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匆佳衉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007e1311aad96af3aa71223bad9ff9/49007e1311aad96af3aa71223bad9ff91.gif)
![我們?yōu)槭裁匆佳衉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007e1311aad96af3aa71223bad9ff9/49007e1311aad96af3aa71223bad9ff92.gif)
![我們?yōu)槭裁匆佳衉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007e1311aad96af3aa71223bad9ff9/49007e1311aad96af3aa71223bad9ff93.gif)
![我們?yōu)槭裁匆佳衉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007e1311aad96af3aa71223bad9ff9/49007e1311aad96af3aa71223bad9ff94.gif)
![我們?yōu)槭裁匆佳衉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007e1311aad96af3aa71223bad9ff9/49007e1311aad96af3aa71223bad9ff9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們?yōu)槭裁匆佳械?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第五章社會動機基本內容一、概述二、助人行為三、侵犯行為第2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一、概述(一)動機的涵義(二)動機的功能(三)動機與行為的關系(四)動機的種類(五)動機的理論第3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一)動機的涵義動機是由一種目標或對象所引導、激發(fā)和維持的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要素(1)目標(2)活動第4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動機的功能激活功能:發(fā)動行為,使個體由靜止→活動指向功能:將行為指向一定的對象或目標維持和調整功能:由個體的活動與目標的一致程度來決定第5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動機與行為的關系同一種行為可能有不同的動機不同的活動也可能有同一種或相似的動機同一個人身上,行為的動機也是多種多樣的第6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動機的種類生理性動機與社會性動機
生理性動機是以有機體自身的生物學需要為基礎,如饑、渴等。
社會性動機是以人的社會文化的需要為基礎,如權利動機,交往動機等。外在的動機和內在的動機
外在動機是指人在外界的要求與外力的作用下所產生的行為動機。內在動機是指由個人內在需要引起的動機。第7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五)動機的理論1.本能論-----弗洛伊德和馬斯洛2.驅力理論-----赫爾的驅力減少理論3.喚醒理論-----赫布和柏林4.誘因理論-----赫爾的理論修正5.認知理論----期待價值理論(托爾曼)、動機的歸因理論(韋納,海德)、自我功效論(班杜拉)、成就動機理論(德韋克)。第8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我們這個世界經常發(fā)生英勇救人和見死不救的故事1964年3月13日凌晨,一位名Catherine(Kitty)婦女在紐約市被謀殺了。她下班回家的時候一個拿著匕首的男子逼近她,她開始跑開,但是男子趕上并開始用匕首刺她。她大聲呼救,許多公寓的燈都亮了,人們從窗口探出頭來看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這名攻擊的男子準備離去,但當他看到沒有人過來幫助受害者時,他又回過頭來刺殺這位婦女,直至她死去。這場可怕的謀殺持續(xù)了45分鐘,有38名目擊者可就是沒有人出來提供幫助,或者向警署報案(Rosenthal,1964)。第9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2006年7月6日晚上8時,南海石門實驗小學體育教師廖浩璇在禪城汾江中路鴻運汽車站對面公交站準備坐車回南海獅山時,在車上發(fā)現一名女乘客被兩名歹徒搶劫,并被歹徒拖下車暴打。廖老師兩度挺身而出解救女乘客,隨后卻遭到10余名歹徒圍攻,被刺成重傷。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廖老師見義勇為,又是什么原因使38名民眾目睹慘案而無動于衷?在什么情況下幫助別人,又有什么原因讓人見死不救?第10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助人行為(一)助人行為的概念(二)助人行為的動機理論(三)助人行為的影響因素(四)增加助人行為的方法第11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一)助人行為的概念親社會行為---泛指一切符合社會期望而對他人、群體或社會有益的行為。助人行為---特指以特定的個人或群體為對象的親社會行為。根據助人行為動機分類:利他助人/利己助人利他行為親社會行為助人行為第12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助人行為的動機理論1.社會生物學解釋2.社會交換論觀點3.社會規(guī)范論觀點4.移情與利他主義:助人的純粹動機第13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1.社會生物學解釋社會生物學假設,助人行為是人的先天特性,來自我們的基因,可以遺傳,目的是促進我們生存的機率(E.O.Wilson,1975)。三個概念:親屬選擇:自然選擇偏好那些幫助親屬的行為(Hamilton,1964;Meyer,1999)。互利規(guī)范:期望幫助別人后,能夠增加他們將來幫助我們的可能性。(Cosmides&Tooby,1992)
學習社會規(guī)范:那些社會規(guī)范和習俗的最好學習者具有生存優(yōu)勢(HerbertSimon,1990)。第14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Wilson的利他遺傳觀點與孟子的性善論相吻合,對人性都抱有樂觀的想法。不過他的觀點主要來自動物研究,在人類身上是否適用還是個問題。親屬選擇、互利規(guī)范和學習社會規(guī)范這三個概念雖然可以解釋一些現象,但是無法解釋完全陌生的人有時候互相幫助,還有獻出生命來拯救他人等現象第15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社會交換論觀點基本觀點:我們所做的許多事源于最大化報酬和最小化成本的期望(U.G.Foaetal.,1975;K.J.Gergen,1981)。報酬方式:外在的獎勵內在的獎勵—減輕焦慮/獲得社會贊許/增強自尊成本>報酬≠助人行為成本<報酬→助人行為自私第16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社會規(guī)范論的觀點交互性規(guī)范---人應當幫助對自己有善意的人(A.W.Gouldner,1960)D.G.Myers(2002)認為這是支配社會交換、保持社會關系中得失平衡的一個基本原則。但是這一規(guī)范無法解釋最初的助人行為是如何產生的。社會責任規(guī)范---社會期待人們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社會規(guī)范論強調社會對助人行為的引導作用,從一個更高的角度解釋了助人行為的產生。第17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個理論的比較
理論觀點助人動機助人發(fā)生的原因社會生物學本能,幫助和自己相似的人是為了增加該種族延續(xù)的可能性社會交換論社會規(guī)范論助人的代價與收益作比較,收益更大回報、社會責任與公正因為我們有共同的基因中就有幫助他人的因子提供幫助是因為有收益我們都需要幫助,我們也有責任去幫助他人以維護社會公正第18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4.移情與利他主義C.DanielBatson(1991)認為人們常常純粹出于善心而助人。移情—利他主義假設:當我們對另一個人產生移情,會試圖出自純粹的利他主義理由來幫助這個人,無論我們會得到什么。移情:把我們自己置于別人的位置,并以那個人的方式體驗事件和情緒的能力。第19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但是我們很難分辨一個人幫助他撿東西是出于移情還是出于得到社會的獎賞的動機。如林肯的故事巴特森設計了一系列巧妙的實驗來解開動機之謎。如卡羅爾實驗第20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助人行為的影響因素1.受助者特點2.助人者特征3.情境因素第21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1.受助者特點性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到幫助
A.H.Eagly&V.J.Steffen(1986)相似性:膚色相似/政治態(tài)度相似/名字相似/社會身份相似(如球場實驗)外部特征:一個有魅力的求助者比缺乏魅力的人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如拋錨實驗)人格特征:人們更愿意幫助善良友好的人,以及由于外在不可控的原因陷入困境的人。第22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助人者特征年齡與性別:年齡大→道德發(fā)展水平高→助人
A.H.Eagly(1986)研究發(fā)現:男性更可能在有潛在危險的情境中提供幫助,而女性更可能在安全的情境中提供長期的幫助。認知特點:對當前情境的認知(事態(tài)嚴重性、周圍的環(huán)境、救助對象)對自我的認知(自身條件、自我角色)個性特點:利他人格心境:心情好,做好事;心情糟,做好事。第23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利他人格特質的個人非利他人格特質的人的對比在第一時間提供幫助的人未在第一時間提供幫助的人自認為具有同情心自認為不太有同情心相信世界是公平的較不相信世界是公平的具社會責任感較不具社會責任感內向性自我控制傾向外向性自我控制傾向較不自我中心較自我中心第24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積極心境的影響:Isen&Levin(1972)的電話亭實驗心情好做好事的理由(1)好心情讓我們看到生活的光明面;(2)助人可以延續(xù)我們的好心情;(3)增加自我注意消極心境的影響:壞心情,做好事。人們助人是為了減輕自己的悲傷和苦惱。不過,D.L.Rosenhan(1981)研究發(fā)現心境的影響取決于個人的注意焦點投向自己還是別人和他怎么比較自身狀態(tài)和需要幫助者的條件。顧影自憐的人是沒有幫助別人的動力的。第25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情境因素自然環(huán)境社會文化旁觀者數目情境性的內疚—補償關系的性質第26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舒適的天氣可以使人更愿意幫助別人(M.R.Cunningham,1979)。大城市的人比城鎮(zhèn)的人較少有助人行為。城市過載假設:住在城市中的人經常被刺激所轟炸,使得他們獨善其身以避免被信息淹沒。(StanleyMilgram,1970)第27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
例如:在美國和印度的對比家庭、學校、社區(qū)等小環(huán)境的亞文化對助人行為的養(yǎng)成同樣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瑪格麗特·米德的研究第28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旁觀者數目的影響旁觀者效應---目擊一件緊急事件的旁觀者越多,他們中的任何人幫助受害者的可能性越小。(拉塔內和達利,1970)分析原因拉塔內和達利逐步描述了人們如何決定助人的步驟如下圖所示:第29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緊急事件注意到事件解析為緊急情況承擔責任知道如何幫助決定幫助分心,匆忙中(沒有注意到)人眾無知(認為事件并不緊急)責任分散(沒有承擔個人責任)缺乏知識,缺乏勝任力(不能給與恰當的幫助)對自己危險;法律考慮;尷尬(助人代價太高)給予幫助
不介入/沒有幫助
第30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人眾無知:因為沒有其他人看上去關心這件事,旁觀者在緊急事件中假設一切正常。實驗例證:拉塔內和達利(1970)的煙霧實驗結果:事件模糊不清---像當煙霧從一個通風孔冒出來---群體中的人們會確信沒有異常(Clark&Word,1972;Solomon&Stone,1978)。第31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責任分散:當目擊者的數目增加,每個旁觀者助人的責任感減少的現象。實驗例證:拉塔納和達利(1968)癲癇實驗實驗情境:大學生被試通過電話討論大學生活問題,討論者互不見面,三種情境:一種是被試一人與癲癇病患者討論;一種是讓被試相信還有另外兩個人參與;第三種是讓被試相信參與討論的有六個人。研究結果:可能的幫助者越多,被試對癲癇發(fā)作者進行幫助的比例就越低,采取行動前耗時就越多。第32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助人情境若不是緊急事件又如何?Markey(2000)運用雅虎聊天室進行求助實驗,發(fā)現責任分散照樣存在。如果你的自行車壞了,有很多人在場,你應該怎么求助才能很快得到幫助呢?第33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情境性的內疚—補償內疚是一種行動與自身社會角色不相符合時自我否定性的消極情感體驗。消除內疚的途徑:直接彌補過失;作出與過失行為無關的好的行為,以抵消過失;懲罰自己的錯誤。實驗驗證:V.J.Konecni(1972)的索引卡實驗第34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關系的性質:共有與交換關系大量的研究都是看的陌生人之間的幫助行為,關注的是短時收益,而家庭成員或朋友間的助人行為不盡相同,他們關注的是長期收益。在熟悉的家人朋友中,我們之間可以稱作共有關系,不關心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互換關系強調的則是公平。一般來講,我們更愿意幫助共有關系的同伴。但是當在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時,我們不愿看到親近的朋友做的比自己好,因為這會傷害我們的自尊。如亞伯拉罕·特澤的自尊保持實驗。第35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增加助人行為的方法明確責任與增加互動:(如旁觀者干預,鄰里交往)示范作用:基于社會學習理論如現場的示范作用(布賴恩的換輪胎實驗)媒體人物的示范作用助人情感傾向的培養(yǎng):移情能力的培養(yǎng)(直接聯(lián)想、模仿代表性聯(lián)想、充任角色等方式)內部動機提升助人技能的學習:斯陶布(1971)游戲扮演訓練價值取向的教育:道德水平第36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1999年4月20日,在科羅拉多州的利特爾頓市的科勒拜恩高中的走廊和教室里面,回響著槍聲,兩個學生佩戴攻擊性的武器和炸藥進行了一場殘酷的屠殺,殺死了一個老師和數名年輕的學生。然后他們把槍口對準了自己。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校園屠殺案,有15人死亡,另有23人受傷。在我國,近兩年關于校園暴力的報道也不少,比如前幾年的馬家爵事件。那么人為什么有如此瘋狂的舉動?行為能否預防和減少呢?本章將具體探討這些問題。第37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侵犯行為(一)侵犯的概念(二)侵犯行為的理論解釋(三)侵犯行為的影響因素(四)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為(五)侵犯行為的預防與控制第38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一)侵犯的概念侵犯行為---是一種有意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傷害行動。要素:社會評價和傷害意圖如:正當防衛(wèi),酒后車禍等侵犯行為的分類:從方式上來分:言語侵犯和動作侵犯從動機上來分:報復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侵犯的特性:普遍性—縱觀人類歷史,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侵犯;橫看人類的日常生活,存在著各種侵犯形式。穩(wěn)定性---早年的侵犯性與后來的侵犯行為有普遍的聯(lián)系(L.R.Huesmannetal.,1984)。
第39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侵犯行為的理論解釋1.本能理論2.生物學理論3.挫折—侵犯理論4.社會學習理論第40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1.本能理論侵犯是由遺傳獲得的,而非習得的。弗洛伊德的觀點:他認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二者是相對的,死的本能受到生的欲望的阻礙,很少表現自毀行為,而將侵犯推離自我,推向他人,表現為攻擊行為。洛倫茨的觀點:他認為侵犯是具有生物保護意義的生的本能的體現,有助于物種的繁衍。評述:(1)在動物身上,是否真的有侵犯本能?如郭任遠(1930)小貓實驗。(2)能否將動物的侵犯本能推廣到人類身上?第41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生物學理論生物學理論同樣認為,侵犯源于個體內部侵犯行為生物學機制:邊緣系統(tǒng)的海馬(E.Hitchcock,1979)、杏仁核、血液中的復合胺(D.Marazzittietal.,1993)、睪丸激素等不足:不能證明這些部位就是刺激侵犯行為的原因所在。第42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挫折—侵犯理論挫折--侵犯理論把目光投向了侵犯的外部條件侵犯永遠是挫折的一種后果(J·Dolard,1939);挫折感越大,侵犯越強(M.B.Harris,1974)。實驗論證:
K.Lewin(1941)玩玩具實驗表明經過漫長而痛苦的等待后得以玩玩具的孩子比控制組的孩子表現有更多的破壞性行為,如摔,砸,踩玩具等。
M.B.Harris的插隊實驗證明插到第二個人前面比插到第十二個人前面受到的攻擊更強烈。第43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挫折并不是侵犯的唯一原因,挫折也并不總是導致侵犯,如人們有的借酒消愁,有的找人訴苦。理論修正:伯克維茨(L.Berkowitz,1965)提出侵犯線索這一概念,認為挫折引發(fā)了個體侵犯行為的預備狀態(tài),當環(huán)境中有侵犯線索時,侵犯才會出現。為了驗證武器線索的誘發(fā)作用,他們又做了一系列的武器效應的實驗,結果支持“武器促使憤怒的被試作出侵犯”。評述:從本能的問題上跳了出來,對侵犯研究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無法解釋受挫后攻擊行為多樣性的問題,挫折到底是一種外部環(huán)境,還是個體的內部狀態(tài)呢?第44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4.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A.Bandura&R.H.Walters,1963)認為侵犯是直接經驗和觀察學習的結果。侵犯行為習得的機制:(1)通過強化習得(如害怕教師忽視的孩子故意作出侵犯行為來引起教師的注意)(2)通過觀察習得(如充氣娃娃實驗)研究證明:孩子們更傾向于模仿同性別的被試,地位高的榜樣,榜樣侵犯后受賞的侵犯行為以及合理的侵犯行為。
評述:區(qū)分了習得的侵犯行為與實際出現的侵犯行為;解釋了侵犯行為多樣性的問題;提出了減少侵犯的方法(忽視)第45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侵犯行為的影響因素1.個人因素2.情境因素3.社會因素第46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1.個人因素A型人格---A型人格的人比B型人格的人更具有攻擊性
(R.A.Baron,G.W.Russell&R.L.Arms,1985)敵意歸因偏差---在情境不明確的狀況下,會將對方的動機或意圖視為有敵意的傾向。性別差異---大量事實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具有侵犯性(B.A.Bettencourt&N.Miller,1996)侵犯方式也存在性別差異:男性多身體侵犯,女性多言語侵犯或其他間接的侵犯行為。(A.H.Eagly&V.J.Steffen,1986)第47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情境因素高溫---安德森等人的研究表明溫度越高,被試體驗到更多的敵意,人們會出現更多的侵犯念頭??贫骱椭Z頓通過考察侵犯和溫度的記錄發(fā)現,溫度和侵犯之間是曲線關系。酒精和藥物—研究表明,大劑量的酒精會使人們對周圍環(huán)境以及侵犯后果的意識程度降低,以至于表現出更多的侵犯行為(G.T.Schmutte&S.P.Taylor,1980)藥物對侵犯行為的影響非常顯著,取決于藥物種類、劑量以及被試的狀態(tài)。
喚醒水平—個人的情緒喚醒水平直接影響侵犯行為(D.Zillmann,1971)第48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社會因素去個性化---費斯廷格等人于1952年提出,是指個人在群體中自身同一性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現象。(如群毆)實驗證據:津巴多(1969)的去個性化電擊實驗實驗控制:去個性化組---每人套一個從頭到腳的大罩巾,不使用姓名,在黑暗中實驗;控制組---每人胸前都有個大名片,相互可見要求:對富有獻身精神的女性和自私自利的女性進行電擊結果:無論是對善良的人還是討厭的人,去個性化組都實施了兩倍時間的電擊。第49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社會因素媒體暴力---指大眾媒體傳達的暴力內容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的現象。媒體暴力與侵犯性的關系:
挫折—侵犯理論者認為媒體暴力可以使個體的侵犯行為得到宣泄,降低了侵犯行為的可能性。
社會學習理論和侵犯線索理論認為媒體暴力會讓人們習得侵犯行為,從而誘發(fā)侵犯行為。大部分研究者認為觀看媒體暴力會增加侵犯行為。媒體暴力對兒童的影響:認知、態(tài)度、模仿
第50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為1.家庭暴力2.校園欺負第51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1.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能發(fā)生在社會各個階層,而受害者一般以婦女兒童居多。施虐者特點:(1)曾經受過虐待,深受上一代暴力文化的影響;(2)具有一定人格缺陷,人際關系不穩(wěn)定,自我概念模糊,不能忍受孤獨,易怒酗酒。受虐者特點:受教育程度低、無職業(yè)或固定收入、經濟出境困難。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第52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1.家庭暴力處理家庭暴力的步驟:(1)使受害者脫離壓抑的環(huán)境,接受心理咨詢或輔導;(2)對所有家庭成員進行輔導和治療,找出根源,制定方案(3)全體家庭成員共同實施方案第53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校園欺負欺負行為的特點:奧威爾斯(D.Olweus,1999)認為的三個典型特點---屬于侵犯行為或故意傷害行為;行為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欺負行為的雙方在力量上以不均衡為特點。欺負行為得影響因素:人格---如缺乏移情力,自控力,情緒不穩(wěn),低自尊;環(huán)境---受欺負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來自嬌寵、溺愛的家庭環(huán)境,欺負兒童的家長表現出較高的體罰傾向。第54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五)侵犯行為的預防與控制1.社會公平的建立2.宣泄3.移情能力培養(yǎng)4.成熟個性的培養(yǎng)第55頁,共6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1.社會公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Y/T 3401-2024石漠化防治術語
-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5.3.1《平行線的性質》聽評課記錄1
- 粵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3.2.2《社會和諧 人人共享》聽課評課記錄
- 浙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4.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聽評課記錄2
- 中圖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5課《青銅器和甲骨文》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3.1《維護秩序》聽課評課記錄1
- 環(huán)保工程合同(2篇)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日本》聽課評課記錄4
-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5課《北伐戰(zhàn)爭》聽課評課記錄
- 新版華東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16.3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聽評課記錄9
- 電網工程設備材料信息參考價(2024年第四季度)
- 2025年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城市建設發(fā)展集團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15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江蘇省揚州市蔣王小學2023~2024年五年級上學期英語期末試卷(含答案無聽力原文無音頻)
- 數學-湖南省新高考教學教研聯(lián)盟(長郡二十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預熱演練試題和答案
- 決勝中層:中層管理者的九項修煉-記錄
- 《軌道交通工程盾構施工技術》 課件 項目2 盾構構造認知
- 《港珠澳大橋演講》課件
- 《有機化學》課件-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我們一家人》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2課標
- 2024年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A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