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魚種培育(飼養(yǎng))課件_第1頁
魚苗魚種培育(飼養(yǎng))課件_第2頁
魚苗魚種培育(飼養(yǎng))課件_第3頁
魚苗魚種培育(飼養(yǎng))課件_第4頁
魚苗魚種培育(飼養(yǎng))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魚苗魚種的培育(飼養(yǎng))

將魚苗培育成魚種的過程,一般分為魚苗培育和魚種培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魚苗培育

指將魚苗經15~20天的飼養(yǎng),成為全長3cm左右的稚魚,生產上稱為夏花。第二階段:魚種培育指將夏花分塘繼續(xù)飼養(yǎng),經2~5個月的培育,養(yǎng)成10~20cm的幼魚。苗、種的名稱:水花:剛出孵化器的魚苗;烏仔:魚苗下塘后10天左右養(yǎng)成全長2cm左右的稚魚;夏花魚種:魚苗下塘15~20天養(yǎng)成全長3cm左右的稚魚,又稱為寸片魚種、火片等;秋花魚種:夏花魚種分塘后繼續(xù)培育2~5個月,養(yǎng)成全長10~20cm的幼魚,又稱秋片,1齡或當年魚種;冬花魚種:冬季出塘;春花魚種:次年春季出塘魚苗魚種培育的中心問題是提高成活率和成長率。第一節(jié)魚苗、魚種的生物學一魚苗魚種培育期的發(fā)育特點1魚類一生中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魚苗、魚種培育期正處于胚后發(fā)育的仔魚(larva)、稚魚(juvenile)、幼魚(young)

期,是一生中生長發(fā)育最旺盛時期,其形態(tài)結構和生態(tài)生理學特征發(fā)生一系列規(guī)律性變化;2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發(fā)育過程中通常是逐漸的量變與較迅速的質變相交替;兩個質變這間的量變時期稱為發(fā)育階段;3從一個階段轉變?yōu)榱硪粋€階段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是質的變化,各種特性都發(fā)生明顯變化;每個階段所持續(xù)的時間有長有短,早期發(fā)育階段比晚期發(fā)育階段短,如仔魚階段只有幾天,而幼、成魚階段可能長達數年;4每個發(fā)育階段的長短還受外界條件(營養(yǎng)、溫度、水質等)的影響;營養(yǎng)不足,溫度過低<13℃或缺乏食物,仔魚便停止發(fā)育以至死亡;早期發(fā)育階段對水溫變化的適應力低于晚期各階段;發(fā)育階段通常與體長有密切關系,當營養(yǎng)和水溫條件不好時,生長慢。體長不能達到應有的長度,而不能轉入下一發(fā)育階段。二食性(轉變)1營養(yǎng)階段內源期:消化器官處于分化,建基和形成時期;混合期:消化器官進一步分化(味蕾、咽齒、咽磨開始出現,腸內形成皺壁和肌肉層);外源期:消化器官的形態(tài)和組織構造逐漸完善,機能加強(口腔形成肌肉層、鰓耙管出現、能消化吸收蛋白質、脂肪等,但鰓耙、腭褶、腸襻仍在繼續(xù)發(fā)育)。2攝食方式和食物組成的轉變在生長過程中口、鰓耙、腸襻(消化道增長)等的變化引起食性的改變,根據食性的變化過程可分為以下三個期:早期食性轉化期已分化期早期:全長7~10.5mm,攝食器官發(fā)育不完全,口小腸管發(fā)育不完善,鰓耙還不能過濾食物攝食方式:靠視覺主動吞食;主要食物:輪蟲、無節(jié)幼蟲、小型枝角類。食性轉化期:全長12~20mm,攝食器官發(fā)育較快,攝食方式和食物組成開始分化,并向成魚食性轉化。鰱由吞食轉為濾食,由食浮游動物轉為食大型浮游植物;鳙也由吞食轉為濾食,由食小型浮游動物轉為食各種浮游動物;草魚由食浮游動物轉為食草;青魚由浮游動物轉為底棲動物;鯉由浮游動物轉為搖蚊幼蟲。已分化期:全長20~100mm,攝食器官的發(fā)育已接近成魚,食性分化更加明顯,與成魚相似,全長50mm時攝食器官與成魚相同。生產上是烏仔頭至3寸魚種的階段。三生長1分析研究魚類生長的方法1)累積生長:某日齡或年齡魚體的實際長度和重量。是魚類個體在測定前整個時期的生長累積的結果。2)絕對生長:單位時間內長度和體重的增長量,表示魚類一天或一月內的生長速度。計算公式:體長日增長量(GL)=(L2-L1)/(t2-t1)(cm/d)體重日增長量(GW)=(W2-W1)/(t2-t1)(cm/d)式中L1

、W1

,L2

、W2

分別代表t1和t2時的體長和體重。3)相對生長:絕對增長量占前后2次測定的累積生長的平均值的百分數。通常叫日(月、年)增長率或增重率。計算公式:體長日增長率(RL)=GL/(L2+L1)/2×100%(%)體重日增長率(RW)=GW/(W2+W1)/2×100%(%)4)生長加倍次數:在一定時期內,魚體生長量加倍的次數。5)其他:瞬時增長率、相對增長率、肥滿度(K)=W/L3×1002生長的特點不同種類的苗、種生長速度不同:下塘1~4天草魚最快;第6天鳙超過,鰱第三;8天以后鰱>鳙>草>青。同一種魚在個體發(fā)育中各階段的生長速度不同。相對生長速度,下塘3~10天最快,(日增長率15~25%,日增重率30~57%)然后逐漸變慢,魚苗飼養(yǎng)后期相對生長速度又出現第二個高峰。3影響生長速度的因素有放養(yǎng)密度、水質、水溫、飼料條件相同的池塘養(yǎng)同種魚,放養(yǎng)密度小的生長速度較快,密度大的較慢;在合理的放養(yǎng)密度范圍內水質和營養(yǎng)對苗種的影響遠遠大于密度的作用;池塘生物量影響生長,適量的生物量(20~40mg/L)魚苗生長迅速,過低和過高都不利于魚苗的生長,過高易缺氧,過低吃不飽;食物的種類影響生長。不易消化種類的數量比例越大生長越慢。鳙魚,輪蟲比枝角類好;紅蟲喂草魚種生長最快。水溫:最適溫度25~32℃,低于30℃生長減慢,高于34℃生長受到抑制。四棲息習性1魚苗下塘后的分布特點剛下塘的魚苗常在池邊和表面分散游動;下塘5~7天的魚苗逐漸離開池邊,但不成群活動;下塘10天以后,鰱、鳙苗離開池邊,在池中央處的上中層活動;草、青魚苗下塘5天后逐漸移到中、下層活動,草魚苗達15mm時喜成群順池邊循環(huán)游動;鯉苗體長12mm之前,單個在池塘淺水處游動,15mm左右時開始成群在深水層活動。2對水質的要求苗種池應保持充足的溶氧量,以保證魚苗、種旺盛代謝、迅速生長的需要;對pH的要求比成魚嚴格,適應范圍小,最適pH值為7.5~8.5;鹽度:苗、種的適應力比成魚差,在鹽度為3的水中生長緩慢,成活率很低。鰱苗在鹽度為5.5的水中不能存活;氨:NH3對草魚苗、種(47日齡)的致死濃度為1.298mg/L,池中最大允許濃度為0.054~0.099mg/L

第二節(jié)魚苗的培育

魚苗養(yǎng)成夏花階段一魚苗池的選擇1

面積適中1~3畝,水深適度1~1.3m;2池形整齊,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3池底平坦,淤泥適量,無水草叢生;4土質好,池堤牢固,不漏水;5魚池向陽,光線充足;主要考慮:適合魚苗的生活;飼養(yǎng)管理方便;捕撈操作方便;二魚苗池的清整目的: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環(huán)境條件,以種于魚苗的生長和提高成活率。1修整池塘排干池水,挖除淤泥,修補堤洞,修整進、排水口,清除雜草、磚石,曝曬池底。2藥物清塘利用藥物殺滅池中危害魚苗的各種兇猛魚、野雜魚和其他敵害生物,為魚苗培育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條件。

1)生石灰原理:生石灰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熱能,產生Ca(OH)2,使水的pH值迅速提高到11以上,具有強烈破壞細胞組織的作用,可殺死野雜魚、敵害生物及病原體石灰的使用方法與用量:干塘清塘:方法排水至5~10cm,用量60~75kg/畝;帶水清塘:方法潑灑,用量125~150kg/畝;生產上各地用量不同,石灰的質量問題。清塘效果:能殺死害魚、蛙卵、蝌蚪、水生昆蟲、螺、蜆、蝦、青泥苔、水網藻、致病的寄生蟲和病原體及其休眠孢子;能改良水質。增加水的緩沖作用,保持pH值的穩(wěn)定,呈微堿性;中和底泥中的有機酸;澄清池水,使懸浮狀的有機質膠體沉淀;改良土質,碳酸鈣能疏松淤泥,改善底泥的通氣條件,加速細菌分解有機質的作用;起施肥作用。直接作用:鈣本身是綠色植物及動物必須的營養(yǎng)元素;間接作用:能釋放出被淤泥吸附的N、P、K等營養(yǎng)鹽,增加水的肥度;藥性消失的時間為7~10天。

2)漂白粉CaOCl2+H2O→

HClO+CaClOH

HClO

→[O]+HCl

方法與用量溶解于水后立即全池均勻潑灑,用量20ppm。注意:極易揮發(fā)分解,受潮失效,應密封在陶瓷容器內,存放陰涼干燥處;使用時先測定有效氯;操作人員應帶口罩,上風處潑灑,以防中毒。清塘效果同生石灰,但是沒有改良水質、底質和肥水的作用;用量少,藥性消失快,用生石灰不便或急于使用魚池時可采用此法;藥性消失時間4~5天。

3)茶粕清塘是山茶科植物的果實榨油后所剩的渣滓,形狀同冷軋豆餅。原理:含皂角甙,是一種溶血性毒素,破壞紅血球。方法與用量:搗碎——浸泡1天——全池潑灑,對水生動物的致死濃度為10ppm;水深15cm用10~15kg/畝;1m用40~50kg/畝。清塘效果能殺死野雜魚、蛙卵、蝌蚪、螺蚌和部分水生昆蟲;對細菌沒有殺滅作用,還能促進細菌繁殖;能助長綠藻、裸藻的繁殖;毒性消失時間為5~7天。

4)巴豆清塘原理:巴豆素是一種毒性蛋白,使血液凝固,破壞表皮組織,能殺死魚類。方法與用量:搗細裝壇,3%鹽水浸泡,密封2~3天后將巴豆連渣帶汁沖稀全池均勻潑灑;用量:水深1m,3kg/畝,0.3m時1.5kg/畝。清塘效果:能殺死大部分野雜魚,對蛙卵,蝌蚪,水生昆蟲,致病菌和寄生蟲沒有殺滅作用;對人、畜的毒性很大,可自行消除,毒性消失時間為7~10天。5)魚藤酮清塘一種植物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為黃色結晶體。用量:2ppm,即水深1m,1.3kg/畝;用法:加水10~15倍,噴霧器噴灑;效果:能殺死魚類和部分水生昆蟲,對浮游生物、致病細菌和寄生蟲及其休眠孢子沒有什么作用,毒性7天左右消失。

6)五氯酚鈉清塘酚類殺蟲除草劑,觸殺型藥劑。用量:1~1.5kg/畝,水深1m;用法:同漂白粉,水溫20℃以上15~20天可放養(yǎng);水溫30℃以上7~10天可放養(yǎng);效果:對真菌、螺蚌和魚類有殲滅的功效,用量少而價廉,余毒積累的問題。已被嚴格禁止!??!7)氨水清塘原理:氨水呈強堿性,高濃度的氨能毒殺魚類和水生昆蟲等。用量:水深10cm,50kg/畝;方法:氨水與幾倍的塘泥攪拌均勻,然后全池潑灑,加塘泥是為了吸附氨,減少氨揮發(fā)損失。清塘一天后向池中注水,再過5~6天毒性消失,可放魚苗。8)各種清塘藥物效果的比較A清除敵害及防病效果清除害魚的效力生石灰、五氯酚鈉最迅速徹底,茶粕、漂白粉次之,巴豆、氨水、魚藤酮差一些;殺滅致病菌的效力為漂白粉最強,生石灰次之,巴豆、魚藤酮、氨水對細菌無殺滅作用,茶粕有助長細菌繁殖的作用。漂白粉和生石灰清塘可以減少魚病的發(fā)生。B對浮游生物的作用生石灰、漂白粉最初要殺死池中原有的浮游生物,生石灰清塘后第4天,漂白粉第2天池中浮游生物量顯著上升,生石灰第8天,漂白粉第6天達最高峰;氨水清塘后浮游植物會大量繁殖。生石灰清塘能始終保持浮游生物量在較高的水平,持久性長,漂白粉、茶粕次之,巴豆、魚藤酮較差。C對池水酸堿度的影響生石灰清塘池水的pH值高達11以上,24小時內急劇下降,以后緩慢下降,至9.4以下時浮游生物生長特別旺盛;氨水對池水的影響類似生石灰,由于緩沖作用差pH一般較高;漂白粉、巴豆清塘后pH值略有增高茶粕無什么變化。三魚苗下池前適口餌料的培養(yǎng)1肥水下塘:清塘后,魚苗下塘前1周左右池中注入水50~80cm,施基肥培養(yǎng)魚苗的適口天然食物,魚苗入池后可吃到充足食料,稱為肥水下塘。2清水下塘:魚苗池不預先施基肥,水質較清,天然餌料少,這時放養(yǎng)魚苗稱清水下塘。3肥水下塘的生物學原理

利用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發(fā)育規(guī)律和魚類在個體發(fā)育中食性的轉化規(guī)律具有一致性。魚池清塘、注水、施肥后各種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出現的高峰時間不同,規(guī)律:浮游植物、原生動物——輪蟲、無節(jié)幼蟲——小型枝角類——大型枝角類和橈足類;而魚苗入池后食性的轉化規(guī)律是:輪蟲、無節(jié)幼蟲——小型枝角類——大型枝角類、橈足類適時清塘、肥水和下塘就可以利用兩者的一致性。與催產同時施肥魚苗孵出后下塘時大致剛好是輪蟲的高峰期。施大草要提前1~3天,施腐熟糞肥可縮短1~2天。4適時下塘1)切實做到池水中輪蟲量達到高峰時下塘。能使魚苗在各個發(fā)育階段都有豐富的適口天然食料。下塘過早,吃不飽,過晚吃不下。關鍵是準確掌握池水中輪蟲高峰期出現的時間,通常持續(xù)3~5天。數量為5000~10000個/L,生物量20mg/L以上;直接觀察法:10個小白點/ml=10000個/L。生產中:施肥過早,氣溫較高,下塘時輪蟲高峰期已過,延長輪蟲高峰期的方法:施放晶體敵百蟲0.03~0.05g/m3,并每兩天追肥80~100kg/畝,延長高峰期達7~10天;放“食水魚”13cm,300~400尾/畝。2)魚苗本身發(fā)育也有一個適時下塘的時間包括生長適時和成活適時兩方面,將魚苗的最高成活率和生長速度定為100%。最適生長下塘時間:生長速度達90%以上的下塘時間范圍;最適成活下塘時間:成活率達90%以上的下塘時間范圍。鯉、鰱、鳙、草魚魚苗:最適生長下塘時間為腰點出現后12~24小時最適成活下塘時間為腰點出現到出現后24小時。四魚苗放養(yǎng)1放養(yǎng)密度適宜的密度為10~15萬尾/畝;草、青魚、鯉為8~12萬尾/畝;烏子頭時分塘可適當加大密度,如鰱、鳙20~25萬尾/畝;青、草魚為15~20萬尾/畝。魚苗體質好,水源方便,肥料和飼料供應充足,魚池條件好,飼養(yǎng)技術水平高,放養(yǎng)密度可適當大一些,反之,應小些。2放養(yǎng)魚苗應注意的事項1)放養(yǎng)前用密眼網(夏花網)打網一次;2)鰾充氣,能平游時才能下塘;3)池塘水溫與原來魚苗所處容器的水溫不能超過2℃,最好要先調節(jié)容器中的水溫。如將塑料袋充氧的魚苗連袋一起先放入池中4)提早繁殖或從南方運來的魚苗,下塘時池水不能低于15℃,否則易引起魚苗死亡;5)必須試水后,藥性完全消失,方可下塘;6)下塘時應在池塘上風頭將魚桶放于水中,傾斜魚桶慢慢放出魚苗,切勿傾倒;7)做好適時下塘,腰點出現后12~24小時。五魚苗培育方法我國飼養(yǎng)魚苗歷史悠久,具有傳統的方法,成功的經驗。兩廣的“大草”法,江浙的豆?jié){飼養(yǎng)法,以及后來發(fā)展的綜合飼養(yǎng)法。生產指標:成活率80%,規(guī)格3cm左右,整齊健壯;生產的中心任務是:提高成活率和規(guī)格。魚苗→夏花一般20天,少則15天,最多30天。1“大草”培育法大草:是指含養(yǎng)分較多、粗纖維較少,容易腐爛和肥效較高的一些菊科植物,由于需求量劇增,因此凡是無毒而莖葉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菜類和栽培的草類,只要用來肥水增養(yǎng)浮游生物的都叫大草。1)方法:是在池邊淺水處堆施綠肥,以150kg一堆為宜,晴天2~3天后,草料腐爛分解,水色漸呈褐綠色:每隔1~2天翻動一次,促使養(yǎng)分向池中央擴散,約7~10天后將未腐爛的殘渣撈出。2)培育鰱鳙魚苗:要求較肥,一般3~4天施200~250kg/畝;整個育苗期投肥約1300kg/畝,如果魚苗生長較差可增投豆餅1.5~2.5kg/畝。3)培育草魚苗:水質要求稍淡,每3~4天施150~200kg/畝,從第三天起增喂米糠等1.5~2.5kg/畝,或者施牛糞20~40kg/畝,12~20天可達2.5~3cm。4)注意事項:每畝池塘水深1m每次投肥量最多不能超過500kg,一般施大草后第2~3天溶氧最低,以后逐漸升高。要少量多次,分期注水。2豆?jié){培育法黃豆或冷榨豆餅磨漿,既喂魚,又能肥水,從利用率來看,魚苗直接攝食的越多越好,技術關鍵在制漿和投喂方法。制漿方法:浸泡(3kg磨50kg漿),18℃泡10~12小時,24~30℃泡6~7小時,水豆一起加,一次成漿,不再兌水,吊漿除渣,及時投喂。投喂方法:傳統的方法是清水下塘,下塘后3小時就投喂豆?jié){,潑灑均勻,少量多次,三邊兩滿塘,上午8~9點,中午池邊一次,下午3點。用量:3~4kg/畝黃豆,5天后增加到5~6kg/畝,應根據水色,放養(yǎng)密度掌握用量,養(yǎng)成一萬尾夏花魚種需7~8kg黃豆或冷榨豆餅。青、草魚苗10天后全長達15mm左右時不能有效攝食豆?jié){,大型浮游動物很快被吃光,需增投餅糊。草魚20mm以上可增投蕪萍,每天每萬尾3kg。“跑馬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優(yōu)缺點:方法簡單,水質易控制,勞動強度小,養(yǎng)魚效果好,魚體強壯,但成本高。3有機肥料和豆?jié){混合培育法其優(yōu)點是減少了黃豆的用量,利用有機肥料代替部分豆?jié){繁殖天然餌料,水質肥度較穩(wěn)定,養(yǎng)魚效果好綜合技術措施是:肥水下塘:下塘前5~7天施基肥大草300~400kg/畝,或糞肥400~500kg/畝;適時,適量投喂人工飼料。喂豆?jié){每天2~3kg/畝,入池10天后增喂豆餅糊等人工飼料或增加潑灑豆?jié){的量;適時追肥:每3~5天施有機肥150~200kg/畝。4糞肥培育法一般用豬、牛糞尿和人糞尿,必須預先發(fā)酵腐熟,減少池水耗氧和疾病傳播。技術措施:肥水下塘,每天施肥一次,50~100kg/畝,糞肥加水稀釋全池均勻潑灑。水色以褐綠色為好,草魚池呈茶褐色;水色淡,不浮頭要增加施肥量;水色濃,浮頭時間長減少施肥量或隔天施一次;下雷陣雨或天氣突變應停止施肥;晴天正常施肥。5混合堆肥培育法基肥:魚苗下塘前3~5天施1~2次,0.5kg/m3水體,加水全池均勻潑灑;追肥:魚苗下塘后,每天施2次,每次100~150gm3,(7~10kg/畝,水深1m)。6草漿培育法方法:將鳳眼蓮、水花生、水浮蓮用高速打漿機打成草漿,培育魚苗。用量:每天50~75kg/畝。飼養(yǎng)的依據:草漿中葉肉細胞的大小與小型浮游動物和某些浮游植物相似,具有喂魚和施肥的雙重作用。技術關鍵:磨細、水花生加食鹽,均勻潑灑。養(yǎng)魚效果:7~18萬尾/畝,養(yǎng)13~50天都取得良好效果。培養(yǎng)1萬尾夏花需草量125~200kg,約25kg水草相當于1kg黃豆的效果。7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混合培育法肥水下塘:基肥大草300~400kg/畝;糞肥400~500kg/畝。下塘后每1~2天施化肥一次,每畝氯化銨1kg或尿素0.5kg或碳銨1.5kg加普鈣1kg。根據水的肥瘦適當追施有機肥并輔喂少量人工飼料。六分期注水和日常管理1分期注水提高魚苗生長率和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技術措施:淺水下塘:50~70cm,也有20~30cm。

原因:剛孵出的苗,攝食量小,可節(jié)省投飼量;水體小容易培肥水質,控制肥度;水溫易升高,光線易透過,有助于有機物分解,浮游生物生長。2)下塘后分期注水。方法:每3~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10~15cm,整個培育期加水4次,水位達1~1.3m,進水口要用密網阻攔野雜魚和害蟲。作用:增加溶氧;改善水質,使易消化的藻類繁殖;擴大活動空間。注意:加水一定要過濾;不能過大,過急,避免沖起淤泥攪渾池水;剛下魚苗的池塘,不要加水,防止氣泡病。2巡塘:主要的日常管理工作意義作用:可發(fā)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確定施肥量和投飼量;內容:每天黎明,中午和傍晚巡視池塘3次,觀察魚的活動和水質變化情況。浮頭現象;魚病情況(跑馬、萎癟、氣泡、白頭白嘴等);集群溯水(搶水)池中有漏水處;撈出蛙卵、蝌蚪、水生昆蟲、雜草、臟物等;做好巡塘記錄,建立飼養(yǎng)管理日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