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一詞在校名中的譯法思考_第1頁
“民族”一詞在校名中的譯法思考_第2頁
“民族”一詞在校名中的譯法思考_第3頁
“民族”一詞在校名中的譯法思考_第4頁
“民族”一詞在校名中的譯法思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民族”一詞在校名中的譯法思考摘要:隨著中國民族類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民族類高校逐漸走向國際舞臺。民族高校校名的翻譯作為反映民族類高校特色的窗口,其準確性與統(tǒng)一性尤為重要。民族高校校名翻譯重在“民族”二字。然而我國民族類高校校名翻譯對“民族”一詞并沒有具體的標準。筆者通過對現(xiàn)有的民族高校校名進行整理分析,發(fā)現(xiàn)“民族”主要被譯為“Nationalities”和“Minzu”。根據(jù)當前民族類高校的實際辦學特點,筆者運用文化學派的翻譯視角進行解析,認為將其譯為“NationalEthnics”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出民族高校特色,彰顯其內(nèi)涵。

關鍵詞:民族校名英譯

中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院校是黨和國家為解決國內(nèi)民族問題而建立的綜合性普通高校,是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高素質(zhì)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傳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場所,是展示我國民族政策和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民族高校作為中國特有的高校辦學體制,其特色是為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培養(yǎng)各類優(yōu)秀人才。近年來,隨著民族高校與國際交流的機會不斷增多,民族高校逐漸走入國際視野。民族大學的校名不僅反映了它們的身份與特色,同時還承載了其理念和文化。因此,如何精準地翻譯民族高校的校名,讓世界更好地認識民族大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民族高校校名的翻譯重在“民族”二字。自2008年11月20日起,中央民族大學正式將校名由“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更改為“MinzuUniversityofChina”,將“民族”一詞由“Nationalities”改為“Minzu”。這樣的更改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爭論,學者們對此褒貶不一。如此重要的術(shù)語,如果不能將其精準統(tǒng)一地翻譯出來,將直接影響民族高校的國際影響力。那么究竟是該將其音譯為“Minzu”,還是應該順應英語國家文化影響將其譯為“Nationalities”等英語詞匯,亦或是繼續(xù)修改?筆者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如下思考與探索。

一、“民族”一詞在高校校名翻譯現(xiàn)狀

民族院校包含三類:民族大學(學院)、民族地區(qū)高等學校以及內(nèi)地普通高等院校民族班。筆者選取了民族大學(學院)這一類校名進行翻譯解析。民族大學(學院)包含了截至2007年“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管理的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和大連民族學院6所院校以及由地方管理的云南民族大學、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湖北民族學院、貴州民族學院、青海民族學院、西藏民族學院等7所院?!盵1](P1)以及2009年新確立的省屬高校四川民族學院和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筆者通過查閱這15所大學(學院)官方網(wǎng)站上的校名翻譯,整理了如下表格。

表1:民族高校校名英譯統(tǒng)計表

序號中文校名英文校名

1中央民族大學MinzuUniversityofChina

2中南民族大學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3西南民族大學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4西北民族大學Nor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5北方民族大學BeifangUniversityofNationalities

6大連民族學院Dali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

7云南民族大學YunnanMinzuUniversity

8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InnerMongoliaUniversityfortheNationalities

9廣西民族大學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10湖北民族學院Hube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11貴州民族大學GuizhouMinzuUniversity

12青海民族大學Qingha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13西藏民族學院Xizang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14四川民族學院Sichuan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15呼和浩特民族學院Huhho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通過以上的收錄可以看出,目前民族高校校名中對民族一詞的翻譯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音譯為“Minzu”,另一類則是將民族譯為“Nationalities”。有學者認為譯為“Minzu”更好,從后殖民文化翻譯理論的角度來說,“結(jié)合漢語語言文化與英語語言文化在當前歷史時期的不平等地位,消解英美霸權(quán),堅持自己的話語權(quán),采取異化策略”[2](P147)是主權(quán)回歸的一種體現(xiàn)。而也有學者認為這兩種翻譯名稱都不完全合適,具體的名稱可以使用“ethnic”,或進行進一步探索,不給出定論[3](P95)。那么,究竟我們該如何翻譯“民族”一詞,使得它既能夠體現(xiàn)出民族院校的辦學理念與中國特色,不會“破壞原有民族語言的規(guī)范性,甚而至于喧賓奪主,迫使?jié)h語的某些術(shù)語改變自己的本意而屈從于外來術(shù)語強加的內(nèi)涵與外延”[4](P17),而又能使它的概念為國外朋友所理解,不至于心生茫然呢?筆者首先結(jié)合文化翻譯理論,分析現(xiàn)有翻譯名稱的局限性,并結(jié)合民族院校的辦學特色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結(jié)合中西文化學派翻譯理論看現(xiàn)有翻譯名稱的局限性

文化學派的代表人物有美籍意大利裔翻譯學家韋努蒂以及英國翻譯學家羅濱遜等人。文化學派的翻譯研究不再將目光局限在翻譯的文本本身,而是同時將譯者的重要性以及接受譯文的文化接受環(huán)境都進行考量,將翻譯視作一種跨文化的傳遞過程。韋努蒂在他的著作《譯者的隱身――一部翻譯史》中指出了尤金?奈達歸化思想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異化策略。他認為異化是在譯文中保留源文的某些異域特色,以此來故意打破目的語的傳統(tǒng);主流文化總是要遏制譯文特色,采用異化翻譯是對其的一種挑戰(zhàn),他指出:“譯者應當采取抵抗的翻譯策略,這樣既有助于保留源文的異國情調(diào),也挑戰(zhàn)了翻譯作品在文學作品中的二流地位,并藉此可以改變譯者的隱身狀態(tài),提高譯者的身份,使其能與源文作者享有同樣的權(quán)威?!盵5](P4)韋努蒂的這種異化觀點雖然有些極端,但是他很好地跳出了文本,將翻譯這一工作置身于文化背景的考慮之中。他的這種理念在羅濱遜的《譯者的轉(zhuǎn)變》中有了更完善的解釋。劉重德教授在其文章《羅賓遜對譯者兩種傾向的論析及其翻譯新論》中將羅濱遜的觀點總結(jié)為:“翻譯是交談、是對話、是人際關系?!弊g者是同時在與源文化和目的文化進行對話。同時劉重德將這其翻譯原則總結(jié)為以下幾點:

1.譯者選擇那些讓人“感覺到”滿意的譯語詞語;

2.譯者以同源語文本作者和譯語文本讀者雙向?qū)υ挼姆绞教剿鳌傲钊藵M意的”譯語詞語;

3.譯者以多種多樣的方法從源語文本轉(zhuǎn)向譯語文本的重新措辭;

4.譯者要以多種多樣的方法影響自己的譯語讀者;

5.兩種文本的等值不是所有翻譯的終極目標。等值是幫助譯者艱難地走向翻譯的真正目標(有效的譯語文本)的一種譯視性的作品,也只是許多這樣的作品之一;

6.力爭“意與意的等值”是以源文本的還原性和思想上依條件而定的譯釋為基礎的,而且實際上只對某些相對枯燥乏味的文本行之有效。[6](P47)

從上述的理論內(nèi)容可以看出,文化學派已經(jīng)不再將翻譯限制于文本之中,而是要通過譯者將其放入到兩種文化之中進行思考。我國的文化翻譯學學家也指出詞是具有社會文化意義和文化伴隨意義的,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不僅要在翻譯的過程中,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分寸感”,在“直譯”與“意譯”之間尋找平衡,同時還要努力表達出詞語的隱含意義,同時也要從“研究文化差異入手去研究語言差異”[7](P101-126)。詞語的文化伴隨意義包含了他的相關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以及其象征意義,因此在翻譯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考慮這些因素以使源語言和目的語言更好地相通起來。

通過對這些理論的梳理,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到當前對于“民族”一詞在校名中翻譯的局限性。首先我們可以結(jié)合民族高校的辦學理念來看下民族一詞在此翻譯過程中所要表達的隱含意義和文化伴隨意義。民族高校的特色辦學理念是“作為民族高等教育重要承擔者的民族院校,由于與一般院校相比,具有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指向性、跨文化性和多元一體性的特點,其本質(zhì)和基本功能在于人與一體多元文化的雙向構(gòu)建,從而促進人的發(fā)展與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的不斷整合?!盵8](P379)民族院校的教育是以少數(shù)民族出身者為教育對象,通過教育使少數(shù)民族的學生學習、掌握和利用其它民族的文化特別是主體民族的文化,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對社會發(fā)展的主動適應,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盡快掌握世界的先進科學技術(shù),有利于推動少數(shù)民族社會和地區(qū)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這樣看來,我國的民族院校是針對我們國內(nèi)不同的民族而非不同的種族。而國外的民族大學則是指接收本國內(nèi)不同種族的群體學生進行教學,并沒有凸顯教育對象的特色之意。以加拿大第一民族大學為例,在它的官網(wǎng)上對學校的教學理念的介紹是“provideseducationalopportunitiestobothFirstNationsandnon-FirstNationsstudentsselectedfromaprovincial,nationalandinternationalbase”。在這里,它所說的“第一民族”是指本土民族“Aboriginalpeople”,而其他的非第一民族則是指法國裔、英國裔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這是多元多體的。這一“民族”文化特色就與我國“民族”文化特色有所差異。我國的民族并非指的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不同種族的人們所形成的民族,而是指在同一國家范圍內(nèi)來自不同地域的人們,這是多元一體的。因此在校名中翻譯這一詞的時候能夠讓受眾對此區(qū)別有所意識才是最為重要的。

那么我們反觀現(xiàn)有的翻譯詞匯,直接音譯為“Minzu”拼音這樣的翻譯,雖然極大地體現(xiàn)了我國文化的主權(quán),但卻無法讓欠缺我國文化背景的人理解其內(nèi)在含義。直接以拼音進行音譯,就使得這一詞匯失去了應有的表達方式,這就如同翻譯給中國人聽一樣,完全忽視了西方話語體系。這樣的翻譯如同一個普通地名一樣,很難涵蓋文化內(nèi)涵。因此,對于這樣具有特色的校名運用這種翻譯并不合適。

另一種翻譯方法是把“民族”譯為“Nationality”。經(jīng)查閱朗文英漢辭典,“nationality”的第一個含義是指國家、國籍,在英漢大辭典中除了國籍、民族、還有獨立國、民族風格、民族性的含義。如果把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翻譯,那么“nationality”是可以使用的。然而如果用它指代各個民族的時候,新牛津英語大辭典中給出的解釋為“anethnicgroupformingapartofoneormorepoliticalnations”。這樣的含義更多的是指具有高度自治的民族、單一民族所構(gòu)成的國家。西方人類學家郝瑞在其發(fā)表的文章中指出“nationality只是和民族的第一種含義是對等的,中華民族是個nationality,但是哈尼族、毛南族等他們不是一個nationality,nationality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有獨立的政權(quán)”,所以他認為將56個民族譯為“nationality”“不正確”[9](P67)。

根據(jù)文化學派翻譯的觀點,這兩種翻譯方式都不能夠準確地將文化含義傳遞出去,那么其他的方式是否可以呢?

三、結(jié)合現(xiàn)有翻譯方式探索新的譯法

對于民族一詞的翻譯,現(xiàn)在也用“ethnicgroup”來翻譯?!癳thnic”一詞在牛津高階英語詞典中的解釋為“connectedwithorbelongingtoanation,raceortribethatsharesaculturaltradition”,在韋氏大學詞典中的解釋為“oforrelatingtolargegroupsofpeopleclassedaccordingtocommonracial,national,tribal,religious,linguistic,orculturaloriginorbackground”。“這兩個解釋均與我國在1950-1983年間進行民族識別時依據(jù)的斯大林的民族定義有相近的地方?!盵10](P150)“對于綜合型民族院校,universityofethnicstudies或ethnicstudiesuniversity,表明了其研究層次和檔次?!盵3](P95)而且經(jīng)過查詢國家民委的網(wǎng)站,筆者發(fā)現(xià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被翻譯為“StateEthnicAffairsCommissionofthePeopleRepublicofChina”,經(jīng)此對比,“ethnic”一詞確有可取之處。而且,“Ethnic”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中也被解釋為少數(shù)民族的人。

但是有學者認為“group”一詞使用不當,應當換位“unit”,并將民族一詞翻譯為“Nationalethnicunit”,其理由是“ethnicgroup”的詞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已經(jīng)發(fā)生擴展,其基本含義可以理解為“根據(jù)某些也許是語言、種族或文化的標準或多種標準,使人們自己與其他有互動關系或共處一地的其他群體(othergroups)相區(qū)別,或被其他區(qū)別出來的任何人民群體(anygroupofpeople)”[11](P11)。在馬俊毅和席隆乾的文章中指出:“Group”的詞義一是有群體,二是可以指團體,而這個團體的不穩(wěn)定性是非常大的,這與民族這一穩(wěn)定的群體之意不相符合;而“unit”一詞指“元”,相比于“group”一詞,它更具有自成一體的穩(wěn)定性。在我國,在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下,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族體,雖然各個族體之間有過由于文化、語言、戰(zhàn)爭、遷徙等方面因素帶來的交流與融合,但是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發(fā)展,各個族體也逐漸穩(wěn)定構(gòu)建出自己的文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國家通過民族識別工作給予其稱謂,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民族平等。[11](P12)從這樣的角度考慮,我國的各個民族的成因絕不是隨意聚合的,而是有著悠久的歷史背景。因此不能使用“group”,而應該使用“unit”。這樣一來族元就可以表示構(gòu)成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各個單元。而在族元一詞前面加上“national”一詞,更可以表示“中國各民族雖然是構(gòu)成中華民族和中國國家的‘族類單元’,但是各民族共同締造和管理國家,共同當家作主,共享國家權(quán)力,從而體現(xiàn)出各民族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擁有者的政治身份?!盵11](P13)

結(jié)合以上的四種翻譯方式以及民族院校的獨特文化背景,筆者認為民族高校中的民族一詞應該譯為“NationalEthnics”,以中央民族大學為例,其校名就應該是“NationalEthnicsUniversityofChina”。對此可以做出如下解釋:

首先,經(jīng)過上述分析,“minzu”一詞與“nationality”一詞分別走向了異化與歸化的兩個極端?!癕inzu”這一音譯完全忽視了目的語受眾的主體意識,有自說自話之感;而“nationality”一詞則有刻意迎合目的語之意,而忽視了源語言文化中民族這一詞所承載的內(nèi)涵以及民族大學這種獨特的中國高校特色。因此兩個詞都不合適。

其次,筆者贊成上述學者對于“ethnicgroup”一詞中“group”的看法。筆者既不贊成用“group”這一詞匯來表述“族類”,也不贊成將“unit”一詞加在“ethnic”之后。筆者認為運用“unit”一詞在校名中顯得贅述過多。來到學校上學的學生是鮮活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是其本民族中的一員,他們在民族類高校中接受的教育也是以個人的形式來接受,并通過個人反饋回他的民族中,為民族建設做貢獻。根據(jù)新牛津英語大辭典中的解釋,“ethnic”可以表示民族群體中的一員,而“unit”一詞則是將所有個體成員歸為一起,變成一個總體,如果將“ethnicunit”一詞放入校名中,則不免有整個民族都來學校上學,忽略了其凸顯個體性的特點。不如將“ethnic”變?yōu)椤癳thnics”更為特點鮮明。并且,在“ethnics”前面加上“national”形成“nationalethnics”,則可變?yōu)閲乙惑w范圍內(nèi)的各個民族個體,其表述的含義就更加符合民族高校的教學特點。

最后,針對整個校名類的翻譯,筆者認為應該統(tǒng)一歸類為“所屬地名稱+University+forNationalEthnics”一類。這樣一來,中央民族大學便可譯為“CentralUniversityforNaitonalEthnics”,其他地方如大連民族學院為“DalianUniversityforNaitonalEthnics”,這樣的翻譯既能傳遞出這類高校是為了少數(shù)民族同學而設立并為其傳道授業(yè)之意,同時也可以將本國民族的概念與外國人對于民族概念的認識加以區(qū)別,讓他們既能認清民族特色是一體多元的,同時又能認清每個民族成員的個體性。

四、結(jié)語

民族類高校是我國高校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