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制理念心得體會_第1頁
學法制理念心得體會_第2頁
學法制理念心得體會_第3頁
學法制理念心得體會_第4頁
學法制理念心得體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學法制理念心得體會法治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重要手段??倳浿赋?,我們所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講究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由此可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際上正是一個法治社會。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羅干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提出2006年要在全體政法干警中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對人民法院而言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法院干警作為履行國家法治職能,推進法治建立的重要主力軍之一,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結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既是貫徹黨的十六大、、關于依法治國,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建立的要求,也是正確履行各項法治職能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結合法院工作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關于“法治”的涵義

自古希臘和中國先秦哲人提出“法治”并闡述其思想以來,歷代思想家對“法治”這一命題作了不懈的探討,不斷豐富了法治內(nèi)涵和認識。按照柏拉圖在其名篇《法律篇》中的解釋,法治就是“服從法律的統(tǒng)治”。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開展了他的思想,將法治概括為“普遍服從良法”,即“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以后的思想家西賽羅、詹姆斯·哈林頓、孟德斯鳩、洛克、盧梭、康德等都對法治有過精辟的闡述。目前,我國學者公認,法治至少有以下五層涵義:

1、法治是一種宏觀的治國方略。在中國古代,“法治”即“以法治國”,經(jīng)常與“德治”、“禮治”、“人治”相提并論,主要被作為一種治國方略和理念來理解。在西方,“法治”也首先被作為與“人治”相對立的治國方略來認識,即“法律的統(tǒng)治”。今天,我們使用“法治”的概念,是指國家在多種社會控制手段面前選擇以法律為主的手段進展控制和治理,即“依法治國”。黨的十五大報告專門對“依法治國”作了闡述:即“廣闊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jīng)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展,逐步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2、法治是一種理性的辦事原那么。即“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其根本含義是:在法律制定之后,任何人和組織的社會活動都要受到既定法律的約束和規(guī)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隨意廢法和立法,強調(diào)法律的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普遍性和一致性,認為在法律面前,只有首先成認形式的合理性,才能成認實質的合理性。這是法治建立的根本要求。

3、法治是一種民主的模式。即“以民主為前提和根底的法制”。法律歷來有多樣性,通常有專制的法制和民主的法制,而有法律不一定就有法治。真正意義上法治只能是以民主為社會條件和制度根底的法制模式。

4、法治代表一種文明的法律精神。即表達為一整套關于法律、權利、權力等問題的原那么、觀念和價值體系,反映了人們的價值追求和需要,成為人們設計法律制度的價值標準和執(zhí)行法律的指導思想。對人類法治思想與實踐的開展歷史進展總結和提煉,我們認為當代法治所蘊含的法律精神包括:法律至上、善法之治、平等適用、制約權力、權利本位、正當程序等內(nèi)容。

5、法治是一種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即“法治社會”的理想狀態(tài):在法律與國家、政府之間,運用法律約束國家、政府權力;在法律與人民之間,運用法律合理地分配利益;在法律與社會之間,運用法律確保社會公共利益不受權力和權利的侵犯;在國家和政府權力受到有效約束之后,權利在人與人之間得到合理配置的一種社會狀態(tài)。由此可見,法治所追求的理想狀態(tài)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確實定狀態(tài),而是一個不斷探索和不斷實踐的運動過程。

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法治對于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達在以下五個方面:

1、社會主義民主建立的理論與實踐從根本上要求我們實行法治。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同志對此有精辟的論述:“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個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惫蕸]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而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保障。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立趨于完善的重要標志。

2、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從客觀上要求我們實行法治。市場經(jīng)濟本質上是法治經(jīng)濟,對權利、平等、自由等法律價值有天然的依賴和促進作用。如果市場主體沒有產(chǎn)品所有權,就不可能有交易行為,如果沒有交易主體的平等和契約自由的規(guī)那么,交易行為就必然難以為繼和持久進展。因此,建立社會主義法治是市場經(jīng)濟開展的內(nèi)在需求。

3、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終極目標和我黨宗旨也要求我們實行法治。社會主義的終極目標要求我們的各項制度設計和安排要充分表達對人的關心,而只有實行法治,才能充分保障人權,充分表達對人的尊嚴的尊重和保護。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共產(chǎn)黨的宗旨,除了人民的利益,黨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為實現(xiàn)人類的完全解放,也需要用法治表達黨的追求人民公平正義的終極價值。

4、建立社會主義法治是當前全黨和全國人民貫徹落實科學開展觀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nèi)容。當前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科學開展觀,強調(diào)經(jīng)濟社會開展要表達以人為本,實現(xiàn)經(jīng)濟、政治、社會、文化全面協(xié)調(diào)開展,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確??沙掷m(xù)開展。由此可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既是科學開展的重要組成局部,同時又是其重要保障。

5、如果把法治理解為“依法治國”,那么作為法律施行的最重要的載體,應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及相關的司法機關。故法治理念對司法機關而言,可以等同于司法理念。因此,在司法工作中,樹立現(xiàn)代法治理念就是樹立現(xiàn)代司法理念。這是現(xiàn)代法治理念在司法機關中的具體運用。

三?br>⑷嗣穹ㄔ漢胙鍔緇嶂饕宸ㄖ衛(wèi)砟畹乃伎?

人民法院和法官在國家法治建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我國法治建立事業(yè)中相當重要的主體力量,是法律的忠實守望者和保衛(wèi)者。用西方法學家的一句名言:法律借助法官而降臨塵世。法官興那么法治興,法治興那么國家興。在人民法院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在全面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前提下,堅持社會主義法治原那么和精神,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更新司法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開創(chuàng)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局面。具體而言,應當堅持和貫徹落實以下司法理念:

1、要結實樹立大局意識、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自覺把法院工作置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思考和部署,堅持黨的領導,通過充分發(fā)揮審判職能,積極推進改革,促進開展,維護穩(wěn)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chuàng)立平安有序的法治社會做出奉獻。對這個問題,歷年來都有很充分的論述,在下文也還有論述,在此不作贅述。

2、要全面把握司法規(guī)律與特點,尊重司法規(guī)律,樹立和維護司法權威。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司法權的獨立行使。司法權的獨立行使是司法公正的基石,是法院公正履行審判職能的內(nèi)在要求。為了實現(xiàn)司法權的獨立行使,很多國家都通過建立完善的司法體制和訴訟機制,為法院和法官依法獨立審判提供體制保障、經(jīng)濟保障、法官資質保障和訴訟機制保障,切斷各種不當干預法院公正審判的渠道,將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的時間、空間嚴格限制在法庭范圍內(nèi),確保案件得到公正審判。我國憲法和三大訴訟法,以及人民法院組織法都明確規(guī)定了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那么。但是,從實踐的情況看,一方面從外部看,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方面制約人民法院獨立審判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還沒有完全消除。因此,黨的十六大、、都明確提出了司法改革的目標和任務。另一方面,從內(nèi)部看,司法權的獨立行使要依憲行使,即在黨的領導下,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政治制度的“一府兩院”體制下的獨立審判,是審級獨立、法官審判獨立,而不是“三權分立”意義的“司法獨立”。這是我國憲法和法律所規(guī)定的根本原那么,依法司法,首先是依憲司法。這就要求全體法官,特別是黨員法官,要結實樹立憲法意識、政治大局意識,堅持四項根本原那么,在政治上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

第二、司法的中立。司法中立,要求法院在審理和裁判案件,必須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平等對待訴辯雙方和各方當事人。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進一步完善回避制度和各項訴訟制度,合理配置司法權力,明確界定法官、檢察官、律師、當事人的角色定位,強調(diào)法官居中裁判,強化訴辯雙方和各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將容易影響法官中立地位的立案、調(diào)查、監(jiān)視、執(zhí)行等職能從裁判職能中別離出來,形成相互制約關系。

第三、司法的公開。司法要取得社會公信,不僅在于法官是公正的,而且還在于他們的公正要能夠被人所覺察到。這正是西方諺語所說的“正義不僅要實現(xiàn),而且要以人們能夠看得見的方式實現(xiàn)”。如果一個沒有偏見的人,合理疑心法庭對某件案件已有結論,或者存有先入為主的可能性,那么他就不可能對判決的公正性樹立信心。司法活動,只有嚴格依法公開進展,才能產(chǎn)生公信力。司法公開,一是公開司法依據(jù),包括各種辦案規(guī)那么、案卷資料、司法解釋;二是公開審判過程,做到一切審判活動都在法庭上公開進展;三是公開審判組織的組成;四是公開審判的時間、地點和場所,允許社會公眾,以及作為公眾代表的新聞媒體旁聽審判過程;五是公開審判結果,允許公民查閱法庭的裁判文書。

第四、司法的民主。司法民主要求審判活動必須尊重和保護當事人的各種訴訟權利,司法過程必須承受權力機關和社會公眾的正當監(jiān)視。審判組織的組成和決定過程必須符合民主化的要求,陪審制度應當發(fā)揮實際作用,使社會主流意識和價值觀念有時機對司法決策產(chǎn)生影響。

第五、司法的權威。司法以國家強制力作為保障,但是,其權威不是來源于強制,而是來源于理性,來源于主流社會對判決理由的尊崇和信仰。如果一項法律只有靠強制才能實施,那么它必然是不能長久的。司法判決也一樣,它必須反映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念,反映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并依靠社會的力量來促使其執(zhí)行。要實現(xiàn)這一點,就要求法院的判決必須講道理。近年來,法院大力推行裁判文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裁判文書改革,不僅僅是一個文書的風格和技巧問題,更是一個執(zhí)法的理念和指導思想問題。

第六、司法的及時。司法的及時,要求司法必須嚴格遵守法定時限,在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前提下,盡快解決糾紛,減少當事人的訴訟投入,降低當事人的訴訟本錢,使當事人的權利盡快得到實現(xiàn)。這個問題既涉及到審判,又涉及到裁判的執(zhí)行,是當前人民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法院應當在調(diào)查研究的根底上,進一步完善審判流程管理制度,強化審限監(jiān)視,確保案件迅速審判,及時結案。同時要積極探索解決“執(zhí)行難”,從執(zhí)行權的運行機制,執(zhí)行方法和執(zhí)行手段的完善、創(chuàng)新方面進展改進,強化執(zhí)行工作?!皥?zhí)行難”的原因和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屬于地方保護主義影響,有的屬于法院工作不力,有的屬于當事人選擇交易對象不慎,無視交易平安,發(fā)生了市場風險。對不同的情況,應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處理。

3、要按照精神,立足審判職能,切實更新司法理念,適應和諧穩(wěn)定、科學開展的國家轉型期的司法要求。的建議涉及審判工作的明文只有第九方面的第32條和第十方面的第40條,但通觀全文,全都與法院工作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主要表達為:①平安社會的構建,要求刑事審判工作要繼續(xù)貫徹依法嚴打各類刑事犯罪,保衛(wèi)國家主權,保護國家和公民個人、各種社會組織的政治、經(jīng)濟、人身、生命財產(chǎn)平安權益,依法保障被害人和被告人的個人人權。使社會生產(chǎn)平安,生活安寧有序。②和諧社會的構建,要求我們創(chuàng)新司法手段,正確處理新時期的人民內(nèi)部矛盾,加大民商事審判調(diào)解和執(zhí)行中和解工作的力度,糾正失范,示范規(guī)那么,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建立和維護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經(jīng)濟秩序。③促進經(jīng)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建立以科學開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社會公正的良性互動,要求刑事審判和民商事審判要加大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力度,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新審判理念和審判方式,支持金融、財稅、國有壟斷企業(yè)的改革,保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促進生產(chǎn)力要素的合理流動和配置,推進城市化進程,妥善處理“三農(nóng)”案件,土地承包、租賃權案件,資源糾紛案件,以司法手段推進新農(nóng)村建立。④法治政府的建立,要求行政審判支持和監(jiān)視政府依法透明行政,加快政府的改革和職能轉變。⑤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的改革,標準司法行為,加強司法監(jiān)視,促進司法公正,維護司法權威,對我們的管理方式,隊伍素質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們只有在全面學習領會的根底上,才能在體制、機制、隊伍素質和管理創(chuàng)新上做出有效的應對轉變,才不會辜負黨和國家對人民法院工作的公正廉潔司法要求與期望。

4、要立足于依法治國、科學開展、和諧穩(wěn)定社會構建的高度,構建適應新時期要求的現(xiàn)代司法理念?,F(xiàn)代司法理念要建立在符合國情民意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政治體制根底上,而不能東施效顰,盲目照搬西方“三權分立”的那一套做法。那么這一司法理念的內(nèi)涵有哪些?個人認為應是黨領導下的憲政憲治,民主人權,廉潔效率,司法公正的司法精神和司法觀念,以及在其指導下建立的司法制度、司法程序和司法過程。中國的政治制度體系可以概括為我黨執(zhí)政、人民主政、政府行政、民主參政、司法公正的五位一體制度體系,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特征。精神對民主法制建立的著力點放在了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上,這是對市場經(jīng)濟現(xiàn)代法治內(nèi)在規(guī)律的高度準確把握,反映了黨的與時俱進和英明偉大。因為法的本質是治官治權而不是治山治水治電治民,故依法限制全能政府是法治政府的前提,政府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行政方式。因此,現(xiàn)代司法理念是以法治權、治官,明晰公平競爭的經(jīng)濟社會開展規(guī)那么,明確市場經(jīng)濟的各類主體,依法打擊犯罪保平安,制止制裁違規(guī)維秩序,把社會各種力量納入有序;是依法支持監(jiān)視依法行政,而不是使司法淪為工具。我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吳敬璉老先生說:建立市場經(jīng)濟,或法治社會,本身是一個社會治理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對社會矛盾狀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找到化解矛盾所需要的制度安排。適應社會利益多元化的要求,以科學合理的法律制度安排,讓各種利益群體公開充分表達自己的訴求,黨和政府、司法機關處于超然的裁判地位,使矛盾在立足于人民根本利益的根底上依序、理性得到化解。這就需要防止政府部門有自己的利益從而成為某種利益的代表,使黨和政府直至司法機關陷于利益的糾紛中。理解了這一點,黨領導下的憲政體制,審判機關依法獨立審判,公正裁判司法的司法理念就成了常識而不是難懂的理論了。

5、要正確處理好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tǒng)一的問題

第一,從司法角度講,所謂“效果”是指法律功能的實現(xiàn)。正如我們講審判效率指的是正效率一樣,所謂效果通常也是指的正面效果。任何法律都具有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和維護社會秩序的雙重功能,人民法院一方面通過公正司法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使法律的權利保障功能得以實現(xiàn),也就是使審判工作的法律效果得以表達;另一方面通過解決糾紛,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開展,那么是審判工作社會效果的表達。一般來說,當社會關系比較穩(wěn)定、社會主流價值觀念趨于一致時,法律所具有的雙重功能處于高度重合的關系,司法實踐中也比較容易實現(xiàn)兩者的有機統(tǒng)一。如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姑且不管當時法制如何不健全,“”中又被砸爛,但因當時的政治,社會價值被強行統(tǒng)一,你怎么判,都不會出現(xiàn)兩個效果的矛盾。相反,在社會轉型期,國家政治體制、經(jīng)濟體制等各個方面都具有“新舊并存”的特點,社會關系極不穩(wěn)定,人們的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在這種情況下,法律的權利保障功能與社會秩序的維護功能就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矛盾和沖突,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有的案件,從認定事實到適用法律并不存在明顯的問題,但社會認可程度不高,有關方面意見較大。因此,要跳出法院來思考法院,跳出案件研究案件,自覺從整體上全面追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高度統(tǒng)一。

第二、強調(diào)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并不違背法治原那么。法治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社會公正。而所謂公正,按照亞里士多德的經(jīng)典解釋,就是不偏不倚,使每個人“各得其所”。翻譯成中文,其實就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說的“中庸之道”。所謂“中庸”通俗講就是“去其兩頭取其中”。對民事糾紛的調(diào)處,非得分清是非責任是調(diào)解不了的,只有促成妥協(xié),才能和稀泥,達成利益上各自能承受的一致,當然要當事人自愿,注意方法,不能強迫、強制。人民法院通過審判工作,在公民個人權利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進展平衡,這是最高意義上的“中庸之道”,是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社會公正,表達法治精神。這也是法院庭前調(diào)解,訴訟調(diào)解、執(zhí)行和解的思維理論根底。

第三、從更廣闊的時空背景來看,法律所具有的雙重功能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是自從法律產(chǎn)生以來就已存在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在西方法律史上,曾出現(xiàn)過“實證主義”與“實用主義”、“概念法學”與“現(xiàn)實法學”的爭論,其實質就是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之爭。前者強調(diào)法律效果,認為法官的職責是“執(zhí)法”而不是“造法”,法律適用就是運用三段論進展嚴格的邏輯推理,其目的是要限制法官的司法權,防止法官借口維護公共秩序而侵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后者那么是強調(diào)社會效果,認為法官的職責是要維護社會正義,因此法律適用中應當把案件事實、法律規(guī)定、公共政策與社會正義理念結合起來,通過能動司法,使雙方的利益得到平衡,使法律適應社會開展的現(xiàn)實需要。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兩點結論:(1)衡量法律效果的標準是一個邏輯標準,具體是看法官作出的判決事實是否清楚,選用的法律是否正確,法律推理是否符合邏輯規(guī)那么。而衡量社會效果的標準那么是一個功利性的標準,主要是看法院判決作出后,當事雙方的矛盾是否有效地得以消解,是否真正做到了“案結事了”,法律秩序的裂痕是否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社會各方面是否認可法院的生效裁判。(2)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在司法實踐中具體表現(xiàn)為“嚴格法條主義”與“自由裁量主義”的矛盾和沖突,法官如何運用好自由裁量權,是實現(xiàn)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有機統(tǒng)一的關鍵。換言之,嚴格法條主義根植于大陸法系的司法傳統(tǒng),為防止法官素質不高、自由裁量度太大,法律要嚴密。法官判案適用法律就如同在自動售貨機上買東西,把案子當硬幣投入法條的售貨機中,掉下來的就是一個完整的判決。自由裁量主義是英美法系的典型思維、寄望于法官的內(nèi)心自省、法官的責任,學識智慧和法官的正直。假設好法官、資深法官判出好案子。在國民綜合素質較高,法治氣氛濃厚,司法權威較高的地方、兩者的沖突不大,盡管一個案子判下來社會效果不好,但大家議論一陣子就過去了,如美國著名的辛普森殺妻案。刑事宣告無罪,民事又判賠2500萬美元。這樣的案子在其他國家是絕對不敢這樣判的。在法治傳統(tǒng)不深的地方,二者的沖突是不可防止,處理不好會直接否認法律權威,產(chǎn)生反社會、反法治的社會效果,故外鄉(xiāng)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對民事司法審判是必要的。第四、要實現(xiàn)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法官必須實現(xiàn)五個轉變和一個加強?!拔鍌€轉變”:一是在認定事實過程中,法官要善于實現(xiàn)從“職業(yè)人”向“理性人”轉變。法院判決的對象不是法官自己,而是不精通法律的老百姓。判決只有被普通公眾所承受,才能獲得正當性。這就要求法官在認定案件事實時,不能僅從法律職業(yè)的角度去獲得內(nèi)心確信,還要以一個理智正常的普通人的角度,來觀察判斷問題,才能得出貼近百姓生活的判決結論,才能被當事人所承受。二是在解釋法律的過程中,要善于實現(xiàn)從“審判者”向“被審判者”的轉變。著名學者、北京大學張明楷教授指出,當法官運用文義解釋和論理解釋的方法獲得一個結論后,如果從普通人的角度不會感到吃驚,就說明該解釋是合理的,否那么就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說,法官不能老是站在審判者的角度看問題,而應該經(jīng)常作一些換位思考,從當事人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當。三是要實現(xiàn)從“審理案件”到“解決糾紛”的轉變。任何案件從社會學的角度看,都是現(xiàn)實發(fā)生的利益紛爭。對于受過法律專業(yè)訓練的法官來說,審結一個案件并不難,但要有效消解當事雙方的利益沖突,真正做到“案結事了”,卻需要充分運用法官的智慧。法官面對一個案件時,不能把它僅僅看成一個法律問題和事實問題,而要把它看成一個實實在在的糾紛;不僅要看到眼前的當事人,還要看到每一個當事人的背后還站著無數(shù)個潛在的利益主體。只有這樣,才能透過冰冷的卷宗看到其后的民生、民權、民主問題,從而找到妥善的解決方法。四是要實現(xiàn)從單純的“法律思維”到“法律思維與政治思維相結合”的轉變。在社會轉型時期,許多糾紛都不是純粹的法律糾紛,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政治事件,如國有企業(yè)破產(chǎn)案件就有不少屬于經(jīng)濟體制轉軌所形成的“構造性破產(chǎn)”,準確地說,是國家將體制轉軌的代價轉移給企業(yè)職工來承擔。對這類案件,只有將法律與政策結合起來才能妥善地予以解決。同時,社會轉型期的法院也不僅僅是一個審判機關,法院除了具有運用審判手段解決案件的司法功能外,還肩負著社會管理的政治功能。因此,無論是從案件性質還是從法院功能的角度出發(fā),都要求法官必須將法律思維與政治思維結合起來,不僅要善于從“案件之中”來研究案件,而且還要善于從“案件之外”和“案件之上”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思考問題,決不能就案辦案、機械司法。五是要實現(xiàn)從“重判輕調(diào)”到“調(diào)判結合”的轉變。我們正處在一個變動不居的時代,利益主體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人們對法院判決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然的?;谶@一嚴酷的現(xiàn)實,調(diào)解結案就是法院和法官的最正確選擇。實踐證明,訴訟調(diào)解在人民法院民商事審判中有較大的開展空間。

所謂“一個加強”,就是要加強裁判文書的說理性。著名法學家華倫滋曾經(jīng)指出:“判決理由是區(qū)分司法擅斷與司法民主的分水嶺;如果判決可以不給理由,所謂權利保障和上訴審查都將變得毫無意義。”判決說理是程序“吸收不滿”功能的必然要求,也是程序具有“作繭自縛效應”的前提和根底。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