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A3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信息技術2.0微能力認證作業(yè)《齊桓晉文之事》-精品課件【A3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齊桓晉文之事導入新課孟子在先秦諸子之中素以“善辯”著稱,其門人公都子曾對他說:“外人皆稱夫子好辯”。孟子回答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其好辯善辯,動輒與人言辭交鋒,必欲爭勝的個性特點,反映在文章里,就不僅僅是從邏輯上說明道理,而且具有強烈的文學性和感染力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子的《齊桓晉文之事》,感受一下孟子文章的思辨性和感染力。作家作品孟子: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屬山東)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哲學上提出“性善論”。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tǒng)”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圣”。代表作:《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國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思想民本: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仁政:提倡“以民為本”,仁政的主要表現(xiàn)在養(yǎng)民、教民兩個方面,其基礎是“制民之產”,讓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這是政治穩(wěn)定的基石。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國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來,實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性善論:孟子把道德規(guī)范概括為仁、義、禮、智,認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睹献印肥侨寮医?jīng)典著作,全書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動,為戰(zhàn)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睹献印放c《論語》同是語錄體散文,但《孟子》篇幅較長,內容更具體,描繪更細致,語言犀利酣暢,感情洋溢飽滿,說理深刻透徹。背景探究戰(zhàn)國時期,諸侯紛爭,各諸侯國國君都野心勃勃地追求“蒞中國而撫四夷”的霸主地位,對外連年征戰(zhàn),對內盤剝人民,于是就出現(xiàn)了“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的慘烈局面,致使廣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
當時,齊國在各諸侯國中號稱強國,齊宣王子承父業(yè),野心勃勃,在稷下擴置學宮,招攬學士,任其講學議論。孟子此時以客卿的身份在齊宣王身邊供職。
于是,孟子便在齊宣王問他有關齊桓公晉文公稱霸之事的時候,針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闡發(fā)了自己“發(fā)政施仁”、實行“王道”的政治主張。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早年在鮑叔牙保護下,逃到莒jǔ國避難。在齊襄公和公孫無知相繼死去后,搶先回國,奪取君位。任內勵精圖治,起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齊國逐漸強盛。成為第一個中原霸主。齊桓公文題解讀晉文公,姬姓,晉氏,名重耳,是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戰(zhàn)以少勝多,大敗楚軍,后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chuàng)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yè)。
晉文公齊桓晉文之事:霸道指君主憑借武力、刑法、權勢等進行統(tǒng)治。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齊桓公、晉文公用武力稱霸諸侯的事業(yè)。預習檢測欲王關中觳觫褊小惡乎要挾忖度便嬖蒞臨商賈畜養(yǎng)開辟復辟衣帛雞豚狗彘庠序孝悌胡龁húsùbiǎnxiécǔnduópián
bìwànɡwūɡǔxùpìbìlìyìtìhétúnzhìxiánɡ初讀釋義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wàng乎?”聞:使動,使……聽聞。對:回答。徒:一類人。道:說,講述。是以:因此。無傳:沒有流傳。未之聞:賓語前置,即“未聞之”。無以:不得已,“以”通“已”。王:名→動,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譯文: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我)可以聽聽嗎?”孟子回答說:“孔子這些人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傳了。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何如:如何,怎么樣。王:名→動,稱王。保民:安民,養(yǎng)民。莫:代詞,沒有誰。御:抵抗。若:如,好像。寡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何由:從何處,怎能。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痹唬骸叭艄讶苏?,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何如:如何則:才王: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保:安撫何由:從何處御:阻擋,抵擋譯文:
齊宣王說:“要有什么樣的德行,才可以稱王于天下呢?”孟子說:“使人民安定才能稱王,沒有人可以抵御他。”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安撫百姓嗎?”孟子說:“可以?!饼R宣王說:“從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聞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xìn鐘?!踉唬骸嶂∥岵蝗唐潇瞙ú觫sù,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曰:“有之?!?/p>
之:往,到……去。以:介詞,用,拿。釁鐘:古代殺牲以血涂鐘行祭。舍:釋放。觳觫:形容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若:如果。就:走向。然則:既然這樣,那么……。以:介詞,用,拿。易:交換,替換。識:知道。諸:兼詞,之乎。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蛔R有諸?”曰:“有之?!?/p>
譯文:孟子說:“我聽胡龁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說:“準備用它來祭鐘?!蹦f:“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這樣沒有罪過卻走向死地?!蹦侨藛柕溃骸凹热贿@樣,那么廢棄祭鐘的儀式嗎?”你說:“怎么可以廢除呢?用羊來換它吧?!薄恢烙袥]有這件事?”齊宣王說:“有這事?!?/p>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蓖踉唬骸叭?,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biǎn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笔牵褐甘敬~。這,這個。以:連詞,來。王:名→動,稱王。以……為:認為。愛:吝惜,舍不得。固:固然。然:對,不錯。誠:的確。褊?。邯M小。愛:吝惜,舍不得。即:就是。而:連詞,表轉折,卻。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蓖踉唬骸叭唬\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譯文: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稱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認為大王吝嗇。我誠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保R宣王)說:“是的。確有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小,我怎么至于吝嗇一頭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這樣無罪卻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換它。”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wū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異:意動,對……感到奇怪。彼:他們。惡:疑問代詞,怎么,哪里。隱:痛惜,哀憐。擇:區(qū)別。是:指示代詞,這,這個。誠:的確,真是。宜:應該。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弊g文:(孟子)說:“您不要對百姓認為您是吝嗇的感到奇怪。以小換大,他們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無罪卻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齊宣王笑著說:“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想法呢?我不是吝嗇錢財而以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當?shù)牧?。”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páo廚也?!蓖跽fyuè,曰:“《詩》云:‘他人有心,予yú忖cǔn度duó之?!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qī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無傷:沒有損害,等于說沒有關系。是:這,指以羊易牛。乃:就是。仁術:仁道,行仁政的方式。之:襯字(音節(jié)助詞),無意義。是以:所以,因此。遠:形→動,遠離。庖廚:廚房。說:同“悅”,高興。心:心思、思想。予:人稱代詞,我。忖度:推測,揣度。夫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孟子。戚戚:內心有所觸動的樣子。所以:……的原因。譯文:(孟子)說:“沒有關系,這是體現(xiàn)了仁愛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對于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廚房?!?/p>
齊宣王高興了,說:“《詩經(jīng)》說:‘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到?!f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想不出是為什么。先生您說的這些,對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觸動?。∵@種心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yú薪xīn?!瘎t王許之乎?”曰:“否?!睆停悍A報。鈞:30斤為一鈞。明:形→名,視力。秋毫:秋天鳥獸新生的絨毛。末:泛指事物的端、尾。輿薪:整車的柴火。輿:車。薪:柴火。明察秋毫,不見輿薪:目光敏銳,可以看清鳥獸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為人精明,只看到小節(jié),看不到大處。許:認可。譯文:(孟子)說:“有人報告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不能夠舉起一根羽毛;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梢,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敲?,大王您相信嗎?”
(齊宣王)說:“不相信?!痹唬骸坝袕陀谕跽咴唬骸崃ψ阋耘e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瘎t王許之乎?”曰:“否?!薄敖穸髯阋约扒莴F,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wéi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wàng,不為wéi也,非不能也。”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至于:到,達到。獨:偏偏,卻。然則:既然這樣,那么……。為:是。明:形→名,視力。見:表示被動。保:保護,愛護。王:名→動,稱王。為:做。形:表現(xiàn)。何以:怎么,用什么。異:區(qū)別,分開。譯文:“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獸,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功德,卻是為什么呢?這樣看來,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保護,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保R宣王)說:“不去做與不能做的表現(xiàn),有什么區(qū)別呢?”“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痹唬骸安粸檎吲c不能者之形何以異?”曰:“挾xié太山以超北海,語yù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wèi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挾:挾持,夾著。太山:即泰山。以:連詞,表目的,來。超:超越,跨過。語:告訴。是:指示代詞,這。誠:實在,的確。為:介詞,替,給。折枝:枝,同“肢”,肢體。按摩肢體。老①吾老②:老①:形→動,敬愛。老②:形→名,老人。幼①吾幼②:幼①:形→動,愛護。幼②:形→名,小孩。運:運行,運轉,轉動。于:介詞,在。譯文:
(孟子)說:“(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跨過渤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確實是做不到。為長輩按摩肢體,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統(tǒng)一天下,不屬于(用胳膊)挾泰山去跨過渤海這一類的事;大王不能統(tǒng)一天下,屬于對長輩彎腰作揖一類的事。尊敬自己家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統(tǒng)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轉動東西那么容易了。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玻遣荒芤?。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刑:同“型”,典范,榜樣。名→動,作榜樣。
寡妻:正妻。至于:到,達到。御:治理。家邦:本指家與國,也泛指國家。舉:拿。斯:指示代詞,這。諸:兼詞,之于。彼:人稱代詞,他。而已:罷了。四海:天下,全國。無以:沒有用來……的方法。妻子:妻子和孩子。所以:……的原因。
《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譯文:《詩經(jīng)》說:‘(做國君的)給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樣,推廣到兄弟,進而治理好一家一國?!f的就是把這樣的心推廣到他人身上罷了。所以,推廣恩德足夠來安撫天下百姓,不推廣恩德沒有辦法來保全自己的妻子兒女。古代圣人遠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后知輕重;度duó,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duó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權:秤錘。名→動,稱量。然后:這樣之后。度:丈量。然:指示代詞,如此,這樣。度:思量,揣度。抑:難道。興:發(fā)動。甲兵:鎧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軍隊。這里指戰(zhàn)爭。危:使動,使……受到危害。構怨:結怨。于:連詞,與,和??煊谛模涸谛睦锿纯?。譯文:如今(您的)恩德足夠推廣到禽獸身上,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恩惠,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稱,這樣就知道輕重;用尺量,這樣就知道長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還是您發(fā)動戰(zhàn)爭,使將士冒生命的危險,與各諸侯國結怨,這樣以后心里才痛快么?”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痹唬骸巴踔笥?,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wèi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pián嬖bì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wèi是哉?”于是:在這件事上。所大欲:最想要的東西。肥甘:形→名,肥美香甜的食物。輕暖:形→名,輕軟暖和的衣服。抑:還是。采色:絢麗的顏色。采,同“彩”。聲音:音樂。便嬖:君主左右受寵愛的人。諸:各個。豈:難道。是:指示代詞,這個。譯文:齊宣王說:“不是的,我怎么會這樣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這辦法求得我最想要的東西罷了?!保献樱┱f:“您最想要的東西是什么,(我)可以聽聽嗎?”齊宣王只是笑卻不說話。(孟子)說:“是因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夠吃呢?又輕又暖的衣服不夠穿呢?還是因為各種絢麗的色彩不夠看呢?美妙的音樂不夠聽呢?身邊受寵愛的人不夠用呢?(這些)您的大臣們都能充分地供給,難道大王真是為了這些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wèi是也?!痹唬骸叭粍t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pì土地,朝cháo秦楚,蒞lì中國而撫四夷yí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p>
辟:開辟。朝:使動,使……來朝拜。蒞:居高臨下,引申為統(tǒng)治。中國:古代指中原地區(qū)。而:表并列。撫:安撫,使……歸順。四夷: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以:憑借。若:如此。猶:如同。緣木求魚:爬上樹去找魚。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對,一定達不到目的。曰:“否,吾不為是也?!痹唬骸叭粍t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弊g文:(齊宣王)說:“不是,我不是為了這些?!保献樱┱f:“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東西便可知道了:是想開拓疆土,使秦國、楚國來朝見,統(tǒng)治整個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但是)以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就像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蓖踉唬骸叭羰瞧渖跖c?”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曰:“可得聞與?”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曰:“楚人勝。”若是:如此,像這樣。其:語氣助詞,表疑問。甚:厲害。與:嗎。殆:恐怕,可能。孰:疑問代詞,誰。王曰:“若是其甚與?”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曰:“可得聞與?”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曰:“楚人勝。”譯文:齊宣王說:“真的像(你說的)這么嚴重嗎?”(孟子)說:“恐怕比這還嚴重。爬到樹上去抓魚,雖然抓不到魚,卻沒有什么后禍;假使用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又盡心盡力地去干,結果必然有災禍?!保R宣王)說:“(這是什么道理)可以讓我聽聽嗎?”(孟子)說:“(如果)鄒國和楚國打仗,那您認為誰勝呢?”(齊宣王)說:“楚國會勝?!痹唬骸叭粍t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hé亦反其本矣?小、大:形→名,小的、大的國家。固:本來,原來。寡、眾:形→名,人口稀少的、人口眾多的國家。弱、強:形→名,弱小的、強大的國家。海內:國內。方:縱橫……里。集:集聚,這里指總計面積。服:使……佩服,信服。蓋:同“盍”,兼詞,何不。本:指仁政王道。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譯文:孟子說:“那么,小國本來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少的國家本來不可以與人多的國家為敵,弱國本來不可以與強國為敵。天下的土地,縱橫各一千多里的(國家)有九個,齊國的土地總算起來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這與鄒國和楚國打仗有什么不同呢?還是回到根本上來吧。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gǔ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發(fā)政施仁:發(fā)布政令,推行仁政。商賈:行商坐賈,行走販賣貨物為商,住著出售貨物為賈,泛指做買賣的人。行旅:遠行的人,往來的旅客。涂:同“途”,道路。疾:憎恨。赴訴:奔走求告。其:副詞,表假設,如果。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譯文:(如果)您現(xiàn)在發(fā)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當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來做官,種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來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貨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國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您申訴。如果像這樣,誰還能抵擋您呢?”王曰:“吾惛hūn,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痹唬骸盁o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pì邪侈chǐ,無不為已。惛:通“昏”,糊涂。進于是:前進在這(一步)。輔:幫助。敏:聰慧。嘗試:試行。恒產:可以長久維持生活的固定財產。恒心:安居守分之心。士:有道德操守的讀書人。若:連詞,至于。民:普通百姓。茍:假使,如果。放:放縱。辟:不正。侈:過度。已:通“矣”,語氣詞。王曰:“吾惛,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痹唬骸盁o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譯文:齊宣王說:“我糊涂,不能懂得這個道理。希望先生您幫助我(實現(xiàn))我的愿望。明確的指教我,我雖然不聰慧,請(讓我)試一試?!保献樱┱f:“沒有長久可以維持生活的產業(yè)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沒有固定的產業(yè),因而就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如果沒有長久不變的善心,(就會)不服從約束、犯上作亂,沒有不做的了。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wǎng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xù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及:等到。刑:名→動,處罰。罔:同“網(wǎng)”,名→動,張網(wǎng)捕捉,比喻陷害。民:百姓。焉:哪里。是故:因此。制:規(guī)定。仰:對上。事:侍奉;伺候。俯:對下。畜:同“蓄”,養(yǎng)活。妻子:妻子兒女。樂歲:豐年。終身:一輩子,一世。兇年:荒年。驅:督促,驅使。之:往,到。善:做好事。輕:容易。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譯文:等到(他們)犯了罪,隨后用刑法去處罰他們,這樣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愛的君主掌權,卻可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老百姓的產業(yè),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yǎng)父母,下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年成好時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餓死。這樣之后督促他們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隨國君走就容易了。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bó矣;雞、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惟:只是。贍:足。奚:疑問代詞,哪里,怎么。暇:空閑時間。治:講求。盍:何不。反:通“返”,回,歸。樹:名→動,種植。衣:名→動,穿。帛:絲織品。豚:小豬。彘:大豬。畜:畜養(yǎng),飼養(yǎng)。時:季節(jié)。譯文:如今,規(guī)定人民的產業(yè),上不能贍養(yǎng)父母,下不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好年景也總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壞年景免不了要餓死。這樣,只把自己從死亡中救出來,恐怕還不夠,哪里還顧得上講求禮義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何不回到根本上來呢?(給每家)五畝地的住宅,種上桑樹,(那么)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織的衣服了;雞、小豬、狗、大豬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養(yǎng)繁殖的)時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wù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眾Z:破壞,違背。謹:形→動,重視,謹慎地對待。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商稱“序”,周稱“庠”。申:申誡,告誡。孝悌:孝:孝順父母。悌:敬愛兄長。頒:同“斑”。負:背負著東西。戴:頭頂著物件。譯文:一百畝的田地,不要耽誤了農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餓了;認真從事學校的教育,把孝順父母和尊敬兄長的道理反復教導給他們,頭發(fā)斑白的老人便不會再背著東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絲綢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餓受凍,如果這樣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情)。”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本文是什么體裁的文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本文是用對話形式寫成的議論文,闡述國君如能“推恩百姓”,便能“王天下”的論點。2.孟子認為國君要怎樣才可以“王天下”?為什么?孟子認為國君要愛護百姓,關心人民疾苦,才可以“王天下”,因為國君以德服人,才會得到百姓的擁戴。整體感知3.孟子理想的社會是怎樣的一幅圖景?這種理想在當時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sāng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薄献印豆讶酥趪病?/p>
孟子描繪了一個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道德高尚,既恬靜和諧,又帶有浪漫色彩的小農經(jīng)濟社會。
首先這個社會的核心人物——國君有仁愛之心,且能“推恩”于百姓;其次,國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來,天下“疾其君者”欲歸附于之;再次,國家人民生活富足,百姓有恒產,足溫飽,知孝悌,懂禮節(jié),不僅自己的家中安樂和睦,而且所有的人充滿愛心,整個社會不再有受難之人??傊?,是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他的理想社會,與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樣,只能是烏托邦式的空想。在古代,尤其是在那樣一個“霸道”之風盛行的社會,是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的。第一部分(1-20):主要說齊宣王未實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為。第二部分(21-33):從反面論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齊宣王徹底改弦易轍,放棄霸道,實行王道。第三部分(34-35):孟子闡述施行王道的具體措施。4.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請你概括各部分大意,再畫出課文結構導圖。齊桓晉文之事牛羊之喻見牛未見羊心懷仁術以羊易牛折枝之喻挾太山以超北海為長者折枝不能能能行王道緣木求魚鄒楚之喻治國良策辟朝蒞撫以一服八,后必有災應行王道制民恒產黎民不饑不寒治以禮儀老者衣帛食肉王道樂圖第一層:掌握心理,因勢利導
(1)避而不答:孟子托辭“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北荛_齊宣王的問題而不回答。
(2)轉移話題:孟子又巧妙地把話題轉移到自己想談的“王道”上去,婉轉地說:“無以,則王乎?”使宣王難以拒絕。5.孟子善于辯論,請你結合文本,分析孟子的論辯藝術。第二層:欲擒故縱,縮短距離孟子從宣王“以羊易?!币皇驴隙ㄐ跤胁蝗讨?,有“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礎。以其自身行為證明施行王道甚么高不可攀的難事,讓宣王樹立起施行王道的信心。接著孟子以“百姓皆以為愛也”一句使齊宣王陷入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緊接著又替他開脫,以“臣固知王之不忍”與之作對比,表現(xiàn)出自己很了解宣王,從而博得了宣王的信任。第三層:乘虛而入,由近及遠指出以羊易牛一事中,羊和牛其實沒有區(qū)別,同樣是“無罪而就死地”,指出宣王思想行為上的矛盾,又一次使他陷入自己也不能解釋的困境中,一直逼得齊王說出“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的話來。第四層:明知故問,步步緊逼齊桓王已經(jīng)承認了自己有不忍之心,相信自己可以行仁政。孟子于是就勢舉出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等例子說明齊桓王只恩及禽獸,卻功不至于百姓,這是不肯行王道,而并非“不能”做到。勸說齊宣王應把“不忍”之心,擴展至恩及百姓,統(tǒng)一天下的事業(yè)上去。這也就明確指出了齊宣王其實一直施行王道,只是沒有做到位而已。本文通過孟子游說齊宣王提出放棄霸道,施行王道的經(jīng)過,比較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孟子的仁政主張。
孟子認為人皆有不忍之心,為國君者,只要能發(fā)揚心中這種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難保民而王。文章通過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表現(xiàn)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張,也表現(xiàn)了孟子善辯的性格和高超的論辯技巧。他的主張,首先是要給人民一定的產業(yè),使他們能養(yǎng)家活口,安居樂業(yè)。然后再用“禮義”來引導民眾,加強倫理道德教育,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王道理想。這種主張反映了人民要求擺脫貧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現(xiàn)了孟子關心民眾疾苦、為民請命的精神,這是值得肯定的。課堂小結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一是戰(zhàn)國時期,由分裂趨向統(tǒng)一,戰(zhàn)爭難以避免。孟子往往籠統(tǒng)反對武力,顯得脫離實際不合潮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大學生展望未來的計劃
- 校園安全工作專題會議
- 走出糖尿病治療誤區(qū)
- 收賬公司合同范例
- 基金投資企業(yè)合同范例
- 壓力罐租賃合同范例
- 賣門工程合同范例
- 送餐業(yè)務合同范例
- 豐田訂車合同范例
- 生產管道施工合同范例
- 工行個人小額貸款合同樣本
- 【8歷期末】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qū)智育聯(lián)盟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
- 醫(yī)療機構并購合同模板
- 北師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復習考點 清單04 基本平面圖形(12個考點梳理+題型解讀+提升訓練)
- 儀式外包合同范例
- 2025年上半年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金催化研究中心(2302組)招聘1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4-2025學年上學期深圳初中地理七年級期末模擬卷1
- 黃土高原課件
- 2025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主招生個人陳述自薦信范文
- 2024-2030年中國抗菌肽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學校2025元旦假期安全教育宣傳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