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_第1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_第2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_第3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_第4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PAGEPAGE4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苯酚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的期終復審裁定2009年1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以下稱調查機關)發(fā)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調查機關對終止原反傾銷措施,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傾銷和損害繼續(xù)或再度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了調查。根據(jù)調查結果,并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以下簡稱《反傾銷條例》)第四十八條,作出復審裁定如下:一、原反傾銷措施2002年8月1日,應中國大陸苯酚產業(yè)申請,原外經貿部發(fā)布該年度第35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苯酚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4年2月1日,調查機關發(fā)布該年度第2號公告,決定對上述國家和地區(qū)進口苯酚實施為期五年的最終反傾銷措施。2006年、2007年及2009年,調查機關分別發(fā)布年度第64號、第96號和第102號公告,依法對反傾銷措施進行了修改。(四)立案調查機關對申請人資格和申請書及補充材料的主張及相關證明材料進行了審查,認為申請人資格和申請書符合立案要求。根據(jù)審查結果及《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七條和第四十八條的規(guī)定,2009年1月31日,調查機關發(fā)布該年度第3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五)復審內容本次復審調查的內容為,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是否可能導致傾銷和損害的繼續(xù)或再度發(fā)生。(六)立案通知及利害關系方評論立案當日,調查機關就立案事宜通知了日本、韓國、美國駐華使館,將立案公告和申請書公開文本提供給了上述國家駐華使館,并委托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向臺灣地區(qū)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遞交有關立案事宜通知、立案公告和申請書的公開文本。立案當日,調查機關通知了已知的涉案國(地區(qū))生產商和出口商。有關申請書公開文本,利害關系方可于商務部公開信息查閱室查閱。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沒有利害關系方對本次復審立案發(fā)表評論意見。(七)登記應訴2009年1月31在規(guī)定的應訴期限內,沒有公司登記應訴此次期終復審的傾銷調查,韓國錦湖P&B化學株式會社(以下簡稱韓國錦湖化學公司)和臺灣地區(qū)長春人造樹脂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灣長春公司)向調查機關遞交了參加產業(yè)損害調查活動登記表及相關證明材料。經審查,調查機關接受了其登記。(八)傾銷調查和損害調查1、傾銷調查(1)調查問卷立案后,沒有涉案國(地區(qū))生產商、出口商應訴本次傾銷調查,因此,調查機關沒有發(fā)放調查問卷。(2)公開信息渠道調查機關通過查詢海關數(shù)據(jù)、咨詢相關行業(yè)協(xié)會、查閱相關網站、公開刊物等方式,收集了與被調查產品及其同類產品有關的數(shù)據(jù)、信息。(3)聽取各利害關系方陳述調查機關聽取了有關利害關系方對本案的陳述意見。(4)接受書面陳述材料有關利害關系方向調查機關提交了補充和評論意見材料。(5)聽證會調查機關向利害關系方告知提請召開聽證會的權利。復審調查期間,沒有利害關系方申請召開聽證會。(6)披露2009年12月17日,依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五條、《反傾銷調查信息披露暫行規(guī)則》第三條,調查機關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沒有利害關系方對披露發(fā)表評論意見。2、損害調查(1)參加調查活動登記2009年2月1日,調查機關發(fā)布了《關于參加苯酚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產業(yè)損害調查活動登記的通知》(商調查函[2009]第20號)。在規(guī)定時間內,國外(地區(qū))生產者/出口商韓國錦湖化學公司和臺灣長春公司向調查機關遞交了參加產業(yè)損害調查活動登記表及相關證明材料。經審查,調查機關接受了其登記。(2)成立產業(yè)損害調查組2009年2月16日,調查機關成立苯酚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案產業(yè)損害調查組,負責本案的產業(yè)損害調查與裁決工作,并于當日發(fā)布了《關于成立苯酚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案產業(yè)損害調查組的通知》(商調查函[2009]第51號)。(3)發(fā)放和收回調查問卷根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條第一款和《反傾銷產業(yè)損害調查規(guī)定》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的規(guī)定,調查機關于2009年3月3日向利害關系方發(fā)放了《中國大陸生產者調查問卷》(商調查函[2009]第71號)、《國外(地區(qū))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商調查函[2009]第72號)和《中國大陸進口商調查問卷》(商調查函[2009]第73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調查機關共收回調查問卷答卷5份,包括:上海高橋公司、北京燕化公司和藍星哈爾濱公司遞交的《中國大陸生產者調查問卷答卷》3份,韓國錦湖化學公司和臺灣長春公司遞交的《國外(地區(qū))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答卷》2份。(4)聽取利害關系方意見陳述2009年3月17日,調查機關收到本案申請人提交的《關于召開苯酚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案中國大陸生產企業(yè)陳述會的申請》。根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2009年3月17日,調查機關發(fā)布了《關于召開苯酚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案申請人意見陳述會的通知》(商調查函[2009]第88號)。2009年3月25日,調查機關召開了苯酚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案申請人意見陳述會,聽取申請人陳述申請理由及對本案產業(yè)損害調查的相關意見。(5)接收書面評論意見本案調查過程中,未收到利害關系方提交的書面評論意見。(6)實地核查根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條第一款和《反傾銷產業(yè)損害調查規(guī)定》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2009年5月20日,調查機關發(fā)布了《關于苯酚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案實地核查的通知》(商調查函[2009]第144號)。2009年6月至7月期間,調查機關對申請人上海高橋公司、北京燕化公司和藍星哈爾濱公司等3家企業(yè)進行了實地核查。調查機關核實了本案申請書、調查問卷答卷中的有關信息和公司財務數(shù)據(jù),并收集了相關證據(jù)材料。核查結束時,被核查企業(yè)向調查機關提交了實地核查補充材料。(7)信息公開根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三條和《產業(yè)損害調查信息查閱與信息披露規(guī)定》第八條、第十四條和第十八條的規(guī)定,調查機關已將所有與本案產業(yè)損害調查有關的公開材料送交商務部貿易救濟措施公開信息查閱室,本案所有利害關系方可以查找、閱覽、摘抄、復印與產業(yè)損害調查有關的公開信息。(8)信息披露根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和《產業(yè)損害調查信息查閱與信息披露規(guī)定》第十九條、第二十條和第二十一條的規(guī)定,本案裁定前,調查機關向本案有關利害關系方披露了裁定所依據(jù)的基本事實,并給予其提出評論意見的機會。信息披露期間,沒有利害關系方提出評論意見。調查機關對申請書及所附證據(jù)材料、收回的調查問卷答卷、實地核查的結果,進行了認真分析和全面評估,對利害關系方的意見依法給予了充分考慮。三、被調查產品和調查范圍(一)被調查產品本復審被調查產品與原反傾銷調查被調查產品一致,即苯酚,該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稅則號:29071110。該產品英文名稱為Phenol。(二)調查范圍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苯酚。四、中國大陸同類產品及中國大陸產業(yè)(一)中國大陸同類產品的認定根據(jù)商務部2004年第2號公告,在原反傾銷調查中,調查機關在考察了產品在物理特征、化學性質、原材料構成、制造工藝和生產過程、產品用途、銷售渠道、產品的替代性和相互競爭性等方面因素后,認定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苯酚與中國大陸企業(yè)生產的苯酚屬同類產品,二者具有可比性和可替代性。根據(jù)《反傾銷條例》第十二條和《反傾銷產業(yè)損害調查規(guī)定》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guī)定,調查機關在期終復審調查中,對中國大陸生產的苯酚和被調查產品的物理特征、化學特性、生產設備和工藝、產品用途、產品的替代性、銷售渠道和相互競爭性等因素進行了調查。調查證據(jù)顯示:1、中國大陸企業(yè)生產的同類產品與被調查產品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1)中國大陸生產的苯酚與被調查產品在物理特征和化學特性上沒有區(qū)別。常溫下為無色針狀或白色塊狀晶體,結晶點、水中溶解度、蒸發(fā)殘渣、水分、色度(號)等主要指標和規(guī)格基本相同。(2)中國大陸生產的苯酚與被調查產品生產工藝基本相同。主要采用異丙苯法生產工藝,將苯和丙烯經烴化反應生成異丙苯,然后以異丙苯和空氣為原料經氧化反應生成過氧化氫異丙苯,過氧化氫異丙苯用硫酸作催化劑分解生成苯酚與丙酮。目前采用異丙苯法生產工藝生產的苯酚產能占全球苯酚總產能的比重在90%以上。(3)中國大陸生產的苯酚與被調查產品在用途上相同。在工業(yè)上主要用于制備酚醛樹脂、雙酚A、己內酰胺、烷基酚、水楊酸等工業(yè)原料,還可以用作溶劑、試劑和消毒劑,在合成纖維、塑料、醫(yī)藥、農藥、香料、染料、涂料和煉油工業(yè)等領域中也有應用。(4)中國大陸生產的苯酚與被調查產品在調查期內銷售渠道、銷售區(qū)域相同或相似。主要通過直銷、分銷或代理等形式,銷售市場區(qū)域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南等地??蛻羧后w基本相同,部分客戶既購買或使用被調查產品,也同時購買或使用中國大陸企業(yè)生產的產品。2、根據(jù)中國大陸苯酚生產企業(yè)提交的《中國大陸生產者調查問卷答卷》和國外(地區(qū))生產者/出口商提交的《國外(地區(qū))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答卷》,及在實地核查中補充收集的證據(jù)材料,調查機關認定,在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中國大陸生產的苯酚和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苯酚均未發(fā)生實質性變化,中國大陸生產的苯酚與被調查產品可以相互替代。綜上所述,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生產的苯酚與被調查產品在物理特征和化學特性、生產工藝、產品用途和銷售渠道等方面相同或相似,完全可以相互替代,屬于同類產品。(二)中國大陸產業(yè)的認定根據(jù)《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和《反傾銷產業(yè)損害調查規(guī)定》第十三條,調查機關對本案中國大陸苯酚產業(yè)范圍進行了審查。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申請企業(yè)上海高橋公司、北京燕化公司和藍星哈爾濱公司的同類產品合計產量占中國大陸同類產品全部總產量的60%以上,符合《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和《反傾銷產業(yè)損害調查規(guī)定》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可以代表中國大陸苯酚產業(yè)。本案裁決所依據(jù)的中國大陸產業(yè)數(shù)據(jù),均來自以上3家申請企業(yè)。五、復審調查期本復審傾銷調查期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六、傾銷繼續(xù)或再度發(fā)生的可能性(一)復審調查期內傾銷情況日本由于沒有日本生產商、出口商應訴并提交答卷,調查機關無法直接獲得其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調整因素等數(shù)據(jù)和證據(jù)。依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日本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因素等進行認定。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并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相關數(shù)據(jù)對日本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進行了認定,對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的因素進行了調整,并在同一貿易環(huán)節(jié)對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進行了比較。經調查,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日本的苯酚對中國大陸出口存在傾銷。韓國由于沒有韓國生產商、出口商應訴并提交答卷,調查機關無法直接獲得其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調整因素等數(shù)據(jù)和證據(jù)。依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韓國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因素等進行認定。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并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相關數(shù)據(jù)對韓國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進行了認定,對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的因素進行了調整,并在同一貿易環(huán)節(jié)對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進行了比較。經調查,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韓國的苯酚對中國大陸出口存在傾銷。美國由于沒有美國生產商、出口商應訴并提交答卷,調查機關無法直接獲得其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調整因素等數(shù)據(jù)和證據(jù)。依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美國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因素等進行認定。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并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相關數(shù)據(jù)對美國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進行了認定,對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的因素進行了調整,并在同一貿易環(huán)節(jié)對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進行了比較。經調查,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美國的苯酚對中國大陸出口存在傾銷。臺灣地區(qū)由于沒有臺灣地區(qū)生產商、出口商應訴并提交答卷,調查機關無法直接獲得其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調整因素等數(shù)據(jù)和證據(jù)。依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臺灣地區(qū)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因素等進行認定。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并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相關數(shù)據(jù)對臺灣地區(qū)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進行了認定,對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的因素進行了調整,并在同一貿易環(huán)節(jié)對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進行了比較。經調查,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臺灣地區(qū)的苯酚對中國大陸出口存在傾銷。(二)傾銷繼續(xù)或再度發(fā)生的可能性日本由于沒有日本生產商、出口商應訴配合調查機關的期終復審調查,依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通過對日本苯酚傾銷調查期內的傾銷情況、出口能力、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對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的分析,對日本苯酚傾銷繼續(xù)或再度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審查。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可獲得的最佳信息。1、調查期內的傾銷情況前述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日本的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存在傾銷。2、出口能力(1)產能、產量和閑置產能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2004年至傾銷調查期,日本的苯酚產能總體呈下降趨勢,年均降幅為2.4%。傾銷調查期日本苯酚產量為77.16萬噸,較2007年下降了19.7%;產能利用率為88%,較2007年下降了19.27%,閑置產能大幅度增加,達10.84萬噸。同期中國大陸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為99.7萬噸,日本閑置產能數(shù)量占中國大陸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的比例達10.87%。如果日本將其閑置產能釋放,其苯酚出口能力將進一步增強。(2)日本國內市場消費情況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自2006年以來,日本國內苯酚消費量呈下降趨勢,傾銷調查期國內消費量較2004年下降了18.15%。由于消費的萎縮,日本苯酚生產商、出口商只有增加出口才能消化其國內無法消化的產能產量。(3)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根據(jù)日本海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自2004年以來,日本苯酚對國際市場的出口總體呈增長態(tài)勢,傾銷調查期的苯酚總出口量較2004年增長了77%,其占總產量的比例較2004年翻了一番。日本苯酚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較高且呈增長趨勢。上述調查表明,2004年至傾銷調查期,日本苯酚產能總體呈下降趨勢,傾銷調查期日本苯酚產量、產能利用率下降,閑置產能增加;國內市場消費從2006年起呈下降趨勢;日本苯酚具有較強的出口能力,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整體較高且呈增長趨勢。3、對中國大陸出口根據(jù)中國大陸海關統(tǒng)計,自2004年反傾銷措施實施以后,日本苯酚對中國大陸出口的貿易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雖然對華出口總量增加,但一般貿易所占比例呈大幅下降趨勢。傾銷調查期內,日本苯酚以一般貿易方式向中國大陸出口約2.2萬噸,占傾銷調查期總出口量的比例為24.42%,較之2004年下降了67.96%。根據(jù)中國大陸海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日本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平均出口價格雖然有所上漲,但年均增長僅為12.87%,遠低于苯酚主要原料苯和丙烯的價格的上漲幅度。傾銷調查結果表明,傾銷調查期內日本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價格仍屬傾銷價格。4、對第三國(地區(qū))出口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日本海關數(shù)據(jù),2004至傾銷調查期,日本苯酚對第三國(地區(qū))出口數(shù)量占其出口總量呈下降趨勢,傾銷調查期日本苯酚對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較2004年減少了15.06%,傾銷調查期日本苯酚對第三國(地區(qū))出口全部低于同期國內銷售價格,表明低價是其對海外市場的一種通常的價格策略。而中國大陸苯酚市場需求量不斷增長,傾銷調查期中國大陸苯酚表觀消費量達99.7萬噸,較2004年增長52.59%??焖僭鲩L的中國大陸市場對國外生產商、出口商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日本苯酚生產商、出口商向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可能會轉向中國大陸市場。上述調查表明,自2004年以來,日本苯酚產能總體呈下降趨勢;傾銷調查期內,日本苯酚產量、產能利用率下降,閑置產能增加;日本國內苯酚市場消費自2006年以來呈下降趨勢,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受反傾銷措施制約,一般貿易占中國大陸苯酚總進口的比重不斷下降。出口價格雖然略有上升,但遠低于其原料價格增加幅度且為傾銷價格;日本苯酚對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情況表明,低價出口是其消化剩余產能,解決國內消費萎縮一種策略。如果終止對日本苯酚的反傾銷措施,其對中國大陸出口的傾銷可能繼續(xù)。韓國由于沒有韓國生產商、出口商應訴配合調查機關的期終復審調查,依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通過對韓國苯酚傾銷調查期內的傾銷情況、出口能力、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對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的分析,對韓國苯酚傾銷繼續(xù)或再度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審查。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可獲得的最佳信息。1、調查期內的傾銷情況前述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韓國的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存在傾銷。2、出口能力(1)產能、產量和閑置產能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2004年以來,韓國的苯酚產能增長迅速,傾銷調查期較2004年增長315.38%,年均增長達42.76%;產量大幅度上升,傾銷調查期較2004年增長184.25%,年均增長達29.85%。產能利用率則呈下降趨勢,由2004年的98%下降至傾銷調查期的67%,閑置產能大量增加。傾銷調查期內,韓國苯酚閑置產能為17.9萬噸,同期中國大陸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為99.7萬噸。韓國閑置產能數(shù)量占中國大陸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的比例達17.95%。如果韓國將其閑置產能釋放,其苯酚出口能力將進一步增強。(2)國內市場消費情況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2004年至傾銷調查期,韓國苯酚市場消費量有小幅增長,從21.65萬噸上升至26.89萬噸,遠低于同期產能產量的增長速度。傾銷調查期,韓國國內苯酚消費量為26.89萬噸,僅占同期韓國產能的49.8%。韓國苯酚生產商、出口商只有增加出口才能消化其大幅增長的產能產量。(3)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自2004年以來韓國苯酚對國際市場的出口呈大幅增長態(tài)勢,年均增長達103.38%。韓國苯酚總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例也從2004年的5.84%增長至傾銷調查期的35.06%。韓國苯酚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較高且呈增長趨勢。上述調查表明,2004年以來,韓國苯酚的產能產量大幅度增長,同時其閑置產能也不斷增加。國內市場消費增長相對緩慢,所增加的產能產量只能通過增加出口才能消化。韓國苯酚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較高且保持逐年增長趨勢。3、對中國大陸出口根據(jù)中國大陸海關統(tǒng)計,2004年反傾銷措施實施后,韓國苯酚對中國大陸一般貿易方式所占總出口量比例有所下降。2006年后,對華出口開始回升。傾銷調查期內,韓國苯酚對華出口占中國大陸苯酚總進口的比重由2004年的2.52%增加至傾銷調查期的9.26%。韓國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價格有所上漲,但年均增長僅為1.3%,遠低于苯酚主要原料苯和丙烯的價格上漲幅度和其對中國大陸出口的增長幅度。傾銷調查結果表明,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韓國的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價格仍屬傾銷價格。4、對第三國(地區(qū))出口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韓國海關數(shù)據(jù),2005年韓國苯酚產能大幅增加后,對第三國(地區(qū))出口數(shù)量占其出口總量的比例呈下降趨勢。傾銷調查期韓國苯酚對第三國(地區(qū))出口有98.16%低于同期國內銷售價格,表明低價是其對海外市場的一種通常的價格策略。而中國大陸苯酚市場需求量不斷增長,傾銷調查期中國大陸苯酚表觀消費量達99.7萬噸,較2004年增長52.59%??焖僭鲩L的中國大陸市場對國外生產商、出口商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韓國苯酚生產商、出口商向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可能會轉向中國大陸市場。5、第三國(地區(qū))對韓國出口苯酚的貿易限制措施根據(jù)WTO公布的資料,在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印度對原產于韓國的苯酚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8年3月3日,印度調查機關對原產于韓國的進口苯酚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每噸征收196美元的反傾銷稅。上述調查表明,2004年以來,韓國苯酚產能產量大幅上升,同時其閑置產能也不斷增加;相對于其產能產量的大幅度增加,韓國國內苯酚市場消費增長緩慢,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韓國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占中國大陸苯酚總進口的比重不斷攀升,價格雖然略有上升,但遠低于其原材料價格增長幅度且依然為傾銷價格;韓國苯酚對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情況表明,低價出口是其消化剩余產能,解決國內消費萎縮一種策略,原產于韓國的苯酚也受到其他國家的反傾銷措施限制。如果終止對原產于韓國的苯酚的反傾銷措施,其對中國大陸的傾銷可能繼續(xù)。美國由于沒有美國生產商、出口商應訴配合調查機關的期終復審調查,依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通過對美國苯酚傾銷調查期內的傾銷情況、出口能力、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對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的分析,美國苯酚傾銷繼續(xù)或再度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審查。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可獲得的最佳信息。1、調查期內的傾銷情況前述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美國的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存在傾銷。2、出口能力(1)產能、產量和閑置產能美國擁有巨大的苯酚產能。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2004年以來,美國的苯酚產能仍有增長,產量則總體呈下降趨勢。傾銷調查期內,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閑置產能大幅增加,達73.8萬噸。同期中國大陸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為99.7萬噸。美國閑置產能數(shù)量占中國大陸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的比例達74.02%。如果美國將其閑置產能釋放,其苯酚出口能力將進一步增強。(2)國內市場消費情況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美國國內消費量一直低于產能,約三分之一的產能不能在國內消化。自2004年至傾銷調查期,美國國內苯酚消費量總體呈下降趨勢,傾銷調查期較2004年下降了18.27%。因此,美國苯酚生產商、出口商只有不斷增加出口才能消化其巨大的產能和產量。(3)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美國海關的數(shù)據(jù),2004年至2007年,美國苯酚對國際市場的出口基本保持穩(wěn)定,傾銷調查期出口雖有下降,總出口量仍達43.11萬噸,說明對外出口仍然是美國消化國內苯酚產量的重要渠道。作為世界最大的苯酚生產國,美國苯酚具有較強的出口能力,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較高。上述調查表明,2004年以來,美國苯酚產能呈增加趨勢,產量、產能利用率呈下降趨勢,閑置產能增加;國內市場消費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一直較高。3、對中國大陸出口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美國對華苯酚出口數(shù)量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一般貿易方式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從2005年開始就停止了,說明不以傾銷的價格,美國無法維持對華苯酚出口的數(shù)量水平。美國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價格有所上漲,年均增長僅為8.7%,遠低于苯酚主要原料苯和丙烯的價格上漲幅度和其對中國大陸出口增加的幅度。傾銷調查結果表明,傾銷調查期內美國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價格仍屬傾銷價格。4、對第三國(地區(qū))出口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美國海關數(shù)據(jù),2004年至2007年,美國苯酚向第三國(地區(qū))出口數(shù)量基本保持穩(wěn)定。傾銷調查期內,美國苯酚向第三國(地區(qū))出口較2007年下降15.85%,其中低于其國內市場價格的出口占其向第三國(地區(qū))苯酚總出口量的99.74%,表明低價是其對海外市場的一種通常的價格策略。而中國大陸苯酚市場需求量不斷增長,傾銷調查期中國大陸苯酚表觀消費量達99.7萬噸,較2004年增長52.59%。快速增長的中國大陸市場對國外生產商、出口商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美國苯酚生產商、出口商向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可能會轉向中國大陸市場。5、第三國(地區(qū))對美國出口苯酚的貿易限制措施根據(jù)WTO公布的資料,美國苯酚產品在2002年10月16日被巴西調查機關采取反傾銷措施,反傾銷稅率為41.4%-68.2%。2008年10月3日,巴西調查機關對該起案件的期終復審調查作出肯定性的裁定,并將反傾銷稅稅率提高到54.9%-68.2%。印度也對原產于美國的苯酚進行了反傾銷調查。2008年3月3日,印度調查機關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苯酚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每噸征收181美元的反傾銷稅。上述調查表明,自從2004年中國大陸對進口苯酚實施反傾銷措施以來,美國苯酚產能呈增長趨勢,傾銷調查期內產量和產能利用率有所下降,閑置產能大幅度增加;美國國內苯酚市場消費量下降,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維持較高水平;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美國苯酚對華出口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占中國大陸苯酚總進口的比重不斷攀升,但一般貿易方式的出口在2005年就停止了;出口價格雖然略有上升,但遠低于其原材料價格增長幅度且依然為傾銷價格;美國苯酚對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情況表明,低價出口是其消化剩余產能,解決國內消費萎縮一種策略,原產于美國的苯酚也受到其他國家的反傾銷措施限制。如果終止對美國苯酚的反傾銷措施,其對中國大陸的的傾銷可能繼續(xù)。臺灣地區(qū)由于沒有臺灣地區(qū)生產商、出口商應訴配合調查機關的期終復審調查,依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通過對臺灣地區(qū)的苯酚傾銷調查期內的傾銷情況、出口能力、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對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的分析,對臺灣地區(qū)苯酚傾銷繼續(xù)或再度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審查。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可獲得的最佳信息。1、調查期內的傾銷情況前述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臺灣地區(qū)的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存在傾銷。2、出口能力(1)產能、產量和閑置產能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材料,2004年以來,臺灣地區(qū)苯酚的產能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長11.5%,傾銷調查期達85萬噸,較2004年增長54.55%。產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傾銷調查期較2004年增長30.69%。在傾銷調查期內,產能利用率下降至74%,閑置產能大幅度增加,達22.4萬噸。同期中國大陸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為99.7萬噸。臺灣地區(qū)閑置產能數(shù)量占中國大陸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的比例達22.47%。如果臺灣地區(qū)將其閑置產能釋放,其苯酚出口能力將進一步增強。(2)島內市場消費情況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數(shù)據(jù),2004年至2007年,臺灣地區(qū)苯酚消費量呈緩慢增長趨勢,低于同期產能的增長速度。傾銷調查期內,臺灣地區(qū)苯酚消費量較2007年下降了15.44%。傾銷調查期內,臺灣地區(qū)苯酚消費量僅占其產能的66.39%,臺灣地區(qū)苯酚生產商、出口商只有增加出口才能消化其不斷增長的產能產量。(3)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臺灣地區(qū)市場苯酚消費量遠低于其產能,約有三分之一的產能無法在地區(qū)內消化而必須要依賴出口。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臺灣地區(qū)海關數(shù)據(jù),自2004年至傾銷調查期,臺灣地區(qū)苯酚對國際市場的出口總體呈增長態(tài)勢,占其苯酚總產量的平均比重維持在18.48%,最高時超過26%。臺灣地區(qū)的苯酚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較高。上述調查表明,2004年以來,臺灣地區(qū)苯酚產能產量呈上升趨勢,產能利用率保持較高水平。傾銷調查期內產量下降,閑置產能大幅度增加。臺灣地區(qū)市場消費量增長緩慢,不足以消化不斷增長的臺灣地區(qū)苯酚產能產量,臺灣地區(qū)苯酚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較高。3、對中國大陸出口根據(jù)中國大陸海關統(tǒng)計,2004年反傾銷措施實施后,臺灣地區(qū)苯酚對中國大陸出口中,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數(shù)量所占總出口量的比例呈下降趨勢。傾銷調查期內,一般貿易方式的出口占總出口量的比例為42.78%,較之2004年下降了48.98%。臺灣地區(qū)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價格有所上漲,但年均僅5.78%,遠低于苯酚主要原料苯和丙烯的價格上漲幅度和其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增長幅度,傾銷調查結果表明,傾銷調查期內臺灣地區(qū)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價格仍屬傾銷價格。4、對第三國(地區(qū))出口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臺灣地區(qū)海關數(shù)據(jù),2004至傾銷調查期,臺灣地區(qū)苯酚對第三國(地區(qū))出口基本呈下降趨勢,傾銷調查期臺灣地區(qū)苯酚對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較2004年減少了33.33%。傾銷調查期臺灣地區(qū)苯酚對第三國(地區(qū))出口中86.55%低于同期島內銷售價格,表明低價是其對海外市場的一種通常的價格策略。而中國大陸苯酚市場需求量不斷增長,傾銷調查期中國大陸苯酚表觀消費量達99.7萬噸,較2004年增長52.59%??焖僭鲩L的中國大陸市場對海外生產商、出口商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臺灣地區(qū)苯酚生產商、出口商向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可能會轉向中國大陸市場。5、第三國(地區(qū))對臺灣地區(qū)出口苯酚的貿易限制措施根據(jù)WTO公布的資料,在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印度對原產于臺灣地區(qū)的苯酚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8年3月3日,印度調查機關對原產于臺灣地區(qū)的進口苯酚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每噸征收137美元的反傾銷稅。上述調查表明,自從2004年中國大陸對進口苯酚實施反傾銷措施以來,臺灣地區(qū)苯酚產能產量總體呈增長態(tài)勢。傾銷調查期產量和產能利用率有所下降,閑置產能大幅度增加,臺灣島內苯酚市場消費呈緩慢增長態(tài)勢,低于同期產能的增長速度;臺灣地區(qū)苯酚對地區(qū)外市場的依賴程度增加,對中國大陸苯酚的出口數(shù)量呈大幅度增加,而一般貿易方式所占比例不斷下降;臺灣地區(qū)苯酚占中國大陸苯酚總進口的比重不斷攀升,價格雖然略有上升,但依然為傾銷價格。臺灣地區(qū)苯酚對第三國(地區(qū))的出口情況表明,低價出口是其消化剩余產能,解決地區(qū)內消費萎縮一種策略,原產于臺灣地區(qū)的苯酚也受到其他國家的反傾銷措施限制。如果終止對原產于臺灣地區(qū)的苯酚反傾銷措施,其對中國大陸的傾銷可能繼續(xù)。(三)傾銷調查結論上述調查表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苯酚在傾銷調查期內存在傾銷。如果終止對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苯酚的反傾銷措施,原產于上述國家(地區(qū))的進口苯酚對中國大陸的傾銷可能繼續(xù)。七、損害繼續(xù)或再度發(fā)生的可能性依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和《反傾銷產業(yè)損害調查規(guī)定》第三十三條的規(guī)定,調查機關根據(jù)已獲得的相關證據(jù)材料和信息,對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原產于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進口苯酚導致中國大陸產業(yè)損害繼續(xù)或再度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了審查。(一)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恢復情況本案申請企業(yè)向調查機關提出,上海高橋公司和北京燕化公司同時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請求調查機關對其提供的資料按保密資料處理。調查機關接受了申請企業(yè)的保密申請,中國大陸苯酚產業(yè)相關經濟指標只披露相對數(shù)。根據(jù)原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苯酚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市場份額占中國大陸市場相當大的比重,出口價格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同時,由于被調查產品與中國大陸同類產品之間競爭條件相同,被調查產品的大量低價進口,造成中國大陸苯酚產業(yè)同類產品生產增長受到壓制,產量、銷售量、銷售收入、稅前利潤、投資收益率等主要經營指標惡化,市場份額下降,開工率不足,產品價格受到抑制,企業(yè)生產和經營陷入困境,虧損嚴重,中國大陸苯酚產業(yè)受到實質損害。反傾銷措施的實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被調查產品的低價進口,改善了中國大陸產業(yè)的生產經營環(huán)境。調查機關對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相關經濟因素和指標進行了調查。主要證據(jù)事實如下:1、表觀消費量調查期內,中國大陸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總體呈增長趨勢。2004年至2008年分別為65.34萬噸、73.91萬噸、80.41萬噸、102.31萬噸和99.70萬噸,2005年至2007年分別比上年增長13.13%、8.80%和27.24%,2008年比上年下降2.55%。調查期內,中國大陸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長11.14%。2、產能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的產能總體呈增長趨勢。2005年和2006年分別比上年增長42.27%和16.12%,2007年和2008年產能保持平穩(wěn)。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產能年均增長13.37%。3、產量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的產量總體呈增長趨勢。2005年至2007年分別比上年增長31.21%、28.61%和3.42%,2008年比上年下降10.36%。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產量年均增長11.84%。4、銷售量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的銷售量總體呈增長趨勢。2005年至2007年分別比上年增長31.30%、28.42%和3.97%,2008年比上年下降11.13%。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銷售量年均增長11.72%。5、市場份額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市場份額呈先升后降趨勢。2005年、2006年分別比上年提高6.79個百分點和8.84個百分點,2007年和2008年分別比上年降低10.58個百分點和4.16個百分點。2008年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市場份額比2004年提高0.89個百分點。6、銷售價格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銷售價格呈波動上升趨勢。2005年比上年下降8.25%,2006年、2007年分別比上年增長12.00%和26.03%,2008年比上年下降16.16%。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銷售價格年均增長2.08%。7、銷售收入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的銷售收入總體呈增長趨勢。2005年至2007年分別比上年增長20.48%、43.83%和31.04%,2008年比上年下降25.49%。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4.05%。8、稅前利潤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的稅前利潤呈波動下降趨勢。2005年出現(xiàn)虧損,2006年扭虧為盈,2007年稅前利潤比上年增長213.83%,達到調查期內最高點,2008年比上年下降79.09%。9、投資收益率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投資收益率呈波動下降趨勢。2005年比上年下降47.40個百分點,2006年、2007年分別比上年增長31.24和50.91個百分點,2008年比上年下降56.16個百分點。2008年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投資收益率比2004年降低21.40個百分點。10、期末庫存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的期末庫存呈波動上升趨勢。2005年、2006年分別比上年增長68.58%和26.54%,2007年比上年下降63.20%,2008年比上年增長68.49%。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期末庫存年均增長7.24%。11、開工率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開工率總體維持在較高水平。2005年比上年降低8.16個百分點,2006年和2007年分別比上年增長10.42和3.67個百分點,2008年比上年下降11.49個百分點。2008年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開工率比2004年降低5.56個百分點。12、就業(yè)人數(shù)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就業(yè)人數(shù)總體呈下降趨勢。2005年比上年增長5.44%,2006年至2008年分別比上年下降0.39%、11.81%和9.68%。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就業(yè)人數(shù)年均降幅為4.36%。13、人均工資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人均工資呈增長趨勢。2005年至2008年分別比上年增長9.08%、8.27%、14.03%和0.02%。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人均工資年均增長7.73%。14、勞動生產率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勞動生產率總體呈上升趨勢。2005年至2007年分別比上年提高24.45%、29.12%和17.27%,2008年比上年降低0.75%。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6.94%。15、現(xiàn)金流量經調查機關實地核查,在本案中,申請企業(yè)未單獨記錄同類產品現(xiàn)金流量,按分攤方法得到的現(xiàn)金流量不能客觀反映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的實際經營狀況,因此,調查機關認定,本案對經營活動現(xiàn)金凈流量的指標分析沒有實際意義。上述證據(jù)事實表明,調查期內,在中國大陸表觀消費量總體增長的情況下,中國大陸產業(yè)產能、產量、銷售量、銷售收入、人均工資、勞動生產率都在總體上保持了增長趨勢,開工率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市場份額在調查期前期有所增長,中國大陸產業(yè)得到了初步恢復和發(fā)展。同時,調查證據(jù)顯示,中國大陸產業(yè)仍然比較脆弱,容易受到進口被調查產品的沖擊和影響。調查期內,2005年,進口被調查產品量增價跌,中國大陸同類產品在單位銷售成本上升23.79%的情況下,銷售價格下降8.25%,開工率比上年下降8.16個百分點,中國大陸產業(yè)出現(xiàn)虧損,投資收益率為負值。2006、2007年,中國大陸產業(yè)得到一定恢復。2008年,受被調查產品進口價格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大陸產業(yè)經營狀況再次出現(xiàn)惡化趨勢。與上年相比,中國大陸產業(yè)同類產品銷售價格下降16.16%,產量下降10.36%,銷售量下降11.13%,銷售收入下降25.49%,稅前利潤下降79.09%,投資收益率降低56.16個百分點,開工率降低11.49個百分點。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調查期內,中國大陸同類產品全部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對被調查產品的進口反應比較敏感。反傾銷措施的實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被調查產品傾銷進口的不公平競爭行為,中國大陸產業(yè)的生產經營狀況得到初步恢復和發(fā)展,但中國大陸產業(yè)仍然比較脆弱,極易受到進口產品的沖擊和損害。(二)中國大陸未來市場預測1、中國大陸表觀消費量作為全球新興市場之一,中國大陸苯酚消費市場總體保持旺盛。2004年至2008年,中國大陸苯酚表觀消費量總體呈增長趨勢。根據(jù)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2004年至2008年中國大陸苯酚消費量分別為65.34萬噸、73.91萬噸、80.41萬噸、102.31萬噸和99.70萬噸,年均增幅為11.14%。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中國大陸苯酚消費量比2007年降低2.55%,但預計2009年之后中國大陸經濟仍將保持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隨著下游雙酚A等產業(yè)需求的增大,中國大陸苯酚需求量將進一步增長,預計2012年將達到142.84萬噸。2、中國大陸市場供應量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隨著中國大陸苯酚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中國大陸苯酚產業(yè)新建和擴建了一批苯酚生產裝置。根據(jù)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2004年,中國大陸苯酚的總產能為40.29萬噸,2008增至64.42萬噸,年平均增長12.45%;2004年,中國大陸苯酚總產量為37.37萬噸,2008年增長至63.17萬噸,年平均增長14.02%,均高于同期中國大陸表觀消費量的增長速度。目前,中國大陸苯酚的供應與需求尚存在較大缺口,隨著新建項目陸續(xù)建成投產,預計到2012年,中國大陸苯酚的總產能將達到144.42萬噸,屆時中國大陸苯酚市場的供需狀況將基本趨于平衡。(三)被調查產品進口大量增加的可能性調查期內,中國大陸苯酚總進口量和來自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合計進口數(shù)量總體呈增長趨勢。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tǒng)計,2004年至2008年,中國大陸苯酚總進口量分別為28.12萬噸、29.13萬噸、28.46萬噸、45.69萬噸和36.64萬噸,年均增長幅度為6.84%;來自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被調查產品合計進口數(shù)量分別為8.66萬噸、18.68萬噸、18.84萬噸、28.47萬噸和23.07萬噸,年均增長幅度為27.77%,高于中國大陸苯酚總進口量的年均增長幅度。被調查產品進口數(shù)量所占中國大陸苯酚總進口的比例由2004年30.79%提高到2008年的62.96%,所占中國大陸苯酚的市場份額也由2004年的13.25%提高到2008年的23.14%。國外(地區(qū))生產者/出口商僅有韓國錦湖化學公司和臺灣長春公司2家企業(yè)遞交了《國外(地區(qū))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答卷》。兩家企業(yè)均非韓國和臺灣地區(qū)的唯一生產者/出口商,且兩家企業(yè)在提交的《國外(地區(qū))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答卷》中均明確表示無法得知其他企業(yè)的相關情況;在產業(yè)損害調查過程中,沒有其他國外(地區(qū))生產者/出口商配合調查機關的期終復審調查。依據(jù)《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和《反傾銷產業(yè)損害調查規(guī)定》第三十三條的規(guī)定,調查機關認定來自中國大陸生產者的證據(jù)和信息是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決定以此信息和數(shù)據(jù)為基礎,考察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qū)被調查產品進口大量增加的可能性。日本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tǒng)計,2004年至2008年,從日本進口的被調查產品分別為0.59萬噸、2.64萬噸、2.88萬噸、8.76萬噸和9.18萬噸,占同期中國大陸總進口量的比例分別為2.11%、9.05%、10.12%、19.16%和25.04%,呈持續(xù)上升趨勢。1、出口能力。中國大陸生產者提供的資料顯示,2004年至2008年,日本苯酚的產能分別為97.00萬噸、91.00萬噸、86.50萬噸、88.00萬噸和88.00萬噸,年均降幅為2.40%。日本同期國內消費量分別為88.00萬噸、89.99萬噸、88.27萬噸、85.32萬噸和72.03萬噸,年均降幅為4.88%。2004年至2007年,日本苯酚裝置的開工率分別為100%、103%、99%和109%,2008年為88%,閑置產能大幅增加。2004年至2008年,日本苯酚產能與消費量差額分別為9.00萬噸、1.01萬噸、-1.77萬噸、2.68萬噸和15.97萬噸。同時,日本苯酚進口量也呈總體上升趨勢,2004年為0.10萬噸,2008年為10.20萬噸,2006年最高達到11.84萬噸。由于日本進口的苯酚減少了日本生產的苯酚在本國市場的消化數(shù)量,也就相應增加了日本所需依賴出口的產能??紤]到日本進口苯酚的影響,2004年至2008年,日本須依賴出口的產能分別為9.10萬噸、8.20萬噸、10.07萬噸、11.63萬噸和26.17萬噸,占同期日本苯酚總產能的比例分別為9.38%、9.01%、11.64%、13.22%和29.74%。日本苯酚的出口能力總體在不斷增強。2、對國外(地區(qū))市場依賴程度。中國大陸生產者提供的資料顯示,2004年至2008年,日本苯酚對外出口數(shù)量分別為8.66萬噸、11.00萬噸、9.61萬噸、19.73萬噸和15.33萬噸,占其國內產量的比例分別為8.97%、11.73%、11.17%、20.53%和19.87%,占其國內產能的比例分別為8.93%、12.09%、11.11%、22.42%和17.42%。日本苯酚對國外(地區(qū))市場依賴程度總體在不斷提高。3、對中國大陸出口。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tǒng)計,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日本苯酚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數(shù)量呈持續(xù)上升趨勢。2004年至2008年,日本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數(shù)量分別為0.59萬噸、2.64萬噸、2.88萬噸、8.76萬噸和9.18萬噸,2005年至2008年分別比上年增長343.97%、9.24%、204.13%和4.79%,占同期中國大陸總進口量的比例分別為2.11%、9.05%、10.12%、19.16%和25.04%,目前已成為被調查國家(地區(qū))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國家。2004年至2008年,日本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量占其總出口量的比例分別為6.85%、23.96%、29.96%、44.38%和59.85%,呈持續(xù)上升趨勢。中國大陸已成為日本苯酚出口的最大市場。4、對其他國家(地區(qū))出口。中國大陸生產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日本苯酚的主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大陸、泰國、新加坡等。2008年,泰國苯酚產能大幅增加,對進口苯酚的需求減少;新加坡國內苯酚市場目前已供過于求,日本向兩國出口苯酚的難度加大。上述證據(jù)表明,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日本苯酚對中國大陸出口數(shù)量逐年上升,在對外出口能力較大的情況下,日本對國際市場特別是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度較高。日本與中國大陸鄰近,運途短、運費低,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日本可迅速擴展其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加大了其對中國大陸出口數(shù)量增長的可能性。韓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tǒng)計,2004年至2008年,從韓國進口的被調查產品分別為0.71萬噸、1.91萬噸、3.88萬噸、5.83萬噸和3.39萬噸,占同期中國大陸總進口量的比例分別為2.52%、6.56%、13.62%、12.75%和9.26%,總體呈上升趨勢。1、出口能力。中國大陸生產者提供的資料顯示,2004年至2008年,韓國苯酚的產能分別為13.00萬噸、37.00萬噸、46.00萬噸、46.00萬噸和54.00萬噸,年均增幅為42.76%。韓國同期國內消費量分別為21.65萬噸、28.03萬噸、23.04萬噸、18.69萬噸和26.89萬噸,年均增幅為5.57%,遠低于苯酚產能的擴張速度。調查期內,韓國苯酚開工率由2004年的98%降為2008年的67%,閑置產能大幅增加。2004年,韓國苯酚消費量高于產能,2005年至2008年,韓國苯酚產能和消費量差額分別為8.97萬噸、22.96萬噸、27.31萬噸和27.11萬噸。考慮到韓國進口苯酚的影響,2004年至2008年,韓國須依賴出口的產能分別為1.04萬噸、13.57萬噸、23.31萬噸、28.22萬噸和30.56萬噸,占同期韓國苯酚總產能的比例分別為8.00%、36.68%、50.67%、61.35%、56.59%。韓國被調查產品的出口能力在不斷增強。2、對國外(地區(qū))市場依賴程度。中國大陸生產者提供的資料顯示,2004年至2008年,韓國苯酚對外出口數(shù)量分別為0.74萬噸、9.37萬噸、17.21萬噸、16.72萬噸和12.66萬噸,占其國內產量的比例分別為5.84%、28.55%、43.14%、48.45%和35.06%,占其國內產能的比例分別為5.69%、25.32%、37.41%、36.35%和23.44%。韓國苯酚對國外(地區(qū))市場依賴程度總體呈上升趨勢。3、對中國大陸出口。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tǒng)計,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韓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數(shù)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04年至2008年,韓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數(shù)量分別為0.71萬噸、1.91萬噸、3.88萬噸、5.83萬噸和3.39萬噸,2005年至2007年,分別比上年增長169.18%、102.86%和50.36%,2008年比上年下降41.79%。調查期內,韓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數(shù)量占中國大陸總進口量的比例分別為2.52%、6.56%、13.62%、12.75%和9.26%。2004年至2008年,韓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量占其總出口量的比例分別為95.91%、20.39%、22.52%、34.85%和26.79%。中國大陸仍是韓國苯酚出口的主要市場。4、對其他國家(地區(qū))出口。中國大陸生產者提供的資料顯示,韓國苯酚的主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大陸、泰國、日本等。2008年,泰國苯酚產能大幅增加,對進口苯酚的需求將減少;日本苯酚供過于求,消費量自2006年以來持續(xù)負增長,韓國向兩國出口苯酚的難度加大。同時,根據(jù)WTO網站公布的資料,2008年3月3日,印度開始對原產于韓國的進口苯酚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期限為5年,目前措施還在實施中。上述證據(jù)表明,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韓國苯酚消費市場得到一定發(fā)展,但韓國苯酚產能的急劇擴張,導致韓國苯酚產能嚴重過剩。韓國苯酚對國外(地區(qū))市場依賴程度總體在不斷提高,韓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量占其總出口量的比例保持在較高水平,中國大陸仍是韓國苯酚出口的主要市場。韓國與中國大陸鄰近,運途短、運費低,一旦終止反傾銷措施,受到其它國家(地區(qū))反傾銷措施制約的韓國苯酚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力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大。美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tǒng)計,2004年至2008年,從美國進口的被調查產品分別為3.45萬噸、2.98萬噸、1.31萬噸、3.13萬噸和4.78萬噸,占同期中國大陸總進口量的比例分別為12.26%、10.22%、4.61%、6.84%和13.03%,總體呈上升趨勢。1、出口能力。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苯酚生產國家,中國大陸生產者提供的資料顯示,2004年至2008年,美國苯酚產能分別為269.00萬噸、287.10萬噸、290.10萬噸、290.10萬噸和290.10萬噸,年均增幅為1.91%。2008年,美國苯酚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比重為28.57%。2004年至2007年,美國苯酚消費量分別為212.31萬噸、205.56萬噸、208.66萬噸和207.66萬噸,總體保持平穩(wěn),2008年降至173.52萬噸,調查期內年均降幅為4.92%。2004年至2007年,美國苯酚裝置的開工率平均在90%左右,2008年為75%,閑置產能大幅增加。2004年至2008年,美國苯酚產能和消費量差額分別為56.69萬噸、81.54萬噸、81.44萬噸、82.44萬噸和116.58萬噸,占同期美國苯酚總產能的比例分別為21.07%、28.40%、28.07%、28.42%和40.19%,美國苯酚出口能力不斷加強。2、對國外(地區(qū))市場依賴程度。中國大陸生產者提供的資料顯示,2004年至2008年,美國苯酚對外出口數(shù)量分別為50.92萬噸、48.86萬噸、54.75萬噸、50.27萬噸和43.11萬噸,占其國內產量的比例分別為19.37%、19.23%、20.80%、19.50%和19.93%,占其國內產能的比例分別為18.93%、17.02%、18.87%、17.33%和14.86%。美國苯酚對國外(地區(qū))市場具有較高的依賴程度。3、對中國大陸出口。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tǒng)計,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美國苯酚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數(shù)量呈先降后升趨勢。2004年至2008年,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數(shù)量分別為3.45萬噸、2.98萬噸、1.31萬噸、3.13萬噸和4.78萬噸,2005年、2006年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13.60%和55.93%,2007年和2008年分別比上年增長138.30%和52.73%。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數(shù)量占同期中國大陸苯酚總進口量的比例分別為12.26%、10.22%、4.61%、6.84%和13.03%。2004年至2008年,美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量占其總出口量的比例分別為6.77%、6.09%、2.40%、6.22%和11.08%,中國大陸是美國被調查產品對外出口的重要目標市場。4、其他國家(地區(qū))對美國苯酚的貿易限制措施。根據(jù)WTO公布的資料,2008年3月3日,印度開始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苯酚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期限為5年,目前措施還在實施中。此外,2007年10月3日,巴西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苯酚產品進行期終復審立案調查,并于2008年10月3日做出了肯定性裁決。上述證據(jù)表明,美國具有較大的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2008年美國苯酚過剩產能達到116.58萬噸,中國大陸是美國被調查產品對外出口的重要目標市場。同時,如果終止對美國苯酚產品的反傾銷措施,受到其它國家(地區(qū))反傾銷措施制約的美國產品可能大規(guī)模涌入中國大陸市場,美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數(shù)量將可能大幅增加。臺灣地區(qū)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tǒng)計,2004年至2008年,從臺灣地區(qū)進口的被調查產品分別為3.91萬噸、11.15萬噸、10.77萬噸、10.76萬噸和5.73萬噸,占同期中國大陸總進口量的比例分別為13.90%、38.29%、37.85%、23.56%和15.63%,總體呈上升趨勢。1、出口能力。中國大陸生產者提供的資料顯示,2004年至2008年,臺灣地區(qū)苯酚的產能分別為55.00萬噸、75.00萬噸、80.00萬噸、80.00萬噸和85.00萬噸,年均增幅為11.50%。臺灣地區(qū)苯酚同期消費量分別為42.90萬噸、54.59萬噸、59.49萬噸、66.73萬噸和56.43萬噸,年均增幅為7.09%,低于產能擴張的速度。2004年至2007年,臺灣地區(qū)苯酚開工率分別為87%、99%、93%和103%,2008開工率為74%,閑置產能大幅增加。2004年至2008年,臺灣地區(qū)苯酚產能和消費量差額分別為12.10萬噸、20.41萬噸、20.51萬噸、13.27萬噸和28.57萬噸,占同期臺灣地區(qū)苯酚總產能的比例分別為22.00%、27.21%、25.64%、16.59%和33.61%。2、對國外(地區(qū))市場依賴程度。中國大陸生產者提供的資料顯示,2004年至2008年,臺灣地區(qū)苯酚對外出口數(shù)量分別為7.20萬噸、19.42萬噸、14.89萬噸、15.47萬噸和7.63萬噸,占臺灣地區(qū)總產量的比例分別為15.04%、26.24%、20.12%、18.82%和12.20%,占臺灣地區(qū)產能的比例分別為13.09%、25.89%、18.61%、19.34%和8.98%。臺灣地區(qū)苯酚對國外(地區(qū))市場具有較高的依賴程度。3、對中國大陸出口數(shù)量。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tǒng)計,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臺灣地區(qū)苯酚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數(shù)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04年至2008年,臺灣地區(qū)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數(shù)量分別為3.91萬噸、11.15萬噸、10.77萬噸、10.76萬噸和5.73萬噸,占同期中國大陸總進口量的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