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古代遺跡_第1頁
亳州古代遺跡_第2頁
亳州古代遺跡_第3頁
亳州古代遺跡_第4頁
亳州古代遺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亳州古代遺跡一、花戲樓花戲樓,坐落在亳州市區(qū)大關帝廟內(nèi)。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關帝廟始建于清順治十三年(1656),由山西、陜西兩地的藥材商人集資興建,所以又稱山陜會館。戲樓是康熙十五年(1676)在大關帝廟內(nèi)創(chuàng)建,經(jīng)康熙至光緒二百多年的修建、藻彩、雕鏤等粉飾加工,確實極雕鏤藻繪之工,金碧輝煌。由于戲樓上飾絢麗鮮艷的彩繪戲文和精美的磚雕、木雕藝術品,光彩奪目.后人遂以“花戲樓”之名傳呼至今。

花戲樓與大關帝廟山門連為一體,是一座仿木結構磚雕牌坊,中間為三間四柱五樓式門樓,拱形券門,門額磚刻“大關帝廟”四個大字,并飾以金色.其上端鑲嵌“參天地”三個金字。兩側皆為二柱單樓式門樓,以拱門相承.額曰“鐘樓”、“鼓樓”。3花戲樓整座花戲樓建筑,是一部精美的藝術品,其磚雕、木雕作品,秀麗玲瓏,精湛完美,形神兼?zhèn)?,情景交融,雅俗共賞,給人以美的享受,瞻其藝術,嘆為觀止。它對研究古代建筑藝術、戲曲發(fā)展、舞臺形式以及戲劇雕刻、繪畫藝術的風格流派等,均有重要的價值。特別是磚雕、木雕、彩繪內(nèi)容,保存了許多失傳的劇目,是研究戲劇史難得的資料。4花戲樓5二、曹操運兵道

曹操運兵道,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亳州市老城區(qū)地下,以大隅首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面延伸,直至郊外。運兵道始建于東漢末年,是魏武帝曹操為其軍事需要,專門修筑的地下軍事戰(zhàn)道,因最初用于運送士兵,故稱"曹操運兵道"。唐宋時期多次修葺,仍作為軍事戰(zhàn)道使用。南宋嘉熙四年(1240),黃河決口,亳州城被淹,運兵道被灌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余年未被發(fā)現(xiàn)。

1969年,為響應毛澤東"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亳州市群眾廣泛參與挖地下防空洞,先后在老城區(qū)人民東、人民西、人民南、人民北4條街道(原四門大街)地下大范圍發(fā)現(xiàn)古地下道,目前已查明近6千米長。現(xiàn)存運兵道,因非一個朝代修筑使用,故結構不一,寬窄不同,高低不等。距地表深度一般在2-3米之間,最深處超過6米。6曹操運兵道曹操運兵道在地下蜿蜒延伸,似無盡頭,縱橫交錯,猶如一座地下長城,十分壯觀。這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軍事設施,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古代地道戰(zhàn)術的總匯,"它遠遠超過了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價值",被譽為"地下長城"是當之無愧的。7曹操運兵道8三、曹氏宗族墓群

曹操宗族族墓群,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亳州市魏武大道兩側,主要包括董園漢墓群、曹四孤堆、薛家孤堆、劉園孤堆、觀音山孤堆、張園漢墓、馬園漢墓、袁牌坊漢墓群、元寶坑漢墓群等,占地約10平方公里。曹操宗族墓葬,建筑規(guī)模之宏大,雕飾彩繪之精美,歷史文物之繁博,令人驚嘆。各墓殉葬品盡管大都被盜,從僅剩下的銀縷玉衣、銅縷玉衣,精致的象牙雕刻、玉石雕刻,精美的琥珀珍寶、鎏金車飾、青瓷陶器等等。反映出東漢以來上層社會盛行奢侈靡費的崇厚葬之風。9曹嵩墓10曹騰墓11四、古井貢酒釀造遺址

古井,現(xiàn)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亳州市譙城區(qū)古井鎮(zhèn)古井酒廠內(nèi),"古井貢酒"就是使用該井里的水勾兌而成。

古井,為青磚砌筑,歷史悠久。傳說春秋時期,當?shù)厝司陀么巳劸?,世代相傳。東漢時期,曹操曾用該井的水釀制"九醞春酒",進獻給漢獻帝,并上表說明制作方法。北魏時期,孤獨將軍因戰(zhàn)爭失利,退走至該處,將金锏和長戟投棄于井中,于是井水更加清澈甜美,汲水釀酒,酒香濃郁,甘美醇和。宋代文豪歐陽修飲了此泉佳釀,寫下了"白醪酒嫩迎秋熟,紅棗林繁喜歲豐。寄語瀛洲未歸客,醉翁今已作仙翁"的千古佳句。明萬歷年間,用該井釀制的"減酒",再次進貢朝廷,名震京師。建國后,用該井水生產(chǎn)并命名的古井貢酒,以其獨特的風格,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連續(xù)三屆蟬聯(lián)國家金獎。12古井貢酒釀造遺址

現(xiàn)存古井共兩眼:一眼在酒廠南院,為宋代修筑;另一眼在酒廠北院,為明代重新修筑。兩眼井水皆甘甜、清洌,常年水深六、七米,的確是全國少見的好井。亳州古井酒廠建立之初.曾試圖淘井,由于泉涌太旺,又限于當時無先進的提水設備.只得半途而廢。后來,酒廠用每小時可提水10立方的水泵,晝夜不停地抽水,仍不見井水明顯下耗。如今在南院古井旁,新建古井酒文化博物館,展室與古井通過隧道相連,游人可以親臨現(xiàn)場,觀瞻、品嘗古井甘泉。北院古井上,建有"古井亭",趙樸初先生親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