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之救濟與目的性擴張(二)
六、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之比較法研究
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礙于時代的局限性,沒有規(guī)定一般人格權,但在第1382條規(guī)定了一個適用于一切侵權行為的民事?lián)p害賠償原則條文:“任何行為使他人受損害時,因自己的過失而致行為發(fā)生之人對他人負賠償責任?!睂τ凇皳p害”包含“精神損害”與否不明,法國的理論界及司法界對其進行了擴張,包括對人格利益的非物質損失提供保護。因此可以說該法典初步確認了包括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1900年的德國民法典,雖然未規(guī)定一般人格權,但卻明確了包括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該法第847條第1款規(guī)定:“不法侵害他人的身體或健康,或侵奪他人的自由者,被害人所受侵害雖非財產(chǎn)上的損失,亦得因受損害,請求賠償相當?shù)慕痤~”,只是未規(guī)定侵害生命權的精神損害賠償。1967年德國司法行政部在《損害賠償規(guī)定修正補充草案》中將第823條修正為:“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人格權益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同時對第847條第1款進行了修正:“人格權受侵害的,對于非財產(chǎn)上損害,可請求以相當?shù)慕疱X包括慰撫金,以賠償其所受損害”最終完善了對人格權的保護。
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的精神損害賠償法較為完備,在第28條規(guī)定了一般人格權,對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也做了規(guī)定。瑞士債務法第41條規(guī)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者,應負損害賠償義務”,第47條規(guī)定,“對于致死或傷害,法院得酌情特殊情事,允許給受害人或死者家屬遺族,以相當金錢之賠償”該金錢賠償包括慰撫金。
日本的民法典更為激進,該法第709條規(guī)定:“因故意或過失,而侵害他人身體、自由或名譽情形,或是侵害他人財產(chǎn)情形,依前條規(guī)定應付賠償責任者,對財產(chǎn)以外的損害,亦應賠償”。第711條規(guī)定,“害他人生命者,對于受害人父母、配偶及子女,雖非侵害及其財產(chǎn)權,亦應賠償損害。”
英美法國家近幾十年來也加強了對人格權的保護,在近代侵權行為法中,英美法系關于精神損害就樹立了一個重要判例原則:“非財產(chǎn)損害的同時造成了物理損害為要件”。在現(xiàn)代侵權行為法中則確立了以“人格損害”為中心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生活樂趣的喪失”、“與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的同居權受到侵害”、“可生存年限的縮短”均可獲得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
“權利是一個變量,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歷史階段會有不同的權利群,也會有不同的權利形態(tài),這與社會的發(fā)展有關”。??人格權在各國法上所受保護的演進也充分表明了這一點??疾旄鲊⒎ɑ旧峡梢缘贸鋈缦陆Y論:第一,對人格權的保護經(jīng)歷了一個從特殊人格權到一般人格權的過程;第二,物質性人格權作為其他人格權的基礎,體現(xiàn)著最高的人格利益,是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適用的首先對象。
對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進行立法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已為各國的立法實踐所證明,理應作為我國立法的借鑒。筆者認為,在我國未來的民法典中應對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做出規(guī)定,具體建議保留民法通則第119條的規(guī)定,在其后增加一條:“侵害公民身體尚未造成傷害的,情節(jié)嚴重時,對非財產(chǎn)損失,亦應賠償;造成傷害的,對財產(chǎn)以外的損失,亦應賠償;造成死亡的,對受害人父母、配偶及子女,雖未侵害其財產(chǎn)權,亦應賠償。”到那時,物質性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就能夠得到法律的明確保護,主張精神損害賠償,而避免處于像賈國宇那樣的尷尬境地:如果不遇到海淀區(qū)人民法院,她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命運如何尚屬未定。
七、在現(xiàn)行法情況下實行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
賠償?shù)目尚行约敖鉀Q途徑
可行性
社會生活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侵害物質性人格權而致精神損害的現(xiàn)象決不會因民法通則沒有明確規(guī)定而不發(fā)生,探討未來立法如何規(guī)定是必要的,而在現(xiàn)行法情況下妥善解決此類案件更是迫在眉睫。為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救濟是必要的,此點筆者在前文第四部分已有表達,這里著重闡述一下提供此種救濟也是可行的。
1,理論基礎
公民的健康權除生理健康權以外還應包括心理健康權,已為學者及許多國家的立法所承認。早在1940年代,世界衛(wèi)生組織即在其憲章中提出:“健康不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體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會方面的完美狀態(tài)。”侵害物質性人格權一方面經(jīng)常會給受害方造成物質損失,另一方面也會帶來精神損失,此種損失“以精神痛苦為主要,憂慮、絕望、怨憤、失意、悲傷、缺乏生趣,均為表現(xiàn)形態(tài)”,??公民的心理健康也就受到了侵害。而侵害公民的心理健康也會導致生理健康的損害,如因心理上的壓抑、焦慮而導致冠心病、高血壓等生理疾病,所以侵害物質性人格權導致精神損害的客觀性是不容置疑的,對此種損害進行賠償是符合侵權法基本理論的。此外對精神損害賠償?shù)膬纱笾饕戨y在理論上也基本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一個是認為人的生命、健康、身體、名譽等不是商品是無法補償?shù)?,如果以金錢衡量會降低人的價值。關于此點,現(xiàn)今多數(shù)學者認為,雖然金錢的確無法替代受侵害的精神利益,但它可以使受害方在其他方面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雖然無法直接消除侵害,卻可通過外環(huán)境的改變,幫助受害方克服因侵權行為造成的消極影響,盡快恢復身心健康。??精神損害賠償?shù)牧硪恢啬康倪€在于,“通過使不法行為人根據(jù)賠償?shù)呐袥Q而承擔責任,法院力圖遏制其他人犯類似的錯誤。”??況且,“由于社會變遷,思想觀念已有改變,在一切價值或精神活動多得以金錢衡量之今日,金錢賠償非但不足減損人格價值,反而可以提高其被尊重性,何況民法已廣泛承認慰撫金請求權,未嘗聞人格價值因此受有影響”。??另一個是認為精神損害賠償無法計量,如果“采用精神損害的賠償制度,將會給予法官很大的評價和計算損害的裁量權”。30關于此點,多數(shù)學者認為,“誠然,此項判斷含有若干程度的主觀因素,并無絕對的客觀性,但法官自由裁量權能的擴大,是現(xiàn)代法的特色,實為適應復雜多端的社會生活所必要”。31況且,通過總結經(jīng)驗方法、應用現(xiàn)代技術等手段對濫用自由裁量權是可以控制的。32實際上,法國的“分類計算法”、德國的“分類與概算結合法”基本上滿足了案件審理需要,并未聽說兩國在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計算方面產(chǎn)生災難性后果。總而言之,對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救濟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2,立法基礎
我國十幾年前實施的民法通則雖然對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未作明文規(guī)定,但在此后的單行法規(guī)對此表示認同,已呈現(xiàn)出為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救濟的端倪。如國務院1991年9月22日發(f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7條規(guī)定的死亡補償費、1993年10月31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1、42條規(guī)定的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1994年5月21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27條規(guī)定的死亡賠償金。上述單行法規(guī)所規(guī)定的賠償費用均是民法通則第119條所明定賠償費用所未包括的,是對受害方物質損失以外的賠償,因此應當視為
精神損害賠償。
3,實踐基礎
我國司法實務界在審判實踐中突破民法通則現(xiàn)有明文規(guī)定,為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救濟的趨勢是明顯的。一方面,表現(xiàn)在某些法院作出的審判業(yè)務文件對此進行了規(guī)定,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早在1991年2月23日,就在《江蘇省民事審判業(yè)務討論會紀要-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具體問題》中第96條規(guī)定:“侵害人致人死亡或者致人傷殘后果嚴重的,除責令其承擔賠償責任外,還可以酌情責令其給受害人或家屬適當?shù)慕?jīng)濟補償……”。該院在1995年12月15日的《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中進一步明確規(guī)定,“侵犯生命健康權致人殘疾或者死亡的,侵權行為人除賠償物質損失外,還應給付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3另一方面,因侵害物質性人格權而判令精神損害賠償?shù)陌讣试黾又畡?。無獨有偶,在海淀區(qū)人民法院于1997年3月15日,因燃氣罐爆炸毀容而判決原告賈國宇獲精神損害賠償金后不足10天,及1997年3月24日,江西省余干縣人民法院因張海正在池塘洗澡被不符合規(guī)定的斷落電線擊死判決其父母獲精神損失費。34也就是說,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在現(xiàn)今審判實踐中已被接受,具有可行性。
在現(xiàn)行法情況下實行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shù)耐緩?/p>
-對民法通則第120條進行目的性擴張
“立法者的聲明由于具有絕對性質,所以有其不完善和錯誤的一面,此時就應當確定如果立法者本人處于現(xiàn)在這種情形會作出什么決定、如果立法者知道這一情形的問題所在又會頒布什么法律,然后再據(jù)此對原有法規(guī)的不完善性加以修正”。35正如前文中所指出的,沒有對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作出明確規(guī)定,是我國民法通則精神損害賠償立法的不足之處。在民事基本法尚未作出新規(guī)定之前,就要求我們尋找一條途徑,在現(xiàn)有規(guī)定下妥善解決此類案件,實現(xiàn)法律正義。筆者認為,對民法通則第120條進行目的性擴張,填補民法通則在精神損害賠償立法上的漏洞,不失為對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救濟的佳徑。
1,目的性擴張
“目的性擴張”系德國著名民法學者Canaris教授對照Larenz教授所創(chuàng)“目的性限縮”而提出的概念。36所謂目的性擴張,指為貫徹法律規(guī)范意旨,將本不為該法律條文所涵蓋的案型,包括于該法律條文的適用范圍之內(nèi)。衡諸法律目的或基本思想,系爭法條文義涵蓋之案型顯屬過狹,而不足貫徹其規(guī)范意旨,遂依規(guī)范意旨將本應包括而未包括在內(nèi)的案型,納入系爭法條之適用范圍。37
目的性擴張與擴張解釋不同:目的性擴張為法律漏洞補充方法,而擴張解釋為法律解釋方法;目的性擴張,系將原未為法律條文所涵蓋的類型,采其符合規(guī)范意旨部分,包括在該法條適用范圍之內(nèi),而擴張解釋系因法條文義失之過窄不足以表示立法之真意,乃擴張法條之意義,以期正確適用;目的性擴張之結果,已在法條文義“預測可能性”之外,而擴張解釋之結果,仍在文義“預測可能性”之內(nèi)。目的性擴張與類推適用,同樣是擴張系爭法條的適用范圍,但兩者亦有區(qū)別:類推適用,乃以系爭案型與法定案型間有“類似性”為前提,而目的性擴張,則不存在“類似性”關系,只是系爭案型與法定案型,同屬法律規(guī)范意旨所應涵蓋。唯在實務上,法院往往以類推之名,行目的性擴張之實。38
2,對民法通則第120條進行目的性擴張為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救濟
我國民法通則第120條規(guī)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贝怂^賠償損失,系賠償精神損害。39也就是說,按照文義解釋方法,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受到侵害時,可以得到民法通則第120條的救濟。在現(xiàn)行法情況下,為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救濟,只有也只能對該條進行目的性擴張才是上策。理由
符合該條規(guī)范意旨。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guī)定,被理論界和司法界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確定精神損害及賠償制度的依據(jù),40立法目的就在于貫徹憲法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原則,制止、預防不法侵害行為的發(fā)生,加強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41公民的人格權既包括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這些精神性人格權,也包括身體權、健康權和生命權這些物質性人格權,而后者是人格權中首要的最基本的權利,它是公民其他人格權的基礎,沒有此權利的存在,則無其他人格權的存在。正因為如此,許多國家的精神損害賠償都是以此為主要的賠償范圍的,在某種程度上,對精神損害賠償首先并主要是一種對因物質性人格權的侵害而引起的一種痛苦的賠償。42設想本案,原告賈國宇如果因肖像權被人侵害能獲得精神損害賠償,而容貌被毀卻不能獲得精神損害賠償,這樣的法律將是荒謬的!因此,對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應在民法通則第120條的意旨之內(nèi)。
需要加以說明的是,正確認識規(guī)范意旨是運用目的性擴張的基礎,因為目的性擴張意在貫徹規(guī)范意旨,所以應遵循探求規(guī)范意旨的原則:“法學闡釋要去努力探究的意志,是立法者的意志,即僅在法律中體現(xiàn)的國家意志。不是法律起草人的意志,不是一種曾想到過的觀念,它是在不斷發(fā)展中的、一種終結了的歷史事實;它回答著具有新意義的,改變了的時代關系所提出的法律需要和法律問題,而對于這種意義,法律的起草人根本不會知道?!?3所以,對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guī)范意旨不能以起草人的意志為依據(jù),并以此為由斷言依目的性擴張為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救濟違背該條規(guī)范意旨。
符合目的性擴張之功能。目的性擴張的功能就在于填補法律漏洞將規(guī)范意旨本應包括而未包括在內(nèi)的案型,納入系爭法條之適用范圍。民法通則第120條只規(guī)定了“四權”作為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秶?;沒有規(guī)定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屬法律漏洞。擴張解釋和類推適用方法均無法達成實現(xiàn)該條規(guī)范意旨的目的;因為第120條明確列舉了公民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shù)摹八臋唷?,不存在文意過窄而無法表達立法真意的問題,物質性人格權已不在該條文意“射程”之內(nèi),擴張解釋故在此無適用余地;第120條列舉的“四權”皆屬于精神性人格權,乃身外自在之物,物質性人格權與人身一體,兩者缺乏“類似性”,類推適用在此亦無適用余地。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既符合第120條的規(guī)范意旨,又不在該條文義之內(nèi),與文義也無類似性,所以,對此法律漏洞的填補非目的性擴張莫屬。
八、對民法通則第120條進行目的性擴張的現(xiàn)實意義
-兼評本案判決法律適用的局限性及不足
有利于確立完整統(tǒng)一的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筆者在前文中曾提出,在我國民法通則后頒布的一些單行法規(guī)中對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已露端倪,但還不足以建立完整統(tǒng)一的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從而為公民的人格利益提供充分保護。理由如
下:權威性差。這些規(guī)定,或屬行政規(guī)章或屬單行法規(guī),它們的法律階位遠遠低于作為基本法律的民法通則。態(tài)度曖昧。這些法規(guī)中,在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方面,均未明確表示給予“精神損害賠償”。況且概念不一,“死亡補償費”、“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撫恤費”,可謂五花八門。內(nèi)容矛盾。表現(xiàn)在一方面法規(guī)自身內(nèi)容不一致,如《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7條,在第8項規(guī)定了“死亡補償費”,如果認為此即為物質外損失,也只能表明對侵害“造成死亡的”給予精神損害賠償,因為該法未規(guī)定“傷殘補償費”?!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也存有同樣問題,該法第27條第1項規(guī)定,“造成身體傷害的,應當支付醫(yī)療費,以及賠償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第2項規(guī)定,“造成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支付醫(yī)療費,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jù)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確定”;第3項規(guī)定,“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對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鄙鲜龅?項規(guī)定不包括對物質外損失的賠償是顯而易見的;第二項的殘疾賠償金,實質上是對已失間接物質損失的賠償,很難說屬于精神損害賠償。因為該項規(guī)范沒有規(guī)定“殘疾者生活補助費”,同時又指明“殘疾賠償金根據(jù)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確定”;44第三項“死亡賠償金”,則很難說不含有精神損害賠償?shù)膬?nèi)容。因為民法通則第119條的相應規(guī)定沒有“死亡賠償金”,而喪葬費的標準又很低,如1988年1月的《天津市第四次民事審判業(yè)務討論會紀要》中規(guī)定,“喪葬費標為二百至三百元”。45所以,“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的巨額超出部分,實質上就是對死者家屬的精神損害賠償費,否則難以自圓其說。另一方面是法規(guī)之間存在沖突,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得權益保護法》第41條規(guī)定的“殘疾賠償金”,是對受害人物質損失外的賠償,因為它是該條在規(guī)定了民法通則第119條所舉損失外增加的賠償費用,應認為是精神損害賠償,這與國家賠償法第27條第二項中的“殘疾賠償金”同名而義異。內(nèi)容不全。物質性人格權應當包括身體權、健康權和生命權,相應的精神損害賠償應賦予這三個方面,只有這樣方能建立起全面的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而現(xiàn)有單行法規(guī)只賦予上述三方面中的一部分,對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規(guī)定是殘缺不全的。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現(xiàn)有立法在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上權威性差、態(tài)度曖昧、內(nèi)容矛盾和不全面,以至于在嚴格意義上尚不能講“物質性人格權”能得到精神損害賠償救濟,充其量是其中的一部分。帶來的結果就是,作為其他人格權基礎的物質性人格權不能得到充分保護,背棄了人權的基本價值觀念,而且對我國公民在國際上主張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賠償造成了不利影響。如備受世人矚目的中國勞工狀告日本鹿島株式會社的“鹿島花崗綁架中國勞工損害賠償要求案”,在二戰(zhàn)期間被綁架的986名中國勞工在鹿島組逼迫下勞動,由于非人的折磨和殘酷迫害,有418人死亡,其余奄奄一息,幸存者及死難者家屬代表在1995年6月28日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向當年花岡作業(yè)所的每一位勞工賠償550萬日元,以資補受難者肉體與精神上遭受的苦難創(chuàng)傷和犧牲。46如果日本方面依據(jù)對等原則,以我國法律對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不提供救濟為由,而拒絕判給受害的中國勞工精神損害賠償,我們的法學界和司法界難道對此就沒有一份責任嗎?!對慘受非人待遇的幸存者、屈死的冤魂及其家屬,我們就沒有內(nèi)疚嗎?!因此,對民法通則第120條進行目的性擴張,是現(xiàn)行法情況下為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并克服上述缺憾的必由之路。
適用產(chǎn)品質量法第32條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1條解決人身損害賠償不足以建立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傷害賠償制度
-評本案判決法律適用的局限性
海淀區(qū)人民法院在本案判決中認為,“因產(chǎn)品質量問題造成的侵權損害結果,應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chǎn)品質量法》第32條和《中華人民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1條的規(guī)定,予以賠償”。47僅就本案案情而言,適用上述法律條文無可非議。但就建立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而言,則顯美中不足。表現(xiàn)在:無法為其他侵權行為所致人身損害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救濟。因為產(chǎn)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俱是單行法,相對于民法通則而言屬于特別法,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即公民只有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由于義務方侵權而受有人身損害方可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主體義務具均有特定要求。公民因其他侵權行為受有人身損害,則不得依據(jù)產(chǎn)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主張精神損害賠償。也就是說,海淀區(qū)人民法院依據(jù)產(chǎn)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原告賈國宇所提供的精神損害賠償救濟,嚴格地講,只能推及于因產(chǎn)品質量問題而導致的人身損害,從而本案判決的示范效應也就受到了限制。產(chǎn)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內(nèi)容上的矛盾,為建立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設置了障礙。第一,產(chǎn)品質量法自身規(guī)定存在不諧之處。該法第32條規(guī)定,“因產(chǎn)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侵害人應當賠償醫(y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撫恤費、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用”等。顯而易見,本條對致人人身傷害的賠償范圍的規(guī)定與民法通則第119條相當,沒有表明包括物質外損失,而對致人死亡的賠償范圍的規(guī)定則比民法通則第119條多出了“撫恤費”,該筆費用應視為對死者家屬的慰撫金。由此看來,產(chǎn)品質量法對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shù)恼J識尚乏清醒。第二,產(chǎn)品質量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兩者之間亦有不諧之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1條規(guī)定,“經(jīng)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y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yǎng)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這與產(chǎn)品質量法第32條前半段的規(guī)定存在很大差異,此種差異不在于增加了護理費、生活自助具費的規(guī)定,因為他們?nèi)詫儆谖镔|損失范疇,而在于殘疾賠償金,此筆費用應被理解為是對受害人精神損失的賠償。此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2條規(guī)定了經(jīng)營者致人死亡時應支付“死亡賠償金”,這與產(chǎn)品質量法第32條后半段的“撫恤金”概念不一致,給人們對法條的正確理解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難。雖然就本案案情,我們沒有必要求全責備,讓海淀區(qū)人民法院去深究兩法內(nèi)容上的沖突,但作為法學研究者則不應忽略之。缺乏對建立完整的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賠償制度的支持。如前所述,物質性人格權包括身體權、健康權和生命權,完整的侵害物質性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應由對上述三權的精神損害賠償所組成。產(chǎn)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應規(guī)定軍未涉及身體權的保護,本案判決適用兩法,在為侵害身體權的精神損害賠償產(chǎn)生示范效應方面也就無能為力了。
對民法通則第119條解釋并非解決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shù)?/p>
最好途徑-評本案判決法律適用的不足
我國民法通則第119條規(guī)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人必要生活費等費用?!焙5韰^(qū)人民法院借助于利益衡量解釋該條,作為給原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筛鶕?jù),筆者認為,海淀區(qū)人民法院的勇氣值得欽佩、探索精神值得學習,而且在個案公正方面也達到了目的,但具體做法不無商榷之處。解釋民法通則119條可適用于精神損害賠償很難說符合規(guī)范意旨。法律解釋的方法有多種,沒有任何一種是可以獨立正確闡釋法律的,而應當相互兼顧,對本條的解釋亦不例外。首先,依法意闡釋方法,本條詳細列舉了造成人身傷害或死亡的賠償費用,而這些費用均是因侵權所致物質損失,解釋精神損害賠償也可包含于內(nèi)缺乏恰當性。其次,依體系解釋方法,民法通則在117條規(guī)定了侵害財產(chǎn)的民事責任,第118條規(guī)定了侵害知識產(chǎn)權的民事責任,賠償范圍均是限于物質損失。在第120條規(guī)定了侵害非物質性人格權的民事責任,認為第120條包含“精神損害賠償”實際上也是后來解釋的結果,而在第120條之后規(guī)定的是特殊侵權的民事責任。由此看來,從第119條解釋出精神損害賠償,從體系解釋來說缺乏妥當性。因此,多有學者認為,根據(jù)民法通則確立的“賠償損失的責任體系”,民法通則第119條所規(guī)定的是具有確定內(nèi)容的賠償損失,其具體指向是各種經(jīng)濟損失和物質損失。48解釋民法通則第119條的精神損害賠償救濟無法賦予全部物質性人格權。正如筆者在前文中指出的,除健康權、生命權外,物質性人格權還包括身體權,民法通則第119條是對侵害生命健康權的規(guī)定,所以侵害身體權的精神損害賠償難于依靠對該條的解釋得到救濟。換句話講,本案判決因適用第119條,在推動建立全面的侵害物質性人格權制度方面的作用有局限性。民法通則第120條是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基點,對其進行目的性擴張為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救濟要優(yōu)于解釋第119條。首先,民法通則第120條,是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基點。由于民法通則第120條在規(guī)定侵害非物質性人格權的民事責任時并未明確敘明“精神損害賠償”,而是用了“賠償損失”字樣,據(jù)此曾有人否認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49但現(xiàn)在認為民法通則第120條是推定我國正式確立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梢罁?jù)已成共識,50并得司法機關和審判實踐的認可。51如1993年8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19條中規(guī)定,“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shù)?,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jù)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jié)、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52從而充分證明,我國最高審判機關對于民法通則第120條確立了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持明確肯定態(tài)度。其次,對本條進行目的性擴張為侵害物質性人格權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有利于法律體系的和諧,也有利于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如前所述,對于第119條的解釋在符合法律規(guī)范意旨和全面維護物質性人格權方面存在不足,采對第120條進行目的性擴張則可免除上述缺憾。
九、結語
任何法律皆有漏洞,系今日判例學說公認之事實。53德國法儒薩維尼指出,法律自制定公布之時起,即逐漸與時代脫節(jié)。54因社會生活不斷發(fā)展變化而法律條文有限,欲以一次立法而解決所有法律問題,實屬不能。而民法為規(guī)定社會生活基本關系的法律,不宜動輒修改,因此法官的造法活動對于民法之發(fā)展進步擁有重大意義。55我國民法通則頒布于1986年,礙于各種原因,沒有建立完整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不足為奇的。作為其他人格權基礎的物質性人格權,理應被給予包括精神損害賠償在內(nèi)的充分保護,這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要填補民法通則在此方面的漏洞和滿足審判的需要,“就要求法官善于充任立法者的助手,熟煉掌握運用法解釋學的各種方法,彈性地解釋法律,將形形色色的新型案件納入法律規(guī)范范圍,作出合理、妥當?shù)牟门小薄?6審理本案的海淀區(qū)人民法院,積極進行了造法活動,為原告人身傷害提供精神損害賠償救濟,實踐了民法的基本精神,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賈國宇是不幸的,因為她受到了無法救治的傷害,賈國宇又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勇于維護正義的法官!由于突破法律造法,“無論采取何種途徑,在法學方法論上皆有可資商榷之處,此為法院造法的困擾,實難避免”。57所以,本案判決法律適用方面存有缺憾與不足,并不影響海淀區(qū)人民法院把人格權保護提高到一個新檔次的功績,正所謂瑕不掩瑜。同時需要指出,本案判決還有更重要的也更深遠的超出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綠色營銷 課件
- 西京學院《電工電子實訓》2022-2023學年期末試卷
- 西華師范大學《中學歷史教學論》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華師范大學《知識產(chǎn)權法學》2023-2024學年期末試卷
- 西華師范大學《藝術采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舉一反三系列專題2.1 溫度和溫標(含答案)
- 西華師范大學《平面設計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華師范大學《個人理財實務》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華師范大學《創(chuàng)業(yè)管理》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昌學院《英漢筆譯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中考試試卷帶答案
- 《數(shù)學廣角-集合》說課稿
- 2024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期中綜合測試卷(四)
- 2024至2030年中國別墅行業(yè)投資前景分析預測及未來趨勢發(fā)展預測報告
- 初中七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教學設計
- 2024年金融貸款居間服務合同樣本(四篇)
- 2024中石油校園招聘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醫(yī)師定期考核(簡易程序)練習及答案
-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海淀區(qū)清華附中八年級(上)期中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國會計師事務所行業(yè)深度分析及發(fā)展前景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