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文言基礎(chǔ)復(fù)習(xí)課件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_第1頁
《鴻門宴》文言基礎(chǔ)復(fù)習(xí)課件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_第2頁
《鴻門宴》文言基礎(chǔ)復(fù)習(xí)課件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_第3頁
《鴻門宴》文言基礎(chǔ)復(fù)習(xí)課件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_第4頁
《鴻門宴》文言基礎(chǔ)復(fù)習(xí)課件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4/29臨河三中陳靜1高考文言文一輪復(fù)習(xí)2023/4/29臨河三中陳靜2內(nèi)容索引01任務(wù)一【文言素讀斷句】02任務(wù)二【翻譯重點句子】03任務(wù)三【文化常識積累】04任務(wù)四【高考文言實詞積累】05任務(wù)五【高考文言虛詞積累】06任務(wù)六【高考必背詩歌鑒賞】07任務(wù)七【文言類文閱讀】2023/4/29臨河三中陳靜3鴻門宴必修一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2.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文言素讀斷句】1、秦王購樊將軍金千斤,邑萬家。秦王得其首,必說見臣。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3、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4、荊軻被八創(chuàng),知事不就,乃引匕首提秦王,秦王還柱走。

【翻譯重點句子】

2023/4/29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張良出,要項伯。

2、誰為大王為“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之計?

3、孰與君少長?君安與項伯有故?……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4、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5、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翻譯重點句子】

2023/4/29臨河三中陳靜7

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舉行的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這是劉邦、項羽在推翻后,為爭奪天下而展開的第一場斗爭,它揭開了漫長的“

”的序幕?!而欓T宴》背景介紹秦王朝楚漢相爭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1)司馬遷(前145---前90)。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字子長,繼父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廣辯護(hù),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fā)奮著書,著成《史記》(2)《史記》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3000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本紀(jì)(帝王)12篇、世家(名官名人)30篇、列傳(貴族王侯)70篇、表(歷史大事記)10篇、書(典章制度,天文地理)8篇,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魯迅先生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xué)巨著,又是文學(xué)巨著。(3)史書體例:《二十四史》都是紀(jì)傳體《左傳》編年體《戰(zhàn)國策》國別體《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斷代史?!痢痢粒?)坐席:古代君王、諸侯臨朝聽政,或各級官員治理民事,皆面南為尊,以此稱君。而以面北為卑,或以之稱臣。東西坐席一般以東為主,以西為客。但漢代剛好相反,本文即如此。(5)古代“座次”:

官職以右為尊。車騎以左為尊。室內(nèi):西為賓、長、貴;東為主、幼、賤。四面環(huán)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東。(6)山東:山的東面?!吧健笨芍羔派?、華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因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文中指泰山以東,即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7)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間長幼排序伯、仲、叔、季。亞父:對對方的敬稱,意為僅次于父親。參乘:亦作“驂乘”,古代乘車,站在車左擔(dān)任警衛(wèi)的人?!痢粒?)禮節(jié):膝跪席上,臀坐于腳跟為坐。臀離腳跟,伸直腰板為跪。長跪為跽。跪而用手碰地,頭不碰地叫拜。跪而頭碰地后再抬起是稽首。頭碰地時停留的時間較稽首長是頓首,禮節(jié)更重?!炼氖贰妒酚洝?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后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后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文化常識

趣味復(fù)習(xí)備戰(zhàn)2023高考,語文小專題姓名字號與稱謂氏明貴賤姓別婚,名本三月父來取。取字方便平輩稱,厭惡他人直呼名。

顯示志趣自稱號,郡望籍貫有點吹。齋名官爵可兼稱,人死官私褒貶謚。

帝號廟號加年號,君主尊親不稱名,言談書寫要避諱,公君足下卿大人。

愚鄙卑敝仆竊微,辱忝伏惟敢謙卑。家大舍小令外人,先尊逝者從堂親。

初度襁褓孩提幼,總角垂髫笑不夠。九齡黃口學(xué)指數(shù),幼學(xué)十歲習(xí)句讀。金釵豆蔻女兒家,十五及笄成年秀。束發(fā)志學(xué)男十五,弱冠二十戴上頭。人生苦短悲遲暮,而立不惑倏忽間。五十半百知天命,六十耳順稱花甲。七十古稀懸車年,八十耄耋過傘壽。百歲高壽是期頤,雙稀雙慶世難有。姓:整個氏族或部落的稱號。姓的由來已久,從許多古姓如姜、姬、嬴、姚等都有女字偏旁。我們可以推測,大約在母系社會中就有了姓的分別。姓因生而定,是不變的。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為了“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

氏:表貴賤的身份,比姓出現(xiàn)的晚,同氏不同姓者,婚姻可通;同姓不同氏者,婚姻不可通。貴族有氏,平民則無氏。后來姓與氏二者合一,現(xiàn)在常見的“以姓氏筆畫為序”的“姓氏”,說明了這個意思。姓名稱謂(1)《師說》的作者韓愈,“退之”是他的“

”。(2)李白號“

”,杜甫“

”,白居易號“

”,杜牧號“

”,李商隱號“

”,李清照號“

”姜夔號“

”,陸游號“

”,辛棄疾號“

”。1.基本稱謂

古代常以字、號、籍貫、官職名、郡望、官地、書齋名及特殊稱謂等來稱呼一些人。字稼軒居士青蓮居士香山居士樊川居士“玉溪生”和“樊南生”少陵野老易安居士白石道人放翁(3)“范文正”“歐陽文忠公”“岳武穆”“王文公”是后人用

來稱呼

、

的。古代帝王、后妃、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帝王的謚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自西漢至隋朝的皇帝多稱謚號。(4)古人常根據(jù)某人的外貌、性格、行為等特征而為其另起“名字”,即綽號。李白號稱“

”,杜甫

李賀

王維

蘇軾

,項羽號稱“

”。詩仙西楚霸王詩圣詩鬼詩佛詩神謚號范仲淹歐陽修岳飛王安石(5)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這是按

來稱呼的。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繼任皇帝一般稱為“宗”。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6)“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

。是古代新皇登基,為區(qū)別上一任皇帝,紀(jì)自己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漢武帝繼位后始有年號出現(xiàn),歷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內(nèi)訌?fù)鈶n,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后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廟號年號建元中國古代從漢武帝時開始使用年號紀(jì)年。第一個年號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國歷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號紀(jì)年時間最長,為1662—1722年,歷61年;其次是乾隆,為1736—1795年,歷60年。年號的長短和社會的治亂大體上成正比的關(guān)系,像康熙、乾隆時期史稱“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開元”為年號歷28年(713—740),史稱“開元盛世”。關(guān)于中國古代紀(jì)年在社會動蕩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頻繁更換年號,如,徽宗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等,企圖借不斷更換含有吉祥意義的年號來振興國運,但最終也不能避免亡國的命運。當(dāng)然,國號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壽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關(guān),不能一概而論。(7)“孟襄陽”是用

來稱呼

的。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

”。柳宗元是河?xùn)|(今山西永濟(jì))人,故人稱柳河?xùn)|;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9)韓愈雖是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韓氏為唐代望族,故其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則因此稱他為“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又如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籍貫孟浩然張曲江韓昌黎(8)“王右丞、王右軍”是用

來稱呼詩人

.

和書法家

。韓愈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

.“江州司馬春衫濕”指白居易;杜甫曾任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名將郭子儀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北宋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10)劉備曾任豫州刺史,世稱“

”;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

”;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

”。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故人稱柳柳州。劉豫州賈長沙陶彭澤官職名王維韓吏部王羲之(11)古代對一些人有特殊稱謂,對以技藝為職業(yè)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yè)的字眼,如我們學(xué)過的課文中的

。還有封地加名,如

。(12)兼稱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后兩人先寫與作者關(guān)系,再稱名和字;《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前兩人兼稱官職、字和姓,后一人稱字和姓;《促織》“余在史館,聞翰林天臺陶先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庖丁師襄商鞅(12)古代對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

、

、黎庶、黎首、黎元、黔首、

、

等。(13)不同類型的朋友,稱謂也有所不同。貧困而地位低下時結(jié)交的朋友稱為

,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稱為

,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稱為

,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稱為

。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青梅竹馬”;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叫“神交”。布衣庶民白丁氓貧賤之交刎頸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之交2.謙敬稱謂古人講究謙敬尊卑,在稱謂上有謙稱、敬稱,也有平稱、賤稱等。(1)稱呼對方或?qū)Ψ接H屬的敬稱詞有令、

等。稱呼對方父親為“令尊”,稱呼對方母親為“

”。古代與皇帝有關(guān)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璽指皇帝印信。(2)為表示對逝者的尊敬,常在稱謂前加

字,表示已經(jīng)去世。稱已逝的皇帝為先帝,稱已逝的父親為

.

,稱已逝的母親為

,稱已逝的有才德的人為

。(3)用于對師長的敬稱有君、子、公、

;用于朋輩之間的稱呼有

、先生、執(zhí)事等。尊賢令堂先先父先考先妣先慈先賢夫子足下(4)謙稱自己不聰明,用

;謙稱自己學(xué)識淺薄,用

;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用

;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用

;老人自謙時用

、老夫等。(5)下列均是古人習(xí)用的稱謂,按要求歸類。(將序號填到橫線上)①寡人②陛下③夫子④足下⑤臣⑥公⑦不才⑧妾⑨子⑩上?愚?下?君?孤?卿?拙?老婦?不谷表示謙稱的有

.表示敬稱的有

.愚鄙敝卑老朽①⑤⑦⑧??????②③④⑥⑨⑩??賤稱【賤稱】表示輕慢斥罵的態(tài)度《荊軻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豎子也?!薄而欓T宴》:“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鯫生說我曰”《毛遂自薦》:“白起,小豎子耳。”《孔雀東南飛》:“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序號稱呼年齡序號稱呼年齡1襁褓10弱冠2黃口11而立之年3孩提12不惑之年4始齔13知天命之年5垂髫14耳順(花甲)6總髻總角15古稀之年7豆蔻年華16耄耋màodié之年8及笄之年17期頤qīyí之年9總發(fā)束發(fā)不滿周歲嬰兒二三歲七八歲3-9歲,借指幼年8-14歲,童年男子十五歲女子十三四歲女子十五歲(為成年)男子二十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八九十歲百歲耋:70~80歲耄:80~90歲3.年齡稱謂文言實詞120字形助記:辭法官聽取訴訟雙方的陳述和辯論,理清案情托辭,借口命令言辭,文辭訴訟的供詞告辭文體推辭,不接受計較15、屈原作《楚辭()》,其辭()美,令尹子蘭欲以叛國之辭()除之。宋玉曰:“屈子嫻于辭令(),須知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

()小讓,矯詔奉王辭()伐罪,速辭()帝京避禍?!鼻o謝()曰:“獄辭()無謀故者,死且不辭(),何懼之有?惟恨羋月曾無一言半辭()送我?!焙笠姺懦枇_。古代文體名文辭借口應(yīng)酬的言辭講究,計較命令告別,辭別婉言道歉訴訟的供詞推辭言語判詞上沒有“謀反”“故意殺人”的2023/4/2932臨河三中陳靜文言實詞120字形助記:從兩人相隨而行命令參與,參加堂房親屬追趕跟隨依傍,緊挨著計較依順,聽從16、樊噲從()軍,旦日從()百余騎隨劉邦赴鴻門宴。噲從()良坐,從()良計,斥項王:“欲不可從(),大王宜合從()抗秦?!焙髣钪闷鋸模ǎ模ǎ降劳觥S饛模ǎ┬猪椙f曰:“佯北勿從(),可遣一從事()便宜從事()”。參加跟隨緊挨著聽從放縱通“縱”,特指合縱的盟約隨從介詞,由指堂房親屬追趕官名辦事2023/4/2934臨河三中陳靜文言實詞120字形助記:殆大聲呼喊,警示他人,危險!幾乎,接近,差不多危險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大概,恐怕17、歸有光讀書殆(),倦極,燭火焚書未覺,勢急殆(),器物殆()盡,唯余項脊軒。歸有光以為殆()有神護(hù),后重修之。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

選自《宋史·許將傳》擬(初步定下),次考功(按一定標(biāo)準(zhǔn)考核官吏的政績)緣文(從字面意義附會曲解)吏部的屬官。負(fù)責(zé)審核官吏的檔案和政績,并向上級呈報,以為升遷的依據(jù)。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危險幾乎,差不多大概,恐怕

官吏的政績(于)2023/4/2936臨河三中陳靜文言實詞120字形助記:當(dāng)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抵御,抵擋主持,執(zhí)掌判決,判罪占據(jù),把守符合兩者相抵適宜,恰當(dāng)18、始皇崩,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李斯當(dāng)()政。當(dāng)()是時,陳勝伐秦,斯令章邯當(dāng)()函谷關(guān)當(dāng)()勝軍,邯退七百里,按律當(dāng)()死。斯念舊情,以功當(dāng)()罪,于其當(dāng)()死之際活之,后令其當(dāng)()獄監(jiān)之職,邯曰:“此職任我固當(dāng)()。當(dāng)()不當(dāng)()意,吾當(dāng)()提頭來見丞相。應(yīng)當(dāng)主持,執(zhí)掌在,正值把守抵御,抵擋判決,判罪兩者相抵將要擔(dān)任適宜,恰當(dāng)通“倘”,如果必然,一定符合2023/4/2938臨河三中陳靜文言實詞120字形助記:道當(dāng)向?qū)?,給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道理,規(guī)律道路風(fēng)尚途徑,方法走路,趕路通“導(dǎo)”,引導(dǎo),疏導(dǎo)取道思想,學(xué)說19、韓愈以傳道()受業(yè)解惑為業(yè),道()芷陽往京城,晨夜兼道(),遇道士()于道(),論陳涉伐無道(),誅暴秦,行兵家之道(),不及法家以利道()民為治國之道()也。道士嘆道():道()不同,不相為謀。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理,規(guī)律,學(xué)問取道趕路崇奉道教的人道路道義主張通“導(dǎo)”引導(dǎo),疏導(dǎo)方法說,談?wù)撝救わL(fēng)尚2023/4/2940臨河三中陳靜文言實詞120字形助記:得撿到貝殼喜獲財富能夠收獲取得,獲得輛具備融洽正確必須、應(yīng)該心得,體會20、高漸離與荊軻甚相得(),未得()與軻相見,偶得()《修仙》一書,曰:“得無()教我長生耶?吾得()珍寶事之?!遍喼痢胺e善成德,不為窮乏者得()我,而福壽自得()”處有所得(),以為所言得()之。融洽能夠獲得莫非,豈不是應(yīng)該通“德”,感激具備心得,收獲對、得當(dāng)2023/4/2942臨河三中陳靜文言實詞120字形助記:度建筑施工時設(shè)計師或石匠測量、評估石料制度,法度限度氣度,常態(tài)量詞,次,回,個譜寫,創(chuàng)制(歌曲)計量長短的標(biāo)準(zhǔn)21、宋妻為夫買鞋,翻山度()河,至市忘持度(),徘徊幾度(),度()之再三,不得而反。其夫不見鞋,失其度(),度()妻玩樂無度()誤事,責(zé)其不知以腳度()鞋之大小。后人度()曲諷之為人無度(),以為其治家無法度()。通"渡"渡過,越過尺碼次考慮風(fēng)度,常態(tài)猜測,估計限度衡量創(chuàng)作氣度,度量制度,法度2023/4/2944臨河三中陳靜2023/4/29臨河三中陳靜4518個虛詞常見用法:1.句末語氣助詞

2.介詞(+賓語)相當(dāng)于“于”。3.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六、乎★★★(未考)(1)表疑問,譯為“嗎”、“呢”。(2)表反問,譯為“嗎”。(3)表揣測,譯為“吧”。(4)表感嘆,譯為“啊”、“呀”等。(5)句中停頓,表舒緩語氣,可不譯1.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2.壯士,能復(fù)飲乎《鴻門宴》3.日食飲得無衰乎

4.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6.胡為乎遑遑欲何之?7.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五人墓碑記》8.山川相繆,郁乎蒼蒼9.以吾一日長乎爾10.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1.表反問語氣2.表疑問語氣3.表揣測語氣4.表感嘆語氣5.介詞,在比6.句中停頓,不譯7.形容詞詞尾8.“……的樣子”9、介詞,比10.表反問語氣2023/4/29臨河三中陳靜47找出與“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的“乎”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屈原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無罪!”B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C欲安所歸乎?D良劍期乎斷,不期乎莫铘E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DD為介詞其余為語氣詞【好劍只期望它能斬斷東西,并不在乎有沒有鏌铘的美名】2023/4/29臨河三中陳靜48判斷“乎”在文中的意義。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⑴。然吾曾見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⑵是,而操此業(yè)不輟,問其故,曰:“可塞賦斂也?!编岛酡牵x斂之毒有甚于蛇者乎⑷!而王胡為乎⑸好樂甚?若王專于理事,必恢恢乎⑹而有余,則王之所為其勝乎⑺好樂者也。臣之駑頓,所言者謬,王能諒之乎⑻?(4)句末語助“啊”⑹形容詞詞尾⑺介詞,表比較⑻句末語助,表疑問(5)句中語助,表停頓⑴句末語助,表揣測,“吧”⑵介詞,相當(dāng)于“于”,“在”⑶句末語助,表感嘆,“啊”應(yīng)付【高考必背詩歌鑒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閱讀下面王勃的兩首唐詩,完成各題?!炯住克投派俑问裰莩顷I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疽摇縿e薛華①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咀ⅰ竣俦驹娮饔谕醪胧裰?,詩人因觸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華是王勃的同鄉(xiāng)和密友。25.下面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中,第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第二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首聯(lián)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fēng)貌,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B.【甲】詩頷聯(lián)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作者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以減輕他的悲涼和孤獨之感。對仗工整,以實轉(zhuǎn)虛,文情跌宕。C.【乙】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不僅揭示了友人將會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運,也表達(dá)了詩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D.【乙】尾聯(lián)聯(lián)結(jié)題意,抒寫雙方將承受的離別后的相思之苦。“俱”字,似乎雙方對等,而由作者這方面寫出,便占得了雙倍的分量。B項,“對仗工整”錯誤,此詩頷聯(lián)“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沒有對仗。26.兩首詩表達(dá)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相同:都表達(dá)了送別朋友的依依深情,同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憐惜和勸慰之意。不同:《別薛華》情緒低落哀傷,詩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流露出羈旅飄零的傷感和懷才不遇的孤憤。《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情感高昂豪邁,表達(dá)了豁達(dá)樂觀的胸襟和對真摯友情的深刻認(rèn)識。(意思想同即可)【解析】王勃的這兩首詩都是送別詩,【甲】詩送別的是杜少府去蜀州上任,詩人在尾聯(lián)說“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體現(xiàn)出詩人高遠(yuǎn)的志向、豁達(dá)的情趣和曠達(dá)的胸懷?!疽摇吭娝蛣e的是好友薛華,詩人道:“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離開的人,還是留下的人,彼此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xiàn),表達(dá)了相思之情。兩詩都表達(dá)了送別朋友的依依深情,同為漂泊宦游之人的互相憐惜和勸慰之情。【甲】詩中,“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zhuǎn)為宏大,情調(diào)從凄惻轉(zhuǎn)為豪邁。表現(xiàn)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dá)的。詩人此時情感高昂豪邁,表達(dá)了豁達(dá)樂觀的胸襟和對真摯友情的深刻認(rèn)識?!疽摇吭娭校氨瘺銮Ю锏?,凄斷百年身?!痹谶@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顆悲涼失意的心作伴,這簡直會拖垮人生不過百年的孱弱身體。詩意就不能僅僅理解為只是在向遠(yuǎn)行人指出可能會遭受的厄運,其實也是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親身感受到的切膚之痛?!靶氖峦?,生涯共苦辛”這一方面是同情與勸慰對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大有“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的情意。此時的詩人情緒低落哀傷,詩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流露出羈旅飄零的傷感和懷才不遇的孤憤。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2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后兩句抒情。整首詩情景交融,情真意濃。B.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guī)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C.“過五溪”說明詩人既言旅途之艱難,也包含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之情。D.三四句運用想象、擬人和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dá)了對友人的同情、惦念和慰藉。E.詩歌想象奇特,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體現(xiàn)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fēng)格。B項,“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guī)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說法錯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guī)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錯誤,“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在這里突出了楊花的凋落和子規(guī)啼叫的哀傷,使人傷感。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28.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〢.一、二兩句將漫長凄苦的貶謫生活高度濃縮,抒情委婉細(xì)膩,極富感染力。B.三、四兩句接連用典,言簡意豐,含蓄地表達(dá)了思念、怨憤與無奈之情。C.五、六兩句以“沉舟”“病樹”自喻,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dá)的襟懷。D.最后兩句點明“席上”“酬贈”之題意,表達(dá)感謝友人關(guān)懷,從痛苦中走出的決心。D項,尾聯(lián)寫“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秉c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zhuǎn),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他對生活并未完全喪失信心。沒有表達(dá)“要從痛苦中走出的決心”?!疚难灶愇拈喿x】(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疲轉(zhuǎn)餉。漢王項羽相與臨廣武澗而語。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zhàn)。漢王數(shù)項羽十罪。項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漢王病創(chuàng)臥,張良強請漢王起行勞軍,以安士卒,毋令楚乘勝于漢。漢王出行軍,病甚,因馳入成皋。項羽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羽解而東歸。漢王欲引而西歸,用留侯、陳平計,乃進(jìn)兵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魯為楚堅守不下。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魯乃降遂以魯公號葬項羽榖城。(選自《史記·高祖本紀(jì)》,有改動)19.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解析:略:掠奪,奪取。A.丁壯苦軍旅(以……為痛苦)B.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