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磁共振的臨床診斷價值_第1頁
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磁共振的臨床診斷價值_第2頁
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磁共振的臨床診斷價值_第3頁
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磁共振的臨床診斷價值_第4頁
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磁共振的臨床診斷價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磁共振的臨床診斷價值

【Summary】目的:CT與磁共振應用于股骨頭壞死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究。方法:對我院近年(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接收的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隨機抽取,共計納入63例,對其均進行CT與磁共振診斷。對比分析兩種方式診斷效果。結果:磁共振診斷準確率為93.65%,明顯高于CT的80.95%(P<0.05)。在髖臼病變、股骨頭骨小梁及皮質(zhì)改變、骨小梁結構模糊三種病變類型中,CT檢出率高于磁共振;而磁共振對骨髓水腫的檢出率則較CT更高(P<0.05)。但在關節(jié)病變、股骨頭內(nèi)壞死囊變、股骨頭變形、單一囊變檢出結果中,兩種方式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針對股骨頭的臨床診斷,CT與磁共振均具有一定診斷價值,相比之下,磁共振準確率更高,對疾病的后續(xù)相關診療具有重要參考作用。Keys:CT;磁共振;股骨頭壞死;臨床診斷價值股骨頭壞死為骨科疾病中常見類型,主要是因股骨頭處血供不足致使骨頭、骨髓分子等出現(xiàn)功能異常的情況。由于其發(fā)生于機體負重區(qū)域,極易受到外力作用對功能恢復造成不利影響[1]。因此,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而要想獲得有效治療效果,需要前期準確的診斷結果作為支撐。故而選擇適合高效的診斷方式尤為關鍵,此前,CT與核磁共振均為臨床中較常用的診斷方式,但各自對應的診斷效果略有不同[2-3]。故,本文意在探究CT與磁共振對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診斷價值,現(xiàn)就我院隨機抽取的63例患者相關分析結果闡述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間收治的股骨頭壞死患者63例展開分析,對其均進行CT與磁共振診斷。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齡介于35~77歲范圍內(nèi),均齡(52.80±1.60)歲。病程1個月~3年,平均為(1.50±0.80)年。1.2方法

CT診斷:囑咐患者行檢前禁飲、禁食并告知其在檢查過程中不可隨意亂動。保持舒適的仰臥位,利用飛利浦Brilliancc16排螺旋CT機展開檢查,相關參數(shù)設置如下:電流220~250mA/s、電壓120kV、層間距4mm、層厚4mm。磁共振診斷:所用儀器西門子ESSENZA1.5T超導磁共振儀,幫助患者保持舒適體位,對其展開T1和T2加權成像、快速橫切回波和外周T2脂肪抑制成像診斷,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冠狀面成像。掃描過程中,針對冠狀面需要注意將層厚度設置為5~8mm,局部病灶則需要利用3mm薄層掃描形式進行。1.3觀察指標(1)比較兩種方式對股骨頭壞死的診斷準確率。(2)統(tǒng)計比較兩種方式對髖臼病變、股骨頭骨小梁及皮質(zhì)改變、骨小梁結構模糊、骨髓水腫、關節(jié)病變、股骨頭內(nèi)壞死囊變、股骨頭變形以及單一囊變各種病變類型的檢出結果。1.4統(tǒng)計學方法依托系統(tǒng)軟件SPSS20.0版本對涉及數(shù)據(jù)資料加以分析處理,以n/%對計數(shù)資料行以表述、(±s)對計量資料行以表述,分別應用χ2、t展開檢驗實,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2

結果

2.1

兩種方式診斷準確率對比兩種方式對股骨頭壞死的診斷準確率具有顯著差異,磁共振較CT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種方式診斷準確率對比[n(%)]診斷方式例數(shù)(n)診斷準確率

漏診、誤診率CT6351(80.95)12(19.05)磁共振6359(93.65)4(6.35)χ2值--4.582P值--0.0322.2

兩種方式下各類病變情況檢出結果比較

在髖臼病變、股骨頭骨小梁及皮質(zhì)改變、骨小梁結構模糊三種病變類型中,CT檢出率高于磁共振;而磁共振對骨髓水腫的檢出率則較CT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關節(jié)病變、股骨頭內(nèi)壞死囊變、股骨頭變形、單一囊變檢出結果中,兩種方式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種方式下各類病變情況檢出結果比較[n(%)]病變類型CT(n=63)磁共振(n=63)

χ2值P值髖臼病變37(58.73)25(39.68)4.5730.032股骨頭骨小梁及皮質(zhì)改變36(57.14)24(38.10)4.5820.032骨小梁結構模糊18(28.57)5(7.94)8.9890.003骨髓水腫0(0.00)17(26.98)19.651<0.05關節(jié)病變22(34.92)26(41.27)0.5390.463股骨頭內(nèi)壞死囊變37(58.73)37(58.73)--股骨頭變形28(44.44)28(44.44)--單一囊變26(41.27)27(42.86)0.0330.8573討論股骨頭壞死是尤為常見的臨床骨科病癥,也屬于慢性病的一種,具有較高發(fā)生率,且病變類型多樣,其主要是因股骨頭血供不足所致,初期無明顯癥狀,不易被人察覺,一旦出現(xiàn)明顯疼痛時,基本已經(jīng)發(fā)展至中晚期,從而也導致可被完全治愈的幾率變小[4]。因此,對患者而言,開展早期診斷尤為重要。目前臨床針對此病癥主要依靠影像學技術進行診斷,CT與磁共振均是其中較為常用的方式,但各自對應診斷效果各有不同[5]。行CT掃描過程中能夠?qū)颊叩牟∽儏^(qū)域?qū)崿F(xiàn)多層連續(xù)掃描,明確股骨頭壞死部位,可對其股骨頭破裂、增生、壞死等情況清晰顯示,且還可展開多層重建圖像的觀察。此方式對骨骼結構的診斷具有較為明顯的優(yōu)勢,但其成像方式較為單一。而磁共振成像則可實現(xiàn)多方位、多角度檢查、靈敏度更高,能夠更好的顯示患者的病灶情況,且其在軟組織掃描中具有更為明顯的優(yōu)勢[6]。此外,進行磁共振診斷過程中所用輻射劑量較小,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損傷,安全性高,因此在臨床中具有更為廣泛的應用。此次分析結果中:磁共振所獲診斷準確率為93.65%,與CT診斷的80.95%相比呈更高顯示。兩種方式對不同病變類型的檢出結果具有一定差異,如在髖臼病變、股骨頭骨小梁及皮質(zhì)改變中CT相較磁共振更高,而磁共振對骨髓水腫的檢出率則高于CT(P<0.05)。可見,兩種方式均對股骨頭壞死具有一定診斷價值,但又各有優(yōu)劣勢,應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綜上所述,針對股骨頭壞的臨床診斷,整體來看,磁共振與CT相比具有更高診斷準確率,可有效檢出患者病灶情況,具有一定優(yōu)越性。但為了有效降低誤誤診、漏診率,必要時可將兩者進行聯(lián)合運用。Reference:[1]李新立.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磁共振的臨床診斷價值[J].國際臨床研究雜志,2022,6(8).[2]劉斌,王娟,馬園.CT與MRI診斷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診斷效果比較觀察[J].中國CT和MRI雜志,2021,19(03):151-153.[3]俞志偉.CT與磁共振技術在股骨頭壞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1,5(24):122-124.[4]吳國宏,李威,李芳.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磁共振的臨床診斷價值效果評價[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