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總論演示文稿_第1頁
病毒總論演示文稿_第2頁
病毒總論演示文稿_第3頁
病毒總論演示文稿_第4頁
病毒總論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毒總論演示文稿當前第1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優(yōu)選病毒總論當前第2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病毒(Virus)是一類形體最微小,結構最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tǒng),必須在活細胞內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當前第3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病毒生物學性狀非細胞型的微生物特點體積微小結構簡單遺傳物質單一,只含一種核酸嚴格的寄生性增殖方式:復制對抗生素不敏感,對干擾素敏感宿主特異性當前第4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病毒與人類關系非常密切:①人類傳染病75%由病毒引起②有些病毒傳染性極強,流行很廣,有效藥物少,可引起世界大流行;③有些病毒可引起持續(xù)性感染;病后可出現(xiàn)后遺癥;④與某些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生密切相關;⑤流行廣泛,新的病毒還不斷地被發(fā)現(xiàn)。當前第5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第一節(jié)病毒的大小與形態(tài)

大?。阂约{米(nm)作為計量單位

20~300nm,可通過濾菌器。觀察工具:電子顯微鏡當前第6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葡萄球菌(1000nm)

牛痘病毒300×250nmABCDEFG立克次體450nm衣原體390nmA、大腸桿菌噬菌體

(65×95nm)B、腺病毒

(70nm)C、脊髓灰質炎病毒

(30nm)D、乙腦病毒

(40nm)E、蛋白分子

(10nm)F、流感病毒

(100nm)G、煙草花葉病毒當前第7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病毒的形態(tài):多樣化病毒體:指結構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顆粒。

基本形態(tài)有五種。

球形(近似球形)如人類及動物病毒

桿形(絲狀)如植物病毒

彈形如狂犬病毒

磚形如痘病毒

蝌蚪形如細菌病毒(噬菌體)當前第8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磚形(痘病毒)子彈形(狂犬病病毒)當前第9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蝌蚪形(噬菌體)桿狀(煙草花葉病毒)當前第10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第二節(jié)病毒的結構與化學組成

當前第11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一、病毒的結構

\

基本結構

輔助結構核衣殼核酸衣殼殼粒包膜蛋白質多糖脂類當前第12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病毒體結構模式圖殼粒衣殼核心(核樣物)核衣殼包膜包膜病毒包膜子粒當前第13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一、病毒的結構(一)核衣殼

nucleocapsid病毒體基本結構,由核心和衣殼構成核衣殼。有些病毒還有包膜。有包膜的病毒稱為包膜病毒,無包膜的病毒體稱為裸露病毒。當前第14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核衣殼-----核心(

core

)成分:核酸+功能蛋白分類dsDNA(+)ssDNA(-)ssDNAdsRNA(+)ssRNA(-)ssRNA功能:攜帶遺傳信息,控制生命特征。決定病毒的特性病毒復制具有感染性當前第15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核衣殼-衣殼(capsid)

當前第16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核衣殼-衣殼(capsid)成分:殼粒----蛋白質對稱型結構:20面體立體對稱

螺旋對稱

復合對稱功能:保護病毒核酸參與感染過程具有抗原性衣殼所含殼粒數目及對稱方式不同,可作為病毒鑒別和分類的依據。當前第17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二十面體立體對稱當前第18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當前第19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螺旋對稱當前第20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復合對稱當前第21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包膜

(envelope)

包膜

核酸基質蛋白

糖蛋白

包膜刺突當前第22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包膜

(envelope)成分脂質層:脂質+少量糖類,對脂溶劑敏感刺突層:病毒糖蛋白、刺突spike功能具有抗原性,構成病毒的表面抗原具有與宿主細胞膜親和及融合的性能,參與入侵與感染保護核衣殼包膜的有無可作為鑒定病毒的依據。當前第23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病毒的結構核心衣殼包膜Envelope核衣殼Nucleocapsid病毒顆粒Virion刺突當前第24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病毒的結構

基本結構

輔助結構核衣殼核酸(DNA/RNA)衣殼(蛋白質)殼粒螺旋對稱立體對稱復合對稱包膜蛋白質多糖脂類當前第25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1.病毒核酸

為DNA或RNA,位于病毒體的核心,其化學成分為DNA或RNA;是病毒感染、增殖、遺傳和變異的物質基礎。功能1)病毒復制:以核酸為模板,經轉錄、翻譯,合成病毒子代核酸、結構蛋白,然后裝配成子代病毒體。

2)決定病毒的特性:攜帶病毒的全部遺傳信息。

3)部分核酸具有感染性:稱為感染性核酸,易感細胞范圍較廣,但感染性比完整病毒體低。

二、病毒的化學組成與功能當前第26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2.病毒蛋白質:病毒結構和特征的主要成分,可保護核酸,與病毒吸附、侵入感染細胞有關,有抗原性。

(1)結構蛋白:衣殼蛋白、基質蛋白、包膜蛋白、刺突等。

(2)非結構蛋白:

3.脂類和糖主要存在包膜中。功能維護病毒體結構的完整性。內:酶蛋白,逆轉錄酶、DNA多聚酶等;外:轉化宿主細胞,通過激活細胞癌基因所致,還有抗細胞因子、抗細胞調亡作用。病毒體當前第27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第三節(jié)病毒的增殖特點:①必須在易感的活細胞內進行。由宿主細胞提供病毒缺乏的酶系統(tǒng)、能量及原料等物質條件。②以自我復制方式進行。以病毒基因為模板復制出子代病毒基因。當前第28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一)復制周期從病毒進入宿主細胞開始,經基因組復制,到最后釋放出子代病毒,稱為一個復制周期。吸附(Adsorption)穿入(Penetration)脫殼(Uncoating)生物合成(Biosynthesis)裝配與釋放(AssemblyandRelease)當前第29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1.吸附先吸附易感細胞方可穿入(1)靜電結合先接觸,隨機、可逆。(2)再吸附宿主細胞表面特異受體與V體表面配體位點的結合,特異,不可逆。

2.穿入:

(1)吞飲進入無包膜V;

(2)融合進入有包膜V;

(3)核酸直接進入噬菌體。當前第30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3.脫殼:病毒核衣殼進入細胞,經蛋白酶降解衣殼,核酸游離并進入細胞的一定部位。4.生物合成:早期基因轉錄、翻譯,產生必須的復制酶和非結構蛋白(早期蛋白);然后開始病毒核酸的復制,并轉錄、翻譯產生病毒結構蛋白(晚期蛋白)。

當前第31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病毒核酸

子代核酸

解鏈復制

細胞核內mRNA

早期蛋白(控制蛋白、酶蛋白)mRNA

晚期蛋白(結構蛋白、酶蛋白)(1)雙鏈DNA病毒:細胞核內合成DNA,胞質中合成病毒蛋白。當前第32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2)RNA病毒:

胞質內合成RNA和病毒蛋白正單鏈RNA病毒具有mRNA功能,可直接附著核糖體,轉譯非結構蛋白和結構蛋白。負單鏈RNA病毒攜帶RNA多聚酶,轉錄互補正鏈→核糖體轉譯相應蛋白。(3)逆轉錄病毒:

病毒的逆轉錄酶以病毒RNA為模板,合成互補的

DNA鏈,構成RNA:DNA中間體

RNA水解去除

DNA→dsDNA→整合于細胞染色體→轉錄、轉譯子代病毒核酸和蛋白質。

RNA:DNA中間體當前第33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5.組裝、成熟與釋放:病毒種類不同,核酸、蛋白質在細胞內組裝的部位和方式不同(1)DNA病毒大多在細胞核內組裝;痘病毒除外

RNA病毒大多在細胞質內組裝;(2)裸露病毒裝配成核衣殼為成熟的病毒體;

包膜病毒須包有細胞膜或核膜方為成熟的病毒體(3)釋放方式:包膜病毒—出芽釋放裸露病毒—破胞釋放當前第34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當前第35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dsDNA病毒復制示意圖親代DNA

mRNA早期蛋白(功能蛋白)子代DNA子代mRNA晚期蛋白(結構蛋白)

子代病毒病毒復制周期當前第36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單正鏈RNA=mRNA結構和非結構蛋白中間復制體正鏈翻譯晚期蛋白負鏈復制子代核酸單負鏈RNA正鏈RNA中間復制體(依賴RNA的RNA多聚酶)復制子代核酸蛋白RNA病毒復制示意圖當前第37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逆轉錄病毒復制示意圖當前第38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逆轉錄病毒復制動畫當前第39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二)異常增殖與干擾現(xiàn)象

當前第40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1.病毒的異常增殖(1)頓挫感染abortiveinfection

由于宿主細胞提供條件不足,導致進入的病毒不能完成復制周期,使得感染中斷,稱為頓挫感染。該細胞稱為該病毒的非容納細胞。

(2)缺陷病毒defectiveinfection

由于基因組不完整或因某一基因位點改變,不能復制出完整有感染性病毒顆粒的病毒稱為缺陷病毒

該病毒在復制時,需要伴隨著另一種病毒以彌補缺陷病毒的不足,使之增殖出完整的病毒體。這種有輔助作用的病毒被稱為輔助病毒。

當前第41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缺陷病毒—HDV當前第42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2.干擾現(xiàn)象interference

定義:兩種病毒感染同一種細胞時,常發(fā)生一種V抑制另一種V復制的現(xiàn)象,稱為干擾現(xiàn)象。類型:異種V間干擾;同種V間干擾同型V間干擾;同株V間干擾(自身干擾)機理:(1)干擾素產生;(2)競爭干擾:第一種V破壞細胞表面受體或改變細胞代謝途徑,阻礙另一種V的侵入和轉譯;(3)缺陷干擾顆粒(DIP):產生缺陷病毒不能復制,卻能干擾同種成熟病毒體進入細胞,稱為DIP。當前第43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3)干擾現(xiàn)象的醫(yī)學意義:①干擾現(xiàn)象能阻止、中斷發(fā)病,也可以使感染終止,導致宿主康復,是機體非特異性免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②在使用疫苗預防病毒性疾病時,要注意疫苗病毒間的干擾和與野病毒之間的干擾,避免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

當前第44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第四節(jié)病毒的遺傳與變異

病毒的基因組較簡單,基因數僅3-10個,增殖速度極快。由于病毒的基因組很小,故多種基因常以互相重疊的形式存在,即基因中的編碼序列外顯子之間有重疊。病毒基因轉錄與轉譯必須在細胞內進行,故含有內含子,以這些不編碼的間隔序列將互相重疊的外顯子分隔開。當前第45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一、基因突變病毒在增殖過程中常發(fā)生基因組堿基序列置換、缺失或插入,引起基因突變。由基因突變而導致病毒表型性狀改變的毒株稱為突變株。堿基置換堿基缺失 基因突變堿基插入表型改變當前第46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1.條件致死性突變株

只能在某種條件下增殖,而在另一種條件下不能增殖的病毒株。例:溫度敏感突變株(Ts):也稱條件致死性突變株低溫28-35℃(容納性溫度)—復制增殖高溫37℃—40℃(非容納性溫度)—死亡。穩(wěn)定的病毒Ts株常伴有毒力減弱,可制備成較理想的活疫苗。例如:小兒麻痹糖丸,甲肝病毒疫苗。2.缺陷型干擾突變株(DIM)因病毒基因組中堿基缺失突變引起,其特點:(1)不能單獨復制,必須在輔助病毒(通常是野毒株)存在時才能復制;(2)與某些慢性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有關。當前第47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3.宿主范圍突變株(hr突變株)指病毒基因組的改變,影響了對宿主細胞的感染范圍,突變株可感染野生型毒株不能感染的細胞,用于制備減毒疫苗,如狂犬疫苗和麻風疫苗。

4.耐藥突變株因病毒酶基因的突變使藥物作用的靶酶特性改變,使病毒對藥物不敏感。當前第48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二、基因重組與重配重組recombination:幾種有親緣關系的病毒在感染同一細胞時,經相互作用后可發(fā)生基因重組。重組時病毒核酸則通過分子斷裂交叉連接,使核酸分子內部重新排列。重配reassortment:分節(jié)段的RNA病毒基因組之間(如流感病毒),可通過基因片段的交換,使子代基因組發(fā)生突變,這種過程稱為重配。發(fā)生率高于重組。當前第49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當前第50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三、基因整合integration指病毒基因組與宿主細胞基因組發(fā)生重組,稱為整合。既可引起病毒基因的變異,也可引起宿主細胞染色體基因的改變—腫瘤的發(fā)生。當前第51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四、病毒基因產物的相互作用

1.互補作用和加強作用 兩種病毒感染同一細胞時,其中一種病毒的基因產物促使另一病毒增殖。2.表型混合與核殼轉移性狀不穩(wěn)定 兩種以上病毒感染同一細胞時:①兩種衣殼和胞膜互相交換,形成鑲嵌的胞膜和衣殼,僅基因產物發(fā)生交換—表型混合;②無包膜發(fā)生的表型混合—核殼轉移。應通過傳代確定新性狀的穩(wěn)定性,區(qū)分是基因重組還是表型混合。當前第52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當前第53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第五節(jié)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①破壞病毒胞膜;②蛋白變性;③損傷核酸一、物理因素

1.溫度:多耐冷不耐熱;

2.pH:多在pH5-9的范圍內,比較穩(wěn)定;

3.射線和紫外線:射線:致死性滅活; 紫外線:滅活后可復活(光復活)。二、化學因素

1.脂溶劑:有包膜病毒敏感,乙醚作用最佳;

2.酚類:蛋白變性;

3.氧化劑、鹵素及其化合物:病毒都很敏

4.抗生素與中草藥: 抗生素:無作用; 中草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當前第54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第六節(jié)病毒的分類

科,亞科,屬分類的依據

1.核酸類型與結構(DNA或RNA,單鏈或雙鏈、分子量、基因數)

2.病毒體的形狀和大??;

3.衣殼對稱性和殼粒數目;

4.有無包膜;

5.對脂溶劑的敏感性;

6.抗原性;

7.生物學特性(繁殖方式、宿主范圍、傳播途徑和致病性)。當前第55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當前第56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亞病毒(subvirus)

1.類病毒(viroid)植物病毒,單鏈桿狀RNA分子,僅由250-400個核苷酸組成,無包膜或衣殼。細胞核內增殖,利用宿主細胞RNA多聚酶Ⅱ復制;對核酸酶敏感,對熱、有機溶劑抵抗力強;2.衛(wèi)星病毒(satellites)植物病毒

(1)可編碼自身衣殼蛋白。

(2)擬病毒(Virusoid):由500-2000個核苷酸組成,單鏈RNA分子。需利用其蛋白衣殼。與輔助病毒關系基因無同源性。干擾其增殖。當前第57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3.朊粒(prion):蛋白侵染子,直徑25nm,長100-200nm的桿狀蛋白、無核酸。

特點:(1)具有傳染性。

(2)潛伏期較長。

(3)對理化作用抵抗力強。

在人和動物中引起致死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慢性退化性疾?。喝丝搜攀喜?,庫魯病。當前第58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思考題

1.

名詞解釋:

virion(病毒體)virus(病毒)prion(朊粒)

defectivevirus(缺陷病毒)

abortiveinfection(頓挫感染)interference(干擾現(xiàn)象)

2.簡答題

(1)舉例簡述病毒的形態(tài)。

(2)簡述病毒的基本結構。

(3)簡述病毒的復制周期。

(4)簡述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

(5)簡述病毒的增殖特點。

3.論述題:

(1)試述病毒的結構、化學組成及其生物學功能。

(2)與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相比,病毒的基因組有哪些特點

當前第59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第24章病毒的感染與免疫病毒感染:指病毒侵入機體,在易感組織細胞內復制增殖,與機體發(fā)生相互作用的過程為病毒感染(viralinfection)??梢鹁植亢腿聿煌潭鹊牟∽?。

病毒性疾?。焊腥竞蟪R虿《痉N類、宿主狀態(tài)不同而發(fā)生輕重不一的具有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稱為病毒性疾病(viraldisease)。有時雖發(fā)生病毒感染,但并不形成損傷或疾病。當前第60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病毒感染三要素

病毒的致病性機體的感受性:種屬特異性;后天獲得的免疫狀況;環(huán)境因素:社會因素、自然環(huán)境因素;

當前第61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第一節(jié)病毒的致病作用一、病毒感染的傳播方式當前第62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一、病毒感染的傳播方式

1.水平傳播(horizontaltransmission)

病毒在人群中不同個體之間的傳播,或從動物到動物再到人的傳播所導致的感染。

(1)呼吸道:吸入,流感V、腮腺炎V。

(2)消化道:食入,甲肝V、脊灰V。

(3)泌尿生殖道:接觸,HSV-Ⅱ,HIV。

(4)皮膚損傷:叮咬、注射,乙腦V,乙肝V。有些病毒僅引起局部感染,有些則通過病毒血癥引起全身感染。

當前第63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2.垂直傳播(verticaltransmission)

指病毒通過胎盤或產道,由親代傳給子代的方式。

(1)經胎盤:乙肝V、風疹V、CMV、HIV等。結果:流產、死胎、先天感染或畸形

(2)經產道:HSV-Ⅱ,乙肝V等常見的與胎兒先天性感染有關的病毒:風疹病毒;CMV;HSV;HIV;HBV當前第64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感染過程與結局:

局部感染:病毒→入侵部位增殖→局部疾病

如:鼻病毒,普通感冒;輪狀病毒,腹瀉;全身感染:病毒→血、淋巴系統(tǒng)、N系統(tǒng)→靶器官→涉及全身或多種組織與器官,引起功能障礙。如麻疹病毒。當前第65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機制

表現(xiàn)在細胞與機體兩個水平(一)對宿主細胞的致病作用

1.殺細胞效應(cytocidaleffect)

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復制完畢,可在很短時間內一次釋放大量子代病毒,細胞被裂解死亡。多見無包膜、殺傷性強的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機制:(1)阻斷細胞核酸與蛋白質合成

(2)引起細胞溶酶體釋放水解酶

(3)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4)細胞的細胞器受損。臨床表現(xiàn):對組織細胞破壞嚴重,往往引起明顯的病理生理變化,多數為急性感染。當前第66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細胞病變作用(CPE)

在體外培養(yǎng)的細胞中,接種殺細胞性病毒后,經一段時間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變圓、堆積、壞死、從瓶壁脫落等現(xiàn)象。A.正常細胞B.

CPE細胞當前第67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2.穩(wěn)定狀態(tài)感染(steadystateinfection)

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復制后,不引起細胞裂解死亡。多見有包膜病毒,常以出芽方式釋放子代病毒,對細胞損傷較慢,如流感病毒。

(1)細胞融合:感染細胞與鄰近細胞融合,有利于病毒擴散;形成多核巨細胞。(2)細胞表面出現(xiàn)病毒基因編碼的抗原:流感病毒→細胞表面血凝素→紅細胞凝集紅細胞吸附當前第68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3.包涵體形成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細胞內,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可看到有與正常細胞結構和著色不同的圓形或橢圓形斑塊,稱為包涵體(inclusionbody),可作為診斷依據。本質:①病毒顆粒的聚集;②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跡;③病毒感染引起的細胞反應物。當前第69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當前第70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病毒本身編碼蛋白誘導因子

死亡基因細胞膜出現(xiàn)鼓泡

細胞核濃縮

激活

染色體DNA被降解

激發(fā)細胞4.細胞凋亡

是一種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屬正常的生物學現(xiàn)象。當前第71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當前第72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5.基因的整合與細胞轉化某些DNA病毒和反轉錄病毒在感染中可將基因整合于宿主細胞染色體基因組中,導致細胞轉化(celltransformation),增殖變快,失去細胞間接觸抑制。細胞轉化也可由病毒蛋白誘導發(fā)生,與腫瘤形成密切相關。RNA-cDNA逆轉錄病毒DNA全部DNA片段細胞遺傳性改變細胞轉化

腫瘤發(fā)生

細胞當前第73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1.抗體介導的免疫病理作用

2.細胞介導的免疫病理作用

CTL→殺傷靶細胞,造成組織器官損害,即Ⅳ型超敏反應。

失去對自身和異已抗原的識別功能→自身免疫??;

3.致炎性細胞因子的病理作用INF-r、TNF-a、IL-1等細胞因子大量產生,可導致代謝紊亂;

4.免疫抑制作用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免疫功能.激活補體→II型超敏反應病毒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沉積→III型當前第74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三)病毒的免疫逃逸

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是病毒毒力的另一重要因素。病毒可能通過逃避免疫監(jiān)視、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發(fā)生等方式來逃脫免疫應答。

1.編碼特異抑制免疫反應蛋白質;

2.形成合胞體使病毒在細胞間傳播逃避抗體作用。如:乙肝病毒可抑制干擾素的轉錄,阻斷抗病毒蛋白的表達。(見教材P232表24-2)當前第75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三、病毒感染的類型顯性、隱性感染

急性、持續(xù)性感染慢性感染潛伏感染慢發(fā)病毒感染↙↓↘當前第76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一)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

1.隱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病毒侵入機體,有感染但缺乏臨床癥狀者

醫(yī)學意義:(1)常見,可成為傳染源;

(2)是機體獲得特異性免疫的方式。

2.顯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病毒侵入機體在易感細胞內增殖,產生組織損傷和毒性產物,機體表現(xiàn)出臨床癥狀者。形成原因:病毒毒力弱、機體防御較強,病毒不能大量增殖,未造成細胞、組織嚴重損傷;或最終不能侵入靶細胞。當前第77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二)急性病毒感染(acuteviralinfection)

潛伏期短、發(fā)病急、病程數日至數周、恢復后體內不存在病毒。如普通感冒、甲型肝炎。

(三)持續(xù)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viralinfection)

病毒在體內持續(xù)數月、數十年,或終生帶毒,而癥狀可有可無,亦可成為重要的傳染源。類型有:

1.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

隱性或顯性感染后,病毒在體內仍持續(xù)存在,達數月至數年,癥狀輕微或缺乏。如:慢性乙肝當前第78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2.潛伏感染(latentinfection)

經顯性或隱性感染后,可有少數病毒基因組存在于特定的細胞內,不活動,但在一定誘因影響下,又可呈現(xiàn)增殖性感染,稱為潛伏感染。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水痘恢復誘因脊髓后根神經節(jié)急性感染潛伏感染當前第79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當前第80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當前第81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3.慢發(fā)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

特征:①潛伏期長,數年~數十年②發(fā)病為慢性進行性(神經系統(tǒng)病變多見)③多以死亡而告終常見病毒:朊?!偱2?.急性病毒感染的遲發(fā)并發(fā)癥麻疹病毒—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當前第82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當前第83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四、腫瘤和病毒許多病毒和腫瘤發(fā)生有密切關系!1.肯定的,腫瘤由病毒感染所致:

HPV-人疣人類嗜T細胞病毒-人T細胞白血病2.密切相關的:

HBV-原發(fā)性肝癌

EBV-鼻咽癌、淋巴瘤

HPV16-宮頸癌當前第84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第二節(jié)抗病毒免疫非特異性免疫:IFN,NK細胞干擾素(Interferon,IFN)

定義: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擾素誘生劑刺激機體細胞(如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及體細胞),誘導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抗病毒、抗腫瘤、調節(jié)免疫功能的糖蛋白。

分類:IFN類型主要來源

特點I型αIFN人WBC抑制病毒作用I>II

βIFN人成纖維C

II型γIFN

TC

免疫調節(jié)作用II>I

當前第85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作用機理 不是直接殺滅病毒IFN→

細胞基因→抗病毒蛋白

(蛋白激酶,2’-5’腺嘌呤核苷合成酶)

↓自身和鄰近細胞 降解病毒mRNA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抑制病毒組裝、釋放↓

抑制病毒復制中斷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擴散↓當前第86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生物學活性:

廣譜的抗病毒作用;抑制病毒感染、阻止病毒在體內擴散、促進痊愈;

調節(jié)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IFN作用特點:

產生早;中斷受染細胞的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擴散;

IFN誘導的抗病毒蛋白,只對病毒起作用,不影響宿主細胞蛋白質合成。

當前第87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2.NK細胞:是一種不受MHC限制,也不依賴抗體的具有殺傷作用的免疫細胞。功能:(1)非特異地殺傷病毒感染的靶細胞

(2)殺傷腫瘤細胞

(3)某些自身細胞機理:

(1)釋放穿孔素溶解靶細胞

(2)釋放腫瘤壞死因子(TNF-α、β)(3)改變靶細胞溶酶體穩(wěn)定性

(4)活化靶細胞核酸內切酶,降解DNA當前第88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二、特異性免疫:(一)體液免疫:

主要作用細胞外游離的病毒

1.中和抗體:與病毒結合后可消除其感染能力機理:

(1)改變病毒表面構型,阻止吸附

(2)V+Ab—免疫復合物,易于被吞噬、清除

(3)V+Ab→激活補體,溶解病毒。當前第89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IgM、IgG、IgA特點比較:

IgG:MW小,可通過胎盤;出現(xiàn)較晚,維持時間長;中和能力比IgM強;

IgM:MW大,不能通過胎盤。出現(xiàn)最早;中和能力不如IgG強,固定補體能強。

IgA:分泌型IgA(SIgA),粘膜固有層漿細胞產生,在局部中和病毒,阻止病毒從局部粘膜侵入,局部免疫起主要作用。當前第90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2.非中和抗體:與病毒內部抗原或某些表面抗原結合,不能中和病毒感染性,但具診斷意義血凝抑制抗體:表面含有血凝素的病毒,可刺激機體產生抑制血凝現(xiàn)象的抗體。如乙腦病毒,流感病毒補體結合抗體:由病毒內部抗原或病毒表面非中和抗原所誘發(fā),可通過調理作用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當前第91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二)細胞免疫:主要靠CTL、致敏TC釋放的多種淋巴因子發(fā)揮作用1.CTL作用機制:①分泌穿孔素(溶C素)在受感染的靶C膜上形成小孔/通道→C受損。②分泌細胞毒素CTL殺傷病毒感染的靶細胞C裂解或凋亡2.輔助性T(Th)細胞:可促進B細胞生長與分化,活化CTL及巨噬細胞當前第92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3.細胞因子

CD4+T細胞大量抗病毒因子(γ-IFN、TNF等)分泌抑制病毒復制清除靶細胞內病毒激活T細胞(CTL、Th)巨噬細胞NK細胞當前第93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三抗V免疫持續(xù)時間獲得持久免疫的原因:

V引起全身性感染,并有明顯的病毒血癥;

V的型別少,Ag性穩(wěn)定、單一;不易或很少發(fā)生突變獲得短暫免疫的原因:表面感染,無病毒血癥;病毒型別多;病毒Ag易變異;當前第94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

與防治原則當前第95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第一節(jié)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

形態(tài)學檢查

病毒包涵體細胞病變等

分離培養(yǎng)

常用細胞培養(yǎng)

也可用動物接種或雞胚接種病毒抗原抗體檢測

常用有免疫熒光法

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中和試驗等。病毒核酸檢測

常用病毒核酸雜交技術如聚合酶鏈反應。當前第96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一、標本的采集與送檢成敗關鍵!原則:盡早采取無菌收集部位適宜冷藏速送:冰塊或干冰

50%的甘油緩沖鹽水抗生素雙份血清標本:急性期、恢復期雙份血清當前第97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檢驗標本→殺滅雜菌(青鏈霉素)動物接種→出現(xiàn)病狀雞胚接種→病變或死亡細胞培養(yǎng)→細胞病變

鑒定病毒種型接種病毒分離的一般程序:二、病毒的分離和鑒定當前第98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一)病毒的分離培養(yǎng)1.動物接種最早的病毒分離方法,不常用。根據病毒種類不同,選擇敏感動物及適宜接種部位。常用動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兔、猴等,接種途徑有鼻內、皮內、皮下、腦內、腹腔、靜脈等,接種后逐日觀察動物發(fā)病或死亡。缺點:繁瑣;動物對很多人病毒不敏感;感染后癥狀不明顯,體內潛在病毒感染當前第99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動物接種當前第100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2.雞胚培養(yǎng)雞胚對多種病毒敏感,常選用孵化9-14天的雞胚。絨毛尿囊膜:天花病毒、痘病毒、人皰疹病毒尿囊腔: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羊膜腔:流感病毒初次分離培養(yǎng)鑒定卵黃囊:嗜神經病毒當前第101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當前第102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3.細胞培養(yǎng)最常用的方法

方法將離體活組織塊或分散的活細胞置于培養(yǎng)容器內,并在一定的條件下(合適的營養(yǎng)液、酸堿度及溫度等)繼續(xù)保持活性甚至能分裂繁殖,常用來分離培養(yǎng)病毒,稱為組織培養(yǎng)。按生長方式分單層細胞培養(yǎng)和懸浮細胞培養(yǎng)按細胞來源、染色體特征及傳代次數可分為原代細胞、二倍體細胞及傳代細胞系。當前第103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當前第104頁\共有120頁\編于星期三\7點

(1)原代細胞:來源于動物胚,雞胚或人胚的腎、肺等正常細胞制備。

(2)二倍體細胞株:指細胞在體外可傳代50~100代后仍保持二倍染色體數目的單層細胞株,常用人胚肺建立,用于人類病毒的分離和制備病毒疫苗。

(3)傳代細胞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