。5總結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邊緣化是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計劃經濟時代城鄉(xiāng)二元制結構還沒用根除的影響下形成的。農民工是一個負責而又龐大的群體,層次不一,流動性大,對于其生存狀態(tài)的邊緣化難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為他既是宏觀制度和微觀社會生活上的原因,也是每個農民工自身的原因。但不能因為這樣就無視農民工的生存狀態(tài),沒有他們,就沒用城市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建設,每座城市已經和農民工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保障農民工權益,改善農民工生活,提高農民工地位是政府和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政府需要行動,社會需要行動,同時每一個農民工自己也要行動起來。參考文獻[1]勞動和社會保障調研組.當前農民工流動就業(yè)數量、結構與特點.出自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R].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8:70.[2]華迎放.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J].新華文摘.人民出版社,2008.(344):24.[3]劉傳江,徐建玲.中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4]劉傳江,徐建玲.中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0.[5]劉傳江,徐建玲.中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1.[6]朱力.從流動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看城市適應[C].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9):20.[7]趙曉霞,張廣博,高淑桃.我國農業(yè)非農產業(yè)群體社會保障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2008(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