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育嬰師實操試題_第1頁
2014.11育嬰師實操試題_第2頁
2014.11育嬰師實操試題_第3頁
2014.11育嬰師實操試題_第4頁
2014.11育嬰師實操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4.11高級育嬰師實操試題試題1.哮喘患兒護理哮喘急性發(fā)作時,患兒憋氣,缺氧,有痰咳不出,因而坐臥不寧,煩躁不安,甚至有瀕死感,這種情緒波動對哮喘者非常不利,護理的首要任務是安慰病人,安定情緒。可以使病兒取坐位或半坐位,以減少胸部呼吸肌的阻力,從而使呼吸感到通暢。為了減少長時間坐位的疲勞,可在床上放一小桌,上墊軟枕,以便病人伏在枕上休息或睡眠。應仔細觀察病情變化,注意每分鐘呼吸及脈搏的次數(shù)和節(jié)律,注意有無紫紺和出汗,隨時準備送醫(yī)院。室內(nèi)要安靜,空氣要清新、溫暖,保持一定濕度。冬季也要每天短時間開窗流通空氣,有條件可在室內(nèi)放一加濕器以使空氣濕潤。急性發(fā)作期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飲食為宜,多吃水果,避免吃誘發(fā)哮喘發(fā)作的食物,如海鮮、蝦、蟹等。大便要保持通暢,如有便秘,可沖服蜂蜜水或使用潤腸通便藥物。家屬應熟悉病兒服用的藥物劑量和方法,及時協(xié)助病兒服藥。時常輕拍后背以協(xié)助排痰。保持呼吸道暢通,清除鼻垢和鼻腔內(nèi)分泌物。注意口腔衛(wèi)生,因發(fā)作時常張口呼吸,故每隔5—10分鐘應喂些溫開水,保持口腔粘膜濕潤。試題2.家庭常用消毒方法最常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煮沸消毒。一般水開后煮沸15~20分鐘即可,但煮時水一定要漫過所煮的物品,此法既簡便又安全。如果是病毒性肝炎患者用過的食具,可以煮20~30分鐘,或用0.5%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或用5%漂白粉上清夜浸泡30~60分鐘。也可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的洗清劑浸泡5~10分鐘,取出后清水沖凈。浸泡時消毒物品應完全被浸沒。

對舊房或病人用過的房間進行消毒處理,常用的方法是:用2%過氧葉酸噴霧,用量為8毫升/立方米,作用30分鐘;過氧乙酸熏蒸,用量3克/立方米,作用90分鐘;0.5%過氧葉酸5%漂白粉上清夜擦抹物體表面。噴霧消毒時應注意首先關(guān)閉門窗,先將門及門把手消毒,然后噴灑地面,進室后要循序而進,先噴地面后噴兩邊的墻。房間大時可先噴一半。噴墻時由上往下,由左往右,不要來回亂噴。擦抹消毒時至少反復涂擦3次,用藥應使墻表面濕潤而藥液不滴下為度。擦抹時應從上到下有順序進行,避免遺漏。

如果有流感病發(fā)生,可將食醋倒于容器內(nèi),用火加熱煮沸,然后關(guān)閉門窗進行熏蒸處理,一般需要150毫升立方米。作用30分鐘,即可起到殺滅流感病毒作用。

家庭消毒的方法很多,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應盡可能采用煮沸消毒法,必要時還可采用消毒液浸泡、擦抹、噴霧、熏蒸等方法來處理。試題3.設(shè)計14個月寶寶粗大動作訓練游戲(1)本題分值:10分(2)具體考核要求:C寶寶,男,2010年9月27日出生,剖腹產(chǎn),正常。2011年11月30日寶寶14個月,會獨自行走,不會拉車倒退。分析寶寶粗大動作發(fā)展的水平,根據(jù)該寶寶粗大動作發(fā)展的情況,設(shè)計粗大動作游戲2個。答案:分析:對照附錄一《嬰幼兒粗大動作發(fā)展順序及年齡》評價該寶寶粗大動作的發(fā)育年齡為15個月,該寶寶粗大動作的發(fā)育上等水平。游戲1爬樓梯游戲目標:學習四肢爬樓梯,練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游戲準備:軟包樓梯與軟包斜坡組合。游戲方法:(1)育嬰師介紹活動目標,提出要求。(2)由家長逗引寶寶爬樓梯,并從斜坡上滑下,游戲反復進行。家長要做好安全保護工作。游戲2拉車倒退走游戲目標:學習到退走。游戲準備:小蝸牛拉車一輛。游戲方法:(1)育嬰師向家長介紹活動目標。(2)育嬰師用拉車示范倒退走。(3)家長指導寶寶拉車倒退走,前進和倒退交替進行。試題4:設(shè)計16.5個月寶寶聽和說訓練游戲(1)本題分值:15分(2)具體考核要求:C寶寶,男,2010年8月26日出生,剖腹產(chǎn),正常。2012年1月8日寶寶16.5個月,寶寶會執(zhí)行簡單給予的命令,指出身體3-4個部分,但不會用疊字。分析寶寶聽和說發(fā)展水平,根據(jù)寶寶聽和說發(fā)展的情況,設(shè)計聽和說訓練游戲2個。分析:對照附錄三《嬰幼兒語言發(fā)展順序及年齡》評價該寶寶語言的發(fā)育年齡為16.5個月,該寶寶語言發(fā)育好。游戲1:親子閱讀“家禽”卡片游戲目標:認識家禽,模仿叫聲,學用疊字,學習看卡片說名稱。游戲準備:公雞、母雞、小雞卡片每人一套。游戲方法:(1)育嬰師向家長介紹活動目標,示范指導寶寶學習的方法。(2)家長和寶寶面對面坐著,家長將卡片放在臉的左側(cè)播放,第一次播放只說名稱,第二次播放加上叫聲,如“公雞喔喔喔”反復說,注意觀察寶寶的注意力。當寶寶視線開始轉(zhuǎn)移時更換卡片,吸引寶寶的注意,反復播放3-4次。(3)將卡片排在寶寶面前,家長指卡片,讓寶寶說名稱和模仿動物叫聲。游戲2彎彎腰游戲目標:理解兒歌內(nèi)容,用動作表示兒歌,建立動作和語言的聯(lián)系。體驗兒歌的韻律,學會接說兒歌最后一個字。游戲準備:立式小黑板一塊,“彎彎腰”兒歌總圖和圖譜一份。游戲方法:(1)育嬰師向家長介紹活動目標,育嬰師出示兒歌總圖,問寶寶“這是什么?”引導寶寶說“香蕉”反復多遍。(2)育嬰師問寶寶“香蕉長得什么樣子?”,讓寶寶說“彎彎的”,讓寶寶做彎彎腰的動作。(3)寶寶看總圖育嬰師朗讀兒歌“彎彎腰,彎彎腰,彎成一只大香蕉“,反復多次。(4)育嬰師打開圖譜,手指著圖譜念兒歌,請家長把著寶寶的手也指著圖譜,一起念兒歌。(5)育嬰師和寶寶一起用動作表演兒歌。易取出的異物,則小心地將異物取出來,但切不可盲目地用手指在口腔里亂掃,這樣有時反而會把異物推入氣道內(nèi)。倘若在開放氣道后也未見孩子有呼吸,馬上給予人工呼吸,直到孩子能夠進行自主呼吸或者急救人員趕到為止。中毒蹣跚學步的孩子及許多學齡前兒童探索新事物首先是通過味覺,他們會把玩具、食物、化學物或植物等都放在嘴里咀嚼嘗試。一旦發(fā)生中毒情況,常常有些家長和老師會在慌亂中對孩子進行摳嗓使他們嘔吐,其實很多毒素進入人體以后不是能夠靠嘔吐完全排清的。另外有些土法認為給孩子喝雞蛋清或者韭菜之類可以驅(qū)毒,其實也都是缺乏科學依據(jù)的。萬一孩子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應在第一時間聯(lián)系急救中心。如果孩子是誤食毒物中毒,應立即用軟布、一次性毛巾或面巾紙包住手指,取出剩在孩子口中的毒物。同時保持孩子的左側(cè)臥位,這樣可以延緩胃內(nèi)容物的排空,也可保持氣道通暢,有利于嘔吐物的排出。對于接觸毒物中毒的孩子,要立即用肥皂及流動的水沖洗局接觸部位,以清除植物的汁液。對于吸入毒物中毒的孩子來說,應立即把孩子帶離中毒現(xiàn)場,假如孩子已經(jīng)失去意識,就要立即按照意外窒息的應急措施進行搶救。骨折和關(guān)節(jié)脫位萬一發(fā)生了骨折和關(guān)節(jié)脫位,千萬不要隨意地移動或搬動孩子,這可能會引起受傷處進一步的錯位,以及血管因壓迫而破裂出血。首先要問他受傷的部位是否能夠移動,如果他說可以,只是感覺稍微有一點疼,那通常說明受傷并不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讓孩子選擇自己舒服的姿勢休息,然后在受傷處蓋上一層布,受傷后的24-48個小時內(nèi)每隔2-3個小時對受傷部位用冰袋進行冷敷,這樣可以減輕受傷部位疼痛、出血以及腫脹。但是冷敷的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切不可長時間不間斷的冷敷或者直接將冰袋放在皮膚上,那樣會造成孩子皮膚的損傷。還可以用彈力綁帶壓住受傷部位,這可以限制血液和其他液體進一步聚集到傷口,引起更嚴重的腫脹。另外,還可以用幾個枕頭將受傷的部位抬高,最好要高于心臟位置,以減少血液聚集到傷處和腫脹程度。如果情況嚴重,應該馬上叫急救車,在急救車到來之前,可以對受傷的部位作一些簡單的包扎固定,有利于醫(yī)生的進一步治療。動物咬傷喜歡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不過有時候小動物也會成為傷害孩子的禍首。孩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